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时期,也是我院抓住机遇、谋求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科学制定和全面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保证学院准确定位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学院事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2006—2010)是学院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我院完成了新校区建设和学院整体搬迁,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确立了“人文技能相融,理论实践并重”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初具成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在人才培养、招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10月,我院顺利通过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取得优秀成绩。
1、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我院从2008年开始建设新校区,2009年投入使用,新校区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教学楼、实训中心、图书馆、运动场等各项硬件设施完备,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专业设置日趋合理。学院确立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致力于特色、质量、就业并举的办学实践。学院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半岛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和客观需要,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 1 测与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16个专业,进一步突出了应用型办学特色。
3、注重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有了突破。学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中推广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了办学条件,建成27000平米的实训中心和3000平米的标准厂房,实训设备总值达到了5800万元,实训教学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物力条件。加强课程建设,目前学院共有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
4、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日臻完善。学院是烟台汽车工业职教集团和山东省汽车工业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学院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拓展招生和就业渠道,通过加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城乡结合、校校联合,提高了职业学院适应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学院和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实行订单培养,培养了大批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5、师资队伍初步形成。五年的大专办学实践,锻炼了现有的教学和管理队伍。建院以来,共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77人,充实了专业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510人,其中专任教师321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89人,双师型教师有145人。学院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锻炼,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师资保障。
6、初步建设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学院先后完成了中心广场主雕塑的设计安装、学院道路命名、汽车文化长廊和学院展室的布置,突出了汽车学院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学院独有的 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育人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自豪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
7、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立足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学院成立了义工站、爱心社,经常性地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院目前共成立了12个学生社团,1个学生乐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拓展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成立了大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和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初步建立了大学生自律机制,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完善了学生资助的相关制度,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库,形成了较完整的资助机制,使资助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学院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学院由中专改建而来,近几年又将主要力量用在基本建设上,因此,现有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机构设置、人员素质、教学水平等方面,都还停留在中专层次上;大部分专业缺少资深的有权威性的学科带头人;由于建院时间短,我院的社会知名度不高,加之目前生源的减少,对我院招生工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使得我院几年内达不到效益规模。
二、“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努力探索职业院校办学规律,努力探索与企业市场紧密结合的办学路子,积极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教师干部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建设进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加强管理、厉行节约,切实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管理科学、质量优秀、充满活力、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
(二)分类目标
1、加快新校区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完成行政办公楼、图书馆、接待中心工程建设,协调区政府完成学院体育馆建设,并完成基础条件配备配套设施。
2、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9000人;成人继续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等人员达到5000人次左右。
3、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抓好专业和课程建设,切实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和课程体系。以做强汽车、电子、机械、信息、自动化控制等工科专业为主,以适度发展新增语言、管理、文科、艺术等门类专业作为补充,形成独具特色的、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以工科为主兼顾其他学科的、有利于学院发展的专业体系。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增设18个专业,专业总数达到34个,并力争建成14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和1—2个国家级特色品牌专业,建成14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院级精品课程。
4、加强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按照出名师、出专家的要求,加大投入和措施,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符合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需要的教师和干部队伍。“十二五”末,学院的生师比达到16:1,专任教师达到600人左右,同时建设一支质量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教师中教授职称人数达15左右,副教授90人左右,“双师型”教师30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120人左右。选拔培养20名左右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专业带头人,100名左右学院学术骨干。建成5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院级教学团队。
5、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学院师资优势做好成人高考、自考等学历培训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面向厂企在职员工、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扩大学校影响,增强办学效益。学历培训班专科突破700人,本科突破800人;岗前培训5000人次;在职提高培训500人。
6、加强教学设备设施与图书资料建设。建设和完善能够充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实训(验)室,完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便于集中管理和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实训中心,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到十二五末,使学院实训设备总值达4000万元以上。加强图书资料建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学习条件,到十二五末使馆藏图书达到200万册。
7、开源节流,为学院建设提供经费保障。逐步完善包干经费预算管理办法,提高经费使用的计划性。强化节约办学观念,建立健全节能降耗长效机制,确保学校经费使用科学合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到十二五末,使学院建设的经费保障达到8000万元以上。
三、实现学院“十二五”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规范化办学的水平与能力。坚持搞好系(部)级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督导,充分发挥系(部)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运行过程中的作用。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瞄准“就业、创业与可持续发展”三个热点,探索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力争取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2-3项。建立“为未来而学习”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扩大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作为考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开展省级特色品牌专业、校级重点专业创建工作。各系要确定1—2个重点建设专业,将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中30%用于重点专业建设,以保证每个重点专业都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实训条件。
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积极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系统设计、整体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保证每个重点专业建成2—3门省级精品课程,力争每个重点专业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积极开展新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组织专业教师追踪先进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围绕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做好校本教材建设,每个重点专业要出版2—3门自编教材。
发挥学院网络资源优势,加强网络教学研究,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全面实施项目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落实教研计划,在学院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不断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鼓励教师争创国家、省级优秀教学成果。
(二)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转变教师队伍的观念。加强对省内先进高职院校的考察学习,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高职教育办学思想大讨论,实现全院教师教育观、教学观、功能观、发展观等观念的转变,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建立一支适合高职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师队伍,推动教师队伍由中专向高校的转型。
加快重点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引进或培养工作。制定具体的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培养规划,启动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评审工作。每个重点专业要重点引进或培养1—2名学科专业带头人。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落实教师到企业、到生产第一线实践的要求。执行“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规定,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安排教师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加强师德建设。坚持以教师为本,调动各方面因素,通过理论指导、制度建设、道德实践活动、培育爱心等措施来推进师德建设工程。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召开师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评选师德建设标兵、评选优秀教育工作者,帮助教师养成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改善科研条件,促进科研工作
加大科研人才培养力度,做好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科研骨干脱颖而出。
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逐年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办好院刊,不断提高学术性,使其成为开展科研、反映科研水平的重要平台。
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实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或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校外科研合作项目逐步增加;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力争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提高论文发表质量,突破国际三大索引并实现稳定增长;获3项以上省级科研成果奖,并力争获取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在条件成熟时创办科技产业实体。
(四)加强教学设备设施与图书资料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 建设和完善能够充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实训(验)室,完 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便于集中管理和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实训中心,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加强图书资料建设,不断优化校园网络,积极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办公、科研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网络中心的各项制度,加强队伍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经济便利,功能强大的信息服务。
(五)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育人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家庭责任感。
积极探索大学生成才的特点和规律,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人才培养和学院工作中的作用。做好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范管理,服务学生。健全和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优秀学生奖励体系、学生优秀创新成果奖励体系和学生技能训练体系,做好学生“奖、助、贷”工作,完善优秀困难学生奖励奖励制度。切实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
(六)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逐步实施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行教职工聘任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聘约管理。建立完善科学的分配激 励机制,坚持向教学科研第一线倾斜,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向重要岗位和有重大贡献者倾斜,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坚持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咨询、审议、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科学管理体系,建立教学、科研、党务、行政管理的激励和问责制度。进一步加强档案、统计和信息工作,加强细节、末端、过程管理,为学院各项工作提供全面、精确、及时的数据和信息服务,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加强行政管理。以规范科学高效为目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进一步提高全院管理系统的科学便捷规范高效。要健全完善全院岗位目标责任制和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推行目标责任制,进行科学评价,奖优罚劣,体现公正公平。
(七)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确保安全稳定 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加强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用优良的校风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加强学生的爱国爱校、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教育。
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学校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发挥这些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加强师生安全教育,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矛盾排查和预警机制,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做好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及学校食品卫生的监督与管理,加强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进一步树立安全稳定意识,保证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要积极关注师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
(八)创新工作思路,做好招生安置工作
要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重视网站的作用,全面宣传,及时更新,开通学院与社会、与家长的联系和对话,使社会和家长了解学院,更要立足于办好学,服好务,使每一位走出学院的学生都热爱学院,宣传学院。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对报到率和缴费率,实行全员参与、奖罚分明的招生制度,以保证全面完成招生任务,新生报到率确保85%,力争90%。
要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把握用人需求,对口培养,继续实行冠名班、招生招工相结合等形式;继续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向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双赢。加强就业指导,抓好学生岗前教育,通过课堂教育、专家报告、优秀毕业生讲座、到企业参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职业规划,使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了解自己,坚定信心。追求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对企业负责,也对学生负责。争取就业率达到95%以上,优质就业率达到85%以上。
(九)加强后勤管理,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切实加强食堂管理。全面落实膳食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实行民主管理,让师生参与管理。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改善师生的就餐条件。落实食品卫生法,确保饮食安全,从根本上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全面落实物业管理各项技术指标,定 期对物业公司进行量化考核,不断提高校园卫生保洁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强校园绿化管理。全面提高校园绿化水平和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生活环境,加大学校生态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努力实现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进一步营造“校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的校园环境,充分展示我院深厚的内涵和风采。
加强资产管理。坚持管理规范、责任明确、配置合理、效益优先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力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善,推动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有效使用。对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学院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加强后勤安全工作。把用水用电用气用设备安全放在突出的和专业水平入手,加强设备的管理,不断学习,规范操作,确保学院所有设施设备正常运转,不发生安全事故。
(十)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逐步改进完善学生缴费的相关规章制度,使该收的费用能及时足额收上来,满足学院建设发展的需要。鼓励各教学培训单位主动创收,在充分保证在校学生教育教学资源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开展业余培训等形式,充分发挥学院各项人财物资源的优势,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校舍、设备等的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根据经费投入情况,通过贷款和争取社会力量支持等多种融资方式积极筹措重要项目建设经费,保证学院发展关键项目的顺利进行。位置常抓不懈,要从提高后勤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不断总结包干经费预算管理办法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完善包干经费预算管理办法,逐步扩大包干经费预算管理办法的实施范围,提高经费使用的计划性。完善经费审批程序。逐步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和措施,强化节约办学观念。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会计核算,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加强财务监督,加强管理监督,形成全员监督氛围,建立健全节能降耗长效机制,切实杜绝各种浪费现象,确保学校经费使用科学合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十一)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强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观念,通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建设专兼职人员结合、师生结合的宣传队伍,注重通过现代化的宣传渠道和手段展示学院的良好形象,形成领导重视,人人参与、多渠道、多层面的大宣传格局。近期目标着力于提高学院的知名度,长远目标致力于提高学院的美誉度。巩固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扩大与国内外各学术团体的交流,在省内外知名的平面媒体和声像、网络等媒体中,宣传学院的光辉历史、发展成就、办学特色、学子风采等,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十二)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治学习制度,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学院发展中的堡垒作用和先锋带头作用,加大后备干部培养的力度,注意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委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 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观念,坚持从严治校,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改革的紧迫感、生存的危机感和发展的使命感,使全院上下同心同德,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加强党委对工会、妇委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群众团体作为党支部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2010-2015)》是指导学院今后五年建设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各系(部)、各部门制定规划和工作计划的基本依据。我们要发扬优良传统,牢记历史使命,团结一致,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完成“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第二篇: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学院建设成就及反思
(一)成就
1、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备
2、专业设置更加合理,课程建设取得突破
3、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师资队伍结构调整,双师素质不断提升
5、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办学模式日渐成熟
6、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7、两个效益一起抓,继续教育逐步壮大
8、校园文化方兴未艾,精神文明硕果累累
9、后勤保卫力度加大,服务育人落到实处
10、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二)反思
1、现代职教理念的指导地位有待确立
2、专业和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有待深化
3、双师素质差距明显有待进一步提高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十二五”时期内外部环境预测分析
(一)发展机遇
1、宏观经济一路向好职教地位显著提升
2、蓝色经济战略启动新兴产业层出不穷
3、国际合作战略东移产业链条不断拉伸
4、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就业压力持续缓解
(二)面临挑战
1、增长方式转变给职教发展提出新要求
2、产业结构调整给专业建设形成新压力
3、职教竞争愈演愈烈给招生增加新难度
4、政府权力下放给职教管理带来新考验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二)理论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3、《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4、《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三)基本原则
1、紧扣社会经济发展脉搏
2、紧紧围绕用人单位需要
3、紧随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4、紧密结合学院自身实际
四、“十二五”时期总体目标与战略重点
(一)总体目标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培育一批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品牌专业,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带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我院建设成专业特色明显、育人环境和谐、办学能力过硬、行政作风优良的现代化强校。
(二)战略重点
1、强化专业拓展力度,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
2、强化课程开发力度,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
3、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理论素养与业务指导能力
5、强化校园文化与价值观教育,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五、“十二五”发展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 科学发展
1、创新理念,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夯实基础 注重内涵
2、完善新校区建设,填平补齐关键设备与设施
3、实施名师工程,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4、深化教学改革,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动力
5、加强软环境建设,为教育创新提供良好氛围
6、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国际交流空间
(三)健全组织 民主管理
7、强化党组织建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8、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理顺体制 改革攻坚
9、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年轻人成才搭建平台
10、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与行政作风
11、创新工作思路,确保招生安置工作卓有成效
12、以人为本,做好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
13、完善理财环境,为学院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14、加强校园安保工作,确保人身与财产安全
15、提高社会服务功能,做好继续教育工作
16、加强后勤机制改革,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时期,作为一所与地方经济拥有密切依存关系的职业院校,如何适应经济转型、企业转轨的需要,找准定位并实现科学发展,不仅对国家经济建设意义重大,更关系到学院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学院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期间带有全局性与方向性的问题做出重新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学院建设成就及反思
“十一五”时期是学院自建校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在五年的时间里,学院由一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成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跨越式提升。五年的时间里,学院在省市区三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校区建设和整体搬迁工作,极大改善了学 院的办学条件,学院秉承“人文与技能相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逐步走出一条专业特色明显、育人环境优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备
学院从2008年开始新校区建设,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新校区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达到26.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2.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9.62万平方米,学生餐厅2.08万平方米,教学用房中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6.06万平方米,基本做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此外,学院还积极申请世行贷款用于设备更新和图书购置,使学院实训设备原始价值达到2985万元,纸质图书达到27.2万册。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完备的教学设施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专业设置更加合理,课程建设取得突破
“十一五”期间,学院紧紧围绕市场,利用山东省加快半岛制造业建设这一有利时机,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五年间经过调查、论证、研究共开发新专业19个,组织专家、教师和企业人员多次对专业方案进行修改,组织起步建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数控技术三个院级特色专业,并确定把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通过不断整合,逐步确立了以汽车、机械、电子三大工科为主兼顾部分文科专业的专业格局。
在课程改革上,认真研究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体现和突出实践环 节,以“加快发展、提高素质、办出特色”为基本思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构建与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打破学科束缚,实行模块教学,为学生关键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全院共确定8门院级精品课进行建设,电子工程系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电子工程系的《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系的《汽车电器与电路》被汽车教指委评为省级精品课,机电系的《机电识图与实训》被自动化技术教指委评为省级精品课,实现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零的突破。
由于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和课程改革的动态性,使我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贴近市场需求,在保持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也结出丰硕的教学成果,仅2009、2010两个学,我院学生便在国家和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三十一次,其中国家级三等奖一次,省级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七次,市级一等奖十三次,二等奖八次。所有这些教学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对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肯定,更成为我们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内在动力。
(三)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学院以科研创新为先导,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调整、课程改革的同时不断借鉴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先后引入项目教学法、四步循环教学法、做中学教学法等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我院实际做好这些方法的消化吸收工作。
“十一五”期间,学院教研部门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先后完成两项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职业教育中 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荣获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集体成果一等奖;《基于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体系研究》荣获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个人成果一等奖;《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研究》、《以“项目教学法”为引导,构筑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教学体系》分获山东省职教学会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
“十一五”期间,学院科研部门紧紧围绕生产实际开展研究工作,先后有20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0项发明专利被国家专利局受理,其中由专业教师研发的《送料装置》、《手动档汽车最佳换挡时机提醒装置》、《汽车临时停车警示装置》等11项研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汽车用防二次启动保护装置》研究还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十一五”期间,学院教师以院刊《求索》为阵地,先后撰写论文100多篇,编写教材10余部,其中由我院牵头编写的《学会做事---赢在起点》一书还被省内多家职业院校作为价值观教育指定用书,向全社会公开发行。
(四)师资队伍结构调整,双师素质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院办学层次的提升,学院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了150多名教师,使全院教职工一举突破500人。新招聘的教师一部分来自国内知名高校,他们学历高、年纪轻、专业结构合理,还有一部分教师是从企业中招聘而来,他们专业技能突出,工作作风踏实,他们的到来不仅弥补了学院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改善了我院的师资结构,为学院发展带来新鲜血液和勃勃生机。为使师资队伍能够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学院一方面积极改革教师培养与使用机制,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行业一线学习交流制度。同时,聘请企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授课,形成了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的高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目前,我院专任教师已达到291人,兼职教师达到34人,专任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31人,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6人,双师型教师81人,随着各项培养措施的逐步到位,双师型教师的比重还将不断上升。
(五)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办学模式日臻成熟
“十一五”期间,学院牵头组建了旨在实施资源整合的山东省和烟台市两个汽车工业职教集团。经过几年来集团化办学的运行实践,基本达到“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有机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互利双赢”的预期办学目标。为使我院的发展更贴近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我院还成立了企业家联席会和由企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组成的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让企业家和专家参与学院办学目标的确定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的论证,并对学院的教学改革、专业和课程建设给予必要的指导。“十一五”期间,我院先后与二十多家企业签订了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其中十五家为我院固定校外实训基地,承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不仅无偿为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和学生顶岗实习提供设备、材料和专业技术服务,同时也为毕 业生就业创造了机会。与此同时,学院还通过举办冠名班、定向培养班和半工半读实验班,进一步细化订单培养模式,采用教室加车间教学方式实现产学间零距离对接。“十一五”期间,学院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学院先后通过“企业岗前培训班”、“工长班”、“操作能力培训班”、“中高级理论提高班”培训企业员工1500余人次,在不断提升学院办学知名度的同时,也收到良好的办学社会效益。
(六)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学院从高效、科学、节约要求出发,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尤其是会议制度、支出制度、议事制度和涉及日常管理的多项制度,基本实现了常规管理制度化。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实行了岗位目标责任制,理顺了学院、系部、教研室这一纵向系统和机关处室横向职能系统的管理体系,实现了“事事有人管,有岗必有责”的权责利分配体制。制度建设日趋合理,管理模式日趋成型,行政效率稳步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七)两个效益一起抓,继续教育逐步壮大
“十一五”期间,我院继续教育部门坚持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短班与长班相结合、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五年的时间里,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作,先后为基层农村培养了681名大学生,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我院培养的大学生能够扎根农村、服务农业,不少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村官和农业科技的带头人。五年的时间里学院还通过自学助考班、成 9 考班、电大开放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我院的办学形式,扩大我院的社会影响,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八)校园文化方兴未艾,精神文明硕果累累
“十一五”期间,学院不但强化硬件设施建设,还结合自身特点通力打造带有我院特点的校园文化品牌,尤其是“十一五”后期,学院借“双评”工作的东风,在德育建设领域和教风学风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努力营造一个既有校园特色又与企业接轨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新校区落成后,学院先后完成了中心广场主体雕塑的安装、学院道路和公园的冠名设计、汽车文化长廊和学院展室的布置等等,努力体现高职特点和汽车文化特色,注重隐形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在优化育人环境的同时,极大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九)后勤保卫力度加大,服务育人落到实处
“十一五”期间,学院按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普遍要求,不断加大后勤改革力度,完善修订集团购买招标制度和盈利部门的承包制度,进一步加强交易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为保证后勤服务质量,减少事故发生,学院一方面强化服务意识,一方面改进服务方法,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不断加大后勤监督力度,对涉及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关键部门实行例外管理。由于观念到位、措施得力,使我院后勤服务工作井然有序,基本做到零事故和零投诉。保卫工作适应新校园和大校园要求,先后投入200多万,建起了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包围网络,制订了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为学院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 10 安全保证。五年中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十)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也在不断扩大,我院决策层审时度势,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先后与德国、韩国、新加坡等几个国家洽谈合作办学事宜,合作的层次也由最初的经验交流过渡到人才的共同培养。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拓宽了视野,也学到了经验,所有这些都对我院“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学院“十一五”时期成绩斐然,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方面不尽人意,值得我们去反思。
(一)现代职教理念的指导地位有待确立
“十一五”期间,正值我院由中专向大专过渡的关键时期。建校几十年来,我们积累了一整套办中专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随着职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办学层次的跨越式提升、管理对象的急剧转变,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来,很显然,我们旧有的管理理念、管理办法不能适应这种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观念上和方法上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以现代职教理念去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专业和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有待深化
“十一五”期间,我院逐步确立了汽车、机械、电子等几个专业的主体地位。经过几年的建设,个别专业已经形成特色并成为我院标志性品牌专业,但是随着半岛制造业的不断推进,很多专业由于就业 看好,竞争性越来越强,我们的专业优势已经受到严重的挑战。由于过分依赖现有专业,削弱了我院战略发展的自由度,抵御风险的能力受到限制。课程改革方面,我院打破学科建制实行项目教学,标志着我院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毋庸讳言,我们的改革还不够彻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总体上看还没有摆脱学科体系的束缚。如何进一步研究企业、贴近企业并按照企业岗位群的要求开发出与之对应的知识模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之间零距离对接,不但是“十一五”时期关注的重要议题,更是“十二五”时期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双师素质差距明显有待进一步提高
建校以来,我校师资队伍几经扩张,从数量上基本能够满足大专建制的师生配比要求,但是纵观我院师资队伍的结构可以看出,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他们大多来自学校,企业经验、动手能力严重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双师型教师的比重明显达不到示范性高职规定的比例。在年龄结构上,青年教师比重过大,中年教师比重偏小,人才梯队有明显断层现象。
(四)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院校企合作步伐明显加快,烟台汽车工程职教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我院校企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由于体制上的束缚,校企之间还有很多领域没有触及,合作的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合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专业拓展和课程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合作潜力,需要我们去不断挖掘。
二、“十二五”时期内外部环境预测分析
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子系统,职业教育与系统周边环境能否适应,将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十二五”时期我院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将出现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和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与三大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都将对我院发展方向及战略布局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使我院的各项建设事业少走弯路,对未来五年做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将十分必要。
(一)发展机遇
1、宏观经济一路向好 职教地位显著提升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已经有了明确的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和平与发展依旧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议题;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各国经济都出现复苏的迹象;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未来十年我国GDP增长可能放缓但仍可保持百分之七的增长速度;在产业政策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梯次推进,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将更加稳固。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等职业院校,这将意味着我院现有的几个主导专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个别专业还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保持优势。
2、蓝色经济战略启动 新兴产业层出不穷
“十二五”时期,恰逢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地位提升。半岛蓝色经济区覆盖整个烟台市,这对我院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为实现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对接,烟台市在区域布局上适时出台了包括蓝色经济区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和高端生态经济区 13 建设在内的三大战略。在产业布局上,一方面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一方面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海洋高技术、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作为我市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纵观三大战略涵盖的产业领域,有些行业恰好与我院专业发展方向重合,有些行业与我院专业设置相关联,所有这些变化无疑会给我院专业调整提供有力的契机,如果能够乘势而上在原有几个品牌专业的基础上再上几个新专业,无疑会给我院整体发展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3、国际合作战略东移 产业链条不断拉伸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倾向进一步增强,在整个国际分工协作中,我国在制造业这个环节中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仅仅作为世界工厂的角色定位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的需要,将制造业向两端拉伸将是我国未来若干年的当务之急。向前拉伸触及研发设计,向后延伸涉及物流服务,我们有理由预计,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拓展,随着东北亚的重新振兴,随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启动,胶东半岛不但会成为东北亚制造业的一个龙头,还将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高端人才的汇聚地,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契机,我院一定能在这个产业链条上作出更大的文章。
4、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就业压力持续缓解
“十一五”时期劳动力供求基本属于买方市场,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就业岗位。随着我国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和国际经济大规模复苏,我国的人口红利几乎消耗殆尽,劳动力买方市场风光不再,职业院校就业压力不断缓解,我院正可以此为良机,把 工作重点转移到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上来,不断加大内涵建设,用一流的师资和较强的办学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二)面临挑战
1、增长方式转变给职教发展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六大就已明确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出现深刻的变化。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秉承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以高能源消耗做支撑的,随着资源的紧缺和节能减排的不断实施,这种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要被内涵扩大式经济增长方式所取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个显著的区别是,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依存度更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我们有理由预计,随着经济转型的变化,未来五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方式也会出现变化,职业教育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不断拓宽资金融通渠道和搞好内部挖潜将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产业结构调整给专业建设形成新压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烟台市龙头产业葡萄酒、钟表、制锁曾经风光半个多世纪,竟然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被汽车、造船、电子等新兴产业所取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有理由作出这样的判断:随着烟台市三大战略的逐步实施,新兴产业也一定会取代目前产业格局将烟台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为职业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给我们现有的专业布局形成新挑战,职业院校只有不断增强战略发展的自由度,不断加强专业开发力度才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实 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3、职教竞争愈演愈烈给招生增加新难度
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刚刚走过一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工业化过程中碰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未富先老,随着计划生育结果的不断显现,这种未富先老的现象将更加突出。目前我国适龄儿童总数下降和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短缺就是这种现象的最好说明。由此我们可以预计,今后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生源竞争将会愈演愈烈。职教竞争态势由低烈度向高烈度转变、竞争方式由个体竞争向集团化竞争转变、竞争的焦点由重就业率向重就业质量转变已成大势所趋,职业院校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才能破解招生困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
4、政府权力下放给职教管理带来新考验
未来五年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现代教育制度的不断确立,政府对教育的直接管理将会进一步弱化,高等教育的办学自主权将会进一步扩大。从目前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未来几年学校自主招生已成大势所趋,高等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课程设置、经费筹措、人事任免方面会出现哪些改革,都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适时作出我们的选择。职业教育能否驾驭这种转变,并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定位实现自主发展,将直接关系到职教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质量,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时刻关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推向深入。
(二)理论依据
“十二五”期间也是国家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为使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的各项改革举措都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准绳,以《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和《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托,以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在整体布局的规范下,实现学院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三)基本原则
1、紧扣社会经济发展脉搏
“十二五”期间,正是国家经济转型、企业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必然要引起企业理财模式、技术结构甚至产品结构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在专业建设上和课程设置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紧扣经济发展的脉搏,实行权变的经营战略,才能使学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
2、紧紧围绕用人单位需要
“十二五”时期,随着企业转轨步伐不断迈进,企业用工形式、用工标准也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在强调能力本位的同时,不断强化素质本位和价值观本位,将是劳动力就业市场必须关注的一个发展趋势,为使我院毕业生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变化,强化学生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将价值观教育前置,将十分必要。
3、紧随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走出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要时刻关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教规律的表现形式,提高职业教育战略决策的成功率。
4、紧密结合学院自身实际
我院从1985年建校至今已有二十六年,二十六年的探索奋进让我们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也形成了我院特有的院情。“十二五”期间,我们所进行的各项改革都将围绕我们的具体实际而展开,我们将本着实事求是的改革原则,不贪大、不求全、不拟古、不慕洋,使我院各项改革措施都建立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
四、“十二五”时期总体目标与战略重点
(一)总体目标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培育 一批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品牌专业,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团队,积极探索带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我院建设成专业特色明显、育人环境和谐、办学能力过硬、行政作风优良的现代化强校。
(二)战略重点
如果说“十一五”时期我院的核心任务是如何把学校做大,那么“十二五”时期我院的核心任务就是围绕内涵建设,如何把学院做强。“十二五”不是“十一五”的简单重复,需要我们在专业拓展、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关键领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攻坚。
1、强化专业拓展力度,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1)基本思路
以权变的经营思想和多角化的经营战略为指导,以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在巩固已有优势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专业,努力寻找专业增长点,逐步扩大专业支撑面,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我院专业设置由现在的十九个拓展到三十四个,形成以工为主、文理兼具、特色明显、定位准确的专业体系,产业对接由汽车为主扩大至船舶业和空港业。
(2)具体构想
以我院现有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和实训设施为基础,通过内部细化、功能拉伸、嫁接整合和外延拓展等不同途径逐步形成五大专业群。
第一专业群,以汽车制造与装配为龙头,涵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整形与造型技术、汽车装潢与保养技术、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和车模展演技术在内的汽车制造专业群。第二专业群,以数控技术为龙头,涵盖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船机制造与维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等在内的数控技术专业群。
第三专业群,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龙头,涵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船舶电子电器技术、港口电子技术和通信系统运行管理在内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
第四专业群,以电器自动化技术为龙头,涵盖电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在内的电器自动化专业群。
第五专业群,以报关国际与货运为龙头,涵盖报关与国际货运、汽车技术服务、汽车定损与评估、机动车保险业务、物流管理、港口业务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和应用外语在内的经济管理专业群。
2、强化课程开发力度,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
(1)基本思路 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必需与够用为原则,以优质课与精品课建设为重点,组建课程改革攻坚小组,在调查研究与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会同企业技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开发课程模块,通过生产过程细分化确定岗位群的数量及对岗位技能的要求,提高所用与所学之间的吻合度,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2)进度与目标 学院计划于2011年全面启动新课改任务,用1-2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现有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改任务,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到“十二五”末完成全部34个专业130门左右核 20 心课程的课改任务。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我院精品课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8门院级精品课、14门省级精品课、3-5门国家级精品课。院级以上精品课的教学课件全部纳入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在课程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将项目教学法、做中学教学法、四步循环教学法强行推向所有技能型课程,拉近课堂与工作现场的距离,缩小书本与实践的距离。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加大课件开发力度,力争“十二五”末期,所有课程都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3、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
“十二五”期间我院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填平补齐关键设备,使我院实训设施达到配套要求;二是不断提高现有设备的时间利用率和能力利用率;三是不断增强实训设备的通用化程度,避免由于专业调整出现闲置与浪费;四是在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十二五”时期,学院要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合作优势,在教师培训、学生实习等关键领域寻求大企业的强力支撑。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理论素养与业务指导能力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使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着力打造一只教风优良、能力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关键。
(1)严格教师准入制度 “十二五”时期,我院专业拓展步伐加快,需要进一步招聘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教师,充实我们的师资队伍,原则上没有一定企业经历的人员不予招聘,没有相应资格证书者不予招聘,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招聘者的年龄结构,力争在“十二五”时期通过招聘与解聘逐步使我院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上更加合理。
(2)实行AB角分配制度 按照专业特长、教学业绩和个人兴趣确定每个教师的主讲地位和专业发展方向,并将这种角色分配贯穿于教师业务成长的始终,让所有教师的长处得以发挥,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自我,享受工作的快乐。
(3)推行顶岗实习制度 “十二五”时期,对“十一五”期间新招聘的年轻教师要实行顶岗实习制度,利用职教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有利条件,为年轻教师提供实习岗位,在实习的过程中获得专业上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增强。
(4)实行教研例会制度 “十二五”期间我院教研工作将坚持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在承担国家级大型科研课题的同时,全面启动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校内课题研讨活动,利用星期三下午召开由学科带头人主持的教研例会,交流学习心得,切磋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5、强化校园文化与价值观教育,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十二”五期间,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尤其是生源竞争将成为学院发展成败的关键。生源竞争说到底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竞争,而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又和毕业生综合素质息息相关,为此,我院“十二五”时期,将把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到一个战略高度,22 花大力气提高我院毕业生的技术素质和职业能力,为职教竞争抢占战略制高点。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素质
“十二五”期间,学院在选修课安排、专家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都将给予一定的重视,通过选修课不断提高毕业生的人文修养,通过专家讲座,不断拓宽学生视野,通过社团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
(2)加强价值观教育,健全学生人格
二十一世纪的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与价值观本位并行的教育,西方管理学界有一句名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十二五”期间,我院将着力开展旨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在内的一些列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和价值观讲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世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并通过不断改进价值观教育方法,把善的种子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灵之中。
五、“十二五”发展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和战略重点的贯彻执行,我们将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一)转变观念 科学管理
1、创新理念,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十二五”期间,我院的各项工作将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迈上一个新台阶。能否顺利实现这一跨越,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管理 阶层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关键。“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开展一系列旨在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对各部门各单位工作思路进行认真的梳理,以内省的方式寻找差距与不足。“十二五”期间学院还将加大管理人员与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专家讲座和实地走访不断提高决策层和管理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成功率,为学院顺利发展铺平道路。
(二)夯实基础 注重内涵
2、完善校区建设,填平补齐关键设备与设施
“十二五”期间要完成的土建工程主要有行政办公镂、图书馆、接待中心和体育馆,在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把重点放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来,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与半岛知名企业联手共建实训基地和新技术研发中心,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3、实施名师工程,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十二五”期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的培养工作。“十二五”时期,各系部都要制定具体的学科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培养规划,同时保证每个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大学、企业、科研机构进修、考察和交流每年不少于5人次,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二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十二五”时期,学院将全面落实教师到企业、到生产第一线实践的要求。执行“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规定,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安排教师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 24 师型”教师的比例,到“十二五”末,力争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三是教学名师的培养工作。“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在科研经费、国内外进修、职称晋升等关键领域实行差别政策,支持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访问、考察、交流活动和著书立说,扩大其在学术领域的知名度。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培养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通过名师带动,把我院教育教学推向更高的层次。
4、深化教学改革,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动力
未来五年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对现代教育制度的探索将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任务。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十二五”期间,学院除了进行大规模专业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之外,还将以工学交替为主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为了避免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院将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标准进行认真的修订和完善。为使我院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相吻合,学院将参照企业单位的用工标准大胆改革考试方式与评价机制。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院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讨论式学习、启发式学习、做中学、做中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十二五”期间,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院重点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要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重大课题研究实施为载体,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思想 25 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教改项目等质量工程建设。继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原有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继续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深化教法改革,确保教学质量。进一步凝炼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特色,努力创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品牌,不断扩大、提升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特色的影响力与辐射力,进一步提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5、加强文明校园建设,为教育创新提供良好氛围
“十一五”期间我院的硬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十二五”期间我院将进一步强化文明校园建设,严格落实我校校风、校训的同时,着力加强教风、学风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在教风方面,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大力表彰那些师德优良、业务精深、教学严谨、工作务实的教育教学骨干。在学风建设方面,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学习竞赛、业务能力竞赛、奖学金评议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价值观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契合点,用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激励学生,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积极吸纳人类社会一切积极的思想成果,把人文技能相融、理论实践并重真正落到实处。
6、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国际交流空间
“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学校争生源、企业争高素质员工的现象会不断出现,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制 26 高点,校企合作、集团竞争的方式将被众多职业院校所采纳。“十一五”期间,我院根据自身优势,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组建职教集团,但是校企合作的层次还不够,今后我院校企合作将主要围绕合作开发来进行,包括产品开发、技术开发、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开发等,届时,校企合作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谋求更高的规模效益和波及效益。未来五年,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在世行贷款项目的设计框架内,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考察学习,邀请国外专家来校指导与交流,强化与已有的海外合作方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开拓国际合作与交流新局面,稳步探索中外合作办学与师资交流,完成和实施好世行贷款项目的规定内容,借此提升我院的办学水平。
(三)健全组织 民主管理
7、强化党组织建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按照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教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未来一段时期内,学院将着力开展党组织建设,在各系部实行每周一次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间要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吸纳年轻教师和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加入党组织。在强化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加强我院思想政治课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方法,强化广大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指示精神,以稳定促和谐,以和谐求发展,把我院各项工作推向更高的发展。
8、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我院从建校到现在整整走过三十个春秋,三十年拼搏进取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三十年的风雨同舟铸就了不朽的学院精神。“十二五”时期,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我院建院以来走过的基本历程,并以校史的形式把我们三十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认真的总结。“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牢牢掌握舆论宣传阵地,利用网站和校刊校报两个窗口把我院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介绍给广大社会,并通过志愿者活动、爱心捐助活动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不断扩大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以良好的社会形象引领社会,以过硬的办学质量服务社会,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理顺体制 改革攻坚
9、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年轻人成才搭建平台
未来五年,随着一批老教师逐步退出工作一线,一大批年轻教师将承担主要的教学任务,他们工作作风的好坏、知识与技能的多寡、创新精神的强弱将直接决定我院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为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评价机制改革尤为迫切。在未来五年时间里,除了要打造一只优秀的教学团队,我们还要努力打造一支既有战略眼光又有综合能力、既有创新精神又有求实步伐的优秀管理团队,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将那些业务能力强、作风品质硬、敢于负责任、敢于创新的年轻人尽快补充到干部队伍中来,做好干部 队伍的梯队建设,为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10、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与行政作风
“十一五”末期,以学院转制和双评工作为契机,我院的制度建设得以进一步加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科学,为我院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十二五”期间我院将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在管理过程中事无巨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要加强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改进行政作风。
11、创新工作思路,确保招生安置工作卓有成效
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未来五年我院的招生工作还将面临很大的困难,招生安置工作将成为我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院未来几年发展的方向,更关系到学院未来的发展质量。破解招生工作的困局,创新工作思路是关键。未来五年,除了稳定本省生源外,我们要力争将我院的招生范围扩展到全国,尤其是要加大我院同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合作,力争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解决生源问题。
12、以人为本,做好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院学生管理以中专为主,大专层次的教育只占很少一部分,“十二五”时期,学院主要以大专为主,中专数量逐步减少,管理对象的变化势必需要我们在管理方法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更多地采用柔性的管理策略,诸如心理咨询、价值观讲座等,实现对学生思想动态的跟踪与指导,在促进学生整体 29 素质提高的同时,培育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德育创新,继续抓好主题教育,开好选修课和社团活动,覆盖到所有学生;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选拔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培训提高,打造一支坚强的辅导员队伍,提高学生工作水平。
13、完善理财环境,为学院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未来五年,随着学院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学院经费供应问题将提到日程上来。为使学院各项建设事业拥有足够的财力保障,努力完善理财环境是关键。未来五年,我们除了要依靠地方财政资金之外,还要积极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盘活自有资金,并利用与企业合作办学等形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在资金使用上要严格预算管理,杜绝资金浪费,在原有资金砍块管理的基础上做好各系部单位资金余缺的相互流用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14、加强校园安保工作,确保人身与财产安全
“十二五”期间,为确保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学院要将校园安保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学院一方面要加大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舆论宣传、专题讲座、灾害预防演练等多种形式,强化师生安全意识。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建立突发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以学院保卫科为主,定期排查隐患,防患于未然。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的责任机制,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一种全员性、全程性的工作来抓,各系部都要制定安全管理责任制,并以责任书的形式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
15、提高服务社会功能,做好继续教育工作 “十二五”期间,除了继续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自学助考、成考、电大开放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等工作外,我们还将充分利用学院师资优势,积极面向厂矿职工、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城镇待业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将我院培训工作向公务员业务培训、厂长经理岗位培训、后备干部培训等高端业务培训延伸,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密切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联系,为学院赢得更好的外部环境。
16、加强后勤机制改革,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为使学院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我们要加大后勤机制改革的力度,努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十一五”期间,我院对后勤工作进行了社会化尝试,五年多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是成功的,但是为了保证后勤服务质量,加强对后勤工作尤其是承包单位的监督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后勤工作千头万绪,其中很多部门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应当成为各级后勤管理部门的管理重点,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继续保持零事故和零投诉,为学院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三篇: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开展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开展“说话普通话写好规范
字”活动
新学期伊始,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积极开展“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一是认识到位。该院专门召开了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尹桂瓒院长在会议上要求大家要深刻认识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说好普通话对于树立学院良好形象、对于学生个人工作、生活等都具有的特别重要作用,他指出,语言文字工作具有最基础性、全局性、全民性的特点,涉及到所有的部门和个人,要求全院要开展好语言文字工作。
二是宣传到位。该院在校内外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普通话知识,宣传栏出一期推广普通话黑板报,印发推广普通话宣传倡议书等,为该活动营造氛围
三是活动异彩纷呈。学院开展了教师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收集整理乐语言文字工作材料,迎接省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迎检评估工作等。各系纷纷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主持人、普通话、黑板报等比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积极性。(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第四篇: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市农业局
一、发展目标
至****年,我市粮食总产达**万吨,棉花*.*万吨,花生*万吨,瓜菜**万吨,果品*万吨,肉类*.*万吨,禽蛋*.*万吨,鲜奶*万吨,水产品*.*万吨,林木覆盖率达到**%,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年均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递增*%。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经济结构与市域布局
(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坚持“产业调优、品种调良、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着眼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稳定产量,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一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产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化工程,在巩固粮食高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重点鼓励支持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基地化生产。二是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扶持养殖大户和畜禽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养殖上规模、规模上配套、配套创品牌、品牌创名牌上下功夫。三是林果业。着力加强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林菌(禽)间作种养增加丰产林综合效益。四是积极推进标准化农业,发展精准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工企业、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分流,充分就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力争到****年,基本建立起结构明显优化、布局较为合理、素质显著提高、活力进一步增强,能够较好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新框架。
(二)市域布局
*、种植业布局
一是优质粮产业。以发展优质小麦、玉米、水稻为主,在生产趋势上以优质高产并重,按全生产和商品化提高为目标,++++++++、++++、++++、++++等镇为主大力发展优质小麦和优质玉米种植,优质粮率达**%以上。以++++、++++街道及沿运夹河套地带为主建成*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力争将我市建成优质粮生
产基地县;二是瓜菜产业,以发展品牌菜为主,露地菜与反季节菜并重,以品牌菜创名牌,名牌菜增效益为目标,市域分布在沿大沙河两岸的++++、++++++++两镇及++++、++++等镇,尽快形成*万亩食用菌、*万亩水田藕、*万亩大白菜、*万亩土豆、*万亩黄瓜和西红柿及*万亩拱棚辣椒种植的蔬菜生产基地;三是油料和小杂粮生产,以发展油料经济作物为主,小杂粮市域化发展。小杂粮主要分布在++++、++++等镇山市丘陵地市,平原镇以栽培夏大豆和花生为主。饲料作物种植,以沿河道两岸及山市丘陵地带,食草畜禽养殖基础较好的++++、++++等镇为重点,从****年开始,前三年试点,后两年大面积推广。
*、林牧渔业布局
实施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必须把畜牧业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林牧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一是林果业。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建设四大基地,即以++++镇黄丘山市为主的甜桃生产基地,以++++镇南部山市为主的大枣、板栗、冬枣等杂果基地,以++++镇西部山市为主的石榴、甜杏等杂果基地,以++++、++++、++++++++、++++镇为主的速生杨丰产林基地。
二是畜牧业。在产业布局上,全市围绕粮食转化增值和秸杆开发利用,以适度规模为基础,把食草节粮型畜禽作为发展重点。生猪生产重点放在++++、++++等镇,肉蛋鸡主要放在++++、++++、++++++++等镇,肉牛以++++镇为发展重点,示范秸杆青贮饲料喂养,奶牛重点放在++++、++++++++等镇,肉鹅重点放在++++、++++++++镇,肉兔立足++++++++镇向全市扩展。
三是渔业。在市域布局上,以++++、++++街道、++++++++等镇街水塘养鱼为主,建成****亩的名优鱼精养基地,沿运重点发展网围养殖,搞好鱼、藕综合开发,建立立体生态渔业生产基地。
*、农村第三产业布局
****年,农村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重点培育**大龙头企业,开发**大名牌产品。
三、主要政策措施
(一)稳定落实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政策。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不变的政策,签订承包合同,发放经营权证书,加强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
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受益权。要逐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允许土地使用权租赁、转让、入股、反包,进一步促进土地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扶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发展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农业企业运行机制,努力在“五荒”拍卖、农田林网、小型水利设施等拍卖承包上取得新进展。
(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化进程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快步伐,不断探索新机制,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真正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集科研、开发、示范、推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窗口。
*、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把引进、推广新品种作为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根本措施来抓,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引进名优稀特品种,搞好品种搭配,实施良种统繁、统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推广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的先进实用技术,落实生态农业建设的“两减三保”工程,实施病虫害的统防统治、配方施肥的统测统配及生物治虫、间作套种、异体嫁接、立体种养、暖圈饲养、节水灌溉等农业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稳定机构,充实队伍,增加经费,使其真正发挥农技推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标,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型就业能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科技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向村级延伸,切实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争取到****年,**%以上的农业劳动力掌握*—*门适用技术,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以上。
(三)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培植发展龙头企业。结合市域经济特色,重点围绕粮油、蔬菜、食用菌、果品、桑蚕、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的发展,配套建设集产加销、贸工农为一体的龙型链式企业集团,组成企业++++舰队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市重点扶持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产品优势市域化、产品品牌专业化、产品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瓜、菜、果、桑生产,发展畜牧水产生产,放手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植专业产销大户、专业村和产业镇,膨胀优势产业规模,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到****年,全市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镇多业的市域经济特色。创造条件,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增加出口规模。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多方引导、多头领办,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以此来调节龙头、基地和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健全产业化运行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其发展重点放在产品运销专业协会、技术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三个方面,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个。
*、健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要继续建设完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有计划地发展期货贸易市场,积极改造农村集贸市场,形成中心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相互联接、互为补充的市场网络。要大力开拓占领外埠市场,努力扩大对外销售比重,组织好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销售等营销方式。要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以市三农服务信息中心为依托,建立国家、省、市、市、镇(街)相连接的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向农民及时提供经济信息。要进一步加强流通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运销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壮大农民运销队伍。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高层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民营经济园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统一规划、总体设计,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同时,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小城镇规划市聚集,严格控制规划市外新上项目的分散布点,使小城镇成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载体。加快以城代乡、以工补农,同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重点建设文明生态村,大力推广规模养殖与农村沼气,食用菌生产与废弃秸杆利用的节能型、清洁型再生能
源技术,努力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抓好防洪排涝、水资源保护和节水灌溉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农业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精心组织实施好涝洼地综合治理项目和土地综合开发,严格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造林。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载体,着力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全面构建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完善经营服务机制,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企业化、产业化水平。加强新型农机具的引进示范推广,大力推广机械深耕、机械精播、++++收获、秸杆还田、化肥深施等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农业机械的配套化程度和作业水平。加强气象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天气预报、气象信息处理、气象卫星应用和++++降雨等系统,要强化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报,进一步提高实效和精度。
(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搞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党组织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尽快制订、落实农业和农村有关配套法规,深入进行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治农,依法兴农。搞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移风易俗,树立新风,遏制封建迷信,反对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集镇、村、家庭活动,培养人们的文明习惯,营造文明的社会环境。开发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推动农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秩序,稳定农村大局,确保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十二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
安定区永定路街道“十二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全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步伐,推动全区广播电视事 业全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定西市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全区广电事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广播电视工作以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基调,以创品牌栏目,出优秀节目,提升收视率为目标,坚持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广播电视 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紧密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点,创 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深度、有影响的宣传 报道。全面反映了全区各条战线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 成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重要会议和重点工作宣传及时准确。围绕贯彻全区重要会议精神和落实重点工作,突出宣传马铃薯、畜草、劳务、早作高效农业等特色产业开发以及项目建设、工业建设、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取得的成就,展示社会事业、民生改善、平安创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就,精心策划,超前安排,积极开展战役性宣传。年播出新闻稿件1600多篇,社会评论文章370多篇,新闻摘要1400多条,监督性报道50多篇。先后制作专题片50多部,共播出专题稿件4600多篇。
(二)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坚持定期走访定西电视台、定西日报社、甘肃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送新闻节目,加强外宣通联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外宣通联稿件的质量。每年在省、市级媒体播出稿件200多篇。
(三)着力制作新栏目,不断提高自办节目的质量和水平。五年来,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开设《全区项目建设回眸》、《区政 府10件实事办理》、《作风建设年活动》等专题栏目26个,播发新闻节目300多篇。
(四)加大稿件创优力度,提高新闻采编播制水平。累计向 省、市新闻媒体选送稿件658件,向市级报送创优稿件118篇,获奖65篇。其中,«总书记二访大坪村》、《温总理来到咱农家》获省级一等奖;«温总理的土豆情》获省级二等奖,«农村妇女韩玉芳依靠劳务输转坐上了飞机》、《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电视进万家工程让贫困群众看上了彩色电视》、《全省首小循环经济园区在定西启动建设》等获市级一等奖。
(五)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广电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463.15平方米,建写在面积4660.07平方米,总投资982.85万元,其中列入灾后重建资金600万元,已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二是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共建成20户以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195个点,21196户,涉及19个乡镇,总投资720.66万元,覆盖约9万多人口O三是中央农村无线覆盖工程。投资87万元,完成了高峰转播台的维修改造任务,对原房屋进行了维修改造,对原有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换。四是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完成了内官、晚口两乡镇有线电视延伸工程,覆盖农户3000多户1200多人。目前,全区广播覆盖率达88.1拢,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2.73%。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率先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 型,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推动广播电视工作发展转型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解放思想、增强活力,开拓创新、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广播影视舆论引导能力,全面展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基本原则
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坚持“三贴近”原则,以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 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广播影视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高。将安定区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建设成为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新闻媒体,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将新闻报道的着力点放在区委、区政府对各项工作决策运筹过程上,向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传递好、报道好决策的背景、内涵、实施情况和成果。从群众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开掘群众密切关注的信息。
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3%,力争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一个行政村一个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
---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广播电视工作队伍。
---制作一部有较大影响的电视专题片。
---培养若干名在全市范围内叫得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
创优节目多个获省级奖励。
---创办市内名牌栏目。
---加强事业建设,保证优质、安全播出。
---经营创收每年递增· 2015年达到40万元。
四、“十二五”广播电视重点项目
一是20户以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争取实施好 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在农村的 有效覆盖范围。“十二”时期,全区计划新建20户e以下自然村“村 村通”工程2198个点,涉及全区四个乡镇,覆盖盲村户数39365 户,重点解决边远山区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二是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工程。总投资2350万元,好区广播电视台录音(像)室新增数字摄像机、录像机、时基同步器、调光台等设备28台(套);对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乡镇实施电视节目信号有线延伸,对其余乡镇实施微波传输。新建高峰、葛家岔、石泉3个电视差转台。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广播电视工作的领导。从体现科学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广播电视事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
(二)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实施广电人才培养工程,建设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产业经营三支人才队伍;制定完善奖励机制。对节目创优上有重大成果、其他方面有突出成绩者给予重奖;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岗位练兵,加强业务培训II;引进所需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进一步推 进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全员聘用制,按岗定酬。
(三)加大对广电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广电项目的资金支持。切实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逐年加 大政府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