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4:5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第一篇:《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大纲

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Neurobiology

学 时:54 考核方式:笔试及口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课程类型:A 主讲教师:

韩济生、万有、于常海、王韵,崔彩莲、吴鎏祯、崔德华、王克威、罗非、邢国刚、薛冰、刘风雨、张嵘和张瑛等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等 开设目的:

本课程教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传统教学方式,即以教师讲解为主,系统介绍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及有关研究的新进展,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动向。另一部分则结合本学科科研优势,开展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而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则充分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培养科学思维及科学演讲的能力。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课堂讲授内容,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相关文献,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进行分组汇报和讨论,教师及同学对报告内容进行评判打分。课程最后评分包括两部分:即理论考试(笔试)占60%,口头报告占40%。预修知识: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基础、生物学。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大纲(共24学时)

一、绪论:2课时 1. 神经科学的发展史

2. 神经科学的基本内容:分子神经科学,细胞神经科学,发生神经科学,系统和行为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科学,等。

3. 神经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形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电生理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脑成像方法,等。

4. 本课程学时安排的思路、教材及参考书等。

二、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5课时 1.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2课时)(1)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与功能关系。

(2)突触的超微结构特点、分类及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过程。(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形态特点及功能。(4)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相关基础知识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2.离子通道:(2课时)(1)离子通道的提出与证实。

(2)离子通过通道的方式和离子通道的特点;(3)离子通道的现代研究方法;(4)离子通道的分类与功能;(5)离子通道活动的调制。

(6)离子通道与疾病、毒物和药物。3.神经元的电活动:(1课时)

(1)膜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膜内、外离子浓度维持平衡的原理。(2)动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3)局部电位:终板电位、突触后电位(兴奋性或抑制性)和感受器电位;局部电位与配基门控离子通道和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局部电位的特点与功能。4. 跨膜信息传递(自学)

(1)递质:神经递质与调质的概念、递质的共;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来源,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生理作用、部分毒性作用;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来源,抑制性氨基酸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生理作用;神经肽的概念,神经肽的产生与降解,神经肽的受体与配体,神经肽的作用(2)受体与信号转导:受体的基本概念;受体的分类、受体的特性、受体的研究方法;受体通道系统的信号传导通路;第二信使的种类;G蛋白的种类、结构、效应器蛋白,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传导通路

三、系统神经生物学:(自学)1.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自学)

(1)感觉总论:感觉的性质、定位、强度和适应;感觉信息在感觉系统传递的共同规律(特别是在接替核中的传递规律及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感觉的下行调制;感觉皮层与感觉的形成;感受器的换能机制;感觉皮层的信息处理。2.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3学时)

(1)脊髓牵张反射、肌梭及腱器官的作用、屈肌反射;(2)脊髓运动神经元排列及其支配控制的躯体定位模式;(3)运动皮层代表区及皮层下行纤维;

(4)小脑的纵区划分、小脑皮层神经元环路的组成(神经元、传入纤维)及其活动规律;(5)纹状体与皮层之间的三条神经元回路及其对运动的调控;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的概念,多巴胺通路易化运动 3.自主神经系统(自学)

(1)掌握自主神经的概念及分部;

(2)熟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的位置、结构及释放的递质;(3)了解后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4)了解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分化,了解自主神经系统不同水平的调制作用; 4.神经免疫内分泌(自学)(1)掌握神经免役内分泌的概念;

(2)熟悉下丘脑的内部结构及神经激素及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途径(3)了解肽能神经元及神经肽与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4)了解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对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调节作用

四、发育、分化、凋亡,损伤、再生、神经干细胞、变性型疾病:6课时。1.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及凋亡(3学时)

(1)了解神经系统发生:即外胚层在脊索诱导下-神经板-神经沟-神经褶-神经管。(2)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原基的形成及常见畸形。(3)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分化过程中诱导的概念及方式。

(4)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发生、发育过程中的信号调控、生存条件及程序性死亡与凋亡。(5)突触的发育:轴突如何被引导走向靶区;突触的形成和再生。

(6)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凋亡及突触的发育、形成、再生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2.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基础(3学时)(1)损伤、再生、神经干细胞(1学时)

a.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变化以及影响再生的因素:神经系统损伤与再生的研究历史;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不同变化;影响中枢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因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再生的局部微环境; b.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c.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

d.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基因治疗的策略以及目的基因、载体和受体细胞的选择原则; f.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概念;(a)神经干细胞的特性;(b)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方法;

(c)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2)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进展(2学时)a.基本概念,基本分类

b.病因学研究进展,AD和血管性痴呆的差异,AD的病理学特点 c.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d.动物模型 e.临床诊断

f.阿尔茨海默病治疗:AD一般护理、经济和法律;AD的西医治疗;AD的中医药治疗(3)帕金森病研究进展(自学)a.概述

b.帕金森病的病因学

c.发病机理:有关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d.实验模型的制备 e.帕金森病的治疗 f.帕金森病的神经影像学

五、高级神经生物学:9课时。1.脑的电活动(2课时)

(1)脑电图的概念,脑电图的引出方式,脑电电极的分布。(2)睡眠与癫痫的脑电特征。

(3)脑电的功率谱分析,不同频率段脑电的意义;脑电的超慢功率谱分析,超慢谱线的意义。(4)脑电地形图概念,脑电地形图在疾病诊治中的意义。

(5)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种类,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在感觉、运动及认知研究中的应用。信号源分析和定位。(6)脑磁图的定义,原理,脑磁图在临床的应用。2.睡眠与觉醒(1学时)

(1)概述:睡眠和觉醒为一昼夜节律受内源性振荡器-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的概念及其与睡眠-觉醒节律的关系;睡眠按EEG特征分期及各期的脑电波特点;

(2)睡眠的两种状态及生物学意义:睡眠过程呈现慢波睡眠(SWS)和快动眼睡眠(REM)两种时相的交替;每个时相各具的特点;睡眠发生的神经机制;SWS及REM潜在的功能意义,特别是REM睡眠的功能意义。

3.学习与记忆:(3学时)(1)学习与记忆的概念;(2)学习和记忆的基本过程;(3)学习和记忆的基本形式;(4)记忆的突触机制;(5)学习与记忆的分子机制;

(6)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对学习与记忆的调制。4.语言、思维、脑功能侧化(自学)(1)语言的概念;

(2)脑功能侧化的概念;语言的相关脑区;功能性语言系统;脑损伤与失语症;脑功能侧化的研究及其研究方法;脑功能侧化的结构基础;现代语言和脑功能侧化问题研究的新进展;(3)意识与思维的问题。5.情感与情绪(自学)(1)情绪与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2)有关情绪和情感的理论研究。James-Lange学说。Cannon-Bard理论。Schachter 学说。Arnold学说。

(3)情绪与情感的实验研究。

(4)下丘脑在情感状态外周表现中所起的协调作用。

(5)边缘系统的构成及其在情感状态中的作用。杏仁核在情感经验中的特殊作用。额叶、海马等在情感中的作用。情绪紊乱及其分类。6.动机与成瘾(3学时)

(1)奖赏的概念;奖赏的中枢多巴胺通路;奖赏的机制。

(2)边缘系统形成的历史过程,边缘系统和动机的概念。边缘系统与动机的关系。(3)药物成瘾的概念;躯体与精神依赖;戒断症状、药物渴求与复吸概念。(4)药物成瘾的治疗。7.认知(自学)

(1)认知的概念和认知科学的主要研究目的(精神活动的神经表现)。(2)认知的结构基础。

(3)形式的投射与拓扑图的产生。脑的调节系统与动机、情感和记忆。感觉与运动功能的结合。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和脑的认知能力。

(4)认知的产生机制。控制皮层关联脑区的三个原则。关联脑区的相互作用导致理解、认知和意识的产生。从神经细胞角度分析理解认知。(5)认知功能的主要研究方法。

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大纲(共30学时)一. 疼痛专题讲座

1. 疼痛基础知识简介(3学时)

(1)痛觉:疼痛的概念,疼痛的病因、组成成分、分类,影响疼痛的心理学因素(2)疼痛的外周机制:疼痛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引起痛觉的适宜刺激;(3)疼痛的中枢机制:痛觉传导通路,痛觉感受和调制的中枢;(4)慢性痛的病理机制:慢性炎症痛模型,炎症痛时外周和中枢的可塑性变化;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神经源性痛时中枢的可塑性变化;癌痛的机制。2.文献报告要点介绍(3学时)(1)什么是科研文献?为什么需要阅读科学文献?科学文献的种类;科学文献的影响因子;科学文献的结构;

(2)查阅所需科学文献的方法(3)如何阅读科学文献(4)如何评价科学文献

(5)如何以汇报方式介绍科学文献:如何制作powerpoint;讲解科学文献的注意事项及演讲技巧(6)学生根据所选文献内容再查阅相关领域的其他文献,熟悉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制作幻灯片,准备15-20分钟的报告。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

(7)教师和每位学生参与对报告者的评分,分别从报告内容、表达能力、幻灯片制作、仪容、时间掌控等方面对报告人进行评价。(8)成绩进入最后总评。

(9)学生熟悉学术报告的流程,加深对课堂授课知识的理解,了解学科进展,培养追踪文献的能力。

3.疼痛研究方法介绍(3学时)

(1)常用的动物急慢性痛模型,包括福尔马林模型、CFA模型、SNL模型、大鼠胫骨乳腺癌模型等;(2)常用的动物测痛方法:冷板实验、热板实验、热水甩尾实验、机械纤维丝测定机械痛实验、locomotion(3)常用的疼痛研究方法:行为学方法、电生理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细胞学方法

4.痛觉信号在中枢的编码(3学时)

(1)掌握疼痛的概念;了解疼痛的心理学影响;了解疼痛的多样性及其动力学特征;(2)掌握疼痛的外周机制;了解外周疼痛感受器研究的进展;了解C类纤维的功能多样性;(3)掌握痛觉的主要传导通路及其与中枢痛觉编码的关系;掌握痛觉的主要维度及其已知的主要中枢编码部位;了解痛觉中枢编码的方式;

(4)了解痛觉网络编码的概念;了解内、外侧系统不同的痛觉反应特性;了解疼痛的预期反应特征;

(5)了解痛觉群体编码的证据;了解疼痛刺激下的中枢信息流动情况; 5.针刺镇痛作用原理-基础研究举例(3学时)

以本所在针刺镇痛研究中的40年的经历为例,进行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提出设想,通过实验验证设想,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是什么到为什么,从原理研究又返回临床实际。(1)历史回顾

(2)提出问题:针刺是否能够镇痛(3)解决问题:针刺为什么镇痛(4)从原理研究又返回临床实际(5)针刺镇痛结果的延续

6.疼痛的临床治疗举措-病例讨论(3学时)(1)疼痛定义及分类

(2)以头面痛为例,结合病例与学生讨论疼痛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举措

二、学生查阅文献,制作幻灯片及进行演讲

第二篇:神经生物学试题

神经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膜片钳

2.后负荷

3.横桥

4.后电位

5.Chemical-dependent channel

6.兴奋—收缩耦联

7.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

8.钙调蛋白

9.内环境

10.Channel mediated facilitated diffusion

11.正反馈及例子

12.电紧张性扩布

13.钠泵(Na+—K+泵)

14.阈电位

15.Chemically gated channel

16.绝对不应期

17.电压门控通道

18.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19.主动运转

20.兴奋

21.易化扩散

22.等张收缩

23.超极化

24.(骨骼肌)张力—速度曲线

25.时间性总和

26.cotransport

27.Single switch

28.胞饮

29.最适前负荷

30.excitability兴奋性

31.阈电位和阈强度

二、选择题

1.正常的神经元,其细胞膜外侧比细胞间质

A.略带正电B.略带负电C.中性D.不一定

三、填空题

1.钾离子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是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转运Ach是通过方式,从神经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葡萄糖是通过_______进入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2.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都要首先产生_______。

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波的传导速度快慢取决于_______和________。

4.骨骼肌细胞横管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纵管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

5.易化扩散是指________物质在_________的帮助下_______。

6.实验证明;当细胞外K+的浓度降低时,膜_______电位极化);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是流,可被河豚毒阻断。

7.研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通常采用_______技术,而研究细胞的跨膜离子流,通常采用_______技术。

8.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值等于膜内外电位变化值,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等于_________电位持续时间之和。

9.局部兴奋只有经过________或_________才能达到阈值。

10.长度一张力曲线的纵坐标表示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_。

四、论述题

1、试述神经冲动引起肌纤维收缩的生理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

2、简述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几种转运方式。

3、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作用于单根神经纤维和神经干,记录到的电变化有何不同?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述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5、试述神经冲动引起肌纤维收缩的生理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膜片钳:用来测量单通道跨膜的离子电流和电导的装置。

2.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阻力。

3.横桥:肌凝蛋白的膨大的球状部突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它与细肌丝接触共同组成横桥结构。它对肌丝的滑动有重要意义。

4.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5.Chemical-dependent channel: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6.兴奋—收缩耦联:连接肌膜电兴奋和肌丝滑行收缩的过程。肌细胞动作电位-电兴奋通过横管传入肌细胞深处-三联管处信息传递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触发肌浆网释放更多的钙离子-细肌丝上肌钙蛋白结合钙离子后使原肌凝蛋白变构并解除它对肌纤蛋白与粗肌丝肌凝蛋白横桥结合的阻碍作用-结合后产生ATP酶活性并利用分解ATP获取的能量使横桥摆动导致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肌小节、肌原纤维、肌细胞乃至整条肌肉长度缩短(肌肉收缩)-肌浆网上钙泵回收钙离子-肌肉舒张。

7.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指动作电位的产生,不会因为刺激因素的不同或强度的差异而使动作电位的形状发生改变,即动作电位只要发生,它的波形就不发生变化。

8.钙调蛋白:位于细胞内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结合4个钙离子,结合后能激活一些蛋白激酶,引起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9.内环境:体内细胞生存的环境为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

10.Channel mediated facilitated diffusion:电位门控通道:主要有钠、钾、钙等离子通道,通常由同一亚基的四个跨膜区段围成孔道,孔道中有一些带电基团(电位敏感器)控制闸门,当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电敏感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响应膜电位的变化,造成闸门的开启或关闭。

11.正反馈及例子: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控制系统影响中枢,最终加强自身的活动或使活动停止,这种反馈调节方式为正反馈。例:分娩过程时的子宫收缩,排尿反射等。

12.电紧张性扩布:指发生在膜的某一点的局部兴奋可以使邻近的膜也产生类似的去极化,但随距离加大而迅速减小以至消失。

13.钠泵(Na+—K+泵):钠离子出膜,钾离子进膜,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作用: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防止细胞水肿;势能贮备。

14.阈电位: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或能使膜出现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负反馈的膜电位值)。

15.Chemically gated channel: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16.绝对不应期:在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最初时期内无论在接受多大的刺激,细胞都不能再产生兴奋,称这一段时期为绝对不应期。

17.电压门控通道: 主要有钠、钾、钙等离子通道,通常由同一亚基的四个跨膜区段围成孔道,孔道中有一些带电基团(电位敏感器)控制闸门,当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电敏感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响应膜电位的变化,造成闸门的开启或关闭。孔道口的孔径和电荷分布形成离子选择器,但并非对其它离子绝对不通透。

18.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的转运所消耗的能量不是由ATP直接提供,而是由钠泵耗能形成的某种物质的势能优势提供能量,这种形式的转运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19.主动运转: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差移动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过程。

20.兴奋: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

21.易化扩散:不溶或少溶于脂质的物质在一些特殊蛋白分子的协助下完成跨膜转运。载体介导(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通道介导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22.等张收缩:肌肉产生的与负荷相同的张力使负荷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收缩类型为等张收缩。

23.超极化: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超极化。

24.(骨骼肌)张力—速度曲线:改变骨骼肌的后负荷,得到的肌肉产生的张力和其缩短速度变化曲线。

25.时间性总和:局部兴奋的叠加可以发生在连续解接受多个阈下刺激的膜的某一点,即当前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尚未消失时,与后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刺激发生叠加。

26.cotransport:同向转运,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同向转运体特殊蛋白质结合,以相同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

27.Single switch:单收缩,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出现的一次机械收缩。

28.胞饮:液体物质通过入胞作用进入细胞体的过程。

29.最适前负荷:由长度—张力曲线可知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每次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也随之增大,但在前负荷超过一定限度时,在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致为零,故称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

30.excitability兴奋性: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31.阈电位和阈强度: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或能使膜出现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负反馈的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在一定的刺激持续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二、选择题

1.正常的神经元,其细胞膜外侧比细胞间质:A

A.略带正电B.略带负电C.中性D.不一定

三、填空题

1.钾离子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是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转运Ach是通过出胞方式,从神经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葡萄糖是通过主动转运进入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2.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有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入胞 出胞

3.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都要首先产生动作电位。

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波的传导速度快慢取决于有无髓鞘和纤维直径大小。

4.骨骼肌细胞横管系统的功能是将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传入胞内,纵管系统的功能是触发肌小节的收缩和舒张。

5.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在膜上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转运过细胞膜的过程。

6.实验证明;当细胞外K+的浓度降低时,膜电位升高(即去极化);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是Na+内流,可被河豚毒阻断。

7.研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通常采用膜片钳技术,而研究细胞的跨膜离子流,通常采用电压钳技术。

8.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值等于膜内外电位变化值,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等于不应期和超常期电位持续时间之和。

9.局部兴奋只有经过时间性总和或空间性总和才能达到阈值。

10.长度一张力曲线的纵坐标表示肌肉张力,横坐标表示肌肉初长。

四、论述题

1、试述神经冲动引起肌纤维收缩的生理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

[考点]神经—骨骼肌的兴奋耦联、传递。

[解析]当神经冲动传到肌细胞时,冲动引起轴突末梢去极化,电压门控式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引起囊泡移动以至排放,将其内的乙酰胆碱释放入神经—肌肉接头间隙内,乙酰胆碱与存在于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终板膜上的特殊通道蛋白质开放,钠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使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并将其迅速扩布到整个细胞膜,于是整个肌细胞便进入兴奋状态。肌细胞的兴奋并不等于细胞收缩,这中间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具体的耦联过程是:首先,细胞质膜的动作电位可直接传遍与其相延续的横管系统的细胞膜。横管的动作电位可在三联管结构处把兴奋信息传递给纵管终池,使纵管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贮存于池内的 Ca2+便会顺其梯度扩散到胞浆中,使胞浆Ca2+浓度升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从而出现肌肉收缩。

当神经冲动停止时,肌膜及横管电位恢复,终池膜对 Ca2+的通透性降低,由于Ca2+泵的作用,Ca2+回到终池,使肌浆内Ca2+降低,Ca2+与肌钙蛋白分离,从而出现肌肉舒张。

2、简述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几种转运方式。

[考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解析]具体跨膜转运物质的形式有:

(1)单纯扩散:是指一些脂溶性的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影响单纯扩散的主要因素有二:①膜两侧的溶质分子浓度梯度。浓度梯度大,物质顺浓度梯度扩散就多;浓度梯度消失,扩散就停止。②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由于细胞膜的结构是脂质双分子层,所以膜对脂溶性高的物质如氧和二氧化碳通透性大,扩散容易;对脂溶性低和非脂溶性物通透性小,扩散就难。

(2)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的物质或水溶性强的物质,依靠细胞膜上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顺电—化学梯度扩散的过程。即将本来不能或极难进行的跨膜扩散变得容易进行,所以叫做易化扩散。参与易化扩散的镶嵌蛋白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载体蛋白质,另一种是通道蛋白质。因而易化扩散可分为两种

①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的作用是在细胞膜的一侧与某物质相结合,再通过本身的变构作用将其运往膜的另一侧。以此种方式转运的物质是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载体转运有三个主要特点:一个是高度特异性,一种载体只能转运一种物质,如葡萄糖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另一个是饱和性,即在单位时间内的物质转运量不能超过某一数值。第三,竞争抑制性,即结构近似的物质可争夺占有同一种载体、载体优先转运浓度较高的物质。

②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的作用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蛋白质本身的变构作用而在其内部形成一个水相孔洞或沟道,使被转运的物质得以通过。以此种方式转运的物质是一些简单的离子。

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由化学因素控制的通道,称为化学依赖性通道;由电位因素控制的通道,称电位依赖性通道。化学依赖性通道是在与某一化学物质结合时开放,在与该化学物质脱离时关闭。电位依赖性通道是在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化到某一数值时开放。

在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过程中,物质都是顺着电—化学梯度而移动,不消耗细胞的能量,故这两种转运方式属于被动转运。

(3)主动转运:是指物质依靠膜上“泵蛋白”的作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这是一种耗能过程,所以称为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靠细胞上的一种特殊的镶嵌蛋白质实现的,这种特殊的镶嵌蛋白质,称为泵蛋白质,简称泵。细胞膜上的泵蛋白质具有特异性,按其所转运的物质种类可分为钠泵、钾泵、钙泵等等。

在不同组织的细胞膜上,各种离子泵的化学结构虽有差异,但其转运离子的特点基本相同,都是耗氧、耗能量的(能量由ATP提供)。这是主动转运与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重要不同点。

(4)入胞和出胞:一些大分子或物质团块的转运,是通过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来实现的。

①入胞(内吞):入胞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如果进入的是固体物质,称为吞噬;如果是液态物质,称为吞饮。

入胞过程进行时,首先是细胞膜通过细胞膜表面存在的特殊受体辨别要吞入的物质。接着是膜和该物质接触,引起膜的形态和机能的变化。接触处的膜内陷。其周围的膜形成了突出的伪足并包围该物质,然后,伪足相互接触并发生膜的融合和断裂,于是异物和包围它的一部分细胞膜一起内陷而进入细胞内。在胞质内,吞噬物与溶酶体接触融合成一体,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即可将进入的物质进行消化。

②出胞(外吐): 出胞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的过程。它是细胞把代谢产物或腺细胞的分泌物排到细胞外的方式。以腺细胞分泌酶原的过程为例,当出胞作用进行时,腺细胞内的酶原颗粒逐渐向细胞的顶端靠近。最后酶原颗粒外包裹的膜和细胞膜接触并融合,在融合处形成小孔,致使酶原颗粒内容物放出细胞外。入胞和出胞作用也都是耗能的主动转运过程。

3、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作用于单根神经纤维和神经干,记录到的电变化有何不同?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神经的生物电现象的形成原理

[解析]能使 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或能使膜出现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负反馈的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比阈电位弱的刺激,成为阈下刺激,他们只能引起低于阈电位值的去极化,不能发展为动作电位。阈下刺激未能使静息电位的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但他也能引起该段膜中所含Na+通道的少量开放,这是少量Na+内流造成的去极化和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叠加起来,在受刺激的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去极化,成为局部兴奋或局部反应。其特点为:①它不是“全或无”的,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②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的传播,但由于膜本身由于有电阻和电容特性而膜内外都是电解质溶液,发生在膜的某一点的局部兴奋,可以使邻近的膜也产生类似的去极化,但随距离加大而迅速减小以至消失,成为电紧张性扩布③局部兴奋可以互相叠加,当一处产生的局部兴奋由于电紧张性扩布致使临近处的膜也出现程度较小的去极化,而该处又因另一刺激也产生了局部兴奋,虽然两者单独出现时都不足以引起一次动作电位,但如果遇到一起时可以叠加起来,以致有可能达到阈电位引发一次动作电位,称为空间性总和。局部兴奋的叠加也可以发生在连续数个阈下刺激的膜的某一点,亦即当前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尚未消失时,与后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发生叠加,称为时间性总和。

在刺激超过阈强度后,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就不再依赖于所给刺激的强度大小了。即只要刺激达到足够的强度,再增加刺激强度并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有所增大。此外,动作电位并不是只出现在受刺激的局部,他在受刺激部位产生后,还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而且传播的距离并不因为原处刺激的强度而有所不同,直至整个细胞的膜都依次兴奋并产生一次同样大小和形式的动作电位。即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4、述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解题技巧]静息电位就是钾离子的高通透性引起的,分析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外环境,钠离子浓度低于外环境,对做电位方面的题有很大意义。

[解析]静息电位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其形成原因是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及膜对 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细胞内K+浓度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浓度都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和Cl+浓度大于细胞内),但因为细胞膜只对K+有相对较高的通透性,K+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而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离子不能透出细胞,于是K+离子外移造成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外正内负的状态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K+外移形成的外正内负将阻碍K+的外移(正负电荷互相吸引,而相同方向电荷则互相排斥)。最后达到一种K+外移(因浓度差)和阻碍K+外移(正负电荷互相吸引,而相同方向电荷则相互排斥)。最后达到一种K+外移(因浓度差)和阻碍K+外移(因电位差)相平衡的状态,这是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实际上,就是(或接近于)安静时细胞膜外的电位差。

5、试述神经冲动引起肌纤维收缩的生理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

[考点]兴奋在同一肌细胞上的传导。

神经—骨骼肌的兴奋传递。

[解析]神经—肌接头的传递过程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和电变化两个过程来完成的。即当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因去极化而引起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细胞间液中的一部分钙的二价正离子移入膜内。促使囊泡与前膜接触、融合,然后释放出Ach。Ach扩散到终极膜,并与该处的受体结合,形成Ach—受体复合物.它使终板膜同时对所有小离子(包括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但以钠离子为主)的通透性都增加,钠离子透入快而多,钾离子透出慢而少,于是终板膜产生局部去极化,这一电变化称为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使终板膜邻近的肌膜产生可扩布的锋电位,沿着肌膜传布,通过兴奋—收缩耦联导致肌肉收缩。具体的耦联过程是:首先,细胞质膜的动作电位可直接传遍与其相延续的横管系统的细胞膜。横管的动作电位可在三联管结构处把兴奋信息传递给纵管终池,使纵管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贮存于池内的Ca2+便会顺其梯度扩散到胞浆中,使胞浆Ca2+浓度升高,Ca2+与肌钙蛋白结从而出现肌肉收缩。

另外,终板膜上的胆碱酯酶能使 Ach 迅速水解破坏。因此,运动神经末梢发生一次动作电位,只能引起一次肌细胞兴奋,产生一次收缩。某些药物如新斯的明、毒扁豆碱等,可与胆碱酯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不能水解 Ach,或水解得很慢。以致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延长,常引起肌肉痉挛。另一些药物如箭毒等,能与 Ach 竞争终板膜上受体,阻断 Ach 的作用,从而影响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使肌肉松弛。外科手术时,可应用箭毒类药物作为肌肉松弛剂。

第三篇:华师大脑功能所神经生物学复试心得体会经验总结。

笔试题目:

一:解答题

1、突触传递的结构组成和基本过程。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规律和感知觉的共同规律。

3、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和各自的功能。

4、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的共同途径。

二:翻译题

Part_1:

本篇论文翻译的主要意思是:大脑的信息整合和各个功能以及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环路问题等。

Part_2:

本篇论文翻译的主要意思是:离子载体和离子通道的问题,论述它们的特异结合性和选择透过性,详细论述了Na+/K+离子泵的机制和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的问题。

面试题目:

1、英语自我介绍

2、一个英语提问和回答的专业或生活问题

3、会不会在脑所继续读博士还是去国外读

4、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方向以及本科阶段做过的实验

5、给你半分钟时间说一下你平时思考最多的一个脑科学问题。

6、横向和纵向考察你对所报专业的了解及相关的实验技术,例如膜片钳等电生理技术和生化分子实验技术。

7、你选择的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

8、最后一个问题:你对法轮功的看法(思想问题考察)。

总共面试我25分钟左右。

复试前一定要记一些专业词汇,否则真的会翻译不出来而导致笔试太差被刷。今年计划招生8人,9人进复试,复试比往年严格,初试第二和第八被刷,被刷原因可能是语言表达和实验能力较差。

想到专业课面试,有个老师问我的问题,现在还有点后怕,老师说:给你半分钟的时间给我讲述一下你平时思考最多的一个脑科学问题,我的瞬间感受就是半分钟说完、思考最多的、脑科学问题,再加上老师问我时声音很大语速很快,我立即开始紧张起来了,开始支支吾吾地说:以前我看过...老师立即说:不要说你看过,就说你自己思考的,我又被吓到了;我紧张地说:我以前读过...老师说:也不要说你读过,就说你自己有没有思考过的,看来平时你是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了。我又崩溃了,但是老师激发了我想表达自己的欲望,我立即说:我有思考,我之前想过选择性删除记忆来治疗毒品上瘾的问题,老师说:你想的太科幻了,现在没有从事实验室研究的可能性。然后我就无语了。另外一个老师开始帮我圆场,就开始问我导师的研究方向。后来我出来之后想想,当时应该回答老年痴呆症的治疗问题的,因为这个容易在实验室研究,在之后的跟导师讨论时,我表达了这一想法,导师告诉我做研究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和想法,老师说的不一定对的,老师要求的你不一定都要做。这次复试我见到了很多厉害的老师和很牛的学生,也感受到自己不扎实的专业和英语基础,我受益颇深,我会努力的。

第四篇:神经生物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神经生物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本学科简介

本学科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特别是人脑的复杂结构、功能、病变和修复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问题。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衰老及退行性疾病(特别是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遗传、病理和诊治的基础研究;脑的缺氧和抗缺氧机制;有关药物(特别是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修复神经损伤的组织工程技术和理论;中枢神经系统有关运动控制机制的神经环路结构、功能及病变等。

三、研究方向

1.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研究; 2.神经损伤的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修复; 3.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和干预; 4.脑卒中机制与药物干预靶分子研究; 5.慢性疼痛机制与干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0学分。⒈公共必修课共5.0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2.0学分外语(英语)72学时3.0学分

⒉必选课至少2门至少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医学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8学时

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高级神经科学试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进阶28学时1.5学分

1.0学分1.0学分1.0学分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

高级神经生物学54学时2.5学分

情绪与心智/认知脑科学50学时2.5学分

六、实践培养

1.教学实践要求:

要求参加本学科的本科生教学实践,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教学技能;并承担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工作,锻炼教学实验能力,累计学时不少于10学时。

2.科研实践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不少于2.5年,结合课题,需要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熟悉相关学科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培养以及动物实验等;通过三年的训练,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解决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英文科研论文的写作等能力,达到基本能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培养目标。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神经生物学硕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本学科简介

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

1.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研究;

2.神经损伤的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修复;

3.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和干预;

4.脑卒中机制与药物干预靶分子研究;

5.慢性疼痛机制与干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7.0学分

外语(英语)90学时4.0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0学分

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7.0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36学时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8学时1.0学分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1.0学分

医学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高级神经科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进阶28学时1.0学分

高级神经生物学54学时2.5学分

情绪与心智/认知脑科学50学时2.5学分

⒊ 选修课4.0学分(从选课表中选择)

选修课为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所选修的课程,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在培养计划中注明。

六、实践培养

1.教学实践要求:

要求参加本学科本科生的教学实践,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教学技能;并协助指导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工作,锻炼教学实验能力,累计学时不少于10学时。

2.科研实践要求:

在实验室工作不少于2年,结合课题,需要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熟悉相关学科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培养以及动物实验等;通过三年的训练,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解决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基本能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培养目标。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第五篇:教学大纲

兽医免疫学(Veterinary Immunology)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兽医免疫学(Veterinary Immunology)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 48(其中,讲课 32 学时,实验 16 学时,上机 0 学时,课外总学时 0)课程学分:3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每学年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 动物医 学院 预防兽医学 系

传染病与微生物学 教研室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 所需先修课:兽医微生物学 课程负责人:郭鑫

二、内容简介

本科生课程《兽医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也是学好兽医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寄生虫学的基础。本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等特点,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主干学科,也是构成完整的兽医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广泛渗透到兽医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教会本科生免疫学的基本实验操作。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免疫的概念、免疫学的发展及应用,抗原和抗体,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的机制,变态反应,抗感染免疫和免疫防治等,其中的重点为抗原、抗体、免疫应答、免疫防治、抗感染免疫等;实验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免疫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常规血清学试验技术、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等实验原理及操作,其中的重点为凝聚性试验、酶标抗体技术、荧光抗体技术、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毕业后从事与兽医相关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大纲

1、课堂讲授部分

绪论(2学时)

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特性、基本功能,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免疫学的应用

第一章 抗原(3学时)

抗原与免疫原的概念,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表位,抗原的交叉性,抗原的分类,重要的抗原,佐剂与免疫调节剂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4学时)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免疫球蛋白的种类与抗原决定簇,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免疫学功能,动物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产生的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分类 第三章 抗体的人工制备(1学时)

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催化抗体 第四章 免疫系统(2学时)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与红细胞免疫系统;细胞因子的种类和来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主要动物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应用。第五章 补体系统(2学时)

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与性质,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补体激活后的生物学效应

第六章 免疫应答(2学时)

概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抗原的加工和递呈,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第七章 变态反应(2学时)

过敏反应型(Ⅰ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II)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变态反应,迟发型(Ⅳ)变态反应 第八章 抗感染免疫(2学时)

先天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获得性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抗细菌感染免疫,抗病毒感染免疫,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第九章 疫苗与免疫预防(4学时)

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疫苗的种类,疫苗免疫接种,免疫失败 第十章 免疫学技术概论(2学时)

免疫血清学技术的类型及反应的一般特点,细胞免疫技术的种类与用途,免疫制备技术的种类,免疫学技术的应用,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趋向 第十一章 凝聚性试验(2学时)

凝集试验,沉淀试验

第十二章 标记抗体技术(2学时)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测定 第十三章 中和试验和细胞免疫技术(1学时)

毒价的滴定,终点法中和试验,空斑减少试验;免疫细胞数量检测技术,T细胞亚群测定技术,免疫细胞活性检测技术,细胞因子检测技术 第十四章 免疫检测新技术(1学时)

SPA免疫检测技术、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检测技术、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免疫转印技术、免疫沉淀技术、PCR-ELIS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免疫传感器、免疫核酸探针技术、生物芯片

2、实验、实习部分

实验一 琼脂双向单扩散试验(1.5学时)

通过以牛血清白蛋白、兔抗牛血清白蛋白抗血清为实验材料,进行琼脂双向单扩散试验,要求学生掌握试验的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记录方法。实验二 琼脂双向双扩散试验(1.5学时)

通过以牛血清白蛋白、兔抗牛血清白蛋白抗血清为实验材料,进行琼脂双向双扩散试验,要求学生掌握试验的操作程序和测定血清琼扩效价的方法。实验三 对流免疫电泳(1.5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要领和用途。实验四 火箭免疫电泳(1.5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火箭免疫电泳的操作程序和结果计算方法,熟悉其用途。实验五 间接血凝试验(3学时)了解抗原致敏红细胞的方法,掌握间接血凝试验微量法的操作要领和结果判定方法,以及抗血清凝集效价的记录方法。实验六 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技术(3学时)

通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免疫荧光检测的操作,要求学生掌握荧光抗体染色间接法的基本要领和用途。实验七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学时)

通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要求学生掌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的基本操作程序和试验结果判定方法,以及抗血清ELISA滴度测定方法。

3、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 材:杨汉春.动物免疫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书:杜念兴.兽医免疫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毕爱华.医学免疫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P M Lydyard et al.Instant Notes in Immunology.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imited,2000 Janis Kuby,Immunology,3rd edition,New York,W.H,Freeman and Company,1997 Abbas Ak,Lichtman AH, Pober JS.,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4th edition,W.B Saunders Company,2000 4.习题作业安排

每次课后留复习思考题(详见教材各章节后的复习思考题),实验课要求写实验报告,检查作业的方式为课堂提问。

四、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掌握兽医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是学好兽医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病理学和寄生虫学的基础,也是构成完整的兽医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广泛渗透到兽医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该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等特点,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主干学科。

课程的任务:阐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教会免疫学的基本实验操作。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免疫的概念、免疫学的发展及应用,抗原和抗体,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的机制,变态反应,抗感染免疫和免疫防治等;实验相关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免疫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常规血清学试验技术、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等实验原理及操作。课程的重点:基础理论部分的重点为抗原、抗体、免疫应答、免疫防治、抗感染免疫等;实验操作部分的重点为凝聚性试验、酶标抗体技术、荧光抗体技术、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等。

课程的深度:本科水平,可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毕业后从事与兽医相关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教学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课堂讲授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理解常规免疫学实验的原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验中。

主要环节:该课程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每章内容均备有思考题、讲课过程中随时提问)、实验室操作(每次实验前要求预习、实验后要求写实验报告)和考试(平时考查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执笔人:郭 鑫 审定人:杨汉春

下载《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大纲

    妇产科教学大纲 女性生殖系统 【总体目标】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学习有关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1.解剖和生理 【达到目标】 (1) 说明女性......

    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属管理学类的课程。该课程是管理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管理学类各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程。《管理学》是......

    教学大纲

    《摄影技术与艺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摄影技术与艺术》是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和掌握摄影技术,是教育技术专......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积分》2005.6 英文名称:Calculus课程编号:000001学时数及学分:共80学时(第一学期4×14=54学时;第二学期2×13=26学时) 教材名称:《微积分》赵树嫄主编 中国......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第一节:《2.2运动的描述》 一,课程名称:《2.2运动的描述》 二,课程简介: 《2.2运动的描述》是教科版第二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时/学分:72/4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 开课教研室:计算机公共课程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大纲

    《政府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政府经济学》是人事部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开办的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升本科学生......

    教学大纲

    桃源县人民医院 临床进修、实习医务人员带教组织及 教 学 大 纲 各临床、医技科室: 为加强临床、医技科室进修、实习医务人员的管理,尽快提高其专业技能,结合我院专业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