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美术课程实施案例
小班美术课程实施案例:天天与《毛毛虫》
[案例]:原来最早到幼儿园的天天今天入园的特别迟,来了之后,躲在妈妈的后面,于是,我主动向天天问好:“早上好啊,天天!”天天躲在妈妈的后面,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怎么啦?天天,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呢?”说着我去用手抱天天,天天躲开了我的手,抱着妈妈的腿,哇的一声哭了,边哭边说:“我今天不上幼儿园!”“为什么呀!”我不解的问他,“因为。。。因为幼儿园要画画!我害怕!我不要!”边说,边用手紧紧的抓住妈妈的腿。
[背景]:
在昨天下午的活动中,幼儿对毛毛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毛毛虫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样子的?在幼儿对蝴蝶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幼儿提出,想尝试画毛毛虫,于是,我讲解了画毛毛虫的要领和绘画顺序后,让幼儿们自己尝试进行绘画,在大家都在小声讨论,开始绘画的时候,我发现,天天拿着自己的笔,望着自己画的歪歪扭扭的圆有点发愣,见我走过来,就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不想画。”我连忙安慰灵灵,“别着急,想想刚刚老师的示范,来!我和你一起来!”天天摇摇头,“我真的不会,我不想画!”正当我帮助天天的时候,旁边的佳佳对天天说:“瞧!就知道你不会,还是要老师帮忙吧!”天天一听,哭了起来,佳佳看着哭泣的天天继续说道:“哭有什么用,不会画就是不会画,看我画的多美,你真笨!”天天哭的更厉害了,看着洋洋得意的佳佳,哭泣的天天,还有因为听到声音而纷纷回头的其他幼儿,此起彼伏的抗议“老师,我也不会!”“难死了!”绘画《毛毛虫》的活动难以继续。
[实施措施]:
我先将天天从妈妈的身边抱过来,抱在怀中,告诉全班幼儿,天天今天很伤心,与幼儿讨论天天迟到哭泣的原因,引导幼儿尝试去思考,并由此,让他们关注关心周围的同伴,同时也想了解幼儿害怕画画、不愿意参加美术活动的原因。
[具体过程]:
我问:“谁知道天天为什么哭?”“他想妈妈了!”“不对,是因为他迟到了!”“才不是呢!他肚子饿了!”“我觉得是他妈妈打他了!”幼儿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我问天天:“他们说的对吗?”天天摇头!佳佳突然站起来说:“我知道,他是因为不会画画,是大笨蛋!”天天一听,又哭了,看到天天的表情,南南站起来说:“我知道了,是因为天天。”“你乱说,才不是呢!我又没有打他!”佳佳辩解到,南南说:“还说没有,就是你!谁叫你说人家是大笨蛋的!”“我。。我,本来就是嘛,那么简单的毛毛虫都不会画!”天天看着他们为自己争的面红耳赤的样子,头更低了!稳定了天天的情绪后,我问天天,:“是因为佳佳说的话吗?”天天点点头又摇摇头,“到底是为什么呢!”我问道,“我害怕画画,怕画不好!大家会笑我!” 天天回答道,我又转问全班的幼儿:“你们喜欢画画吗?”“不,我也怕!”“我不喜欢画画!”幼儿七嘴八舌的回答到。
在幼儿七嘴八舌讨论的时候,我发现,天天虽然脸上挂着泪痕,却仔细地听着幼儿之间的对话,他放松了,原因是他发现原来不喜欢画画的不止他一个,其他的伙伴们都有着和他相同的感受,为了能降低幼儿的对画画恐惧的敏感度,我与幼儿们谈话,从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兴趣,让他们对画画由害怕变喜欢。于是我又开展了一次美术活动《毛毛虫》。
中午,散步的时候,我有意又带孩子们找寻了毛毛虫,并仔细地引导幼儿进行的观察,下午当我宣布今天绘画内容又是《毛毛虫》的时候,幼儿们都用奇怪地眼神看着我,“老师,不是画过了吗?怎么又要画呢?”“我不想画!”幼儿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别着急先看我变魔术,我要变咯!”说完,我在黑板上边说边示范,“小小球,排好队,长出脚,添眼睛,可爱的毛毛虫变出来了。”“呀!真的!”“好简单哦!”“我也要试一试。”“真好玩。”“和上次的不一样呢!”奇怪、抵触的表情刹时间消失,取代它的是惊喜、积极的情绪,在带领幼儿空手试画了一次后,幼儿开始尝试自己画,天天也开始画了,我又来到了他的身边:“要我帮忙吗?”“不用了,不用了!”天天头也没抬的回答我,他边说边画像玩游戏一样,专注的看着自己的画纸,完全忽视我还在他的身边,他先画了一只,接着又画了第二只,第三只,很快,纸上就被天天画满了毛毛虫,接着,他又画了叶子,边画边说:“毛毛虫会饿的,它喜欢吃叶子。”画完画后,天天拿着自己的画对佳佳说:“瞧,这是我画的毛毛虫一家,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最小的是妹妹!他们在吃晚饭呢!哈哈~哈哈~~。”这次天天拿着自己的画,越看越开心!完全不在乎佳佳以前对他说的画。
[感想倾诉] 日本的一位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是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作为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在美术方面会表现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才能和潜在力量。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动、好玩,有旺盛的探究欲。美术活动就成为他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智慧的象征及个性的表现。而我却在小班的美术活动中常常发现像天天这样的幼儿,一听到画画,一看到白纸、油泥、剪刀等物品就会恐惧害怕,甚至哭闹,拒绝学习,常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画)折吧!”这与《纲要》所要求的:强调幼儿的艺术教育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要始终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终极目标相孛。从不断的观察中,我发现,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往往只对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是制作的欲望,因此,我们在选择美术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最熟悉的开始,以游戏的方式介入教学,降低幼儿的敏感度。两次同样的美术活动,由于教师教学策略的不同,从枯燥的讲解,改变为朗朗上口童谣式的讲解,所呈现的教学效果也不同,在幼儿已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童谣边讲边说来进行美术创作,虽然打破了美术活动要求安静的日常规则,但却使幼儿知道该如何去画,有内容可想,变抽象为形象,改变无所适从的现状,再模仿教师范例的基础上更加上了自己的想法,激发了幼儿活动后期的创新。从以上事件中天天从一开始拒绝画画,到连最喜欢的幼儿园也不愿意上,再到后来天天积极参与绘画毛毛虫,活动,并主动与指责过自己的佳佳介绍自己的画,变化很大,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游戏歌谣的运用,大大提升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把美术变活,把美术玩起来。
[评价与反思]:
皮亚杰曾指出,“幼儿绘画是信号性功能的一种形式,它被看作象征性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的中介„„是把客观现实吸收到主体自己图示种的一种自发的同化作用。”。法国儿童画研究者吕凯(G.H.Luquet)把幼儿绘画归属为一种游戏。幼儿期的绘画基本属于不完全的写实阶段和知的写实阶段。小班的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那如何让幼儿快快乐乐学美术呢?
1、选用生活化、游戏化美术教学内容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往往只对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是制作的欲望,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最熟悉的开始,以游戏的方式介入教学,降低幼儿的敏感度。上文中的两个绘画活动《毛毛虫》与《毛毛虫》虽然都是绘画活动,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但由于幼儿前后两次的生活经验的不同,教师教学策略的不同,导致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抵触与积极的参与,天天由哭变笑的情绪变化直接说明了对两次绘画活动的不同的喜爱程度,后一次的活动更为孩子们所喜欢。
2、运用拟人化、童谣式的美术教学语言
徳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尔伯特.里特曾说:“艺术教育不是为了训练儿童的服从性,而是为了儿童生长的自然序的陶冶。”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给予儿童的应该不是威严,而是亲切的爱心,在爱心的熏陶下,快乐的情绪油然而生,教师可通过各种的身体语言、幽默的笑话、有趣的游戏让幼儿直接体现到美术不在只是画画,而是能自由表现自我的、有趣的活动,致使其独立的个性和真实的感情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培养。⑴ 拟人化的扮演:
利用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移情”和“拟人”,在此基础上,用语言引导幼儿对审美对象进行整体想象,将他们想象成有生命的形象,这样,眼前的物体就不再是毫无生气的物体,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美丽形象。在第二次的《毛毛虫》美术活动,活动中,老师扮演“魔术师”的角色,很快就将幼儿都吸引住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跟着我这个魔术师很快就掌握了变“毛毛虫”的方法,游戏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幼儿学习的热情很高。通过扮演角色既增强了师幼间的亲切感,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为幼儿在后的创作活动奠定基础。
⑵ 童谣式的讲解
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中的教师应以引导者,串联整个活动,《纲要》中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游戏为主要形式,老师在活动中是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这一理念。在后一次的绘画活动中,先是在次对毛毛虫有了具体详细的了解之后,将毛毛虫的外形特征用童谣的形式教给幼儿,“小小球,排好队,长出脚,添眼睛,可爱的毛毛虫变出来了。”边说边画像玩游戏一样的美术学习很适合小班的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美术画画的技法步骤。
3、采取多元化的美术作品评价
徳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尔伯特.里特曾说:“艺术教育不是为了训练儿童的服从性,而是为了儿童生长的自然序的陶冶。”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给予儿童的应该不是威严,而是亲切的爱心,在爱心的熏陶下,快乐的情绪油然而生,教师可通过各种的身体语言、幽默的笑话、有趣的游戏让幼儿直接体现到美术不在只是画画,而是能自由表现自我的、有趣的活动,致使其独立的个性和真实的感情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培养。
一般来说,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视域来对幼儿的美术进行评价。即:
Ø 儿童与自我:即纵向地将幼儿自己当前的美术创作与过去相比较。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了解儿童成长各方面发展。
Ø 儿童与群体:即横向地将幼儿的美术创作与某一群体中的其他幼儿的美术作品相比较。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对某一群体中儿童之间个别差异的把握。
Ø 儿童与标准:即横向的将幼儿的创作与某一个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它使家长和教师能清楚的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其实在我们日常的美术活动中,经常发现,幼儿所惧怕的就是老师对于自己的评价,积极的评价方式是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诱因,当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问:“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你会怎么说?仅仅是“恩,你画得很好吗?”还是,“呀!你画得太棒了,只是这里好象少了什么?”“是什么呢?”(地上)幼儿:“我画个小草吧!”“真好!”“我在画个太阳!”“更漂亮了!”幼儿:“我画好了!”“你画的真好,抱一下吧!”拟人话指导语提醒其他幼儿注意,吸引幼儿观察,符合小班幼儿的情感认知,参与式的指导既不烦琐又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中的喜欢成功、喜欢称赞,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幼儿更自信。
我们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另外还采取了幼儿自评、家长参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依据小班小朋友的特点,邀请小木偶、奖品花等一些富有情趣的角色评价,4、家园共育,保持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在幼儿园进行的活动,在家中也需要爸爸妈妈一起来参与,所以我们需要建立畅通的家园沟通途径,让家长们了解幼儿目前的情况,与幼儿园配合,共同保持幼儿高昂的学习兴趣,快快乐乐玩美术。
第二篇:小班美术课程安排
小班美术课程安排
3月份 第一周:《气球》油画棒
引导孩子选择颜色在规定范围内涂色
《宝宝笑了》折纸 引导孩子按照折线翻一翻、压一压
第二周:《红花送给好妈妈》油画棒
引导孩子选择颜色在规定范围内涂色
《花环送给妈妈》手工P28 第三周:《洗呀洗呀洗衣服》油画棒
引导孩子在洗衣机的轮廓内画螺旋型图案
《给妈妈做项链》组合黏贴P41 第四周:《小小发型师》油画棒
P49 《晒衣服》组合黏贴 引导孩子将衣服的一面抹上浆糊,贴在绳子上。
4月份 第一周:《虫虫出来了》油画棒p101
《香喷喷的饼干》手工 p83 第二周:《穿新衣》油画棒
引导孩子在指定区域内涂色
《盖房子》剪纸黏贴
引导孩子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出房子的形状。
第三周:《热气球》油画棒
引导孩子在指定区域内涂色
《蘑菇房子》撕纸黏贴 p77 第四周:《小白兔》油画棒
引导孩子在指定区域内涂色
《好朋友手拉手》手掌印画 p78 5月份 第一周:《浇水》油画棒
练习短线
《美丽的风筝》手工 p137 第二周:《神奇的画》油画棒 p153
《柳树姑娘》撕纸黏贴 p117 第三周:《小猫放风筝》油画棒
p160 《小汽车》组合黏贴 p139 第四周:《热气球》油画棒
引导幼儿根据经验选择颜色在指定范围涂色
《小刺猬的花花衣》p143 6月份 第一周:《搭篱笆》油画棒
p193 《花纸变蝴蝶》手工 p200 第二周:《雪糕》油画棒
引导幼儿根据经验选择颜色在指定范围涂色
《滚来滚去》印画
p227 第三周:《画泡泡》油画棒
p173 《洋娃娃》组合黏贴 p209 第四周:《美丽的大海》油画棒 p223 《做香包》手工 p240 7月份 第一周:《海底的水草》油画棒
p263 《苹果树》手工
p258 第二周:《西瓜》油画棒
引导幼儿根据经验选择颜色在指定范围涂色
《珠子跑跑》玩色 p266 第三周:《草莓》油画棒
引导幼儿根据经验选择颜色在指定范围涂色 《漂亮的小手》组合黏贴 p270 第四周:《一盘水果》油画棒
引导幼儿根据经验选择颜色在指定范围涂色
《做蛋筒》p269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案例 [1000字]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案例:ok发型师
陈琳
活动目标:
1.认识并练习画直线、折线、波浪线、螺旋线等多种线条。
2.了解美发师的工作,尊重他人的劳动。
活动准备:
各种发型图片,彩笔每个幼儿1盒。.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欣赏发型
1、出示发型照片,与幼儿一起欣赏。
2、请幼儿说说:每张照片上是发型是什么样的?
3、请幼儿说说妈妈、爸爸和其他家人的发型是什么样子的。如:妈妈的头发烫成大波浪,弯弯曲曲地披在肩上很漂亮;爸爸的头发很短是平头,很精神;......4、请幼儿之间互相观察发型,说说朋友的发型是什么样的。
5、你经常去哪里理发?理解美发师的工作.二、探讨头发的画法
1、欣赏画册《ok发型师》画面。讨论如何为光头人添画头发,用什么样的线来表现。
2、幼儿看发型图样,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出几种线条:直线、波浪线、折线、螺旋线......说说哪种发型适合用哪种线条。短发适合用短直线来画,卷发可以用波浪线、折线、螺旋线来画。
3、示范线条的画法
(1).教师示范直线的画法.师:再画直线时要注意笔不能晃才会画的漂亮.(2).教师示范曲折线的画法
师:曲折线像鲨鱼的牙齿一上一下,尖尖的牙齿!
(3).教师示范波浪线的画法
师:波浪线也是一上一下,不过没有尖尖的牙齿.(4).教师示范螺旋线的画法
师:螺旋线像蜗牛的家一圈一圈的。
三、幼儿设计发型
1、幼儿说说自己要设计什么样的发型,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线条绘画。从发际处开始向外画。
2、教师提醒幼儿画时线条要一根一根紧挨着,直到将整个头顶部画满,要画的多,画的紧密。
四、展示评价
将幼儿的作品排列在一起,互相欣赏。
启发幼儿给自己设计的发型起个别致的名字。
请幼儿评出最佳“发型设计师”
教学反思:
幼儿在预热阶段能通过语言准确的描述出自己父母的发型。知道美发师为我们剪出了漂亮的发型,他们是为我们服务的。在练习各种线条画法是个难点,幼儿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幼儿初次接触这些线条的画法觉得很新奇,画着很有耐心。不时会问问:老师我画的对吗?得到肯定的回答他们很高兴。继续很认真的画着,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我心里特高兴。新奇的事物对幼儿永远有吸引力。他们在图画本上练习了一阵子之后就开始自己的发型设计了。有的说我画妈妈的头发,有的说我画爸爸的头发,有的说我画姐姐的......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有了练习的基础幼儿在美术书上画的很好,很快。幼儿画完了,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桌子上展示。幼儿下座位看其他人的画,幼儿评论作品找到最好的,评出“发型设计师”。我奖励给幼儿一个贴纸,看着幼儿高兴的样子,我以后不会再吝啬我的奖励和微笑。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不强,画出来的画相对来说不是很漂亮,而我在展示幼儿作品时,只顾了展示版面的好看,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无法体验成功的乐趣,我的这种做法是错的。孩子们画出来的画再不好看也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老师应该尊重他们的成果,鼓励他们下次画得更好。
第四篇:高中地理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管窥
高中地理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管窥
摘要:依照新课改《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有效改善地理课堂教学实效,使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传统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虽能确保教师知识的传授,但却间接限制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合理开展课堂案例教学,能够较为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本文以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程实施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一系列问题案例,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师生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对于高中《地理》课程而言,采用科学有效的案例教学法,具有十分显著的灵活性,能够将地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有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
首先,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与原理。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习惯把观点与结论直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的迁移应用过程中逐渐内化,而案例教学则关注学生归纳思维的养成,经某一典型案例透视,让学生明确某类地理问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理,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
其次,有利于多角度培养学的综合能力。地理案例中所讨论的问题综合性较强,解决问题的对策开放性特点显著,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交流。
再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案例教学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最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案例教学的首要特点为师生互动,整个学习过程是开放性的,这种开放性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情感价值观念的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一方面,教师在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够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体系更为充实,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参与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内容的案例课程,有利于教师转变固有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创造性的开展地理教学。
(三)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当前,高中生地理课堂教学空间相对封闭,受传统文化、思维等的影响比较严重,导致地理课堂功利性取向严重,原本探究、发现问题的过程被抛却,教学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急促与短促,缺失个性、激情。而案例教学课堂文化强调合作性、主体性,其案例多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置身于案例知识的海洋中。另外,小组讨论的群体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
(四)案例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方式之间的差别
第一,案例教学目标更加全面;第二,案例教学内容实践性更强;第三,案例教学方法启发性较强;第四,案例教学法更为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二、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案例教学策略
(一)构建知识网络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摒弃传统“教师为中心”的观点,强化“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开展地理案例教学的相关活动,使学生成为案例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而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模式则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将相同实施内容构建成统一性整体。如鲁教版必修本中与水流域综合开发的章节,该部分主要针对长江流域,在开展该课程教学内容时,可结合之前章节中关于水流域的内容,组建长江流域知识网络体系。
设计知识网络结构体系来开展案例教学,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的作用,完善授课技巧。比如:在讲授黄河水系的内容时,可结合人、自然、区域等层面进行分析,可分别采用视频、图片、举例等方式全方位性的向学生讲解,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知识的精练性,还便于帮助学生补充、优化知识结构体系。
(二)固化教学情境模式
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但受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很难把学生带入的真实的环境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将某一真实事件做迁移处理后,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思考并形成问题。对问题进行反思,是对所学知识的硬性需要,解决问题所形成的思路过程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真实考量。部分学生通过固化案例情境模式,使得自身自主性学习能力显著增强。
另外,固化案例教学情境模式将地理知识与乡土文化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处周边环境的认识,还能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三)主动发现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念,即: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属于类别化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的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部分相应的材料案例,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主动思考等方式,归纳出问题的结论。如:讲述水土流失问题,可通过电脑向学生展示黄土高原植被还原后的场景,再与当前黄土高原的实际场景想对比,引导学生分类别性的思考问题,从自然、人为等角度去开展研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自主的寻求问题的解决思路。
结语: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将各类抽象性理论、概念融合到实际生活中,并将其具体化,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来获得相应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既能深刻的理解知识的内涵,又能将其内化,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符合了素质教育的新需求,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但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不论在学生方、教师方,还是在教材方面仍有诸多问题存在,仍需对其做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水.高中地理教师案例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2]李娟.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3]张明.高中地理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管窥――以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3,(24)
[4]罗辉,何娟.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探索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5]王人杰.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6]童建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与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
提供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案例,并分析说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对学科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
一、活动主题:收割小麦
二、活动背景: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现象严重,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庭,但是对于农田劳动的辛苦了解不足,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平时学习不努力。
三、活动目标:
1.使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2.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四、活动过程:
在活动开始前向学生详细讲解本次活动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了解注意事项。
活动一:收割小麦
时间:周日;
地点:某孤寡老人农田;
参与者:八年级某班全体学生和辅导老师;
活动过程:将学生和老师分为三组,第一组16人,负责用镰刀收割小麦;第二组8人,负责将小麦捆扎好并装车;第三组8人,负责将小麦送到老人家中。在活动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小麦的特征。
活动二:分组交流、集体讨论
时间:周一自习课;
地点:教室;
参与者:八年级某班全体学生和辅导老师;
活动过程:将全体学生和老师重新分为3到5组,先进行组内交流,然后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讨论内容:(1)各个流程分别辛苦在哪些方面?干农活累不累,粮食得来容易不容易?
(2)回想从小学起到现阶段所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与农业、农活有关的文章,诗、词等。
(3)探讨小麦的生长期、成熟期及成熟小麦的特征。
五、反思与成果: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意识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平时浪费粮食的不良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学生们意识到应该努力学习以改变现在农民过于辛劳的现状。学生们还对与农业、农活有关的文章、诗词、小麦的各种属性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加深了对这些方面知识的掌握。
本案例活动一要求学生在收割小麦的同时对小麦进行观察,了解小麦属性,体现了对生物相关知识的应用与拓展;活动二中要求学生探讨与农业农活有关的文章、诗词,体现了对语文相关知识的应用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