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

时间:2019-05-15 05:0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

第一篇: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

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

[主题]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的精神食粮。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重要渠道,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作为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历史责任的教师,理应具备良好的读书习惯。但由于工作繁忙,一些教师读书少了,或没时间读书。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教学和批改作业上,甚至节假日也只是身体上的放松,没有思想上的补充。久而久之,教师思想就会僵化,知识就会匮乏,能力就自然而然的下降了。激发教师读书的兴趣,提高他们读书的能力,培养他们读书的习惯,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案例]

学校将组织教师读书纳入学校校本研修之中,并重点解决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等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读书,要有时间和空间。

每周都有专门的教师选择一本书或是一篇好文章,发至学校的博客圈内,邀请全校教师共读共享。这样的读书博客为教师搭建了读书交流的平台。

2、读书,要从兴趣入手。

大家集中讨论下来,读什么书?是教学杂志,教学资料,还是中外经典名著?是教育类专业书籍还是各类生活甚至是时尚杂志?经过讨论,大家觉得读书首先要激发兴趣,所谓开卷有益,不要有功利性,要从兴趣入手,读自己喜爱的书。教师个人制定阅读计划,自行阅读,学校通过购书和为教师免费办理南京图书馆借书证等方法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书源。

3、读书,要博采众长。读书如蜜蜂采蜜,要广博,读各类书籍,汲取各方面的营养,教师尤其要如此,这样,才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升品位,完善人格。我们教师从自己的专业入手,有计划地读书。如,语文老师读名家的作名,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冰心的《笑》《小桔灯》,沈从文的《边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体育老师读“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音乐老师读“交响乐”,美术老师读“名画家传记”

等,还有一些老师读自己喜爱的“绘本”,“戏剧脸谱”,“舞蹈”以及当前畅销的书和影视《士兵突击》等。广泛的阅读使教师们饶有兴趣地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4、读书,要勤思多议。

读书,要思考,要与书对话,要交流。学校组织的教师集中读书突出互相启发、思想碰撞的特点,为此,我们搭建了类似“百家讲坛”的平台,每次,请两位教师分别介绍自己最近读的书,讲自己读书的体会,设计并提出议题,主持大家研讨。如讲余秋雨,提出“您对余秋雨的作品有什么印象?”“您怎样理解余秋雨现象?”读了金庸的作品,谈谈“您最喜欢金庸的哪部作品?”“您对金庸作品中哪个悲剧人物印象最深?” 还有教师引导大家读郭沫若、田间、艾青等人的诗,读议《士兵突击》中的经典词句等。读书会上,你一言,他一语,大家畅所欲言。掌声、笑声不断,气氛既轻松又热烈。大家在众多的观点碰撞中,学会选择,综合,生成自己新的思想。

5、读书,要持之以恒。

读书要坚持,要持之以恒。学校从2006年开始,坚持每周的博客时间,老师已经养成了每周读书的习惯。书读多了,就有了表达的欲望。许多老师自发的撰写读书笔记,在“博客”上发表文章。教师自己读书多了,指导学生读书就得心应手,他们为学生推荐优秀图书,和孩子们一起谈书的内容、特点,讲读书的体会,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点评】

1、读书提升人的品位。一个人只要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就终身受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读书是一项有意注意的活动,读书是一项要付出努力的学习,读书可以提高人的认知水平,提升人的人文素养。只有一个习惯读书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五老村小学的读书活动,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开展的、坚持的、成功的。

2、读书是校本研修的有效方式。

组织教师读书属于校本培修的内容之一,不等同于一般培训。一般培训比较强调技术性,而读书在于潜移默化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体现个性化的特点,组织教师读书立意高,范围广泛,取得的效果也是多方面的。

第二篇: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让日记成为一种交流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 让日记成为一种交流

五道水镇学校 杨申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为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了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读书,更能使孩子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经常在思考小学时光,我应该留给孩子们什么呢?我想我能给他们的就只是:一个一生受益的读书的好习惯;一个记下自己成长故事、留下美好回忆的写日记的好习惯。2008年,为了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小养成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学校开展了全校性的读书、读报活动。在这样一个浓厚的读书活动氛围中,我探索着,并尝试着将读书活动作为特色,让读书笔记留下书中的足迹。同时让日记成为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媒介。

一、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

(一)目标规划:

1、创设良好的“悦”读的环境,诱发学生读书兴趣。

2、注重读书导向,指导读书方式,养成读书习惯。

3、培养读书素质,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具体做法:

1、创造书香氛围。俗话讲得好:你能把马牵到河边,却并不能强迫它喝水。确实是这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在开始就注意计划创造书香氛围,以活动为载体,围绕读书开展一系列活动,激发读书兴趣:收集交流名言警句的活动,讲故事(人人讲,没有讲的就会主动去到书中找)。使教室营造出一种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2、加强导读,促进健康阅读。在卡通、漫画读物盛行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商业味浓重的环境下,各种读物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往往是热什么读什么,而一些文学名著以及科学性、知识性较强的优秀作品却遭冷落。“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我尤为注重做好学生导读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抓导读(推荐书目)。(好书推荐——《四大名著》(彩图版)、《爱的教育》、《成长故事》等)

3、筹集图书,加大阅读数量。

(1)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拿出自己的好书,教师带头(我曾专门为此到书店花钱买书)。教师到学校图书室借图书(每学期我到学校图书室帮学生借两期书,每期都只少在80本左右。主要以学生想读的为主外加老师推荐书目)。

(2)分享感受。让学生每读完一本书,自己写体会,最后在班级进行交流,这主要是通过在课外活动与晚报课时间。特别是在晚报课时间,我基本不去插手这20分钟,就让班干部组织谈读书体会、收获,讲故事(也就是白天所看书的内容为主)。这样及让学生真正体会读书的快乐,也能给班干部一个能力锻炼的机会。

4、指导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1)大量的读:新《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其推荐篇目有70篇,其余部分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因此我要求学生推荐篇目必读而且多背,强化读书意识。

(2)自主摘抄:大量读书是基础,自主摘抄则是读书的另一种手段,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摘抄是具有“养成习惯性”的更深一步的读书。所以,从活动开始,我在班里开始提倡摘抄,要求摘抄(包括好词、好句、好段),并写下简单的体会,这样在无形之中也锻炼了他们的习作水平。

(3)强化督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经常教育学生,让他们把读书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作一种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有空就读。定期举行读书笔记检查。

(三)成果:量到质的转变,采得百花始成蜜 两年来,我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有效地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让学生广泛地采撷知识。孩子们读书的心灵已被悄然打开,他们的羽翼已日渐丰满起来。他们快乐读书的呼声将随着时代的步伐越喊越响:“我想读——我会读——我还要读——”

1、在读书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在课外进行有计划的扩大范围的阅读,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阅读方法,就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正是因为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上,所以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学生读书兴趣被激发,读书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学生已经对读书已经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从与学生平时的交流中也发现,读书已经不再是那些优秀学生的专利,大部分学生只要一有空就自觉拿起书读。班里几个好学生,已成为真正的小书迷。熊龙晖同学只要得到一本新书,就是放学回家吃饭时也要先看上几眼再走。由于大量阅读了有益的课外书籍,学到了许多原来所不知道的知识,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阅读习惯在逐渐的形成。

3、在读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每个学期我都坚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便于学生积累。而我认为读书笔记是巩固知识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

4、在读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现。“腹有诗书”不是知识的堆积,是人生的智慧、是精神的体悟,是生命的涌动,有道是“久熏幽兰人自香”。在读书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进而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学会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班级中爱读书、读好书已成为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自主需要,学生自我独立、健康、向上的人格修养也得到了发展。我们班经常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二、日记(让日记成为一种交流)

写日记是我在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的又一手法。坚持写日记,不仅能记录下每天的点点滴滴以供回忆,同时可以提高习作水平。不过,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日记中能写下自己的心情与内心的想法: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家长,从优点到不足。学生都会在日记中悄悄的留下这样的足迹。这也在无形之中给班主任一个进一步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内心的机会。在我班上,学生每天一篇日记是少不了的。当他们有开心或是不开心事的时候、当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或是有什么心事而又不敢直截了当的告诉老师或是同学的时候、当他们有什么问题或是想知道什么而不敢去问老师的时候都会将其写在日记上面。然后,只要遇到学生有需要的日记,我都会留下我的话语,为其解难排忧。这样也就有更多的机会知道学生真正想的是什么,更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这对我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柳遇春风方着绿,船离滩头始扬帆”,我想,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能用心与学生交流的老师更容易走近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与日记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有句话说的好:“再怎么忙也要看书,再怎么穷也要买书,再怎么没交情也要送书。”再加上一句“再怎么没有时间也要留下当天的点滴。”我把这句话与我的孩子们共勉,也想把它作为推荐给所有班主任教师的一个指引,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把读书和写日记当作是一种享受,使得他们能够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有思想的砥砺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交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最终让人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获得精神享受。

以上是我在两年班主任工作中有关读书活动与开展日记交流以来的点滴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在座领导、同行批评指正。

第三篇: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最能致远是书香,读书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书海之间。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教育智慧;读书,能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华。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在读书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使自己的工作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我所在的厦门市金山小学,一所很年轻的学校,创建仅五年多。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学习型学校,在校长大力支持下,学校始终坚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教师们坚持广泛阅读。近些年来,校园里师生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蔚然成形。

一、积极发动组织,营造读书的环境。

每个学期,读书都作为学校工作计划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任组员,由科研室具体负责。

我校校长是是个精明能干、极具管理能力的领导,他年富力强,对读书之力量很是敬畏。他自己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在教师例会上常给老师们读一些工作、人生方面的小故事,老师们觉得校长很有趣,慢慢也觉得书中很多东西对自己触动很多。他也常和老师们说读书的方法,比如对我们说:你假如没时间看书,那你就把书放在床头,睡前看10分钟。你可以给他算算一天十分钟,一星期、一月、一年。你总计可以达到多少阅读时间?建议老师先坚持一周十天试试看。读书习惯就是这样慢慢养成的。校长还买书给大家,为每个老师赠送《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

每个学期初,学校科研室总是为老师们推荐阅读书目,制定了读书活动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确定每周读书交流的老师,并和老师们交流宣传。这些年来,学校收集了许多书目,列出《厦门市金山小学教师推荐阅读书目》,这些书目传到学校课题博客,学校Q群共享,让每个老师受益。每个学期,科研室有针对地为老师们推荐一些教育教学杂志,推荐一些教育经典读物,如苏霍莫林斯基的系列教育著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建议》、《公民的诞生》、赞可夫的《和教师谈心》、《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艺术》《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同时也提出一些专题,建议老师们选择阅读。2008年阅读的专题是“名师教学方法对我的启示”“ 阅读和教师专业成长”,老师们各自寻找书目阅读。这样一来,老师们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同时也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老师们自觉阅读。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让老师们随时随地充电学习。我校图书馆是省级达标小学生图书馆,随时开放学校图书室,让“沉淀”的图书“流动”起来,向老师开架借书;建立办公室阅读架,学校为每个办公室订了《福建教育》等教育杂志,把图书室里老师喜爱的各类书,放到办公室,让老师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充电学习。学校鼓励大家将个人书籍拿到办公室与同伴分享交换。

二、热情参与交流,体会读书的快乐

这些年来,我校老师积极投身读书活动,认真阅读,做好摘抄,写下读书笔记,坚持每个月做一次阅读摘抄,每周教师例会前都安排2-3位教师进行心得交流,无论校务多忙也不挤占教师的读书交流时间。老师们有计划有选择地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感受经典带来的教育教学智慧和艺术,汲取精华,化为我们教育行为,让阅读融进我们教师的生命,阅读让教师和教育的生命更精彩。几年来,老师们在例会上先后交流了几百篇读书心得,教师例会前教师相互分享彼此的读书笔记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科研室也定期检查教师的读书笔记,定期反馈,及时表扬读书活动中的良好现象,用鼓励来弱化读书活动中的不足行为,让榜样的力量影响每一位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学校里每位老师都读过,大多老师读过多遍。去年暑假,我校老师重新捧起这本书再阅读,写下读书感受,从中学到教育教学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很多老师感慨地写道,“每天要不间断读书,和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吧。”“教师不间断的读书学习,不仅是成就自己,更是出于工作需要,是用一生的时间备好每一堂课。”“我们要把读书当做一种享受,跳出教材教参的狭小圈子,到广阔书海畅游。”„„

而今年老师们共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大家阅读热情很高,每周都有2-3位老师在教师例会上交流。语文老师根据自己教学,从雷夫老师的阅读写作指导联系到自己班级的阅读写作实际,反思到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班主任们更是从中看到一间教室的无穷容量,因为教室是一个温暖的家,首先自己要信任取代恐惧,自己是孩子们的榜样,做孩子可靠的肩膀。良好的班风就为学习提供了事半功倍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班风以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基础,安静的学习氛围没有破坏氛围的举动就是良好班风的开始,要想达到这个境界,教师真的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不能以大人的意志强加或改造,是从他们的角度上让他们不是惧怕教师而是信任对方地养成好的习惯。老师们在思考着雷夫老师给自己带来的是什么,学习他对教育的热爱执着。

通过读书,老师们开阔了眼界,受到浸润、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师德师能修养。

三、丰富活动形式,提升读书质量。

学校老师围绕“六个一”来开展:一是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二是每学期精读一本必读书目,通读选读书目;三是教师每个月摘录一次读书笔记;四是每月结合教学实际,撰写一篇教学反思;五是每周教师例会前老师轮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教师相互倾听相互记录;六是每学期向同伴推荐一本好书。

学校搭建了平台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再现教师的收获。定期把教师学生读书的成果用物化的形式进行展览,如读书心得、阅读积累卡、教育故事、随笔等,让教师的阅读成果得以呈现。结合读书活动,开展“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专题讨论,老师们寻找身边的榜样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撰写自评互评材料,并在年轻教师中开展师德演讲活动。结合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共同收集撰写“身边的教育故事”,把同事间平凡感人的教育故事展示在学校门口宣传栏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在宣传栏中展示师生共读一本书心得,让更多人分享我们的读书收获。每年三月,学校开展校园读书节,提倡师生共读好书。学校红领巾小广播站每天向全校同学推荐好书。老师率先垂范精读,研读教育名著,用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榜样。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的活动,坚持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教师推荐阅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加大引导和指导力度。开展课前诵读故事,红读活动,革命传统故事会,组织参加各种征文比赛,邀请家长参加“好书伴我行”班会,师生共读一本经典同写读书心得,亲子共读一本书同写读书体会„„在和学生在一起的读书中,老师们对读书活动更进一步,不仅读教材教参,更读教育书籍,读人文读本,读儿童经典读物,在阅读中每一个老师都能够深深感受到:“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这是狄金森脍炙人口的诗句,书籍将师生们带向明亮那方。

如今读书已逐渐成为我们学校老师的自主行为,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老师们自觉地用行动让书香充满校园,并成为学生读书、爱书,终生与书为友的引领者。

第四篇: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一种习惯

---与语文发展工作室的老师们共勉

三木

说起教师读书,我觉得在当下的中国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作为教师我不想否定我们自己,可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真的已成为不读书的人了。当然“我们”在这里是个集合概念,非全部。说到这老师们也许不高兴,但请大家看看我们周围,难道事实不是这样吗?这里有个细节,就是近年来呼吁教师读书的声音很高,比如在人大会议上多次大声疾呼希望建立国家读书节的朱永新先生,再如高万祥、张丽钧、王崧舟、张文质等老师都曾在多种场合强调教师要读书的问题。请大家注意,这可都是我们队伍中的知情者啊。当然,教师不读书的“秘密”外界也是知道的,中央电视台著名媒体人王开岭最近不就含蓄地指出来了吗。再如我校读书群曾聘请一位名师担任我们的读书顾问。可过了一年人家就退了。原因是:对话不平等,没法交流。言下之意,群里真正读书的老师太少,人家感到很委屈,不划算。这件事对我的刺激很大,我甚至觉得心灵有种伤害之感。可仔细一想我们的读书就是少啊。

两朵云只有在相同的高度才会发生碰撞,我理解人家这样做的原因了。

苏格拉底说,为什么去爱?因为缺少。那么套用过来,为什么强调教师读书?也是因为缺少啊。

教师不读书甚至读书少,已是公开的秘密了。真的希望这个秘密别让我们的学生知道,别成为他们反驳我们的理由,这是教育的一种尴尬,也暴露了我们思想教育的一点虚伪,因为我们一直在强烈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好好读书啊。

林格说,教育是没有用的。为什么?他以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智力,而是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学生。这和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的“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无论是传递精神能量还是做灵魂工程师,离开读书,离开广博的阅读,这些担当都无从谈起。在此,我同意李镇西老师的观点:我们读书一是为了学以致用,更主要的是为了尽可能完整而完美的地建构无愧于我们作为“人”应有的精神世界。一句话我们的灵魂饱满了充盈了精神的能量才会巨大。

不知怎的我特别喜欢读《绝代风流》和《南渡北归》这两本讲述西南联大教师生活的书。它们使我想起一个词——“范儿”。想起西南联大教师的“范儿”,这种“范”的内涵就是人格独立、敢于批判、沉潜专注、学识渊博、甘于奉献。我看到在这一泱泱风范下,似乎西南联大的每一位教师都可做学生的精神领袖,在战乱动荡的年代激励着学子们奋发向上,那真是一个美好高贵让人仰慕的教育群体啊。

钱理群说教育要为人的精神打底。朱小曼的教育说教育要为人的一生奠基。作为教师我们具备这样的能量吗?

蒋勋说教育是救人的事业。这话说的振聋发聩深刻极了。

救什么?让学生考上高中、大学就是“救”吗?考上北大清华、省实验、山师附中就是“救”吗?若此会有多少孩子我们是“救”不上来的啊。

只要教师依然读书,教育就有希望。我欣赏张文质先生的这个观点,因为读书就是自救,要救别人先要救自己。当然这和基督的救赎意义是不同的。克里希那穆提在《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一书中说,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学习。这种学习应是教学共同体的一种公共活动。简言之教师只有和学生一起学习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许多名师成长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以为一个教师要成长的更加高远,必须学会用书籍堆积自己,用底蕴支撑的课堂才会丰富、灵动而深刻。精神的能量才会慢慢浸润学生的灵魂。所有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我觉得最后都要指向人的改变和完善,这是教育的“根”和“本”。

事实说明只有读书才会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灵魂才会有安顿的场。才会让我们的底蕴深厚,才会抵达某种境界,内心世界发生变化。胸怀、内涵、品味才会具有丰富的能量,才会实现精神的突围。

美国研究阅读专家吉姆·崔里斯指出:阅读是教育的核心。纵观一下我们和美国的基础教育,我认为我们就是输在阅读上。人之患在不好读书。当我们这些教书人都放弃阅读而将目光死死锁定在教材和分数上时,教育和国家的危险也正向我们一步步逼来,有良知的老师应当有这种忧患意识。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这个核心主要应由语文老师完成,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所有的老师都应是读者,是阅读的倡导者和实

践者,都应用自己的阅读行为去感召和引领学生向着书籍的高地昂首迈进。

去年暑假培训,不断冲击我的一个词语就是“整合”。这是2011年新课标语系中具有种子能量的一个词语。它要求我们要冲破教材去开拓视域,用六经注我的读书方法来提升自己,这无疑对我们是一个新的挑战和考验。要改变的不仅是教法,我甚至以为就当下而言:不读书,无以为教。那种一年四季捧着一本书教来学去的教学只会把我们的教育教死。

客观有时无奈的,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要实现教师精神的突围,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读书思考,做一个真正的读者,我以为这就是最好的教学。

读书就是备课,备课最好读书。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句话,也是我的切身感受和体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那么坚持读20天书会怎样呢?

新的学期让读书像呼吸空气一样成为我们的美好习惯吧。如此,我们会有一个广阔的心灵世界;我们会多一些教书人的气质;我们的面孔会因读书而改变。

改变,从阅读开始。让我们一起从这里出发吧。

第五篇: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在国旗下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很多同学都知道马克思、爱因斯坦吧,他们是犹太民族的杰出代表。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舔舔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告诉孩子:读书是甜蜜的,应该抱着欣喜和愉悦的心情来学习,来读书。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家里着火了,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就会告诉他:“你要带走的不是钱财,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华夏文明悠久绵远,足以见证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是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民族。宋人黄庭坚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也足见我们向来就不缺乏爱读书之人。至于为什么要孜孜不倦于读书,我想,每一个同学都不难说出若干言之凿凿的理由。可以说,要想在激烈的现实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读书,也必然离不开读书。

我们中的很多同学也爱读书,他们读名著,丰富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他们读美文,感受着文字的生动音符……正是有了丰富的阅读经历,他们的谈吐才生动具体,回答问题才思维敏捷,看问题才深入透彻;他们不再为写一篇作文而苦思冥想,不再为阅读理解而紧锁双眉,读书为他们打开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当一句句名言经典从他们的口中流淌而出,是不是赢来了家长赞许的目光,是不是得到了老师的鼓励,是不是换来了同学的敬佩……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储备精神财富,这些现在他们还不太明白的经典之作,必将会成为引领自己成长的指明灯,在他们的人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要说: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定位人生的方向。

就让我们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每天都是读书日,每月都是读书节,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

下载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山东成武第二中学马春彦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善思考、能实践、有较高素养的语文教师,我参加了“阅读经典与教师专业成长......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连州镇中心小学梁卫勤读书是孩子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在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但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学生除了读......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亲 子 阅 读 有 感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喜欢看各种各样的 书。有了儿子后,我的这种兴趣总觉得被有关孩子的琐事耽误,有时还嫌他烦,但没想过带......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很早就想写这篇日志,但一直觉得没有时间,今天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前面100页,从中找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也在书中反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且直接把女儿的成功归......

    让读书成为一种需要

    让读书成为一种需要 ————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人类要发展,必然离不开知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同学们如果从小不会读书,没有......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古以来,读书的传统,便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史册中:国人信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二(4)班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五(3)班的杨巧依,今天我很高兴能来到你们班级展示我的读书生活,这次活动最吸引我的,是能和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读书生活,因为我觉得自己就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