第一篇: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的问题 教案大全
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8页信息窗5第3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含义,掌握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这种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在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中,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同时概括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得到提高。
3.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含义,掌握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这种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学生准备:直尺、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见过贝壳吗?你们见过的贝壳是什么样子的?漂亮的贝壳制作成工艺品同样精美。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贝壳工艺品加工厂去看看,这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呢。(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找出信息,提出问题。教师可这样引导: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找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可找到的数学信息有:(1)做一个小刺猬用了42个贝壳。
(2)做一个大刺猬用的贝壳数比小刺猬的6倍多18个。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取数学信息,让学生把信息完整地叙述下来,教师板书。
3、预设;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比如:(1)做5个小刺猬用多少个贝壳?(2)做1个大刺猬用多少个贝壳?(3)做3个大刺猬用多少个贝壳?等等。
针对本节内容,教师选取“做1个大刺猬用多少个贝壳?”这个问题进行板书。带着问题和学生一起探究。
4.出示目标。
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含义,掌握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这种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5.自学指导
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课件展示)
认真看课本28页的情境图和29页“红点”3的内容。思考(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2.怎样用图表示(温馨提示:可以用画圆圈、摆小棒、画线段来表示)3.列出算式。
6分钟后,看谁回答的好。
二、自主学习(看一看)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教师深入每个小组,巡视了解学情)
三汇报交流(说一说)
(一)分析解决“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问题。
1、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1)探索整理信息的方法。
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和纸笔,先独立思考,并且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小组展示汇报,大家分享,相互评价,质疑对话。
2、优化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画线段图是分析问题的好方法。
3、规范画法: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总结,在黑板上示范画图,规范画法。(1)做小刺猬用的42个贝壳用一条短的线段表示出来,(2)再画做大刺猬用的贝壳数,表示做大刺猬用的贝壳的线段画在下面,起点要和表示小刺猬的线段对齐,也就是上、下线段左端对齐,先画一段和小刺猬一样长的,表示小刺猬的1倍,接着画,总共画出这样的6段,意思是小刺猬的6倍,再画出比小刺猬的6倍多出的18个。
(3)先用大括号标出已知信息:42个、多18个,(4)再用大括号标出大刺猬用的贝壳数,加上问号,这就是问题。像这样用线段整理信息的方法,在数学上被称为“线段图”。
4、解决问题。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明了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下面尝试解决问题。学生汇报。
(1)42×6=252(个)252+18=270(个)(2)42×6+18 =252+18 =270(个)
教师板书这两种做法,学生发现不同,引导学生总结第一个是分步列式计算,第二个是列综合算式计算。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并提示以后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应该写脱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 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分析解决“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问题。
1.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轻轻地打开贝壳,带给我们惊喜的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人们把珍珠 加工,做成手链和项链,让爱美的女士更是爱不释手。瞧,漂亮吧?
多媒体出示文字:做一条手链用20颗珍珠。项链用的珍珠数比手链的3倍少9颗,做一条项链用多少颗珍珠?
让学生完整的把信息和问题说一说。
2、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仿照解决“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问题的方法进行处理。
班内汇报。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展示汇报,大家分享,相互评价,质疑对话。(1)20×3=60(颗)60-9=51(颗)(2)20×3-9 =60-9 =51(颗)
这个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问题”。(补充课题)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高
通过解决做大刺猬用的贝壳数和做项链用的珍珠数这两个问题,学生们了解了解决“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这类题的整理信息和解题步骤,先让学生试着回答,教师最后做概括总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读懂题目,找到信息。(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3)整理信息,画线段图。(4)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得都很好,你们敢接受考验吗?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30页第4题。
(设计意图:本题只要线段图没有文字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的能力,以及将形转化成文字的能力;巩固“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多媒体课件出示《新课堂》第26页第3题。
鸭的孵化期是16天,信天翁的孵化期比鸭的4倍还多11天,信天翁的孵化期是多少天?鸡的孵化期比鸭的2倍少11天,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巩固“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了解卵生动物孵化期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崇尚自然科学的意识。)
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
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汇报。集体更正答案,教师点评。
3、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30页第5题。
(设计意图:本题延续了前面海产品丰收的情境,将前后连贯起来,给学生以整体感,旨在练习“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这类问题。)
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
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汇报。集体更正答案,教师点评。
4、老师多大了?
老师的年龄和你的年龄有联系。老师的年龄比8岁的4倍小1岁,比9岁的3倍大4岁。想一想,算一算,老师今年多大了?
学生汇报。
a.8×4-1=32-1=31(岁)b.9×3+4=27+4=31(岁)
5(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老师的年龄,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本节课知识点的实用性,让学生感觉我们在学有用的数学。)
五、汇报收获,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1)知道了“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倍,再求多几或者少几的数。
(2)画线段图的确是一种分析数量关系的好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它还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使用说明:
1、教后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整体把握信息,有利于更好的分析数量关系。
先引导学生找出信息,老师把相关信息板书之后,引导学生完整地把信息说 一说,然后学生根据完整的信息再提问题,提出问题后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又能充分认识到问题和信息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分析数量关系做好准备。
(2)从“多样”到“最优”。
整理信息时,引导学生用画圆圈或长方形、摆小棒、画线段等多种方法来表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这很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图像认知、形象思维为 主的认知规律。
(3)注重解题思路,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学生把信息问题完整地说完之后,老师提出“有没有好办法,把这些信息问题进行整理,让大家很容易地看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及时地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先是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接着画图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决。
2、使用建议。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适当增减练习。
3、需破解的问题。
画线段图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非常有效,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学生不能画好、画对线段图,怎样画线段图困扰着很多学生,同样困扰着我。
第二篇: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上2+1吗?大家都参加了哪些活动小组?我们学校的2+1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这些活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健康和快乐,其中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大家看屏幕,图上的小朋友们正在做什么?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作如下评价:
你提的问题正是老师想要的,你和老师想到一块了。
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你提的很准 会提问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
二、新授
(一)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我们先来解决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上面哪些信息? 谁来把这些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课件出示题目:那句话最重要?齐读
2、现在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知道了这么多信息和问题,大家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表示出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呢?(线段图,这个办法不错)第五单元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图,用线段图可以简单又清楚的表示出信息和问题。那么这道题怎样画线段图呢?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师:先画谁?
生:一年级的18个人。用一条短的线段表示出来。前面写上“一年级”,上面标上18人。(你说的真完整,你这个补充很重要)
师:接下来该画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了。从哪里开始画呢? 生:在一年级的下面,起点要上下对齐。师:是啊,要左端对齐。要画几段呢? 生:画出这样的2段,意思是一年级的2倍。师:多的5个人怎么画呢? 生:在2倍的后面。
师:表示这5个人时的线段的长度应该画多长呢?我们要根据什么来确定它的长度?
生:要比前面的线段短一点。
师:我们用这么长的一条线段表示18人,大家目测一下5人应该用多长的线段 师:呼啦圈的人数指的是哪一段呢? 生:从起点到终点。(上台指一指)
师:大家能看明白吗?好,我们就用大括号表示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加上问号。
3、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线段图,观察一下,我们很容易发现,二年级的人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一年级的2倍同样多,一部分是再多出的5人)那么我们要求二年级的人数也就是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合起来),那必须先求什么?板书:先求一年级人数的2倍是多少?怎么求?列式解答。18*2表示什么(一年级的2倍,上台指一指,在线段图的哪一段)
6、想一想,刚才在解决“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时,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首先画线段图整理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答。(板书)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三个步骤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三、新授
(二)1、“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上面的哪些信息呢? 出示题目,大家快速把题目读一遍。读关键句。
2、你能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吗?拿出练习本试一试吧。我们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3、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投影: Xx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
对于XX的作品,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
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是这样画的,仔细看一下,你发现什么问题了? 重点提问:三年级的人数指的是哪一段呢?
4、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正确的画法:课件展示线段图的画法。(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应该怎么画?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年级的人数,也就是18人;再以此线段为标准,画一条线段表示出18人的3倍,然后按合适的比例从后面取出其中的一小段用虚线表示出少的2人。)
5、学生修改线段图,独立列式解答。
交流(交流环节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来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先求……再求……)提问:18*3表示什么(一年级的3倍,上台指一指,在线段图的哪一段,为什么要减2? 教师边放课件边讲解
四、对比
现在第二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同学们对比一下,求二年级的人数和求三年级的人数的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是几倍多几,一个是几倍少几)不管是几倍多几还是几倍少几,我们都要先求什么?先求出几倍是多少,然后再加上多的,减去少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五、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谁来说说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
2、课堂检测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环保教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三册第23页-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猜数字(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用扑克牌随意抽出一张,让学生猜猜是几,如老师拿的是6,学生猜的是10,师:我说一句话,你们再来猜一猜。扑克牌上的数比你说数的少4。学生会很快的说出6。
师:你是怎么算的,说给大家听听。
生:根据老师说的,扑克牌的数比10少4,用10-4=6,就算出来了。(师对生进行鼓励)
反复进行三次。(加法、减法都出现)
总结方法: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生回答)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数学问题,请小朋友来看看下面的图片。
二、引导探索
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课件演示)
问:从图上你可以看出,二(2)班比二
(一)班少3面吗?说说你的理由。(引导学生学会看图)
小结:要知道二(2)班有多少面红旗,要知道两个信息,一个是二(1)班多少面,另一个是二(2)班比二
(一)班少几面,我们就可以知道二(2)班有多少
面了。
同时渗透环保意识: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二(1)班得到的小红旗最多。你们猜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答)对了,就是因为二(1)班小朋友爱护环境,懂得保护坏境,所以他们班所得的小红旗最多。我们小朋友们在生活学习中也要向他们学习,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不踩草坪,不乱丢果壳纸屑等等,那么我们的校园就会变得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整洁。
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1)、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二(1)班得14面。(2)、四(1)班和二(1)班一样多,四(1)班得16面。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
三、拓展运用
1、教科书23页“做一做”,你在图上得到了哪些信息?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这里让学生明白“优惠”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进行全课总结。
2、试一试
3、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上体育课踢毽子、摇呼拉圈、买东西等等)
4、拍手游戏
(1)老师拍了15下,小朋友们比老师少拍4下,小朋友拍几下?
(2)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拍手,再请一个下朋友说说自己拍的条件,然后示范,其他小朋友作评委。
四、课堂总结
第四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在一系列的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用算式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教学过程:
一、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1.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摆,看哪些同学能认真听清楚要求:
A:在第一行摆2根小棒,然后拿出6根,以2根为一份摆在第二行
看看会有什么结果。一生把摆的结果画在黑板上,谁还有不同意见?谁画的更明显一些?
请一生回答:一共摆了3组(3份),6里面有3个2,摆出来的是2的3倍„„6÷2=3 总结:按2根一份去摆,一共摆了3组,也就是说6根小棒里面包含了3个2根。板书: 6里面有3个2.B:在第一行摆4根小棒,请同学们拿出8根小棒,按照第一行4根一份的标准摆在第二行,摆完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把摆的情况画到黑板上,师:你为什么这么画?你能不能用第一次摆小棒时用的话来说一说?几里面有几个几?并板书:8里面有2个4.C:回顾刚才摆小棒的过程,像这样几里面有几个几,我们可以说几是几的几倍。6里面有3个2,我们也可以说6是2的3倍,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内容,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通过圈一圈,填一填,明确标准量变化了,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就发生了变化。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草莓的个数是橘子的()倍。
12里面有()个4,12是4的()倍。板书:12÷4=3 出示第二幅图:草莓的个数是橘子的()倍。
12里面有()个3,12是3的()倍。板书:12÷3=4 出示第三幅图:草莓的个数是橘子的()倍。
12里面有()个2,12是2的()倍。板书:12÷2=6 出示第四幅图:草莓的个数是橘子的()倍。
12里面有()个1,12是1的()倍。板书:12÷1=12 师:草莓的数量没变,为什么草莓的个数跟橘子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呢?一会是橘子的3倍一会又是4倍,一会又是6倍、12倍,到底是谁让它们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草莓和橘子的数量比,橘子的数量在变化,也就是我们作为标准的这个数在变化,草莓的数量是橘子的几倍也在变化,这个标准也叫一倍数。一倍数变化了,它们之间的倍数也就发生了变化。倍数必须是2个数之间的比较结果,是2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2.出示线段图:
先看第一题,这里的标准也就是一倍数是哪个?(第一条线段)第二条线段与一倍数之间的关系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吗?
再看第二题的一倍数也就是标准是哪个?第一条(有2小段)第二条线段与第一条线段之间的关系?
3.解决问题:生活中2个数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的例子很多。请看大屏幕。
课堂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 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A:说一说
B:足球篮球排球的练习题
C:谁是谁的几倍?
D: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有关倍的知识,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这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几,可以用除法计算。“倍”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不作单位。读题时不但要注意文字信息,还要注意图中隐含的数学信息。
第五篇: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教案
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 页 信息窗3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比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 提出能用乘加、乘减这种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
2: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3: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体会“先乘后加(减)”运算顺序 的合理性。
4: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5: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的欲望以及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三:借助画线段图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正确的解答方法。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的”意义。
2:能理解表达两步计算的思路,初步感受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五:教学准备 PPT、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提问:同学们课下的时候玩过呼啦圈吗? 生:玩过。
那你们最多多少人一起玩过呼啦圈? 生:(1 个,2 个)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别的小朋友是多少人一起玩呼啦圈的。(出示课本图片课件)来到了操场看到了好多小朋友在玩呼啦圈,同学们看这3个粉红方框里有些信息,自己小声读一读。(学生自己独立读信息)师:你能把这些信息整理整理吗?
齐回答:一年级转呼啦圈 18 人。二年级是一年级2倍多5人。三年级是一年级的3倍少 2人。(学生边读师边板书出数据)
2:探究新知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根据现在咱们看到的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学生提问:一共有多少人?
哦!是总共有多少学生玩呼啦圈是吗?这个问题不错。谁还愿意提一个呢?
二年级有多少转呼啦圈的小朋友?
非常棒真会学习,谁还能提出不一样的问题呢? 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小朋友?
同学们太棒了能提出这么多问题,接下来,咱们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开始解决,首先计算二年级有多少小朋友转呼啦圈呢?
①、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种即简单又方便分析问题的方法,用线段图表示它们之间数量关系。
同学们,如果用10cm 线段表示1 年纪小朋友的数量(板书 10 厘米线段标明一年级),你能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二年级小朋友的数量吗?(出示课件,1 年级18 人,二年级比一年级的2倍多5 人)。
②、小组讨论,想一想怎么画并拿出本子试着画一画。(找两名学生代表上黑板画线段图)。
师生交流:画好后让去黑板上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先画和上面相同的2段,5比18小,只能是个更短的线表示,它们合起来就是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老师指着板书说明,今后,我们在画线段图时,要把每个线 段图表示的项目写在最前面,先画已经知道的信息,然后根 据数量的关系画出2 份1 年级学生线段那样相同长的2 段,就表示出了它的2 倍,不到1 倍的用更短的线表示,然后确 定在线段图上表示要求的问题。
③下面老师给你们3 分钟的时间,改一改你认为画的不太准确的地方。比一比谁画的最好。(学生独立修改所画 的线段图,强化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既然同学们这么了不起线段图都画出来了那你能不能在线段图的下面列出算式呢?(找一位学生代表板书)
学生列式解答:一年级学生 18 人,二年级是一年人数的 2 倍+5 人=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
那根据给出的数字,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是多少那? 生齐回答:18x2=36(人)
36+5=41(人),要求说出计算的过程:先求一年级人数的2 倍是多少。再求 二年级有多少人。(是不是用线段的方法表示数量是不是非常直观简单)(一定记住要写单位、答)
3:自主练习
⑴:下面同学们用刚才咱们算出二年级转呼啦圈人数相同的方法算出三年级转呼啦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画出 线段图并写出算式。出示多媒体课件:一年级 18 人,三年级转呼啦圈人数比一年级的3 倍少2 人——强调少2 人)
⑵:师走下讲台指导学生完成后投影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和运算过程讲解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数的问题,在这节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①:生齐回答:画线段图很简单,也很清楚。
②:我知道遇到问题要先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再列式,而不是看到题目就直接的列式。
5、作业设计
课后自主练习1、2、题
八、板书设计 一年级:18 人 二年级:2 倍多5 人 三年级:3 倍少2 人
九、教学反思
⑴先从已知问题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清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找准数量的关系,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明确整倍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出比一 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问题,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即巩固了旧的知识,又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了铺垫。
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来解答例题。有困难可以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引出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学生在动手画,动口说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自己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板演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利用线段图分析问题更简单更方便。
⑶本课学习中画线段图,理解题意这种方法学生比较陌生,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画图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直观形象地加深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在画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比几倍少”时个别学生不知是包括里面还是外面,从而找不准数量关系。
⑷在学习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转变成“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