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大纲(2016春启用)
国家开放大学高等专科
“信息技术应用”课程(Windows 7/Office 2010平台)
教学大纲
(2016年春启用)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信息技术应用”是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适应未来计算机使用要求的大专层次应用性人才服务的。本课程是一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基本使用方法、文字信息处理方法,了解数据信息处理和电子演示文稿信息处理的工具软件及基本使用方法。
三、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的层次 在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的层次上,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概念的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要求;实践环节按“掌握、能、观察”三个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为90学时(5学分),其中:录像课10学时,上机实习60学时,定期辅导20学时。
教学内容
录像(或CAI)学时3 3 2 1
实验学时
定期辅导6 6 4 2 计算机基础知识
文字处理系统 电子表格系统 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网络应用基础)18 18 14 8
电子演示文稿系统
二、教材
文字教材:《信息技术应用》
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辅导、导学内容和上机实验指导4部分内容。其中包括课程的重点、难点、学习方法、操作技巧等。其中包括导学、复习和自我测试。录像教材:《信息技术应用》 辅助教材:CAI光盘
三、考核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含平时作业、大作业和上机实验等)与终结性考核(期末无纸化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考核要求见本课程考核说明。
四、教学和实验设备建议
本课程提供录像教材和CAI,教学单位可根据自有设备和条件组织教学。CAI光盘中的自我测试部分作为学生自测学习效果和熟悉无纸化考试方式使用。
实验设备单机最低配置:CPU为Pentium 4或以上处理器、内存1GB。建议单机配置:CPU为64位双核处理器、内存2GB以上。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教学内容 1.计算机基本知识
1.1 计算机发展简介
1.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1.2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1.1.3 信息技术的发展 1.2.1 计算机硬件构成 1.2.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2.3 计算机软件 1.2.4 微型计算机系统 1.2.5 计算机的应用
2.计算机信息处理概述
2.1 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方式
1.2 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应用
2.1.1 数制
2.1.2 ASCII码和汉字编码 2.1.3 汉字输入方法介绍 2.2.1 计算机网络技术简介 2.2.2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及发展 2.2 计算机网络技术 2.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2.3.1 数字图像技术 2.3.2 语音技术
2.3.3 媒体播放和压缩技术 2.4.1 数据加密技术概述 2.4.2 计算机病毒防治介绍 2.4.3 信息安全法律 2.4 信息安全技术
二、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硬件结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微机系统、计算机网络常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安全常识;理解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方式。
第二篇 Windows操作系统一、教学内容 1.Windows概述
1.1Windows的特点和功能 1.2Windows的运行环境 2.Windows的基本操作
2.1鼠标器操作 2.2窗口和图标操作 2.3菜单操作 2.4对话框操作 2.5获得帮助 3.资源管理器
3.1文件与文件夹 3.2资源管理器基本操作
3.2.1 创建文件夹 3.2.2 选择文件与文件夹
3.2.3文件与文件夹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3.2.4查找文件 3.2.5应用程序的启动 3.2.6回收站
4.定制个性化工作环境
4.1桌面
4.1.1 快捷图标的排列与移动 4.1.2 快捷图标的创建和改名 4.2.1 任务栏自动隐藏和位置移动 4.2 任务栏 4.2.2 向快速启动栏添加/删除图标 4.3显示
4.3.1 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4.3.2 改变桌面背景和屏幕分辨率 4.4 控制面板 5.Windows常用附件
5.1记事本与写字板
5.1.1文档编辑 5.1.2汉字输入 5.2 画图 5.3 剪贴板操作
二、教学要求
了解Windows的特点、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方法,Windows的桌面特性、控制面板的基本使用方法,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掌握鼠标器、窗口、图标、菜单、对话框、剪贴板、快捷方式的操作、资源管理器和记事本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至少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第三篇 因特网(Internet)应用
一、教学内容 1.因特网的联接
1.1 常用上网方式 1.2 配置TCP/IP协议 2.拨号上网
2.1建立一个新连接 2.2拨号连接与断开连接 3.上网浏览
3.1 使用浏览器 3.2 使用搜索引擎 3.3 使用收藏夹 3.4IE选项配置 4.电子邮件
4.1 申请电子邮箱 4.2 配置电子邮件帐户 4.3 收发邮件 4.4 邮件管理 4.5 使用通讯簿 5.常见网络应用简介
二、教学要求
掌握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收藏夹的使用方法、申请免费电子信箱和收发电子邮件。
第四篇 Word文字处理系统一、教学内容 1.Word概述
1.1Word的特点和功能 1.2Word的窗口组成 1.3使用帮助 2.Word基本操作
2.1创建和编辑文档
2.1.1 文档的打开和关闭 2.1.2 文档显示模式 2.1.3 文档编辑 2.2 文档版面设计
2.2.1 字体设置 2.2.2 段落排版 2.2.3 边框和底纹 2.2.4 项目符号和编号 2.2.5 版面编排 2.3 表格和图形
2.3.1 表格的创建和编辑 2.3.2 简单图形绘制和文本框 2.3.3 图片的插入 2.4 文档输出
2.4.1 文档输出预览 2.4.2 文档输出 2.4.3 文档格式的转换
二、教学要求
了解Word的特点、功能和运行环境;
掌握Word的启动和关闭方法,标尺、快速访问工具栏和状态栏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建立和编辑文档的方法,文档版面设计的方法(包括字体设置、段落排版、边框和底纹、项目符号和编号、版面编排等)、表格/图形/图片处理方法(包括表格的建立、表格内容的输入、修改和调整、简单图形绘制、指定图片/字符/文档的插入和文本框使用等)、文档格式的转换方法和文档输出(包括文档输出预览和文档输出)的方法。
第五篇 Excel电子表格系统一、教学内容 1.Excel概述
1.1Excel简介 1.2Excel的启动和退出 1.3Excel的工作区
1.4 Excel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1.5获得帮助
2.数据的输入、编辑和输出
2.1单元格的选择 2.2数据的输入和填充 2.3数据的编辑 2.4数据的查找和替换 3.工作表的数据处理
3.1公式 3.2排序 3.3筛选 4.创建图表
4.1图表类型 4.2图表的建立 4.3图表的编辑 4.4图表的输出
二、教学要求
了解Excel的功能、运行环境和获得帮助的方法;
掌握Excel的启动和退出方法,工作表数据的输入、编辑和输出方法,工作表数据的基本处理(公式、排序和筛选)方法,建立、编辑和输出图表的基本方法。
第六篇 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系统一、教学内容 1.Power Point概述
1.1 Power Point的特点和功能 1.2 Power Point的工作界面 2.创建演示文稿
2.1新建演示文稿 2.2 编辑和修饰演示文稿 2.3保存与打印演示文稿 3.幻灯片动画设置 3.1 设置幻灯片切换 3.2 自定义动画效果 3.3 添加增强效果 3.4 动画放映基本方法 4.为幻灯片增加常用效果
4.1 制作艺术字标题 4.2 插入图片 4.3 编辑与修饰图片 4.4插入多媒体文件 5.演示文稿的放映
5.1设置放映时间 5.2设置放映方式 5.3添加幻灯片旁白 5.4设置超链接
二、教学要求
了解Power Point的特点、功能和窗口界面;
理解演示文稿基本的创建、编辑和保存方法,幻灯片动画的基本设置方法,幻灯片常用效果的添加方法,幻灯片和演示文稿的放映方法;
掌握Power Point的启动与退出方法。
第四部分实验安排
本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很强,为保证学习效果,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是十分必要的。实验总学时为60学时。
实验内容和要求
一、微型计算机组成和键盘操作练习(2学时)实验内容
1.结合实验机型,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微型计算机的启动
3.键盘和指法练习4.中文输入练习实验要求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启动和键盘使用方法。
二、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方法(10学时)实验内容
1.Windows基本操作
2.资源管理器和记事本的基本操作
3.中文输入练习实验要求
观察Windows的桌面结构,掌握鼠标器、窗口、图标、菜单、对话框、剪贴板、快捷方式的操作,掌握资源管理器和记事本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计算机网络知识(8学时)实验内容
1.观察微机联网的硬件设备和连接、网络属性配置。
2.进入Internet网进行浏览、使用搜索引擎和IE菜单项。
3.申请免费电子邮箱、配置邮箱、收发电子邮件。实验要求
了解微机联网的方式和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掌握Internet网的入网方法、使用浏览器和搜索引擎进行浏览及查找、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
四、Word文字处理系统使用方法(18学时)1.实验内容
1.Word的启动和退出
2.建立和编辑文档
3.文档版面设计
4.图形的操作
5.表格的操作
6.文件格式的转换和输出预览 2.实验要求
观察Word 的界面结构;掌握Word的进入和退出方法,掌握建立和编辑文档、文档版面设计、图形操作、表格操作的方法和文件格式的一般转换方法。
五、Excel电子报表软件使用方法(14学时)1.实验内容
1.Excel的启动和退出
2.工作表输入和编辑
3.工作表的数据处理
4.工作表的格式化
5.图表的建立和输出 2.实验要求
观察Excel的界面结构;掌握Excel的进入和退出,掌握工作表的输入和编辑、工作表的数据处理、图表的建立和输出方法。
六、Power Point(中文版)演示文稿系统使用方法(8学时)实验内容
1.初步了解Power Point。
2.幻灯片的建立、编辑、修饰和保存。3.演示文稿的创建和保存。
4.幻灯片演播控制和为幻灯片增添动画效果。
5.为幻灯片增加其他效果(含艺术字、剪贴画、背景音乐、旁白及设置动画效果等)。实验要求
掌握启动Power Point 的方法,Power Point的工作界面,演示文稿的建立、编辑、修饰和保存,幻灯片演播控制,添加幻灯片动画效果,添加幻灯片其他效果。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住处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快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70-140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初中、小学部分)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初步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汉字输入。
(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绘图工具的使用。
(2)图形的制作。
(3)图形的着色。
(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
(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
(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初中: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信息与信息社会。
(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4)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6)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1)汉字输入。
(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5)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编辑、修改。
(2)版式的设计。
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
(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3)数据的表格处理。(4)数据图表的创建。
模块五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网络的基本概念。
(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
(4)电子邮件的使用。
(5)网页制作。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介绍。
(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
(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
(4)作品的组织和展示。
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4)计算机安全。
(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三篇: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
我在思品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1)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思想品德课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思想品德课教材中大量的概念和原理,不仅使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利用形象的动画、生动的图像、内涵丰富的影音资料、简洁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眼、耳、手等感官,全方位地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刺激,消除单纯课本文字内容单调、枯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听课效率。
2)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情感,实现品德内化。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许多理论概念显得抽象难懂。其实,再艰深的理论都来源于现实,再难懂的概念都是对客观规律的抽象和总结。对此,信息技术正可以大显神通。
比如在教授“学会自我保护”一课时,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简单地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当堂检测、反馈解析,而是用多媒体播放《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课件,从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讲起,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情境,深深触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然后,整堂课都围绕“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展开,或讨论,或总结。貌似空话的理论不仅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了,更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田。这样不仅完成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完成由“知”到“行”的过渡,实现品德的内化。
3)借助信息技术,突出学生主体性,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性学习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学会学习的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要切合实际,在课件制作上要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信息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应是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服务的。选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要服从实际教学需要,切忌哗众取宠,忽视实际效果。在课件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明确教学要求,布置学习任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强指导。制作多媒体课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应围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课件,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切入口。
5)重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使用的课件都是上课前准备好的。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需要预设,但不能预设地太死太严,应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思考空间,学生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会生成很多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生成的新情况作出应变处理。重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良好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在标准中有变化,在规范中有自由。
第四篇: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
《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AA00620 2.课程名称:应用语言学 3.英文名称:Applied linguistics 4.课程简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礼仪文化)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应用语言学是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应用语言学系、中文系、外文系、新闻系、播音系、传播系、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等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它既是语言学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也是语言学与不同学科的交叉。该课程介绍语用学的一般理论知识,阐述语言学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的应用情况,讨论节目主持人运用语言的策略和规律。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一般常识,熟悉节目主持人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基本范畴和基础理论,掌握节目主持人在不同节目形态和不同语境下的语用策略及其规律,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艺术和水平,为学习高年级的课程打下基础,为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与相关课程衔接:《现代汉语》、《即兴口语表达》和《播音主持业务》等。
3.周学时、总课时:每周2课时,总课时34课时。
4.开课学期:第4学期。
5.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讲授、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6.考试方式:平时作业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
7.实验、实习、作业:课堂提问、讨论、课后练习、其他教学实践环节等。8.教材:《节目主持语用学》,应天常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9.教学参考书:
[1]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2]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3]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4]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吴为章.《广播电视话语研究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6]姚喜双.《播音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7]林兴仁.《广播语言教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8]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书海出版社,1996.[9]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0]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1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12]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语用学概说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语用学研究现状 2.了解节目主持人语用学研究现状 3.掌握节目主持人语用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节目主持人语用研究现状及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语用学的学科性质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用学:新兴的语言学科 1.语用学的学科性质 2.我国对语用学的引进 3.我国早期语用学研究 第二节
语用学研究现状 1.形式语用学的研究 2.描述语用学的研究 3.应用语用学的研究 第三节
语用学研究发展趋势 第四节
节目主持语用研究 1.节目主持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2.语用策略与语用分析 3.语用原则的理解运用 4.主持人言语行为研究 5.主持人语用含义推导 6.主持人节目会话结构 7.主持人语用失误 8.节目主持“口语修辞”
第二章
节目主持人话语角色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概况 2.理解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的概念 3.理解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角色及角色冲突
二、教学重点: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角色
教学难点:话语角色及角色冲突,节目主持人及播音员辨析2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概述 1.“主持人现象”溯源 2.“节目主持人”概念界定 3.中国节目主持人发展轨迹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角色特性 1.节目主持人是社会性角色 2.节目主持人是个性化角色 3.节目主持人是交际性角色 4.节目主持人是主导性角色 第三节
节目主持人角色冲突 1.中国节目主持人的角色焦虑 2.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3.角色构建与角色期待 4.角色的表现性与功利性 5.媒介角色与道德形象 第四节
主持人播音员比较 1.播音涵盖主持之争 2.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区别 第三章
节目主持人口语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汉语口语的发展概况 2.掌握汉语口语的特点
3.了解我国主持人口语应用状况,理解主持人口语的内涵及重要性4.掌握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二、教学重点:汉语口语的特点,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教学难点:口语的特点,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语口语概说 1.汉语口语应用研究回顾
2.“汉语口语”的概念界定及认知偏误 3.汉语口语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口语的时代流变
1.我国口语形态演化的轨迹 2.媒介膨胀对主流话语的挑战 第三节
我国主持人口语应用现状 1.观众对主持人的语用评价 2.从回顾的审视中寻求突破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语能力习得 1.节目主持人需要口才 2.口语能力习得的途径 3.掌握常用表达方式
第四章
节目主持人口语修辞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口语修辞的基本知识 2.理解主持人口语修辞的辞则及要求 3.掌握主持人口语修辞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口语修辞的辞则、要求及方法教学难点:口语修辞的内容及方法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语修辞概说 1.我国的口语修辞研究 2.口语修辞与书面语修辞的区别 3.口语修辞行为的层次性 第二节
主持人口语修辞辞则 1.修辞立其诚 2.切境与得体 3.口语修辞策略
第三节
主持人口语语音修辞 1.零位修辞:响度与清晰度 2.语调:情感活动的投影 3.重音:目的意识的表达 4.停顿:言语零语音形式 5.节奏:内韵体验的外化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语达意修辞 1.意象修辞:白描与示现 2.“委婉”的沟通和交流
3.重视态势语的修辞功能 第五章
节目主持人语用特征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言语行为的定义,理解主持人言语行为的特点 2.理解主持人的语境特点,学会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策略 3.掌握主持人环节语的表达特点 4.掌握话题操作的层次及访谈策略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的语境特点及表达策略,主持人环节语及其表达策略,话题操作及访谈策略
教学难点:主持人语境的特点,不同节目的环节语特点,话题的组织方式
三、授课时数:6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言语行为 1.主持人言语行为的交际性 2.主持人言语行为非表演性 3.主持人言语行为的表现性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的语境意识 1.语境概念阐述 2.模拟语境和虚拟语境 3.主持人言语行为“语境化” 第三节
节目主持环节语述略 1.主持人节目开场语 2.主持人节目衔接语 3.主持人节目发问语 4.主持人节目点评语 第四节
话题操作与访谈策略 1.主持人话题操作基本原则 2.节目主持人采访特点 3.主持人新闻专题访谈 第六章
节目主持人语用创新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节目主持人语态变革 2.了解节目主持人语用变革 3.理解“废话”的语用功能 4.理解主持人第一人称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的语态及语用变革,主持人第一人称的用法
教学难点:语态及语用变革的动因,主持人第一人称单复数用法的适用性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语态变革 1.语用观念与时代语境的共变 2.语用创新需要文化宽容 3.多元语用格局正在形成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语用变革 1.主持人口语不必“典雅” 2.挣脱书面语复制的束缚 3.杜绝陈词滥调
第三节
“废话”语用功能辨析 第四节
主持人第一人称解析 1.“我”不是“虚拟”的 2.还主持人一个真实的“我”
第七章
节目主持人言语现场生成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口语生成的心理过程
2.掌握动态语境中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及策略 3.掌握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的策略
4.理解主持人口误的原因,掌握规避口误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动态语境中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口误的策略
教学难点:即兴表达的话题策略,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口误的策略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语生成的心理运作 1.言语生成的修辞学描述 2.从“个人语典”到言语成品 3.表达焦虑与心理自控 第二节
动态语境中的即兴表达 1.动态语境口语生成机制 2.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 3.即兴能力的自我养成 4.交流语境的动态平衡
第三节
语流失畅的规避和矫治 1.语流失畅的心理调节 2.语流失畅的规避策略 3.强化“中心语义定势“ 4.提高口语的“回映能力”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误现象探究 1.主持人口误归因分析 2.主持人口误规避策略 3.主持人口误的补救策略 第八章
节目主持人言语智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语智及其研究 2.理解主持人听辨的关系 3.掌握提高主持人听辨能力的途径 4.掌握主持人即兴应对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语智的开发与养成,即兴应对的功能及策略 教学难点:提高听辨能力的途径,即兴应对的策略方法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智现象剖析 1.语智的早期实践与研究 2.多元智能论对语智的诠释 3.语智构成要素分析 第二节
语智与听辨 1.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2.重视“听”的交流功能 第三节
语智的开发与养成 1.主持人语智训练目标 2.提高听辨能力的途径 3.提高机敏应对能力的途径 第四节
主持人即兴应对 1.时代呼唤对答如流的主持人 2.激发对答如流的多元智能 3.即兴应对的语用策略 第五节
主持人幽默应对
撰写人:石艳华
教研室:基础教研室
编制时间:2011年7月8 1.幽默是什么 2.幽默的语用功能 3.幽默的语用特点 4.幽默的语用策略
第五篇:《应用写作》教学大纲
《应用写作》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应用写作》是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英语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实用性强,适用面广,是本课程的特点。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应用写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把握常用行政公文、事务文书、专用文书的特点、体式规范和写作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应用文体裁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做好工作的能力,并为将来完成毕业作业写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三项具体要求:
第一,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写作知识是对写作 规律的总结,掌握写作知识,对于写好文章,特别是写好规范性极强的应用类文章是至关紧要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文章实际,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和基础,通过范文的阅读,可以直接有所借鉴。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应当结合例文的分析进行,而例文的补充一定要慎重,要尽量选用写得规范的文章。
第三,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勤写多练,一直是写作教学中倍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只有切实重视写作训练,并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只讲不练,或练得不够,是不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规律,也无法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
总之,本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加强基本理论的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范文阅读和技能训练。在做到讲读结合,讲练并重的前提下,要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或者说写作训练的安排上多下功夫。
二、教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为3学分。课内时数54学时,开设一学期。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
第一章 应用文写作概述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应用类文章的基本特征,大致了解应用写作的涵义及提高应用写作水平的途径。
明确课程的总体情况,把握文体的一般特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一、应用文及其发展
1、应用文的概念
2、应用文的发展演变
二、应用文的特点与作用
1、应用文的特点
2、应用文的作用
三、应用文的分类
四、怎样写好应用文
第二章 应用文的写作过程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应用文写作过程中的技法。
教学内容:
一、应用文的构思与撰写
二、应用文的主旨与材料
三、应用文的结构与语言
四、应用文的修改与润色
第三章 行政公文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公文的格式与行文规则,各公文文种的用途与写法。教学内容:
一、公文的格式与行文规则
1、公文的格式
2、公文的行文规则
二、各类公文的写作要领
1、命令
2、决定
3、公告
4、通告
5、通知
6、通报
7、议案
8、议案说明
9、请示
10、批复
11报告
12、意见
13、函
14、会议纪要
第四章工作事务文书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工作事务文书的含义、种类、作用与写作要求;掌握计 划、总结、调查报告、会议报告、规章制度、简报的写法。
教学内容:
一、工作事务文书概述
1、工作事务文书的含义
2、工作事务文书的种类与作用
3、工作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
二、计划、总结
(一)、计划
1、计划的含义与特点
2、计划的种类与作用
3、计划的格式与写法
4、计划的写作注意事项
(二)总结
1、总结的含义与特点
2、总结的种类与作用
3、总结的格式与写法
4、总结的写作注意事项
三、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含义与特点
2、调查报告的种类与作用
3、调查报告的格式与写法
4、调查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5、调查报告与总结的区别
四、会议报告
1、会议报告的含义与特点
2、会议报告的作用
3、会议报告的格式与写法
4、会议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五、述职报告
1、述职报告的含义与特点
2、述职报告的分类与作用
3、述职报告的格式与写法
4、述职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六、规章制度
1、规章制度的含义与特点
2、规章制度的种类与作用
3、规章制度的格式与写法
4、规章制度的写作注意事项
七、简报
1、简报的含义与特点
2、简报的种类与作用
3、简报的格式与写法
4、简报的写作注意事项
第五章日常事务文书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日常事务文书的含义、种类、作用与写作要求;掌握书 信、电子邮件、求职信、推荐信、礼仪文书、演讲稿的写法。
教学内容:
一、日常事务文书概述
1、日常事务文书的含义
2、日常事务文书的种类与作用
3、日常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
二、书信电子邮件
(一)书信
1、书信的含义
2、书信的种类
3、书信的格式与写法
4、书信写作的注意事项
(二)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的含义与特点
2、电子邮件的种类
3、电子邮件的使用与写作方法
4、电子邮件的写作注意事项
三、求职信推荐信
(一)、求职信
1、求职信的含义与特点
2、求职信的格式与写法
3、求职信的写作注意事项
(二)、推荐信
1、推荐信的含义与特点
2、推荐信的写作格式
3、推荐信的写作注意事项
四、礼仪文书
1、礼仪文书的含义与特点
2、礼仪文书的种类与作用
3、礼仪文书的格式与写法
4、礼仪文书的写作注意事项
五、演讲稿
1、演讲稿的含义与特点
2、演讲稿的种类与作用
3、演讲稿的格式与写法
4、演讲稿的写作注意事项
第六章经济事务文书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经济事务文书的含义、特点、种类、作用、写作注意事 项;掌握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报告、标书、商品广告、产品说明书的写法。教学内容:
一、经济事务文书概述
1、经济事务文书的含义与特点
2、经济事务文书的种类与作用
3、经济事务文书的写作注意事项
二、市场调查报告
1、市场调查报告的含义与特点
2、市场调查报告的种类与作用
3、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与写法
4、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含义与特点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种类与作用
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格式与写法
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四、审计报告
1、审计报告的含义与特点
2、审计报告的种类与作用
3、审计报告的格式与写法
4、审计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五、标书
1、招标、投标工作程序
2、招标书
3、投标书
六、商品广告产品说明书
1、商品广告
2、产品说明书
第七章民用法律应用文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法律文书的含义、特点、作用、分类及制作法律文书的基本原则;掌握民事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申诉状、合同的写法。
教学内容:
一、法律文书的概述
1、法律文书的含义
2、法律文书的特点
3、法律文书的作用
4、制作法律文书的基本原则
5、法律文书的分类
二、民事起诉状民事答辩状
1、民事起诉状
2、民事答辩状
三、民事上诉状、民事申诉状
1、民事上诉状
2、民事申诉状
四、合同
1、合同的含义与特点
2、合同的种类
3、合同文书的写法
第八章科研应用文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科研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及写作要求,明确科研报告、专业论文的结构。
教学内容:
一、科研应用文概述
1、科研应用文的概念
2、科研应用文的特点
3、科研应用文的写作要求
二、科研报告
1、课题报告
2、开题报告
3、实验报告
三、专业论文
1、专业论文概说
2、专业论文选题
3、专业论文的撰写
4、毕业论文
第三部分考核说明
本课程平时作业不低于四次,共2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满分为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