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圆》教案
《认识圆》教案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教材例
1、例2及做一做
例1师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圆的形状的基础上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同时为后面探究圆的基本性质做好准备
例2 旨在教学圆的认识和画法。通过“折一折”让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并发现半径与直径的关系d=2r,r=
d2。对圆规画圆的方法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画圆的基本方法。
“做一做”中第1题巩固学生对半径、直径的认识。第2题判断正误。第3题计算,已知半径求直径,已知直径求半径。
学习者分析
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学生通过生活实际的实例,对圆的形状有初步了解,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2、加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交流、沟通、总结得能力及团结协作意识
在动手过程中,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加强交流总结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意识及集体荣誉感。
教学目标预设
知识与能力
1、是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元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愿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圆。过程与方法
1、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学生已经对它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利用折叠方法找出圆心。
2、通过折叠和度量发现圆的特征;再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原理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得到d=2r,r=
d2的字母公式。
3、最后教学画圆的步骤,培养学生作图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学生的学习在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所变化。
2、通通过只管操作,经一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观念的启蒙。
3、通过观察、操作、想想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结合具体情境,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会用圆规画圆 难点
1、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会用圆规画圆 解决措施
本课时的知识和结论是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以实际操作师教学重要特点。操作前应说明怎么操作,并对可能出现的误差及时指出,以便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准备
圆纸片、圆规、直尺、铅笔
预习作业设计
预习课本55—58页,了解圆的知识,准备一张圆纸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兴趣激发,进入学习状态。
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主题图,说说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生:花坛、喷水池、车轮。
师:你准备了解关于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圆心、半径、直径……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吧。(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达成学习愿景。
1、圆的概念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及圆形图片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谁来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它们都是封闭图形。而前三个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形是由曲线围成的。
师:分析得很细致也很准确,那么我们说,圆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出示圆的概念)
2、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 出示一个圆(1)圆心O 师:(拿出纸制的圆纸片)刚才有同学说想要了解圆的圆心、半径、直径,那么你们能找到圆的圆心吗?拿出自己的圆片试一试。(请一位学生演示)
师:找好了吗?谁上来帮老师找一找这个圆的圆心?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多次对折,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师:他的方法真巧妙,掌声送给他。Xx,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我也是他这样找的。
师:找圆心的方法你会了吗?在自己的圆片上找一找。都找到了吗?(出示圆心的概念)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大写字母O表示。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片上用小圆点画出圆心,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在黑板上板书圆心)
(2)半径r 师:确定了圆心,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半径。(指着黑版上的圆片)哪位同学能画出这个圆的半径?他的作图习惯真好。你们赞成他的画法吗? 生:赞成。
师:那么你知道怎样的线段叫做半径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师:谁来说说?
生:通过圆心和圆上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上不止一点,所以,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小写字母r来表示。(出示半径的概念)齐读半径的概念,起。(生读)请同学们也赶快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半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师:画好了吗?既然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那么圆是不是只有这一条半径呢?有没有其他半径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和直尺,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首先,听规 则:等会儿老师说开始,同学们就在自己的圆上画半径,看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出的半径最多。听清要求了吗?开始(30秒后)停。Xx,你画了几条? 生:x条
师:你还能再画吗?有没有比他画得更多的? 生:我画了x条
师:你还能再画吗?同学们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你们能把自己圆上的半径画完吗? 生:不能
师:由此,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而这些半径有多长呢?下面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它们的长度,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跟同桌说一说,开始。(学生量完后)xx,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的长度都相等,都是x.(写出他的半径长度)师:xx,说说你的发现?你的半径和他的半径相等吗? 生:不相等。
师:那么半径相等的结论只能是在哪个圆中? 生:同圆中。
师:于是,同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并且长度都?(出示半径的特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起。
(3)直径d(出示幻灯片)
师:观察图中的线段,谁来指一指图中哪条线段是圆的直径。(生上台指出直径,老师将它描绘)观察这条线段和其他线段有什么不同呢? 生:它通过了圆心
师:观察得很仔细,直径通过了圆心。(指着另一条通过圆心的线段)可是这条线段也通过了圆心,还有什不同? 生:两个端点都在圆上。
师:而且线段两端都在圆上,观察得非常仔细。所以,怎样的线段叫做直径? 生: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师:一般用小写字母d表示。(出示直径的概念)齐读直径的概念,起。下面快速地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直径,并表示)师:刚才同学们知道怎么研究半径了,那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直径呢? 生:无数条。
师: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生:都相等。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画演示(演示直径旋转,出示直径的特征)都发现了吗?同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并且长度都相等。齐读直径的特征,起。
(4)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师:我们学习了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在同一个圆内直径和半径长度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只用一个圆,采用自己的方法来研究一下。看看哪些小组的同学思维最敏捷,能最快得出它们的关系,开始。(巡视教室,观察做得最快的小组并和他们一起讨论得出结论)
师:好,现在同学们都得出了结论,那么,我们请这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生1:用直尺量的,半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师:还可以怎样说?
生1:直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说得非常好,来掌声送给他们小组。哪个组再来说一说你们的研究方法和发现? 生2:我们得出了同圆内直径是两个半径,半径是半个直径。
师:好的,谢谢你们小组!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演示,发现了吗?在同圆内,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出示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齐读,同圆内,起。师:下面谁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式? 生:d=2r,r=d2
(出示幻灯片)师:d=2r或r= d2(5)巩固练习
师:在学习了圆的特点之后,我们翻开书58页动手实践一下。<
1、做一做 第1题
师:要求找出半径和直径后,将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表示出来。(巡视教室,观察学生 作图,并拿两本上台展示)
展示一:做错或者没做完整的同学作业
师:同学们看看他做对了吗?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半径或直径吗?再看看这位同学做的,正确吗?
展示二:完全正确的同学作业
师:原来第三个圆中有两条半径,看看,这位同学观察得十分仔细,像他这样做的同学请举手,掌声送给自己。
2、判断
师:下面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手势作答,(1)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直线。(×)生:错
师:错在哪儿?谁来说说理由。生:半径和直径都是线段。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师:说说理由。
生:必须是在同一个圆内。
(3)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条线段都是半径。(√)生:对
(4)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师:错在哪儿?说明理由!生:必须是在同一个圆内。
3、计算
师:下面我们来计算半径和直径,请举手作答,看看哪位同学反应最快。(出示题目)师:第一个r=3.2cm 生:d=6.4cm 师:第二个d=2.5m 生:r=1.25m 师:第三个r=1.9dm 生:d=3.8dm 师:d=5cm 生:r=2.5cm 师:r=1.5m 生:d=3m 师:最后一个准备好我们一起说d=4.9dm 生:r=2.45dm
三、小组交流,解决学习问题
(1)圆规画圆
师:学习完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它们的特征,那么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呢?这就要利用我们的圆规了。下面请同学们自学57页圆规画圆的方法。
师:同学么都了解圆规画圆的方法了吗?请在草稿纸上画一个圆,画完之后,总结一下圆规画圆的步骤,并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开始。(巡视教室,参加学生的讨论)师:好,下面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圆,说说你们画圆的步骤。生:首先,在纸上确定一点。师:这个点是圆的什么?
生:圆心。然后把圆规两脚打开一定的距离。师: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什么? 生:半径。最后旋转一周。
师:好的,谢谢。同学们你们知道电脑是怎么画圆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定圆心。针尖固定的一点就是圆心,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注意画出圆心之后一定要用字母将圆心表示出来。
二、定半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注意画完圆之后要画出半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三、旋转一周。
同学们画圆的步骤你们会了吗?了解了画圆的步骤,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呢? 生:要标出圆心
生: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画的时候应该先计算出半径。师:同学们,你们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吧。男生,画一个半径为2cm的圆。女生,画一个直径为4cm的圆,听清要求了吗?开始。(师巡视教室,各拿两个圆展示)都画好了吗? 师:同学们看看这两位男同学画的圆都正确吗?谁来说? 生:没标出圆心的错,另一个对。
师:注意了在画完圆之后一定要标出圆心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师:再看看这两位女同学画的圆都对吗?谁来说? 生:半径为2cm的圆是正确的。师:为什么?
生:因为4cm是圆的直径,2cm才是圆的半径,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
师:分析得真细致。小马虎们一定要注意了,画一个直径为4cm的圆,首先要计算出它的半径是? 生:2cm 师:(把男生的圆和女生的圆放在一起)最后我们发现男生画的圆和女生画的圆是一样的。
四、全班展示,评价学习成果
师:那我们来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的收获是学习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它们的关系……(请3-4位学生讲述)师:这就是这些同学今天的收获,同学们,那你呢?自己跟同桌说一说。那同学们还想知道关于圆的哪些知识呢?下次课我们再来研究。谢谢大家!下课!
五、板书设计
认识圆
一、定圆心
二、定半径
三、旋转一周
O r d
第二篇: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找出圆的对称轴。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一)情景引入
出示课本的情景图,动物设计的汽车,思考兔博士的问题。学生回答
师: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 生答。
师:这一切,都跟圆的知识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师: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生:一些圆形钟面,纽扣是圆形的,硬币是圆形的,球(球是立体图形,把球从中间剖开得到的剖面才是圆形。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师: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2、用一个瓶盖或圆柱体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并剪下来。学生独立完成。
3按照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同学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同时介绍直径和半径。4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4)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汇报:
(1)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师: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板书:半径无数条直径无数条)(2)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师:你量出你画的圆的半径是多少?其他同学呢?量直径的同学呢,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师:怎么不相等?要使半径都相等,必须加上一个前提条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与等圆中)(板书:都相等)
(3)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并小结。(同一个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r=d÷2)(4)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因为将圆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师:它的对称轴是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师:它有几条对称轴?(无数条)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
1、填写下表。
半径(r)
20厘米
7厘米
3.9米
直径(d)
6米
0.24米
2判断练习,全班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自己的意见。(正确的举手,错的不举手)(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2)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3)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4)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画圆。
3、解释与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师:为什么车轮子要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方形或其它形状呢?
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四:结课。
师:数学中也有很多美,只要你认真探究,善于发现你就能感受到美。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在同一个圆半径-----相等、无数条 中直径-----相等、无数条 d=2rr=d/2
第三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特征。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圆的特征。
2、准确画圆
3、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出示: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学生举例说。(硬币、茶杯盖的形状、玻璃器皿的外形等等)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布口袋,里面有很多的东西。我请大家来摸一个圆形?看谁能一下子摸出来。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
那么,什么叫圆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
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看一看呢?请你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自由画,稍后,教师讲评学生的作业: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用了什么方法?
比较一下,谁的方法画的圆比较好?大家一致同意用圆规的方法比较精确。教师讲解画圆的方法。
现在就请每个同学用圆规在第二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学生开始操作,几分钟后,学生全部完成了作业。老师让大家四人一组,把四个人的圆放在一块,相互欣赏一分钟,可以说一句表扬的话。
师:欣赏完了刚才四个同学画的圆以后,你发现四个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啊?
学生说:我发现了四个圆的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老师提问: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圆的位置会不一样?
生说:我们把圆规的针尖放在纸的位置不一样。
师:对呀。你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吗?它就是圆心。找出自己画的圆的圆心。并写上字母O。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是谁决定了圆的位置?
那么,又是谁决定了圆的大小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圆规两只脚拉开的大小就决定了圆的大小。
师:如果要用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只脚间的距离,小组讨论一下,该这样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画的圆上任意画一条线段,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提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什么?
再画几条线段,这是半径吗?
那么,现在你们明白了是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
教师进行小结: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6、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1.5cm的圆。同桌评价一下是否正确。
7、玩一玩:刚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个圆形的纸片:老师忘了画圆心,你能帮助老师给找出来吗?
生:我把纸条对折,发现了有一条折痕,所有的折痕集中在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师:你们同意吗?折痕叫什么名称呢?
师:请大家看书找出这个折痕叫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出直径的概念。
师:在自己画的圆中,画出几条直径,看看直径有什么特点。它与半径有关系吗?
学生自由操作,同桌学习交流:得出了在同一个圆内,直径有无数条,所有的直径都相等,而且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怎么表示呢?学生继续看书。
三、总结评价,愉快作业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圆教学设计
认识圆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圆的画法的掌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剪刀、彩笔、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 教学主要过程:
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六
(五)班同学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生举例 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
师:看来大家平时非常留心观察。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
(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1分钟)
2.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几分钟后分别从圆心、半径、直径各方面纷纷展示汇报。(5分钟)
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
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那是什么原因呢?你怎样发现的?
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预设板书:
圆的认识——平面曲线图形。
圆心(o)圆中心一点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 线段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确定圆的大小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d)线段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 r=d/2。
4.学习画圆(5分钟)
你是如何画圆的?
课件展示如何画圆。然后学生动手练习,并强调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揭示圆大小位置的确定
学校要修建一个直径是20米的花坛,你能帮学校画出这个圆吗?生演示操作。
三、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4分钟)
〈1〉投影出示,找出下列圆的半径 直径。
〈2〉半径、直径的相关计算。
〈3〉概念的判断和识别。
2.应用练习。(10分钟)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月饼为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3〉同学们学到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迷语。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电脑配上画面)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很多学生都说可以猜“样”)再学生猜两个字的水果名,学生在启发下猜出草莓(草没的谐音)。
师:羊吃草的情况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围有多大好吗?(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拴羊的绳子与这个圆有什么关系吗?(是这个圆的半径)钉在那儿的木桩是这个圆的什么呢?(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要让这个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点可以怎么办?(把绳子放长一点,也就是把半径扩大)如果要让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草,可怎么办?(可以把木桩移动一个地方,也就是移动圆心的位置),这说明圆的半径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而圆的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位置。)
四、总结全课(3分钟)
1.质疑(篮球是圆形吗?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字母可以随意改变吗?)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
延伸:
1.用圆作画。
2.谈谈我眼中的圆。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圆(三)
认识圆
(三)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例3 教学目标
1.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实物图,剪纸、剪刀、方格作图纸,直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各种平面几何图形的纸片,并说明各是什么图形?(2)教师出示树叶、蜻蜓和天平的实物图,大家观察分析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3)说说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 1.实验
拿出准备好的白纸,把它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一个图形,用剪刀剪下来,打开,看看得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教师指出:像我们剪得的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周对成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3.拿出准备好的图形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等。折折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1)学生操作后再交流 2)分组汇报
4.让学生讨论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画一画,圆的对称轴是什么?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5.学生小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6.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让学生拿出直尺,量一量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2)你发现什么规律?
3)教师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三、应用反馈
1.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0 1 2 3 4 5 6 7 8 9 2.下面字母中只有一条对称轴的有()个。
A B C D U V W X a.8 b.7 c.6 d.5 让学生仔细观察,判断,再填一填。
四、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9页“做一做”第2题。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5、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