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陶罐和铁罐》片断赏析之二-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5:0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7《陶罐和铁罐》片断赏析之二-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7《陶罐和铁罐》片断赏析之二-教学教案》。

第一篇:27《陶罐和铁罐》片断赏析之二-教学教案

师:刚才大家学习、合作得特别好。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再合作一次,来个分角色比赛,怎么样?

生:(学生兴奋,跃跃欲试)

师:大家可以自己找学习伙伴,先练习读一下自己喜欢的部分。

生:(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练习读,教师指导、参与。)

师:哪一组有信心先来比一比?

生:(二、四组都抢着比)

师:各组组长以先举手为先。

生:(轮读、抢读、评读)

师:评选擂主。(鼓掌祝贺)

师:刚才大家读的语气和表情太形象了。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怎么样?

生:(大声喊)我能画。

师:在画之前,同学们,先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画一画。

生:(找、读、想、画)

师:谁愿意到黑板前在图片上画一画?

生:(一男一女到黑板前画。)

师:这两位“小画家”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画得都不错,但我想问一问:为什么这样画?

男生:因为铁罐说话时,特别生气,后来恼怒了,大发雷霆。所以我把它画出眉毛竖起,两眼圆瞪瞪的样子。

女生:老师,我是想表现陶罐当时那种谦虚的表情,所以说话时,它的表情是平静的。

生:那你为什么把它画成笑咪咪的样子呢?

女生:因为铁罐奚落陶罐时,陶罐谦虚不懦弱,它能心平气和地跟铁罐讲理,可铁罐怎么也不听,这时陶罐不理它了。所以陶罐的表情是平和的。

师: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生:(点头示意)

师:谁能用恰当的词形容陶罐和铁罐?

生:(想一会儿,纷纷举手)

师:举手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写一写吗?

生:(七名同学板演)

师:这些同学,能想出这些恰当的词,真是了不起,这说明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

生:(小组之间展开讨论)

教后反思

本教学片断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在合作学习时,教师注意了指导和参与。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合作应该是在教师引导的前提下的合作。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了教学活动。

“竞争”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习的需要。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喜欢竞争的。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是教学组织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种需要,以评选擂主的形式,展开朗读比赛,同时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调动每一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既面向了全体又照顾了个性的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竞赛中,教师还注意了读中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3、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可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来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有的学生说,有的学生读,有的学生画。特别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这时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可见,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象。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4、探究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意识。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串讲串问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我们现代教学主张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汇。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统一。本片断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也不乏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例如,片断的最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

第二篇:《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断反思

一、案例

师:刚才大家学习,合作得特别好。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一次,来个分角色比赛,怎么样?

生:(学生兴奋,跃跃欲试)

师:大家可以自己找学习伙伴,先练习读一下自己喜欢的部分。

生:(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练习读,教师指导、参与。)

师:哪一组有信心先来比一比?

生:(二、四组都抢着比)

师:各组组长以先举手为先。

生:(轮读、抢读、评读)

师生:评选擂主。(鼓掌祝贺)

师:刚才大家读的语气和表情太形象了。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怎么样?

生:(大声喊)我能画。

师:在画之前,同学们,先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在画一画。

生:(找、读、想、画)

师:谁愿意到黑板前在图片上画一画?

生:(一男一女到黑板前画。)

师:这两位“小画家”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画得都不错,但我想问一问:为什么这样画?

男生:因为铁罐说话时,特别生气,后来恼怒了,大发雷霆。所以我把它画出眉毛竖起,两眼圆瞪瞪的样子。

女生:老师,我是想表现陶罐当时那种谦虚的表情,所以说话时,它的表情是平静的。

生:那你为什么把它画成笑咪咪的样子呢?

女生:因为铁罐奚落陶罐时,陶罐谦虚不懦弱,它能心平气和的跟铁罐讲理,可铁灌罐怎么也不听,这时陶罐不理它了。所以陶罐的表情是平和的。

师: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生:(点头示意)

师:谁能用恰当的词形容陶罐和铁罐?

生:(想一会儿,纷纷举手)

师:举手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写一写吗?

生:(七名同学板演)

师:这些同学,能想出这些恰当的词,真是了不起,这说明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

生:(小组之间展开讨论)

二、分析

本教学片断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在合作学习时,教师注意了指导和参与。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但并意味着“放任自流”。合作应该是在教师引导的前提下的合作。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了教学活动。

“竞争”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习的需要。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喜欢竞争的。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是教学组织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种需要,以评选擂主的形式,展开朗读比赛,同时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调动每一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既面向了全体又照顾了个性的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竞赛中,教师还注意了读中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3、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可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来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有的学生说,有的学生读,有的学生画。特别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这时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可见,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象。

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4、探究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意识。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串讲串问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我们现代教学主张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汇。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统一。本片断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也不乏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例如,片断的最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

三、问题

如何真正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四、策略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问题浅显易懂的不需要浪费时间而合作研究。“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如出现新知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的问题,拓宽学习面的自学汇报形式等,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同时还要要求小组学习,有明确的分工,有主持人和中心发言人,教会学生倾听意见,此外,要保证合作的时间,教师也可参与。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新课程理念还指出:语文阅读,要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不仅使学生学到语言文字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有一定创新能力,强调了实效性。切不可一味追求时髦,追求气氛,做无用的劳动。

第三篇:《陶罐和铁罐》对话赏析

《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讲的是国王与处理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时间流逝,个世界上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角落,历史在它们身身上堆积了渣滓和尘土,就这样,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骄傲的铁罐不但没有把易碎的陶罐撞碎,自己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究竟谁更强大?历史会给我们一个最好的回答。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较,只能越来越骄傲,以至忘乎所以。故事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事。语言训练分析:一: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这篇寓言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是让读者最为称赞的地方。(以下红字是原文)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开篇交代故事的主人公及起因。奚落:用尖锐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在这里还能换成:嘲笑、挖苦„„词语“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这是铁罐挑衅的话,铁罐的神情和语言都显出他的傲慢无礼。“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陶罐非常有礼貌,说得不卑不亢,在铁罐如此的挑衅下,陶罐仍然称铁罐为兄弟,可见他的与人为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此处铁罐已经不仅仅是傲慢了,简直是尖酸刻薄。“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这是面对铁罐的奚落、傲慢和无理取闹时据理力争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中用了“但”这个转折词语,承认我的确不如你铁罐坚硬,不敢碰你,但这并不意味着惧怕你,意味着我是个软弱的人。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这几句话是陶罐受到傲慢的铁罐奚落之后的。对于铁罐的无理取闹,陶罐表现出谦虚克制的态度,不和质地坚硬的铁罐去碰撞,针锋相对地打嘴仗,说这“并不是懦弱”,因为“罐子”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这是罐子的职责。至于盛东西,陶罐说:“我不见得比你差”,这是从履行职责能力上讲的,如此深明大意的铁罐讲道理,体现出了他博大的胸怀。“再说”后面的省略号,略去了一些别的理由,从下文许多年代以后陶罐光洁如新、铁罐消失得无踪无影可以看得出来。“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消灭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害怕。”由于陶罐说得句句在理,铁罐无以反驳,无法接受他与陶罐地位平等的现实,所以他恼羞成怒,说出了这些蛮不讲理的话。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 和睦相处;相处得平安和谐,不争吵。通过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铁罐的蛮横无理与陶罐的友善、宽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这是铁罐越来越无视陶罐,蛮横无理咒骂陶罐的话。这句话充分暴露了铁罐的傲慢和狭隘,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综上所述,文章第一部分讲了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通过二者的对话,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二:这篇寓言故事还给我们许多启示。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堆积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许多年代以后的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发现了那只陶罐。“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说,都高兴得叫起来。语言和神态描写体现了人们发现陶罐的惊喜之情。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橱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釉黑锃亮。这句话也暗指陶罐的心灵是淳朴的,同他的外表一样,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久弥香。“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损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借助人们的话说明

了陶罐成了珍贵的古文物。“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问得够受了。”

陶罐的话表现出了他宽广的胸怀。铁罐曾经那样看不起他,奚落他,而他在出土以后第一个想到的却是铁罐。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不知在什么年代,就已经完全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这几句话讲铁罐的下场及消失得无踪无影的原因。“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说明找的时间长,找得很仔细,但仍不见铁罐的影子。最后一句,交代铁罐消失的原因。“早已”说明铁罐经不起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和很多的寓言的构思一样,作者移情于物。不直接表现生活中的人性、人情、事理,而是采用“移情于物”的方式,选择具有相似特性的事物作寄托,曲折地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陶罐,样子普通而有实用价值,表面脆弱却很耐久,可以象征谦虚宽容,默默工作而与世无争的人。铁罐,躯体坚硬但有不耐腐蚀的缺点,可以象征骄傲尖刻、张扬霸道的人。让它们共处,产生矛盾,充分体现生活中两种人的性格。让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演变 充分暴露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启示人们要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10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观察陶罐和铁罐,说说各自的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昨天已经布置了让大家预习课文,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

1、开火车分自然段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2、读下列词语并试着解释: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3、认读课文中的生字。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三)研读感悟

1、我们读了词语,认了生字,如果再让我们读课文的话,相信能够读得更棒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2、学生集体交流

3、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陶罐很谦虚?从哪些地方看出铁罐很傲慢?

4、让我们到御膳房里看看是不是这样。(播放陶罐和铁罐对话的课件)

5、看来还真是这样,陶罐谦虚谨慎,铁罐傲慢无理。这是铁罐和陶罐的对话,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可以读,可以演等等,开始练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学生汇报、表演

6、同学们也读了,也演了,老师这里有两张没有表情的脸,谁能够来画画他们的表情?

师随机问学生:你这是画得什么表情?为什么有这样画?

7、铁罐认为自己很结实,就奚落容易破碎的陶罐,它们的结局又是怎么的呢?

学生齐读10——17自然段。

8、(播放陶罐和铁罐的结局课件)教师讲解:是呀,许多年代过去了,铁罐子和陶罐被覆盖了厚厚的尘土,铁罐虽然结识,但因为时间久了,被氧化了,如今已是荡然无存了,而陶罐却依然光洁、朴素、美观。

(三)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

1、找同学分角色读读课文吧。

2、读陶罐和铁罐的同学留下,老师当记者采访他们:你知道你们的优点和缺点吗,今后打算怎样做?

3、采访大家: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说得很棒,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也不要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四)作业:改写或者续写《陶罐和铁罐》。

原文标题:《陶罐和铁罐》语言文字赏析及语言训练目标分析-教育档客 jydoc.com 原文网址:http://、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能够依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把学生的发展做为课堂追求的目标。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2、不要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四大板块: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三)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悟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

四、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四、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假如你有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你喜欢谁?为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出他们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

第二板块: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回复 引用举报顶端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长沙教育论坛址:http://www.xiexiebang.com/read.php?tid=2324

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

第四篇: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直到书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 谦虚 傲慢 懦弱 代价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

1.师板书“缶”字。(出示缶的图片)

(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

(2)教师随机板书。

2.大家见过陶罐吗?

(1)(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

(2)(屏幕出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

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1)陶罐和铁罐。

(2)生随教师板书课题(补充缶)。师指导“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

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预设点:

(1)重点指导懦弱、轻蔑、奚落、朴素的读音

(2)虚,陶、罐的缶字书写要窄一些。

(3)出示和睦相处:[ chǔ ]1.居住2.存在 3.跟别人一起生活4.决定,决断[ chù ]1.地方2.点、部分3.机关部门

师提问: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

(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2)出示课件,补充课文内容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 )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 ),而铁罐却( )。

三、再读课文,画出对话

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

2. 生找到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3.将画出的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指导书写 回归文本

1.学生随机交流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2.指导“骄傲谦虚懦弱”的书写。

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

3.把词语送回到对话中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品读对话

1.(出示图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观察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说说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生自由交流

(2)课文哪一处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

(3)原文中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由你“对陶罐和铁罐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问题切入复习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顺势进入对话,帮助学生更好的品读。】

2. 出示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不敢,铁罐兄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 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 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3) 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预设点:

(1) 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2) 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处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在朗读中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二、随堂练笔 整体感悟

1.出示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

出示:“陶罐地说”

“铁罐()地说”

(2)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2.出示完整对话 整体感悟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话

(2)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个别展示朗读(戴头饰)

三、以读代讲 总结寓意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1)齐读后点红“流逝”,

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

(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

(1)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2)连铁罐的影子都没见到。

3.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呢?

(1)陶罐,我想对你说

(2)铁罐,我想对你说

四、链接阅读

1.读通课本20页《北风和太阳》

2.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人们都说,预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风》两篇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现别人的( ),正视自己的()。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下课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

板书设计:

6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而不懦弱 骄傲自大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积累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方法: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与课文所讲道理相关的成语,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反复阅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并勾画出表现它们神态、动作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生字,游戏激趣。

(二)情境表演,讨论交流。

1、引:上堂课,我们当了一回演员,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了。这节课,我们再请几个同学上来演一演1到9自然段的内容。

2、请学生注意观察课文插图,上面画着许多的盘子、勺子、锅等。请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当做是陶罐和铁罐身边的小伙伴。

3、2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让学生以铁罐小伙伴的身份劝劝铁罐。

盘子:勺子:

其他小伙伴:

4、几个学生演11到17自然段,演后讨论:当初自大的铁罐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什么?

因为:

5、讨论:假如你去外面旅行,在铁罐和陶罐间只能选择一个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学生大胆发言,积累下表现陶罐谦虚的词句。)

6、学生发言: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和睦相处。

我来闯关:

A、基础知识。

1、给生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

傲慢谦虚恼怒朴素陶罐嘴价值兴奋相提并论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奚落。傲慢:。

谦虚:。懦弱。

相提并论:。

B、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铁罐认为陶罐懦弱,因为它觉得自己,陶罐并不承认自己懦弱,因为它认为。多年后,人们挖掘出陶罐,仍然,而铁罐。读了这课文,我想到了。

C、拓展练习。

1、说说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放飞思路,大胆发言。尝试改写课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2、学生自己仿造课文的写法,也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学习收获: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注重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有具体可测的知识能力目标。不使其空泛和随意;更关心过程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对话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对人对社会态度的提升,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凸显设计的开放性,突出时空的弹性化设计。学生的学习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上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因素很多,减少“刚性”设计,重视将课堂上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过程的及时调整。启迪学生感悟的独特性,为学生的创造开辟空间。不必对任何探索都设置一个统一的标准,唯一的答案和划一的方式,教师要善于选择或截取一个典型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与角度去感受、领悟,通过多种手段合成,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设计特色】

读写结合,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通过“一议二读三品四改”的教学流程,体现“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风格。“互动、生成,训练,创造”,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体现鲜明的教学特色。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朗读及形体动作演绎故事;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行互换,变成《铁罐与陶罐》。

【流程预设】

课前预热:

找一找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之处,能简要说出不同人物(或场合)的长处和短处。

一、议,陶罐和铁罐的长处与短处

1. 大屏幕出示生活中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讨论它们的用途;

2.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3. 师结合学生讨论分别板书它们的长处与短处,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二、读,陶罐和铁罐的谦虚与傲慢

1. 大屏幕出示:傲慢轻蔑恼怒愤怒

谦虚友善宽容大度

2.学生齐读词语,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组词语,为什么?结合课文内容分别给陶罐和铁罐送一组词语,应该送哪一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 理解第一组词语的意思,用形体及动作表演一下,教师相机小结归纳这组词语的特点(表示人物神态的词);

4. 把对词语的理解送进句子里读一读,大屏幕出示铁罐的话,学生表演读;读陶罐的话,注意体会陶罐的谦虚友善、不亢不卑。

三、品,陶罐和铁罐的结局与启示

1. 过渡,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2. 学生谈谈读了这个故事,自己想到了什么;

3. 以你就是那只消失的铁罐,此刻会对陶罐说些什么,让学生进行练笔,并指名交流,老师用大屏幕出示写话内容,指名读。

四、改,逆向思维创改寓言《铁罐和陶罐》

1.结合板书,启发思考: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确实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只是它太骄傲,很傲慢,那可不可以转换思维赞扬一下铁罐呢?各抒己见,别被课文束缚住,放飞思路,大胆去想;

2.师生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机动:现场可以口述,也可写后交流)

作业超市:

1. 课文真有趣,我想和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2. 课文很传神,我想抄写描写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3. 课文真精彩,我们小组准备演一演这个故事;

4. 课文有意思,我要绘声绘色地讲给我的家人听。

板书设计: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长处美观坚硬

短处易碎易生锈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5

课题:陶罐和铁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想。

师:看,他们来了!(课件)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后面有勺子,叉子,是在厨房里。两个罐子上有表情,一个高兴,一个忧愁。要想在说些什么。

师:个子高一点的是铁罐,(板书; 铁罐)。个子矮一点的是陶罐。(板书;陶罐)

师:陶和罐都是生字,(看黑板,表情惊诧)诶你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陶和罐都有一个缶字。

师: 和老师一起书空。撇,横,横,竖,竖折,竖。

师: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陶罐的陶就是耳刀加上淘气的淘去三点水。罐里面是四横。

师:就是住字多一横。你读,你读,你读…齐读。

生:读,读,读,…齐读。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话音刚落)

师:那么,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补充板书:19*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师: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翻到第19课,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停)不会的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

学生速读课文

师: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一会老师可要检查你呦!

师:那么,现在请你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人: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师:概括的非常好,语言非常凝练,能够抓住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主要内容。

师:那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呢?你,你,你,你……(一堆)

师:哎呀,大家的想法是不是一样啊?

生齐:是!

师:理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一读,画一画,也可以把你的理由写在书上作批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去吧!

师:课文2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借助阅读提示说出你的理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去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读好了吗?

生:读好啦。

师:愿意把自己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吗?

生齐:愿意。

师:谁愿意?你为什么喜欢陶罐?

生1:我喜欢陶罐,因为他很谦虚。我是从P101页的这句话看出来的。“不敢,铁罐兄弟。”

师:看出了谦虚。(板书:谦虚)还有吗?

生:我也喜欢陶罐,因为他不仅谦虚,还不懦弱。(师板书:懦弱)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得:“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师:懦弱,什么是懦弱?

生:就是软弱,不坚强。

生1:我觉得陶罐就很懦弱。铁罐说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陶罐却说不敢,还铁罐兄弟。我觉得他很窝囊,懦弱。

生2:我不同意**的看法。我反而觉得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和挑衅,表现的很从容,很谦虚。他知道自己的弱点,不能和铁罐硬碰。

师:陶罐是不是真的害怕呢?

生:不是,是谦虚。

师:谦虚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怕又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谁来试一试?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他读的很好,但我能读的更好。生读

师:好,你是一个正直,刚强的陶罐子。还有补充吗?

生:我从“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我觉得陶罐很平和,不屑于与铁罐争吵。

师:还有什么理由让你喜欢陶罐?

生:还有陶罐很仁慈,很宽厚。我是从:“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他一定闷得够受了。”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陶罐,而讨厌铁罐。也来说说你的理由吧。你为什么不喜欢铁罐?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不喜欢铁罐是因为他傲慢。(师板书:傲慢)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1:根本没有傲慢。生2:他说的很好,但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生3:我觉得他读的还行,但我能比他读的更傲慢。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

师:读出了气势,你已经进入了角色。

师:还有相同意见吗?

生:我不喜欢铁罐,是因为铁罐很神气。我是从:“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谁还能更神气?

师:面对争辩的陶罐,铁罐?

生:恼怒了。

师:谁想读读看?

师: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

师:恼怒的铁罐看到陶罐居然还和他讲道理,这时候他怎么样?

生:他气的愤愤的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简直是火冒三丈,怒不可遏。

师:你能读出他的怒不可遏吗?

生读。带动作。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谁愿意来试一试?(出示课件)

A:读陶 B:读铁

师:谁能即兴演一演,为我们展现出当时的场景?

师:看了刚才的表演,我也想试一试,可以吗?我演陶罐,大家演铁罐。

感情朗读,动作表情,神态,烘托气氛,达到高潮。!

师:看来大家真的非常非常讨厌铁罐,厌恶铁罐。(师表情)(表情转变)难道铁罐就没有优点了吗?4人小组,讨论讨论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师指导,2分钟)

师:讨论好了吗?讨论好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生1:铁罐虽然很傲慢,但是却很坚硬。(板书:坚硬)而陶罐虽然很谦虚,但是却很易碎。(板书:易碎)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生2: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就骄傲,自大,就会像铁罐一样,下场会很可悲。

生3:我觉得人要学会面对自己的短处。就像陶罐知道自己的缺点是易碎,就不和铁罐碰撞,做人也贵在有自知之明。

四.总结寓意,拓展练习,学会辨证看待问题。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人无完人吗!

师:这则寓言正是抓住陶罐的优点和铁罐的缺点,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想,他能赞美陶罐、批评铁罐,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赞美铁罐而批评陶罐呢?这回我们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把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出示课件)有兴趣吗?留为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好好创造创造,明天课堂上我们进行展示交流。好不好?

下课!

第五篇: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1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国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用尖酸刻薄的话来数落陶罐,而陶罐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品性。当多年过去后,宫殿倒塌了,它们被埋在土里,经过岁月流逝,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趣味性强,寓意深刻,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细读故事,发现故事可分为陶罐和铁罐被埋之前、被埋之后两个部分,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故事中还有许多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接触了不少了,他们想读、乐学,而且他们有了一、二年级的学习基础,能够自己预习课文,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初步的阅读与分析。但课文中描写铁罐神态、动作的几个词语以及它最后为什么消失的原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学生要通过文中的对话领悟人物的内心,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去实践。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词串教学法。学生在整堂课中主要围绕着几个关键词语,在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进行学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而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要理解句子的意思,读懂课文,就必须先弄清词语的意思。我就想抓住文中的这些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从而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内心。这篇课文又是童话故事,故事性强,学生很感兴趣,因此课堂上我通过自己的语言、多媒体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创设故事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我首先用讲故事的形式,结合多媒体导入新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读课文,自己去发现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并读准这些词语的音。课文中描写铁罐神态的词语偏多,而且难理解,我就想让学生重点先来理解铁罐,从而体会陶罐的内心。描写铁罐神态的三个词语“傲慢、轻蔑、恼怒”都有傲慢的意思,但又有一些区别。我先让学生体会他的相同之处,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然后再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带着不同的语气、神态、动作来朗读铁罐说的话,通过朗读再领会铁罐的蛮横无礼。文中有一句铁罐说的话没有写出他说话时的神态,我就让学生根据铁罐说的话来补充词语,再读句子。这样既理解了铁罐此时的心态自以为了不起、不可一世,又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共5页,当前第1页

而对于陶罐的理解,我还是抓住词语“懦弱”来引导学生体会陶罐的内心。我故意装糊涂,提出两个问题去激学生,让学生自发地反驳我的看法:1、陶罐明明很容易碎,一碰就破裂了,怎么能说不懦弱?2、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而陶罐还总是一脸微笑地对待,怎么能说不懦弱?学生通过反驳可以谈自己的各种理解,从而去体会陶罐和铁罐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易碎只是陶罐的短处,并不是懦弱,他不和铁罐吵并不代表他懦弱,那是他谦让的美德。

学生理解了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后,我设计了一个无声的动画,让学生配音,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再一次训练了学生的朗读。

这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的学习,我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词语,像第一部分那样,找出描写人们和陶罐神态的词语,把板书补充完整,然后根据板书朗读,读出人们的惊讶与高兴,再体会人们为什么惊讶、高兴。从而明白陶罐成了古董,受到人们的欢迎和保护,而铁罐最后没有好下场,消失的无影无踪。学到这学生便明白了课文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很自然地说出了自己的体会,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情境导入。

1、屏幕展示国王的御厨,让孩子走进文中的童话故事。(御厨富丽堂皇,陈列着精美的瓷盘、锃亮的炊具)

2、请生自由表达自己看到御厨后的感受。

3、老师借助图片生动讲述故事,并同时在屏幕中出示主人公陶罐和铁罐。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老师对故事生动地讲述,以及在讲述中与学生的互动,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描述的童话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挖掘词语,感悟铁罐。

1、挖掘词语,读准字音。

(1)(屏幕出示题目:我要把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找出来。)请生读题。

(2)请生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3)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4)请生看板书,齐读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对于难读词语师范读,生跟读。

2、理解词语,感悟铁罐。

(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这三个词语)生再读这三个词,并围绕这三个词语理解铁罐的傲慢。

(1)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2)生默读课文,并谈自己找到的例子,体会铁罐的傲慢,对于生找到的例子给予恰当点评。

(3)小结: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

(4)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5)请生做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设计意图:文中描写铁罐的三个词语含义并不深奥,但却用得准确、传神。我通过让学生找词语、读词语,谈例子、表演来发现、琢磨、比较这几个词语,感受陶罐的傲慢无礼,使学生义会词意、增强语感,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人物的解读。)共5页,当前第2页

三、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1、自创表情动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话: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并从中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2)生自由表演读,体验铁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与表演。

a、师傲慢地说:“我来找一找!哪个是傲慢的铁罐?”(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这一句,师给予指导。

b、师:“太精彩了,好一个傲慢地铁罐!”师带着轻蔑的语气问:“轻蔑的铁罐在哪里?”(屏幕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指导一名学生一边表现出轻蔑的样子一边带着讥笑的语气朗读。

c、师:“真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师恼羞成怒地问:“谁又是那个恼怒的铁罐?”

(屏幕出示:“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请几名学生分别来演绎这个恼怒的铁罐,感受铁罐此时的愤怒。

3、领悟情感,学写词语,积累词语。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

(2)请生填词,并根据自己填的词语读出其中的味道,表现出铁罐此时“怒不可遏、怒火中烧、怒发冲冠、大发雷霆……”生每读一个句子,师都及时点评指导,要求学生读到位。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朗读教学中,老师主要通过自身的神态、语气来感染学生,学生在教师步步引导中领悟朗读的技巧,个个跃跃欲试,读出了韵味,读出了心境,读出了画面,读出了场景,读出了个人的体验。伴随着读,铁罐的傲慢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是入木三分。)

四、激情思辨,领悟陶罐。

1、师鼓弄玄虚引出关键词,师:“学到这,陈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请生读这个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并范读,生再读。

3、请生读辞海中关于“懦弱”的解释,理解“懦弱”。

4、师抛砖引玉提出疑惑,生畅谈理解,感悟陶罐:

(1)师手指“懦弱”: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陈老师能听他的吗?

(2)师装糊涂,问:“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

学生大胆辩驳,谈自己如何理解陶罐并不懦弱。

(3)师继续假装糊涂:“可陈老师还是疑惑!你们看!”(屏幕出示铁罐图片)“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可陶罐(屏幕出示:陶罐图片)还是一脸微笑。铁罐都指着陶罐的鼻子骂了,陶罐还不还击,这还不懦弱啊?”共5页,当前第3页

激发学生再次辩驳,畅谈自己的理解。

5、师小结: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抓住词语“懦弱”,给学生卖了个关子:正话反问。师两次看似糊涂的问话,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对,激起了学生大胆辩驳,并畅谈自己的理解,学生在辩驳中领悟了陶罐的种种表现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谦让的美德,学生对两只罐子截然不同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五、配音朗读,再起高潮。

1、为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来当配音演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陈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

师:“今天就要请你们来当一回配音演员。文中正好有四组对话,第一组同学配第一组对话,照此类推。排练时要记住把台词背下来,还得配上神态、动作。”

2、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3、小组推荐配音演员:师:“有请配音演员!”(每组各请一桌同学)

4、生配音,师点评,(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制作了无声动画,营造了视觉氛围,请学生担当配音演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六、积极创作,深化感悟。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生来当一回编剧,根据剧本第一幕的时间、地点、主人公,找出剧本第二幕的时间、地点、主人公。

(屏幕出示:第一幕时间:古时候,地点:国王御厨,人物:陶罐和铁罐)

(屏幕出示:第二幕时间:,地点:,人物:)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神态,师:“如果我们要编排第二幕的戏,我们也要注意人物的神态。你们看黑板上的板书。”(师板书:人们、陶罐)

(3)捕捉词语,为第二幕的人物设计神态:师:“你们能学着左边的板书填右边的板书吗?”

(4)生默读课文的10-17自然段,并完成板书。师根据学生口述,把板书补充完整。

(5)通过老师的语言渲染,结合引用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个人与全班合作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根据人物神态,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

(6)请“编剧”谈谈为什么如此设计并演绎人物,从而感受到陶罐已成为古董,非常有价值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无人问津。

2、完成板书,谈感受,领悟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1)师:“哦!许多年后,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看板书!”(板书:启发)

师:“这又该填什么呢?”

(2)生根据自己所填的板书,谈自己学完本文后所受到的启发,感悟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3、总结:看来这个故事已走进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它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大家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听!

(设计意图:第一部分的教学重点主要落在理解主人公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品质,而第二部分的教学则转为理解人们在见到出土后的陶罐时那种兴奋、高兴的心情,二者在学习方法上有相似之处,因此我通过学习方法的迁移,让孩子来当编剧,又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很自然地引出了学生对本篇课文所要揭示的道理的领悟,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陶罐和铁罐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三、看图,初步认识陶罐和铁罐。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铁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

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

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陶罐和铁罐教案3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头饰、陶罐和铁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陶罐)──板书:陶罐

仔细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也可以上来摸一摸。(找同学说说)

同学们再看看,这是什么?(铁罐)──板书:铁罐

仔细再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呢?(找同学说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听?(想)

揭示课题: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罐和铁罐(板书27、和)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2、大家说故事好不好听啊?(好听)既然这么好听大家还不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有困难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B、大家说故事好不好听啊?(好听)想不想自己读读?(想)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看107页读读这个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有困难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识记生字:

⑴ 同桌合作记生字:

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做得非常好,他一边用手指着课文后的生字一边认读,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同桌之间这样做一做,一个同学用手指着另一名同学认读,对读的不对的字要及时纠正。

⑵ 生字卡识字:

老师手里拿的就是本课的生字朋友,同学们看看认识吗?(出示生字卡,先请学生一起认读再找个别同学认读)

⑶ 学生领着齐读生字。

4、识记词语:

⑴ 生字朋友看来同学们是认识了,可是还有一些词语朋友我们还没认识,如果记住了这些朋友,同学们读课文会读得更好理解得也会更容易。那就让我们从课文中找一找这些朋友吧。找找了就把他们划下来。尤其注意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⑵ 找同学读读划的词语。

⑶ 出示课件,认读词语(个人读、分组读、齐读)

⑶ 同学们,课文中的泡泡问我们,“奚落”是什么意思,而且告诉我们可以联系课文来理解,那么同学们,你们懂了吗?赶快读读课文,说出来交流交流。

⑸ 好,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说得更好。那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相提并论”和“和睦相处”这两个词语呢?试试看。

⑹ 出示课件,读课文填空。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找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 同学们认为刚才几名同学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或者不好在哪里?大胆的起来说说,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⑵ 你觉得铁罐像个什么样的人?从那里可以看出来?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画出来并读一读。(找同学起来汇报)

⑶ 你觉得陶罐像个什么样的人?从那里可以看出来?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画出来并读一读。(找同学起来汇报)

⑷ 那我们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他们说的话呢?在小组里试着分角色读一读。

⑸ 全班交流,展示朗读。

⑹ 练习表演,交流展示。

没想到同学们读课文读得这么好,刚才有同学就说他能把这个故事演一演,我想不光这名同学能演,全班同学都能演,大家说是不是?(是)那到底谁演得最好呢?我们拭目以待。

请同学们抓紧练习,争取以最精彩的表演征服全班同学。

⑺ 现场采访:

同学们说他们演得好不好?(A、好)(B、如果有同学说不好,那就找同学说说哪里不好,应该怎样演?然后另找一小组上台表演)

① 小演员们先不要回去,你们现在已经成了全班的小明星了。下面给全班同学一个当记者的机会,我们开一个小小的记者招待会,记者们将有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向你们请教,请做好准备。哪位小记者先来?

② 好,同学们,通过这次表演,我们班又有一批小明星诞生了。我呢,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电视台的记者,要现场采访一下我们的小明星。

请问铁罐,你为什么奚落人家陶罐?(回答:因为我是铁做的,它是泥土做的,他不如我坚固,我不愿意和他在一起)

请问陶罐,铁罐这样奚落你,你为什么不但没给他急反而劝他和睦相处呢?(回答: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该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希望人人都能像陶罐你这样,那么世界将会更美好!还有陶罐,在人们把你挖出来的时候,你还惦记着铁罐,而且称他为兄弟,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回答:对。但不仅是这个原因。)哦,还有什么?(回答:铁罐永远是我的好兄弟!)

请问铁罐,听了陶罐的话,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回答:我觉得很对不起你(陶罐),我不应该那么傲慢,那么蛮横无理,没想到我那样对你,你还对我这么好,我以后一定向你好好学习,改正自己的错误,做个谦虚友善的人。)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课文学习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应该清楚了,课文可分为两大段,分别是什么呢?谁来说一说?(学生边说边板书)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是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板书:人各有长,相互尊重

五、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陶罐和铁罐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陶、懦、恼”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重点指导“懦”(nuò)“恼”(nǎo)声母都是鼻音

3、读下列词语:

奚落谦虚

傲慢懦弱

轻蔑争辩

恼怒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羞耻

氧化无影无踪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奚落恼怒

谦虚相提并论

傲慢和睦相处

懦弱羞耻

轻蔑氧化

争辩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4、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有什么特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谦虚、友好、克制)

5、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板书:

谦虚

傲慢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傲慢──轻蔑──恼怒”陶罐是:“谦虚──自尊”)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教师巡视、指导。

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

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

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综

陶罐和铁罐教案5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罐”字入手,揭示课题

1、出示“罐”字卡片,让学生齐读。

2、教师:罐是一种用来盛东西的器皿。你们都知道哪些罐子?(陶罐、铁罐、木罐、玻璃罐)

4、教师小结:不同的罐子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它们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作家黄瑞云,抓住了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创作了一个有趣的童话。这个童话的题目就是——《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加拼音):争辩恼怒御厨羞耻懦弱陶罐奚落轻蔑掘开朴素流逝宫殿相提并论和睦相处(去掉拼音):争辩恼怒御厨羞耻懦弱陶罐奚落轻蔑掘开朴素流逝宫殿相提并论和睦相处(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而铁罐却()了。

(奚落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

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

三、焦急对话,品读感悟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9自然段,想一想这8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指名反馈。(主要写的是人物的对话。)

3、教师小结:的'确,这8个自然段,大多数都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分别画出陶罐和铁罐的语言,然后大声地读一读。

4、集体交流、反馈。

5、初步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建议男女分角色朗读。男生扮演铁罐,女生扮演陶罐。)

6、教师:在刚才的角色朗读中,女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铁罐?(女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没有礼貌、恼怒等)男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陶罐?(男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谦虚、很有礼貌、不懦弱、敢据理力争等。)

7、教师:的确如此,铁罐最大的特点就是傲慢无理,陶罐最大的特点就是谦虚有礼,却不懦弱。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旁边。(板书:傲慢无理谦虚有礼,不懦弱)

8、集体交流。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理?(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陶罐的谦虚有礼,却不懦弱?)

(2)指导读出陶罐的谦虚有礼或铁罐的傲慢无理。

(3)激励学生补充自己的感想。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9、抓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指导分角色朗读。

(1)出示填空练习。

(2)分别指导学生抓住所填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铁罐(傲慢)地问:“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齐读)面对如此傲慢的铁罐,陶罐的表现是怎样的?让我们来读读谦虚的陶罐说的话。(出示陶罐的话)

陶罐(谦虚)地回答:“不敢,铁罐兄弟。”

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揭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所以瞧不起陶罐。)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这是它的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这是它的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

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那时候铁罐说这句话时是什么神态?(轻蔑,打出提示语)轻蔑是一种怎样的神态?(瞧不起、看不起人的样子;找近义词:轻视)谁能作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让一个学生表演)

师:好一副轻蔑的样子,你带着这个轻蔑的表情来读读铁罐的这句话。师:请同学们学着刚才那个同学的表情和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陶罐(争辩)说:“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那同学们觉得陶罐真得懦弱吗?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陶罐并不是懦弱的?(陶罐自己的话和“争辩”这个词中体会到)(出示句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争辩?陶罐是怎么争辩的?(朗读陶罐的

话)那么傲慢的铁罐允许陶罐继续争辩吗?(不允许。)在铁罐眼里如此懦弱的陶罐竟然知道争辩,那时候铁罐的心情是如何的呢?(恼怒)谁能做个恼怒的表情给大家看看?(好一副恼怒的表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恼怒的语气和表情来读读铁罐这时说的话。(生朗读)?铁罐(恼怒)地说:“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面对如此恼怒的铁罐,陶罐又是如何说的呢?(指导读陶罐的话)

陶罐(友善)地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陶罐的什么呢?(和善、友好、谦让、彬彬有礼)面对这样友善的陶罐,铁罐又作何反映?出示第四次对话:

铁罐(蛮不讲理)地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师:铁罐是如此无理取闹,到这时陶罐——不再理会铁罐。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师:对啊,遇到谁,谁都不会无止境地去理会无理又傲慢的人。

(3)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1)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2)戴上头饰表演。

(4)生字教学: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喜欢谦虚的陶罐呢?还是傲慢的铁罐?都喜欢谦虚的陶罐,那我们现在就把“谦虚”这两个字学会了。(指导书写)

10、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不光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物说的话读好,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以及人物的性格、品质等。今后,同学们要多关注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理解。

11、用一段或一句话,夸一夸陶罐,劝一劝铁罐。(指名反馈)

四、课堂总结

教师指着黑板,小结:今天我们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学习,

认识了一个(学生:傲慢无理)的铁罐,认识了一个(学生:谦虚有礼,不懦弱)的陶罐。故事到这里还未结束,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最后命运如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

五、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傲慢无理谦虚有礼,不懦弱奚落

据理力争

坚硬易碎

易氧化不会被氧化

陶罐和铁罐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已学过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1、大家自由地、快速地读课文,读完以后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学生自读。

3、学生谈自己读懂的,并提出问题。

(老师相机指导、板书)

4、大家觉得这篇课文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学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指导感情朗读。

1、提出练读要求:重点放在对话上,并且要注意读出感情。

2、学生小组讨论、练读。

3、点名让学生朗读陶罐、铁罐对话的部分,指导学生体会“奚落”、“傲慢”、“谦虚”、“更加轻蔑”、“恼怒”等词的含义,并准确读出相关的语气。

4、学生相互点评朗读的质量。

三、分角色表演。

学生推荐“演员”上台表演(老师提示:注意神态的变化)。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指导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第二部分大内容。

五、深化体会。

1、文章读过了,演过了,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你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体会)

3老师小结:做人应该谦虚,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多向别人学习。

六、拓展思维。

1、引导学生谈谈陶罐和铁罐两者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大家说得不错,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改编这则寓言,然后概括地讲出来,先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3、学生小组交流,改编故事。

4、学生把自己改编的故事进行全班交流。

七、课后延伸。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还有收集的材料,编一则寓言故事;然后召开一个故事会,互相学习一下。

陶罐和铁罐教案7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骄傲 谦虚 懦弱 古代

价值 尘土 捧起 擦洗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陶罐和铁罐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它们最终的结局有什么关系?从中我们又可以学到哪些与人相处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分角色朗 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明确:陶罐:善良、谦虚、自尊、宽容;铁罐:骄傲、自大。

2.课文是通过什么手段塑造出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的?找出相关语句各举一例进行分析。

明确:语言描 写和 神态描写。

①神态描写:铁罐“傲慢地问”表现出它骄傲、自大的性格;陶罐“谦虚地回答”表现出它谦虚、有礼的性格。

②语言描写:“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表现出铁罐自以为是、蛮横无理的性格;“不敢,铁罐兄弟”表现出陶罐善良、宽容的性格。

3.阅读第1自然段,结合后文说说为什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明确:因为铁罐自认为十分坚硬,所以看不起脆弱易碎的陶罐 。

4.阅读第6自然段,说说铁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铁罐说陶罐“要不了几天,就会破成碎片”,自己“却永远在这里”,与后文陶罐保存完好,铁罐却无影无踪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讽刺性,为后文作铺垫。

5.第10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内容上表现出时间过去了很久,为下文揭示陶罐和铁罐的结局作铺垫。

6.多年之后,陶罐和铁罐的结局是什么?

明确:陶罐依然保存完好,被人们挖掘出来,视为珍贵的文物;铁罐却 因为长期的氧化反应消失不见了。

7.陶罐被人们掘出来后向人们提出了什么请求?这反映出陶罐的什么品质?

明确:陶罐请求人们把他的兄弟铁罐也掘出来。这反映出陶罐不计前嫌、宽容大度、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8.陶罐易碎,多年之后却依然美观;铁罐坚硬,多年之后却消失不见,这告诉我们什么 道理?

明确: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

9.课文运用的最有特色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对比的表现手法。体现在陶罐和铁罐的对比,多年之前和多年之后的对比两方面。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写近义词。

(1)骄傲--( )

(2)奚落--( )

(3)轻蔑--( )

(4)懦弱--( )

2.写反义词。

(1)骄傲--( )

(2)轻蔑--( )

(3)懦弱--( )

答案:

1.

(1)傲慢

(2)讥讽

(3)轻视

(4)软弱

2.

(1)谦虚

(2)尊重

(3)勇敢

2.总结。

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应自高自大,看不见自己的短处;也不应该妄自菲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古诗云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与他人相处时,我们更要怀着谦虚的态度,学习对方的优点,与人友善、和睦相处。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陶罐和铁罐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的对话部分,感悟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合作表演故事。

3.体会寓言的寓意,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激趣导入

在很久很久以前,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咱们把他俩请出来,好不好?

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

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认识陶罐和铁罐

学生发表意见从外形.神态.个头说说自己的看法

(①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它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它是用陶土做的,上面还有美丽的花纹。②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嘴巴翘得老高,好像对陶罐不屑一顾,一副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的眼神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副容忍的样子。③从个头上看,铁罐自认为自己很高大,以为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头昂得高高的。)

刚一走进国王的御厨,耳边就传来了陶罐和铁罐的声音,咱们去听听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出示课件)

三、读中感悟

1.那么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两位朋友你们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读课文找理由,把有关词语和句子画下来

(1)自由读课文

(2)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出示课件并板书

抓住关键语句感悟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点,说出不同见解

如:不喜欢铁罐,因为他骄傲无礼,并找出铁罐的话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怎样“奚落?”

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

喜欢陶罐,因为他谦虚友善,并读出陶罐的话。

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

2.创设情境再现奚落情景

听,国王的御厨里又传来了铁罐傲慢无礼的奚落声了。

请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生互动分角色读读

3.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它们各自的命运又怎样呢?(板书:命运)出示课件

(1)理解陶罐的善良,不计前嫌,找出陶罐的话读一读

(2)如果铁罐在身旁,听了会怎样?说一说

可惜这些话铁罐是永远不可能听到了。

许多年过去了,原来易碎的陶罐变得很有价值,(板书:有价值)而原来只看到自己坚硬长处的铁罐却早已被氧化,变得无踪无影了。板书:(无影无踪)

四、说写体会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2.出示课件(名言警句)

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只看到自己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不能取笑他人,要相互尊重,与人和睦相处

五、演中升华

现在就让我们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演演他们之间的故事,选举两名同学带上头饰表演

六、拓展.放飞想象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易氧化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七.作业:

仿照《陶罐和铁罐》的写法,编一则寓言故事。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则寓言故事,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板书设计

(多年以后)

态度→命运

陶:谦虚、忍让、友善、有价值

铁:傲慢、轻蔑、恼怒、无影无踪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一堆锈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在教学本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我课前先与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喜欢和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理由是什么?绝大多数认为愿意和学习成绩好的,诚实的,乐于助人的……同学交朋友,愿意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从而不知不觉已经在他们的头脑里为本课作下了很好的铺垫,为新课学习铺下了埋伏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堂课我始终从围绕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想听,想读,想学,想说,相机提出问题:“这两位朋友你们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读课文找理由,把有关词语和句子画下来”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课堂气氛热烈。

接着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陶罐

与铁罐的对话。在指导对话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头饰加上动作演一演,真正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同时我也加入了这次表演,完全融入到故事中,学生对不同角色的语言的语气、神态甚至是动作演得生动有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同时也经经历了对课文语言的吸收、内化、积累和运用的过程。然后水到渠成的揭示了这则寓言的寓意,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今天这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回答和表演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教案9

设计说明

课文讲述了发生在陶罐和铁罐身上有趣的故事。全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后半部分讲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出土变成了文物,铁罐却早已氧化消失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并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之中,还让学生仿照课文编写寓言,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语,读通课文。(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文中新词。

2.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学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语,读通课文。(学生)

2.用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做头饰。(教师)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罐子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特点。

2.板书课题。 1.观察图片,小组交流讨论,说说各种罐子的特点。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读词语,自学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读准字音,注意读好下列生字的读音:懦(nuò)、恼(nǎo)、尘(ché)。

(2)认读词语。

2.联系上下文,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

jiāoàoqiānxū

()

nuòruòchéntǔ

()()

ɡǔdàijiàzhí

()()

三、精读理解。(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并点名学生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2.课件逐一出示对话,指导感情朗读,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

2.对照课件展示,逐步读好对话。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___地问。

(2)“不敢,铁罐兄弟。”陶罐________地回答。

四、角色朗读。(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从对话中,你知道陶罐和铁罐的缺点分别是什么吗?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3.找两名学生戴头饰情景表演。

1.铁罐易氧化,陶罐易碎,这是它们的缺点。

2.分角色朗读对话。

3.学生进行情景表演。

3.理解词语的意思。

相提并论:______________

4.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何必这样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欣赏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对话,让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特点了解得很清楚,分角色朗读和情景表演是对这一理解的深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学编寓言故事。

学习重点

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用时:3分钟)

1.教师听写词语,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回忆: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学生写词语。

2.学生回顾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述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习第1~9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1~9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奚落”的意思。

(3)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出示问题: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来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2.引导学习第10~17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的?铁罐是什么样的?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说出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2.学生读文理解“奚落”的意思。(讥讽嘲笑。)

3.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读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4.学生自读自学这些句子,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5.学生快速默读第10~17自然段,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5.“奚落”一词是什么意思?写出了铁罐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写出了陶罐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想对文中的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这则寓言将()和()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

1.学生再读课文,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学生完成练习。

8.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用时:9分钟) 布置练笔:请同学们模仿本课,编一则具有深刻道理的童话故事。 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练笔。

9.请以“笔尖和笔帽”为题,写一则小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第一板块的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特点,探究铁罐骄傲、陶罐谦虚的特点;第二板块的学习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

◆以读代讲,感悟文本。(教学重点)?

师: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哪位同学想来试着读一读?

生1:(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2:(评)他没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

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

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

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

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

生:(很有感情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读。(生齐读)

师:铁罐不止一次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同桌交换读,气氛热烈)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生1:“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2: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这一句要用傲慢的语气读吗?

生:不,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读得怎么样?

生:(齐)好!(热烈鼓掌)

师:还有谁来读?(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读得好不好?

生:(齐)好!(热烈鼓掌)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蜀固,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陶罐的短处(板书:短处),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奚落陶罐的短处。面对铁罐一次次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分角色读它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

(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

陶罐和铁罐教案10

小学语文第七册其中一篇课外阅读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

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开门见山:讲台正中是公正人(老师),左边是陶罐的扮演者,右边是铁罐的扮演者,他们头上分别带着涂上彩色花纹的陶罐和铁罐的头饰

(陶罐的神情是谦虚的,而铁罐表现出来的是一副骄傲的样子)。两旁坐着热情的观众。

第一幕:铁罐奚落陶罐

老师开场白: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傲慢地问)

陶罐:“不敢,铁罐兄弟。”(谦虚地回答)

老师:“铁罐为什么敢这样问陶罐?”

观众(1):“因为铁罐坚固,不怕碰撞,这也是铁罐的优越性。”

观众(2):“铁罐认为陶罐经不起它的碰撞才敢这样问。”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

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争辩说)我们生来就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铁罐:“住嘴”(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过不了几天,你就会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气势汹汹)

陶罐:“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颜悦色)

铁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老师:“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越来越傲慢无理?”

观众(3):“铁罐自以为不怕碰撞就了不起,盲目自大,说话尖刻,不尊重别人,更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

老师:“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观众(4):“陶罐‘争辩’,说明陶罐谦虚并不是懦弱。我们应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不能比长处斗自大。”

老师:“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观众(5):“铁罐蛮横无理,充分暴露了铁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长处的缺点。而陶罐谦虚但不懦弱,对铁罐的不讲道理,陶罐不再理会它了。”

第二幕:世界的变化

老师:(有感情地对白)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渣滓和尘土。

(陶罐和铁罐坐下伏在桌子上)

第三幕:陶罐和铁罐的变化

老师: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用手拍拍陶罐)

观众(6):“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表情惊讶地)

(陶罐慢慢地站起来,弯着身子。)

观众(7):“真的,一只陶罐?”(高兴得大声叫起来)

老师:慢慢地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老师表演)

观众(8):“多美的陶罐!”“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陶罐:(站起身)“谢谢你们!”(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

老师: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地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不知道它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了,早已无影无踪(铁罐取下头饰,回到观众席)。

老师:“人们为什么会找不到铁罐?”

观众(9):“铁罐虽然不怕碰撞,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随着天气的变化,被氧化了。连痕迹都找不到了。”

老师:“在这里。铁罐的下场和陶罐不朽的文物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师总结:这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已经表演完毕,在此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扮演陶罐、铁罐的同学和部分观众的表演表示感谢,他们精彩的、惟妙惟肖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什么感受。”

(这时,同学们都热烈讨论,互相谈自己的感受。)

大家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比人优越。也没有理由骄傲。比不上别人也不要消沉,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社会作贡献……。

(请陶罐、铁罐的扮演者和部分同学谈体会。)

陶罐扮演者:“我是一个谦虚而又不懦弱的陶罐的扮演者但在实际中我可不是一个谦虚的人……。

铁罐扮演者:“我是一个骄傲而又盲目自大的铁罐的扮演者。从这个角色中我感受到铁罐因为看不起别人的长处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得了个可悲的下场.希望自己在学习中不重蹈铁罐的覆辙……。”

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

老师:这是一堂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谈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谈改正的方向……收到预期的效果。

借语文活动课形式教学《陶罐和铁罐》小学四年级语文借语文活动课形式教学《陶罐和铁罐》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请说明出处

陶罐和铁罐教案11

【教学设想】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情境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二)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四、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19陶罐和铁罐

陶罐易碎——→永久

忍让↑↓奚落

铁罐坚硬——→氧化

陶罐和铁罐教案12

教学目的:

1、知道常见的展示故事方式;

2、初步了解电子演示文稿的优点;

3、了解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

4、能够围绕主题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图片素材。

重点难点:

1、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2、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请学生阅读本单元前两页的漫画故事,提醒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

生阅读漫画。

2、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漫画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填写学习单。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填写相关学习单。

3、师对学习单内容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得出正确的故事寓意。

二、确定电子作品的表达形式

1、师播放“陶罐与铁罐”的PPT示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故事的表达方式。

生欣赏。

2、师组织学生从故事内容的详细性、传播的便捷和规范性、表现形式的生动性等特点,进行小组交流,填写学习单。

生小组交流,填写学习单。

3、师评价学习单,引导学生确定作品的最终表达形式。

生确定电子演示文稿这一图文并茂,有动态切换效果的、出色的故事表达形式。

4、师提出本单元的任务,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展示故事及寓意。

三、总结、下课。

陶罐和铁罐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直到书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 谦虚 傲慢 懦弱 代价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

1.师板书“缶”字。(出示缶的图片)

(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

(2)教师随机板书。

2.大家见过陶罐吗?

(1)(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

(2)(屏幕出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

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1)陶罐和铁罐。

(2)生随教师板书课题(补充缶)。师指导“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

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预设点:

(1)重点指导懦弱、轻蔑、奚落、朴素的读音

(2)虚,陶、罐的缶字书写要窄一些。

(3)出示和睦相处:[ chǔ ]1.居住2.存在 3.跟别人一起生活4.决定,决断[ chù ]1.地方2.点、部分3.机关部门

师提问: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

(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2)出示课件,补充课文内容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 )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 ),而铁罐却( )。

三、再读课文,画出对话

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

2. 生找到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3.将画出的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指导书写 回归文本

1.学生随机交流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2.指导“骄傲谦虚懦弱”的书写。

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

3.把词语送回到对话中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品读对话

1.(出示图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观察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说说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生自由交流

(2)课文哪一处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

(3)原文中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由你“对陶罐和铁罐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问题切入复习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顺势进入对话,帮助学生更好的品读。】

2. 出示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不敢,铁罐兄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 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 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3) 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预设点:

(1) 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2) 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处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在朗读中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二、随堂练笔 整体感悟

1.出示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

出示:“陶罐地说”

“铁罐()地说”

(2)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2.出示完整对话 整体感悟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话

(2)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个别展示朗读(戴头饰)

三、以读代讲 总结寓意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1)齐读后点红“流逝”,

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

(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

(1)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2)连铁罐的影子都没见到。

3.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呢?

(1)陶罐,我想对你说

(2)铁罐,我想对你说

四、链接阅读

1.读通课本20页《北风和太阳》

2.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人们都说,预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风》两篇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现别人的( ),正视自己的()。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下课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

板书设计:

6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而不懦弱 骄傲自大

陶罐和铁罐教案14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A、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b、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c、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

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播放陶罐和铁罐的结局课件)

教师讲解:是呀,许多年代过去了,铁罐子和陶罐被覆盖了厚厚的尘土,铁罐虽然结识,但因为时间久了,被氧化了,如今已是荡然无存了,而陶罐却依然光洁、朴素、美观。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教学反思: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这一教学中,我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取知识,使学生最终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足是这堂课有的同学读书不充分,抽读时读的很吃力,针对这一情况,利用阅读的时间再多读几遍,达到巩固的目的。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铁罐 骄傲 无影无踪

多年以后

陶罐 谦虚 光洁 朴素 美观

陶罐和铁罐教案15

教学目的:

1、知道常见的展示故事方式;

2、初步了解电子演示文稿的优点;

3、了解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

4、能够围绕主题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图片素材。

重点难点:

1、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2、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分析演示文稿,了解组成

1、师组织学生分析电子演示文稿示例,了解它们的基本组成。

生根据教材内容,补充讨论电子文稿的组成,填写学习单。

2、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本组作品需多少张幻灯片,以及每张幻灯片的内容、需要的素材及其作用,填写教材的学习单。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幻灯片要有封面和结束页,要图文并茂、背景统— —,少叙述,反映对话及寓意等故事要素。

二、制定小组的制作计划

1、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具体任务及分工,填写学习单。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齐心协力。

生讨论具体分工,明确任务,填写学习单。

2、师组织学生根据故事演示文稿的需要,分析故事段落,写出段落故事和人物对白,填写教材学习单。

提示学生,演示文稿上的故事分段要合理,文字简明,对话语气因人而异。

生合理分段,确定对白和文字,确认完成者,填学习单。

师组织学生确定幻灯片张数,并搜集、整理素材,填学习单。

引导学生:封面必须有标题、演讲人等组成要素,以及所有素材应合理存放。

生确定幻灯片张数、内容,填学习单,确定素材存放位置及命名。

三、评价学习结果。

四、总结、下课。

下载27《陶罐和铁罐》片断赏析之二-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7《陶罐和铁罐》片断赏析之二-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1 一、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冀教版小学 语文第六册中一篇趣味性强,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橱里的铁罐自以......

    《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1 一、案例背景:《陶罐和铁罐》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非常瞧不起陶罐,......

    《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1 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教案

    27陶罐和铁罐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

    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模板集合8篇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冀教版小学 语文第六册中一篇趣味性强,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橱里的铁......

    陶罐和铁罐教案

    23、陶罐和铁罐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生字词,会写“陶“字,了解课文大意。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3、感悟文章寓意,学习......

    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 虞家河中心小学 崔年生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

    《陶罐和铁罐》教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