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音上第教案8

时间:2019-05-15 05:5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三音上第教案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三音上第教案8》。

第一篇:苏教版三音上第教案8

第八单元 《 我又长大一岁了》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唱、动、听”中感受音乐带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从而引发对美好生活和美妙音乐的向往与热爱。

2、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三年级的小男生》、《长吧,小孩》。让学生看手势猜旋律的音乐游戏,初步培养学生内心的音高感觉。

3、能够感知音乐段落的变化,并能根据音乐情绪的不同,运用体态、线条、色彩或打击乐作出相应的反应。教学思路

本单元以“我又长大一岁了”为主题,学唱《三年级的小男生》、《长吧,小孩》,欣赏《小小少年》《顽皮的小闹钟》《我怎样长大》,以及活动《音乐伴随我成长》等,让学生在听赏、演唱能过程中感受愉快、轻松的情绪,体验成长的快乐,并通过“音乐伴随我成长”能活动,增进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美妙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内容

唱:《三年级的小男生》、《长吧,小孩》、听:《小小少年》《顽皮的小闹钟》《我怎样长大》 动:《音乐游戏看手势猜旋律》,《音乐伴随我成长》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带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内心的音高感觉。

第一课时 《三年级的小男生》 教学目标

1、学唱《三年级的小男生》歌曲,鼓励班里的顽皮孩子向老师、同学说说心理话,以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

2、感受《小小少年》歌曲,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品质。

3、结合歌曲,联系本班的情况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相互团结。教学难点

学好《三年级的小男生》这首歌曲。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听“小小少年”歌曲,模仿坚强、乐观的少年,精神饱满的走进音乐教室。(律动)

2、刚才你们听着“小小少年”歌曲来到了音乐教室,想一想,你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喜悦和烦恼呢?

3、现在请你们观赏有一群小男生的喜悦情景。(课件)

二、节奏儿歌

1、谁来说一说,这群男生有没有烦恼?他们在干什么?

2、谁能根据这几幅画面按节奏来说一说

3、请全班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节奏。(快板)

4、全班按节奏来说出他们的喜悦。

三、感受歌曲

1、请你们听赏有一位小男生是怎样跟老师说的?(老师表演)

2、请你们说一说,刚才这位小男生跟老师说什么?我们是否也想和老师说说心里话?那我们先来感受一首歌曲《三年级------》

3、感受音乐:

1)我们先听着音乐感受节奏;

2)听音乐拍节奏,请小朋友找出相同的节奏型; 3)用哼鸣熟悉旋律; 4)唱一唱歌谱,师生对唱。5)学生独立视唱旋律。

4、学唱歌曲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歌词;

2)听老师唱,学生默唱;学生跟琴学唱;

3)请你们边唱边用动作进行表演,男生扮演学生,女生扮演老师,同坐位互相合作。

四、创编歌词

1、给你们介绍另一位小男生,是我们班的同学,先看他的作业本(展示),他是谁呢?现在请他把上课、下课及排队的习惯表现给大家观赏,然后请大家根据他的表演来创编歌词。

2、集体创编“老师呀老师,看你真高兴,我是三年级的小男生,老师呀老师,看你真高兴,三年级的小男生小男生。作业本上真整齐、队列集合站的齐、下课铃声一响起、课前的准备最积极,急忙跑回教室里。老师心里真高兴,看我已经长大了,老师心里真高心,看我已经长大了,长大了。”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先读后唱。

3、表演:全班男生进行表演,请一位女生扮演老师,其他女生拍手伴唱,演一演班里的男生平时学习习惯,根据两段歌词表演。

五、小结

第二课时 《长吧,小孩》 教学目标

1、学唱一首南斯拉夫民歌《长吧,小孩》,让学生感受成长的欣喜与快乐。

2、欣赏管炫乐合奏《顽皮的小闹钟》,用身体的动作或线条表现各乐段的情绪特点,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

3、音乐游戏《看手势猜旋律》,培养学生在心中哼唱及内心控制音高的能力和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成长的欣喜与快乐。教学难点

学生在心中哼唱及内心控制音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赏《顽皮的小闹钟》

1、简介乐曲

2、介绍几种管弦乐器

同学们,你们能认识这些乐器吗?谁来说一说并模仿出它的声音。

3、现在请你们听赏用管弦乐器演奏的《顽皮的小闹钟》

4、请你们根据乐曲的节奏走出——方形、菱形、十字形,或用身体的动作表现各乐段的情绪。(跟着老师走,第一组先走 ;再有学生带大家走)

二、学唱歌曲《长吧,小孩》

1、请大家聆听歌曲。

2、听旋律拍出来节奏。

3、跟琴哼唱歌曲旋律。

4、用柯尔文手势感受音高位置。

5、音乐游戏:全班同学一起做一做看手势猜旋律。

6、学唱歌曲:听唱、模唱、跟唱、学唱。

7、歌表演:边唱边用动作表现出。

三、节奏听辨及旋律创作练习

1、听老师击拍节奏,又学生重复拍节奏,然后选择相应节奏花朵贴在节奏上(图下),全班随老师指点的顺序,连续击拍五朵花上的节奏。

2、视唱旋律花盆上的音,选择节奏花盆上的某种节奏进行do、mi、sol的旋律创作,要求组 成一个短小的乐句,如谱例。(谱例)

学生相互商讨后,逐一进行创 作表演(边唱边加上声势动作)

3、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看着 《长吧,小孩》歌谱来唱一唱,找一找歌曲中共出现了几个音?

四、小结

第三课时欣赏《我怎样长大》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带给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增进对音乐的喜爱。

2、学做音乐游戏活动,进一步提高参与积极性。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游戏、配乐朗诵等活动中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带给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增进对音乐的喜爱。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现在我们一起用它来做“传、传、传”的游戏,音乐停的时候传到谁手里就请谁来打开它。(播放《长吧,小孩》音乐,按音乐的节拍传)

2、师:原来口袋里装的是一个可爱的小脚印。你们知道是谁的脚印吗?(装中为班里某学生出生时的脚印)

这是一个小宝宝的脚印,不过这个小宝宝现在已经长得和我们一样大了。我们请他上来和大家见见面好不好?

二、复习回顾

1、师: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生长都寄托着父母亲美好的愿望,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聪明又健康。老师从大家交来的课前调查了解到,我们许多同学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开始接受胎教了,有哪位同学知道妈妈是怎样对你进行胎教的?(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播放《摇篮曲》,学生想象、模仿在妈妈肚子里听音乐)

师:不仅妈妈爱我们,爸爸也很爱我们。有位父亲在得知了女儿出生的消息之后,非常激动地写了一首歌,用音乐的方式来庆祝孩子的出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亲亲我的宝贝》(播放)

三、欣赏《我怎样长大》

1、师:我们来用歌声表达对成长的渴望。(复习《长吧,小孩》)

2、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才能长大呢?

3、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首小诗,名字叫《我怎样长大》

4、学生朗诵《我怎样长大》

5、这首小诗配上了音乐,成为了一首很美的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我怎样长大》)

四、小结:愿每位同学都能在音乐的陪伴下快乐地成长!学生仔细听歌曲里唱的是那几个音符 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小房子建在五线谱自己唱名的位置上

在学生会演唱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教师演唱或录音

教室唱第一乐段,学生分为七组分别演唱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衔接处全体演唱。

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演唱示范慢速、中速。

如左右摆动、转圈等动作。提问:歌曲中大家在干什么?

可以模仿杜鹃在密林中轻轻啼叫、飞出密林、在林中低回翔、又飞回密林。在读歌词时,注意弱拍起

请小朋友在歌曲中,找出相同之处 播放“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的歌曲音乐旋律。

这一练习为之后的为歌曲伴奏,奠定了基础,分散了难点。课件,使学生理解歌词大意。让同学感受音乐情绪及劳动情景。

按节奏凑词:轻轻声模唱歌词。先唱歌词,辨认歌曲中重复变化。请一位同学用二胡模仿演奏一段乐曲,播放一段二胡乐曲。通过视、听、讨论,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学生思考后回答。

结合歌曲结束部分,认识全音符。

把制作好的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展示出来,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启发学生带着高兴的情绪演唱《秋天红艳艳》 出示音阶图,认唱7 I音高及手势的位子。

可以唱其它带休止符的歌曲,最后师生共同评价表演中的成功与不足,评选出音乐剧表演奖(集体),最佳演员奖。

第二篇:苏教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词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婆(婆婆)(外婆)(苦口婆心)绿(绿色)(绿叶)(绿灯)(绿叶成阴)

邻(邻居)(邻里)(邻国)(左邻右舍)

居(居住)(居民)(居所)(后来居上)

替(替身)(替换)(替代)(包办代替)

您(您好)(您早)

领(带领)(领带)(头领)(领头)(心领神会)(领导)

童(童年)(儿童)(童话)(返老还童)

难nán(难忘)(困难)(难处)(寸步难行)

难nàn(灾难)(难民)(灾难)(大难临头)

6.《一株紫丁香》

香(花香)(香气)(香水)(古色古香)

浓(浓绿)(浓香)(浓度)(淡妆浓抹)院(院子)(医院)(法院)(深宅大院)(院落)

枝(枝叶)(树枝)(枝条)(粗枝大叶)

伸(伸手)(伸出)(伸直)(拉伸)

消(消除)(消化)(消灭)(烟消云散)

除(除法)(除夕)(除非)(为民除害)困(困难)(困苦)(发困)(内外交困)

快(快乐)(飞快)(快跑)(口直心快)教(教师)(教室)(教学)(言传身教)

7.《有趣的发现》

百(一百)(百年)(百合)(百花齐放)

达(到达)(达到)(马达)(四通八达)

文(语文)(文学)(文字)(一文不值)

反(反正)(反面)(反对)(反复无常)

较(比较)(计较)(较量)(斤斤计较)

存(生存)(存在)(存放)(名存实亡)

容(容易)(面容)(市容)(从容不迫)

易(交易)(轻易)(简易)(来之不易)

研(研究)(科研)(钻研)(研发)

究(讲究)(追究)(究竟)(追根究底)

第三篇:7上第8、9课教案

课题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甲骨文、文字演变。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手段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

多媒体

教学过程二次评课

导入:

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思想意识、历史风俗、政治经济„„等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就的总和。当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融合到一定程度时,随着一个国家的诞生,一种文明就正式形成了。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最终汇合到中原大地,随着夏朝国家的诞生,中华文明就正式形成了。中华文明是世界现存的唯一个经过数千年的岁月依然高度保持其传统文化的文明。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从不间断,让中华文明的辉煌永不终结?让我们一起走进先秦的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勃兴。

引出《中华文化的勃兴》课题

新课

一、文字

文字是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走过了四千年的悠悠岁月,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有生命力,最富想象力,最具表现力的文字„„

1、汉字的雏形

神话中仓颉发明汉字;半坡彩陶上的符号;大汶口灰陶尊上的符号;二里头陶器上的符号[夏]

2、汉字的成熟

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清]。

请同学们看课本42页动脑筋,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活动与探究: 认识“六书”法则 探寻汉字渊源

象形(木)、指事(本、末)、会意(休)、形声(案、杆)、转注(老和考)、假借(自)。

3、金文、铭文

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毛公鼎上的铭文[西周]。

西周晚期,人们对各地的铭文进行了初步的统一,形成了大篆。

4、毛笔书写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便于书写的毛笔,用毛笔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文字。

5、汉字的演变

二、科技

科技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古代科技体现了中华民族蓬勃的探索精神和伟大的创新力量,推动着中华文明茁壮成长并长期雄踞世界之巅„„

1、天文

商朝甲骨文里有目前最早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文字记录。

当地球、月球运行到位置与太阳大体成一条直线时,如果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处在月球挡住部分或全部太阳所形成的阴影区的地球上的观测者会看到日食现象。如果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处在地球挡住太阳所形成的阴影区的地球上的观测者就会看到月食的现象。

哈雷彗星围绕太阳从东向西沿着扁长的椭圆轨道运行,平均周期为76年。地球上的观测者平均每隔76年可以看到它的“回归”。

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哈雷彗星在公元前613年的“回归”,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这颗彗星最近一次光临地球是在1985—1986年,人们要到2061年才能再次见到它。

请同学们看课本43页动脑筋,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2、历法

农历是中国古人根据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月球的月相盈亏和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来制定的历法。以月球完成一次月相盈亏变化周期(即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积12个月为一年,有354或355天,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365天)约差11天,所以在19年里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有13个月,共383天或384天。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又把太阳高度完成一次变化周期(即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过程分成24部分,设置二十四节气,用来指示对应的气候特征,指导农业生产。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朝,故称为“夏历”。到商周时已经相当完备,后一直完善并沿用至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

六、廿一,下半年是

八、廿三。——《二十四节气歌》

3、医学

活动与探究: 讲扁鹊的故事 认知中医奇效

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中国古代科技探寻自然规律,关注人民生活。但对于伟大 的中华民族而言,人民拥有富足的生活,健康的身体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永远保持蓬勃向上的伟大生命力„„

三、文艺

文艺是民族情感的充分绽放。中国古代文艺反映了中华民族浓厚的关注民生的感情、热爱祖国的激情、和谐社会的热情,陶冶了中华民族和谐豁达的性情,成为使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伟大情感力量„„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代中国人民集体灵感的结晶,是中华文学的伟大源头。

《关雎》《木桃》《蒹葭》反映了先秦人民对美好纯洁的爱情的向往;《无衣》反映了对战斗英雄的礼赞;《伐檀》《硕鼠》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憎恨„„一部《诗经》,反映出中华民族丰富的情感世界。只有有着丰富情感的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只有有着丰富情感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

2、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博采众家之长,汲取民歌精华,创造了新的文体——楚辞(“骚”)。他把自己的政治主张、人生理想、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情感熔铸在楚辞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离骚》是楚辞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治国的理想、爱国的热情、忧国的痛苦,以至于整个生命的激情所铸就的宏伟诗篇。

3、钟鼓之乐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乐于创作、欣赏音乐,但只有中华民族把音乐提高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这就是中华礼乐。钟鼓之乐不仅是宫廷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寄托了中国人通过礼乐和乐心灵、和顺民众、和睦家庭、和合国家、和谐天下的理念。代表了中华文化独特的礼乐精神,而注重礼乐成就了中国数千年礼仪之邦的美名。

四、小结

课堂练习创新课时训练第8课“探索导学”部分

1、通过“甲骨卜辞”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商朝历史。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反馈

教后反思

课题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

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方法、手段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

多媒体

教学过程二次评课

导入:

哲学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自然、人生、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进行探讨,试图创造一个和谐的理想世界。他们的思想让理性的光辉照耀中华大地,铸就了伟大的中华精神„„

引出《中华文化的勃兴》课题

新课

一、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楚国贵族,避难迁鲁。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1、学派

儒家学派是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儒”在古代,是指从巫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贵族人家祭祖事神、办理丧事的知识分子。孔子以后,儒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指的是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学派。儒家学说的内容,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礼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战国时,“儒分为八”,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各个时期的儒家总是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

2、时间:春秋晚期

3、思想

政治上提倡“仁”。

“仁”字最早见于《尚书·金滕》:“予仁若考(我的才能和美德同先父一样)。”这个“仁”指的是才能和美德。后来的政治家讲“仁”,则指的是人际的伦理关系。孔子对仁作了充分的阐发,把它提高到伦理哲学的最高点,形成为一种系统的儒家学说。孔子所讲的“仁”,涵义十分宽泛,“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则是其最主要的两个内容。孔子强调,仁既是人的内在心理感情和自觉道德意识,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仁者应该“泛爱众”“亲亲”“能爱人、能恶人”,为此必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卫灵公》),“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孔子讲“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劳动者身份地位的变化,这是思想发展史上的飞跃。孔子所讲的“仁”,又是同“礼”联系在一起的。他说:“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克制自己,使自己 的行为符合于周礼的规范,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才算有了仁德,这反映了他对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僭越周礼行为的不满。在上述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孔子针对春秋时弊,要求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择可劳而劳之”(《论语·尧曰》),“薄赋敛”(《说苑·理政》);反对暴政虐民,斥责“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形成为“仁政”学说和重民思想。

教育上也有突出贡献。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有些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退休官吏,回到家乡收徒设教,兴办私塾,不过影响不大。到春秋晚期,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地主政权需要大量知识分子为其服务,民间聚徒讲学的风气日渐兴盛,孔子也开始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孔子办学,主要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约在他30至35岁之间,第二个时期在他37至50岁之时,第三个时期是他的晚年,即68至73岁之时。他主张“有教无类(类,指贫富贵贱的等级区别)”(《论语·卫灵公》),只要“自行束脩(十条干肉)以上”(《论语·述而》)就收为门徒。这样,比较贫寒的平民只要交得起束脩的都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孔子一生教授的门徒多达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认字写字、数──算术)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这些学生大多出身贫贱,出身贵族的不多。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应注意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对于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学问,对中等以下水平的人,则不可以讲高深的内容)”。平时,孔子非常注意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爱好、个性和程度,熟记在心。在教学中,他一方面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和接受能力的大小,进行不同的指导。“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指未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

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4、地位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动脑筋:阅读课本47页的“动脑筋”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二、老子

史书关于老子的记载不很清楚。司马迁的《史记》一说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就是孔子曾向他问礼的老聃;一说他可能是周烈王时见过秦献公的周太史儋;又说他可能就是老莱子。教材取前一种说法。

1、学派

道家指的是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不过,道家一词出现较晚。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并没有道家学派的说法。道家之名,是汉代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第一次提出的,称为“道德家”。至《汉书·艺文志》,始名之为道家,列为“九流”(“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九家)之一。道家学派的内容,以老庄的自然天道观为主,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道”派生的,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

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居功自恃,有所成长而无意作主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法治”和“尚贤”,认为“法令滋彰”反而造成“盗贼多有”,“不尚贤”可以“使民不争”。

2、时间:春秋晚期

3、思想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就是“无”。这个“道”是“先天地生”的,是没有意志、没有具体形状、无声无臭的,是无时无地不在的。“道”即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老子猜测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互相依存,相反相成,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而且,事物对立的双方会互相转化,“正复为奇(反常),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但是,老子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存在严重的缺陷,他不仅忽略了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把事物向反面转化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上升发展的。老子的学说,对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唯物与唯心两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

老子思想有消极的一面。老子长年居住在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日益紊乱,礼坏乐崩,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大变革。面对这一切,他消极悲观,提出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让人们重新过上“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的生活。

4、著作:《道德经》

5、地位: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动脑筋:阅读课本47页的“动脑筋”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三、百家争鸣

1、原因

①社会变革,引发诸多问题;

②私学兴起,各派相互争辩;

2、诸子百家

自读课文归纳要点,完成课文50页表

按表中的要求,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

姓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孔子春秋晚期《论语》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墨子战国《墨经》主张“兼爱”、“非攻”

老子春秋末期《道德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韩非战国 《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孙武战国《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小结

课堂练习创新课时训练第9课“探索导学”部分

1、儒家学派对我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始人是

孔子。

2、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反馈

教后反思

第四篇:三音教案

商州区大赵峪中心小学

三年级音乐教案

大赵峪中心小学稿纸

大赵峪中心小学稿纸

大赵峪中心小学稿纸

大赵峪中心小学稿纸

大赵峪中心小学稿纸第 11

第五篇:苏教《史记》选读教案及练习8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文字,完成各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6.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仆窃不逊谦虚

B.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放弃 C.会遭此祸恰逢,正好 D.虽万被戮,岂有毁哉即使 【答案】B(散乱)

7.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D(原句中的“为“是”介词“对”的意思。只有D项符合)8.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C.此段文字中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

D.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E.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答案】BC(文中B、C两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9.将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稽,考查。纪,规律。究,研究。际,关系。变,变化规律。通,通晓。【答案】(1)考查他们的成功、失败、振兴和衰败的规律。(2)想把它写成一部研究天地自然与社会关系,通晓古今历史变化规律,而成为一家之言的伟大作品。

下载苏教版三音上第教案8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三音上第教案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 二下 课文8 狐假虎威

    课文8 狐假虎威 1、 狐(hú) ●同音字:囫囵吞枣(学习上不加分析,不作消化理解,含糊笼统地接受下来。)、弧线、胡闹、水壶、湖水、迷糊、蝴蝶 ★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

    2018人教四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五篇

    9 巨人的花园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洋溢”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想象画面......

    九上第三单元教案

    9 故乡 鲁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⑵了解对比手法 ⑶体会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中心 2、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

    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案 备课: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讲: 11 《中国石拱桥》学案 学习目标 1、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认识几种说明方法。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本文说......

    三音下教案5篇

    第 1 单元 爱祖国 总 4课时 1 课题 《红旗颂》课型 欣赏课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

    苏教第八册美术教案(★)

    苏 教 版 第 八 册 美 术 教 学 目 标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

    苏教第七册美术教案

    苏教第七册美术教案 课题一:贺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 2、使学生能够选择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地高计贺卡,体验绘制的乐趣。 3......

    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课题: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苏教美术教案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