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育学(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5:4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教育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教育学》。

第一篇:学前教育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和学前概念

1.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年龄的历史演变。

1识:、中国古代家教思想中的认“教子婴孩”、“早欲教”。

2、夸美纽斯观点:提出母育学校教育,是指出生到6岁的儿童应在母亲身边接受教育。

3、近代幼儿园出现后:学前教育的年龄趋向于3岁到入学前。

4、我国解放前:招收4~8岁的儿童。

5、我国解放后:学前教育指幼儿园年龄阶段的幼儿教育。

6、近年国际性学前教育会议:学前教育的年龄概念出现向小的年龄推延的变化。

7、前苏联观点: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成为一个统一的机构。

2.1981年召开的国际学前教育协商会议对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能够激起出生直至进小学的儿童的学习愿望,给他们学习体验,且有助于他们整体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1.学前教育实施的两种形式一种在家庭中实施,另一种 是由社会组织实施,分别称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

2.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 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3.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 学前社会教育指出由社会各方为学龄前儿童开设的集体保育教育机构及设施。特征:群众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1.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代表作:《理想国》、《法律篇》。学前教育主张:(1)提出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2)重视学前期的教育。(3)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上述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2.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代表作:《政治观(学)》、《伦理学》。学前教育主张(1)提出按自然发展的顺序,确定教育年龄的分期。他根据人的身体发育,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到21岁止。即从出生~7岁为第一个时期;7个时期;岁~14岁14(青春期)岁~21岁为第三为第二个时期(2)重视儿童的体育和游戏。主张婴儿出生后喂母乳,从小要多运动,并习惯于寒冷,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有助于健康,有助于培养坚强品质。认为在5岁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以免妨碍其发育,应使其充分地活动,以免肢体不灵。活动的方法很多,游戏就是其中的一种。

3.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

《母育学校》是夸美纽斯为父母们编写的一本儿童教育手册,是世界上第一部幼儿家庭教育的专著。在该书中,夸美纽斯认为每个家庭都要设立母育学校,母亲担任教师,儿童六岁前入母育学校。开设母育学校目的在于培养儿童体力、智力和品德。《世界图解》又名《图画中见到的世界》,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儿童百科全书。该书二百幅插图,均出自作者之手,图画逼真生动,形象鲜明,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能使儿童在自然、快乐的情境中逐步、自由地获取了知识;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了美的陶冶,形象思维的能力得以发展,启开智慧之门。从《世界图解》中,可以窥视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把知识、绘画和美感溶为一体,代表了他那个时代教育的进步潮流。评价:书中虽有宗教色彩和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但对母育学校的实施,作出了完整的论述,也为以后学前社会教育的实施,奠定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础。4是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名.卢梭的《爱弥儿》

著,是一部半小说体与半论文体的著作,1762年出版。卢梭从自然主义教育观出发,设计了一个未来社会新人的教育蓝图。其主要论点(1)主张“自然教育”(2)重视“自由教育”

5《新社会观》.欧文的《新社会观》又名《论人类性 格的形成》,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的新社会观的代表作。主要论点有:(1)认为造就适应新的社会的人,需要养成良好的性格(2)重视培养儿童友爱等良好品德。6.学前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客观条件和最初标志 客观条件:学前教育学从教育科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伴随着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而开始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促进了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学前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最初标志是《人的教育》、《幼儿园学》和《幼儿园书信集》三本书的出版。7.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贡献和教育方法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贡献——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是学前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德国具有新思想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大半生致力于学前教育工作,创办了幼儿园,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称为“恩物”。他还热心地宣传学前教育,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他创立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论,为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以下几点:(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2)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3)教育要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教育方法:(1)在游戏中获得发展(2)恩物引起儿童的活动

8和教育方法.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贡献 教育贡献:(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2)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科学教育。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三要素构成:有准备的环境、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教师具有以下角色:A、环境的提供者;B、示范者;C、观察者;D、支持者和资源者)和教具(蒙台梭利教具大体可分为四类:生活训练教具,感官教具、学术

性教具和文化艺术性教具。其中,以其感官训练教具最具特色)。教育方案的局限性(1)孤立的感官训练;(2)对创造力的忽视;(3)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4)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9.成熟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基本思想:人的发展首先依赖于机体的成熟。在机体器官与技能没有成熟以前,对幼儿进行任何提前开始的学习训练都是收效甚微的。“双生子爬阶梯”实验,当孩子还没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学习的效果是很有限的。启示(1)教育应循序渐进,切不可 “揠苗助长”。(2)教育要“适时”。(3)教育要适应幼儿的个别差异。对学前教育的贡献(1)量表提出的年龄常模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提供了教育依据;(2)教育要循序渐进,同时要掌握“最佳时期”促进儿童的发展;(3)教育应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10.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与学前教育

基本思想: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过程。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把儿童认知发展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1岁),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15岁)。学前教育思想: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11育理论发展的主要观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

1学前教育向低年龄延伸。2在保育和教育向结合中,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3注重儿童年龄特点与个性特征,因人施教,引导儿童个性健康发展。4注重兴趣诱发、积极鼓励、启发引导,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教育者与儿童保持互助关系,成人组织的活动与儿童自由活动、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灵活运用。5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提倡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及表现、创设。6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正规化的和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并举,是我国城乡学前教育迅速扩大发展的途径。7重视家庭教育,改善家庭的育儿观念,向家长传播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学前教育机构应与家庭密切合作。

(四)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1.儿童发展的全面观

儿童发展是指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过程。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通过掌握社会经验,形成心理特征和能力。儿童上述两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身体的发展为心理的发展提供基础与前提条件,而心理的发展又影响着身体的发展。因此,儿童两方面的发展是既不可分,又不可缺的,它们统一构成儿童的发展,这就是儿童发展的全面观。

2儿童发展与成年人的发展相.儿童发展的规律性

比较,最明显的特点是变化发展速度快。儿童发展的特征是依一定的顺序表现的,年龄越小,同一年龄的儿童的生理与心理有着较为普遍的特点。儿童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前一个特征为下一个特征的出现做准备的,这是普遍性的规律。

(五)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1.人的个体社会化

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的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2.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与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相对应的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成人社会化等。由社会期待不同而导致的如认知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特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职业社会化等。

3的作用.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

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从人出生后开始的。儿童入学前,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能够从不懂、不会到逐步完善自己,并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最初形成的社会习惯是较容易的,也是可贵的,而长大再去纠正不良的习惯,却是很困难的。

(六)儿童观的变革 1是指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和看.儿童观的涵义

法。儿童观与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2.古代的儿童观 以人为本位,儿童对成人具有依附关系,儿童没有作为人的权利。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兵源和劳动者,是家族香火的延续,是光宗耀祖的希望。人们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有了最初的认识,认为儿童是无知无能的,具有教育可塑性。以男性为中心,男尊女卑,女性地位极其低下。3.近代的儿童观

儿童的被发现和儿童期的确立成为该时代儿童观发展的显著标志。(1)对儿童有了新发现,人们开始意识到儿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权益。(2)儿童具有天赋力量,具有可发展的潜能。(3)女子的地位有所改善,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依旧存在。4.现代的儿童观

1益的关注、相关文件及会议对儿童权

2、我国对儿童认识的进步

3、现代儿童观:(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方面发展的需要(3)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4)儿童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6)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七)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1、现代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多样化趋势。

2、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多样化。

3、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和社区化

(八)幼儿园教育 1.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相关文件对幼儿园性质的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机构,属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幼儿园是对学前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与各类学校有相同处,所以列入学制系统,归属教育部门主管。幼儿园又不完全相等于学校,幼儿园机构的特点为保育与教育兼施的机构。幼儿园是学校教育的准备阶段。

21952.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年教育部确定幼儿园的 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义教育方针教育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教育,同时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使母亲有时间参与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1979年教育部指出幼儿园工作的任务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毛主席“好好保育儿童”的教导,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教育,使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同时也减轻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负担,使他们能够安心生产、工作和学习。对幼儿园“双重”任务的认识: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3幼儿园保教目标确立的依据:.幼儿园保育与教育目标 以幼儿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以社会要求和时代要求为依据。我国幼儿园保教目标:体育目标,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德育目标,培养幼儿礼貌规则行为。美育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感。

4点.我国幼儿园保教目标的特

目标的全面性,目标的连续性,5.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1)体、智、德、美教育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2)既重视幼儿年龄特点,又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3)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4)寓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中。

(5)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两害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6)以游戏危机嫩活动,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九)幼儿园的生活活动 1活动的主体,.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构成活动的对象,活动过程。

2指导.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和

1、从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

2、在生活活动中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3、生活活动是施教的机会,保教目标的实现。

4、保育和教育相配合。

(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此种活动是由教师依据目标计划设计与组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此种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呈现主动活动参与状态,幼儿的主动性、活动性应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而使教育活动发挥积极的教育效果,教育活动是以多种多样化的形式组织的,以激励幼儿的兴趣和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

2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和

1、教育活动内容的确定应以本版阶段性的保教目标既有而现有水平和兴趣为依据

2、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环境资源组织教育活动,不宜将幼儿关闭在活动室中,依靠书本的材料内容组织教育活动

3、教育活动充分考虑幼儿的感官活动,使幼儿各种感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

4、在教育活动中应灵活的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形式

5、在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6、注重活动过程,使幼儿充分参与教育活动过程,用脑、用手、用口、做活动

(十一)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1.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特点及分类

对游戏价值的认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学前儿童是在做游戏的生活中发展成长的。特点:游戏是人们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自愿和自由的活动,假想的活动,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游戏中儿童注意的是活动的手段而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游戏区别于探究行为。游戏不受外部强加的规则束缚。游戏要求每一个参加者主动积极的进行活动。分类:活动性与安静型的游戏,使用器械与不使用器械的游戏,智力的鱼体育的游戏,集体的与个人的游戏,创造性游戏与有规则的游戏。

2义.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

游戏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需要。游戏给儿童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游戏满足儿童交往的需要。游戏满足幼儿好奇、好重复、好探索活动的愿望。3.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1、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2、创设儿童游戏场低

3、配备游戏材料

4.玩具的种类

幼儿园按使用途径分成型玩具或称专门化玩具和未成型玩具或称非专门化玩具(指废旧物品)。生产厂家可按制作材料分类,销售部门可按玩具的结构特点分类。5根据玩具的多样性和玩具的.玩具选择的注意点

不同功能,我们在为各年龄班的儿童选择玩具是,必须有针对性,为小班儿童可选择能促进动作发展的玩具,选择简单的智力玩具,小型结构玩具、技术玩具等。中小班儿童的玩具从品种上应该增多,供角色游戏用的成型玩具要能反映广泛的主题内容,打扮还可以多设一些棋类玩具。

6特点:.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角色游戏是儿童独立自 主的活动。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指导: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准备玩具,引发游戏。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教会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促进游戏

情节的发展。使儿童愉快的结

束游戏。

7.结构游戏的含义及其指导 含义:是儿童利用不同的结构 材料,经过创作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指导

1、丰富并加深儿童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2、为儿童 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

3、帮助儿童掌握构造的基本知识和 技能

4、培养儿童有目的的、独立的进行构造

5、培养儿童 正确对待建造材料和建造成果

6、玩沙游戏的指导

7、玩 雪游戏的指导

8、玩水游戏的指导

8指导.表演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

1、选择适合儿童表演的作品

2、吸引儿童参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

3、使儿童自然 生动的表演

4、在表演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9构成:.智力游戏的构成及其指导游戏的任务,玩法,规

则,结果

指导:教会儿童正确的游戏。鼓励儿童积极参加智力游戏。10.音乐游戏

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得游戏活动,以音乐与动作相配 合,以动作表现音乐,以音乐 衬托动作,使动作表现的又没、富有节奏感与表现力。

11.体育游戏

是一种由规则的游戏,是体育 活动的一种有趣的形式,为儿童所喜爱。

(十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

1.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构成 接待幼儿入园,早操,教育活 动(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间隙活动,自由游戏 活动,进餐,睡眠,午点,离园。晚间活动,盥洗等。

2.组织领导幼儿园一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把幼儿一日活动列入教育计划,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全面 的充分的、主动地发展。

2、要制定一日生活常规。

3、要 把组织的集体教育活动和分散的个体活动结合起来。

4、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5、要面向全体幼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绪论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发展的特点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

性。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按照低级向高级的方向,按照固定顺序进行的。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虽然是循序渐进的,离不开量的积累,但发展又不是简单的量的相加。同时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特别是大的质变,也就意味着心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而形成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3、关键期与危机期的定义(1)关键期: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发展也存在着一个大好时机和最佳年龄,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条件,那么就会有效地促进这方面的心理发展。2—3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学外语最好不要超过十二岁。(2)危机期: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4、对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认识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准确来说,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各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5原则、研究学前儿童心里的基本

客观性 发展性 教育性

6事项、观察法及其运用时的注意

(1)观察法的定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因为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2)注意事项

1.观察前要做好准备,根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题目确定观察目的和记录要求。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的状态,最好不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观察对象。3.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还应记录引起行为的诱因,记录可运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也可采用适当的仪器设备。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的时间内系统的反复的进行。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1、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种类 1.无条件食物反射 2.无条件防御反射 3.无条件定向反射 4.抓握反射(4—5个月消失)5巴宾斯基反射(触摸新生儿脚底,脚会向里弯曲,脚趾会像扇形张开,6个月后消失)6.惊跳反射(全身动作3—5个月消失)7.强直性颈反射(4个月后消失,经常伸出的手经常伸出的手可以预示将来习惯用的手)8.行走反射(2个月后消失)9.游泳反射(6个月后消失)

21.、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特点形成速度慢,条件刺激物和 无条件刺激物结合的次数要多些,甚至多达几十次,几百次。2.形成之后不稳定,如不继续练习,则易消退。3.不易分化,对相似的刺激都作同样的反应。

3、对“教育应该从0岁开始”的理解

1.新生儿心理活动能力:新生儿已经具有不可低估的心理能力,他们不仅能听能看、能记忆,还能区别不同的感觉信息。他们不仅能接受许多信息,还能主动发放信息,用不同的行为方式反应周围事物,表达自己的状态。2.对于新生儿首先要保证他有从0岁开始教育

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使他在生理上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应为他创设一个心理发展的好环境,给予适量和合宜的教育训练。具体环境创设及要求新生儿在对环境的反射活动中,反复使用各种动作,愈来愈熟练,而且愈来愈具有效果。在这个时期,注意观察儿童对事物所产生的反应,为促进这些反应而给予适当的刺激,将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新生儿具有很大的潜力,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这些潜力可以提早挖掘。大量事实证明,对孩子教育与不教育是不大一样的。教育应从0岁开始,这种观点正被愈来愈多人所接受。

三婴儿心里的发展

1、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点、眼手协调的发展阶段和特

阶段:1.先学会看物体,婴儿在抓握之前,必须看清物体的形象,判断出物体的空间位置。

2.快速而准确地将手伸出,当婴儿看见物体之后,必须、为了抓住物体,他必须决定将手张开还是紧闭,特别是五指的相互配合。

3.当婴儿拿到物体后,会用眼睛仔细地察看它的颜色和形状,用手不断玩弄,使其发出声响,还可能用嘴去咬,以便更详细的了解物体的硬度、重量、大小等特性。这些既满足了求知欲望又发展了视觉和手的动作。

特点:1.眼手配合,能按照视线去抓取物体。2既能无意的摇动物体,又能做出一些简单而有效果的动作3动作虽然有目标,但还伴随一些不相干的动作4不会用两手分别抓取物体。

3、母子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母亲是婴儿生活环境的核心因素,母亲是婴儿一切生理需要的直接满足者,而且也是他们与客观物质世界的中间人。婴儿与环境的接触,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照顾他的成人而实现的。因此母亲也是婴儿心理发展需要的直接满足者。

1婴儿失去了母亲的交往,也就失去了爱与被爱的权力。2母亲是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间人3缺少成人的交往,婴儿的环境就成了没有应答的死环境4生理机制上。可见,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

四先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1、1~3岁儿童手的动作的发展

1的特点和功用,—3岁儿童渐渐能根据物体比较灵活准确熟练地运用物体。.点进行。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第三阶段:能够有意的重复有效动作,不再等待有效动作的偶然出现。第四阶段: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2主要表现、先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

1.言语真正形成。在短短的两三年里,儿童不仅理解成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他讲的话,而且能够运用口头比较清楚,同时,还能根据成人的言语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言语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概括性的发展。2.思维能力出现。它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已经完成了,也引起了原有的低级认识过程的质变3.自我意识萌芽。先学前期儿童通过人与我,物与我的比较,逐渐认识到作为客体的外界事物和作为主体的自己,从而形成了对自己的认识。自我意识是调节自身行为的原动力。

3、对先学前期儿童闹独立的认识和教育 认识:闹独立,是先学期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表现,1岁多的孩子已经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两岁左右,孩子独立行动的愿望更加强烈,表现为固执,不听从成人的吩咐。如果教育不当,这些行为将会发展成任性、执拗等不良品质,这一年龄既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是第一个危机期。教育:帮助孩子度过人生第一个转折期,教育是关键。对孩子独立性需要,不能一味满足,也不能过多限制。一味满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过多限制,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变得驯服和依赖,缺乏自立能力。当孩子的意见与成人的意见相矛盾时,不要和孩子硬顶,可以利用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用别的事物把孩子吸引开,先暂时解决问题,再找适当时机进行说理教育。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表情和实际行动往往比言语禁令更有效。教育时表情一定要严肃,周围人要配合一致。不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日久天长,孩子摸准了大人的脾气,教育过更难以进行。

五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1、游戏的主要心理结构 1.想象 游戏中最重要的成分 想象的具体表现:游戏材料——以物代物,一物多用 游戏角色——以人代人

2.3.直接兴趣和愉快的情绪动作和言语 是实现游戏构 思的基本手段

游戏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除上述几种因素外,还包括许多心理成分,如感知、记忆、思

维等等,上述几种不过是最突出的部分。

2、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1.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2.游戏时,儿童的各种感官都要参加,从而促进了感知能力的发展

3.游戏促进了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4.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游戏的一系列活动中,思维

5.游戏以想象为前提,同时不断增进想象的目的性,并促使它朝着创造想象的方向发展 6游戏又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幼儿优良的个性品质。

7.游戏对儿童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努力达到一定目的,从而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8.力和自觉纪律。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 总之,游戏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对幼儿整个身心的发展都能起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育者正确组织和指导下实现的。

3、观察并分析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就越突出。2.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

受模仿别人。

3.2、观察并分析幼儿中期的心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理特点

1.3、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爱玩会玩

2.思维具体形象

1.好学好问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六、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2.己的基本手段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3.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2、视觉的发展的表现 1.视敏度

2.颜色视觉

3力的主要方法、了解学前儿童辨别颜色能

1.配对法 2.指认法

3.命名法 41.、婴幼儿触觉发展的形式口腔探索 2.手的探索

5、手的探索活动形成和发展阶段

1.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阶段 2.视触协调阶段

3.手的有目的的探索阶段

6、儿童左右方位知觉的发展阶段

1.开始能够比较固定地辨认自第一阶段(5—7岁):儿童己的左右方位。

2.初步、第二阶段(具体掌握左右方位的相7—9岁):开始对性。

3.较灵活的掌握左右的概念。第三阶段(9—11岁):能比

7、视崖实验。深度知觉实验 8发展趋势、学前儿童形状知觉能力的

1.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不仅能区分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而且开始区分形状相似或仅有细微差别的事物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3.将所掌握的几何图形概念运用于知觉过程,使形状知觉概括化。

9、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 1.正相关,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10.1.观察的目的性。幼小儿童常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常不能自觉去观察。观察中常常受事物突出的外部特征以及个人兴趣、情绪支配。2.观察的持续时间。观察持续时间短,与幼儿观察目的性不强有关。对于喜欢的东西,观察的时间就长些。儿童观察的持续时间随着年龄增长有显著提高。3.观察的系统性。小幼儿不会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观察,因此他们在观察中,往往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孤立的印象、也不能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幼儿的观察的系统性差,一方面是缺乏观察的方法,另一方面与他们的眼球运动的状况有关4.观察的概括性。幼小儿童观察时常常发现不了所观察事物之间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11、影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1.创造一个有适宜刺激的环境,儿童的活动。尽早为婴幼儿有助于促进感知觉的发展。2.知识经验。知觉依赖于主体过去的经验,人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广博,从对象中观察到的东西便越多,知觉水平也就越高。3.语词。随着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掌握的词越来越多,词在感觉和知觉的作用也日渐增强。词的参与使儿童的感知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词使儿童理解所感知的事物。词使儿童对事物的感知更加细致准确、迅速、完整。成人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感知

12、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措施

七、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1.注意使婴幼儿从周围环境中获得更清晰、更丰富的信息2.要条件。注意是婴幼儿活动成功的必注意可以激活儿童的意识,使之进入活动的准备状态,活动中保持警觉,使精力始终指向活动任务,加强与完成任务有关的行动的力量。2原因、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即异乎寻常性是引起有意注意最重要的原因 刺激物的强度:无意注意一般服从于刺激物强度法则,即强刺激比弱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对象的运动。2.人本身的状态(他的需要、兴趣、经验等)

3、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 幼儿的无意注意已经相当发达了,凡是鲜明、生动、直观、形象、活动、多变的事物以及与他们经验相关符合他们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

41.、影响幼儿有意注意的因素活动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引起和维持2.对活动结果的兴趣。兴趣是引起注意的主观条件,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有关3.活动组织的合理性。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也影响有意注意的情况。4.良好的意志品质。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有意注意是5.需要意志努力来维持的,因此,它依赖于人的意志品质。

5、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先学前期,儿童的有意注意发展比较缓慢。幼儿期,儿童的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幼儿园有规律地生活和教育环境、成人的教育要求直接促进了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

1.然很低,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水平仍即使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3-5注意有了一定发展。分钟。2.中班幼儿的有意在无干扰的情况下,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分钟左右。3.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他们不仅能根据成人提出的比较概括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注意,有时也能自己确定任务,自觉的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使之服从任务。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5分钟左右。

71.、影响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无关刺激的干扰

2.疲劳

3.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8教师:、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措施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3.灵活地交互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家长:1.制定并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 2.适当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3.不要反复地向儿童提要求。

八、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婴儿记忆的表现

客观永久性观念的产生和延迟模仿行为的出现

2、客观永久性的定义:指的是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量方面的变化。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记忆容量逐渐扩大(记忆广度:单位内能够记忆的材料数量 记忆范围:记忆材料的种类)2.质方面的变化。记忆态度的形成(所谓记忆态度指的是记忆的目的和意图)。记忆内容的扩大(记忆内容指的是记忆材料的形式和性质)。记忆策略的掌握(复述、背诵 语言中介、记忆材料系统化)。

4、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 1.精确记得快也忘得快(完整性差 容易混淆 2.记忆不 无意识记效果好 形象记忆占优势)

5、幼儿记忆力的培养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积极性2.让幼儿在积极的思维过程和活动中识记材料3.教儿童学会运用记忆方法或策略4.引导儿童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5.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九、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1、幼儿想象无意性的表现 1.想象主题不稳定

2.常常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2、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 有意想象是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想象进一步发展,就可以围绕着一定的主题进行。有意想象在幼儿晚期表现得更明显,想想活动展开之前,已能确定主题,并且围绕主题进行想象。

3儿童的创造想象存在着明显、幼儿创造想象的培养 的个别差异,这固然与其神经类型的灵活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其教育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民主开放、宽松自由的环境才能使儿童扬起创造想象的风帆。同时,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想象。如果成人坚持鼓励儿童从多角度来探索问题,鼓励与众不同又不是合理的想法和答案,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4、幼儿想象夸张性的原因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是其心理发展特点的一种反应。首先,由于认知水平尚处在感性认识占优势阶段,所以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其次,是情绪对想象过程的影响。幼儿的一个显著地心理特点是情绪性强。他感兴趣的东西,他希望的东西,往往在其意识中占主导地位。

十、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儿童思维发生的指标和前提

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是判断思维发生的指标。一岁左右,儿童手的动作开始出现了欣的功能,运用工具盒表达意愿。这两种功能的出现为思维的萌芽提供了直接前提。

2、思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1.程发生重要质变。思维的产生使儿童的认识过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发生使儿童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维的发生,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了。思维的发生与发展,引起了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2.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思维的影响并不局限于认知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性、个性各个方面。总之,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借助于表象,再过渡于借助于概念。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性思维。3.从思维的反应的内容来说,从反应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应事物内在联系、本质;从反应当前事物到反应未来事物。

4、直觉行动思维极其特点 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特点:1.直观性和行动性 2.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3.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 4.思维的狭隘性

5具体形象思维极其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特点: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2.具体形象性 3.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 绝对性 拟人化或泛灵论 过渡性)

6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

7、学前儿童判断力能力的发展

1.判断形式逐渐间接化 2.判断依据逐渐客观化 3.判断论据逐渐明确化

8、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抽象概括性差,逻辑性差,自觉性差。

9、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1.从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3.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从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较深刻的含义。4.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到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10、自我中心思维的定义 指幼儿既不能理解他人的作用,也不能领会别人的观点,他相信每个人的思想方式和所想的东西和他自己想的都是一样的。

十一、儿童语言的发展 1简单发音阶段婴儿发音的准备阶段(1-3月),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连续发音阶段(4-8月),这一阶段,婴儿明显开始活跃起来。当他吃饱、睡醒、感到舒适时,常常自动发音。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所发的连续音节不只是同一音节的重复,而且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调也开始多样化。

21.、婴儿语音理解准备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

2.语词理解的准备(11月作为独立信号所被理解,一岁左右理解几十个词)

3、先学前期口语发展的阶段 不完整句阶段:单词句阶段(1-1.5岁)。理解词的特点:1.由近及远 2.固定化 3.词义笼统。说出词的特点:1.单音重叠 2.一词多义 3.以词代句 双词句阶段(1.5-2岁)2岁词汇量200个,句子不完善,表现在:句子简单(简单的主谓句 简单的谓宾句 简单的主谓宾句)。句子不完整 3.词序颠倒

出现完整句阶段: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词汇量迅速增加(3岁,词汇量1000)。

41.、幼儿语音发展的主要表现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 音。2.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能够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

5.1.幼儿词汇的发展表现词汇数量迅速增加:

3岁:1000-1100

4岁:1600-2000 53000-4000 岁:2200-3000 7岁是3 岁的 6岁:4倍左右。

2.词词类范围日益扩大: 动词 形容词 副词实词 数词)(名虚词(介词 连词)4岁动词词汇量超过名词

3.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发展趋势:1.首先理解的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以后才开始理解比较抽象概括的词2.首先理解的是词的具体意义,以后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词义)6.幼儿语法结构发展的表现

1、语句的发展

1.(句型从简单到复杂:单词句1-1.5)双词句(2岁左右)简单完整句(2岁开始)复合句(2.5岁开始)2.句子结构和词性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3.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4.步扩展、灵活。句子结构从压缩、呆板到逐

2、句子的理解

1.略事件可能性策略 3.非语言策略 2.词序策

8、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 4.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9法、幼儿口吃的原因和矫正方

1.生理原因。由于2-4岁儿童言语调节机能还不完善,造成连续发音困难。2.心理原因。即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造成的。3.模仿。幼儿口吃常有很大的传染性,因为他们好奇心强,爱模仿。矫正方法:消除紧张。成人不要一发现儿童口吃就加以斥责,或操之过急要求他改正,应和颜悦色提醒他们不要着急,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讲话。对生活在幼儿园集体中的儿童,教师则要教育其他儿童不要模仿,更不要讥笑。只要这样做,大部分口吃的幼儿会很快得到矫正。10.内部言语、游戏言语、问题言语的定义 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游戏言语: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当儿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现出来。

十二、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1中的作用、情绪情感在儿童心理发展

1.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2.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活动 3.情绪情感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4.情绪情感影响儿童的个性形成

2、布里奇斯情绪发展理论 0-2式,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岁儿童的情绪分化的模般性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这是由强烈刺激引起的内脏和肌肉的反应。三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快乐与痛苦。六个月以后,痛苦有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和恐惧。十二月以后,快乐的情绪有分化为高兴和喜爱。十八月以后,分化为喜悦和妒忌。到二十四月时,可以在快乐的热情中区分出稳定的快乐来。

3、幼儿情绪情感社会化趋势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表情日渐社会化。4(幼儿情感的丰富的含义1)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幼儿期相继出现许多高级社会性情感(2)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增长,引起了情感体验

5幼儿情感的深刻化的含义 是指它指向事物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6、情绪情感自我调节化的发展趋势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7、依恋的定义

依恋是指婴幼儿对主要抚养着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主要抚养着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

8、婴儿依恋的特点

1.婴幼儿最愿意与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儿童感到最大的愉快。2.在儿童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都能抚慰孩子。3.依恋对象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当在依恋对象身旁时,孩子较少害怕,当其害怕时,最容易出现依恋行为,寻找依恋对象。

9、儿童依恋的发展阶段 1.-3对人反应无差别阶段(出生个月)2.对人反应有差别阶段(3-6个月)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3岁以后)

10.幼儿道德感的发展

十三、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亲子关系:、亲子交往极其重要性是指儿童与其主要 抚养人之间的交往。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重要性:首先,早期亲自交往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刺激,为儿童认知世界、发展认知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父母对儿童情绪情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再者,父母与儿童的交往对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和交往的发展,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更具有直接的影响。

2、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首先,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其次,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通过父母一方间接地影响着亲子交往的状况。儿童的自身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影响亲子交往的另一重要因素。此外,亲子交往还受着家庭以外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邻里、社区的风气、舆论,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养方式等,均可能影响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和对待子女的行为。

3、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父亲与儿童交往的数量质量对儿童的智力有一定的影响2.父亲对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3.在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中,性别角色是最突出、最深刻的一个方面。

4、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1.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2.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3.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4.同伴交往可为儿童

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5、同伴现场提名法

通过同伴对儿童的提名情况,了解某一儿童在同伴社交中的地位。

61.、幼儿同伴交往类型受欢迎型 2.被拒绝型

3.被忽视型 4.一般型

7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2.儿童自身的特征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8、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攻击性行为: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根据个体的行为来判断其行为是亲社会或是反社会,但是儿童心理研究表明,儿童的许多攻击性行为并非对对方有明确敌意,而是为了其他目的对他人造成伤害。

9.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因素

1.(影响社会性行为的生物因素1)激素的作用(2)人类的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遗传基因

2.影响社会性行为的环境因素(1)家庭(2)同伴(3)社会文化传统(4)大众传播媒介

3.认知因素对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的认识和对情境信息的识别。

10、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1.为练习移情训练 3.善用精神奖励 2.交往技能和行 11.幼儿交往技能极其培养 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使孩子学会正确识别交往中的问题的原因和特点。技能训练应该使孩子认识到,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可以采用很多的方式,而我们则是要选择其中最合适、最好的。交往技能训练必须与加强儿童的行为训练想结合,使儿童在联系中巩固那些有利于交往顺利进行的亲社会性行为,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共之以用。行为的训练最好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中大量的、反复的进行。

十四、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1.、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

征 3.自我意识 4.心理过程 5.心理状态

2、个性开始萌芽的含义 所谓个性开始萌芽,是指心理结构的各成分开始组织起来,并有了某种倾向性的表现,但是还没有形成有稳定倾向性的个性系统。

3分析儿童的气质类型 传统的气质类型: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根据基本情绪行为模式划分气质类型: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4、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 第一,全面、正确、清楚地了解儿童的气质特点;第二,使成人自觉地正确对待儿童的气质特点;第三,便于成人针对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培养和教育

5、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1冲动,自制力差活泼好动 2.好奇好问4.易受暗示,3.易模仿性强

6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定

所谓的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活动中都经常表现出来的能力,换句话说,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包括一般的运动、操作能力和认识能力所谓的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多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舞蹈能力等等

7人从初生到入学前年龄,、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是智力发展最迅速地时期

8确态度、对学前儿童智力测验的正

为了查明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和个别差异,需要有测量工具。智力测验和智力量表可以作为一种测查工具,这是必要的。同时它便于使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初步了解儿童的整个智力水平及个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目前的智力测验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不要把智力测验看的太绝对化,不要只凭智力测验的结果,特别是一次智力测验的结果就来确定儿童的智力水平,尤其是下断论,这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对儿童有害的。

9、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个性的形成有赖于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一般来说,人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过程,而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反应过程。自我意识具体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调节。因此,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10、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2.对自己行动的意识 3.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11、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包括三种形式:掌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性比较;自我检验。自我评价2-3岁开始出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受认识水平影响大。

12、学前儿童自我调节的发展 儿童自我调节能力是逐渐产生和发展的。表现为儿童开始玩起不能自觉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刺激与情景特点的直接制约,以后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在环境教育的作用下,幼儿逐渐能够按照成人的指示,要求调解自己的行为,并且进一步儿童能够自觉地要求自己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十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齐全到不齐全 从笼统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对心理的主动调节)。从凌乱到成体系。2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提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3遗传素质、生理成熟和社会环境的定义 遗传素质: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刨生理特点,如身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有最重要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规律性。

社会环境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的生活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周围的社会气氛等。

4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第一,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初前提。第二,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5作用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

社会环境可以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而通信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6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

1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双向性,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儿童心理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 儿童心理对环境的影响。

2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循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客观因素的变换,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

成功要善于借助外界条件

一只小鸟,没有鹰的翅膀,却成功地飞越了太平洋。它凭借一截小树枝实现这一壮举,做出李大鸟都做不到的事。看来,成功与外界条件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善于借助外界条件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劝学》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正是强调借助外力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外界条件。雌雄异株的花,必须借助风或昆虫的帮助才能完成授粉,从而繁衍生息;火烧赤壁,正是借助东方才使曹操号称百万的大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从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走钢丝第一人阿迪力,走过横跨三峡的钢丝,必须借助手中长长的横杆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从而完成了这惊人的壮举。同样,天文学家不借助望远镜就无法准确、清晰地了解宇宙天体的运行,生物学家不借助显微镜就无法东西、知晓微观世界。这也就是说,无论何人,无论何事,想要成功,要想发展,都必须借助外界条件。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外界条件都能帮助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据报道,河北一大型国有化工企业,用数十亿元巨资从美国进口了一批高科技设备,因不适用而至今堆放在厂里,成了一堆破铜烂铁,企业也从困境走入了绝境;东北一产粮基地,引进了一种高产水稻,结果当地气候不适宜此种水稻生长,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山东一沿海城市大力发展制盐业,圈地建盐厂,熟料生产盐的成本远远高于盐的价格,几亿元投资付之东流。这些事情可谓屡见不鲜,归根结底,它们的失败不是外界条件不优越,而是不会选择适宜自己发展需要的条件,不会合理利用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

因此,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方法,科学、合理地利用条件。小鸟选择一截树枝,是根据自身的条件、自己的目标靓丽而行的;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自然有更广阔的借助空间。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虽然这一设想难以实现,但其欲借助外部条件走向成功的豪言仍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转折

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一条长路,每经过一个路口都会是经历一次转折。此时此刻,我就站在人生的一个转折处,茫然与彷徨使我的心如蝶翼般颤动。微风摩擦着耳鼓,我听见冥冥中一个声音:“这个转折,你会如何去面对。”

我仿佛面对夜空,那几亿万年之遥的星云,发出的竟是千百年前的光芒——我仿佛看见被贬的苏轼,看到他面对转折的从容与气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激起了千百万人内心深沉的回响;我也仿佛看见卢比孔河畔的凯撒大帝,看到他面对转折的果敢与坚毅,那一响亮的决定,成就了古罗马的辉煌,也成就了人类历史中值得永远纪念的亮点;我还仿佛看见“文革”时期的沈从文,看到他面对转折的高雅与昂扬,这位文学巨匠的心底荷花依旧芬芳,人生路也仿佛充满了荷花的高洁芬芳„„

繁星在闪耀,好像是对我说:“你呢,你呢?”在这转折的渡口,前人的帆影已经远去,汹涌的浪潮已沾湿我的衣襟。我知道,面对转折,需要我的乐观、从容和勇敢。而这一切,无不源自一份对生活的信心。任何一个转折都是一个新的契机,一个新的机遇,一个个转折堆砌出生活的多彩。任何一个转折都是一次对生命的考验,一次与生命的伟大与辉煌。所以,我要微笑着去面对,平静地去迎接,勇敢地取去较量。相信转折之后会有春光的旖旎,会有燕雀的啁啾,会有一条更为宽阔的阳光大道。

人生的转折也许并不多,但每一个转折的影响都会很大。这些转折也许是自身的成长和经验必经的路口,也许是生活中无辜遭遇的突变,但毫无疑问的是,都需要我们去面对。

抓不住的岁月的鸟翼,被火光映在手掌;每一次转折,都形成一道深深的掌纹,比羽毛还有清晰。我多希望,在我们走到长路尽头的时候,那每一道掌纹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不息的生命力;我多希望,在每一个转折的路口,都留下我们顽强的身影和从容不迫的笑容。

记得席慕蓉的一句话:“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而在这“走过”与“走下去”的转折路口,待我以最充溢的信心和活力,去感受灵魂舞蹈如花之绰约;待我用最坚实的心灵和意念,去创造人生烂漫如霞之辉煌。

九歌·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⒀,揾⒁英雄泪?

第二篇:学前教育教育学考试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文科学系

学前教育专业11级《普通教育学》试题(B卷)

(2011——2012学上学期)

试卷类别: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座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

恰当的答案,并将其题号填在答题卡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

A.《学记》B.《论语》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2.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_________。

A.主导因素质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

()3.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______

A.学科课程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

C.活动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

()4.备课时,教师一般要按顺序写出_______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5.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

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

()6.“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

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

()7.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_______原则。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直观性D.巩固性

()8.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________。

A.孔子B.许慎C.孟子D.朱熹

()9.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昌导者是 __________。

A.孟子B.荀子C..孔子D.墨子

()1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_.A.教学工作B.行政工作 C.党务工作 D.后勤工作

()1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A.教学工作B.班主任工作C.德育工作D.教书育人;

()1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

A.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B.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脑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4.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_________。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15.教学原则反映了___________

教学规律C.教学现象D.师生关系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对教育活动的_____________、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和对教育活动的______________。

2.教师的职业形象至少包括教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文化形象。

3.教育要素一般认为有___________、学习者和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4.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

5.教育国际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

三、问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教育”这一概念的。

2、说一说教育个体功能。

3、说一说理想师生关系建立的基本策略。

四、小论文(共30分)

以“教师与教学”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有事例、有论证。

第三篇:世界学前教育比较教育学

瑞吉欧教育

艾米里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镇,近年该市又推出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堪称影响世界的模式或体系。瑞吉欧的精神理念与教育经验得到各国“教育界、学术界和政治界人士的赞赏”,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

瑞吉欧.艾米里亚(Reggio Emilia)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小城,具有良好的城市公共生活传统和艺术、人文的精神氛围。本世纪60年代以来,该市在马拉古兹(Loris Malaguzzi)的发起和领导下,凭借市政府和社区民众的全力支持、合作与参与,经过专业人员(包括教师和教研员)数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继蒙台梭利之后,又推出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堪称影响世界的模式或体系。学校每个班配备两名教师(幼儿的数量:婴儿班12人,托儿班18入,幼儿班24人),实行三年一贯制随班教学,以在教师和幼儿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每所学校都有一名在艺术方面受过专业培训的艺术教员。他除了自身要在艺术教育方面为瑞吉欧作出特殊的贡献,还要协助教师发展课程并做好课程、教学与幼儿活动的记录。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

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Malaguzzi)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数十年的艰苦创业,使意大利在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之后,又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坏境设计的原则”。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取向”。

瑞吉欧的教育取向有三个方面的传统影响:①欧美主流的进步主义教育;②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建构心理学;③意大利学前教育传统及战后左派改革政治。在这三者交互影响下,瑞吉欧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马拉古齐的一首诗《其实有一百》充分表达了这一思想。他说:“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种„„”。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视儿童为一个自己能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栩栩如生的孩子;一个是自我成长中主角的孩子;一个富有巨大潜能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成人应如何应对?最重要的是要承认“其实有一百”;其次,要以孩子的思维、儿童的立场来看待一切;另外,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瑞吉欧的教育成就应该归功于这种“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在幼儿园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更不可过度介入,“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百种语言:他们把文字、动作、图象、绘画、建筑构造、雕塑、皮影戏、戏剧、音乐„„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归纳为:表达语言、沟通语言、符号语言(标记、文字)、认

知语言、道德语言、象征语言、逻辑语言、想象语言和关系语言等等。鼓励孩子通过表达性(动作、表情、语言、体态等)、沟通性及认知性语言来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认为儿童的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特别重要,是儿童探索、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活动。

强调“互动关系”和“合作参与”。“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贯彻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一项原则。“互动合作”包括教师和学习者的互相沟通,关怀和控制的不断循环,以及教育活动相互引导的过程。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互动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存在于发展和学习之间;②存在于环境和儿童之间;③发生在不同符号语言之间;④发生在思想和行为之间;⑤发生在个人与人际之间(最重要)

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合作,可帮助教育新方法的发展,并将其视为不同智慧汇集的要素,儿童教育责任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他们深信,只有当老师与家长使用参与时,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

瑞吉欧的教育实践

项目活动──幼儿学习的过程

项目活动是一种既非预定的教学模式,也非一般的教学计划,而是师生共建的弹性课程与探索性教学。它的基本要素有三:一是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较长期深入的主题探索;三是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学习过程。主题的选择是非预设的,主要来自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兴趣和问题,并在众多的问题中作出选择和判断,教师往往是决策者。

开放的、新形态的学习环境

首先,开放的环境是幼儿园的第三位老师。幼儿具有拥有环境的权利,教育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构成,也只有“环境”中各个因素的参与,才是许多互动关系实现的决定性关键。因此,学校的建筑结构,空间的配置,材料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备置许多吸引幼儿探索的物品和设备,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和摆放,以传达沟通的意图,激发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其次,经过细致规划和设计的空间及幼儿园周围的空间都加以利用,认为环境是产生互动的容器,具有教育性价值。教室及工作坊的环境布置随项目活动的发展而变化,不断地充实和调整。在空间的设置中,也关注给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小组活动及团体活动的空间,作为展示的空间乃至个人秘密的空间。

再次,记录的空间,充分利用墙面,把墙面作为记录儿童作品的场所,让墙面说话。小组每做一个主题都有师生共做的展示板,以充分利用视觉艺术的价值。

此外,空间设计还反映了意大利的文化特点。总的来说是“个性加美丽”,墙壁的色彩,巨大的窗户,绿色的植物,有意义的摆设等等,都显示出该园“园本文化”的环境表达都努力做到美观而和谐。

“主题教学”以及对教师的要求

瑞吉欧的课程与教学主要是以“主题教学”的方式展开的。所谓“主题教学”,指的是一种课程的组织方式:儿童在教师的帮助、引导和支持下,像研究人员一样,围绕某个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主题方案”(“课题”或“方案”)或认知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共同的研究探索中发现知识、理解其意义并建构认识。“主题教学”主要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有时也有个人或全班集体的活动。“主题教学”是瑞吉欧教育理念的灵魂和核心。“主题教学”融合了能反映当代学前教育新理念的各种思想和观念,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样板。

“主题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主题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师生高度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课程是由师生共同建构的。

(二)以项目组为基础开展活动。“主题教学”以儿童小组为基础开展活动,增加儿童的互动、合作机会。

(三)档案的支持。“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注意收集、保存儿童学习过程和师生共同工作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形成对主题进展程度的材料支持。

(四)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解决。主题的选择都来自于儿童日常生活,教学过程就是儿童日常问题的解决过程。

(五)合作互动中的教学。“主题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既是师生的互动又是儿童与儿童的互动也是儿童与环境的互动。

(六)具有高度的弹性。“主题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保持着高度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过程,从主题的选定到过程的编制都保持着高度的弹性。

(七)长期深入的专题研究。“主题教学”不是匆忙走过场,而是就某个儿童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的深入且富有实效的学习。

“主题教学”是瑞吉欧这一先进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瑞吉欧教育理念的核心和精髓,同时又具有灵活、动态、开放的特点,因而需要教师具有较强地组织和协调能力,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一)瑞吉欧教育理念,尤其是其中的“主题教学”,是一个具有异域特色、处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下、有独特的风格、又富有开创性的学前教育模式,现在正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解、实践、驾驭能力,能从实际出发来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

(二)教师应当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发现儿童的兴趣所在,以便及时确定“主题教学”的主题。不断引导幼儿深入某一领域或某一概念,适时、适度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对他们自己的问题及兴趣在深度和复杂性方面深入钻研,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呈现,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教师要有效的指导儿童的活动,预定教育的领域,必须在了解现实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通过观察,而这个观察必须是随机的且有目的的,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了解情况,然后有目的的进行指导。

(三)教师在帮助儿童确立活动主题后,应当积极的参与儿童的活动中,做儿童的忠实的伙伴。由此可见,教师的参与是指导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的参与到活动中去,与儿童共享民主、平等的地位,才能够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在儿童的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最为重要的是倾听儿童,倾听儿童最丰富的含义是使孩子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作为伙伴,瑞吉欧有句名言“接过孩子抛来的球!”。

(四)把握介入的时机,儿童在活动时,教师不要不分时机的盲目介入,对于正投入活动,探索玩法的儿童,教师不要打搅他们,要给他们以想象、探索、创作的空间,而对于遇到困难的儿童,教师要以“鼓励者”和“指导者”的身份,适时的介入,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一来儿童才能更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和发现。

(五)教师应当对儿童进行及时、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正确、合理的评价能协助儿童整理获得的经验,引导儿童修正错误,使儿童分享成功的快乐。有效的评价能真实的反映方案的实际水平,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主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可以不断的提高“主题教学”的水平。

(六)在“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是一名忠实的记录者。记录贯穿于“主题教学”的始终并在结束后延续,使儿童、教师共同工作的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录”可以体现儿童在方案活动中的想法与思考过程,也是对儿童进行评价的依据之一。“记录”可以引起儿童的美好回忆,回顾进行过的活动,找回自己成长的历程,“记录”可以作为教师的指导,协助教师做好下一步的计划,帮助教师成长。

(七)“主题教学”还需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研究者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保持适度的开放程度?如何在遇到困难时与儿童交流、与其他教师协商,如何倾听儿童的争论、化解他们的争论?怎样去建立一种合作的、支持性的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第四篇:1109专升本教育学(学前教育方向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家庭教育学》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简要列举任意一位西方国家近现代教育家的家庭教育思想。(10分)

2、结合儿童成长实际,分析如何在家庭中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20分)

3、结合实例,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合理使用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方法?(20分)

4、青春期时期,家庭如何有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0分)

5、结合中国亲子关系的传统特征与当代家庭实际,论述应该如何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30分)

二、大作业具体要求:

大作业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基本理论要阐述全面和准确,相互关系要清晰,逻辑思维要严密,中心论点与要点要突出,尤其强调理论和实际要有机结合。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之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第一节

西方学前教育的产生以及对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教育者

一、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注意者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目的是谋求儿童特别是社会下层出生的儿童的生存、健康和幸福,这堪称是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1837年,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的小城开办了一所幼儿教育机构,专收3-7岁的儿童。1840年,他将此机构命名为“幼儿园”。

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标志这幼儿教育不再仅仅存在于家庭之中,而且还可以存在于家庭之外,它意味着社会组织化的学前教育产生了。

二、对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的,当属夸美纽斯。

(一)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是捷克注明的教育家。他认为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当适应自然。他还提出一个理想的学制,这个学制设计从出生的儿童到24岁青年,共分为4级,每级6年。第一级为母育学校,包括儿童生活的头6年;第二级为小学,儿童就学年龄为6-12岁;第三级为拉丁学校,就学年龄为12-18岁;第四级为大学,就学年龄是18-24岁。

这里的母育学校实际上就是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机构,夸美纽斯著有《母育学校》,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主要代表作是《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

(二)卢梭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一书中。卢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就是“儿童的发现”。他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他自己独特的生活,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儿童期的存在并非单纯地为成年生活做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卢梭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强调教育应当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

卢梭根据儿童的发展将教育分为四段。第一阶段,从从出生到5岁,以身体养护为主;第二阶段为5到12岁,注意体育、经验、感官的教育;第三阶段,从12岁到15岁,注重知识的教育;从第四阶段,从15岁到20岁,着重道德、宗教及情感的教育。

卢梭的教育阶段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与学前儿童是有关联的。卢梭认为儿童特别是年幼儿童进行教育,其首要目的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他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

(三)福禄培尔

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他于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的小城开办了一所幼儿教育机构,专收3-7岁的儿童。1840年,他将此机构命名为“幼儿园”,拟定了幼儿园游戏和作业的内容和方法。

他认为,幼儿园的任务是发展儿童的体格,锻炼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使儿童认识人与自然,并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为升入小学做好准备。

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福禄培尔认为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他详细论述了儿童游戏的整个体系,并且阐发了游戏在教育上的巨大意义。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生活的圆圈,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和发展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其游戏理论相适应,他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和作业体系。“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福禄培尔的代表作是《人的教育》等。福禄培尔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是开创性的。尽管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第一个建立了公共学前教育机构,但他没有建立一套幼儿教育理论体系,而福禄培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也系统论述了学前教育,但是他的学前教育只是学前家庭教育,还不具备包括公共学前教育的完整概念)。

他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建立了游戏的理论体现,制作了一些列的玩具,提出一套作业体系和教育方法,并热情地宣传了幼儿教育思想,培养过不少幼儿园教师。因此,他为学前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杜威

杜威是美国教育家,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他的名字和“儿童中心论”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病就是把学科作为教育的中心,从外部把外在的教材强加在儿童的身上。去除这一弊病的办法,就是把教育的中心从学科上转移到儿童那里,即儿童中心。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他认为,教育应当以儿童的本能、能力为起点,应当让儿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力;儿童的本能、能力的生长是通过其经验的不断该组、改造而实现的;儿童本能的生长、发展及经验的改造过程表现为生活社会性的活动就是生活。

他的代表作是《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和《学校与社会》。

(五)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她是意大利第一个女医学博士。

她于1907年开办了“儿童之家”。她对儿童有深刻的认识。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里完成的“生理胚胎期”,另一个是在母体里尚未完成的“精神胚胎期”。她认为,“精神胚胎期”具有一种生长的本能,它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能力和鉴别能力,即“有吸收力的心智”。儿童不自觉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各种经验与文化印象。即儿童具有一种成长的冲动。

蒙台梭利还认为,儿童具有成长的敏感期。她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感觉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是1岁到4岁左右,语言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后两个月到8岁,动作的敏感期约从出生到6岁。

蒙台梭利提出的“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智”、“敏感期”等概念,都说明了儿童有一种自动成长的本能。所以她反对传统教育中将教育任务与儿童的兴趣对立起来的做法,而是精心地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充分尊重儿童成长的额本恩能够需要,充分发挥儿童活动的自由和学习的主动性。

蒙台梭利代表作有《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智》等。第二节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

一、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原因

1.清末民族资格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长驱直入,开始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开始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良。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他开始借鉴西方教育,提出对中国教育的论述。有人认为,梁启超是最早把日本幼儿园制度介绍到中国的旅日学者。

康有为在流亡日本期间,继续修改他的《大同书》,有些篇幅涉及学前教育。在《大同书》里,康有为借鉴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的经验,提倡创设“胎教院”(人本院)、“育婴院”、“慈幼院”等社会学前教育机构。他是最早倡导公共学前教育的人物之一。

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二、“癸卯学制”:学前教育第一次被正式纳入国家学制

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被镇压后,清王朝更是危机四伏。1990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形式下,于1901年宣布实现“新政”,把教育作为改革“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政府制定专人制定新学制。管学大臣张百熙在1902年起草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但未实行。1903年,清政府又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人重新制定学堂章程,即《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颁行。

癸卯学制共分3段7级,其中第一段初等教育13年,含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全国颁行的学制,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

根据癸卯学制对蒙养院总的要求,清政府于1903年还颁布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一章程对蒙养院的教育总之、招生对象、设置范围和地点、科学、教学方法、屋场设备、保教人员、行政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章程已经注意到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应当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

癸卯学制和《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在我国学前教育时尚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学前教育的演进

一、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使中国人民认识到,维新运动不能解决救亡图存的问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主张“以夷为师”、“师夷长技以制夷”。蔡元培认为应该学习西方的文化。

破:蔡元培于1917年开始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倡“学术第一”“教授治校”“讲学自由”“兼容并包”,北大的出现使全国看到光明和希望,于是移风易俗的新文化运动在全国行形成。

许多进步人事对旧文化、旧道德进行了激烈的抨击,自然会涉及到旧儿童观和旧教育观的批判。

鲁迅在许多文章中表现对儿童和儿童教育的关心。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他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在《狂人日记》里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他在批判儿童观的同时,还在《二十四图孝》等文章里对封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刻的控诉、揭露和批判。

立:另外,一些学者在这一时期把西方的一些教育理论、教育学说分别译介过来,试图以此为理论基础建设新教育。对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的实际影响当属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1919年4月30日,杜威抵达上海,开始了他在中国长达两年加两个多月的讲学和教育调查活动。他到过并作过演讲的省有11个,足迹遍布半个中国。他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对当时中国影响多么巨大。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还主张从做中学。提倡教育应当以儿童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自身活动作为教育过程的中心。

杜威来华讲学以后,中国学前教育从主要师法日本,变为主要师法欧美。

二、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 在当时的情况下,师法先进国家的幼教思想以及运作方法都是必要的,但是也出现了生搬硬套、食而不化的情况。一些教育家已经认识到生搬硬套带来的弊端。陶行知曾指出,当时的幼稚园有“三种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为了使中国幼稚园教育科学化、中国话,陈鹤琴、张宗麟、张学门、陶行知等人作了种种尝试和探索。

1925年,陈鹤琴、张宗麟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课程实验,最后产生了“课程中心制”的幼教课程模式,俗称单元教学法。1928年,陈鹤琴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委托,起草了《幼稚园课程标准》。

在中国幼教界,与陈鹤琴齐名的另一位幼儿教育家是张雪门,1926年张雪门拟定了“幼稚园第一季度课程”,1931年开始对“行为课程进行”进行研究。1926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等文,批评当时幼稚园的“三种大病”,决定将“外国的”“花钱的”“富贵的”幼稚园办成“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从而发动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陈鹤琴、张宗麟等加入其中,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三、新中国的学前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领导人民改造全国儿童教育的政治条件。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获得通过。《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当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民,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中国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不就的1949年12月,召开了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同时借鉴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

根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文化教育政策和方针,首先接管了原国民党统治区的学前教育机构,接受了原来接受外国津贴的教会办学的幼稚园及孤儿院、慈幼院、育婴堂等。其次,从幼教机构的服务方向上、教育内容上进行了初步改革。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颁布了《学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俄日幼儿园,确立了幼儿园教育制度。

注: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名称的变化:

1903年清政府颁发的“癸卯学制”将幼儿教育机构定名为“蒙养院”。1912-1913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将“蒙养院”更名为“蒙养园”。1922年北洋政府公布的“壬戌学制”将“蒙养园”更名为“幼稚园”。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幼稚园”更名为“幼儿园”。

要对解放前的幼稚教育进行根本改造,最终要改造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在当时的背景下,幼儿教育的改造是在学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联的幼教理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苏联的幼教理论与旧中国流行的儿童本位的幼稚教育有较大的差别。它强调教育和环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强调系统知识对儿童智能发展的影响,因而“教学”活动被引入幼儿园;在课程设计与实施方面采用分科教学模式。

建国初期,学习社会主义苏联的学前教育制度和理论,这对社会主义学前教育方向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但也混杂着“左”的错误。在学习苏联幼教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门开展对杜威儿童中心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的批判。

1958年-1976年,我国还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运动,即“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这使我国幼教实践大起大落,直至于崩溃的边缘。例如,心理学被说成“伪科学”、尊重“儿童情趣”的思想被冠以“童心论”而遭到批判。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干扰作用。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的正常化,人的个性得到了一次大解放,儿童和儿童教育也重新获得了解放。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里,心理学等一度被视为伪科学的学科又得到了成人,西方心理学流派以及教育学说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文化热”中逐步进入我国,皮亚杰、杜威、蒙台梭利、福禄培尔、科尔伯格等称为学前教育领域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学习和借鉴外国教育学、心理学思想的同时,学前教育理论界还对解放前一批进步的教育家的学前教育学说和实践给予了重新认识和评价。学前教育实践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对学前教育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办有公开或内部发行的学前教育刊物。1987年,全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与长沙师范学院还合办了《学前教育研究》,这是一份学前教育的理论刊物,专门为学前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新成果的面世提供舞台。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还对解放以后的学前教育观念和学前教育实践进了反思与改革。南京、北京等地的学者率先对“幼儿园综合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这种综合性体现为三个方面和三个层次。三个方面的综合是指教育内容的综合、教育手段的综合、教育过程的综合,三个层次的综合是指主体活动的综合、一日活动的综合、个别活动的综合。综合教育和分科教学模式相比,从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到儿童观和教育观都是不同的,幼儿园综合教育更强调教育过程中儿童的主体地位,更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成长的需要,因为是一个进步。由于综合教育相有诸多有点,因此,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幼儿园综合教育研究对我国学前教育有重要影响外,“素质教育”思潮对学前教育也有很重要影响。“素质教育”的思想大致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在反对“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应试教育的节本内容是间接经验,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强调按照社会对人才的理解而“塑造”年轻一代。。这些缺陷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成人明显不同,学前教育更迫切地需要反对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所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学前教育界所欢迎。

素质教育思潮的实质是促进教育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转换。从幼儿园的综合教育研究到素质教育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正在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迈进。

下载学前教育教育学(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教育学(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学简答论述范文合集

    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简答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1. 简述教育的主要功能。(2006-10) (2011-10) (2013‐01)P2 2. 简述家庭教育的主要特征(2008-10)(2012-10) P4 3. 简述社会教育的......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学前教育学

    电大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学前教育学答案 (形成性考核单选)在学前教育学初创阶段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理论性)。 (形成性考核单选)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

    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小编整理)

    教育学 1、 知识类型 显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 隐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主体性知识 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①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必要的物质......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教育学 试题2试卷代号:250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

    学前教育

    1、认识我的“家” 活动目的: 1、认识自己的学校的名称,班级,班级中的同学和老师,能更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萌生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

    学前教育

    2012年重点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概述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项目 (一)专业建设目标 借《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吹来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学时(第二学年:春季)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见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

    学前教育

    人力资源与团队建设 王侠 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员招聘策略 (一) 人力资源规划 任何一个幼儿园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为幼儿园寻找合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