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七个问题审视自己的课堂(范文模版)
用七个问题审视自己的课堂
发布者:初中数学专家 发布时间: 2012-6-20 11:05:40
来源:教育时报
我的课堂组织形式有效吗?
随着新课改的一步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形式被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的对此还推崇备至。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没有认真学过新课程知识的教师,由于对这些学习方式不甚了解,只知些皮毛,不具备组织运用开展这些课堂学习新形式的知识,就“依葫芦画瓢”,只图形式、热闹,结果反倒是学生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该懂的还是没懂得。最终还得通过讲解、提问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转了一圈又返回老路子上来了,并且还耽误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作为教师,面对自己的课堂,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的课堂组织形式有效吗?我究竟什么没做好?我还要学习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实现有效课堂的目的„„”
我的课堂到底还拥有什么?
课堂上,学生“假大空”式的言说、公式化的套话连篇累牍;在课下,他们我行我素,课堂言说早已抛至九霄云外。我们一边追求着言说的“精彩”,一边却丢弃了字、词、句、段、篇的踏踏实实,丢却了语文素养的育成。结果,无论是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没抓到。所以说,有些时候,我们真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到底还剩下了什么?
我的课堂里什么是值得自豪的?
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不足,还应当找找自己的“闪光点”,给自己一些信心。我不是王崧舟,我没有“诗意语文”;我不是孙双金,我创造不了“情智课堂”;我不是窦桂梅,我不谙“主题教学”„„我是谁?我是我,也同样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我同样能够创造精彩的课堂。与此同时,也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的课堂里什么是值得自豪的?是语言的幽默、情境的创设,还是某个环节的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咱们总有自己的特长、拿手戏,但是,不要一味模仿名师大家而丢弃了自己。不然,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都有可能上演在你身上。我们要记住——“我的课堂我做主”,因为咱们永远不可能是王崧舟、孙双金、窦桂梅„„
该怎样去吸引那些“学困生”?
在课堂上总有那么一些孩子不能很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他们身在教室心在外,游离于课堂之外。我们总是抱怨他们不专心、脑子笨、学习差。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适当调整一下课堂的节奏,设置一些有效的教学环节,创立一种合适的氛围,去吸引那些抛了锚的孩子,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致,让他们也能够动起来,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呢?也许正是我们课堂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才使得那些孩子渐渐地变成了所谓的“学困生”了吧。
怎样才能找回课堂的活力?
达尔文说:“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并非是最强大的,也并非是生存环境最优越的,而是最具活力的。”同样道理,好的课堂不一定都出自于名师、大家之手,也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充满着“时尚的元素”,好的课堂也可以是最具活力的课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最具活力的课堂呢?歌德说过:“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能把它的活力解放。”活力课堂也只有有“抵触”才能激情四射。这里的“抵触”,我认为是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个体之内思维的碰撞。有了碰撞,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才会使思维更深刻、更具意义。
换个角度会怎样?
每个人都喜欢给别人提建议,那是因为所站角度的不同、位置的不同。既然从另一个角度能够产生不同的新的看法,所以当我们的课堂存在某些问题、不足的时候,就应该试试换个角度去对待。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课堂,或许就真能够找到不足、发现问题之所在,觅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换个角度经营自己的课堂,你将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
我的理想课堂是什么样的?
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无论是大是小、或近或远,那是你努力奋斗的目标。理想的课堂怎样,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在你的心里不能没有自己理想课堂的坐标。我们自己要建立一个理想课堂的坐标系,从原点出发一步一步朝目标迈进,不断修正、改进,那么自己就会在实现理想课堂的路程中收获一个个精彩。当你达到自己的一个理想时,那是一种成功的惊喜与自励,鼓励自己,接着朝下一个理想努力。总有一天真正的理想课堂、理想的自己就会呈现在自己眼前,自己也会如名师一般独具个性和魅力。但是,最可怕的是在自己心里根本就没有要创设这个坐标的念头。
第二篇:审视自己
审视自己
默默地来到这个世界,我已走过了20几个年头,看到了许多,也认识了不少,这一切犹如一个万花筒.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们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固执,有的逞强,有的温柔,有的暴躁,有的自私.我不明白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
也许能或多或少地刻画一个小小的我吧!
我不太赞成沉默是金这句话,却偏偏喜欢它,喜欢沉默.我相信广阔的世界总有块属于自己的净土,所以我喜欢迎造静的气氛.于是当别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我喜欢静下来,读一本心爱的文学书,沉缅于书中和主人公一起或喜或悲.累了,轻轻地合上书,透过窗户欣赏广袤的大地,绿色的田野,我的心里会畅快许多..沉静这个词不能代表我的全部性格,但它
或许是过分追求宁静的缘故,同学们对我不甚了解,他们总用怀疑的目光斜视我,轻易地说我是个冷淡者,沉默者.其实静并不代表没有追求,无视生活,不自信.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迷恋那一身威严而又圣洁的橄榄绿, 敬慕他们能维护人间正义.每当从电视屏幕上看到或在生活中接触到这些人这些事,我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静,总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冲击我的心坎,震撼我的心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绿的感情日益加深,常常在梦中穿上绿军装,于是我有一种意念:一定要好好学习,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将来若上大学一定考军校,我心里乐不可支,但年年看到别人的辉煌,却不勉又感到自己的失意
理想与现实常常不一致,梦做多了,离现实就远了.我想起了一句朴实却极富哲理的名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时常感到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不能从自卑这口陷阱里跳出来,自卑是前进的绊脚石,它噬伤自信心,只能使人沉闷,让人变得空虚.看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慨很多,我深知生命的宝贵,不应轻视或放弃,而应该相信自己,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真的,我觉得我们并不缺少什么,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则坚持到底.我并不是每天都充满激情,憧憬与未来,但也不缺少热情和真诚,虽然我一向沉默,常一个人匆匆地来,悄悄地去,似乎经不起半点风尘,可我属于社会,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别人的真诚在我心里永远感动,并以无声的方式回报,我相信只有真诚才会换来真情..
第三篇:重新审视自己
重新审视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单位举行今年的读书活动,本来只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在网上随便挑选了本《遇见未知的自己》买来看。随便翻了翻,却没想到真的给我原本浮躁的心灵带来了些许平静。
本书是台湾知名女主播张德芬书写的身心灵小说,以主人公若凌的感情和工作为主线,通过若凌与一位老人的对话將心灵思考、人生哲学深入浅出进行了剖析。让我心里有很多的触动!
为什么我们总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似曾停下脚步来问自己内心里真正的感受?我们是否有那么的了解自己?我们真正在追求的是什么?金钱?名誉?地位?权势?得到了的东西是否有预期的那样快乐?总是在自己的潜意识中误解、沉沦,追求着种种角色扮演的被认同感。书中老人说:“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是啊,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在工作、生活中我就是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因而不断的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当每次得到后,喜悦总是那么的短暂,内心依旧迷茫、痛苦。也如书中若凌所言:“活着好累!”,此书老人的话让我蓦然惊醒„„
我喜欢本书中的每一句话,最经典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自己内在的投射,从小的教育,环境,经验等让我们接受了众多的应该和理想,于是我们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探讨着别人的不当,生活的不公,从来不检测自己思想的正确性。在不知不觉地做了生活的傀儡,成了“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世界的真相只有一个,为什么会有千姿百态的感受,并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喜怒哀乐?书中说到:“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说,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它们这样或那样的发生。那么我们到底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呢?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充满正面的思想,在恰当的时候,学会陷入沉思,感受孤独;打开心怀,投入生活;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历,并把经历变成知识,把知识变成智慧;对生命深沉的爱,对生活执着认真。遇事不能仅凭借主观想法去臆断,要追求根溯源,多想想藏在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
此书真的很特别,感谢单位的读书活动,让我无意获得珍宝,他值得我反复的阅读、咀嚼和吸收。亲爱的朋友们,在匆忙的生活中,适时地停下来,让自己和心灵静一静,感受一下大自然中新鲜的空气,清醒一下大脑,认真地思考一下:“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愿我们像春蚕破茧而出,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第四篇:如何审视自己
一、我还拥有什么
不幸的人总会抱怨自己什么都没有。当工作的时候,渴望自由自在;当无所事事的时候,又企盼充实和忙碌。自己认准了什么是最好的,但有时候事与愿违,于是就会为没有拥有的东西而苦恼。幸福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只是他明白,他拥有的是他最想要的。
二、有必要去补救吗
背着过去的沉重包袱有什么用呢?不要去追忆悔恨的事情,不要任由缺憾去占据心扉。试着去补救过错时,可能已经物是人非、时光不再。与其这样,不如反问自己,那些失去的真是不可或缺的吗?既然不是,那就把值得借鉴的经验保存起来,其余的就让它随时间一分一秒地成为过去,慢慢会淡忘。相信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的。
三、我因为什么而自豪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不是贫困,也不是厄运,而是挫折之后对自己的彻底否定。处在任何环境里,都要坚定自己的能力,不要让怀疑吞噬了灵魂,让生命饮恨在荒废的时光。相信自己有值得别人钦佩的闪光点,也许自己还有一群粉丝。
四、我应对什么心存感激
当一个人不以感恩之心面对生活,而是以自我得失为中心画地为牢时,就会抱怨“为什么我对别人这么好,而„„”永远忘掉自己对别人的好,永远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你就会觉得其实已经很幸运了。还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
五、应该去拥抱谁
被爱是一种幸福,但有时也会是不可苛求的奢望。既然无法苛求到被爱,何不试着去爱别人?不一定是妻子、丈夫,不一定是孩子、父母,不一定是熟悉的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习惯爱的人生,生命长河裹挟太多的泥沙也会悄然流逝。
六、怎样才能找回活力
人的身体就像一部机器,损耗就要加油。放下手边的工作去做一些积极的事情吧,让自己充满活力。例如,到健身房挥汗如雨,或者联系疏远已久的朋友,彼此说一些鼓励的话。留出时间和孩子玩耍,抑或去郊区踏青、撒野,也是有效的方式。有些办法其实更简单,工作期间换双袜子,也会让人浑身轻松。
七、换个角度会是怎样
一个人很容易成为别人的建议者,是因为彼此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既然事实已经不能够改变,那就变换方式去来看待它吧。而当
自己苦恼不堪又难以自拔时,不妨找别人沟通一番,换个角度看问题,苦恼的事情也许迎刃而解。
八、生活还要混乱下去吗
黑白颠倒的作息、无休止的应酬、过量的烟酒,这些无疑都是对身体最残忍的消耗,对情绪最恶劣的破坏。一团糟的生活怎么可能带来快乐?幸福感不光是指吃喝玩乐,追求到的财富不会天然转换成幸福。不如,从今天起,学着普通人把一切收拾得有条不紊,去跑步机上锻炼锻炼,整齐而有序地生活。健康的心态自然会带来幸福。
九、我的理想是什么
难道所有的理想都是为了挣钱?自己全部的梦想就是那张毫无意义的财富榜?金钱只是寻求幸福的手段,能转换成幸福的财富才有意义。尝试给自己树立一些目标和理想,越长远的越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理想能让你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而活。
十、为什么不能宣泄
如果上述的问题都还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那么何必强求把所有的不快都压在心头呢?既然情绪是健全心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面,腾不出空间来快乐,就会腾出空间忧伤,那把冲动的情绪释放出来也未尝不可——只要不影响到别人的生活,只要不给自己带来后遗症。常常这样思索着,希望自己能战胜一些东西!使自己强大起来!
第五篇:审视自己,选择单位
审视自己,选择单位
求职择业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在选择职业和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时,要能够将自己本身的条件,包括学历、能力、年龄、性格、爱好、特长等,与环境的制约条件和给予的机遇相比较,认真地审视自己,检查自己是否具有某一职业所要求的必备条件。学会从多角度判断、选择就业方向,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而且于己于人都有利。为此事先有必要认认真真地对自己做一次自身条件和潜能的测评,测评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能力、职业知识等。通过测评,正确判断自身价值,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帮助自己确定职业目标,但其参考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教育背景,以所学专业为出发点,以专业知识为核心,选择职业方向和就业单位。由于所学知识与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紧密切合,因此,面试成功率较高,而且学有所用、干起来得心应手,是大多数求职者的理想选择。但是,目前总体就业形势是供大于求,因此一味地追求专业对口是不现实的。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即使专业对口也需要大量的相关知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在选择职业和就业单位时,不应完全拘泥于所学专业,要善于发现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最佳结合点,搞清楚一本专业为基础自己还可以向向那些相近专业发展,拓宽就业方向,使自己更加适合社会的需要,并自觉得参加培训和进修,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要善于挖掘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分析一下自身的性格、气质适合做那一类工作,自己对什么样的企业和领域更感兴趣,把眼光放开、放远、敢于接触全新的领域,千万不要盲从,不要一味的追求热门工作。要敢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甚至要独辟蹊径,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可口可乐公司前总裁唐·基奥在艾默里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说:“我刚刚从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位置上退下来,也没有了工作,正在找工作。我猜想,你们当中有不少人也做着同样的事„„我的忠告是:不用慌。我在大学学的是哲学。”如果唐·基奥在40多年中,一直在希腊看到一条招聘哲学家的广告中等待的话,那他一定不会有以后的成功。同样,我国著名歌唱家朱逢博在上大学时,是学建筑的而不是学声乐的,但她却在歌唱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当然,对于从事某一职业多年的人来说,调换职业可能是一件最糟糕的事情,在新的职业中可能保不住原来的薪水,而且要花5到10年的工夫才能恢复现有的工资水平。因此,应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