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案例
小班案例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老师,他推我!”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哇!”(哭声)„„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
小班案例
早上8点30分,小班幼儿户外自由活动时间到了,甲班和乙班的教师分别领着自己班的幼儿来到操场。她们一边安排活动区域,一边提醒幼儿必须在自己的活动区域做游戏,如果觉得别组的游戏好玩,想要加入,就一定要征得别组的同意。之后,孩子们便分头去活动了。甲班的几名幼儿正排着队在跳圈,乙班的两名幼儿从远处跑了过来,他们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然后就跟在甲班幼儿的后面一起跳。甲班幼儿很快发现了这两个不速之客,其中一个幼儿说:“你们认错人了,你们不是我们的人。”乙班的一个幼儿停止跳圈说:“老师让我们来的。”甲班的几个幼儿齐声说:“你们不能玩。”乙班的两名幼儿只好跑回去。甲班的幼儿继续跳圈。过了一会儿,乙班的教师领着那两个幼儿过来问:“谁说不准我们玩的?”甲班的一个幼儿低声说:“那你们玩吧。”乙班的教师又假装吓唬道:“谁不准我们玩谁就走。”这时,甲班教师看见了,过来对自己班的幼儿说:“大家应该一起玩。”甲班的几个孩子只好顺从地说:“好吧,那我们一起玩吧。”于是,乙班幼儿就加入到了甲班的跳圈游戏中。两位教师见孩子们已在一起游戏就走开了。大家跳了一次后,甲班幼儿忽然像商量好似的纷纷跑掉。过了一会儿,甲班幼儿拿着他们投掷用的纸团跑了过来,一起将纸团丢向乙班的两名幼儿,然后立刻跑掉。乙班两名幼儿愣了一下,见甲班幼儿跑掉后继续跳了一会儿圈,便回到了自己班上。
• 户外游戏的时间又到了,在教室里准备的时候我就和他们说好了今天我们玩的是要自己搭建的大型玩具,孩子们特别兴奋,早早地在心里想好了等会要玩什么。到了操场上,我刚交代完要注意安全,他们就冲向了玩具。只见很多朋友都是大家一起帮忙,把玩具一一的先搬出来,再把它摆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然后就在上面过“小桥”。还有几个小朋友三三两两地把其他人搬剩下的玩具拿来玩。我看见思远搬到了一个有点像是跷跷板的玩具,他很开心,一个人爬了上去,结果试了一下发现翘不起来。怎么办呢?他在那边左看看右看看,终于发现龙龙也是一个人在玩,他就喊道:“龙龙,快来,我们一起玩。”于是两个人在那边玩起了跷跷板的游戏,开心的咯咯直笑。他们的笑声把旁边的小喆和乐天引来了,胖胖的小喆也想爬上去,结果试了几次,发现自己真的坐不上去就放弃了。他对龙龙和思远说:“等你们不玩了让我上去玩玩好吗?”他俩同意了。可是乐天却还是不放弃,硬是要挤上一边去,在玩的两个小家伙可生气了,两个人用身体护住玩具,不给乐天玩。乐天在旁边急了,用手想把思远拉下来,两个人在那边僵持不下,游戏被迫中断了。我在旁边其实已经看到了整个过程,但我没有说一句话,我想看看他们到底会怎么解决呢?是来求助我吗? 结果乐天真的来了,我说:“你看看玩具下面有什么,想个办法和他们一起玩!”听了我的话,在一边的小喆突然说:“玩具下面不是还有一个洞吗,你钻到下面玩呀。”思远马上附和道:“对呀,你到下面去玩。”龙龙也说道:“你别害怕,哥哥在上面会保护你的。”乐天想了想同意了。于是,上面的龙龙和思远手拉着手稳稳地跷起了玩具,游戏又继续了。中班案例
• 三个中班小朋友在玩开汽车的游戏。聪聪开着“汽车”把乐乐的“汽车”撞翻了。乐乐立刻大声对聪聪说:“不准撞我的汽车!”聪聪没有反应,他再次发动“袭击”。这时,乐乐对聪聪嚷道:“不准撞我的汽车!我要生气了!”聪聪还是不说话,他笑眯眯地招呼壮壮一起去撞。壮壮犹豫了一会儿,接受了聪聪的“邀请”。于是,聪聪和壮壮一起去撞乐乐的汽车。乐乐看到心爱的“汽车”被撞翻在地,气愤地拽过壮壮的胳膊,闭着眼睛就咬。这时老师恰巧过来,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阻止道:“乐乐,你在干什么?”乐乐听见后就松开壮壮,低下了头。老师生气地指着壮壮胳膊上的小牙印,训斥乐乐:“你看看,你看看你把人家咬的!”几秒钟的沉默后,老师接着说:“你怎么能咬人呢?”此时壮壮一言不发。老师又问:“怎么回事?你们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乐乐和壮壮都低着头,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指着壮壮的伤痕对乐乐说:“你看看,你都把壮壮咬出血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咬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乐乐低着头嗫嚅着说:“是。”老师说:“这就对了。快对壮壮说‘对不起’。”乐乐绞着手,不说话。老师又要求说:“快向壮壮道歉,说‘对不起’!”乐乐停顿了几分钟后才抬起头对壮壮说:“对不起。”壮壮回答说:“没关系。”于是他们就玩了。
迈克想建造一座城堡,斯图想为玩具卡车修条路。贝利觉得这两个想法都不错。最后,迈克和贝利开始建城堡,斯图准备修一条长长的路。迈克对贝利说:“给我一块长积木。”贝利从地毯上拿起一块积木递给迈克。斯图叫道:“那块积木是我用来修路的。”说完,从迈克手里夺回了积木。于是,迈克用脚踢翻斯图搭建的道路,还要打斯图。这时,老师介入了:“这儿发生什么事了?”斯图说:“迈克弄坏了我的‘路’,他教贝利拿我的积木。”迈克辩道:“那不是你的积木。”斯图说:“我先拿到的。”迈克抓住积木不肯放,坚定地说:“可我需要它。”老师把这两个男孩分开,说:“迈克,你能用语言告斯图你想要什么,而不是用争夺的方式吗?”迈克回答:“我告诉他我想要这块积木。”老师又问:“那他说什么了?他告诉过你为什么他不给你吗?”斯图马上说:“因为今天我是第一个拿到这块积木的。”老师又对斯图说:“当迈克把积木从你身边拿走时,你感觉如何?你告诉过他那样做使你生气了吗?”斯图说:“我要发疯了。”老师表示理解:“是啊,要发疯了。当你感到愤怒时,除了抢夺积木,是否还能用其他的方式?告诉我,你可以怎样做7”斯图委屈地说:“我确实已经和他讲过了。”迈克有些激动:“没有,你没有!你只是抢它……”斯图申辩道:“我没有。”此时老师插话了:“等一会儿。一个一个地说,否则我不明白你们在说什么。迈克,当斯图拿走积木时,你是不是想打他?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应该用语言而不是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况且,你们俩还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架的。你们俩为什么不相互说声‘对不起’,然后,你们就可以一起建造一座有道路环绕的城堡了。看,像这样。斯图,你可以把两块稍短一点的积木连在一起。是的,就是这样。”
一天早上来园时,涛涛的外婆向我们反映,说是孩子说,经常有小朋友打他,他都哭着不想来上学了,希望老师教育好小朋友,不要让他们乱打人。我觉得很奇怪,虽然我们班是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但总不会严重到如此吧。但我还是答应了老人家的要求。在一节的集体活动中,小朋友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认真地跟老师学念儿歌。我看了看四周的小朋友,突然发现涛涛坐不住了。我刚想出声制止他,只见他先伸出两只手,摸了摸坐在他旁边馨儿的脸,正在认真跟老师念儿歌的馨儿把头摇了摇,想把涛涛的手给甩掉。涛涛见馨儿没反映,又伸出手去摸,接着把嘴巴凑过去,想亲一口。可是馨儿这回不高兴了,抬起手来刚好打在了涛涛的脸上。他抬起头,看见我看他,马上用哭腔说:“老师,她打我。”我对他说:“老师看见了,打人是不对的。不过,小朋友不喜欢你这样子做,以后改过来,好吗?”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都认真地观察涛涛的表现。我发现,这孩子不管在什么时候,不是去摸摸小朋友的手、脸,就是突然跑过去抱住小朋友,但他们都不喜欢他的这种方式,才忍不住推他的,而并不是向他所说的那样,总是有小朋友去打他。于是,我把我所发现的情况告诉了他的外婆。
一次课外活动时,幼儿在教室后面的小广场上玩耍,晓旭抢走了洋洋的木马,洋洋向晓旭要回木马,但被晓旭拒绝并把他推到在地,于是洋洋觉得很委屈,哭着跑去向教师告状:“老师,晓旭抢了我的木马还打我”。
第二篇:小班案例
小班案例--吮吸手指
背景:
开学了,宝宝们有的是托班上来的;有的是新生。如今都已是小班的小朋友了!
来到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新教室,环境是崭新的,老师同伴都是陌生的。一切都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因而也增加了宝宝们的焦虑和恐惧感。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经常发现有孩子吮吸手指,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我试想:这个习惯多不好啊,而且手指又那么的不卫生,肯定影响孩子的健康。我们小班就得从小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不防从这一现象切入设计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教案。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
案例描述及分析:
(一)不干净的手指
按设计思路,我想让宝宝们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为第一活动目的。
师:“平时啊,老师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鱼儿、杰杰”
师:“哇!有这么多呀!那你们说你们的小手指干净吗?”
幼:“不干净。”
师:“为什么不干净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虫子,吃了会生病的,生病要打针的”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那你们说吃手指是不是一种坏习惯呢?” 幼:“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有效提问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是一种坏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经验、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见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懂得把生活中的东西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得到相关认识。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环节中有个别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迅速将手指从嘴中拿出,并表现出害羞的样子。我认为这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这一环节(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时机。师:“瞧,小朋友们,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是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候还咬我呢!我就变成这样子了,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痛苦表情指偶,边讲述边表演)幼儿听得很认真。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们,手指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呀?”
幼:“因为他的主人咬他、因为他难受”
师:“对呀,那你们说说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师:“那我们小朋友幼:“不要”
师:“为什么不能咬呢?”
幼:“他会痛、会难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我思考:孩子已经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会难受。但小班幼儿需要亲身经历方能深刻感受到。为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让孩子真正尝试一次呢?
分析:通过拟人手法让幼儿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还是终止了让他们尝试的想法。因为孩子的手指实在不干净,一但让他们尝试,或许有些孩子会觉得:“咦,真好玩!”
(三)高兴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头后,我接下来直接还是已拟人手法展示了高兴的手指。师:“小朋友们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给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教师同时出示高兴表情的指偶)师:“小朋友们,现在我的手指怎么样了呀?”
幼:“笑了,变干净,变漂亮了”
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师:“对,这是为什么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给他洗澡了”我给予幼儿肯定、赞许。
分析:鼓励孩子自主的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比教师“单程式”灌输知识经验给孩子的发展更为有益。难受的手指,高兴的手指通过指偶比较,这是直接的视觉感知。提供生动的教具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干净漂亮的手指
这一环节我直接让孩子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看看小手指,说说自己的手指干不干净,漂不漂亮?”
幼:“不干净,不漂亮,干净,漂亮”教师在此时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将发现的个案拿出来评析。并通过这个环节提醒帮助孩子纠正吮吸手指的习惯。
分析:幼儿讨论得很积极,也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所见。通过个案引导孩子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来。反思:
综合上述案例,我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了两点反思:
1.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吮吸手指是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教师抓住了机会开展活动。作为教师这点是很关键的。案例中对手指的观察都是对小班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前提。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第三篇:小班游戏案例
小班游戏案例:小厨房的欢乐故事
小班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除了需要一种生理的安全感之外,还需要一种心理的安全感,游戏则是幼儿心理成长的要素之一。所以,对于低年龄幼儿,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就成为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本次案例分析,通过前后两个阶段孩子典型的游戏行为表现反应孩子的游戏水平和兴趣激发点,分析总结小班幼儿在此年龄阶段时所表现出的游戏行为特征和游戏心理特征,从而得出有效地引导策略,满足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营造宽松、温馨的师幼氛围。
案例一:
小雨一进小厨房就忙活得不亦悦乎,东瞧瞧,西摸摸,一旁的小男孩帅帅跟在她后面无所事事。过了一会儿,小雨拿起小茶壶像模像样地倒饮料,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天太热了,我倒点饮料喝喝”。这时,帅帅畏畏缩缩地拿着一个小茶杯,细声细气地说:“我也想喝”。小雨很大方:“我给你倒”。两人就这样开心得“喝”饮料„„见此情景,我并没有多想,只是心里觉得好玩。
案例二:
今天,小雨运气非常好,又有机会进小厨房玩了。没过多久,帅帅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也想去小厨房里玩。”虽然人数已经够了,但是面对很少提出要求的帅帅,我真不忍心拒绝他,就同意他进去了。他开心极了,马上跑到小雨旁边,和她一起配菜,帅帅很熟络地从柜子里拿出几个空盘子,递给小雨,等小雨配好菜,他就拿给“小厨师”下锅。一来二回,他俨然负责起了递送工作。虽然,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但是他们玩得津津有味。我开始对这两个孩子进行了跟踪观察。
对他们跟踪观察的第二个星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只要小雨进小厨房玩,帅帅就会跟着她。小雨玩什么,帅帅也玩什么。帅帅就是在模仿复制小雨的动作、玩法。游戏一直进行着,突然,正在包饺子的惠惠说:“你们谁来帮我啊,饺子太多了”。小雨叫帅帅去帮忙,一开始帅帅还站在那边,小雨又叫了:帅帅,去帮惠惠呀,去包饺子”。帅帅就跑过去包饺子了,他包得可开心了,一直到游戏结束,他都在包饺子。
经过上次“包饺子”后,帅帅在游戏时更加独立、更加活跃了。5个孩子进入娃娃家,都各自开始忙活自己的工作。小雨烧起了大杂烩,她忙得不可开交。而帅帅这次出乎我的意料,他没有跟在小雨后面,也没有给别的小朋友去当帮手。他很自然得拿起刀和一篮水果、蔬菜,在另一张桌上,用心得切起来。等切好了,他一点点地归类放在空盘子里,拿到小雨那里下锅。还到处吆喝着:“水果和蔬菜,到我这里来拿”。
分析:
最初,帅帅对材料不熟悉,没有玩过这个游戏时,他以小雨为榜样,为模仿对象。他跟在小雨后面学样,也许这样他很有安全感,觉得这样不会被老师发现。自从他包过一次饺子后,他发现包饺子也很有趣,自己也可以包得很好,对自己有了信心。接着,他不断地尝试摆弄新鲜材料、和不同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游戏。他消除了榜样意识,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在游戏时表现出了自我心理的需求。慢慢地,他开始独立游戏,以自我为个体,和同伴开始了行为合作、语言交流。这时,他在游戏中,已不纯粹是模仿,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生成了创造性游戏。小雨本身就是一个开朗、能力比较强的小姑娘,她在带帅帅游戏的同时,满足了她当大姐姐的心理,也满足了她想和同伴一起游戏的渴望。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开始小厨房游戏时,幼儿对于这种自主的、摆弄性强的游戏是很有兴趣的,但是游戏水平具有很大差异,个性开朗或内向都是影响游戏水平的因素。常常会发现:当大部分孩子兴致勃勃地“办家家”时,有个别孩子却在一旁无所事事。一些年龄小的幼儿常常跟随在年龄稍大幼儿后面,学样模仿,摆摆弄弄。而有些能力比较强,经验较丰富的幼儿则独自游戏、沉浸在摆弄材料的乐趣中,自娱自乐,不受他人打扰。小朋友们的表现,反应了开学初期小班孩子处于操作材料自我满足的阶段。行为被自身的直觉意识所左右,兴趣是他们游戏的最初动机。他们的角色意识较差,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会与人交往。而后期孩子的游戏又有了新的层次递进,他们进入小厨房后,已经非常有针对性的选择材料,而且对材料有了分类。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初浅的角色意识,知道所选材料的用途,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随着游戏的逐步开展,幼儿对如何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所以他们知道在小厨房里,哪些材料可以烧,哪些材料可以烤,在材料选择上更加有针对性、统一性。也许他们对具体的角色认识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他们的行为已有了经验的表现。开始建构小型的、初浅的角色合作。游戏的动机已不再是材料这一外在因素,而是转变成自身游戏渴望的内在因素。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角色后玩的更开心了,游戏常规也好了。
在孩子的游戏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欢乐和沮丧。每一次的玩耍与摆弄,都是孩子内心的表现、情感的流露。孩子在游戏中不断成长,教师在指导中自我提升。游戏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童年美好的回忆。
何君 2014-9
第四篇:小班案例
小班案例“我睡不着…….”
案例背景:
XX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XX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XX独特的性格。案例描述:
哎,周XX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天来到幼儿园,XX表 现的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眉头,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 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 试,于是,今天我走到XX小朋友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他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周XX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XX存 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 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 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案例措施:
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开展快乐的游戏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老师、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
(一)“我坐上了小火车”活 动。活动目标是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减轻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接待幼儿的家长,欢迎小朋友来乘坐班里的一列小火车。当幼儿选择 一节喜欢的空车厢并插上车票后(车票是幼儿自选的,贴有小动物的卡片),表示幼儿已经上车了。司机(老师扮演)可以带他去玩,发给他一个有趣的玩具,送他 到喜欢的活动区玩。离园时教师告诉幼儿,欢迎他明天再来乘坐小火车。
(二)“认识老师”活动。活动目标是消除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戒备心,使幼儿喜欢、亲近教师。具体做法是:请幼儿看三位老师表演的木偶戏,然后,玩游戏“猜猜我是谁”,猜戴××面具和是×老师。猜对后,老师和小朋友握握手,摸摸头或拍拍肩。
(四)“生日快乐”活动。活动目标是促使幼儿相互认识,培养幼儿共同游戏、友好相处的情感。具体做法是:请幼儿欣赏布置好的生日快乐的墙面,介绍代表×月份的花和图片,然后做“过生日”游戏。老师出示代表某月份的花,那个月出生的小朋友便扮演寿星吹蜡烛,其他小朋友为他唱《祝你生日快乐》歌。最后,寿星向每个小朋友道谢,小朋友们依次说:"祝××生日快乐。
二、为幼儿创设和谐、愉快的午睡环境,克服幼儿睡前的焦虑心理
(一)为幼儿解决睡前准备工作的困难。两岁半左右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有限,我便及时地给予帮助,提醒或帮助幼儿睡前小便,解决脱衣、铺被等困难。
(二)用愉快的情感来感染幼儿。放优美、平和的音乐,用音乐舒缓和旋律来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稳定幼儿的情绪。
(三)满足幼儿有的需要。幼儿渴望大人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靠着成人。幼儿午睡时我常常扮演幼儿家长的角色,轻轻拍着爱哭的幼儿入睡,使他们深深地感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和妈妈一样好,从而信任、喜欢和亲近老师,产生愉快和情感,哭闹也就随即停止。
(四)用移情的方法来消除幼儿午睡的焦虑。幼儿的情感纯洁而真挚,对可爱的小狗、小猫和小兔等动物很喜爱而且乐于模仿。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在幼儿的床上贴上他们喜爱的小动物图片,告诉他们这是××的家,请他们扮演小动物在家中睡觉。孩子们觉得有趣、好玩,便学着乖巧的小动物睡着了。案例反思:
通过近一个多星期努力,我终于使幼儿克服了午睡障碍,午睡室成了幼儿健康成长的温馨摇篮。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我想我应该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于是我得到了孩子灿烂的微笑与信任。虽然幼儿每天生理睡眠的时间较长,我们也提倡午睡,这样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是很有益的。但是幼儿的健康状态应该从个体的 生理角度来评判,不能一概而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睡不睡午觉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应该顺其自然。强迫午睡反而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问题,对其成长不利。
第五篇:小班亲子活动案例
小班亲子活动:动物王国
灌南县小红花幼儿园 陈阳 电话:***
一、设计意图: 对于小朋友来说,动物形象的毛绒玩具几乎每一个小朋友都会有很多,所以动物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所以孩子们对于动物的了解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如:动物的叫声、走路的样子、他们也有爸爸妈妈等等。本次亲子活动孩子们在情境中认识动物,了解动物,同时也给孩子初步保护小动物的意识和积极的情感。
本次活动的设计,符合3岁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喜爱的动物为切入点,引导孩子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理解表达出来,通过教师、宝宝、家长三方互动,给孩子们多种感官体验。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动物的样子,知道他们的名字。2.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模仿他们的走路特点。
3.能够帮助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动物分类),对待小动物有爱心。4.安静听故事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1.(二)场地准备: 多功能厅空场地、投影仪
(四)音乐准备:音乐
(五)家庭准备:
1.家长可与孩子在家或现场自制一定数量的美食,记录进货价,并确定卖出价。
2.可自创特色摊位(包括铺在地上的野餐布或地垫、特色创意叫卖、特色招牌、广告宣传语等)。
四、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目的
(幼儿列队在大操场上——分班级从南向北依次站好)
(二)园长致词、幼儿代表发言、家委致词
(三)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的活动流程。1.美食叫卖
每班可成立美食叫卖小组,有厨师、有美食运输员、有收营员、有引荐员、有流动售卖摊位等。各班可以自己带音响或喇叭进行叫卖活动。
2.叫卖之王
叫卖后,每班的家委会成员清点班级的叫卖钱币,然后按照班级钱币的多少进行排名,并颁发奖状,可为“叫卖之王”、“叫卖能手”。
3.捐款环节
各班由家委会代表将美食节叫卖的钱币进行保存,用于购买幼儿图书。
(四)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五)家长、幼儿根据班级场地划分入场,并在本班划分范围内自由选择买卖场地。
(六)进行亲子同乐美食节活动。
班级老师及时了解各家庭销售情况,并关注班级幼儿表现,适当介入,及时评价鼓励幼儿。
在售卖中获得的钱由班级家委会成员保存,用于购买幼儿图书,相关事宜由家委会成员负责。
幼儿园根据班级捐款的数量评选出爱心班级若干名。
1.小小售货员 2.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叫卖员)
3.促进消费手段O(∩_∩)O~ 4.流动摊位
5.家委保管活动费用
(七)活动结束,共同收拾场地返回,家长幼儿自行离园。
五、活动评析:
在美食嘉年华活动中,促进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孩子们能积极推销自己的商品,在推销同时他们的与人沟通能力、团队间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叫卖或购买,体验到家庭间互动带来的乐趣,增进了亲子关系。这一美食嘉年华活动让幼儿获得了无比宝贵的经验和回忆,后期还获得了很多精彩的图书,大大提升了他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家委买图书赠给幼儿
七、活动资源:
社会资源:移动公司的棚子;家长资源:家长委员会成员;幼儿园资源:桌椅、音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