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案设计会变的电线
会变的电线
设计思路:
一天晨间活动时,我带领幼儿玩跳绳,我发现有几位幼儿围着梦琪在看什么,我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呀?”其中有一位幼儿说:“老师,你看梦琪头上的蝴蝶结多漂亮呀!”梦琪兴奋地说:“这是我妈妈帮我变魔术变出来的。”我听了灵机一动,我说:“老师也会变魔术。”“什么?老师也会变魔术?”孩子们充满了好奇,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设计了本活动,意在良好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达到“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目的。活动目标: 1. 2. 3. 随意弯折电线造型,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创意。尝试借助多种材料,让电线造型站起来。培养勇于探索和积极表达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使幼儿能借助多种材料,让电线造型站起来。活动准备: 1. 2. 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电线若干。
橡皮泥,透明胶带,积木,瓶盖,米,土豆,泡沫,黄豆等。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 2.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师:口袋里装的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3. 幼儿从口袋里摸出电线。提问:(1)这是什么?(2)电线像什么?(3)电线有什么用?
二、看一看,引导幼儿观察、想象 1. 师:老师要用电线来变魔术,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数“一、二、三”。(老师将电线弯成“O”形)提问:我把电线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2. 师:电线真好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把它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变魔术呢?你们想用电线变什么呢?
三、玩一玩,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表现
幼儿利用电线造型,教师观察指导,随时提问幼儿: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四、做一做,启发幼儿思考探索 1. 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把电线弯一弯、绕一绕,就做出了许多有趣的造型。可电线刚才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造型,还想站起来摆出来各种造型。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2. 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有橡皮泥,积木,瓶盖,米,土豆,泡沫等,你们可以借助这些材料让电线造型站起来。3.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一评,保持幼儿探索的兴趣 1. 2. 幼儿展示自己的造型作品,说说谁的作品最有趣。
建议幼儿回家以后再试一试,变一变,看看还能变出什么新的造型来。3. 提醒幼儿注意连接电灯、电视机等电器的电线不可以玩,只能玩大人拿出来的当玩具的电线。
活动反思:
色彩鲜艳,可以随意造型的电线,以及变魔术的活动形式,充分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观察性、开放性的提问,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大胆操作和自主表达。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是主体,教师只是支持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的精神。
活动前,教师如能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幼儿在操作的时候,思维可能会更活跃些。活动中,教师若能关注幼儿的每一件作品,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了。
第二篇:《我会变》教案设计
重庆市赛课教案--《我会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
我 会 变
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 李婷婷
教师简介:李婷婷,女,1980年5月出生,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一级教师,渝中区骨干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团员干部。静听过往,沉吟如今,9年的工作经历中,努力追求着一份简单的真诚。渐渐习惯用‚学生需要什么‛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教育行为。班主任工作,在琐碎中追求卓越;语文教学,在朴实中追求实效。所以,各级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现场队会课比赛,都获得渝中区一等奖。执教的拼音复习录像课,大胆创新,生本设计,获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执教的识字教学课,突现 ‚文化味‛、‚语文味‛、‚儿童味‛,受到广泛好评;执教的作文课,凭着‚让习作回归‘家常’,让教材为我所用,让学生实有提升‛的教学理念,获得渝中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作文教学竞赛一等奖,撰写的论文获重庆市2006年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大赛二等奖。这都是自己一路研习,一路最真实却也最丰厚的收获。
一、教材分析
“我会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习作内容。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编排的,在学习了几篇想象瑰丽,语言优美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安排了“我会变”这样的以写想象为内容的习作训练,是教材编撰者的用心之处。
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基于此,本次习作指导课旨在探讨如何真正落实单元习作要求,让作文课回归“常规”,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关注三年级学生的真实起点,在其实际认知基础和习作水平上拓展学生的思路,放飞想象,是本次习作能否“变得神奇”、“编得清楚”的关键。在开启学生习作积累时,注意引导学生选说自己熟知的事物;在学生构想“我会变”的故事时,注意引导学生编出实现自己独特心愿的故事。
第二,用够用活习作要求。结合对课标的解读,对编者意图的理解,尤其是学生的实际需要,三次出示习作要求,既是在引导习作起步阶段的孩子学习审题,也是在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修改要求。
第三,巧妙利用读写结合。通过单元内容的回顾,单元表达方法的引入,使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在每次习作练习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并获得实实在在的习作提升点,以落实课标中三年级学生能清楚、明白地叙事的基本要求。教者期望本次习作既是一次对三年级学生写想象习作扎实、有效的训练,更是一次关注学生生命个体,让其真实地表现童心,表达童言,展示童趣的难得、真诚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能大胆想象,乐于表达、自由表达。
2、读写结合,学习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清楚地编写故事。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分享。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教师:激发学生编故事的兴趣的动画视频。学生:回忆课内外读过的神话传说等故事。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快乐变(激发中段学生“乐于表达,表现自己”的习作期待)
(1)激趣:〖播放动画〗看,谁来了?孙悟空七十二变,真是神通广大!(2)要求:〖一读“习作要求”〗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3)引导:
①想一想,说一说,你想变什么?(指名交流)②你为什么想变成„„呀?(指名交流)
(4)交流:还想变什么?快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同桌交流)
(5)总结:瞧,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地想,快乐地变,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设计意图:遵从学生喜欢神奇故事的天性,珍视学生表达的起点,从课外导入课内,从说已知的进入说“我想变”的,让学生的储备激活、思路打开。教师在把握学生想象“起点”,了解学生个体感知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暗示,引导学生乐想、会想,为后面编故事时大胆地想象奠定基础。】 2.大胆想(激活中段学生“大胆想象,清楚表达”的潜在能力)(1)要求:〖二读“习作要求”〗
如果大胆地想,我们还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变身后,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呢?(齐读习作要求)
大胆地想想,编一个故事,先说给自己听一听。(自编故事)(2)引导:谁先来讲讲你编的故事?(指名交流)
<通过引导个别学生加一加,问一问,想一想,让全体学生明白如何去大胆想,讲清楚自己编的故事。>
(3)示范:〖出示《夸父追日》片段〗
<通过引导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课文中大胆、神奇的语句,进一步让全体学生明白如何去大胆想象,编自己的故事。>
(4)交流:真够大胆呀!来,像这样大胆地想象一下。(全班交流)<在追问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大胆地编故事,清楚地讲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目标上路,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在师生对话中,在生生交流中,在读写结合中,让全体学生明白如何去大胆想,清楚讲故事,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有了大胆的“想”,足够的“说”,下一步的“写”就水到渠成了】
3.写明白(落实中段学生“敢于动笔,叙述明白”的常规训练)(1)要求:谁想当超级故事大王?请把自己编的故事写明白。
(2)提示:〖PPT出示:“哈哈,„„”“咦?„„”〗你可以借用这样的开头,把你想象的最大胆的部分写明白。(生写片断)(3)指导。<在巡视中鼓励、指导学生大胆想,写明白。>
【设计意图:学生由“讲清楚”到“写明白”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适当的帮扶是课堂中的人文关怀。争当“超级故事大王”——鼓励学生挑战“难度”;提供“借鉴性开头”——为学生从“讲清楚”到“写明白”搭起脚手架,让学生直奔“写明白大胆想象的部分”这个目标,让训练更高效。】 4.快乐评(培养中段学生“愿意分享,学习修改”的习作意识)(1)自我欣赏:
读一读自己想象大胆的部分。(全班交流)
勾一勾我们故事中大胆想象的地方,在旁边给自己一颗大大的五星吧。(自我品评)
(2)教师评讲:
<评价故事“大胆想”,“写明白”:文从字顺,段落明晰>(3)总结:
今天这节习作课,同学们都很珍惜这次“变”的机会,都会„„,还能„„(齐读板书)
〖PPT出示,三读“习作要求”〗大家还可以继续去把故事写完整,写好以后,读给„„(齐读)
【设计意图:多途径、多形式地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读、自评、自改习作,充分展示其亮点,享受习作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喜欢习作的情感和写好文章的自信心。】
(四)教学板书
我 会 “变”
快乐变 大胆想
讲清楚 写明白
第三篇:幼儿园会变的颜色教案
会变的颜色----中班科学
授课教师:孝南区新铺镇新欣幼儿园 杨佳庆
活动主题:《会变的颜色》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漂亮的颜色。教幼儿正确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
2、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4、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的水粉。
2、棉签、记录纸、抹布、水若干。
3、画好的大树3张。
4、各色颜色精灵若干。
5、轻音乐和小青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杨老师今天请来了两个颜色宝宝。(大家好!我是黄宝宝。大家好!都是蓝宝宝。)现在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幼儿:想。
二、魔术开始
教师:你们可要看仔细啦!(教师将蓝色舀入杯中,再加入黄色,将杯子轻轻摇一摇。)蓝宝宝来到杯子里,黄宝宝也来到杯子里。他们在里面唱歌跳舞,玩的可开心了。咦,他们去哪了?喔!原来他们请来了新朋友,新朋友是谁呢? 幼儿:绿色宝宝。
教师:我们和绿色宝宝打声招呼吧!
三、老师梳理步骤,讲解幼儿自己动手变魔术时应该注意的事情。
1、你们想不想当小魔术师?
2、现在让我们动起手来,做小魔术师,自己来找答案吧!在变魔术的中,用勺子盛颜色要小心翼翼的,别让颜色滴落到桌子上了,不然桌子会不开心的。滴落了也不要着急用我们的小抹布轻轻的擦干净。新颜色请出来的小朋友到这边给他们穿上新衣,最后贴到黑板相对的颜色下面。所有小朋友轻轻的走到自己喜欢的颜色旁边去,魔术开始吧!(但是在变的时候请记住你用了哪两种颜色,变出什么颜色,然后像老师一样用把变出来的颜色记在记录卡上。)
3、幼儿操作。(运用随意的两种颜色自己动手操作,并记录颜色。)
四、把记录下的颜色纸贴在黑板上与大家分享,说说自己是怎么变出来的。
1红色和黄色变好朋友后,你们请出什么新朋友?谁来说一说?(随意多问几个,给与幼儿表达成功的机会)。
2蓝色和黄色变好朋友后,你们请来了什么新朋友?谁来说一说? 3蓝色和红色变好朋友后,你们请来了什么新朋友?谁来说一说?,4总结:原来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后,会变出新的颜色。
五、再次操作
1、大树妈妈光秃秃的心里不开心,请小魔术师给大树妈妈添上七彩树叶吧!
2、老师讲解怎么给大树妈妈添上七彩树叶。
3、幼儿自己动手给大树添七彩树叶。
4、欣赏大家的作品,给予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结束部分
1、和客人说再见
2、你们都变成了七色青蛙了,我们一起去游泳吧!(播放我们都是小青蛙退场。)
第四篇:幼儿园美术教案会变的娃娃
会变的娃娃
活动类型:手工 活动目标
1.按照图示将图形一一剪下,衣服俩边肩上的纸瓣向后折。2.体验为娃娃变换衣服的乐趣。活动准备
纸工操作材料、剪刀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观察范例,激发兴趣。
1.教师展示已做好的成品,给娃娃一次又一次的“更换”着新衣服。2.邀请幼儿上来尝试。
二、探索“会变的娃娃”制作方法。
1.教师提问:“这么有趣的变换衣服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呢?” 幼a:先把喜欢的衣服剪出来。
幼b:衣服肩上的纸折一下搭在娃娃的肩上就可以了。2.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得做一下呢?
三、幼儿操作。
观察好幼儿的活动情况包括孩子自身的卫生情况的养成。
四、展示幼儿的作品。
请幼儿之间相互变换自己娃娃的衣服,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活动延伸。
用彩色纸、彩色油画棒自制衣服。观察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都是幼儿自己探索制作过程直至自己开始操作,在这期间教师只是稍作引导。因而活动都是轻松愉快的,在幼儿制作完“会变的娃娃”之后大家你变给我看,我变给你看,非常有趣。同时在活动之后还产生了延伸,幼儿主动自制衣服,成为了本次活动的点睛之笔。
大变小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等),引导幼儿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活动中幼儿要接触小刀、剪刀、汤匙等工具,因此应事先准备一些创可贴、消毒药水等,并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幼儿的探索活动顺利进行。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方肉、豆腐干、青菜、胡萝、苹果、茄子、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等。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小刀。
三、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孩子们认识大部分的食物,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名称。说到大蒜时,有一个孩子说:“这是馒头。”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出“这是我们吃过的大蒜”的结论。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用语言表述;有的幼儿已能清楚地说出“能”或“不能”,教师就进一步引导他说说“为什么”;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师:怎样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呢?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当幼儿看到教师将食物剪小时,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小了!变小了!”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并帮助幼儿记录。剪刀可以剪菜叶,但剪不动菜梗,于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萝卜。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尝试用刀切苹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点皮。星星说:“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师边观察幼儿操作,边用琅琅上口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变变小,放进去。”由于小年龄幼儿常常用语言指导动作,所以他们会边操作,边和教师一起重复,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儿用剪刀将菜叶剪小,教师便有意识地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如他们用剪刀剪土豆,用汤匙切菜,教师便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有个别幼儿自始至终使用一种工具,教师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儿放回原处,要幼儿用抹布擦手等,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①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有的幼儿说:“我把它变小了。”教师便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较清楚地表达过程,教师以绘画的形式为幼儿记录。
②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刀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刀是什么样子时,一些孩子说出“刀是很快的”,有两个幼儿用手指着刀最锋利的地方,表现出“很可怕”的样子。
教师通过绘画(如图),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同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幼儿园里用的刀和家里用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教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莱的刀有危险,不能玩。教师还准备了一份告家长书,及时将活动信息告知家长,以便家长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第五篇:幼儿园《会跳舞的小猫》的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熟悉圆舞曲旋律,初步学会律动《跳圆舞曲的小猫》。
2.喜欢并且乐意与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跳圆舞曲的小猫》、律动视频《跳圆舞曲的小猫》、PPT、头饰。
活动重点:感受圆舞曲的旋律,初步学会律动
活动难点: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猫花花寻求帮助,邀请大家参加舞会为情境,进入主题。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
讨论:这首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圆舞曲。
小结:圆舞曲又称为华尔兹,是三拍子的舞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流畅,因为舞蹈时需要两个人成对旋转,所以叫做圆舞曲。
二、通过看视频学习律动
1.观看律动视频。
通过视频让幼儿感受到律动中的动作。
2.幼儿学习基本律动动作。
根据幼儿的回答带幼儿一起做做动作,提醒幼儿动作的方向,并通过语言提示帮助幼儿把握节奏。
3.配歌谣,完整学习律动。
以早晨起床去参加舞会为情境,创编歌谣,将律动融入情境。
我们是 快乐的 小 猫
洗洗脸 真美丽 穿花衣 上舞台
摇一摇 摆一摆 走上了 大舞台
我们是 美丽的 小 猫
小猫们 准备 亮相 小猫们 跳的 真好
摇一摇 摆一摆
我们是 最棒的 小 猫
4.听音乐,念歌谣练习律动。
三、与同伴合作表演律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1.戴头饰,跟随音乐彩排练习
2.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去参加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