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中美术课程中建筑艺术教学的一些想法和
对高中美术课程中建筑艺术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桂一芳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中文摘要:建筑对人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但人类对其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建筑艺术教学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也不及其他艺术形式。因此提出对高中美术课程中建筑艺术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旨在加强基础美术教育中对建筑艺术教学的重视。本文从教学理念谈起,重在因此而提出的一些像建筑师那样思考、研究和理解建筑的方法。本着从学生兴趣出发,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原则,建议在高中建筑艺术教学中安排实践考察和建筑模型制作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和动手的过程中理解和感悟建筑。
关键词:建筑艺术 建筑师 教学 生活 思路 方法
一、教学理念
美术课程中对任何一个门类都不能孤立的安排课程内容。建筑艺术课程更是如此,如果能把创作、历史及批评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将会优化教学效果。从不同的甚至与建筑无关的方面研究和思考建筑,在教学风格上,建筑审美和建筑技术同等重要,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超越建筑本体论,延伸到对相关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多方面的深层理解的层面。
1995年,尹少淳教授在《美术及其教育》中则更多从美术自身价值的角度提出“美术教育综合目的论”,即融合情感、智力、技术创造,四个价值系统于一体,注意它们之间综合效应、群体功能的美术教育综合目的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建筑艺术的特点,尝试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学生对绘画、雕塑等作品的认识,无论怎样都会有距离感,都觉得与自己的生活太遥远。我们生活的环境其实主要是建筑物的环境,而我们的美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忽视我们身边的艺术、生活的环境而只是关注和欣赏历史名作,这只能使教育变得枯燥、乏味没有血肉,尤其是艺术教育更加应该注重与生活联系。
建筑具有最广阔的生活基础,它与人类的全部生活都发生联系。建筑的这种功能性,有别与其他一些艺术形式,而一直贯穿其始终。因此它与生活的密切程度位居其他艺术形式之首。1
《艺术课程标准》中的特点重视艺术学科间融合的趋势,注重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改变原来艺术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的现象,制定“艺术与生活”的学习目标。2艺术本源于生活,并成就于生活,因而综合化的艺术教育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真实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3注重生活既注重情感。这样的艺术教育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围绕在建筑中生活,视野里都是建筑。每个人一出生就和建筑结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建筑艺术的这种与人们生活的紧密性,尝试从身边的建筑讲起,有感而发,从而激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和热爱。
2.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建筑专业的广阔性恐怕是一两篇文章难以说得清的,技术、艺术、哲学、政治、制度、历史、环境等,可以说世界上的什么事情都与建筑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外部的造型、内部的空间、物理的构建,而且也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的综合体,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特性。
曾有过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案例:上海市番禺中学开设了一些样本课程,其中有“建筑艺术”,并成立了以美术教师任组长的教学组,定时、定点集体备课。教学组的七八个教师分别来自物理、数学、生化、心理、科技、史地、美术,面对一个同样的教育主题或教学内容,从各自的学科知 12 杨辛 谢孟 主编.艺术欣赏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25.程明太 林桂光 主编 艺术综合教学探究—课程研究/课例与评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11 3 程明太 林桂光 主编 艺术综合教学探究—课程研究/课例与评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42
识、思维方式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展开讨论,然后由各位教师设计出带有个性的教学计划,并实施教学。4这种统整的教学安排,学生可以将所习得的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加以联结统整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且能开发更宽广的学习领域及组织思考。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建筑理应了解它所涉及的诸多方面。在建筑艺术教学中如果能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对了解建筑艺术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3.注重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国家领导及教育部门一直都在强调,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005年的教师节,温总理考察乡村中小学时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做法非常好。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要成才,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思维。这就是启发式教育。”当学生们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便走上前去和同学们攀谈起来:“动手太重要了,同学们考试成绩都不错,但有一个缺陷就是动手能力比较差。要敢于动手,不要怕做错,自己想办法去完成,这就是培养创造能力。这比学书本知识更重要。”
动手去做的课程往往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只有亲自动手尝试,才能激发兴趣,主动思考和探索。其实不论是什么学科,学生都是喜欢动手去做的。因此,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教学的设计和内容安排以及各学校和各地区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4.注重培养实践的能力
柏拉图曾说:“生活应该当成游戏来过。”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建筑艺术教学当成生活来过。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实实在在的培养实践能力。让学生尝试对所在学校、家庭或城市的某个建筑进行实体研究,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教学思路
(一)像建筑师一样思考
我们都有过小时候搭积木、过家家的经历,我女儿有一次被哥哥安排进了行李箱,急的大人找不着。人在小的时候总喜欢搭建一个小小的空间,如果这个空间能钻进去,就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了,那种感觉恐怕只有童年时才有体会。可能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这种当“建筑师”的经历。因此在分析或欣赏建筑或建造建筑时。试着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帮助。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不同于像许多其他职业者一样思考,因为建筑师就是一个设法创作一件艺术品的多面手,这件艺术品要满足许多人们的要求。建筑涉及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5英国的著名记者小说家查尔斯.爱德华.蒙塔古也说过:比起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建筑中会让人发现更多的东西。
建筑师开始设计过程前,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人。同样小时候过家家、钻洞洞,首先考虑的是这个家家或洞洞人能否钻得进去。这个世界是人类的,这个环境是人类的,建筑是为人类服务的。作家赵鑫珊曾写了一本关于建筑美学的著作,叫《人→屋→世界》,“人”居首位。他说:建筑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这才是人本主义建筑哲学和建筑美学的灵魂。建筑师是创造空间的人,业主是消费空间的人,周围环境是社会的人。吴玉成先生在为《建筑的艺术观》作译序时也讲到:在追究建筑的美与建筑的美感经验时似乎不得不追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建筑要了解这些人们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都是围绕着建筑而发生的关系,其实就是建筑与周围生活环境的关系。只有了解了建筑周围这些人与环境的关系后,才能做出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丹麦设计师扬.盖尔在《人性化的城市中》讲到,建筑设计正确的规划流程应首先是生活和空间,其次才是建筑本身。
那么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考虑了,先从和建筑有关系的人分析,是哪个建筑师设计的?其次这个建筑物是为谁设计的或是谁在使用、使用过的?他们在这里发生过什么事件?
再试着分析地点和环境。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到实地参观、考察,只有在实地走过,并尝试对当地地形、交通、气候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后再做规划,才可有较合理预算和设计。任何建筑都存在于一定范围的空间中,在它还没建造出来前,就已经依赖或决定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了。法律规则、经济状况 4 转自尹少淳.美术学科教育学新编【M】327周兴茂.激活美术课堂的行为的研究 走进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领地【C】//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全国美术教育新课程优秀论文集.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33.5 【美】豪.鲍克斯.像建筑师那样思考【M】.姜卫平.唐 伟 译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105.等都是建筑师在了解和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时考虑的因素。
了解这些内容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看似太过专业和复杂。其实在分析作品时结合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考虑,更有助于了解建筑的形制的特点。
“建筑属于这个世界,诉说着关于世界的种种”。6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这样一个实地考察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建筑设计前后的过程,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发生的种种关系,了解建筑与相关学科的逻辑,进而使所学多种学科、知识有效进行整合。
(二)像建筑师那样研究和理解建筑
学会了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再学习些建筑师研究和分析建筑物的方法,在教学中一定会受到不一样的启发。
1.设法了解人们为什么建造它,它在社会中过去和现在的功能。注意观察它和周围建筑物和环境发生的关系。
2.走在街上把视线上移,抬起头走路。
3.通过不同空间的大小和形状来感觉空间。通过说话时的回响,光线在建筑物中的跳动感受建筑。4.观察建筑物的结构,思考建筑物是如何承重的。
5.思考建筑材料的作用。(材料是人工还是天然?是巨大厚重还是轻薄柔软?是受压力还是张力?材料的颜色?是温暖还是冰冷的?)
6.思考建筑物是如何建造的?(是钢结构还是混凝土?是手工砖泥还是机械浇筑的? 7.你正在观察的建筑物历史上是否有先例。8.分析你正在观察的建筑物的组成、比例、韵律。9.观察建筑物位置的得体性。
10.分析是什么因素导致这座建筑物与众不同。
(注:以上10条方法参考《像建筑师那样思考》【美】豪.鲍克斯著)比如对所在学校的某座教学楼按如上方法进行全面分析,然后画出它的平面图、侧视图并制作其模型。实践会带来一种满足感,实践中也会体会到荣誉感。学生只有受过实践的磨砺,才能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所有。
(三)有感而发
建筑不是只靠视觉来品味的。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让人的感官全部动起来,应该把至今为止经历过的场所的记忆全部动员起来品味建筑。即使你只是注视着建筑,你也肯定不断地受到其他感觉的作用。看见粗犷的混凝土墙壁,你能品味到粗糙的触感,从厚毛的地毯上体味到暖意,从金属的扶手中品味到冰冷和尖锐的声响,从木材的肌质中体会那种木材应有的柔软感和品味那个木材特有的香味儿。7在教学中力图使学生全方位的品味建筑,真正做到有感而发。建筑师查理.摩尔曾描述他的建筑学教育方法是“把学生带到建筑物所在地,并聆听人们的讲解。”通过旅行、阅读、绘图、理论分析、深入思考、交谈来观察和理解建筑非常关键——当然,最重要的学习来自视觉。马丁.克莫斯教授曾经说:如果你从未见一座伟大的建筑,你怎么设计一座伟大的建筑呢?
谁都不会想到著名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先生从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而是自学的。在他的《邂逅建筑》一文中写到:“我20多岁时,第一次来到西欧旅行,在朗香教堂里体验了强烈的空间感受。不仅是朗香教堂,从年轻时起,我不间断地到各地旅行,游历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和城市,这些经历铸造了我当建筑师的血与肉。每个建筑都召唤着我、引导着我,吸引我走进了建筑世界。”他说只要有兴趣的吸引,不受任何束缚,把自己的想法率直地投入到建筑中。可见兴趣对于了解一件事物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从兴趣出发,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只要有兴趣,就能发现建筑中的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到一座美丽的城市走访一座美丽的建筑时,总有一种莫名的喜悦,这就是建筑带给我们的最直接感受。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旅游时的得意照片拿来,研究照片背景中建筑的图像样式,也一定会有所启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取 67Stanley Abercrombie 建筑的艺术观【M】吴玉成 译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129.【日】松山岩..建筑学的教科书【M】包慕萍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7.8 【美】豪.鲍克斯.像建筑师那样思考【M】.姜卫平.唐 伟(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26.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尤为重要,或许这些建筑是学生以前听说过却又不太了解的,这样的作品学生更有一种想进一步了解它的愿望。这样条件下的教学效果才可能会是事半功倍呢。
(四)制作或描述建筑模型
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是通过努力创作美术作品而得以提高的。9让学生在实地考察建筑时感受其结构,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茅草小屋,建筑物和人一样都是有骨骼的,其骨骼就是结构,即使学生不太懂得有关数学和力学的知识,也会明白其中哪个部分若不合理,那个骨架就会变形以至损坏,正如小时候搭积木、在沙滩上堆沙丘的道理一样。
中国自古就有“营建教育”的传统。古代营建教育重视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的训练,重视运用模型手段来表达、完善设计,更重视建筑形式和结构的完整统一。通过制作模型,学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建筑的空间结构及特征。
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建筑是一些搭配起来的体块在光线下的辉煌、正确和聪明的表演”。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领略到自己亲手搭建起来的体块在阳光下的辉煌与正确、聪明的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恐怕是学生时代永远忘不了的记忆。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在美术教育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不论采取什么方法,从总体原则上看,首先是要重视直观,如学生能有心灵上的触动,才会有所感悟。感性观察是思维探索和理解世界的首要途径。10只有在感悟的基础上才能体味出些科学道理。最后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实证。简单的说其实就是先感性观察,再做理性总结。阿恩海姆在《对美术教学的意见》中也曾说过理性与感性观察的相互依赖的意义,而且在每一课教学中都应使理性与感性相互作用。
建筑艺术教学同样也遵循这样的原则,从某种情况上看更应注重直观性、科学性。在教学中根据以上规则尝试运用以下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建筑艺术的兴趣 1.主动选择
激发学生兴趣的办法很多,主要目的是使他们有主动感。每个人都不愿被命令做一些事情,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学生较多的学习内容,或者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提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尝试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然后提出要求。虽然这种作法可能会给教师带来麻烦,可是只要学生有了自主感,后面的学习就会变的主动了。
2.实践探索
在教学中只有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只有经过实践的体验,才能切实领略那种无语言状的成就感。通过实践的经历,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加强对建筑艺术兴趣,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研究和理解建筑
观察建筑物的比例、结构、韵律,观察它的材质,观察它与周围环境、建筑物的关系等。体验建筑物空间的大小、形状,感受其材质的冷暖、软硬与松紧。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分析建筑。如:建筑本身就是个大系统,从这个大系统分成若干小系统如:环境、功能、形式、技术等,以下逐一分析。
鼓励学生大胆地幻想。平时人们常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每个人都爱幻想,中学生更是如此,其实幻想就是创造性的想象,幻想是创造的基础。幻想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新的事物,激发学生做出新的努力。
(三)进行建筑模型的训练
建筑是表现空间的艺术,建筑模型是表现建筑的艺术品。每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创造性的设计建筑。儿童小时候搭建积木、垒筑沙堆恐怕就是最早的制作建筑模型的活动,而这些游戏活动是无师自通的,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制作建筑模型的天赋。
910 【美】布朗 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马壮寰(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17.【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对美术教学的意见 郭小平翟灿 熊蕾 译 湖南美术出版社
1.语言描述
如果教学过程受到材料和场地限制,可以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随意想象自己的设计。这种方法想象的空间更大,有些可能无法通过实践来控制,可能不切实际,但可以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
2.纸质模型
纸质材料是建筑模型简便易行的理想材料。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比较容易操作实行。纸质模型制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市场上买来的各种建筑模型套材,一种就是自己设计画线、制图后在进行制作的模型。这两种模型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酌情安排。
3.媒体制作
建筑模型利用媒体创建模型时最常用的是3ds Max软件,其次还有Auto CAD软件等。3ds Max软件提供了强大的三维建筑模型、动画设计、渲染等功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使用3ds Max软件,也只是使用到整个软件功能的一小部分。因此我们只要熟练运用其中的一些命令技巧,就可以创造出精美的模型。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媒体制作建筑模型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
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建筑艺术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建筑内容本身在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小,加上各地区各学校实际情况的不同,让学生实地体验建筑及制作建筑模型,具体操作起来非常困难。资金的投入暂且不谈,首先在课时上就可能无法实现,甚至有些天方夜谭。这就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方法,力图尽最大可能使美术创造适合学校的教学状况。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为了学生高质量的全面发展,也希望能得到学校及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在美国开设美术的地方,学校为之付出了„„美术创作要么适合学校而存在要么被淘汰。11因此在高中美术课程中进行建筑艺术课程教学需要得到学校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才有可能实施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理应尽其所能。衷心希望我们的美术教育事业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布朗.科赞尼克[美].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马壮寰.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17.2葛介康,杨雍国,姜招银.少年建筑模型制作[M].2006.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程明太,林桂光.主编.艺术综合教学探究—课程研究/课例与评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2 3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吕廷和,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4豪.鲍克斯[美].像建筑师那样思考[M].姜卫平,唐伟.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105.5 Stanley Abercrombie,建筑的艺术观[M].吴玉成.译.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129.6 松山岩[日].建筑学的教科书[M].包慕萍,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7.7杨辛,谢孟.主编.艺术欣赏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5.8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 9玉珮珩.城与园[M].天津大学出版社
10周兴茂.激活美术课堂的行为的研究,走进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领地[C]//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全国美术教育新课程优秀论文集.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33.11 【美】布朗 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马壮寰(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19.
第二篇:52高中美术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特别是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有所了解。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有感性认识。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提问:欣赏完了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比较大的有哪些?
学生回答: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东罗马帝国建筑、中世纪教堂建筑及古代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等。
师生一起作一张表格:展示图片,小结的形式。
国家地区 建筑特点 建筑类型 建筑风格 代表建筑 中国
木结构;庭院式组群布局;创造丰富的艺术形象
宫殿、园林 东方建筑
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江苏无锡、苏州园林等
古埃及 石柱结构 陵墓、神庙 埃及建筑 卡纳克神庙 古希腊
石制的梁柱结构,形成多利安、爱奥尼亚、科林斯柱式等。
神庙 希腊建筑 雅典卫城 古罗马
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泥土结构;券拱结构。
神庙 罗马建筑 万神庙
用心 爱心 专心 东罗马帝国(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四个独立支柱上的结构;内部空间宏伟而有变化。
教堂 拜占庭建筑 圣索菲亚教堂
法国
高耸峻拔、轻盈灵巧;内部大面积彩色玻璃窗画;柱式与拱券结合。
教堂 哥特式建筑 夏特尔教堂 印度尼西亚
塔 佛教建筑 婆罗浮屠 印度
陵墓 伊斯兰建筑 泰姬陵
教学内容:
一、复习旧课:⒈顾凯之的两幅传世作品? 《女史箴图》与《洛神赋图》
⒉《韩熙载夜宴图》由哪五个部分组成?(请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形容五个部分内容)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
二、新课讲授:
㈠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⒈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因此,谈西方建筑及其风格,就不能不首先谈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⒉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⒊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首先是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三种柱式:多利克式——粗壮有力,显得浑厚而刚毅(象征男性)
爱奥尼亚式——修长挺拔,显得秀丽而典雅(象征女性)
科林斯式——顶端雕饰上精美的花纹,显得华丽美
观(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柱头有了变化)
⒋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
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建筑的格局形式为“围柱式”。“帕提侬”原意
为“处女宫”,用心 爱心 专心 因它祀奉的雅典娜女神是处女,所以又称为“雅典娜处女庙”。它建于公元前447—432年。设计人为伊克谛诺斯和卡里克拉特。整个建筑工程是在大雕刻家菲狄亚斯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的,神庙的雕刻都为菲狄亚斯和他的弟子所创作。
帕提侬神庙坐落在卫城的最高处,从雅典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它那宏伟庄严的形象。它采用的是典型的长方形的列柱回廊式形制。列柱采用多利克柱式,东西两面各为八根列柱,两侧各为17根列柱。每根柱高10.43米,由11块鼓形大理石垒成。神庙的柱头、瓦当,整个檐部和雕刻,都施以红蓝为主的浓重色彩,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充满灿烂夺目的光彩。
问题:神庙为什么选用三级台基和屋顶为两坡顶?有什么寓意?(想体现建筑什么样感觉)
解答:体现建筑的庄严、宏伟与明朗、圣洁的美感特征。
㈡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⒈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不仅是从时间先后来说的,而且是从建筑艺术的根本风格来说的。这种根本风格的内容就是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不过,这种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在古罗马建筑中又有了新的含义,正是这种新的含义,推动了古罗马建筑艺术在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础上的大踏步地前进。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则更倾向于对世俗的、现实的人的崇拜的直接表现,所表现的人的意识,也已从群体转向个体,“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物质生活上的享受”。正是在这样一种意识的左右下,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
⒉罗马万神庙
万神庙建筑的屋顶属于穹隆顶,这种穹隆顶使神庙建筑的基本格局和空间结构由矩形变为圆形。另外,壁龛和壁柱的设计使原先平板的墙体也变得更为丰富和奇特。同时,天然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无疑使新发明的建筑技术有了质量上的保证。罗马人奉祀神灵与希腊人不同,他们习惯于将多个神灵集于一堂供奉,故称“万神庙”。万神庙的注释柱式属于“科林斯式”。万神庙的内部半球形圆顶是建筑物的最精彩部分,它的空间开阔,垂直的顶高与圆形直径相仿。四周无一窗户,唯有从圆拱的顶端天窗射入日光。因此,人在这个圆顶下,好象处在一个厚重的围壁包围之中,给人以一种恒定、宏阔的神秘印象,任何声音都可以互相撞回,使空间的共鸣性增大。此种围合性的空间感,造成了信神者内心的超然力量,它是一种静态的力量,却又感到有无比的压力。
问题:万神庙内部上方的光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代表什么含义?
解答:给人以神秘感,这是人间与天上交流的通道,充满着神秘而神圣的感觉,既可以仰望苍穹,祈求神的保佑,又可以沐浴神界的光辉,驱逐邪恶。
问题:万神庙建筑形式能作为现在住宅、办公室等建筑场所使用吗?为什么?
解答:不能。因为气氛上不合适,万神庙内部气氛很压抑,我们所生活的地方需要温馨的感觉。
⒊罗马大竞技场
在古代统治者寻欢作乐方面,再没有比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更狂热的了。从共和时期就开始兴建斗兽场,最著名的罗马大斗兽场始建于72年弗拉维王朝到82年提图斯时代才完成。这是帝国征服了耶路撒冷后,为纪念胜利驱使8万犹太俘虏修建的。斗兽场呈椭圆形,长轴为188米,短轴156米;中央区为86∶54。周长527米,高57米,占地2万平方米,用心 爱心 专心 3 可容8万观众。建筑形制椭圆的外形单纯、明确,浑然一体,无始无终;外观极其宏伟雄壮,高高的立面分为4层,自下而上分别采用多利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⒋法国巴黎爱德华凯旋门
这是巴黎最大的凯旋门,由著名建筑家让·弗朗索瓦·沙尔格兰(1739-1811年)根据1806年2月12日的拿破仑指令负责设计的,直到1830年7月29日才落成。这座凯旋门高50米,宽45米,厚22米,它完全以古罗马的单拱形凯旋门为蓝本,只是在它的壁面装饰上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点。在四面拱门内刻有曾跟随拿破仑远征的 368名将军的名字,两侧门上端和前后拱形的两侧有六块描绘历次重大战役的浮雕,最重要的有两块:一块是于1833年由著名雕刻家弗朗索瓦·吕德雕刻的《马赛曲》,这是根据里勒的同名歌曲而创作的,它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表现马赛人民高唱战斗歌曲奔赴首都,为拯救祖国而战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另外一块是雕刻家格尔杜特(1787-1843年)雕的拿破仑加冕,也是一幅浪漫主义作品,中心主体形象拿破仑穿戴和神情完全像一个罗马帝王。这座凯旋门成了拿破仑军事光荣的记功碑。
㈢拜占庭建筑的风格
⒈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三篇:关于对高中美术课的一点想法
关于对高中美术课的一点想法
王世举
我们每学期都计划着上好我们的课,但我们的主体对象似乎游离在计划之外。学生不渴望多学一点东西。你不考,我不学。一种叫“副课”的慨念深入人心,面对这样的群体,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每周有一节课,很短,说不了太多。但能否让那些欲睡的眼神感受到一些美术世界的灵光。这也正是我们这些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
首先,我们的改变学生对美术的简单认知,偏见甚远,我不喜欢画画,听他何用?其实我们学习很多东西都是为了用吗?有时候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就够用一生得了,何必在学高等函数之苦。背诵“床前明月光”不是为了将来成为诗人。学生的学习很多都是奔着高考去的,对知识之渊博,对未知领域的渴求者有几,对丰富自己,提升自我内涵者有几?殊不知审美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这也正是我们面对的困境。但我们要面对。
我们不培养艺术家,我们做个导游,去引领,去看拉斐尔,去看卡拉瓦乔;去感受徐渭、八大、苦瓜和尚;去游历四大名窟,去西递宏村,去拙政园,留园;(当然,我们学生看的不是画,不是建筑,不是雕塑,而是印刷品而已。)通过这些伟大的人,去了解他们伟大的作品。提高一点基本的美学素养。美,是修养,是思想,是文化沉积的结果,在诸多领域的参与下方可提高,而不单单看几幅印刷品就能解决的问题。但你若果连最基本的都不看,那就更谈不上别的了。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更好的传达,引领,启发,让学生认识多元的,灿烂的人类智慧结晶的艺术世界,更多的去感受,感受;领会,领会。从而提升品质,拓宽视野,润泽心灵。
关于这节“副课”下面我说几点个人的见解,供大家分享指正。
挑中一件作品。我们每上一节课都是慨念太大,时间太短。譬如:《外国古代雕塑》,除了中国都是外国,我们不可能周游列国。那就得挑一个核心的去讲,的挑国家,选作品,集中优势兵力,击破一个足矣。其他捎带而过。
讲好一个故事。上美术课,学生爱睡觉。我们不能光去叫,要在内容上想想办法。尽量让课堂充满趣味。那么我觉得故事是
很吸引人的。再讲《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时候有一环节是讲青铜器,中国最大的方鼎《司母戊大方鼎》我给学生讲了河南安阳武官村村民吴培文如何在盗墓的过程中发现,如何变卖,如何和日本人周璇保护该鼎。一下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是也介绍了青铜器。还比如《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黄公望的名画《富春山居图》,我们可以给学生讲六百多年前,年过七十的黄老先生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完成的,那三四年,周围的人们在为名忙在为利忙,而黄老先生的与他的画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然而千百年过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却是那当年无用的老人,用清净的心和一根有一根磨秃的笔,留下的画作显赫起来,带来财富,带来关注。这该是怎样的一个轮回呢?无用的事,真的无用吗?以至于后来如何画分为二,如何天南地北,身处两岸。温总理有为何感叹能见到《富春山居图》合二为一呢?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还传达了画外之意。(这样的背景我们让学生搜集完成,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介绍给大家更好。)每一个伟大的画家,没一件伟大的作品都有他传奇的经历。都是学生喜欢的。
准备好一节课件。书本的东西乏味单一,我们应该拓展。其实很多的好作品没被选入教材,就像余光中说:不知道谁选的《唐诗三百首》其实更多的好诗还在三百首之外。现在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能找到太多的资源。学生更喜欢没见过的东西,震撼的画面。经过多媒体像电影一样出现在屏幕上,会吸引更多即将瞌睡的孩子。
下载好一段视频。单一的介绍作品难免会有些孤单。难免催人入眠。我们准备一段和作品相关的视频,将会大大提升收视率。靳显芬老师讲过的几节课印象深刻,《民间泥塑》,最后放了一段泥塑的制作过程,那是给学生很深印象的。那也是用嘴无法描述的。还有讲《中国古代绘画》时放的国宝档案对《步辇图》、溪山行旅图》的视频介绍,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贺建东讲伟大的浪漫主义钢琴家李斯特的时候,我记得放了段猫和老鼠的视频,姆猫和老鼠演奏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给我印象深刻。我们有很多,如古代建筑,可以放《故宫100》的纪录片。讲西方雕塑绘画我们可以放放《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等等。
利用好我们的学生。上课不能让学生闲着。让他们眼睛忙着,嘴也不要闲着。给个话题,引导他们多交流,多探讨,多发言。最好是能布置下去,能让他们上网查查资料,看看相关背景,了解作者,了解作品。这样不至于一问三不知,胡侃冒料,离题太远。这和文化课的学案差不多。不过我估计学生顾不上弄你这个
副课的遗留问题。该忙的还忙不过来呢。
用运好一句形象的语言。讲课语言的幽默形象很是吸引学生。易中天品三国风靡全国,和他那机智幽默的语言是分不开的。咱们组王志祥讲课就风趣幽默。活泼生动,上节课讲《黄河大合唱》的导课就自然风趣,流畅自然。我在讲《走进具象艺术》一节中谈到《王时敏像》和《教皇英诺森十世》是就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一个是小葱豆腐,一个是红烧大肉。一个是用的竹筷子,一个是用不锈钢叉子。一个是中国文化,一个是西方文化。
总之,老师应尽自己微博之力,上好课,备好案,把美渗入课堂,努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让审美走进生活。养成健康的审美习惯。告诫学生,加强知识储备,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审美不是看几幅画,上几节美术课就能提高的。建议多读中外名著,多听名师大家之作。(如歌剧、古典名曲、昆曲)多去实地欣赏建筑、雕塑,多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少逛些商场,少看些电视,少上些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天地有大美让我们去领会。
我想让孩子多学习没用的课,多做些没用的事,如琴棋书画。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生存和繁殖。如果一个学生被教育只能学对考试有用的课,上大学只能做对就业有用的事,工作了只能为了买房买车。那么,作为人,还有什么意义?生而为人岂不浪费?
无论何如,改变或不改变,副课还是主课,不要纠结,不要茫然,谁让你选择了,我们都要坦然面对。让我们为了孩子,上好每一节课。让我们更好的工作,有更多的收获,更有诗意的生活。
2013.4.1
第四篇:对高中美术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高中美术教学的几点反思
[摘要]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在长期形成的习惯性教学模式影响下,教条和经验在教学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这种做法往往会变成程式化教学,导致直接后果是课堂毫无生气,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目标等方面进行反思。
[关键词]高中美术、素质教育、教学反思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一、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二、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三、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加深理性认识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是美术欣赏的“拐杖”,如果把欣赏当作一把锁的话、那么基础理论知识就是这把锁的钥匙。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忽视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美术语言等要素的探索,其结果势必导致学生欣赏思路茫然。“教材为本,补充为辅”。美术教学的每一节课,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理论在先,引导学生在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分析、欣赏作品,获得更多的艺术营养,达到欣赏美术的目的。在上欣赏课前,大多数同学对什么叫美术,美术所包含的内容、油画、国画、水粉、水彩等不甚了解,分辨不清。更谈不上怎样去欣赏绘画作品。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对美术的分类、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理论与名作相结合的基础上,去感受名作给观赏者美的享受。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四、提供名作范画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欣赏名作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美术作品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欣赏、既要向学生传授绘画知识、又要向学生传授鉴赏名家不同流派,不同时期绘画作品特点的能力。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把基础理论知识与作品欣赏并重起来,最好的教学手段是使用课件。课件容量大、知识面广,既直观又形象。通过课件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不同流派的名家名作的特点有深刻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语言准确、言简意明、风趣幽默,语言生动,有感染力。如《印象主义绘画》一课中,出现了许多不同流派的著名画家。只有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才能完成对画家莫奈及目前世界上画价最高的画家梵高等一系列画家作品的题材,艺术处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述。
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
我在教学中感觉到美术课越是上得和其他功课不一样,教学效果往往越好,学生的兴趣越浓。因为这正好迎合了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所以在美术课的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要灵活多样。这包括教和学两方面的设计。教的方面: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提问法等、更要发挥美术欣赏课中直观演示的作用,包括演示的内容和演示的方式。演示的内容可以以教材为依据增加学生喜欢和更适合学生欣赏的图片、动画、音乐等。演示的方法尤其要注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计算机、实物投影、音响等现代教学设备使学习变成一种欣赏、一种享受。美丽的图画配上美妙的音乐,美好的课堂情境比老师任何口若悬河的形容都更能激起学生对艺术的感动。你还可以带着学生到教室外,在大自然里让学生用阳光一样灿烂的心情体会建筑、体会环境、体会艺术带给人们的绝不只是挂在墙上的一幅幅画。学的方面:除了传统的听讲法、讨论法、思考法外,应该积极引入先进新颖的活动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另外,适当的绘画、设计实践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调剂学习情绪,起到适当的放松作用。
六、美术课需要学生的介入和意志的投入
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持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找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喘不过气来。到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的转变,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科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第五篇: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
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高中美术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从传统的被边缘化被忽视的地位,逐渐过渡到被重视的地位。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美术源于生活,生活即是美术。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美感的养成。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活化;问题;策略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中美术教育真正的课堂是生活,因此将高中美术教育生活化能更充分地发挥高中教育的美育功能,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让生活充满更多的艺术气息,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一、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学校对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背景的影响,一些学校一直把美术课当做一门副课,尤其是高中的美术课,一些学校只是在高中的前两年开设这门课程,高三时,迫于高考的压力,美术课往往变成了主课教师的课堂,一学期下来,学生能真正在课堂上见到美术教师的机会很少。在这种“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美术教育往往被无情地打入冷宫。
2.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
提到美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绘画、雕像、建筑等艺术品。一些美术教师的教学往往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方式无异,教师拿着教材,向学生讲述美术的历史、美术作品的人物、绘画的基本要领以及如何欣赏一幅艺术品。而学生期待的美术课则更多的是实际操作,是教师带着学生,拿起画笔,真刀真枪地进行绘画、雕刻等。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讲解相应的美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针对这种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依然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美术课堂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3.美术课堂的教学远离生活
艺术源自生活,但是一些高中美术课堂却与高中生的生活相去甚远。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是与绘画、雕像、建筑等艺术形式息息相关的,同时,它也是高中美术教育中必须讲解的内容。而在现实中,一些高中生的生活往往为试卷和考试所占据,美术书上的那些艺术品在他们看来,都是摆放在博物馆和展览室里、可望而不可及的。对于如此陌生的东西,教师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美术课堂教学所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只能成为口号。
4.美术教学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一方面,一些学校对高中教师的美术教学缺乏一种科学的、具有执行性的标准,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标准。这样美术教师工作时便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以往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美术教育的弊病,即以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的能力。那些为了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梦想的美术生,只能先将自己的个性隐藏起来,按照高考的评分标准进行学习和创作,学生的创造性也会因此被扭曲,甚至埋没,这就是单一的、片面化的评价标准的负面影响。
二、美术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学习绘画、雕像、建筑等艺术品的创作方法、技巧以及如何鉴赏这些艺术品。殊不知,学生在学习如何创作这些艺术品的同时,也从中学习了这些艺术品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古今中外,多少优秀的艺术品不仅带给人以美感,同时也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高中阶段正是人生精力旺盛的时期,也是学生性格、品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创作艺术作品,不仅是对艺术品的创作方法和技能的学习,也是对优秀文化的学习。高中生若能在美术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主动进行艺术创作和鉴赏的实践,久而久之,必能将自己的个性、风格融入艺术创作,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2.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
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可辅翼道德”。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美术教育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美术教育以情和美去感动人,学生在感受美、享受美的过程中,其道德素质也一并得到了提升。因此,高中美术课堂不仅是一个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课堂,也是提升其审美能力的课堂。
三、将生活化的教学融入高中美术教育
1.选择紧密贴近高中生生活的美术素材进行教学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如果美术教师能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素材,并且能将学习的内容具体化、趣味化、艺术化,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会被深深吸引。这样,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吸收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而且可以增强其对美术的兴趣。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素材时,一定要紧贴高中生生活实际,这样更有利于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2.将美术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
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每一件艺术品都来自于生活这个大环境。没有生活,艺术从无谈起,美术教育更是无本之木。因此,谈教育就不能不说生活,教育最终必须回归生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高中美术教育也必须来自生活,到生活中去,让美术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高中美术教育应该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让美术教育实践化,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美术教育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3.从美术教育中缔造生活的艺术
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从实际生活中发掘资源,将美术教育中的原理、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也会效仿教师,从各个方面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赋予自己的感情和风格后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从而表现生活的美。
高中美术教学应该充分地融入生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将美术教育与学习、生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并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杨国强.高中美术新课程之中国画课程的教学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