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讲:如何写教学案例
校本培训:第一讲
《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案例》
作 者:南京市教科所所长 刘永和 授课教师:张彬(校长)授课时间:2010年3月11日 教学目的:
1、培养教师学会撰写教学案例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
2、培养教师能够发现和研究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
3、努力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分享经验的教研方式。教学重难点:
同目标1、2、3.教学准备:
参考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刘永和撰写的《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案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和校本研训的深入开展,撰写教学案例已成为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成为教师发现和研究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分享经验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成为我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训的基本要求,它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写好教学案例?从参与者这一角色和相互交流的目的出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探讨如何写好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课
(一)从理论上认识案例是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在《人民教育》上撰文《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案例》,文章追根溯源,旁征博引,有序开阖,有理有例,因此,值得基层学校一线教师一读。
文章共四个部分加一个引言,四个部分用一、二、三、四标明,笔者给四个部分添上小标题,分别应该是“教育案例的发生与发展”,“教育案例的定义与内涵”,“教育案例的内容与结构”,“教育案例的意义与作用”。文章结构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第一部分“发生与发展”,有“演”无“变”。
作者告诉我们,案例并不新鲜,我们早就运用,只是没有冠以此名而已。最早,案例在医学界使用,然后被引用到法学界,案例被引用到工商学界是20世纪初,1921年律师出身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多汉姆推动全校教师写作并使用案例进行教育,以大大提高工商学硕士学习质量。教育界引用案例是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用于教师培训。因此,案例写作与研究源远流长。但是,作者在阐述中,有“演”无“变”。应该是案例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引用到教育的教师培训中来的时候,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它的功能已经从说“明转”化为“教育”,内容也从完整事件转化为经常是事例片段。第二部分“定义与内涵”,有“例”无“思”。作者在大量地文献研究,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各家对于案例的解说,归结为案例是具有问题性或情境性的事件,是具有典型性的事件,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因此定义为: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同时,引用美国的一些学者(没有具名,这似乎不太符合高校的规则)的标准,一共11条,具体明了,一看就懂。但是,从案例的定义中我们看出,作者给案例下的定义中没有理性分析,没有评价,而没有了理性分析和评价,案例也就容易与“教育叙事”混淆。从后面的美国一些学者调查后提出的优秀案例的标准可以看出,案例是需要具有评价的:“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决策的评价。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要提供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方法,而且要有对这个问题解决方法的评价,以便为新的决策提供参照点。”
第三部分“内容与结构”,有“规”无“定”。案例的内容与结构当然是本文的重点,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详细阐述,有理有据。因为,案例写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即使是在哈弗商学院也没有一个让人遵循的模式化的写法。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应该可以包括下列几个部分:一是标题,二是引言,三是背景,四是问题,五是问题解决,六是反思与讨论,七是附录。尽管这些“部分”不完全在一个层面,但是,作为案例的内容,读者能够看懂,能够理解。而且,这些内容不一定每一个案例都有。这就是我说的有“规”无“定”。
第四部分“意义与作用”,有益无害。
案例的写作,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有益无害的。一是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二是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三是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对于自身行为的反思;四是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的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是一个“记录——分析——反思——分享”的完整过程。
笔者个人认为,优秀教育案例的特征应该是: 第一,真实生动。教育案例必须是实际发生的真实的事件,而且,必须生动有趣。
第二,短小精悍。教育案例作者和读者都是教师,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负担很重,又非专业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因此,教育案例不能长篇大论。
第三,深入深刻。教育案例需要深入的分析,深刻地解读,从教育理论的高度看待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件,以小见大,给教师以深刻的启迪。
(二)从实际出发来认识案例是什么? 1.从身边的故事、教学后记写起
一线教师,每天身边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故事,其中就存在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案例。一线教师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此。作为一线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自身这一优势,从身边发生的教学故事写起,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把自己课堂中的“精彩”记录下来。一线教师,写作、研究的时间一般难于集中,这就要求及时做好记录。
在写教学后记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一些事例或情节的记录:(1)教师自身的独创教学以及课堂效果,包括寻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疑难问题所采取的办法、对策等。(2)学生的独到见解,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独特解法、独创思维等。(3)精彩的教学片断,包括课堂中有亮点的教学情节与过程,精彩的答问、语言等。这往往是智慧的火花,它常常是突然而至的,一闪而过。若不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4)自己课堂教学中不足之处的反思与分析。
写教学后记应追求“短、平、快”,短小精简,平中见奇,快捷及时。若时间有限,还可以超越文本,创造性地利用课本、教案、备课参考书为载体进行加以记录或旁注。
2.并非所有教学故事都有研究价值
并非所有的教学故事都能成为有研究价值的案例,因此要求教师应善于抓住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发现身边有研究思考价值的案例。什么样的案例有研究的价值?我认为教师写教学案例可以选择以下的一些事例:一是带有问题性。有价值的教学案例记录的应是一些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事件,包含着一些深刻的教学问题,它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二是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这些事例能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说明一些道理,或验证某些理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三是典型性。教学案例所选择实例应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件,这也是教学案例的生命。
只要多写一些教学后记,素材多了,写教学案例时选择典型事例就有余地了。
3.多思、多写,才有提高
目前,我们很高兴看到许多老师乐于写教学案例,但也听到一些学校领导反映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水平低,甚至认为不算是教学案例。我认为,教师初写教学案例,要求不宜过高。
其实有些教师说不懂如何写教学案例,往往是希望专家提供案例写作的一个固定模式。我认为教师写教学案例其实不必拘泥于形式。当前,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追求一个统一定式,如教师的说课就是这样。我认为,撰写教学案例主要应抓住如下几个方面:
(1)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一般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一个或多个教学事例或故事的启示,提出某一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2)故事过程的描述要具体、生动。教学案例“讲”的应是教师自己身边的故事,要用描述性的语言或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如,教学实录)来叙述。要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复杂的内在的心理活动。要具体、生动,故事情节让人读起来感到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在写教学后记时尽可能进行详细记录,特别是一些戏剧性的具体情节。
(3)对问题及有分析、思考。应多角度地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述、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问题归因;总结出规律;解决的途径或方法;改进的意见)。
撰写教学案例已成为一线教师的自发性的行为,平时要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教学故事,多思、多记,及时抓住灵感。一篇写出来不怎么样,二、三篇也一样,可写了几
十、上百篇,也许质量、水平就不同了。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了,一些一线教师写教学案例,越写越好,越写越爱写,质量、水平越来越高。
4.有理论素养,才有文章质量
写好教学案例,教师自身的理论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没有一定理论素养,往往就难于发现和抓住有价值的事例;没有一定理论素养,对一些教学事例的归因往往缺少理论的支撑。只有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才能使自己身边发生的教学故事擦出问题的火花,对发生的教学问题能作深刻的的反思,对事例中启示的道理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因此,一线教师要写好教学案例,还必须重视自身理论的学习与提高。当前,作为一线教师,除了加强自身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之外,应该认真学习、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与要求,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课程标准,关注新课程实施过程的案例,研究和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5.交流分享,有利提高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目的之一是相互交流,是与同行资源共享、分享经验的一种方式,且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其实,教学案例的撰写,还可以利用集体智慧来完成。如,集中一些教师在一起,大家各自讲自己的教学故事,然后从中确定一些有研究价值的案例,进行集体研究,集体拟定教学案例的初稿(提纲),集体研讨案例中问题,对案例提出集体修改意见。我相信,在集体交流和研讨中,更可能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三、全课总结。
我认为,网络是教师交流的一个非常好的、新的平台,网络中的“博客”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一个很好工具和平台。教师写教学案例,如果有条件的话,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工具,多在通过网络收集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学习他们的教学案例中写作方法,多利用网络写自己教学案例,多利用网络与专家和其他同行交流,我相信案例的写作水平一定逐步提高的。对发表的一些教学案例,还应注意案例题目的命名,采用一些有吸引力的语言,如“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今天我们打个赌”等题目,以吸引读者的关注。
第二篇:——优化教学设计(第一讲)
2011年秋木瓜中学“过教材关”培训内容
类别:教学能力培训
(二)主题:优化教学设计(第一讲)时间:2011年10月18日(第三周星期三)地点: 会议室 主持: 罗福尧 参会: 全校教师 中心发言人:廖光林 内容:
优化教学设计是建构和谐高效课堂的重要支点 ——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基本要求与创新
(一)拟和老师们交流的备课问题
一、有备无患——备课与怎样备课
1、什么是备课——备课的新内涵
2、怎样备课——备课的形式与方法
二、有备未必无患——应对备课问题的策略与体会
1、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问题与应对策略
2、桐梓四中备课实践与研究之体会
优化教学设计是建构和谐高效课堂的重要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既要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有创新与个性化风格。★有备无患——备课与怎样备课★
备课是上课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正所谓“有备无患”,打仗要打有准备之仗。
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
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一、什么是备课——备课的新内涵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教师备课之真谛。
从古至今,备课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内涵日趋完
善。作为当今的老师,有必要了解新课改中备课的内涵。这为教师们周密思考、精心设计一堂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备课即系统的教学设计
备课,也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出什么效果所进行的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特点
1、系统理论和方法
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着眼整体、纵观全局。
——也就是说,教师在安排每一个教学活动时,胸中有全局,兼顾各方面,而不是片面强调和突出某一点。
二是指循序操作,精细落实。
——这表明教学的效果来自于环环相扣、扎实有效、连贯一致的教学促进行为。
2、为学习者设计教学
——解决为谁而教的问题
3、最优化的备课思想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可持续
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教学条件与教学策略之间的互动,注重教学结果的高质量:
追求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单位时间的成效)、教学吸引力(学生继续学习倾向)的统一,达到“减负增效”,促进学习者道德、智力、体质、个性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怎样备课——备课的形式与方法
(一)“五备”:备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1、备深教材 两个方面: 走进教材
吃透教材,感悟文本。
活化教材
整合教材,取舍精当。
2、备透学生
四个要素:
(1)尊重学生
为学生需要和发展而备课
(2)了解学生
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激发学生
激发与维护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4)依靠学生
把握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
3、备好教法
四个着力点:
活用教法:根据教材,针对学情,有所选择 讲求情感:面对教材,心系学生,寓情于备 重视探究:由此及彼,深研细究,纵深预设 整合手段:左思右想,物尽其用,优选为上
4、备全过程
四个角度:
选准话题:关键精要,有取有舍 创新程序:打通路径,注重关联 升降目标:因班而别,因人而异 增删环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5、备全自己
(二)有效备课的路径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提倡有效教学,有效备课,而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有效备课的概念
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时间、精力、努力、物质),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
2、有效备课的关注点
有效备课的关注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关注教材,即课标的理解,教材的把握与使用,教学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
(2)关注学生整体及其实际的学习情况,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3)关注教学效益,设计好教学实施方案。
(4)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自身优势的发挥。
3、有效备课的策略
(1)明确目标 学生观——
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心智特征。 效益观——
学习要讲究效率,追求效益(效果)。 创新观——
要敢于打破教参的束缚,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亮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2)设计教学
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思”
怎样教?——引导学生如何学? 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有”(3)反思教学
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问”
一问自己教学亮点在哪里?
——教学个性化风格,教学魅力 二问学生学习收获在哪里?
——学习的效率效果 三问同行改进之处在哪里?
——取长补短,借鉴创新
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助”
一自助积累:
自力更生——“打铁还靠本身硬”,丰衣足食。 二互助交流:
同伴互助——借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协助发展:
专业引领——导师的作用,“茅塞顿开”。
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心” 一是“精心”讲课:备得精要 二是“耐心”磨课:备得精深 三是“细心”悟课:反思精细
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思”
一是构思教学设计:
坚持自己的教学个性,表现自己的学术素养。 二是比较教学方案:
在自主构思的基础上,大胆利用、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借鉴他人经验,成就自己的智慧。
三是揣测教学效果:
积极思索,全面预测,深度思考。
4、“有效备课”的评价与界定(仅供参考)
“有效备课”的标准:
(1)是否与现行课堂状况一致;(2)是否与学生需求相吻合;
(3)是否与教学风格相结合;(4)是否关注全体教学对象;(5)是否关心教学效益;(6)是否注重教学实践;(7)是否注意教学反思。
好课的基本要素(1)教学设计有创意;
(2)先进教育理念渗透课堂;(3)知识重点难点明确;(4)操作形式符合教材内容;
(5)有对学生生成问题的巧妙引导。
★有备未必无患——应对备课问题的策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但“有备未必无患”,只有当备课策略比较到位时,才有可能为上好课奠定良好基础。因此研究应对备课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
有关调查表明,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这种本末倒置的精力分配预示了备课的低效。同时,科技进步带来信息的高效利用,“网络教案”随之应运而生,集体备课成为“教案之和”的代名词,“拿来主义”更是多数教师的惯用做法。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应付的差事。透过种种现象可以看出,当前广大教师对备课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
大家都要认识到:教师的备课活动已经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改进备课已成为当前改进课堂教学的一个基础任务。
第三篇:第一讲 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讲
教学的有效性 2014年3月5日
1、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
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在学生的学习上。学习有有效性可用三个指标来考量:
一、学习速度。
二、学习结果。
三、学习体验。学习速度:(学习效率):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同样的学习内容,达到同样效果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
学习结果:指经过学习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我们希望每节课,或者每次课之后,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主要表现在:从不知→知、从知之较少→知之较多、从不会→会、从不能→能,等等。这是考察有效性的一个核心指标。(传统的指标主要表现为学业成绩上)。
学习体验:(1)学习中伴随着的状态(过程兴趣)——是生气勃勃、喜气洋洋、其乐融融、愁眉苦脸、冷漠呆滞。(2)结果兴趣—— 随着某个学科学习的进展,或者说你的学科知识获得的越多,那么你对学习的兴趣是不是越来越强,这个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2、学生的学习时间包括哪几块?
第一、指向学校课程的学习时间。它包括学校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和围绕这门课学生在课外所花的时间。
第二、学生个人的学习时间,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在课外校外的自由时间。
第三、非学习时间:休闲、玩、劳动、制作、交友等等。
3、学业成绩考试的题目中有哪两类题目?
(一)知识型题目:靠时间、记忆、机械操练、复制即可获得成绩的题目。
(二)能力型题目:靠思考、创造性思维、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自由学习及个性化的知识而等而获得成绩的题目。
4、教师的教是促进学的。这种促进又分成哪两种?
“直接促进”是指教师教现成的知识,就是教师授完课后,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深、更容易,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生可能学得很慢、学得很潜、理解不到位。
“间接促进”是指教师教的不是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老师的教,学生从中慢慢悟出学习的道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慢慢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状态。
直接的促进短效。间接的促进长效,它有后劲。教有直接促进和间接促进,这种都是有效的教。
5、无效的教是阻碍学生学习的,无效的教分为哪两种?
“显性阻碍”,有的教师讲课条理不清楚,课堂毫无情趣、死气沉沉,这种教就是很直接地阻碍学生学——学生越学越没劲。“隐性阻碍”,教师讲的都是学生懂的东西,或者说都是学生看书都能看懂的东西,这个教也是阻碍学的,它阻碍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
6、有效教学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这是新课程对教的有效性的定位,那么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课堂上三维目标的融合,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学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进入 2
某种过程,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这是新课程对教的有效性的定位。
7、发展的层次分哪两类?
现在发展水平:学生可独立完成自己的功课、自己的学习任务。授课提出的问题或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就能解决,这问题就在现在发展区;
最近发展水平:学生刚刚接触这个问题,不能够独立解决,他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的合作中、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那么就个问题就在最近发展区。(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
8、学生发展按其内在的机制看有哪两种? 一种叫预设性的发展,一种叫生成性的发展。
9、新课程背景下,发展的主体都是谁?
主要是学生,同时还有教师。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教师自我提升、专业成长的过程,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学相长”)。教师不断从教学当中获得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这是教学内在吸引力。
有效教学: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10、新课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其中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学生变了。学生变得爱学习了;综合素质提高了。
二、教师变了。教师的观念变了;教师的角色变了。
三、课堂教学变了。课堂教学目标变了;课堂教学活起来了。
11、课改几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突出表现在那几方面?
①学生识字量曾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②学生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③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④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⑤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
12、新课堂十分注重三维目标的融合。突出表现在哪几方面?
(1)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
(2)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13、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和低效化的问题。无效和低效的一些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一、三维目标的割裂。比如:(1)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2)出现了“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只关注知识的授受、技能的训练。
二、教学内容的泛化。
⑴学科味不浓。⑵过多的联系生活实际、牵强的联系,还有过多的情境创设,花架子搞得过多,三、教学活动的外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主变成自流,没有目的性的自主。第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第三、探究有形无实。
四、教学层次低下。
五、预设跟生成的冲突。
14、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这些低效和无效的现象?
第一、针对三维目标的割裂或模糊,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第二、注重学科特色。
第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第四、提高教学的层次。第五、预设与生成要统一。
15、我们对高效课堂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对其追求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
一、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
二、要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
三、不断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高境界。
16、怎样从教的角度、学生角度来考察自己的课堂是否是高效课堂?
一、从学生的角度。
1、学生的情绪状态。
2、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状态。
3、合作状态
4、思维状态。
5、生成状态。
二、从教的角度。
1、有思想。
2、有智慧。
3、有激情。
4、有个性(或风格)。
5、有文化。
17、学生在课堂的应有怎样的参与状态?
(一)全程参与,学生自始自终都参与教学过程;
(二)每个学生都参与;
(三)学生全身心的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心理参与,身体参与,整个人融入到课堂中。
(四)不仅参与学还要参与教。整个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看法,对老师也是一种启发。
18、学生在课堂的应有怎样的合作状态?
新课程强调互动、合作和交往。
(一)、倾听。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学会倾听(学生倾听学习惯要培养)。
(二)、发表。听完别人的想法、意见后,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发表出来,大家都不说,就无法交流与合作。
(三)、互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帮助、互相欣赏、赞美。
第四篇:第一讲 开场锣鼓
第一讲
环节一:自我介绍
能和大家在这里一起学习,感到很荣幸。
开场锣鼓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作文特色班”和老师一起学作文。我姓吴,来自桃源新理念教育培训学校总部,首先,我们相互认识一下吧。今天来到课堂上的同学不多,但都是作文爱好者,希望大家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环节二:写好作文靠勤奋
一:鲁迅谈写作
一提到作文两个字,在少年朋友中间用的上一句俗语,叫做“几家欢喜几家愁”。写得好的同学,提起笔来,兴高采烈,喜上眉梢,笔下的文字如溪水一样汩汩流淌,文字内容具体,感情丰富,人见人爱。而不善于作文的同学呢,提起笔来,苦思冥想,愁眉不展,笔底下的文字犹如在挤已经所剩无几的牙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出不来多少,他们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自己也糊里糊涂,至于文采等,更是无法顾及了。为什么都是同龄人,水平竟有如此的差距?难道是天性决定的吗?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从来一别又经年”,是指鲁迅只能一年回家一次,每次一别就要分离一年;而又相隔万里,要经陆路和水路,仰望长空,深感路途的遥远。千言万语,并为一句,要说的是:可要努力学习啊,“文章得失”靠我们的勤奋好学,而不能听天由命呵。
鲁迅先生早已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的观点。写作文,靠的是勤奋。但在实际学习中,写作文,总有个高低优劣之分,但是,还要大家掌握了作文的基本要领,懂得了提高作文水平的基本途径,而且按照要求一步步去实践,我想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容易做到的。二:文盲到作家的蜕变
1、出示图片,请你猜一猜图片中的信息。(出示高玉宝入党申请书图片)
2、解释图片
高玉宝是由文盲逐渐成为著名作家的。他读书、识字甚至后来搞创作都是缘于入伍后的入党。1948年初,战斗中机智勇敢而又积极上进的高玉宝一心想要入党,写志愿书难坏了他。最后他向党组织交去的虽然只是一张写有8个字的申请书,但费了他大半天的精力。在“我从心眼里要入党”8个字中,他只会写“我”字,其余的不是写别字就是靠画代替(见左上图)。“从”字画了个毛毛虫;“心”字画了颗红心;“眼”字画了一只眼睛,“里”字画了个梨;“要”字写了个“咬”;“入”画了条鱼;“党”则画了个大钟,表示钟声当当(党)。
3、从图片谈起
这份近似天书的入党申请书破格被组织收下后,激发了高玉宝识字、读书的强烈愿望。后来,随着识字的增多,苦难的童年经历激起了高玉宝写书的冲动,并从此开始了艰难的创作道路。写书和写字完全是两码事,一段故事中不会写的字太多他就用笨办法画图。如“哭”字不会写,他就画一个孩子张着大嘴,眼睛下面滴着泪;“鬼”字不会写,他就画一个恐怖的人,嘴里伸着舌头„„就这样,高玉宝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连写带画,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长篇自传小说《高玉宝》。他还写出了《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许多作品。(出示相关图片)
我们现在同学的文化水平,总比高玉宝当时的文化水平高出许多吧,高玉宝能做到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呢? 环节
三、写好作文的关键——有内容
作文,又称为“写话”。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就可以成为作文了。当然,说话也要经过思考经过训练,并不是嘴一张,话就可以滔滔不绝地如地下的泉水不停的冒出来的。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序,要做到这些,也都要进行训练。训练说话,有助于写作,训练写作,又有助于说话。下笔成文,出口成章,表明了说话与写作相辅相成,关系密切,我们在平时要同样重视,认真训练。
有人说,高玉宝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是因为他有内容可写。这句话讲得非常正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的“米”,哪来作文的“炊”?问题是,有些人身在宝山不识宝,对于写作的内容不善于识别,不善于去选取,文章又怎么能写得好呢?帮助大家识米、找米、选米,也是我们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小互动说了这么多了,老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你认为 写好作文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有人说要掌握丰富的词汇。词汇丰富了,写作时,脑子里的词语就会一个一个跳出来。我书看得少,词汇不丰富,所以作文就干巴巴的。不错,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作文当然写不好。但是不是词汇量多了,作文就能写好了呢?也不见得。否则,我手里准备好一本词典,随便翻翻,让词典中的词语跳进作文里,作文不就出来了?但天下哪有这么方便的事情呢?你看到过这样写作的人吗?又有人说,写好作文,要懂得各种写作的方法,怎么开头啦,怎么描写啦,如果心里有一套“作文大法大全”,一篇篇好作文不就会从我的笔下诞生了?不过,你是不是看到有这样的人成为“大作家”的?方法固然要懂一些,但如果没有好写的内容,你又去写什么呢?所以,我们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方法再好,没有“米”,没有内容,作文绝对写不好。由此看来,写好作文的关键,是要有内容可写。一个人如果有话好写,有话要写,即头脑中储存了许许多多的内容,那么,写好作文,就不用发愁了。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一天到晚读书,从家里到学校,两点一线,生活十分单调,又有什么内容好写呢?告诉你,要写的内容可多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一样一样告诉你,千万不要着急。先教你一个小巧门吧,记日记。哪怕是三言无语也行,把自己一天中见到的新鲜事记下来,心血来潮的小点子记下来,小小心情记下来 呵呵,那可是一笔财富呢!环节
四、训练一《介绍自己的名字》
说行动咱就行动,先从每个人的名字谈起吧。今天我们就来完成《介绍自己的名字》这个小习作。自己的名字,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但要介绍得好,却须动一番脑筋啊。下面我们把王添舒同学写的《介绍我的名字》读一读。
介绍我的名字
我叫王添舒。王是我的姓,改不了。添舒是我的名,妈妈为我取的,这个名字取起来还有着一波三折呢!因为我家有两个孩子,我是老二,哥哥比我大12岁,我们俩都属狗,哥哥叫王贝舒。奶奶便开了个玩笑:“不如叫王狗舒吧。”这一说,大家先是笑了一阵,接着都纷纷摇头,是呀,这名字也太不雅了吧。多亏爸爸及时上前替我说情,他觉得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为家里多添了一份快乐,叫王多舒倒不错。但又觉得读起来不顺口,哪天写名字时把“多”字写分开了点儿,变成了两个“夕”字,说不准谁还会叫我王夕舒呢!后来,英明的老妈上阵了,她一思考,“添”和“多”意思相近,读起来又颇具韵味,全家便叫我王添舒了。
现在,想想这个名字也挺好听的,为家里增添舒服,为学校增添舒服,为自己增添舒服。嘿,多好的名字呀!
本文在介绍名字的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全家温馨、和睦、民主的良好氛围,体现了新型的家庭关系。小作者文笔简洁活泼,显示了自己生活在这个家庭里的幸福、快乐的心情。
你看,这篇作文写得多么生动。你是不是可以结合自己姓名的特点,写出有趣的文字来?
看了例文,你觉得介绍自己的名字怎么介绍合理呢?
介绍自己的名字,除了将名字的写法外,还要讲讲它的来龙去脉,取这个名字的意义,还可以说说与姓名有关的趣事等。
下面,就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姓名的来历或故事吧!
真好,有了说的基础,写起来就不费事了,那就请大家课后完成这篇小作文,要求不少于300字。写好后在 《作文批改网》发表,老师给你批阅,期待佳作吆!
《开场锣鼓》教学反思
第一讲结束也有好多天了,但那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是个急性子,备好课以后只试了一次,就邀请大家来上课了,什么设备、学员、网络因素都没有做过周密的思考,以为和以往一样备好了上就行了,没想到问题还挺多。
一是学员的问题。这个问题急得我大汗淋漓,眼看开课时间就要到了,来围观的却没有几位。赶快给自己的学生发邀请函吧,那知不是没电脑,就是有事忙。哎,都怪我没有事先通知大家。幸亏还有乔国茜、刘鼎轩、宫玺三个同学一直坚持着听完,要不我可就真的演“空城计”了。看来以后要开课,一定得事先告知每一位想来听课的同学。
二是讲课设备的问题。这个问题搞得人哭笑不得。本来老师讲课思路清晰,学生积极参与是件开心的事,可一会出现一个小故障,要么是有杂音,要么是错按了按钮,害得一节课讲了一个多小时。看来网络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啥都得考虑好。不仅要考虑自己,还得考虑学员。三就是自己调整心态的问题。一遇到个事就发毛,这是我最大的毛病。一有点出乎意料的事出现就没招了,并且很容易就表露在了脸上,学员一下子就会发现老师的点滴变化,这哪行呢?还是磨练得少,还不够沉稳,这是自己目前第一时间要努力进步的地方。只有满怀信心地迎接所来临的一切,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好。
课后,这三个同学都介绍了自己的名字。读了孩子们的习作,心中还是有点成就感的,不管怎么说,自己的课没有白上,虽然漏洞不少,但有收获!
这一讲请大家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的名字,大家都写得不错,不仅介绍了名字的写法,还说了名字的来龙去脉,还有的同学介绍了名字的故事,比如宫玺同学的作文,就讲了自己名字的谐音引发的有趣的故事,还寄托了他的美好愿望。看来,一个小小的名字也有许多可写的东西,而且如果大家能朝纵深处开掘,写出它的深广度,这样,文章可读性就强了。这就是“小”中见“大”,写作文,就要学会这种从生活中选择“小”的材料,“小”的角度,进而让它们反映出“大”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只有上好每节课才是最好的磨练。网络教学的魅力还有待自己和伙伴们发现!希望能更上一层楼,上出优质的网络课程。
第二讲 活色生香
环节一:了解“活色生香”这个词语
同学们,你看到这个词语想到了什么?“活色生香”这个词语,说的就是绘画等一些艺术品,由于色彩涂抹得好,看上去非常鲜艳,富有生命;把艺术品的色彩写活了,那所画的花卉等,竟会传出阵阵香味,就像真的一样。我们写作文,进行刻画,也要努力用文字做到“活色生香”这一点。今天我们就以《我最爱吃的„„》作文为例,谈谈如何做到“活色生香”吧!
环节二:学习例文体会“活色生香”的妙处
说到自己爱吃的东西,不少同学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有的竟直咽口水,恨不得马上能吃到这种东西。可是,如果让他把这种东西描绘一下,他却只能反复地说“好吃好吃”,“我太爱吃了”,别的就讲不出来了。这样讲,如果写下来,是不可能成为一篇好作文的。会写作文的人会怎样做呢?大家知道,凡是食品,一是有形状,二是有色彩,三是有香气,四是有味道。介绍,就要准确地把他们的形、色、香、味描绘出来,让人具体地感觉到。
常德有一种南翔小笼包,是常德的特色点心。有位叫张雪儿的同学最喜欢吃。她这样写道:
小笼包子是常德的特色小吃。当看到刚出笼的包子热气腾腾的样子就让人垂涎三尺。小笼包子很小,底较大,越往上越小,最顶端是打着皱褶的圆形小口,整个形状有点儿像迷你火山呢。它的皮呈象牙色,放在灯光下,可以发现皮是半透明的,透过薄薄的皮,还能隐隐约约看见里面的馅儿呢。
它不仅小巧玲珑,模样可爱,味道也非常好。在吃的时候,先让它在醋碟儿里蘸上一蘸,接着,轻轻将柔软的外皮咬个小口,沾有香醋味的韧韧的皮儿顿时在口中散发出一中特有的芳香。这时,你如果斯文地小心地对准了那被咬破了的小口子吸一下,将那鲜美的还带有一点烫的汁吸出来,你就会感觉到有一阵暖意渗透全身,浓郁的鲜香久久回味在嘴里,挥之不去。
品完了汁,便进入了最主要的环节——吃小笼包子。它可真是“小身材大滋味”啊。三口两口狼吞虎咽便下了肚皮,在填饱了肚子之后,自然忘不了回味那满口余香。小笼包子的馅儿又香又有嚼劲儿,好吃极了。
在这段文字中,张雪儿同学抓住了小笼包子的形、色、香、味,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特别写出了自己的感觉,很有感染力。不少外地人可能没有见过这种食品,如果对它的小再用比喻、比较等方法刻画一下(如写它只有半个乒乓球那么大),那就更好了。包子的馅儿,也可以写得再细致些。有一个同学这样写道:“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个小笼包子,咬开了一点皮,然后慢慢地吮吸着里面又香又鲜的精细的肉末了。在如此美味的食物引诱下,我赶忙把它放进嘴里,瞬间,我的嘴里充满了蟹黄与肉末的清香。”
环节三:如何做到“活色生香”——全面观察,立体感受
写食品是如此,写别的事物也是这样。把形、色、香、味细致地写出来,就要学会去观察。有人认为观察主要用眼睛,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把作文写好,就要调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把他们充分运用起来。眼管视觉,耳管听觉,鼻管嗅觉,舌管味觉,身体皮肤管触觉。这样,你写出来的东西,才有可能是立体的。再把这些感觉汇总为人的印象,便有了人的褒扬、贬抑,有了人的喜怒哀乐,把它们用文字描绘出来,就能对读者产生感染力,使读者喜欢你写的东西。
有一位同学写迎花:“满遍野都是美丽、朴实的迎春花,开得生机盎然,热闹非凡。那比率柔软的直跳,像瀑布般从崖上直泻下来;弯曲上翘的枝尖,就是瀑布与山石相碰撞弹出的水花;粉黄色的花朵,星星点点地缀在绿枝上,微风轻拂,似一群俏丽的花仙子在秋千上荡漾。”这段描写,如果停留在“美丽”、“生机盎然”“热闹非凡”,给人的印象还是笼统的,模糊的。有了后面的细致刻画,迎春花才会活脱脱的出现在读者面前。只要我们尽可能调动感觉器官,把感觉到的东西刻画出来,作文就可以写得生动活泼起来。做这项训练,可以分别写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然后再将它们综合在一起,就如同画画一样勾轮廓、着色,所写对象便会在读者的眼前活起来。
环节四:训练二:写《我最爱吃的„„》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写的东西有很多,就那喜欢的食品包括小吃、零食、冷饮来说,少说也有十几种。我们能不能动手去写一写,试一试呢?如果写出来的东西让别人看了能产生食欲,那你的作品就成功啦!
第五篇:作文第一讲
作文第一讲
快乐的暑假
怎能不喜欢快乐?
没有体验过人生的快乐,真是遗憾
体验过人生的快乐却没有追求过人生的快乐,仍旧遗憾
追求过人生的快乐却没有珍惜过人生的快乐,依旧遗憾
在暑假里,我不仅真正体验过,并且珍惜了这分快乐。体验是一个过程,回想起来真有点津津乐道。
暑假中,买书、读书和藏书便成了我最快乐的事,因为它不仅是我的嗜好,还让我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从同学那借来的书总要沐浴更衣,沏茶到水,细细品位几番,然后,字字研磨,彻夜苦读,读完后哈哈大笑,拍案而起,不失为一种快乐在其中。
自己买来的书更加珍惜,如获至宝,生怕有那一页被弄坏了,然后翻了又翻,爱不释手。
读书是一种乐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多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
收藏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天下物皆然”,拿在手中的宝石不觉珍贵,路旁拾到的银币却如获至宝。有时,在路旁看到地摊上散乱摆着几本杂志,都舍得花几个钱买下,就算没时间阅读也罢,收藏它也挺值得。
果真如此,我想:“在这个漫长而又短暂的暑假,我的收获也蛮大的,当然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真心诚意把它当作你的朋友,相信你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拿起你手中的书,把握你难得的机会,走你脚下的路,相信明天定会:“豁然开朗,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