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讲座讲稿范文

时间:2019-05-15 04: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科研讲座讲稿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科研讲座讲稿范文》。

第一篇:教育科研讲座讲稿范文

教 育 科 研 讲 座讲稿

时间:2015年1月9日; 地点:XXX 主讲:罗琴

内容: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教科研问题,这是我的工作本分,也是我乐于做的一项有意义的事情。我从事此项工作只有二年的时间,需要提高的地方很多,希望能有机会和咱们老师多多交流。今天我主要讲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得创造性探索活动。教育科研特点是创造性,也就是“做前人所未做,道前人所未道”,探索教育科学领域中的未知,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从而发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创造出新的更科学的方法。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探索、揭示教育规律。

说到教育科研,很多人感到很神秘,其实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进行着‘研究’。比如,上课,我这一节课上的不太满意,下一节我肯定反思,调整,力求使下一节课自己更满意,这种反思调整,就是向着教育教学规律更进一步,这就是‘研究’,只不过这种‘研究’随意性大,课上的满意就不调整,不满意才去调整,有的老师对课堂要求高,、就调整的多,也有的老师要求不高,就调整的少。这就造成课堂教学的参差不齐。如果有的老师思考了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自己有个标准),并了解了一些名师的课堂,然后制定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践,反思,调整,学习,那你上课的过程就变成了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了。

再比如,我们每个老师都想上好班的课,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好班上课纪律好,行为习惯好,上课省劲,一节课下来心情舒畅,我们都不想上纪律差的班级的课,上这样班的课我们感到很累,心情也不好。对于班级纪律差,学生行为习惯不好,我们每个班主任,每位老师都在做着反思调整,并采取种种措施,使班级纪律向好的方向转变,我们的这种反思调整,就是研究。如果,我们对纪律要求心中有个标准,然后制定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践反思调整学习,并见诸文字材料以说明你的做法,那就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了。

我们每一位老师对教研都比较熟悉,为了进一步使咱们老师对教育科研有所了解,第二个问题就谈一下教研与教育科研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研与教育科研的关系

联系:教研和教育科研从根本上说,都是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常常需要相互补充和支持,共同为教育教学服务。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研兴校,教研兴校已深入人心,许多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如火如荼。那么,我们该不该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能给我们老师带来什么好处,我们是随波逐流,盲目追从,还是坚定信心,从事科研。三、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

1、能丰富老师的精神生活(高层次享受)

人们娱乐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老师从事教育科研也能给老师带来精神享受。由于教育科研有一定的程序要求,从事教育科研会逼着老师写一些东西,如课题审评书,开题报告,科研论文,结题报告等,写作完成后,会使我们倍感轻松,身心愉悦。同时,如果通过教育科研,使我们面对的问题得以解决,我们会感到快乐美好,比如,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假如我们每个班的学生行为习惯非常好,那我们每个老师都会哼歌唱歌。再比如,课堂教学,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非常满意,那我们就是在享受课堂。再比如,后进生转化,如果我们转化,教育好一些后进生,更让我们深感荣幸。

通过教育科研带给我们的享受是高层次的享受,考察任何一位优秀教师、名师乃至教育家,我们都会看到,研究在其教育实践、教育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丰富了他们的内涵,改变了他们的行走方式,优化了他们的生命状态,使他们不断走上事业的高峰。它比斗地主,打麻将„更有价值,会让我们老师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真正体验为师从教的尊严感。现在,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我们的工作有时会遭到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毫无节制的批评,仿佛教师的工作是 一种人人都会做,人人都有同等资格评论的简单劳动,学校、教师有时是弱势群体。我们的这种状况是与我们的专业程度不高有关。2、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每位老师,都想在教育学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呢?有专家讲教育分为四个阶段:

职初期:参加工作最初的一段时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工作,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与同伴形成工作关系。其成长的主要动力,是对教师职业的好奇、向往以及学校管理的压力。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教师职前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个人的基本素质。一般情况下是1到3年。

第一次专业成长期:教师们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比较明显的进步。(1)是进一步熟悉教材(2)能够熟练驾驭和控制课堂

(3)对学生的关注。开始形成所谓的学生观,开始考虑学生。

这个阶段的教师,渴望校长和同伴的认可,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甚至把学生的成绩当做最大的成功指标。这个阶段的长短取决于教师所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也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悟性和自身的努力程度。一般情况下6到10年。

高原期:一个教师如果出现以下现象,则可能意味着进入高原期表现:

1、工作热情明显下降,(报名师评选,技能大赛)、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可做,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也不见什么效果,发现很多事情都在重复,3、发现自己不能从同伴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听同伴的课),觉得同伴懂的自己基本上也都懂,4、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在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理论都与自己的切身感受不一致。

高原期对老师来说具有自弊性,身处高原期的老师不能自觉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恰好相反,因为他们曾有过发展期,他们的高原是第一次发展过后的高 原,因此,他们以为这就是发展的终点。很多处在高原期的教师并不认可,因为人们对教师队伍的不满意评价,或者虽然承认自己有不足,但认为要超越这种不足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可以做到。从此裹足不前大约有1/2,甚至更多的老师,终身没有走出这个时期。那么,如何走出高原期呢?

教师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个阶段:(1)参加工作第一年,为适应阶段;(2)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3)到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的阶段;

(4)第5年至第8年,是徘徊阶段;教师在教学业绩上提高不明显,出现心理学上的“平台状态”“高原现象”。

(5)第8年至第12年,是教师的成名阶段;

(6)第12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是教师成“家”的阶段。

也进一步说明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成长上的作用。通过教育科研能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使中年教师走向第二次专业成长,使老年教师成为区域性教育专家。到那时,我们就不再是自己和别人心目中的教书匠了,学生将因此受到专业的对待,教师也将因此获得专业工作者的社会待遇,教师在工作中享有身为专业人员的尊严,同时也将感受到专业成长的欢乐和幸福。

如果我们通过教育科研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那么我们就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国家的教育改革会对我们更有利,国家最近提出要建立教师的流动机制,江苏省已经立法,教师在一个单位工作不得超过6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教师的退出机制,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们必须尽快成长。

3、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发展。我们自己的潜能有多大,当代教育,魏书生是一个高度,理论上我们应该能达到这个高度,我们还能不能超越这个高度

王金战厉害,我们能不能比王金战更厉害。(创新方面:美国专家说)

4、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科研→提升质量→提高生源→学校发展 四 如何发现教育科研的课题 什么是教育科研的课题 ○现实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极甚繁多,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教育科研的课题。把这些问题粗略分类,就可以看出,有些问题指向非常广泛,带有很大的普遍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很大的精力,这样的问题是研究的方向,而不是教育科研的课题。只有具有一定的普遍价值又可操作研究的问题,才可能成为研究的课题。如兴趣的培养,后进生转化,课堂效率等。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是否具备课题研究必须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自己的经验精力,兴趣所在,有无必要的资料,设备,经费,时间。(是否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各方面的配合等)。

2选课题的重要性 ○课题的选择在整个教育科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选好课题等于做好研究工作的一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选题的恰当与否,关系到整个研究工作的成败,决定着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的效率。所以,对于选题一定要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切忌一窝蜂,赶时髦,逐浪头,头脑发热,草率从事,更要避免“猴子抱玉米”式的选题。

3怎样发现教育科研的课题: ○

1、从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课题: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只要用心,就能发现许许多多的课题。

2、从下发文件中寻找课题:每年贵州省省教育科研所都要下发一些课题范围,我们可以从中确定自己要研究的课题。

3、结合国家教育形势发展寻找课题:如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和谐校园建设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等等。

五、怎样搞教育科研

1、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

强烈的科研意识是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许多教育名家之所以取得成功,与他们较强的科研意识是分不开的。著名语文教师李吉林说:“小学语文对孩子们的影响太大了。弄出了问题不碰他,我实在坐不住。”作为我们教师,也要有 意识的去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识。

2、循序渐进搞科研

什么是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就不能一蹴而就,就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教育科研。如魏书生

当前,许多老师搞科研,之所以效果不好,不是科研本身造成的,就是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贪高要大,以致使自己弄的身心疲惫,效果不佳。

3、坚持不懈做科研

由于教育的极端复杂性,对于教育科研也要树立长期科研的信念。

4、努力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理论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和基点,不学习就谈不上教育科研,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就会陷入盲目性,只能在黑暗中徘徊,劳而无功。读书是教师第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读书对第一次专业发展并非当务之急,但对第二次专业发展来说,则是并经之路,是当务之要,读书有三种情况,一是,读书以消磨时间,所谓的休闲式读书,二是,读书以认识事物,无谓的学者式读书,三是,读书以解决问题,所谓的问题式读书,教师的读书不是第一种,也不是第二种,或主要不是第二种教师的读书是第三种,这种问题式读书可以分为五步。第一步在身边找问题,第二步带着问题来读书。第三步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得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第四步用这种观点,立场与方法来反思,第五步,在反思中改善行动,这五步缺一不可。

六、教育科研的程序

(1)课题论证:要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考虑自己是否具有研究课题所必需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自己的经验,精力,兴趣所在,有无必需的资料工具设备经费等。切忌一窝蜂,赶时髦,逐浪头,头脑发热,草率从事。(2)申报课题。(3)课题立项。

(4)制定研究方案,根据课题申请书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5)课题实施,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关键环节。(6)形成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等等。(7)课题结题,科研管理部门根据研究成果情况结题。教育科研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我校有几位老师参与了教育科研,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愿更多的老师投入到教育科研中来,愿明天的织金二小名师荟萃,群星灿烂,愿织金二小的明天更美好!

谢谢大家!

第二篇:教育科研课题讲座讲稿

教育科研课题讲座讲稿

湖南桂阳 中学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一)教育问题与教研课题

在我们的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常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进行科学研究。在这些问题中,只有那些具体明确、新颖独特、切实可行、具有普遍价值和意义的教育问题才能成为教研课题。因此,一个教育问题能否作为一个教育科研课题,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首先,我们要追问这个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教育科研课题的教育问题必须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要能够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或者教育实践的完善,如果一个问题只是个别现象而不是普遍性的,则没有必要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例如,如何帮助某儿童提高说话能力?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也需要中小学教师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分析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但它只是一个具体问题,反映的是个别现象,因而不适合一个教育科研课题。

2.作为教育科研课题的问题应该是一个明确的问题。教育问题必须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问题范围太大,任务不明确,也不适合作为研究课题。例如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开发现代教学手段?怎样加强学生现代科技教育?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是我们教师关心的普遍性问题,但是问题涉及的范围太大,任务不明确,仅凭我们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因而我们来说,它们都只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而不是一个合适的课题。

3.作为教研课题的问题的要有创新性。也就是说,你提出的教育问题是别人以前没有提出的,或者是有人提出但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创新可以是全新、半新或者推陈出新。全新的问题比较难找,但半新的,推陈出新的问题则较容易发现。例如,怎样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家长的期望对孩子的成才有何影响?这些问题都被研究过,可以找到很多的答案,但至今还没有形成定论,而且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问题解决的办法会有所不同,因此,仍然具有研究价值。

4.第四个方面就是这个教育问题具有可行性或者说可操作性。我们提出的教育问题应符合我们的主客观条件,应有开展研究的可能性。我们是否有兴趣,是否有时间,是否占有足够的资料,能否得到专家的指导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例如,全省义务教育的质量现状如何?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这些问题就牵涉到可行性。前一个问题仅凭一个教师或一所学校的力量难以获得全面的资料,而由省教育科研机构来实施则是可行的。后一个问题是有关课堂内的活动,资料的收集对一般教师来说并不困难,是可行的,但于专业研究人员则有困难。

(二)教研课题类型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课题类型的界定。研究课题的分类标准有多种,一般可以从下面两个标准进行分类。从研究目的可以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理论性课题指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比如,学生阅读理解时的编码方式,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与趋势等。应用性课题指以提出解决某些教育实践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对策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比如,为提高阅读速度而进行的的阅读策略研究,为提高学生能力而进行的教改实验等都是属于应用性的研究课题。从研究深度分,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描述性课题是指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的课题,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例如,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水平调查、教师生活状况调查、初中生观看电视情况调查等。因果性课题指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课题,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例如,弄清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各种主客观原因等。预测性课题是指在弄清了心理与教育现象的现状及因果联系的基础上,对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的课题,主要回答“将来怎样”“将来应该怎样”的问题。例如,探讨2020年的教育状况、研究未来中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等就是属于预测性课题。在这三种课题中预测性问题是最高层次的研究课题,对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题选择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即问题必须要有价值

需要性原则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教育科学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来选择课题。解决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需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教育体系之外与教育体系内部。因此科研者应注意优先选择当前社会实践,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为研究课题。当然,除了满足社会需要,还应注意从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矛盾中选择课题,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

2、创造性原则,即问题必须要有创新性

科学研究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必然要求创新,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研。当然对创新性的课题应做广泛的理解,它可以是前人从未研究过的首创性课题,也可以外国、外地研究过而本国、本地未研究过的移植性课题和过去研究过而现在尚未研究过的追踪性课题,还可以是从新角度、新侧面去研究老问题的拓展性课题。也就是说,创新是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可以表现为概念和观点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和应用上的创新等不同形式。

3、科学性原则

研究选题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根据,如果选择的课题直接违背了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有关科学理论,毫无事实和科学依据,那么,它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研究工作就会失败。

4、可行性原则 即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观条件和从事研究所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选择课题,以保证所选课题保质保量地完成,在选择课题时,应注意充分发挥自己具有的优势条件,从本地、本单位和本人的长处出发。例如在大班额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去研究小班教学策略。而像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则是?可行的

5、问题必须具体、明确,例如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明显太笼统

(四)课题选择的策略

1、根据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选择课题

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根据社会需要,看清时代潮流,选择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是课题选择的重要策略之一。2009年,教育部在网上发布了一批国家重点招标课题,之后,教育部曾又出影响教育改革和深化发展全局性的20个重大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向社会征求方案和意见。例如,创新人才培养的办法措施,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办法措施,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建设和谐校园的办法措施等。当然,在我们身边的教育实践中存在大量值得研究的教育学课题,例如,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效果与教育质量评价,青少年思维能力发展与培养等。

2、理论发展与课题选择

教育科学理论对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建立和发展教育理论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的一种解释,它们可能需要检验,也可能需要修正和完善,还可能被新的科学事实推翻。因此,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可以作为研究课题。我们可以为证实他人或自己的观点或理论而选择课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观点之争选择课题,还可以通过对现有的理论、观点进行质疑而提出研究课题。教学理论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论开始,经过以杜威的实用教学理论为代表的现代教学理论到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再到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以及现在流行的建构z主义教学理论和人本教学理论再到当下的后现代教学理论。每一种理论都不能穷尽所有的真理,每一种理论都会存在缺陷。例如,科学史上,燃素说被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结论被驳倒。如果对目前教育学领域中的一些理论略加分析,也不难看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由此,我们也可以提出具体的研究课题。

3、根据现代科学方法的新进展选择研究课题

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和突变论)的建立。由于它对各门具体学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可以从系统的角度讨论如何改进研究设计方法,以提高研究的科学的水平;也可以从系统的观点探讨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

4、在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域选择课题 在当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其交叉,渗透趋势势必将带来大批赞新的综合性研究课题。许多学者认为,学科交叉的空白区文体最多,在此方面开展研究,既易做出开创性成果,也可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例如,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等等。

5、在文献阅读中选择课题

我们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由于研究者背景、水平、经历、研究条件等种种原因的限制,每一个研究者都只能意识、注意和研究一部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而别的研究者则注意和研究其他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这样在任何时候也总是有许多重要的问题仍未被任何研究者所认识到。这也许是人们在过去因认识水平所限等原因,或因研究手段所限,当时无法进行研究。因此在阅读文献时,可以发现前人尚未研究的问题。

(五)、课题的确定 一项新的、正式的课题研究的确定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1)初步选出研究课题。在这一阶段,研究者或接受有关部门下达的科研课题,或根据社会实践需要初步提出研究课题,或在自己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或通过初步查阅有关文献提出一个科研课题。

(2)对选题进行初步探索。初选研究课题之后,研究者必须围绕初选的课题进行初步探索。探索的方法很多,如广泛查阅研究文献,向有关专家、内行请教、学习,进行实地考察等。探索是为了对拟定探讨问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必要性、价值、主要方法等许多方面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把握,最终在于将研究课题具体化。

(3)将选题具体化。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研究者应当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的过程,将研究课题具体化。也即将一个研究课题(如当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分解为一个个有待研究的较具体的问题(如当前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记忆发展的特点、情感发展的特点、品德发展的特点等),在将每一个较具体的问题(如品德发展的特点)具体化为一个个可以直接着手的小题目(如当前中学生友谊发展的特点、助人行为发展的特点、同情心发展的特点等等),如需要,还可以更具体地分解。这样,就将研究课题展开为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的网络。

(4)撰写选题报告。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撰写选题报告,对课题的目的、意义、现有研究进展状况、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对象、范围、技术路线、进度安排等进行说明和论证。(5)征求意见,反复修改。选题报告完成后,研究者将通过做选题报告的形式或将选题报告送交有关同行评阅的形式,征求大家的意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对选题报告进行修改,使选题更加准确、完善。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一、何为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至40%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科学研究发现,有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疾病。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1989年,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忽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功立业呢?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来自于学士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1976年奥运十项全能冠军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成功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张毅,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1989年2月2日上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张萍(小雪年级)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本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三、心理健康条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情景也觉得光明美好。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的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关于青少年心理,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他们怎么了?”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害怕笔尖的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中学生,一般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如果这是其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关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应该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尔存在心理问题,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学生是为数不多的。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集中反应。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始住校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很多事都要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习去做。对于那些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来说,独立生活也很困难。其三,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四,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向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

13、14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尤其是初中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其实异性吸引以致的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他们稚嫩的双肩怎能担负这些呢?于是,出现问题在所难免。高中生在这一问题上要比初中生好。因为他们的身心发展相对成熟,由于知识的积累对性也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不会因为性好奇而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举动。

(三)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对中学生而言,也存在上述情况。但初

三、高三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初

三、高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的。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面对不容乐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是分析原因,寻找出路的时候了。

五、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上述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生物学因素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是指身心健康、平衡发展,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在成长过程中,任何生物、化学、物理因素影响了脑的健康发展都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1.遗传因素。遗传素质对于人体的成长发育及性格、智力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家谱分析研究,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族中患有各种精神病、发育迟滞等病史者明显多于正常学生。这说明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否认。

2.母孕期及分娩因素。遗传因素是通过母亲怀孕来完成的。因此,在母亲怀孕时,其营养、情绪及身体健康状况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母亲营养不良可使儿童智力低下,失去好奇心等,母孕期若遭受严重外伤,或分娩时发生诸如早产、难产,新生儿窒息等都会影响孩子心理功能的健康发展。

3.生产发育及营养因素的影响。出生后至成熟期(16岁左右)的一段时间,孩子的生长发育与营养对孩子心理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足在幼年时可表现为说话晚、走路晚、运动不协调、环境适应能力差等。这类儿童长大后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发育儿童。

4.其他生物学因素。诸如在成长过程中的外伤、躯体疾病、中毒等直接影响脑功能而造成心理障碍的意外情况。

(二)家庭因素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接受什么样的教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以下三类:

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应该包括住房环境、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条件等自然结构。住房环境拥挤、嘈杂、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会阻碍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从小环境来说,若夫妻不和睦、经常吵架、打架对孩子也很不利。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遗弃、死亡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害,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源于此。

2.家庭教养态度。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而其中以民主的教养态度最好。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态度一致,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严而不厉、宽而不娇、爱而不溺、放而不纵,注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培养孩子求知向善的自主能力和勤奋好强的品质。反之,其他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的教育方法。父母教育孩子只有良好心愿,没有科学的方法仍然不能担当起“全面的素质教育”的职责。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甚至是苛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犯了过错就罚,考试没达到要求则打,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让孩子不做。这样培养出的子女怎么会学习轻松,怎么会不产生逆反心理,又怎么能独立生活,适应新环境呢?

(三)社会因素

1.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成长的场所。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是中学生长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如果学校的教育方针正确,方法得当,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人才。反之,如若教育方针、方法上存在问题(具体可表现在教学水平、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方法、教师素质、教育态度、学校人际关系、校风等方面),就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

2.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中学阶段正是个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心理品质形成时期,若受社会不良风气,像金钱至上、追求享受、“走后门”、吃喝送礼、黄色刊物等的影响,对学生健康向上的品质的塑造百害而无一利。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染缸,人生活其中,很难不受影响,因此,良好社会风气,健康社会文化才是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营养品”。

(四)简析当今中学生的几种心理矛盾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 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 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 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 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 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 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 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 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 “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 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 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 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六,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 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在大部分的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

(五)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而出逃、自杀或伤人的案例很多,但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每个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努力培养引导,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做父母的应该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若必须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理由。这一点对青少年非常重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良好心态。可是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弱,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而许多心理障碍与疾病都与适应能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有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中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质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一、何为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

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至40%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科学研究发现,有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疾病。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1989年,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忽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

功立业呢?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来自于学士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1976年奥运十项全能冠军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成功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张毅,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1989年2月2日上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张萍(小雪年级)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本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三、心理健康条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情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的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岔口小学

2013.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同学们:

我们学生最常见的问题那就是马虎,什么是马虎?不认真是马虎!为什么不认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呀,不一心一意呀。马虎既然是习惯那就可以养成不马虎的习惯。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作题或作业后检查的习惯,在学校如此在家也必须如此。自己先检查然后老师家长再检查有错时不告诉他具体错哪了。划定范围让他自己的再查。另外在学习时不能让孩子有分心的因素。由其在家别把水果呀小食品呀放他旁边。别开电视,小声说话别有事没事地问一句饿吗?渴吗?难吗?心理学上说一个习惯的养成最少要六天。可这个习惯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马虎的孩子通常注意力是不集中的。这表现在上课时有时不注意听讲,常做小动作,老走神。注意力有专门的训练方法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说说我知道的。

一、听觉集中训练法:

闭上眼睛,用心来听闹钟的滴嗒声,并要求他伴随着这种声音默念“嘀嗒……嘀嗒。”要求:环境安静,可以是一两个孩子。也可以是全班或小组。每天五次每次两分钟左右,坚持六天。

二、视觉想象训练:

要求环境安静,闭目静坐,先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黑点,再想象由这个点向右无限延长的黑线。每天练习三次。每次五分钟。隔两天后再想象,由黑点起无限旋转的螺旋线形。疗程为7天。然后减少量坚持2周。(巩固)

怎样克服“走神儿”的毛病。

1、自我提示法:找几张小卡片,上面写专心听讲、不要走神、等放在平时常看得见的地证词如文具合时书桌上,家里的写字台上墙上等这样无论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做作业都可以提醒自己别走神。

2、记录法:准备一个小本,专门用来记录走神儿的内容。比如,今天数学课中你想昨天的足球赛来着,那就要在本上记录:数学课足球赛约2分钟。这样记录几天后认真看一遍会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多无聊,浪费了多少时间。想信用不过多久本上的记录会越来越少的3、自我奖惩法:就是在每次写作业或复习功课之前。先给自己定个时间表,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完成什么内容。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学习计划,并且始终专心致志的。那么就奖励一下自己:看会儿电视或听一段音乐;相反,如果由于分神而使计划落空,那你就该毫不留情地惩罚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如干家务或跑楼梯等。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为了奖励避免惩罚而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了

这是几个训练注意力的方法。如果有兴趣可以试一下,试时别忘了告诉我。我还想检验一下行不行呢。

三、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1、学会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

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

增加对价值的察觉: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

(3)

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

2、学会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

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3)

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

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

3.学会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了解交往中开诚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时机谈论感情问题;谈论感情问题时懂得倾听和发问;勇于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不卑不亢;不轻易责怪他人;面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避免消极的影响;能区别某人的真正言行与你、对他言行的反应或判断是否相同。

(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

(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

4.学会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l)了解体察情绪的多样性情绪自觉: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辨别,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

(2)学习分析不同情绪状态的前因后果情绪监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的消极信息,了解情绪的真正原因。

(3)学习情绪状态下的控制和疏导方法情绪管理:延迟满足;衡量情绪的强度,克制冲动,减轻压力。

(4)学习分析情绪与行为的差距情绪决策: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

5.学会增强耐挫能力

增强耐挫意识。认识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接受和适应遭到的反对和不成功;学会给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评;学会响应指示和接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下载教育科研讲座讲稿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科研讲座讲稿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把引起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儿童心理发展规......

    国家安全知识教育讲座讲稿

    国家安全知识教育 一、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所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第一部分 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标准一、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和心理健康什么是健康? 1、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一个随着时代的推移,在社会......

    讲座讲稿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专题讲座讲稿 仁沙中心小学校熊彪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根据工作安排,今天我在这里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专题讲座。我们都知道现在一年级开始就开......

    科研讲座学习心得

    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英语系 尚壹凤 作为学院专任教师的一员,在本学期开学伊始,我非常有幸能参加此次学院为提升教师科研素质与能力的培训。......

    科研讲座心得

    科学研究讲座心得 本周曲老师的讲座引导我们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

    科研讲座学习心得

    科研讲座学习心得 这学期的科研讲座,各位老师用鲜活的科研实例导入,将抽象的做科研的道理形象且极为有效地传达给了每个学员。以下是科研讲座的内容: 第一次讲座,XXX老师主讲的......

    科研讲座学习心得

    科研讲座学习心得 070103006082 桃浦中学张丽红 上周五祝老师的科研讲座,用鲜活的科研实例导入,将抽象的做科研的道理形象且极为有效地传达给了每个学员,就我个人而言,确有醍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