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文档5篇

时间:2019-05-13 02:4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文档》。

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文档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合理地、正确地、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去,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

一、利用多媒体优势,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亲身感受问题、寻找解题策略,实现再创造以及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虚拟化场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用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圆柱,让学生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说是正方形,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这时我并不急于表态,首先表扬了他们爱动脑筋,敢说、敢争辩的精神,然后提出“到底是什么图形呢?再通过课件演示三种圆柱的展开图,学生发现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再让学生观察圆柱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与宽与圆柱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发现圆柱底面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让学生自己观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新课程提出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新课改的主题。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利用多媒体能把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这一特性,向学生展示出各种有规律的图案,让学生找出规律。当学生能找出几种不同的规律时,我再次将“找规律”提升为“创造”规律,即: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白纸和各种漂亮的图案大胆创新设计自己喜欢的手帕(要求讲究规律)。几分钟后每个小组通过努力合作,不但设计出了新颖的、具有创意的手帕,而且不管是图案还是花边都有一定的规律,这使在场的教师赞不绝口。因此说明,多媒体的巧妙运用不仅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发现欣赏美的意识及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了学为己用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利用多媒体手段,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探索创新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激活学生的创新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我在复习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想圆锥体积该怎么计算?通过课件演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然后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形容器,看几次能倒满。通过实验,让学生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跃跃欲试,情绪十分高涨。然后再出示“高相等底不等”“底相等高不等”“底和高均不等”等几组实验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时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然后提出平行四边行面积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考虑?通过课件演示分割、拼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数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用文字抽象表述,学生经常感到束手无策。在教学中如能将多媒体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更难掌握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但通过播放形象、生动、直观的、活的画面,不仅调动了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有了充分的感知性理解,同时也为“平移和旋转”的后续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突出了重点。为了让学生更深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我又设计了“小熊搬家”的课件,课件为学生展示了轻松愉快的情景,当三只可爱的小熊对小房子应平移几格争论的时候,学生情绪高昂,并积极加入到这场争论中。这又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探究欲望再一次被激发了。在学生争论不休时,课件动态演示小房子整体地平移过程,一格一格地移动,动一格停一下,让学生数一次。之后,引导学生分两个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一是观察画面,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点,看平移的方向,再数一数移动的距离,如小房子的屋顶移动了几格;二是选择其他点或线进行尝试,得出每个点或线移动的距离是一样的。这样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了知识要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新知识时,总会碰到一些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教学难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例如,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虽然在未读小学前已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于加法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鱼缸是空的,接着把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再通过屏幕出示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变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使数形结合。从而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学习内容,突破了难点。

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励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多媒体课件通常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在辅助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把抽象概念和内容具体化,简单化,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感觉深刻,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鲜明的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苏州乐园’去玩,大家高兴吗?”紧接着课件出示“苏州乐园”中的一些运动项目的动态画面,如旋转木马、观缆车、小火车、青蛙跳、滑梯等。然后让学生通过动作进行比划,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要求表演。这样通过多媒体软件及动作演示有力地拉近了数学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

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还可以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认识角》,教材只借助钟面指针、扇面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角?这样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角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用不同颜色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再分别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出示两个角一样大,一个角的边很长,另一个角的边很短,让学生猜猜哪个大,哪个小,很多学生都说边长的那个角大,通过课件演示把两个角叠在一起,学生才发现两个角一样大,从而引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这样动态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再如学习“找规律”时,课件出示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们兴高采烈地到大森林去开运动会。并邀请我们班的同学也去参加。但要求小动物和同学们都要排队入场。教师随机出示小动物的排队规律,从而引出排队游戏。这样富有情趣的教学情景,很快就把学生带入到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高效性,给学生留有更多空间,为学生独立思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的方便性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学习途径,提供了多向思维方式环境,并为学生参与,探究和展示自己的风采提供了机会和场所,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经运用发现,多媒体教学确实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它为数学教学插上了形象思维的翅膀,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它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集图、文、声、像为一体,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原有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带来重大影响,它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开设了广阔的平台,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我不断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切身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下面是我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孩子们从课堂带入了他们熟悉的生活,又把他们从生活引入数学的乐园,他们在看画面、听对话的过程中,在感受生活,感受数学。他们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中,在不断的提取数学信息,引发数学思考,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效率。例如:教学《平均分》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一只猴妈妈拿一个篮菜子回到家,从篮子里取出6个桃子对它的3个孩子说:孩子们,这是妈妈给你们买的桃子,你们拿去分来吃。说完妈妈就去做饭了。这时一只小猴子一把拿走了3个桃子,说:我喜欢吃桃子,我要3个。另一只猴子拿了2个,说:我要吃2个。最后一只小猴子说:我只有1个,你们的都比我多,这不公平,你们把桃子放下我们重新分。于是小猴子把桃子放在了一起,说:小朋友,你们可以帮我们分一分吗?师引导学生思考:当“每份分得同样多”时,对每只小猴子才公平,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小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导入,既提出了数学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我运用动画演示:在一风景如画的湖面上有4只美丽的白天鹅在自由自在的游玩,这时飞来了3只白天鹅降落在湖面上和它们一起嬉水,忽然有2只白天鹅说“想去找食物”,于是它们飞走了,湖面上还剩5只白天鹅。看完了这个动画片,我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事情发生的过程,问: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动画演示能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有条理地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二、动态演示,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的动态模拟功能,可变传统的“静态演示”为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不可多见的事物的变化过程和使用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等等,通过多维度的动画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展示事物演变的过程,让学生获得动态形象的信息,形成鲜明丰富的感性认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学习钟表中时和分的关系,我做了一个课前调查,通过调查我发现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尽管学生每天都会无数次的看到钟表,但由于年龄关系能正确认识钟表的学生却极少,于是我决定利用电脑课件让学生学习,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钟面,先让学生观察钟表上有多少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多少小格?然后说明:时针转过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过1小格是1分钟。再在钟面上演示分针转一周,让学生观察:分针转一周,共转过了多少格,是多少分钟?学生清楚的看到分针走一周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周,时针有何变化、走了几时,这时再让学生说时和分的关系。学生就很容易地知道了1时=60分,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的结论。而不是去死记硬背、或听人告诉才知道的,使难点得以顺利突破。还有在钟面上8∶55学生较容易看成是9∶55,所以我用钟表演示从8∶00—8∶55的过程。问:时针超过9了吗?还差几分才到9时?学生马上就看出这个时刻是8∶55而不是9∶55。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中,“年、月、日”“闰年”这些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我就在教学中运用了Flash动画教学课件,向学生们进行“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为一月,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等动态影像展示”,将这些平时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抽象景象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这样不仅使他们对奇妙的宇宙充满了好奇,还在不经意间,突破了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立体图形的拼组》的教学中,我为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大胆创设了让学生上机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同学们,1个正方体从上面、左面、右面看,可能会是什么形状呢?闭上眼睛想一想。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在方格纸上。”同学们画了起来。“你们想象得对吗?请上机操作验证自己的想象。”轻轻点击鼠标,屏幕上的正方体木块神奇的转了起来,他们瞪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同学们好兴奋。“如果说5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探索着,交流着„„有的说5个正方体排成一排,有的说排成错落有致的的两排„„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愉快的进行着探索与交流,头脑中的图像也在不断地变化,而这时电脑也在同步演示正方体不同的拼组的形状,验证着学生们的想像。

三、实践应用,强化学习效果

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运用课件设计一些判断题、选择题或连线题、开放题等,让学生思考、回答,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并可以通过加入图片、声音、动画效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从枯燥的练习中脱离出来,为学生充分探究提供可发展的时间和广阔的天地,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前应用题复习课想起来就觉得枯燥无味的,学生一道一道地做,老师一道又一道地讲,讲完了改,改完之后再练。学生烦,、老师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提前设计了一个课件,利用课件上了一节课应用题的复习课,这个课件是根据三年级的实际情况做的,主题是“森林动物园”上课时,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去森林动物园玩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想”。我说:“可以。但是今天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你只有解决了它们,才能一步一步往前走,并最终看到可爱的动物。怎么样愿意试试吗?”“愿意。”打开课件,大屏幕上出现画面:南新小学二年级组织学生去森林动物园,由6名老师带队,学生站成4行,每行15人。师:一共去了多少人?你们解答过关后,才可以和郊游的队伍一起出发。学生口答这道题,于是眼前出现了一组美丽的景色,第一幅在宽阔的草地上有美丽的鲜花、有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有成群结队飞舞的蝴蝶;第二幅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湖边,看见了许多不同的种类的鱼,还有青蛙,小虾;绕过了小湖,接着就来到了茂密的森林里,在这里看到很多不同的动物,有森林之王狮子、调皮的猴子等等,都是学生们既熟悉又喜欢的东西。这时我让学生分组看画面根据给出的信息编题,让他们独立的思考、自由的编题、解答,只要对了不管简单还是复杂,不管加减还是乘除都给予表扬,这使得同学们兴致很高,自己编完题后,都忙着在小组里汇报,然后踊跃地举手向全班同学汇报它们组的编题情况,并对题目做记录,达到了既定目的。然后,我又给了学生一个开放题:我说:“同学们玩的特别高兴,大家边走边欣赏周围可爱的动物,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出口处,这时大家才感觉到又渴又饿了,咱们班同学看见了一个食品店,大家都跑了过去,看到了(演示课件)食品店前小黑板上写着一些物品单价,汉堡包6元、蔬菜沙拉5元、巧克力10元、面包3元、香肠4元、绿茶3元、矿泉水2元、冰袋1元,我们每人只有15元钱,请你设计一下自己的午餐吧!记住,合理搭配饮食才会有营养呀!”这道题一出现,同学们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很快就设计了自己喜欢的方案,然后,小组间又相互交流使方案更加合理,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应用题没少做,而且,又都是学生自己编的,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上了一节应用题复习课,大家都觉得特高兴,特有收获。

口算练习是绝大多数的数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写算式,可以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在线测试,完成之后提交。当全班同学提交后,大家立刻看到一张统计表。这时做对的同学兴高采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做错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审视和反思自我,找到了错误所在,从而也激发了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整合的目的是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绝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唯一手段,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总之,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我们要使信息技术更好的整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而服务。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信息技术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化解以往教学的枯燥性与数学教学的抽象性,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下的数学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从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思维能力等方面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关键词:

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有更多机会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对于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与系统性的数学学科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重要机遇。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创新与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而愉悦地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来,是实现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对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谈谈几点认识。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产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而要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兴趣,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面对新知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看书探索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及知识的发展过程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与艺术性,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计的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高昂的学习情绪与饱满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教学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知识点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设计教学环节,制作线段、射线和直线相关的各种图形,进行投影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参与欲,从而实现兴趣与思维的顺利转移。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将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事物具体直观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获取更多形象可感的事物,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透过大量的表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学习过程比起直接讲述结论,学生更容易理解,更能牢固记忆、灵活运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要求,并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后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在教学难点与关键处,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并适度地启示和点拨。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许多学生在理解时往往存在一定难度。在教学《平方差公式》课件中,运用信息技术创造的视听结合,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把图片、音乐、动画结合起来,同时创设问题学习情景,使之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思维发展,从而也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以往的教学中以听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采用枯燥单调的讲述,获取途径单一,教学氛围枯燥,学习效果徘徊于低效状态中。信息技术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这对于传统教学是一种创新与改进。多媒体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来参与教学,这样的教学比单一的听所获取信息的量要大得多,大大提高学生的识记质量。数学由符号与字母组成,单纯地记忆不利于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与运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开展积极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如相似三角形这一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以形象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动态的效果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刺激,娱乐学生的耳朵和眼睛,使学生能够通过听与看来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为学生预留自主操作的空间,让学生来亲自动手来剪出一组相似三角形,使学生在亲自操作中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多媒体集优美的图片、滚动的文字、动听的声音、直观的画面等各种信息于一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散漫状态到集中状态的顺利转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信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中,使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想、论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突破固有思想与思维的限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闪现,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组学习交流过程中,展示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一个认识过程,最后由教师引导、点拨、拓展思维。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体会到一些成功的愉快,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展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以及一条固定的边,让学生来帮助把这个不完整的等腰三角形复原。如此呈现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参与意识,学生会把精力集中在问题的解决上,会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来,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将学生思维的全过程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现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得以充分暴露,同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灵感,从而使学生突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思维能力的到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成了教育教学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当今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教师,应走在时代的前沿。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素质,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让信息技术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成为新课改下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它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集图、文、声、像为一体,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原有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带来重大影响,它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开设了广阔的平台,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我不断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切身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下面是我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孩子们从课堂带入了他们熟悉的生活,又把他们从生活引入数学的乐园,他们在看画面、听对话的过程中,在感受生活,感受数学。他们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中,在不断的提取数学信息,引发数学思考,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效率。例如:教学《平均分》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一只猴妈妈拿一个篮菜子回到家,从篮子里取出6个桃子对它的3个孩子说:孩子们,这是妈妈给你们买的桃子,你们拿去分来吃。说完妈妈就去做饭了。这时一只小猴子一把拿走了3个桃子,说:我喜欢吃桃子,我要3个。另一只猴子拿了2个,说:我要吃2个。最后一只小猴子说:我只有1个,你们的都比我多,这不公平,你们把桃子放下我们重新分。于是小猴子把桃子放在了一起,说:小朋友,你们可以帮我们分一分吗?师引导学生思考:当“每份分得同样多”时,对每只小猴子才公平,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小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导入,既提出了数学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我运用动画演示:在一风景如画的湖面上有4只美

丽的白天鹅在自由自在的游玩,这时飞来了3只白天鹅降落在湖面上和它们一起嬉水,忽然有2只白天鹅说“想去找食物”,于是它们飞走了,湖面上还剩5只白天鹅。看完了这个动画片,我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事情发生的过程,问: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动画演示能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有条理地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二、动态演示,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的动态模拟功能,可变传统的“静态演示”为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不可多见的事物的变化过程和使用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等等,通过多维度的动画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展示事物演变的过程,让学生获得动态形象的信息,形成鲜明丰富的感性认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学习钟表中时和分的关系,我做了一个课前调查,通过调查我发现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尽管学生每天都会无数次的看到钟表,但由于年龄关系能正确认识钟表的学生却极少,于是我决定利用电脑课件让学生学习,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钟面,先让学生观察钟表上有多少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多少小格?然后说明:时针转过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过1小格是1分钟。再在钟面上演示分针转一周,让学生观察:分针转一周,共转过了多少格,是多少分钟?学生清楚的看到分针走一周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周,时针有何变化、走了几时,这时再让学生说时和分的关系。学生就很容易地知道了1时=60分,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的结论。而不是去死记硬背、或听人告诉才知道的,使难点得以顺利突破。还有在钟面上8∶55学生较容易看成是9∶55,所以我用钟表演示从8∶00—8∶55的过程。问:时针超过9了吗?还差几分才到9时?学生马上就看出这个时刻是8∶55而不是9∶55。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中,“年、月、日”“闰年”这些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我就在教学中运用了Flash动画教学课件,向学生们进行“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为一月,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等动态影像展示”,将这些平时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抽象景象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这样不仅使他们对奇妙的宇宙充满了好奇,还在不经意间,突破了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立体图形的拼组》的教学中,我为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大胆创设了让学生上机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同学们,1个正方体从上面、左面、右面看,可能会是什么形状呢?闭上眼睛想一想。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在方格纸上。”同学们画了起来。“你们想象得对吗?请上机操作验证自己的想象。”轻轻点击鼠标,屏幕上的正

方体木块神奇的转了起来,他们瞪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同学们好兴奋。“如果说5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探索着,交流着„„有的说5个正方体排成一排,有的说排成错落有致的的两排„„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愉快的进行着探索与交流,头脑中的图像也在不断地变化,而这时电脑也在同步演示正方体不同的拼组的形状,验证着学生们的想像。

三、实践应用,强化学习效果

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运用课件设计一些判断题、选择题或连线题、开放题等,让学生思考、回答,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并可以通过加入图片、声音、动画效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从枯燥的练习中脱离出来,为学生充分探究提供可发展的时间和广阔的天地,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前应用题复习课想起来就觉得枯燥无味的,学生一道一道地做,老师一道又一道地讲,讲完了改,改完之后再练。学生烦,、老师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提前设计了一个课件,利用课件上了一节课应用题的复习课,这个课件是根据三年级的实际情况做的,主题是“森林动物园”上课时,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去森林动物园玩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想”。我说:“可以。但是今天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你只有解决了它们,才能一步一步往前走,并最终看到可爱的动物。怎么样愿意试试吗?”“愿意。”打开课件,大屏幕上出现画面:南新小学二年级组织学生去森林动物园,由6名老师带队,学生站成4行,每行15人。师:一共去了多少人?你们解答过关后,才可以和郊游的队伍一起出发。学生口答这道题,于是眼前出现了一组美丽的景色,第一幅在宽阔的草地上有美丽的鲜花、有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有成群结队飞舞的蝴蝶;第二幅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湖边,看见了许多不同的种类的鱼,还有青蛙,小虾;绕过了小湖,接着就来到了茂密的森林里,在这里看到很多不同的动物,有森林之王狮子、调皮的猴子等等,都是学生们既熟悉又喜欢的东西。这时我让学生分组看画面根据给出的信息编题,让他们独立的思考、自由的编题、解答,只要对了不管简单还是复杂,不管加减还是乘除都给予表扬,这使得同学们兴致很高,自己编完题后,都忙着在小组里汇报,然后踊跃地举手向全班同学汇报它们组的编题情况,并对题目做记录,达到了既定目的。然后,我又给了学生一个开放题:我说:“同学们玩的特别高兴,大家边走边欣赏周围可爱的动物,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出口处,这时大家才感觉到又渴又饿了,咱们班同学看见了一个食品店,大家都跑了过去,看到了(演示课件)食品店前小黑板上写着一些物品单价,汉堡包6元、蔬菜沙拉5元、巧克力10元、面包3元、香肠4元、绿茶3元、矿泉水2元、冰袋1元,我们每人只有15元钱,请你设

计一下自己的午餐吧!记住,合理搭配饮食才会有营养呀!”这道题一出现,同学们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很快就设计了自己喜欢的方案,然后,小组间又相互交流使方案更加合理,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应用题没少做,而且,又都是学生自己编的,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上了一节应用题复习课,大家都觉得特高兴,特有收获。

口算练习是绝大多数的数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写算式,可以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在线测试,完成之后提交。当全班同学提交后,大家立刻看到一张统计表。这时做对的同学兴高采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做错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审视和反思自我,找到了错误所在,从而也激发了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整合的目的是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绝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唯一手段,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总之,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我们要使信息技术更好的整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而服务。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张小林,男,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大专文化,黄杨镇茶树小学教师。联系电话:***。邮编:563300

摘要: 电脑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带来深远的变化。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新浪潮,信息技术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而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仿佛给了这门枯燥乏味的学科注入一针强心针,使得课题导入、情景创设更加精彩,更具诱惑力;课本中的某些情景得以直观再现;重难点的突破更加容易;让某些抽象化的课本知识更为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既能很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同时,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能力,适当减轻一些工作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学生教师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

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二年级的《对称》时,教科书上提供了蜻蜓、树叶、青蛙等一些含有对称的动植物。教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些比较生动的动画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动画的形式认识对称。比较传统的用讲或者手工制作而言,学生前者更感兴趣,更有利于知识的吸收。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在教学旋转一节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根据教学的需求进行重放、慢放、快放、静止画面等,让学生对空间平面图形的旋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教学更直观,同时,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容积的认识》时,导入播放了“乌鸦喝水”的课件,让学生观看动画,然后引导学生说故事,理解时石头占了水的空间,继而进入新知的学习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所达到的效果不言而喻。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数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

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总之, 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

当然,多媒体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仍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但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文档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文档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眼界的最主要的推动力。......

    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进......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学习兴趣 促进学习效率 河北蒙中 【摘要】:"多年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也证明,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其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活动,以求实现教育和教学的最优化。它不仅在普通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发......

    论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老山小学-------赵雪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改革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提倡利......

    浅谈信息技术在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多动好动,是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十分头疼的问题,如何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作用 几何画板是1995年从美国引进的工具平台类优秀教学软件。笔者自使用以来,发现其功能十分强大,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便......

    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王丽娟 摘要:信息技术利用它强大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优势,在教学中发挥了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作用。更把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情景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