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教案

时间:2019-05-15 04:1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教案》。

第一篇:《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教案

第二节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授课时间:2016.5.27

授课班级:高二(12)班

授课教师:杨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气体的等容变化过程;掌握查理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理解p-T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查理定律的适用条件。

2.知道什么是气体的等压变化过程;掌握盖-吕萨克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理解V-T图象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的内容理解p-T图象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运用图象这种数学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2.领悟物理探索的基本思路,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查理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盖-吕萨克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

对p-T图象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打足气的自行车在烈日下曝晒,常常会爆胎,原因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1.气体的等容变化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的变化叫做等容变化。在等容变化过程中,压强和温度有何定量关系呢?

法国科学家查理通过实验发现,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各种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之间都有线性关系。我们把它叫做查理定律。(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查理定律。

(2)公式:pCT

设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由压强P1、温度T1的状态,保持体积不变的变化,变到压强P2、温度T2的另一种状态,则有

(3)P-T图像

P-T图中的等容线是一条延长线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4)适用条件:

①气体的质量一定

②气体的体积不变 ③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探究一:当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时,它的压强与摄氏温度成正比吗?写出关系式,并画出等容过程的p­t图象。

探究二:如图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不同体积下的两条等容线,试判断两条等容线所代表的体积的大小。

PTPP1=

1或者 1=2。P2T2T1T

2规律:斜率k2.气体的等压变化 pC(恒量)与气体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斜率越小。T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叫做等压变化。在等压变化过程中,体积和温度有何定量关系呢?

法国科学家盖-吕萨克通过实验发现,当气体的压强一定时,各种气体的体积与温度之间都有线性关系。我们把它叫做盖-吕萨克定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保持不变时,体积和热力学温度成正比----盖·吕萨克定律。

(2)公式:VCT

设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由体积V1、温度T1的状态,保持压强不变,变化到体积V2、温度T2的另一种状态,则有

(3)V-T图像

V-T图像中的等压线是一条延长线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4)适用条件

①气体的质量一定 ②气体的压强不变 ③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思考:如图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不同压强下的两条等压线,试判断两条等压线所代表的压强的大小。

V1V2VT=

或者 1=1。T1T2V2T

2V

规律:斜率kC(恒量)与气体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斜率越小。

T【布置作业】

课本23页问题与练习第1、2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一、气体的等容变化

二、气体的等压变化

【教学反思】

第二篇:3-3. 8.2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气体的等容变化过程;掌握查理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理解p-T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查理定律的适用条件。

2、知道什么是气体的等压变化过程;掌握盖-吕萨克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理解V-T图象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的内容理解p-T图象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运用图象这种数学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2、领悟物理探索的基本思路,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点:

1、查理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盖-吕萨克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及适用条件。教学难点:

对p-T图象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教学方法:

讲授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是什么?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即 pV常量 或 p1V1p2V2 提问:应用玻意耳定律求解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然后确定气体在两个不同状态下的压强和体积p1、V1,p2、V2,最后根据定律列式求解。

提问:那么,当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若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二)新课教学

1、气体的等容变化

演示实验:滴液瓶中装有干燥的空气,用涂有少量润滑油的橡皮塞盖住瓶口,把瓶子放入热水中,会看到塞子飞出;把瓶子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拔掉塞子时会比平时费力。

提问:实验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压强 增大;当温度降低时,气体的压强减小。

提问: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的变化叫做等容变化。在等容变化过程中,压强和温度有何定量关系呢?

法国科学家查理通过实验发现,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各种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之间都有线性关系。我们把它叫做查理定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查理定律(2)公式:P∝T 设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由压强P1、温度T1的状态,保持体积不变的变化,变到压强P2、P1P2P1T1TPTT温度T2的另一种状态,则有2=2 或者 1=2.(3)适用条件: ①气体的质量一定 ②气体的体积不变 ③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4)P-T图像

①P-T图中的等容线是一条延长线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P②斜率K=T=C(恒量)与气体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斜率越小.如图所示,4条等容线的关系为V1>V2>V3>V4.2、气体的等压变化

提问: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叫做等压变化。在等压变化过程中,体积和温度有何定量关系呢?

法国科学家盖-吕萨克通过实验发现,当气体的压强一定时,各种气体的体积与温度之间都有线性关系。我们把它叫做盖-吕萨克定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保持不变时,体积和热力学温度成正比----盖·吕萨克定律

(2)公式:设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由体积V1、温度T1的状态,保持压强不变,变化

V1V2V1T1TTVT到体积V2、温度T2的另一种状态,则有 1=2 或者 2=2.(3)适用条件 ①气体的质量一定 ②气体的压强不变 ③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4)V-T图像

①V-T图像中的等压线是一条延长线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V②斜率K=T=C(恒量)与气体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斜率越小.如图所示P1>P2>P3>P4.3、典例探究

1、书本第22页例题(略)

2、某种气体在状态A时压强2×10Pa,体积为1m温度为200K,(1)它在等温过程中由状态A变为状态B,状态B 的体积为2m3,求状态B 的压强.(2)随后,又由状态B 在等容过程中变为状态C ,状态C 的温度为300K,求状态C 的压强.解(1)气体由状态A 变为状态B 的过程遵从玻意耳定律.由pAVA= PBVB,PB=10Pa(2)气体由状态B变为状态C的过程遵从查理定律.553,ppBcTc pc=1.5×105Pa 由 TB

(三)课堂小结

1、气体的等容变化,查理定律

2、等容线

3、气体的等压变化,盖·吕萨克定律

4、等压线

(四)布置作业 23页:问题与练习1、2

第三篇:气体的等温变化教案

第一节气体的等温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下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会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问题探索物理规律;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能利用波意耳定律处理有关问题。重点:会用波意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如何设计等温变化的实验。教法:诱导学习法 教学内容:

一。引入:物体存在有三种形式: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一点我们可利用刚学习的分子动理论来解释。首先我们来研究气体的性质。为了描述气体的性质,首先要引入几个状态参量,为描述气体的几何性质引入体积,为描述气体的热学性质引入温度,为描述力学性质引入压强。并且实践表明气体的状态只与着三种状态有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竟就有怎样的关系,是我们这一章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要想研究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用到一个特殊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即先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的相互关系:再保持另一个量不变,看其他两个量的关系,最后把结论总结起来推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是就用到了这个方法。这一节我们首先学习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随体积的变化关系,我们把它叫做等温变化。二。实验探究

1.由于研究的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则我们可以选取封闭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注意实验过程不能漏气。实践表明,当气体状态缓慢变化时,封闭的气体与外界空间构成动态的热平衡,我们认为外界温度不变,则气体的温度也保持不变。所以实验过程我们要注意过程要缓慢进行。当水中的气泡从水底升到水面上过程中我们发现压强在减小,体积在增大。根据这样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猜测压强岁体积的增大而减小,可能成反比关系。2.实验设计

实验的体积非常容易测得,关键是如何测量压强。压强的测量有好多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在封闭气体的活塞上改变砝码的数量来改变压强。课本是用压力表直接来测量压强。注意不加压力是他显示的压强即为大气压强。但这样做存在误差,因为没有考虑压力表和活塞本身产生的压强。

将压力表固定在注射器的活塞上,注射器的下端用橡皮塞塞住,并且在活塞上涂上润滑头避免摩擦,更重要的是避免气体泄漏。缓慢推动压力表,记下几组pv值。3.数据处理

A.计算法:看pv是否等于定值。

B.作图法:作出pv图像,发现是一条曲线,不便确定pv的函数关系。这时我们需要改变横坐标,将曲线转变为直线。当把横坐标用1/V来表示时,就会发现数据在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上。则表示pv成反比关系。4.注意事项

A.注射器下端要用橡皮塞封闭,活塞涂上润滑油防止漏气: B.缓慢推动注射器,保持气体温度不变: C.多记几组数据减小偶然误差。三。波意耳定律

英国科学家波意耳和法国科学家马略特在十七世纪就发现了这一定律,物理学将其命名为波意耳定律。

1.内容:一定质量的物体,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正比关系。2.公式:pv=C C由气体的质量,种类,温度决定 或 p1v1==p2v2

p1v1, p2v2分别表示等温变化中某两个状态对应的压强和温度。

3.pv图像虽然不能直观反映压强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但可以清楚表示压强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我们画出等温下的pv图像是一条曲线,曲线表示的温度是相同的,我们叫做等温线。同一气体的两条等温线,如何比较温度的搞定哪?学生思考后回答:根据pv=C,C与温度有关系,当体积相同时温度高的压强大。即做等容线分析解答。四。练习处理

例1 某容器的容积是5L,里面所装的气体的压强为1*106pa,如果温度保持不变,把容器开关打开以后,容器剩下的气体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外界压强为1*105pa 点拨:以原来气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压强改变后体积应为多少。

例2 长度为19cm的水银柱封闭一段15cm空气柱,现在将玻璃管有开口向上放置转到开口向下放置,此时水银没有溢出,被封闭气体的长度为多长?

点拨:封闭气体的压强可以对封闭气体的液柱做受力分析来解决 五。板书设计

1.气体的性质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PVT之间的关系 2。等温变化

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变化 3.实验探究

A.实验原理:封闭气体状态缓慢变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B.实验过程 C.数据处理 D.注意事项 4.波意耳定律

A 内容

B公式:pv=c或p1v1==p2v2 C pv图像 5.练习处理 六。作业布置

课后1,2题

第四篇:《气体的等温变化》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背景。

2.通过身边的例子体验自然数与分数的意义和在计数、测量、标号和排序等方面的应用。

能力目标:会运用自然数、分数(小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从实际中体验由于需要而再次将数进行扩充的必要性。

情感目标:1.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以面对面互动的形式,完成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与人合作的精神,感受集体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

2.从具体的例子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然数和分数的意义及运用自然数、分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用自然数、分数(小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小学里,我们学习了自然数和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部分的内容:从自然数到分数。

二、新课过程

用多媒体展示杭州湾大桥效果图,并显示以下报道: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这座设计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36千米的6车道公路斜拉桥,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座跨海大桥,计划在5年后建成通车。

师问: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它们都属于哪一类数?

学生很快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后,由上面这几个数,师生共同得出自然数的几个应用:

⑴属于计数如8万辆、5年后、6车道 ⑵表示测量结果如全长36千米 ⑶表示标号和排序如2003年6月8日、第一座等

显示以下练习让学生口答

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

(1)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标号和排序 计数)

(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然后乘15路公交车到了小明家。(标号和排序 标号和排序)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上第5高楼。(测量结果,计数,标号和排序,标号和排序)

做完练习之后师:随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自然数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了。如

(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18)

(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1.68米)

由于分配和测量等实际需要而产生了分数(如第(1)题)和小数(如第(2)题),它们是表示量的两种不同方式,分数小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分数可以化为小数,因为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 如35 =3÷5=0.6,13 =0.333…反过来小学里学过的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如0.31=31100

三、典例分析

利用自然数、分数的运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1(多媒体展示)详见书本合作学习第1题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帮助小惠合理地安排时间,在列算式之前,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从温州出发到21:40在杭州上火车,这一段时间包括哪几部分时间?(2)市内的交通和检票进站要花30到40分钟,这两个数据在计算时用哪个数据?(3)最迟的含义是什么?

由一学生回答,而后给出解题思路

用自然数列: 400÷100=4(时)

21时40分—4时—40分=17时

用分数列: 400÷100=4(时)

2123 时—4时—23 时=17时

由上题可以看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得到解决。

例2(多媒体展示)详见书本合作学习第2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涉及哪几个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生:有销售总额度,发行成本,社会福利资金,中奖者奖金

他们之间的关系:销售总额度=发行成本+社会福利资金+中奖者奖金

发行成本=15% × 销售总额度

(1)中奖者奖金总额:4000-15%×4000-1400=2000(万元)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而后由一学生回答给出解题思路

思路1:在社会福利资金提高10%,发行成本保持不变,中奖者奖金总额减少6%的情形下:

销售总额度为:600+1400×(1+10%)+2000×(1-6%)=4020≠4000 所以方案不可行。

思路2:在销售总额度不变的条件下,为使社会福利资金提高10%,发行成本保持不变

这时中奖者奖金总额变为:4000-1400×(1+10%)-600=1860(万元)

原来的奖金总额是2000万元,减少了(2000-1860)÷2000=7%≠6% 所以方案不可行。

思路3:销售总额度=发行成本+社会福利资金+中奖者奖金 在这个式子中,由于销售总额与发行成本保持不变,当提高的社会福利资金等于减少的中奖者奖金额时,这种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所以问题(2)可以用如下算式求解:2000×6%=120(万元)1400×10%=140(万元)因为120≠140,所以方案不可行。

也可以用2000×6%-1400×10%=120-140

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能否用已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来表示结果?看来数还需作进一步的扩展,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在很多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自然数、分数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的例子,请举个例子?(气温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表示,飞机上升5米与下降5米的表示等)

课内练习见书本1和2(注第2题首先让学生了解一米有多长,再估计)

四、探究学习.由于商场在搞活动,一件衣服的价格先上涨了10%,后又下降了10%,则此时这件衣服的价格比原价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五、小结

可采用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所学,然后教师补充的形式。本节课主要讲了自然数、分数的意义及会用自然数、分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篇:《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菜园二小 陈波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是月球在一个月的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1.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月相判断其出现的时间,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月相变化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根据月相的不同分析其出现的时刻 【教具准备】

白色纸片,剪刀,双面胶,14个信封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月球的一些知识,谁来说说对月球有哪些了解。2.师:那么,你们看到过月球的阴晴圆缺么?

师:你都见过哪些形状?是在农历的什么时候看到的? 3.请3-4名同学把自己看到的月球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很好,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善于观察,这些都是咱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月球的不同形状。PPT出示(图片和文字):科学家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板书课题)

二、画月相,给月相排序

(一)画月相

1.指导画月相:刚才老师发现还有同学想画对吧,那么接下来每个同学都来画一副自己见过的月相吧。刚才这几个同学画的月相不怎么规范,那应该怎么画呢。

2.师引导画法(1)我们已经知道月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2)出示黑白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球体。(3)PPT出示画法。

3.接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来画月相,出示要求:

PPT出示温馨提示: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画一幅你见过的月相,但是小组内不要重复2.画好以后互相讨论你画的月相是发生在每个月的什么时间并张贴到黑板上。

(二)给月相排序

1.小组上台汇报,并张贴在黑板上。

2.同学们,我们平时见到的月相变化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 板书:上半月:由缺到圆

3.师:黑板上张贴的月相有规律吗? 4.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可能会怎样变化? 板书:下半月:由圆到缺

(三)探索月相变化的成因

1.月相变化在一个月中到底是怎样变化的,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一起来探究。

2.出示实验方法:A黑板看做太阳,皮球当做月球,亮面始终朝向太阳。B全班分成两大组,每一组站在圆圈上的8个位置,每个位置上站两个同学,面朝外站C拿皮球的同学绕大圆转一圈,每转到一个位置就停留一会,观测者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月相。D观察结束,画下你观察到的月相,并和之前的月相做比较,小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5.老师带领学生做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演示月相形成的过程。6.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并讨论。7.学生汇报修正之前不合理的月相。

(1)请站在1-5位置上的学生把月相图贴在黑板上,提问,当月球转到1-5位置上时,月相变化有规律吗?(由缺到圆,亮面朝右)

(2)分析1-5位置上的同学看到的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并重新贴在初一到十五的地方。(师先引导初一和十五的月相,再确定其他几天的月相)

(3)补充上半月其他时间的月相(教师把其他月相贴在黑板一边,让学生选贴)(4)对比之前贴的月相,把不合理的拿掉。

(5)提问:我们观察月相是面朝哪个方向?在哪个位置看到月相?什么时间看到的?(6)小结上半月的月相在上半夜的西部天空,亮面朝西。PPT出示上上西西。

(7)请6-8位置上的学生拿月相图贴在黑板上,提问,当月球转到6-8位置上时,月相变化有规律吗?(由圆到缺,亮面朝左)

(8)分析6-8号位置大概是什么时候,并贴在黑板上。(9)补充下半月的其他时间的月相,让学生选贴。(10)同学们,这些月相我们平时见得多吗?为什么不多?

(11)小结:下半月的月相在下半夜看到,亮面朝东,在东部的天空可以看到,PPT出示:下下东东。

三、观察白天的月相

PPT出示完整的月相变化图,小结:刚才我们模拟了完整的由缺到圆,由圆到缺的月相变化的过程,但我们科学上最好的方法还是能实际观察与记录,所以学了这课以后,我们有个任务,进行一个月的观察,时间是白天7点钟观察,并记录在书本的图中。

四、拓展

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

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 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 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五、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上半月:有缺到圆 下半月:由圆到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的农历时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月相变化的课件、太阳图片、圆纸片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活动记录等。【教学过程】

课前语:同学们,月亮有很多美称与雅号:玉兔、夜光、冰轮、玉轮、桂魄、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宋代诗人苏轼在《中秋》一诗里则用“玉盘”描述月亮:(幻灯1)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诗中,中秋月夜之清美、良宵难得之感叹溢于言表。

古人只能用诗词歌赋来表达对月亮的喜爱和好奇之情,随着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登上月球,实地勘察已经不是梦想。这节课就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月球的知识。好,上课。

一 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1、(幻灯2)《水调歌头》中苏轼有一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的悲欢离合往往无法预料,但月的阴晴圆缺却有它的规律性,亘古不变,任何人也左右不了。我们把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相。(板书:月相变化)

2、生活中,你曾见过哪些月相?

其实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传统节日,总与某些月相同时出现,如元宵节、中秋节的晚上,天上总是高悬一轮圆圆的明月,“七夕”的夜晚,则是半轮弦月挂在西天,而“除夕”那天,则一定是月黑之夜。由此可见,在过去,“月相”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实际上,月相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还远不止这些。

3、画月相 :

(1)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你在纸上画一个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2)老师请几位同学把所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观察---这些月相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这些月相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吗?

(3)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视频1)——这是在太空中拍摄的月相变化的视频,很神奇是吧?联系刚才观看的视频你能判断出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吗?

这里我们要注意:所画月相阴暗相接的圆弧的半径应稍大于圆的半径,美术课中所画的弯弯的月亮并不存在。

二、给月相排序

(幻灯3)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中,至少有两件是与月相有关的,一是瑞轮荚,二是月晷。张衡设计制造了“瑞轮荚”,所谓荚是一种神草,传说生长在尧的居室阶下。随着月亮的出现,一天长出一个荚,最多能长到十五个荚。过了月圆之后,又一天掉一个荚。这样,荚就可以指示出月相和日期。这个传说实际上是反映了尧时天文历法的提高。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台“机械日历”,有了它,人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今天是几号,月相是什么了。

1、那么下面让我们也来发扬张衡的这种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动脑思考来给上半月的月相排序。

2、首先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3、和同桌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4、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黑板上面的圆圈里吗?

(老师请同学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5、观察黑板上贴出的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在黑板上所贴的月相中,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 教师指着黑板:

月相不但是古代天文学家观测的目标,也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审美对象。几千年来先人们留下了许多描写月亮的诗词,其中着意描绘月亮形状的非常之多。(幻灯4)

古代诗人对弯月的描绘情有独钟,有些小诗写得相当生动。陆游的《秋怀十首末章》写得则很有意境:

改朔甫再宿,月见西南隅,纤纤一银勾,挂空疑有无。

“隅”说明月亮非常低,应该是初二三的新月,“纤纤一银勾”更表明了这月牙之细,挂在暮色苍茫的西天一角,简直似有若无,可见这当是初二的月相。诗人观察仔细,描绘真切,读之仿佛眼前有一幅深邃的黄昏远景镜头摇过。(幻灯5)古诗中也有诗句写到弦月,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月落正堪眠”,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应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分别是中午和半夜,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D”形。

5、(幻灯6)教师指着幻灯片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请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农历上半月的月相由缺到圆,亮面面积逐渐变大,亮面在左侧。)(幻灯7)看这首儿歌将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得多好: 初一初二不见面,初三初四一条线,初五初六月芽子,初七初八半杈子(注:月亮出现一半),月落三更初九夜,月落四更十二天,落五不落六,6、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下半月的月相再由圆到缺,亮面面积逐渐变小,亮面在右侧。

(幻灯8)是啊,正如:《易•丰》中言:“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这句话是说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我们来看儿歌的后半部分:

落五不落六,(注意这里: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句歌词写的不准确。因为月球的朔望月周期是29.5天,所以十五的月亮不可能到十六去圆。)十七、十八,月从更发,二十一二里,月从半夜起,二十二三,月出三竿,二十五六头,月出一架牛,二十七八,月出一支蜡。

7、下面我们根据掌握的相关的知识在小组内画出下半月的月相,一会儿我们在黑板上展示。(随机)

8、(幻灯9)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面积逐渐变大,亮面在左侧,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面积逐渐变小,亮面在右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月亮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观察一下。

2、下面我们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幻灯10)思考:(1)不同的位置,我们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2)在不同的观察点,你画的月相相同吗?月相变化跟什么有关?(3)对比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4)根据活动做好月相记录。

3、下面让各小组组长带领组员按课前分好的地点进行实验,注意纪律性。

4、在不同的位置,我们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不一样,亮面都朝向“太阳”方向。)

记得以前有首歌《你看你看月亮的脸》,这首词不但浪漫,而且非常有科学依据,因为在地球上的我们真的只看得见月亮的脸。因为月球公转地球一周的时间约需27.3天,并且以相同的时间自传,因此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永远是同一面。

5、在不同的观察点,你画的月相相同吗?月相变化跟什么有关?(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6、师小结: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视频2)---由这段视频我们知道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7、自己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六 小结

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七 拓展

1、(幻灯11)《易经》系辞中说:“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很有可能,易经思想、阴阳太极图案就是古人仰观天象、特别是月相而得到的。

2、(幻灯12)国家天文杂志刊载了一篇文章:《地震与月相有关吗》这篇文章的导语是这样的:2009年6月30日,在四川震区发生了5.6级地震,有人认为这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2008年5月12日是农历的四月初八,而2009年6月30日是农历的闰五月初八。又是初八。这是否仅是巧合?如果同学们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课下我们可以查找相关资料。

3、这段(视频3)是 2009年7月22日也就是农历六月初一这天发生的日全食的情境,只有在日全食或者日环食这样的日子人们才能看到完整的黑面月球。从中我们知道了白天也有月相。下节课我们来研究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难点:模拟月相变化规律实验的各个部分所代表的天体部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以及下半月月相出现的时间推算。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用模拟实验建构天体概念的时候,人看天体时所站立的方位的确定应该与模拟实验中所站立的方位相一致。建立月相出现的同时地球上某处的人们所在的时间概念。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相模拟材料。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词句导入本课,实现科学与文学整合。通过学生画月相,实现对学生原有认知概念的呈现,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一个概念的铺垫。

二、猜测月相形成原因

1.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2.(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3.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在宇宙中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形状不同的月相呢? 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剪月相和贴月相,来了解学生平时对哪一种月相的观察较多。让学生思考月相形成的原因,形成对探究问题的思考的习惯,这对于后面的环节模拟月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2.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3.(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课件出示注意事项:①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②在4个点的位置上稍作停留,并记录所需要观察的内容(月相形状、一天中所处的时间、推算这天中月球东升西落的时间)。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推算农历几月几日大约什么时刻能观察到什么月相?这天月相在天体的什么位置? 5.学生思考回答。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能选择恰当的时间观察月相,做好记录。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自己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宇宙空间模型的初步概念;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和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自然现象的神奇。同时,也建立较完善的月相知识概念,更激发学生选择恰当时间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的情感。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2.你们认为白天有月相吗?如果有的话,什么时刻观察比较合适?为什么?(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3.你在初一这天见到过月相吗?回想2009年7月22日也就是农历六月初一这天,你们是否见到过月相?(激起学生回忆日全食这天的情境,补充说明只有在日全食或者日环食这样的日子人们才能看到完整的黑面月球)

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热爱自然,对自然现象的神奇有着无限的憧憬。通过日全食的亲身体验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初一 初八 十五 二十二

(学生画的月相图)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月球亮面始终对着太阳

创新之处

一、根据教材内容,处理关键细节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模拟实验课,月相变化一课的模拟实验不能为了实验而实验,需要有一个从现实的自然现象到模拟实验的空间思维的转变,这个过程是本节课实验成功与否和学生概念学习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节课有一处细节做了适当的调整,就是在4个点的位置上所观察的月相形状,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观察的内容,那就是当时所在的时刻。如此安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能通过“时间”这个桥梁来架构模拟实验与现实观察相统一的一个空间概念。让学生有切身体会观察月相不是盲目观察,是有规律的观察,为学生寻找现实中的月相变化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探索宇宙的无限热情,形成自主观察星空、探索宇宙的习惯。

二、根据教材呈现结构,亲历活动充实过程

模拟实验的特点是模仿真实现象做模型,通过模型来帮助我们分析现象和规律,将难以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用直观形象的模型表述。进行模拟实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过程要做到先整体,再局部,从宏观到微观。根据这个特点本节课安排了四人小组合作模拟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亲自当地球,亲自当月球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让活动来充实教学的过程。

二度设计

在最开始的设计中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没有画月相和剪月相的过程,直接出示月相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见到过这些月相,由于出示的上半月的月相图片多,学生好像都见过,又好像没有见过,这样一来就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前概念的真实性。第二在设计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是按照书本上的模拟实验进行,记录方式很单一,只记录在八个点所观察到的月相的形状,考虑到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没有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阻碍学生概念的合成。基于以上的困惑,本节课重新调整教学过程结构,并对模拟实验的记录细化处理。如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按照从原有认知水平开始 猜想 模拟

整理 总结,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就呈现出来了。另外对于模拟实验的记录也本着让学生能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帮助学生思维空间水平的发展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在初次接触到宇宙方面知识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能与现实自然现象相联系。

下载《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声音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

    表面积变化教案

    《表面积的变化》教案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二学期“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 基础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

    第二节变化工具和矩形工具教案

    变化工具和矩形工具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变换图像和复制图像的方法 2、掌握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改变形状颜色的方法 3、能运用矩形工具和变换工具画立方体 4、懂得运用移......

    8.1 气体的等温变化(卡片)(2018.6.9)--学生

    卡片式五环节教学 使用班级:高二( )班 姓名: 制作者:高二物理备课组 §8.1 气体的等温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气体的状态及三个参量。 2.掌握玻意耳定律并能应用它解决气体的等......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3-3 8.1 气体的等温变化 教案

    第1节 气体的等温变化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中感知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而没有从对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进行逐一描述,尝试用科学探究的......

    教案变化鱼15篇

    变化的“鱼” 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通过“变化的 ‘鱼’ ”,将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体现几何图......

    影子的变化教案

    《影子的变化》开题课 【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为主线;以研究性学习经典案例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为......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