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潭坪小学为残疾儿童少年
龙潭坪小学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的精神,确保适龄儿童入学就读,将精准扶贫工程教育扶贫落到实处,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我校将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现制订具体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将精准扶贫工程教育扶贫落到实处,不让贫困儿童失学,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龙潭坪居委会竹垭儿童彭涛。彭涛现状: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服务时间
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个课时,每个课时20分钟。上课地点经与家长沟通在学校附近该生租房内。
五、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六、工作要求
1.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具体由学校统一负责调控。2.每学年初、学年末举行送教教师工作座谈,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4.要根据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5.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教案,教学过程资料等 6.为鼓励送教老师积极参与送教活动,学校为每次送教老师发放津贴30元/节课,每次送教并安排学校行政班子参加陪同送教,行政班子送教该月发放津贴100元
第二篇:残疾儿童少年鉴定表
县
学校(村组)
(乡)镇残疾儿童少年鉴定表 镇残疾儿童少年鉴定表 少年鉴定
填表日期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工 作 单 位
是否 入学
父: 家长情况 家 庭 状 况 姓 名 母: 职业
父:
父:
母:
母:
人口情况 家庭住址 门牌号码
经济状况
联系电话
鉴定 印象
致残原因 鉴 定 结 论
残疾类别
残疾等级
鉴定 单位 意见
鉴定单位盖章:
鉴定日期
年
月
日
教育 安置 意见
经鉴定,该儿童 不具备入学条件,建议
1、暂缓入学;()
2、在家进行康复训练,特校提供指导 服务。()
3、具备入学条件
1、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2、入射洪县特殊学校校就读;)((
备注
第三篇:海沧区锦里小学关于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推荐)
海沧区锦里小学关于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计
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闽委〔2009〕19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闽政〔2009〕25号)、《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试点工作的通知》(厦教基【2010】16号)和《海沧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方案》的精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我校将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试点工作。现制订具体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闽委〔2009〕19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具有厦门户籍且暂住海沧街道、新阳街道辖区。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2次,每次3个课时,每学年不少于240个课时。
五、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聘请退休教师若干名),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并成立由附设辅读班校长、特教教师组成的工作组组。
六、经费保障
教育主管部门拨付相应的“送教上门”试点工作专项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专项使用。主要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劳务费、餐点茶水费等补贴,购置相关教育教学设备经费等。
七、工作要求
1.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试点工作具体由学校负责。负责海沧街道、新阳街道片区的“送教上门”服务对象。
2.每学年初、学年末各召开1次送教教师工作会,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3.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或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送教上门”的课时数计入任课教师工作量。
4.要根据所确定的试点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既可以选择居家入户送教服务,也可以选择到福利院为未能入学的重度儿童送教服务,或选择在社区康复机构中结合重度残疾儿童康复治疗时送教服务。
5.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将“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列入区辅读班学籍统一管理。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等。
八、其它事项
1.调查摸底,确定服务对象上报。2012年1月20日前,在核实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 “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并向区教育局上报工作方案。
2.入户家访,了解学生现状,制定教育计划。2012年2月10日前,由具体承办学校及送教教师对服务对象逐一入户家访,制定教育计划。
3.2012年春季开学正式启动“送教上门”试点工作。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第四篇:为残疾儿童倾注爱心
为残疾儿童倾注爱心
——记安乡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登平
安乡县特殊教育学校像一朵美丽的花朵,开放在离县城不远的澧水河畔。这所学校的校长便是受人称赞的张登平。张登平,女,40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89年参加教育工作,2004年9月调任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几年来,她开拓进取,不懈追求,在特校园地里辛勤耕耘,为残疾儿童倾注爱心,为残疾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一、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多年来,张校长一心想着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献身教育工作。尤其是当她跨入“特殊教育”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行业时,她更是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和执着追求,充分展示着自己高尚的师德师风。2004年,在组织调她来特教学校之前,她已在安乡县城关中学工作了十五个年头,并取得了不少成绩。接手校长这一职务时,她很清楚自己要承担的是一项怎样的工作任务。虽然同是教育,但教育对象却全然不同,这也将意味着她要面临一个全新的课题。当时,有的同志劝她别接手这项工作,她也有过动摇。但她深深懂得:特殊教育同样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 1
志,帮助那些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让他们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是光荣的。于是,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干好。带着这样的信念,她和学校教职工一起克服家校距离远、交通不便等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工作中。为了掌握更多的教育理论,她认真学习《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中国手语》等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用以武装思想,指导工作。有了对特殊教育深深的热爱与执着,她工作起来更是精益求精,任劳任怨,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花在学生身上。师生们清楚地记得,2008年下学期开学不久,她丈夫患重症肝炎到医院住院,她每天晚上都要到医院陪护,而第二天早上、中午给病人送饭、倒水后,又匆匆赶到学校为学生上课、批改作业,处理学校事务,这样一直坚持了两个月。老师们都担心她累垮身子,劝她休息几天,可她总是说:“学生的功课耽误不起啊!”她家离学校有七、八里路,但她每天天刚亮就赶到了学校,下午等全校教师走完了才离校。有时晚上也去学校,看看学生的被子暖不暖,衣服穿得够不够。节假日也不例外,每天都要去学校查看几次。几年来,她全身心地扑在学校工作上,从没有为私事请过假、缺过课,人称她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好校长”。
二、情系师生,关心备至。张校长时时处处关心教师,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老师们工作累了,她送去问候;生活中有
困难了,她送去关怀。有一次,一位教师生病住院后,她不顾劳累亲身前往医院问寒问暖,还安排行政人员和教师轮流守候。这位教师及家人非常感动,握着张校长的手说:“我只有努力工作,才对得起组织上的关心啊。”对学生,她更是倾注了无限的爱。她总说,特殊学生也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共享同一片蓝天。她们耳聋、失语、智弱,更需要关怀,特教老师就是他们的爱心使者。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特教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长年在校吃住。吃饭了,谁爱吃什么;洗漱了,得帮哪些有行为障碍的学生洗脸、洗脚,她都了如指掌,处处予以关照。学生病了,她租车送医院;放假了,她和班主任老师把学生一个个送到回家的车上。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她让他们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对行为欠佳的学生,她言传身教,促其改正。三年级的刘飞是个没爹没娘的孩子,为了不让他失学,张校长每期开学就上门去接他,除免去他一切费用外,每月还给他几十元的零用钱,经常把刘飞带到自己家里,给他做好吃的菜,让他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被张校长关心和资助的学生有很多,仅2009—2010年两年时间,她就先后为20名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资助衣物100余件,学生生活费用9000多元。为了让残疾儿童尽早补偿缺陷,恢复功能,她和教师们一道摸索了一套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并从2010年起承担了全市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任务,共接收7
岁以下听力残疾儿童15名,6岁以下智力残疾儿童50名,同时培训康复员及家长200多名,争取有关单位免除助听器购置费、康复训练费、生活费等90余万元,康复总有数率达98%。
三、科学管理,治校有方。在学校管理上,张校长有一套好的方法。她要求老师对学生有爱心、耐心、恒心,对教学有“钻”劲,要多看、多听、多想。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她提出要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良好品德的培养。在后勤管理上,她提倡“花小钱办大事。”她还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要求每个教师做到:能打一手熟练的手语,能设计一节有创意的教案,能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能上一堂高水平的公开课,能制作一个精美的电子课件,能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对青年教师,她主张多创造机会,多压担子。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张校长坚持科学、民主的原则,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研课题,她带头参加;教学论文,她带头撰写;校本培训,她带头主持。学校先后编写的校本教材5个系列11本,都是在她的精心策划和认真审定下编写而成的。由于张校长管理有方,特教学校近年来成绩显著。仅教师学历达标率,普通话、计算机合格率就都达到了100%;全校11位教师有13人次在省、市、县教学竞赛中获奖,有4人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近两年教师撰写的论文有50多篇获县以上等级奖,有5名儿童通过聋儿语训回到普通学校就读,2名学生被评为全市十佳少先队员,学生作
品有50余件在省级刊物发表,学生参加省残疾人运动会获银牌3名。学校先后获县“扶残助残先进单位”、县市“巾帼文明岗”、常德市“模范残疾人之家”标号。她本人曾4次立功、3次被评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8年获“湖南青年五四奖章”称号;2010年1月荣立常德市二等功。她近年来撰写的论文有15篇在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或获奖,主持的课题《听障学生语言环境多元化构建的实验研究》被确定为全市唯一的特殊教育课题。
四、创造条件,谋求发展。在特教学校八年来,张登平积极争取党政部门社会力量支持办学,上至省市,下至乡镇,多方筹集办学经费。在她的努力下,学校共筹集资金120余万元,先后建起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训室、图书室等,维修改造校舍2000多平方米,添置各类教学设备500多件,为孩子们营造了和谐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从2004年起,残疾孩子在这里读书,除每期交200元生活费外,就不用缴纳其他费用了,其费用全部由学校解决对特困生的费用不仅全免,还每月发给零用钱30元。今年下学期将对学生生活费实行全免。为让不幸的孩子都能充分享受到学校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她着力创造办学条件,不断扩大学校规模。对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孩子上学实行零拒绝。在这里,学生中途插班,老师们都已见习为常了,每个新生来校,总能高兴地接受。每年暑假,张校长都要带领老师下到全县各乡镇去走访、摸底,将招生公告打在安乡电视台、安乡政府网站广告栏目中,并发放适龄残疾儿童摸底表,请各乡镇办公室协助调查,再把残疾孩子请到学校,保证每个残疾孩子都能上学。目前,全县残疾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了95%和98%以上。在办学过程中,张校长还努力拓宽思路,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积极为学生开拓就业门路。在有关部门和厂家的支持下,学校历届毕业生除部分被高一级学校录取外,其余全部得到就业,都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张校长孜孜以求的座佑铭。她时常说:“只要有爱心,生活就会有温暖。”她为孩子们倾注了全部的爱心,相信她的孩子们会在她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相信安乡特教学校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第五篇:龙潭坪村三年(2012--2014)工作规划
都镇湾镇龙潭坪村三年工作规划
(2012年-2014年)
龙潭坪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村级基层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了新一届的村级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通过向广大村民代表及村民征求意见,经过村两委集体讨论,对进一步加强龙潭坪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分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事求是地结合本村实际对未来三年的工作作如下规划:
一、基本情况
龙潭坪村位于都镇湾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全村海拔在500--1100米,有林地面积14650亩,耕地面积2650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47万元,人均纯收入2071元。龙潭坪村共辖6个村民小组,501户,1685人。全村拥有党员50人,其中女党员9人,三十五岁以下党员3人。
龙潭坪村境资源丰富,但区位优势不明显,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种养殖业。由于受历史、自然、社会、地理、信息等条件约束,村民思想观念守旧,商品经济观念落后,致使我村特色农业落后,经济价值不高。
2008年以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上届村两委利用县发改局帮扶我村的有利时机,龙潭坪村修建了
村委会,村卫生室,完成了龙潭河小流域整治工程,改造和培育了千亩茶叶园,解决了所有组别的通组公路和小集镇的安全饮水,对三四两组低电压进行了改造升级。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生产生活条件和抗灾能力等还比较落后,村民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是村两委目前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村民自治为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的所有全会精神,大力实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业协调同步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村民奔小康致富,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三、工作思路
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思想开放的村委会班子队伍。多形式、多元化举办村干部业务和发展技能培训,促进提高村干部素质。大力推行“四民主”工作法,促进村民自治进程。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我镇
打造栀茶产业大镇的目标,做好千亩茶叶园和千亩栀果园的建设与管理。
主要措施
1、党建工作建设:一是为不断体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坚持和不放松对支部党员干部的教育,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依托远程教育,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二是不断吐故纳新,每计划发展新党员2名,保持党的组织健康繁荣生机勃勃。三是完善党内制度建设,公开透明,坚持民主集中制,逐步健全和落实党支部议事、学习、办事公开等十多项制度,继续利用党务公开公示栏,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实行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并公开实施结果。增强村级工作的透明度。
2、村级经济建设
(1)农村经济总收入每年保持10%的增长,力争在2014达到 650万元,使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
(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一是以河南中大为依托大力发展栀果产业园。在积极引导农户对现有栀园狠抓管理,注重品质,增加产量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多方式鼓励农户发展新栀园,计划每年发展200亩,三年后形成千亩栀果园。二是以昌生茶叶为龙头,做好千亩茶叶园的大文章。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做好茶叶的管理和采摘,积极扶持当地茶厂,多渠道引进有实力的茶厂,使农民增产又增收。三是继续培育猪羊等养殖产业。培育养殖大户,带动所有农户,壮大养殖产业。
(3)狠抓劳务经济。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有效转移我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做好打工经济这篇大文章。经常同外出打工人员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升外出人员的就业能力。对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多关心照顾,解决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积极引导有实力的外出人员回乡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
(1)中心村建设。围绕镇人代会提出的“四片”建设的目标,加强龙潭坪小集镇建设,做好村庄规划和管理,积极引导高山农户移迁龙潭坪小集镇,让他们迁的来、住得稳、能发展。计划每年迁进10户。
(2)路的建设。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做好三组(邓家堰)2公里道路的硬化。借助我村纳入扶贫村整村推进的机遇做好龙--杨(龙潭坪邓家堰至杨柳池)公路的前期规划、勘测和实施。二是对一二五六组公路进行养护、改造和升级,在六组新建公路桥一座。三是对现有通村水泥路进行管护。
(3)安全饮水。积极争取安全饮水项目,解决我村安全饮水问题。在三组(西冲)修建200立方米水池一个,解
决邓家堰(原六组)50户150人饮水问题。对四组(原一二组)饮水管网进行改造,解决50户140人饮水问题。
(4)农田水利建设。一是以新一轮“三万”活动为契机,我村决定改造堰塘3个计3500立方米,改建抗旱水池2个,新挖沟渠250米。二是继续做好龙潭河小流域治理的收尾工作,管理好喷灌区。三是积极争取项目,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困局。
4、综治维稳。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狠抓维稳综治工作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治安建设。加强宣传,通过张贴宣传画,扩大宣传面,提高村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从思想源头上堵住违法乱纪等现象的发生。
5、关注民生工程。
一是规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从今年起,将全村五保户、孤寡孤独户、重残重病人员、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列入我村农低保重点保障和长期保障对象,力争三年内全村困难家庭享受到低保待遇。
二是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加强引导和教育我村村民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是做好新农保工作,基本解决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四是加强扶贫互助社的管理,让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想脱贫致富的人身上。
五是做好便民服务工作,方便人民群众。
六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龙潭坪村两委班子坚信:有上级镇府的正确领导,有县发改局的大力帮扶,有全村党员的支持,我村两委班子一定会带领全体村民抓住机遇、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实现目标,把龙潭坪村建设的更加美好!
龙潭坪村委会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