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积与体积单位(一)
体积与体积单位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
1、例2。【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2.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dm3、m3。
3.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对cm3、dm3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教具学具】
教具:量杯、土豆、绳子、杯子、视频展示台。
学具:装满沙的杯子、橡皮块、积木等。【教学重点】
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意义。【教学难点】
体积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比一比: 抽生说。
生:图(1)是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图(2)是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图(3)是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
师补充:说得对,图(3)是比较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体积。
二、教学例1 1.实验(1)猜一猜:
出示装有带颜色水的量杯和土豆。师:如果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为什么?(2)看一看: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上升。
(3)想一想:把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教师将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下降。(4)说一说:
分组讨论刚才的实验过程及水位变化的原因。
汇报:把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上升,因为土豆占了原来一部分水的空间位置,水就往上升,把土豆从水中取出后,土豆占有的空间又被水填上去了,所以水位就下降。以前学的《乌鸦喝水》中,乌鸦就是运用这个方法喝到水的。师:说得真好。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体会到水位的上升和下降是因为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5)做一做:
将杯中的沙子全部倒出,把你们的橡皮块或积木放进去,再把沙往杯子里装,你发现了什么?
生:剩了一部分沙,装不进杯子里。
师: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回答后师概括:对,积木和橡皮块也占了一定的空间,放到杯子里就挤占了原来沙的空间,所以,沙就装不完了。2.概括
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讨论,抽生说。
师:通过实验,我们体会到了土豆、橡皮块、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师:是不是只有土豆、橡皮块、积木才会占有一定的空间呢?(不是)师:对。比如说我们的书包装课本、文具盒等物品,放的书越多,书包剩下的空间就越小,就是因为这些课本、作业本、文具盒会占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例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空间吗?(如晚上洗脚,吹气球等。)抽生说一说,也可同桌互说。3.归纳
请一大一小个子的两个学生站在一起,比较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如某某的体积大,某某的体积小。抽生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大小。
三、教学例2
师:同学们,和长度、面积一样,我们也常常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单位。1.师生共做。
(1)画一条边长为1cm的线段,标出长度。(2)画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标出边长和面积。2.从学具袋中拿出一个小正方体,量出它的棱长为1cm。师:这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立方厘米的大小?抽生说一说。
师:对,棱长为1cm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1cm3,读作1立方厘米。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1cm3,读一读。3.列举生活中体积为1cm3的物体的例子。
师:知道了1cm3的大小,你能举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吗? 生:我的小指头尖的体积大约是1cm3。生:一颗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cm3。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cm3的大小。4.小组活动。
用几个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并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立方厘米? 5.认识1立方分米。
师:同学们,我们除了以“立方厘米”作为物体的体积单位,还常常需要使用一些较大的体积单位,比如立方分米,你知道1立方分米是多大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1立方厘米是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那么1立方分米就是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师:对,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写作1dm3。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看看它的体积有多大。
6.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哪些物体的体积比1dm3大?哪些物体的体积比1dm3小?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区别。
第二篇:体积 体积单位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平时按照师德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回顾已走过的路,方方面面都有所提高,下面从几个方面对师德师风进行一下自我总结: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一年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各部门组织的政治学习,通过学习切实增强了我的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为人师表。把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的内在理念和自觉行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积极进取,努力工作
一年来,本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来更新自己,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积极支持领导工作,讲奉献、吃苦耐劳,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认真地完成领导和各级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注重举止,为人师表
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按照师德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事坚持原则,诚实正直,言行一致,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修饰打扮适合教师身份,做到了仪表端庄,整洁得体,具有良好的职业审美情感。
四、存在问题
1、政治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性,抓得不够紧。
2、在工作中还不够细致,有时也存在应付。
3、在新课标中探究不够,教改方面动脑不够。
4、不能主动大胆为学校出谋划策,有明哲保身之想法。
五、存因剖析
1、在政治理论、职业道德理论学习方面,主要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一名普通教师,只按照学校行政的布置去完成就好了。对专业知识学习也是这样,其实知识在不断更新,自己应该不断学习。存在这一问题,也是思想上认识不足。
2、工作中不够细腻,也是不够负责的表现。主要没有充分利用好一切时间,各项工作的计划性、持久性、反馈性都不够,说白了是主观不够努力。
3、在新课标实施中虽然有过一些尝试,但没有大胆实施,更没有把它当作课题来实施,而是一种突发的念头,这对理念的转变是不够的,对改革缩手缩脚,开拓精神不足,尤其是一些成功的教学尝试,更没有用文字的形式记下来。
4、在教学上似乎有些想法,是否可以尝试,但总不想去跟领导说,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领导叫我做,把它做好就行了,其实主人翁精神不够。
5、安于现状、明哲保身似乎成了常理,人家也可以理解,自己也应该识相,最好把工作做得在中间位,好了已经不可能,差了还难为情,想混同于普通教师,其结果肯定会差,其实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
六、整改措施
1、一定要给自己定规矩,坚持认真学,认真写体会,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有一个真诚而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较深的专业素养,,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践行。
2、要利用一切时间做好各项工作,做得扎实、有序,每个细小的工作要踏实做好。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无止境的,要有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使每位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
3、只有探索才会前进,在教学上要大胆实践,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探索、开拓。
4、争做主人翁,决不做局外人,只要对教学有利不管是否被采纳,也要敢于提出,努力实践,为学校出谋划策,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
5、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决不安于现状,在平凡的工作中留下一串坚定的脚印。
总之,通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活动,我较清醒地认识反省了自我,努力对照那些优秀教师的言行,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014个人师德工作总结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够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尽心尽力,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有了对事业热爱之心,就会甘于平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作为一名教师,我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如果有人因病缺课,我尽力争取时间给予补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后进生,更是对他们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赖,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都跟我谈。记得有一次,我收到一位学生给我的一封信,信中诉说了他因学习成绩差经常被妈妈打骂的苦恼,要求老师给予帮助,我及时找该生谈话,对症下药,指出他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发掘他的闪光点,并通过家访,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该生慢慢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经过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家长面前找加了自信。
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钻研业务,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终生奋斗。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对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要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关心现代信息,要打破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博取众长,使自己的常识专精博览,以适应两教育的要求,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第三篇:《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80—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按实验要求作好准备:一个土豆、一块小石头(比土豆小)、一个火柴盒、一个文具盒、一个鞋盒、三根1米长的木条。学生每人准备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都听到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二、小实验 1.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师出示装有同样多水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师: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把两个杯子比一下,让学生真切看到水面一样高。)
师将石头放入第一个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水面变化。
生:放石头的杯子水面上升了。
师:为什么水面上升了?
生:因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2.师出示土豆。
师:现在老师想把土豆放入第二个水杯中,猜一猜,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水面会上升。
师:水面上升的高度和放石头的杯子水面上升高度同样多吗? 生: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
师:观察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 师演示,让学生观察。
师:为什么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放石块的杯子水面升得低? 引导学生说明:土豆占的空间大,石块占的空间小。
三、认识体积
1.师:生活中的物体都占有空间,大家仔细观察物体,谁能说一说,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
师出示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让学生观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师:物体的大小不同,它所占的空间也不同,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那么,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这三种物品相比较,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最小?
生:鞋盒的体积最大,火柴盒的体积最小。
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两件物品,并说一说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吗?指名举例。
2.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出示两个学生不易直观比较的长方体)生答案不统一,引导学生想办法。
师:我把它们都分成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出示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师:为什么?
生: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5个小正方体,右边的有12个。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四、认识体积单位
1.师:对,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我们以前学过,测量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到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认识并体验1立方厘米。
(1)教师说明1立方厘米的概念,介绍1立方厘米的字母表示。(2)师:同学们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1节食指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魔方1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师:1立方厘米的体积非常小,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作单位?学生举例,并请学生估一估。(估一估火柴盒的体积)
3.认识并体验1立方分米。
(1)师:测量比较小的物品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那么稍微大一些的物品的体积我们就可以用更大一些的体积单位。
(2)师: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学生动手比一比。(3)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学生举例。
(4)估一估鞋盒的体积。4.认识并体验1立方米。
(1)师:根据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概念,你你能猜一猜什么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吗?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怎样用字母表示?
生说明,师板书。
(2)师:想象一下,1立方米有多大?我这里有3根用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
师:大家估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验证:请几名同学实际钻一钻。
五、简单应用。
1.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立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2.学生随意搭长方体,并指出体积是多少。
六、课堂练习。
1.师:刚才我们用小正方体搭建立体,大家都很认真,现在请打开教科书83页,看“练一练”第1题,学生读题后,自己数并填空。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写体积单位并交流。
3.“练一练”第3题。
七、问题讨论。
学生读题后,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1)1厘米是长度单位,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1立方厘米是体积单位。
(2)不同:1厘米是计量线段或物体长短的计量单位。1平方厘米是计量面积大小的计量单位。1立方厘米是计量物体体积大小的计量单位。
(3)联系: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棱长是1㎝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第四篇: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白 马 小 学
秦
建
2015年12月日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40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两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三把米尺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和思考,总能发现一些不寻常的知识,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观察和思考?
一、抓住体积概念本质,就地取材,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抽屉,说一说你们抽屉里有些什么?”
师:“估计一下,你们现在的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师:“为什么你们的抽屉还能放东西,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抽屉里有“空间”。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师:“抽屉没塞满说明抽屉还有空间,如果东西放满了,也就没有空间。从有空地儿到没有空间说明什么?”
师:“在你们的抽屉里再放一个书包或一些书,能让你的抽屉变得满满的,也就是说书包能占抽屉的空间。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抽屉的那点儿空地或者说空间能放哪些物品?
师:“书包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几十本书也能把抽屉的空间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样也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说明什么?”
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想象,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可以把空间给占了的,也就是说物体是要占一定的空间的。〕
师:“物体都会占空间,是不是物体所占空间都一样呢?”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有的物体占空间大些,有的物体占空间小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以学生天天相见,日日接触的抽屉、书包为学习素材,学生学习亲切,又好奇。
熟而不能再熟的身边事物也有值得讨论和学习的问题,自然这样的学习是学生最愿接受学习方式,也最易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探索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深化理解物体的体积概念。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
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
〔设计意图:其
一、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出学生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认识了体积概念后,用直观形式来描述物体体积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用手势比划一个物体的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用电话的形式来告诉老师物体的体积,对没有学习体积单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描述物体的体积需要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便是体积单位,因为学生没有这个标准,所以学生完不成用电话的形式告诉别人物体的体积,也因为需要,学生的探究欲也越强,此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其
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需要的是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鼓动性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大家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的认识、理解和体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说一说。”
观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活动,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学习的情况。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1立方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这儿有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用这几把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师:“大家不站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同学进去了,发现没有,1立方米的空间还真不小,整整一个小组11人都能挤进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吗?现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像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如读一读、说一说、估一估、比划比划等)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
三、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形成体积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还应关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回顾和反思,这一环节缺失的课是不完整的课。反思整理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感悟学习过程,体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同时在学习反思中,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由他主学习转到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境界,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去预设,在实践中去尝试。〕
2015年12月1 日
白马小学:秦建
第五篇: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玉华小学 王国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二、新授
(1)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大小
1、估一估
师:大家看王老师手中拿着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木块,大家估测一下谁的体积更大一些呢?
2、测量体积大小方法 学生交流比较体积大小的方法
3、建立统一标准
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2)认识体积单位
猜猜看常用的体积单位会有哪些呢?
1、认识1cm³
①理解意义
板书:1 厘米³ 记作1 cm³ ②练习
什么是1 cm³呢?自己练习说说 ③建立1 cm³的观念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cm³?闭上眼睛想象出1 cm³的大小。④练习
小正方体摆出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并数出它的体积。⑤应用
估测出这个火柴盒的体积
2、认识1dm³
①导入 ②意义
板书:1 分米³ 记作1 dm³ ③建立观念
3、认识1 m³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3)小练习(4)认识升和毫升 板书:升(L)
毫升(ml)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2、判断
4、估一估杯中有多少毫升饮料。
5、综合应用,找出其中的错误。
四、全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