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它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集图、文、声、像为一体,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原有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带来重大影响,它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开设了广阔的平台,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我不断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切身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下面是我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孩子们从课堂带入了他们熟悉的生活,又把他们从生活引入数学的乐园,他们在看画面、听对话的过程中,在感受生活,感受数学。他们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中,在不断的提取数学信息,引发数学思考,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效率。例如:教学《平均分》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一只猴妈妈拿一个篮菜子回到家,从篮子里取出6个桃子对它的3个孩子说:孩子们,这是妈妈给你们买的桃子,你们拿去分来吃。说完妈妈就去做饭了。这时一只小猴子一把拿走了3个桃子,说:我喜欢吃桃子,我要3个。另一只猴子拿了2个,说:我要吃2个。最后一只小猴子说:我只有1个,你们的都比我多,这不公平,你们把桃子放下我们重新分。于是小猴子把桃子放在了一起,说:小朋友,你们可以帮我们分一分吗?师引导学生思考:当“每份分得同样多”时,对每只小猴子才公平,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小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导入,既提出了数学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我运用动画演示:在一风景如画的湖面上有4只美丽的白天鹅在自由自在的游玩,这时飞来了3只白天鹅降落在湖面上和它们一起嬉水,忽然有2只白天鹅说“想去找食物”,于是它们飞走了,湖面上还剩5只白天鹅。看完了这个动画片,我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事情发生的过程,问: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动画演示能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有条理地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二、动态演示,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的动态模拟功能,可变传统的“静态演示”为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不可多见的事物的变化过程和使用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等等,通过多维度的动画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展示事物演变的过程,让学生获得动态形象的信息,形成鲜明丰富的感性认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学习钟表中时和分的关系,我做了一个课前调查,通过调查我发现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尽管学生每天都会无数次的看到钟表,但由于年龄关系能正确认识钟表的学生却极少,于是我决定利用电脑课件让学生学习,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钟面,先让学生观察钟表上有多少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多少小格?然后说明:时针转过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过1小格是1分钟。再在钟面上演示分针转一周,让学生观察:分针转一周,共转过了多少格,是多少分钟?学生清楚的看到分针走一周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周,时针有何变化、走了几时,这时再让学生说时和分的关系。学生就很容易地知道了1时=60分,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的结论。而不是去死记硬背、或听人告诉才知道的,使难点得以顺利突破。还有在钟面上8∶55学生较容易看成是9∶55,所以我用钟表演示从8∶00—8∶55的过程。问:时针超过9了吗?还差几分才到9时?学生马上就看出这个时刻是8∶55而不是9∶55。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中,“年、月、日”“闰年”这些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我就在教学中运用了Flash动画教学课件,向学生们进行“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为一月,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等动态影像展示”,将这些平时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抽象景象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这样不仅使他们对奇妙的宇宙充满了好奇,还在不经意间,突破了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立体图形的拼组》的教学中,我为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大胆创设了让学生上机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同学们,1个正方体从上面、左面、右面看,可能会是什么形状呢?闭上眼睛想一想。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在方格纸上。”同学们画了起来。“你们想象得对吗?请上机操作验证自己的想象。”轻轻点击鼠标,屏幕上的正方体木块神奇的转了起来,他们瞪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同学们好兴奋。“如果说5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探索着,交流着„„有的说5个正方体排成一排,有的说排成错落有致的的两排„„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愉快的进行着探索与交流,头脑中的图像也在不断地变化,而这时电脑也在同步演示正方体不同的拼组的形状,验证着学生们的想像。
三、实践应用,强化学习效果
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运用课件设计一些判断题、选择题或连线题、开放题等,让学生思考、回答,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并可以通过加入图片、声音、动画效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从枯燥的练习中脱离出来,为学生充分探究提供可发展的时间和广阔的天地,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前应用题复习课想起来就觉得枯燥无味的,学生一道一道地做,老师一道又一道地讲,讲完了改,改完之后再练。学生烦,、老师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提前设计了一个课件,利用课件上了一节课应用题的复习课,这个课件是根据三年级的实际情况做的,主题是“森林动物园”上课时,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去森林动物园玩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想”。我说:“可以。但是今天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你只有解决了它们,才能一步一步往前走,并最终看到可爱的动物。怎么样愿意试试吗?”“愿意。”打开课件,大屏幕上出现画面:南新小学二年级组织学生去森林动物园,由6名老师带队,学生站成4行,每行15人。师:一共去了多少人?你们解答过关后,才可以和郊游的队伍一起出发。学生口答这道题,于是眼前出现了一组美丽的景色,第一幅在宽阔的草地上有美丽的鲜花、有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有成群结队飞舞的蝴蝶;第二幅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湖边,看见了许多不同的种类的鱼,还有青蛙,小虾;绕过了小湖,接着就来到了茂密的森林里,在这里看到很多不同的动物,有森林之王狮子、调皮的猴子等等,都是学生们既熟悉又喜欢的东西。这时我让学生分组看画面根据给出的信息编题,让他们独立的思考、自由的编题、解答,只要对了不管简单还是复杂,不管加减还是乘除都给予表扬,这使得同学们兴致很高,自己编完题后,都忙着在小组里汇报,然后踊跃地举手向全班同学汇报它们组的编题情况,并对题目做记录,达到了既定目的。然后,我又给了学生一个开放题:我说:“同学们玩的特别高兴,大家边走边欣赏周围可爱的动物,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出口处,这时大家才感觉到又渴又饿了,咱们班同学看见了一个食品店,大家都跑了过去,看到了(演示课件)食品店前小黑板上写着一些物品单价,汉堡包6元、蔬菜沙拉5元、巧克力10元、面包3元、香肠4元、绿茶3元、矿泉水2元、冰袋1元,我们每人只有15元钱,请你设计一下自己的午餐吧!记住,合理搭配饮食才会有营养呀!”这道题一出现,同学们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很快就设计了自己喜欢的方案,然后,小组间又相互交流使方案更加合理,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应用题没少做,而且,又都是学生自己编的,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上了一节应用题复习课,大家都觉得特高兴,特有收获。
口算练习是绝大多数的数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写算式,可以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在线测试,完成之后提交。当全班同学提交后,大家立刻看到一张统计表。这时做对的同学兴高采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做错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审视和反思自我,找到了错误所在,从而也激发了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整合的目的是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绝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唯一手段,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总之,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我们要使信息技术更好的整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而服务。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进入了幼儿园的课堂,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带来冲击和挑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我们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幼儿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日益综合化和现代化,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浅谈几点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它能使幼儿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思考问题,探索创新。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在导入部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幼儿园大班开了一个联欢会,可热闹了,有的小朋友在唱歌,有的小朋友在跳舞,幼儿园为了办好这次联欢会买了好多的水果,准备分给所有的小朋友,可是到了最后,有的水果还剩很多,有的水果却已经没有了,于是,有些小朋友不开心了。动画型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通过刚才的故事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会有小朋友不开心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组织幼儿讨论,从而揭示课题,生动形象的信息刺激着幼儿的感官,把幼儿带入趣味性故事情境中,引发幼儿想象。
除了故事情境的导入外,应用信息技术还能创设各种各样有趣而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在大班教学“认图形”时,我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来,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接着运用信息技术动态的显示四个图形朋友给小朋友们带来的节目:有乡村的小屋,烟囱里还正冒着烟;有正在发动的小轿车;有嘎嘎直叫的鸭子;还有快速行驶中的火车。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请幼儿回忆刚才看到的东西分别是由那些图形组成,幼儿回答十分积极踊跃。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幼儿觉得既新鲜有好奇,激起了他们很高的兴趣,并为巩固练习时自己拼组图形做好了铺垫。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新知识时,总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幼儿不易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曾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证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可见,恰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幼儿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帮助幼儿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
例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是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
动静结合,引发了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过程中,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层次信息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浓缩信息,资源转化为能量,量变带来质变,认知行为水平逐渐接近及至达到认知目标。
三、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幼儿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每个幼儿都获得了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有助于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以“认识人民币”为例,这一课主要通过“认识元、角、分”,人民币间简单的相互进率,“实际购物”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认识元、角、分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一副热闹的购物场景,由此引出买东西要用到钱。通过屏幕显示放大的人民币,幼儿基本上已能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认识了人民币,并且知道了人民币间简单的相互进率,接下来就要进入模拟的网上购物了。网上商店里有好多小朋友喜欢的东西,有吃的(如可乐、糖果)、有玩的(如娃娃、汽车)、有用的(如铅笔、橡皮),还有一部分钱,选中你想买的东西,然后选择合适的人民币进行购买,如果钱付对了,东西就是你的了,当然付错了就不能购买。
孩子们活跃的思维肯定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自主探索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可把信息技术作为中介物,通过演示,引导幼儿进行正确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某种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体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通过故事导入后,联系实际来统计一下全班学生爱吃水果的情况。这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水果,幼儿分别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电脑会将全班幼儿的选择结果显示在屏幕上,那么该怎么样来统计呢?幼儿学过简单的分类,于是马上会想到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来看结果。幼儿可以将上面的水果用鼠标进行拖动来完成分类排列的工作。也可以用符号来把它们统计下来,电脑也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来统计各种水果的个数。
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提高幼儿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对于幼儿园来说,完全由幼儿来进行操作还不能实现,但是信息技术在幼儿数学课堂上的运用确实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传授的知识,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提高和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张小林,男,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大专文化,黄杨镇茶树小学教师。联系电话:***。邮编:563300
摘要: 电脑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带来深远的变化。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新浪潮,信息技术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而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仿佛给了这门枯燥乏味的学科注入一针强心针,使得课题导入、情景创设更加精彩,更具诱惑力;课本中的某些情景得以直观再现;重难点的突破更加容易;让某些抽象化的课本知识更为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既能很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同时,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能力,适当减轻一些工作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学生教师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
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二年级的《对称》时,教科书上提供了蜻蜓、树叶、青蛙等一些含有对称的动植物。教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些比较生动的动画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动画的形式认识对称。比较传统的用讲或者手工制作而言,学生前者更感兴趣,更有利于知识的吸收。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在教学旋转一节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根据教学的需求进行重放、慢放、快放、静止画面等,让学生对空间平面图形的旋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教学更直观,同时,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容积的认识》时,导入播放了“乌鸦喝水”的课件,让学生观看动画,然后引导学生说故事,理解时石头占了水的空间,继而进入新知的学习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所达到的效果不言而喻。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数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
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总之, 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
当然,多媒体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仍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但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它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集图、文、声、像为一体,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原有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带来重大影响,它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开设了广阔的平台,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我不断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切身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下面是我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孩子们从课堂带入了他们熟悉的生活,又把他们从生活引入数学的乐园,他们在看画面、听对话的过程中,在感受生活,感受数学。他们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中,在不断的提取数学信息,引发数学思考,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效率。例如:教学《平均分》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一只猴妈妈拿一个篮菜子回到家,从篮子里取出6个桃子对它的3个孩子说:孩子们,这是妈妈给你们买的桃子,你们拿去分来吃。说完妈妈就去做饭了。这时一只小猴子一把拿走了3个桃子,说:我喜欢吃桃子,我要3个。另一只猴子拿了2个,说:我要吃2个。最后一只小猴子说:我只有1个,你们的都比我多,这不公平,你们把桃子放下我们重新分。于是小猴子把桃子放在了一起,说:小朋友,你们可以帮我们分一分吗?师引导学生思考:当“每份分得同样多”时,对每只小猴子才公平,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小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导入,既提出了数学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我运用动画演示:在一风景如画的湖面上有4只美
丽的白天鹅在自由自在的游玩,这时飞来了3只白天鹅降落在湖面上和它们一起嬉水,忽然有2只白天鹅说“想去找食物”,于是它们飞走了,湖面上还剩5只白天鹅。看完了这个动画片,我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事情发生的过程,问: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动画演示能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有条理地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二、动态演示,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的动态模拟功能,可变传统的“静态演示”为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不可多见的事物的变化过程和使用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等等,通过多维度的动画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展示事物演变的过程,让学生获得动态形象的信息,形成鲜明丰富的感性认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学习钟表中时和分的关系,我做了一个课前调查,通过调查我发现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尽管学生每天都会无数次的看到钟表,但由于年龄关系能正确认识钟表的学生却极少,于是我决定利用电脑课件让学生学习,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钟面,先让学生观察钟表上有多少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多少小格?然后说明:时针转过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过1小格是1分钟。再在钟面上演示分针转一周,让学生观察:分针转一周,共转过了多少格,是多少分钟?学生清楚的看到分针走一周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周,时针有何变化、走了几时,这时再让学生说时和分的关系。学生就很容易地知道了1时=60分,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的结论。而不是去死记硬背、或听人告诉才知道的,使难点得以顺利突破。还有在钟面上8∶55学生较容易看成是9∶55,所以我用钟表演示从8∶00—8∶55的过程。问:时针超过9了吗?还差几分才到9时?学生马上就看出这个时刻是8∶55而不是9∶55。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中,“年、月、日”“闰年”这些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我就在教学中运用了Flash动画教学课件,向学生们进行“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为一月,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等动态影像展示”,将这些平时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抽象景象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这样不仅使他们对奇妙的宇宙充满了好奇,还在不经意间,突破了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立体图形的拼组》的教学中,我为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大胆创设了让学生上机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同学们,1个正方体从上面、左面、右面看,可能会是什么形状呢?闭上眼睛想一想。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在方格纸上。”同学们画了起来。“你们想象得对吗?请上机操作验证自己的想象。”轻轻点击鼠标,屏幕上的正
方体木块神奇的转了起来,他们瞪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同学们好兴奋。“如果说5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探索着,交流着„„有的说5个正方体排成一排,有的说排成错落有致的的两排„„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愉快的进行着探索与交流,头脑中的图像也在不断地变化,而这时电脑也在同步演示正方体不同的拼组的形状,验证着学生们的想像。
三、实践应用,强化学习效果
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运用课件设计一些判断题、选择题或连线题、开放题等,让学生思考、回答,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并可以通过加入图片、声音、动画效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从枯燥的练习中脱离出来,为学生充分探究提供可发展的时间和广阔的天地,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前应用题复习课想起来就觉得枯燥无味的,学生一道一道地做,老师一道又一道地讲,讲完了改,改完之后再练。学生烦,、老师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提前设计了一个课件,利用课件上了一节课应用题的复习课,这个课件是根据三年级的实际情况做的,主题是“森林动物园”上课时,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去森林动物园玩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想”。我说:“可以。但是今天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你只有解决了它们,才能一步一步往前走,并最终看到可爱的动物。怎么样愿意试试吗?”“愿意。”打开课件,大屏幕上出现画面:南新小学二年级组织学生去森林动物园,由6名老师带队,学生站成4行,每行15人。师:一共去了多少人?你们解答过关后,才可以和郊游的队伍一起出发。学生口答这道题,于是眼前出现了一组美丽的景色,第一幅在宽阔的草地上有美丽的鲜花、有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有成群结队飞舞的蝴蝶;第二幅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湖边,看见了许多不同的种类的鱼,还有青蛙,小虾;绕过了小湖,接着就来到了茂密的森林里,在这里看到很多不同的动物,有森林之王狮子、调皮的猴子等等,都是学生们既熟悉又喜欢的东西。这时我让学生分组看画面根据给出的信息编题,让他们独立的思考、自由的编题、解答,只要对了不管简单还是复杂,不管加减还是乘除都给予表扬,这使得同学们兴致很高,自己编完题后,都忙着在小组里汇报,然后踊跃地举手向全班同学汇报它们组的编题情况,并对题目做记录,达到了既定目的。然后,我又给了学生一个开放题:我说:“同学们玩的特别高兴,大家边走边欣赏周围可爱的动物,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出口处,这时大家才感觉到又渴又饿了,咱们班同学看见了一个食品店,大家都跑了过去,看到了(演示课件)食品店前小黑板上写着一些物品单价,汉堡包6元、蔬菜沙拉5元、巧克力10元、面包3元、香肠4元、绿茶3元、矿泉水2元、冰袋1元,我们每人只有15元钱,请你设
计一下自己的午餐吧!记住,合理搭配饮食才会有营养呀!”这道题一出现,同学们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很快就设计了自己喜欢的方案,然后,小组间又相互交流使方案更加合理,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应用题没少做,而且,又都是学生自己编的,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上了一节应用题复习课,大家都觉得特高兴,特有收获。
口算练习是绝大多数的数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写算式,可以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在线测试,完成之后提交。当全班同学提交后,大家立刻看到一张统计表。这时做对的同学兴高采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做错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审视和反思自我,找到了错误所在,从而也激发了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整合的目的是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绝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唯一手段,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总之,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我们要使信息技术更好的整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而服务。
第五篇: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眼界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小学数学的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们主动的学习热情。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并获得快乐和享受,这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的教学形态有了根本改变,将抽象的知识以可视化和人文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
《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就可以用卡通形象,创设出这样一组画
面:图中有两辆卡车,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有着圆形轮子的卡车缓缓地行驶着,紧接着一辆有着正方形轮子的卡车颠簸的行驶过来,同时伴随着行驶所带来的噪音。这样的一组卡通动画,不仅让学生们有了更直接的感官刺激,也勾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时,问题随即抛出:为什么有圆形轮子的卡车可以平稳行驶呢?这与圆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的好奇,进一步的认识圆形,探究圆形的特征,学生就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
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实现教育教学内容多层次、多样化的创作与展现。而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教师能够在互联网、电视、报纸中选择足够多的学习素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把图、文、声、色等及网络结合为一体,以多种表现形式,生动、有趣地模拟与展示现实生活的情景,方便地实现了数学与课堂的之间的联系,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进一步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应用数学的综合能力。
三、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更直观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可将音像、图像、以及动画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
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为学生架设一座通向知识的桥梁,将数学中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简化,大大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
例如教学《鸡兔同笼》,仅仅让学生去观察课本上的静态图片,理解题目的文字去总结出这样复杂的数学原理和公式实在是
有些难为学生。而运用
flash
动画展示鸡兔同笼,实时标出动物的身体和脚,并逐渐通过一步步演示,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困难的数学问题化繁为简。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对题目的理解越来越清晰,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导学的简单、学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原理和规律。
信息技术对于直观地揭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也重要作用,能辅助学生分析数学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抛弃迷惑的数学表象,深入到数学本质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作用,引发联想,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最终变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从而快速找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如在解答“一列长
200
米的火车以每分
1200
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
分钟的时间,这座桥长多少米?”这道题时,往往可以把火车行的路程与桥长等同起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模拟火车通过大桥,让学生很容易得出“大桥长度=火车
分钟行驶的路程-火车长度”这一数量关系式,从而利用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互动,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心理、社会和伦理乃至生态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上课比较好奇好动、自制力较差等原因。在相对于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无聊乏味。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很有必要。使用电子白板等交互性教学设备与学生交流互动,利
用好硬件和软件的教学功能,可以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拉近教师
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效率更高,更加趣味横生。
结语: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教师需要熟练掌握运用技术的手段,需要课前的认真备课,认真设计教学活动,课
中灵活运用,课后勤于反思,才能使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更加如虎添翼,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