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论文评选文稿
小学•科学
论文题目: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处处有教材
关于实验教学时间与空间的思考
单 位:浠水县巴河七铺中心小学
姓 名:周杰
职 务:小学教师
电 话:***
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处处有教材
关于实验教学时间与空间的思考 摘 要:
实验教学是目前新课程标准改革中所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其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在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简明直观,联系实际,动手实践,使人印象深刻。相对于一些跟社会脱节的课堂教学,也有效的成为联系校园和社会的纽带。因此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在一些科目如科学、劳动、信息技术等科目中,大放光彩,效果明显,学生也比较爱上这样的课。然而对于软硬件设施薄弱的农村学校来说,苦于实验设备缺乏,实验材料难找,科学实验课往往变成讲课,说课,甚至有些学校干脆将科学课让位于语文数学。科学实验课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是否农村科学实验教学只有传统教学这华山一条道?如何破除困境,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甚至突出重围,形成自己的实验教学风格,是农村科学老师面临的课题和挑战。
关键词: 科学教学 实验教学 解放思想 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课有其特殊性,由于现实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完备的实验室,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的实验教学材料这种“高大上”。而想要在农村小学很好的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在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上做出改变,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
一、教学地点:教室?实验室?还是无限广阔空间? 毛主席曾经说过,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当我们羡慕于城里学校科学课实验设备的丰富、齐全,苦恼于找不到材料,没有实验室,无法开展科学实验的时候,是否想过,只要解放了思想,办法总比问题多。城里固然有城里的优势,农村同样也有自己的优势。只要走出教室,就是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例如:我们可以在升旗台上研究“风向和风速”,花坛里“认识土壤”,看看“根朝哪边长”、“茎往哪边长”,操场上可以研究“打篮球”、“玩气球”,洗手池里研究“潜水艇”、“沉浮的秘密”。找一根大木头我们一起试试“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打扫卫生捡垃圾的时候一起探讨“一次性的生活用品”,如何才能“捉住灰尘”。甚至可以走出校园,来到田间地头,来到农村小院,看看农民伯伯如何“播种发芽”。许多学生家里都种了凤仙花,或者养了蚕宝宝,这样“凤仙花的一生”和“可爱的蚕宝宝”的实验材料都有了。农村里还保留了很多古旧的建筑,建筑材料多种多样,装修风格各有千秋,放学回家时走街串巷,就能知道“做房屋的材料”、“石头与住房”、“住房的装修”。多么丰富而且直观的教学素材,他们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只要有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处处有教材”。唯一需要的就是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打破学习就是“在干净明亮的教室”的条条框框。
二、教学时间:课堂四十分钟还是一个学期甚至更久? 传统教学时间是课堂四十分钟,对于科学这种需要大量实验教学,大量观察记录数据经验的科目来说,有的时候是远远不够的。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种凤仙花》,整个实验过程包括播种发芽、茎叶的生长、开花了、结果了这四个大过程,实验过程可以长达三四个月的时间。这个实验非常好做,没有难度,唯一需要的就是长时间的定时观测和记录,最终利用数据得出结论。与此同时,科学课本上的许多实验,如“养蚕”,“植物的繁殖”,“环境污染与保护”等等都需要相当长的实验时间。如果通过传统教学,只用短短几节课就将其论述完毕,那么学生将无法获得科学实验的快乐,培养出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科学教学就沦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无奈之举,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这是非常可惜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殊为不易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点一滴长年累月的积累,而毁掉它却很容易,只要填鸭式教学就能做到。我特别佩服壹基金的慈善理念,壹基金提出“1人+1元+每1个月=1个大家庭”的概念,即每人每月最少捐一元,集合每个人的力量让小捐款变成大善款。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样如此,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可以同时做多个实验,对多个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甚至让实验过程贯穿整个学期,却不会浪费时间。当学生看到亲手种植的种子变成嫩芽,再长大开花结果时,我无法估量出这对一个孩子正确科学观的形成会有多么巨大的影响。
三、教学材料:老师准备还是自己动手?
科学实验的丰富,也给实验材料的准备,制造了不少难题。想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一堂精彩的实验课,需要准备的材料,对于农村的实验条件来说,尤为困难,对此我深有感触。上半年有幸参加了一次科学教学比赛,翻开课本,在选题的时候,我遇到了麻烦。例如:许多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比如植物的生长,有些实验需要到野外去实地观察,比如水域的污染与保护,美丽的彩虹,所以这类都不适合来参赛。而也有很多实验都可以在室内完成,比如“让灯亮起来”、“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电”、“衣服的面料”等等,即便如此,翻开空空如也的实验室,我也找不到一根导线,一节电池。农村的实验条件就是这样,很多东西都没有,用完了也很难补充。然而暑假时我去做家访,无意中瞥了一眼学生家的小院,惊喜的发现凤仙花的身影,那可是以前找它的种子就找了好久。自此我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其实遍布着各种科学教学材料。之所以觉得科学难上,材料难找,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思维被束缚住了,认为材料必须要拿到课堂上来,必须要老师准备好。其实集合大家的力量,我们可以轻易的集齐各种衣服的面料,找到各种植物的种子,利用家庭废弃的电池电线做各种电路实验,甚至能收集到各种金属和矿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缺少实验材料的农村科学实验,仍然能够做的有声有色,趣味盎然。
四、教学过程:老师安排还是学生设计?
科学实验是一门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需要观察,探索,实验和创新。学习科学知识是过程,最终要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标中指出,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样还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科学老师告诉我们,科学实验课,要尽可能的少讲,甚至不讲,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领会出实验的要点,总结实验的经验,达到最终的实验目的。因此课堂该如何走向,谁来设计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彻底落实将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精神。例如:在《让灯亮起来》这一课,老师只需先给学生分好组,学生可以自己来设计实验,自己协商好谁组织,谁记录,谁操作,谁汇报。每组发一个电池,一根导线,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分工合作做实验,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让灯能亮起来就行。当灯泡亮起来后,再给每组学生分发一根导线,一个开关,一个灯泡,合作使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如此往复,当导线灯泡开关越来越多时,学生们面临的选择就越来越多,如何设计线路,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找到规律,如何总结记录,都是水到渠成的事。结语:
一切知识来自于生活实践,从仓颉造字首先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就可见一斑。科学实验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探索自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科学课的设立,不仅仅是了解自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正确的科学探索方式。依靠广阔的农村天地,农村的学生也可以了解精彩绝伦的科学世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课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克服。例如:1,教学意识的欠缺。新课标要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实验教学尤其如此,然而教学的惯性,软件和硬件方面的不足,导致部分老师仍然没有解放思想,深刻理解这种精神,树立这种意识,我想这是实验教学遇到的最大障碍。2,教学工具的欠缺。虽然我们提倡走出教室,从生活中来获取教学材料,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物品仍然是非常缺乏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材料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而且自制起来非常麻烦,比如“水力发电站”中的玻璃水轮发电装置。所以部分老师仍然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以讲代做。3,教学技术的欠缺。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许多老师来说,还是新颖的,陌生的。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以保证教学路线不至于跑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何布置作业,保证教学的连续性?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我相信,在实验教学的路线上,在生活的环境中继续深入挖掘下去,我们可以走的更远,走出我们农村小学的特色教学之路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⒈ 钟玲芳 浅谈实验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⒉ 孙桂兰 情境激趣 趣引思维
第二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种素养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的。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实验教学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科学课的过程,要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我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确定实验科目的基本要求
(1)事先告知实验目的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确定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
(2)理解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理解操作过程。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3)布置实验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如:黄豆和豌豆极其相似,但细看会发现:豌豆形状较黄豆圆一些。
(4)推测实验结果的运用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如《磁铁》单元,首先让学生明白地球上具有一种特殊的力,和电一样,磁也是人看不到也感觉不到的,可是它的影响力却处处可见。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我们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我们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然后提示:古代的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磁铁很容易被制造,用途也相当广泛。那么通过学习谁还想到了磁铁的其他用途呢?比如,我们大部分学生都用过的画写板笔头部分最易掉下来,掉下来的两只笔头如果把它们笔尖对笔尖,拿在手里一个朝上,一个朝下也不会掉到地上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推测实验结果,学生知道了是因为笔尖部分的磁铁互相吸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推测实验结果,增强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运用科学原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想方设法拓展实验时空
(1)因地制宜开拓实验场地 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搬到商店、搬到社区、搬到儿童娱乐场所等。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材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逛街的时候注意一下服装店做衣服的材料、超市包装商品的材料、娱乐场所活动器材材料、家居装修材料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观察,并把每次的亲历亲为过程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材料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学生获得学习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有力数据。
(2)“本山取土”选取实验原材料 学校周围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山取土”进行实验原材料的选择。如我在做《拓印树皮》时,实验材料需要纸、笔和树木,于是我就安排学生上课时去学校内的美化树身上获取实验素材,同时还安排学生观察树上的蚂蚁、蜗牛、蜘蛛等小动物的活动情况。
三、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如《空中跳动的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学生思考:吹风机朝上方,对着乒乓球吹风,你认为乒乓球会被吹走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让他们看实验演示:我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开动冷风和热风分别吹动乒乓球。结果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最后说明:无论开动冷风和热风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上方的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学生发现实验这么有趣,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日加深。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寓安全和玩乐于学习实践中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观察金鱼的身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设计制作一个雨量器》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在生存环境中积累知识
我们的学生生活的环境,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让学生们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学到自然、地理、生物方面的科学知识。城市学生的家庭周围也有一些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的课程资源,如:手机、电话能为学生学习声音的传播等提供条件;礼品店能为学生科学小制作激发创意;游乐场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到科学原理的真实应用和科学就在身边的真理;等等。
四、尽心尽力造就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在上《纸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在桌子上放一盆水,出示多只小纸船,分别放到盆子里,学生开始自主探究活动后会陆续发现:纸船起先都飘浮在水面上。但过上一段时间后,纸吸足了水后,因为皱纹纸的吸水性强,它吸得水越多就越重,很快会沉到水底。其他的依次也沉入水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沉得快。又如在教如《斜面》一课,首先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是: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设计出对比实验,把竖直提起的物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证明用斜面省力。实验中学生还发现虽然每一小组物体的重量相同,斜面的坡度不同,省力的多少不同。学生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假设:有的学生提出,利用斜面提重物省力多少和与提升的高度有关系;有的学生提出,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系;有的学生说,与斜面的坡度大小有关系。同学们根据假设确定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方法。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第三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科学课探究中教师的激情与方法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到来时,我就与《科学》教师联系在一起,在《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使自己逐渐地成长,同时让我产生了对《科学》课堂教学一些理解和感悟。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
经历探究 激情 科学探究 方法
三至六年级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制作等活动”,而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课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师指导儿童自己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能力,千万不要把科学课上成是语文课。“在指导儿童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着力培养、训练、发展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栽培、饲养、制作等技能。”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科学》教学评价认识的改变,即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随着课改不断地深入使教学评价方式由“教师的教”来评价“学生的学”转变成由“学生的学”来评价 “教师的教”;而且教学的评价更关注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即从 “应试教育”中看“分数”结果的评价,转变成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指明了教学过程的评价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科学》教师要树立起这样的学生观:用多元智力理论来分析每个学生,他们都拥有九种智力,只是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在一起,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具有特色;也就是说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的聪明的问题;这样就没有所谓的“差生”,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从多角度分析、评价、观察、接纳他们。
二、关注《科学》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
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有人认为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就不是探究。那种“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随着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入,不断的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滋长着“幽默”细胞的重要性,以此作为教学上的“催化剂”,用他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滋长着“幽默”细胞,增强对学生学习《科学》的吸引力。
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科学》老师带上“幽默”细胞,会使你的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第四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科学探究既要有激情,更要讲究方法
内容摘要:
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关键词:
经历探究激情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效果方法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
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有人认为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就不是探究。那种“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
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
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
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第五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内容摘要: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探究是科学课的灵魂。实验教学起着从书本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达·芬奇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谬误的。”所以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小学科学的学习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则要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实验探究科学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并且,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在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探究为核心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科学这门课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进行科学实验探究学习?
一、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教学的乐趣
一是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中,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二是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要在活动中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其目的不仅要学生在积极的实验探究活动中领悟教材的内容,还得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的习惯,培养探究的兴趣和科学的素养。那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科学探究呢?
二、着力培养学生自主的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离不开材料,材料的选择最好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这些学生熟悉的常见的事物作为实验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探究,还可以破除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测他们已拥有的生活经验,再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教材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地进行实验和探究。在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设置的疑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设置巧妙,可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可以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三、实验教学的小组合作化。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每个小组内分工,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一起合作,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实验探究。未来的社会是必将是一个合作型的社会,对个人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要求必将与日俱增,也就是愈来愈注重个体融入整
体之中。科学探究作为一项协作性极强的课堂活动,任课教师有责任在鼓励学生小组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并通过研讨来深化探究,使个人的发现变成大家共享的财富。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协作精神,也允许学生的独特见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切不可因为追求一致而扼杀某些学生的“标新立异”,求同存异方是科学探究的宗旨。因此,科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应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对这些“另类的见解”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时拓宽思路,延伸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在实验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有机结合。
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很多实验的教学过程都应该是从对实验结论的假设开始的。一个完美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通过自己实验可找到提出的问题答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先让学生假设,再根据他们的假设自己设计实验,完成验证过程的。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