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秦诗三首》学案(学生
《伐檀》学案
一、文学常识1.关于《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书于春秋时代。本称《诗》,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因其书为西汉时毛亨、毛苌所传,又称《毛诗》。汉代后被儒家列为经典“六艺” 之一,故称《诗经》。2.《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补充:《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中的精华是“国风”,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六艺”补充:
“六艺”第一种说法:(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乐经》散失,仅存《乐记》一篇,乃并入《礼记》中,后遂有五经之名。)儒家奉有“四书”、“五经”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六艺”第二种说法:(教育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训;御是驾驭战车的技术的培养;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
二、《魏风·伐檀》赏练 【内容分析】《伐檀》是魏国的民歌,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这首诗三章都以叙述伐檀木起头,是当时干着繁重伐木劳动奴隶,一边劳动,一边想到社会的不平,而随口唱出来的歌声。全诗三章,采用了回旋重沓、反复咏叹的手法,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倾泻。【艺术鉴赏】
①对比手法的运用。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区别,一些人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另一些人不种不猎却过着优越的生活,这不是明显的不合理吗?结句则以讽刺的口吻,昭示出了那些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君”们的原形,揭露了他们寄生虫的本质。
②四言为主,重章复沓。这首诗以四言为主,章法结构采用反复重沓的形式,既充实了诗歌的内容,又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强化主题,突出重点。
【诗歌今译】丁丁冬冬来把檀树砍,砍下檀树放河边,河水清清水上起波澜。栽秧割稻你不管,凭什么千捆万捆往家搬?上山打猎你不沾,凭什么你家满院挂猪獾?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白吃闲饭!
做车幅丁冬砍木头,砍来放在河埠头,河水清清河水直溜溜。栽秧割稻你闲瞅,凭什么千捆万捆你来收?别人打猎你抄手,凭什么满院挂野兽?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是无功把禄受!
做车轮儿砍树丁冬响,砍来放在大河旁,河水清清圈儿连得长。下种收割你不忙,凭什么千捆万捆下了仓?上山打猎你不帮,凭什么你家鹌鹑挂成行?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白受供养!
【巩固练习】
1.找出本诗三章中变更的词语。
伐檀
河之干
涟猗
三百廛
县貆
素餐 伐辐
伐轮
2.分别对这些词语归类,看它们各表达什么意思? 这些词语的变换达到怎样的效果?
3.“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是谁?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诗作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诗经》在汉代前称为《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篇,故又称《诗三百》。B.“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其创作题材,“风”是民间歌谣,“雅”为宫廷乐歌,“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歌;“赋”、“比”、“兴”是其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C.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以楚地民歌的形式和方言声韵创作出的新诗体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后世称之为“楚辞体”。屈原的创作成就极高,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等。D.《诗经》开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先河,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国风”,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楚辞”开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先河,主要是文人创作的诗歌,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由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
比较《伐檀》和《硕鼠》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硕 鼠
①②③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④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①无,毋,不要。②三岁,多年。贯,侍奉。莫我肯顾,不肯照顾我。③逝,通“誓”。去,离开。④爰,于是,在此。所,处所 5.“赋”、“比”、“兴”是《诗经》常用手法,这两首诗歌中哪里运用了这些手法?请引用具体诗句举例说明。
6.试分析这两首诗的主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诗经·氓》赏练
【内容梳理】:
《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诗歌讲述的是少女为一青年男子所追求,终于结成了夫妻,尽管她甘贫操劳,多年如一日,然而色衰爱弛后仍被丈夫休弃归家的故事。
全诗分六章,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第一、二章追叙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说明她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鸠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第五章,追述自己 婚后生活的辛苦和遭遇不幸后的反思。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歌今译】
小伙走来笑嘻嘻,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巩固提升】: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稼穑(sè)狩猎(shǒu)愆期(qiān)将子无怒(jiānɡ)....B.垝垣(yuán).C.咎言(jiū).D.涟漪(yī).
卜筮(bǔ).
车毂(ɡǔ).
偕老(xié)陨落(yǔn).
比兴(xīnɡ).
载笑载言(zǎi).
靡室劳矣(mí).
遂心(suì)夙兴夜寐(sù)..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操吴戈兮被犀甲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泽被后世 .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素不相识 ..B.车错毂兮短兵接 .C.援玉枹兮击鸣鼓 .
草木皆兵 .
孤立无援 .
B.将军身被坚执锐 .D.身被二十余创 .
屡试不爽 .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A.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
(为什么)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润泽).(沉溺)
D.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耽搁 ..C.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疚:痛苦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①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 ①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他们一定要白头偕老。....E. 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9.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10.诗人常调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在《诗经》中“赋”“比”“兴”是三种常见的手法,请你结合诗作《卫风·氓》对这三种手法的运用作具体分析。
1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芣苢
②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④⑤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⑥⑦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①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四、《九歌·国殇》赏练
【国殇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背景主题】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也是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
的挽歌。据说,诗人是为楚怀王17年(前312),秦大败楚军于丹阳、蓝田一役而写。屈原在民 族危亡年代作此诗,诗中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其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
灵,通过战场景象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楚军将士牺牲的英勇悲壮。全诗极写卫国壮士在战斗中勇武
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讴歌他们为维护祖国尊严、解除人民灾难而献身的精神。诗人慷慨悲
壮的歌唱,不仅寄托了对阵亡士卒的哀思,而且表达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命运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激
情。
【内容分析】:
全诗分三节。第一节描绘车战的激烈场面。先写楚国士兵的武器和铠甲,后写两军相接,再写敌人的蜂拥和疯狂,最后写楚方士兵的英勇顽强。这一节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突
出了战斗的残酷、士兵的无畏和豪壮的感情。
第二节写楚方寡不敌众,全部战死的悲壮场面。敌人疯狂而且残酷,楚方受创惨重,然
而士兵们却英勇无畏,宁死不屈。“援玉袍兮击鸣鼓”十分重要。古代作战,鸣鼓表示进攻。
这说明,楚方伤亡即使如此惨重,仍然一心进击。楚方将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形象栩栩
如生,跃然纸上。
第三节是对为国战死者的赞颂。先讴歌战士们远离家乡、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然后赞美战士们刚强勇武、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感情是凝重、真诚而沉痛的。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一次战役的经过:将士们身披犀甲,手持吴戈,人人奋勇争先,与敌
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只见战旗遮盖住太阳,战鼓震天动地。流矢在阵地上纷纷坠落,双方战车交替,车轮深深地陷入泥土中,四匹马挣扎着,还是拉不起来。由于敌军众多,楚
军伤亡惨重,左侧的边马倒下了,右侧的边马也被兵刃杀伤。壮士们身佩长剑,腋夹秦弓,捐躯于寥廓超远的疆场。
【艺术鉴赏】:
1.动静结合。全篇着力描写了复杂、壮阔的战斗场面,将战场上的静物如“吴戈”、“犀甲”、“长剑”、“秦弓”以及战车、战马、战鼓、战旗等,都进行了动态的描写。诗人运用富有特色的“操”、“被”(披)、“蔽”、“躐”、“殪”、“霾”(埋)、“援”、“击”、“带”、“挟”等单音动词,分别描摹士兵的装束、动作、士气和战斗的进程,传神地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本色,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栩栩如生的描写,为最后四句点晴式的议论文字做了极为形象的铺垫与展示。
2.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性,在全篇整齐的夹带“兮”字的句式中,有些句内采用对照映衬的手法,从两方面把意思表达得完整而深刻:“左骖殪兮右刃伤”,表现了在敌众我寡形势下,我方付出惨重代价;“出不入兮往不返”,说明了战士们慷慨出征,义无反顾;“首身离兮心不惩”,写出了烈士们身虽死而志不屈;“诚既勇兮又以武”,从精神和武艺两方面评价烈士的勇敢和善战;“身既死兮神以灵”,赞颂壮士虽死,英灵不灭。为了求得形象的精确性,诗人用最贴切的语言刻画事物的情状,给读者印象深刻,充分彰显语言艺术的惊人表现力。《国 5 殇》内容悲壮,现实感强,风格雄浑刚健,具有崇高而壮丽之美;布局谨严,篇幅短小,场面阔大,成为传颂千古的名作。
【巩固提升】
1.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是()
A. 诗经 B. 楚辞 C. 大赋 D. 乐府 2.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A. 李白 B. 曹操 C. 屈原 D. 陶渊明
3.《国殇》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选自()A.《离骚》 B.《天问》 C.《九章》 D.《九歌》 4.以下各句爱国古诗词和作者对应错误的一句是()
A.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B.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辛弃疾《扬子江》 C.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D.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5.对下面句子里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操吴戈兮被犀甲
被:披,穿着 B. 凌余阵兮躐余行
凌:侵犯 C. 援玉枹兮击鸣鼓
援:拿起 D. 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惩罚 6.《国殇》描写战斗的进程,对主要表现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侧面烘托 B. 对比描写 C. 场面描绘 D. 象征暗示 7.对下面各句中红色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出不入兮往不反(同“返”,返回)B. 操吴戈兮被(同“披”,穿着)犀甲 C. 霾两轮兮絷(绊住)四马 D. 车错毂兮短兵(军队)接 8.以下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国殇》的语言像屈原其他诗作那样色彩瑰丽,鲜明地体现了屈原的语言风格。B.《国殇》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
C.屈原作《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人前仆后继,抗击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D.《国殇》从敌胜我败着笔,这是现实情况的反映。战国时期秦楚交战,楚国往往失败,反映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9.下面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B.“风”、“雅”、“颂”是《诗经》的三部分内容,“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后人把两者合称为“六义”。C.《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东汉王逸注,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D.《国殇》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
10.屈原,名,字,战国时期 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其代表作主要有、、、等。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外三人是波兰
、英国、意大。
1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句子。“风”本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开我国 诗歌的先河;“骚”本指以 为代表的,它开我国 诗歌的先河。现在“风骚”并举,一般泛指。
【《氓》赏练答案】
1.D
2.C
3.B
4.D
5.B 6.B(耽:沉溺。)7.B(B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C项①连词,表并列;②副词,已经。D项①动词,想;②语气词,无实义。)8.B(A项二三其德,时而二时而三,形容不专一。二三,没有定准。C项白头偕老,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D项信誓旦旦,誓言是真挚诚恳的。)9.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10.《氓》诗第一、二、五章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美好纯真的恋爱到结婚直至被遗弃的过程,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第三、四章运用比、兴手法,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初婚时年轻貌美、受人爱恋的幸福;“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劝说女子不要贪恋男子;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容貌很快衰退;“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反比女主人公的痛苦无边无涯。兴,是就上下文的关系说的,三、四章开头的比喻句兼有起兴作用。如上文提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写的是桑树茂盛的情形,而女主人公正因为看见树上食桑葚的斑鸠,进而联想到自己不该沉溺在爱情的甜蜜中,以致不能自拔。因此,这两句又有起兴作用。这种比、兴兼有的艺术手法,既具象征意义,又引发联想,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11.①赋。
②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意对即可)
【《国殇》赏练答案】 1.B(《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因为它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为“楚辞”。《离骚》是“楚辞”的代表,因此后人提到“楚辞”又称为“骚体诗”。)
2.C(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作品充满着政治热情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不朽典范,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3.D(《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从《东皇太一》到《山鬼》共十一篇,十篇所祭奠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灵,最后一篇《国殇》是祭奠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4.B(“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是宋代文天祥《扬子江》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虽身陷囹圄,仍心向南宋、宁死南归的一片爱国之情。)5.D(“首身离兮心不惩”中的“惩”是“恐惧,悔恨”的意思。)
6.C(本诗的战斗场面描写很出色。第一部分描写战斗过程,诗句虽不多,但内容丰富,笔法灵活。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出发,与敌接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其中既写了敌军人多势众、进攻凶猛,又写了楚军士气昂扬、奋力死战;既有短兵相接、箭矢交坠的细节描写,又有天怨地怒、尸横原野的气氛渲染;既写了士兵披坚执锐,奋力冲杀,也写了将帅援枹击鼓,临阵指挥。诗中描写了吴戈、犀甲、兵车、旌旗、弓箭、军阵、战马、鸣鼓等诸多事物,涉及到敌我、将士、人马等多个方面,几乎包容了当时战斗景况的所有内容。)7.D(“车错毂兮短兵”中的“兵”是“兵器”的意思。)8.A(《国殇》的语言不像屈原其他诗作那样色彩瑰丽,而是比较质朴通俗,非常切合这首诗的题材和内容。)
9.A(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六种技能,合称“六艺”。这里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合称“六艺”。)10.平;原;楚;《离骚》、《九章》、《天问》、《九歌》、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11.《诗经》;现实主义;《离骚》;楚辞;浪漫主义;文学
第二篇:诗三首学案
诗三首学案
内容感知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的艺术成就颇高。本诗主要写的是采芙蓉送给心爱之人。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但最后两句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销魂!
《短歌行》是曹操借乐府旧题抒发怀抱的代表作之一,颇能体现曹操慷慨悲凉、气韵沉雄的风格。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曹操的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主要写对人生苦短的感叹,后半部分主要写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古雅雄浑,气度非凡,体现了曹操的王者风范和英雄气度。
《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诗的开头几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起。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思归→归隐田园。中间写自己回归田园的生活、居住、守拙。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最后四句又回到眼前,叙写自己真正找到了自己“性本爱丘山”的田园生活。全诗运用了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基础梳理
一、字音
.典型字
遗(wèi)
还顾(huángù)
三匝(zā)
羁鸟(jī)
阡陌(qiānmò)
故渊(yuān)
榆柳(yú)
后檐(yán)
守拙(zhuō)
暧暧(ài)
墟里(xū)
狗吠(fèi)
掇
衿(jīn)
颠(diān)
樊笼(fán)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重点词
遗:赠送。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终老:度过晚年,直到去世。
子:对对方的尊称。
悠悠:长久的样子。
掇:拾取,采取。
契阔谈:久别重逢,欢饮畅谈。,通“宴”。
吐哺:吐出口里含着的食物。
误落尘网:文中是比喻说法,指随俗当了官。
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文中指有学问的人。衿,古式的衣领。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玩味,文中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星星少。后比喻伟大的人物出现,才能小的人相形见绌。
山不厌高:比喻品德越高尚越好。
天下归心:天下的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顺。
2.通假字
契阔谈(“”通“宴”)
3.一词多义
四、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状语后置句,按现代语序应为“深巷中狗吠,桑树颠鸡鸣”)
误落(于)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开荒(于)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五、文学常识
.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诗人。“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由于他爱好音乐,又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许多歌辞。他现存的二十几首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然用的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曹操又是继《诗经》以后重振四言诗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的色彩,写得更是简约严明、不拘旧格。鲁迅先生曾经把曹操誉为“改造的祖师”。
2.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遗世独立的大诗人。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此后又作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时间都很短。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就离职回乡。这年,他41岁。以后就没有做官,死时63岁。他的作品现存的有诗120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三篇等。陶渊明的诗歌具有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其诗朴素、自然,看起来作者似乎全不费力,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3.《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从这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六、名篇名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剖析:再三吟咏,才会发现这“单纯”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谊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搁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要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想必你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剖析:采莲的欢乐美好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的由来;当姑娘们竞相采摘着荷花,声言要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又能遗送给谁?接着的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剖析:这里写的是借酒浇愁,表面上似写个人行为、个人感慨、个人心愿,其实是对整个人生的最深刻的感悟。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对人生苦短的悲叹,这是诗意的发端,为下面诗意的展开作铺垫。
4.“青青子衿”“呦呦鹿鸣”。
剖析:“青青子衿”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诗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桃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人多认为,这是一位女子思念情人的诗。衿,衣领。周代读书人穿青色衣领的服装,曹操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盼。
“呦呦鹿鸣”是《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原诗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是一首叙述贵族宴会宾客的诗。曹操信手拈来,表示自己对贤才的渴盼和热诚。
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剖析:这两句集中描写诗人做官时的心情,表达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羁鸟”“池鱼”两词,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这两种景象最易唤起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此句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剖析:“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樊笼”在此处指官场。在陶渊明看来,为口腹所役,以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追逐富贵,追逐虚名,都是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的行为。而自耕自食,满足于俭朴的生活,舍弃人与人之间的竞逐与斗争,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当然,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经历真正的苦难生活的磨砺的士大夫,要完全凭借自己的体力养活一家人,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而事实上,他的家中仍然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门生”为他种田。但他确实也在努力实践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特殊认识,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我们当然不能把陶渊明的“躬耕”与普通农民的种地等量齐观,因为这不是他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手段,也不能把陶渊明对劳动的感受与普通农民的感受等同看待。因为这种感受中包含了相当深沉的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二、重点语段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剖析: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苦苦思念丈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但此刻展现在他眼前的,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此时,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浮的衣裙,显得那样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那样愁苦!于是声声浩叹自然产生,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内心,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所以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唱!当你读到结句时,是否感受到:此诗抒写的思念之情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响。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至“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剖析:看似劝人及时行乐,但联系背景来看,此诗作于与孙权决战之时,大宴诸将,此时,曹操已平定北方,有一统天下之雄心。所以这诚然是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但不是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而是感到一种大业未成的时间紧迫感。在这种紧迫感之下,他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他知道许多贤才如“乌鹊”一般,没有归宿,便对他们发出呼唤,希望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剖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阴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宁静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所以接着把笔转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极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使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看似平淡,却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无不是作者的匠心选择。
结构图解
主旨探讨
关于《涉江采芙蓉》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本文通过描写采芙蓉送给自己的心爱之人,从而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惆怅。
2.本文通过刻画不能送给自己心爱之人以芙蓉,表达了男女双方的痛苦,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我的观
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短歌行》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是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华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友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
我的观
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归园田居(其一)》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平平淡淡的田园农家生活,对归返田园的生活进行了赞美。这就鲜明地表现了“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的品性和喜悦。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
2.诗人通过对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以前误落尘网的悔恨及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我的观
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
为谁涉江为谁思
——《涉江采芙蓉》主人公探秘
这是一首表达别离情绪的情诗。在古代农业社会里,夫妻或朋友由于战争、徭役或仕宦,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地被截断。这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这样的典型主题。
这首诗写在盛夏时节,看见荷花芳草,就不惜“涉江”之劳,要把它寄给最心爱的人。可是四面一望,知心人在哪里?这里的主人公是谁呢?究竟是谁在“涉江”“采芙蓉”?谁在“还顾”?谁在“忧伤”?说话的人是个男子还是个女子?是男子“在远道”还是女子“在远道”?历来有各样各样的说法,碰到这样模棱两可的难关,读者就要体会全诗的意味而加以抉择。而朱光潜先生是这样认为的:诗中的“远道”与“旧乡”是对立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调也是“闺怨”的情调。况且把“还顾”接“所思”,作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同心”两个字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仅是女子一个人。照这样解释,诗的意味就比较深刻些。“同心而离居”两句是在就男女双方的心境作对比之后所作的总结。在上文微嘘短叹之后,把心里的“忧伤”痛快地发泄出来,便陡然煞住。表现得愈直率,情致就愈显得沉痛深挚。
《短歌行》之心曲
曹操这一首《短歌行》是建安时代杰出的名作。这首诗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充分表现着《楚辞》里的哀怨。一方面是人生的无常,一方面是永恒的渴望。而“呦呦鹿鸣”以下四句却是尽情的欢乐。你不晓得何以由哀怨这一端忽然会走到欢乐那一端去,转折得天衣无缝,仿佛本来就该是这么一回事似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缠绵的情调,把你又带回更深的哀怨中去。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终于走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结论。上下两段是一个章法,但是你并不觉得重复,你只觉得卷在悲哀与欢乐的漩涡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悲哀没有了,变成欢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欢乐没有了,又变成悲哀,这岂不是一个整个的人生吗?
“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两段连贯之妙,古今无二。《诗经》中现成的句法一变而有了《楚辞》的精神,全在“沉吟至今”的点窜,那是“青青子衿”的更深的解释,这是一个完满的行程,也便是人生旅程的意义。“月明星稀”何以会变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几乎更不可解。唐人诗“一叶落知天下秋”,我们对于宇宙万物正应该有一个“知”字。然则既然是山,岂可不高?既然是海,岂可不深呢?山海之情,成为漫漫旅程的归宿,这不但是乌鹊南飞,且成为人生的思慕。山既尽其高,海既尽其深。人在其中乃有一颗赤子的心。孟子主尽性,因此养成他浩然之气。天下所以归心,我们乃不觉得是一个夸张。
问题探究
读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相信你一定对陶渊明产生了兴趣,请你以“走进陶渊明”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领悟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吧。
导思:众眼看古人,所见各不同,真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陶渊明,自古以来就有分歧,有人说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为我们后世不如意的文人,提供了一个精神归宿。也有人说陶渊明的思想消极避世,假如我们都厌弃官场黑暗,归隐田园,那这个世界岂不更加污浊?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现实。还有人说那么大的一个社会,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他的归隐是一种无言的抗争。再说,他不归隐,古代就少了一位大诗人了。探究时可以结合上述看法,再查找有关资料,在通读陶渊明作品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理解来。
探究:第一步,借阅一些陶渊明的作品,尤其是能反映他情趣、爱好、品格与写作风格的作品,如《五柳先生传》。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在阅读时,备一本笔记本,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心得、疑点,随时在书上圈画、评点,以此积累第一手资料。
第二步,阅读时要注意“以人看世”,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理解。还要查找有关对陶渊明的评注,可以是从思想分析的,也可以是从作品的艺术特色上分析的。
第三步,选择课题后,相同课题的同学加以讨论,共同拟定写作提纲,丰富论据。可以去校电子阅览室,在网上通过关键词检索,浏览网上相关研究信息。
第四步,明确内容,就某一个课题写一篇XX字左右的小论文。
第五步,相互传阅,共同评价,装订成册。
第三篇: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准确流利的背诵。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一、认识杜甫。
1、杜甫,字______,自称少陵野老,______朝伟大的______诗人,有“______”的美称。
2、杜甫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朝由______转______的变化过程,有“______ ”之称。
二、了解背景。
本课的三首诗,写于“开元盛世”的是《》,写于“安史之乱”期间的是《》和《》
《望岳》
一、初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生曾.云()决眦.()
二、译读。参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歌大意。
未了()钟...神秀()
三、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
向岳而望,而且角度有别,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四、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联系写作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
1生曾云()会当()...
五、赏读。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请选择其中的一联赏析。
《春望》
一、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为下面加点的字
注音
抵万金()搔..更短()不胜簪.
()
二、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
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三、颔联写了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怎样一幅画面?
四、颈联和尾联写了怎样一幅画面?
五、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可以联系写作背景
和诗人的人生经历)
课堂检测
一、根据提示用恰当的诗句填空。
1、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春望》。
1、“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3、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第四篇:杜甫诗三首导学案A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本课学习总体目标】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律诗韵律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每首诗歌的主旨。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4、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歌。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及创作;了解这三首诗的体裁,能熟练背诵这三首诗。
2、掌握本课中重要字词的字音及词意,能读懂诗歌大意。
3、鉴赏《秋兴八首(其一)》和《咏怀古迹(其三)》,掌握诗歌的创作手法和主旨。
二、学习情景
杜甫评价李白的诗歌时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实他自己的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著名评论家胡应麟就曾称赞杜甫的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律诗来体会一下沉郁顿挫的风格,品味一下其中的意境。
了解古诗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以唐代为界,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三、学习任务
(一)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请填出缺少的内容:
杜甫(712—770),字,自号,盛唐大诗人,号称。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
杜甫和齐名,世称“”。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青年时代有着“致君尧舜上,”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这条主线,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他是伟大的诗人。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1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
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二)基础知识积累
⑴ 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万壑()渚清()千载()王嫱()青冢().....
朔漠()省识()环珮()暮砧()霜鬓().....
⑵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玉露凋伤枫树林()塞上风云接地阴()...
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去紫台连朔漠()......
百年多病独登台()江间波浪兼天涌()....
艰难苦恨繁霜鬓()画图省识春风面().....
渚清沙白鸟飞回()潦倒新停浊酒杯()......
寒衣处处催刀尺()无边落木萧萧下()....
⑶ 你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还有那些词语理解上存在困惑?(请写下并相互交流)
⑷ 诵读课文,注意读出作者的感情。背诵这三首诗。
温馨提示 律诗绝句的朗读节奏:
从句式方面来看,五言的诗歌一般为二、二、一式,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七言的诗歌一般为二、二、二、一式,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从意义的表达来看,有时因表达意思的需要而有特殊的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就变成了二、二、一、二式了。
(三)鉴赏《秋兴八首(其一)》
1、背诵此诗,说说此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2、请简要概括每联的大体意思。
3、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诗歌内容。
4、试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两句为例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5、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是怎样表现诗人情怀的?
(四)鉴赏《登高》
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此诗的内容。
2、诗歌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3、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含有八层意思,你
能读出几层来?试做具体分析。
(五)巩固练习
1、背诵这两首诗。
2、说说《登高》与《秋兴八首(其一)》在写作上有哪些异同?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鉴赏《咏怀古迹(其三)》,掌握诗人借古人古事所抒发的情感。
2、完成课后巩固练习,能正确解读杜甫的《旅夜抒怀》和《阁夜》。
3、能默写这三首诗并背诵《旅夜抒怀》和《阁夜》。
二、学习情景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人们用来形容女子美貌的词语。这两个成语来自于我国古
代四大美女的故事,其中“落雁”就是指的王昭君。传说连天空飞翔的大雁看到王昭君,都
会被她的美貌惊呆而掉落下来。王昭君,不仅因为她的美貌,而且因为她达成了汉朝与匈奴的“和亲”,使老百姓免于战乱而被世人铭记于心。怀古咏史诗多借古人古事古迹,或喟叹
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深沉的伤
今怀古的忧患意识,或者寄托自身的抱负和情怀。而当杜甫来到王昭君的出生地时,他又有
何感慨呢?
三、学习任务
(一)鉴赏《咏怀古迹(其三)》
1、这首诗吟咏的对象是谁?诗人选了何事来抒怀?请找出诗中点明主人公情感的词语。
2、首联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说理由。
3、《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
4、《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二)巩固练习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将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于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旅夜抒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⑴诗歌首联和颔联是怎样描写江边夜景的?
⑵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⑴此诗颔联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⑵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6、补写出所缺的句子:
⑴ 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塑漠,___________________。⑶ 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⑸ 野哭千家闻战伐,____________________。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 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学后反思】
第五篇: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论:
编制人:杨小亮审核人:高一语文组审批人:夏亚霖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秋兴八首(其一)
(一课时)
【导学目标】
1.借助资料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极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3.品味杜诗的独特魅力,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导学重点】
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走进诗人的情感,体会悲秋的情怀。
预习案
一.走近作者,介绍背景(见《高效学案》P18“作者名片”和 “写作背景”)
二.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意义
渚()萧萧()下繁霜鬓()潦()倒浊()酒杯
三.范读与齐诵
探究案
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提示: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字音,读出感情)
1)你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有那些词语理解上存在困惑?(相互交流)
2)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诗歌,具体感知(分析研讨)
1)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寄寓了诗人哪些具体的情思和感受?
2)从颈联和尾联中我们能看到诗人怎样的境遇?
3)如何理解“艰难”一词?(联系课文注解)
4)“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又是怎样体现诗人的愁苦的?
5)著名评论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来吗?
3.品读诗歌,深入感知
诗人如此悲叹自怜,是不是消极厌世的表现呢?(讨论)
练习案
1.赏析首联和颔联.2.背诵这首诗
《秋兴八首》(其一)
(一课时)
【导学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会如何赏析一首诗
【导学重难点】 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预习案
一.走近作者,介绍背景(见《高效学案》P18“作者名片”和
二.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意义
萧()森孤舟一系()砧()
玉露:萧森:丛菊:寒衣:急暮砧:
三.范读与齐诵
探究案
1:题目是什么意思?
“写作背景”)
2:结合注解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的内容。
3:诗中出现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分句分组讨论)
4: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分析说明。
练习案
1.背诵这首诗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一课时)
【导学目标】
1.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
2.掌握诗中所用技艺和手法
【导学重点难点】
1.理解王昭君的形象
2.深入理解杜甫在诗中的情感
预习案
一.走近作者,介绍背景(见《高效学案》P18“作者名片”和 “写作背景”)
二.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壑()朔漠()青冢()省()载()
三.范读与齐诵
探究案
1.找出诗中点明感情的词语,并分析其有几层意义。
2.《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3.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试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
5.“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练习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肃宗朝历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屡立战功。箨tuò,笋皮。帙zhì,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