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形色色的人》教案
《形形色色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各式各样的人群,掌握他们的外形特征,能自如地表现形形色色的人。操作目标:能用绘画或者手工制作的形式自如地表现各式各样的人。
情意目标:通过学习,对人类有广博的爱心,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式人群的特点,抓住人的外形特征以及人的动作特征。教学难点:造型时充分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群,用各种材质巧妙地造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张大铅画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等。学生准备:双面胶、水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先组织教学,稳定学生上课的情绪。
在国庆节或者是一些特殊的节日,在大街上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兴高采烈地购物、游玩,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些人群? 我们的世界就是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组成的。
二、欣赏: 我们来看看在我们身边经常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人。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不同类型的人,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
三、画一画: 请一个小朋友躺在大铅画纸上,画出他(她)的外形,挂在黑板上。
教师:这是一个巨人,你能画出平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人吗?让我们来组成一个有趣的小人国,让他们全部生活在这个巨人的身体里面。
学生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形形色色的人。(也可用一些有色卡纸。)
四、贴一贴: 把画出来的人剪出来,贴在巨人的身体里,可以把画的人物剪下来,将脚或脚下多留的一块纸,向前或后折一下,粘贴于巨人身体之中;也可以在人物的反面中间,粘上折纸,贴在巨人身上,这样的人物更有一种立体的感觉;还可以在里面自由地画上一些建筑或植物等。
五、展评:让学生欣赏、讲评形形色色的人,充分体验集体合作带来的快乐。第二课时
一、找一找: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收集的有特征的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猜出的?他们的特征是什么?(可以用漫画杂志上的明星头像等。)再找一找班级里脸部有明显特征的同学,你能说出他们的特征吗? 学生讨论,交流。
二、表现(绘画或陶土): 我们能不能用手工的形式来制作一个人物(材料可以是陶土、泥工、也可以是面团等,也可以加上各种综合材料的辅助),可以抓住人物的面部进行刻画,也可以突出他们的动作,也可以是人物的有趣外形或服饰。
三、评一评:对有新意的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思维的扩展。
四、欣赏(如:无锡的小泥人等)
欣赏无锡的小泥人,感受他们的夸张变形和稚趣。再欣赏意大利画家莫迪利阿尼的作品,他的人物造型,鹅蛋型的脸,长长的略带倾斜的脖子,长长的鼻子等。这些都是艺术家在捕捉人物时,抓住了他们的特征,并加以概括制作成的。我们在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时,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
五、展评: 让学生自由地欣赏各自的作品,最后放置于一块展板上,也可以是讲台上,让学生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反思自己的作品,并通过集体的展示,领略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世界之所以丰富,就是拥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呀!
第二篇:形形色色的人写人作文
形形色色的人写人作文1
每一个人都有相貌,以前的我认为大家的相貌都差不多,可最近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相貌。
就说我的英语老师吧,她有着高挑而苗条的身材,每天都喜欢和蔼地笑着,很是亲切。说她是老师,倒不如说是自家小妹妹。每天用她那细长的腿,有力地迈着有节奏的欢快步伐进入教室。一进教室,那张樱桃小嘴会微微张开和大家说一声“早!”那声音回旋婉转,如同雨丝叮叮咚咚的落到积水中,敲打出的琴声一般,让人心旷神怡。但是如果我们不听话,她那双水汪汪的眼睛就会瞪着我们,待我们安静下来,她又笑了。我最喜欢的是她那长发松松披在肩上,犹如瀑布一般,甚是漂亮。
我去医院看病时,看见了一位漂亮的护士。她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微笑,举止温柔,浑身上下都透露着文静、优雅的气息。护士姐姐总用她那大大的眼睛扫视着病婴,看着病婴痛苦的呻吟,她白净的`脸上便会露出伤心的表情。接着护士姐姐伸出她那纤细的手,抚摸着病婴的头,安抚着婴儿。不一会,整个楼道都回荡着她那天籁般的声音,多么甜美的嗓音啊!仿佛让人忘记了病痛的存在。
我有一位小表弟,每天都喜欢眨巴着那对机灵的眼睛望着你,他笑起来有一对很深的酒窝,特别迷人。他尤其喜欢黄颜色,每天都要穿着黄色的上衣,搭配酷炫的牛仔裤,很是时尚。如果你认为他是可爱的人,那就错了,他可机灵调皮了。
虽然社会上有很多形形色色相貌的人,有的俊朗清秀,有的国色天香,有的相貌不扬,但我们相信真正的美出自于心灵。
形形色色的人写人作文2
我有一个非常疼爱我的姥姥,她今年68岁了,看起来只有50多岁的样子,依然精神饱满,神采奕奕。虽说姥姥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可她却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
听妈妈说,姥姥年轻的时候,可是十里八街有名的裁缝,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儿,人们几乎买不到现成的衣服。大人们通常要亲自去百货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布料,然后再找巧手的裁缝做出自己想要的样式。姥姥的手艺很好,妈妈小时候经常会看见一波又一波的街坊邻居们来家里找她做衣服,有时候还会有许多从远处慕名而来的陌生人找她做活儿,每一次姥姥都会细心地用皮尺打量顾客的尺寸,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并和顾客商讨衣服的样式,三五天后交活的时候总能让顾客满意而归。姥姥有四个儿女,平日里除了起早贪黑地经营自己的营生,洗衣做饭,夜晚还要抽时间为孩子们纳鞋底做鞋子,织毛衣毛裤。孩子们的衣服、鞋子、鞋垫、书包,家里用的布艺墙围子、门帘子,全部都是出自姥姥之手。
自我出生以来,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姥姥亲手为我缝制的一个酒红色小沙包。沙包的外面儿选用的是酒红色的纯棉布,没有花哨的图案,颜色简单大方,里面装着柔软的小黄米,让我对它爱不释手!最重要的是,姥姥很用心的在小沙包的一角缝制了一条细长的小绳,小绳的上端连接着一个可以穿指的小圈儿,这样我就可以一边用手勾住小圈儿,一边用脚踢沙包,它成了我幼儿时最喜爱的宝贝。随着我渐渐长大,姥姥的两鬓已增添了许多银发,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眼睛也老花了。姥姥的年纪大了,但她还会时常戴着老花镜为我缝校服、改校裤。姥姥做针线活儿已经几十年了,一针一线里全部珍藏着姥姥的故事!
我从小是姥姥带大的,我对姥姥有一种说不出的爱,心中充满了对她的敬佩之情。姥姥,我爱您!
形形色色的人写人作文3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总有几个人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脑海里,我那个个子不高、左脑袋上一撮头发总是支楞着、怎么吃都吃不胖的堂弟就是一个喜怒无常、不可理喻的“捣蛋鬼”。
别人每逢过年就一蹦三尺高,我确是既高兴又怒火中烧。高兴在过年不仅能收到压岁钱,还可以吃到大鱼大肉。生气在堂弟肯定会回来,他仗着在外地生活就以小欺大还受优待,迫使我成了他的佣人。他觉得自己要抄相当于一版试卷的题目,就整天没完没了地发牢骚。竟然说我懒,作业少,还叫我去为他烧水倒茶,抄题目。我深呼口气,照办!
堂弟写了一个上午的作业,就玩起手机,把手机玩没电后,我就成了他寻乐子的对象。我躺在椅子上看书,他大摇大摆地走来,脸上始终挂着顽皮的笑容。照我多年的经验来看,他铁定是脚“痒痒”了,想做“足疗”。我不想理他,外表看似目不转睛地看书,其实心里正在想他会踹我多少脚,我该还他多少脚,后果会严重吗?他天真地以为我不知道他脑子里想的是什么,装作厉害酷炫地给我突然来了一脚。我眉头紧锁,瞪着他,平静地说:“干什么?!”他扒了扒眼皮:“略略略……”还冲我拍了拍屁股。这是在宣战啊!我心里十分不服气,但我忍!堂弟见我没反应,舔了舔上嘴唇,又踹了我一脚。我怒不可遏,“嘭”地站起来,怒目圆睁,生气地叫道:“我警告你,滚!”“不听不听!”他堵住耳朵,闭上眼睛,嬉皮笑脸的。我努力让自己冷静,注视着远方。可是,他就像块牛皮糖,趁我不注意又踢了我一脚。我的牙来回摩擦,手背青筋暴起,什么都没想就冲了上去。他终归跑不过我,我重拳出击打中他的肚子,他“啊”地一声尖叫,捂着肚子连连后退。我此时既解气又害怕,但我还是觉得他踹了我三脚,我踹他一脚,理不亏。我毫不示弱地吼道:“你该!”
我这个堂弟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捣蛋鬼”。
第三篇:《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教案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了解民族乐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能手绘或制作模型(表现一种民族乐器)。重点:
民族乐器的简易画法或手工制作方法。
难点:
手工制作中,选材的巧妙,制作的精美。
教学过程:
1.活动一:课文导入,简介我国民族众多,乐器各异的情况。有条件的播放一段的民族乐器演奏的曲目(最好伴有图象),作为引子吸引学生的兴趣。
2.活动二: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简介。讲民族乐器的悠久历史,介绍不同乐器在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审美等方面的特色。要突出重点,各有侧重;要深入浅出,语言生动。3.活动三:怎样用手绘民族乐器模型?教师通过范画、步骤图或课堂上演示等方法,向学生讲解。
4.活动四:怎样用手工制作民族乐器模型?要抓住如下几个环节向学生
辅导:收集资料、构思、画出草图、选材、部件加工、部件安装黏合、装饰处理、检验并完成。
5.活动五:学生作业练习,按“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个性探究”三个方面选择。6.活动六: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可按“教学评价建议”进行。7.活动七: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8.活动八:可结合学校、班级的活动,策划办一期学生作业展览。
第四篇:教案:形形色色的尺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形形色色的尺
一、设计意图
在现代社会中,尺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幼儿时时处处接触到尺,但缺乏对尺的了解,此活动是让幼儿在看看、摸摸、比比、讲讲的过程中发现尺的异同之处,了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尺的异同之处。
(二)使幼儿注意观察尺在日常生活的运用。
(三)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测量及观察尺度的方法。
(四)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请幼儿搜集各种尺,并向家长了解其用途。每组一只篮子。长积木、游戏棒、纸条若干。视频仪一台。
四、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尺上有刻度。
“六一”儿童节体检时,保健阿姨为小朋友们量了身高,用什么来量的?(尺)尺是怎样的呢?请你们从篮子里拿出来看看、摸摸。
问:你拿来的尺和量身高的尺有什么地方相同?(引导幼儿发现尺上都有竖线─即可度)老师将一把直尺放到视频仪上,帮助幼儿观察感知。
问:尺子为什么都有这样的竖线?如果没有会怎么样?(有了刻度人们才知道测量的结果)
(二)引导幼儿发现探索尺的不同之处。
我们知道了尺上都有刻度,那它们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呢?(引导幼儿与同伴比比、说说、了解相互之间有哪些不同)
谁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讲述。如,尺有的硬,有的软,有的长,有的短;尺的形状不同:有的长方形,有的三角形,有的半圆形,; 制造尺的材料不同:有用塑料做的,有用木头做的,有用钢条做的,有用皮做的;有的尺上有数字,有的尺上没数字;有的尺中间还有镂空花纹、图形;有的尺还可以伸缩„„尺各种各样。
帮助幼儿小结:长短不同、形状不同、材料不同等,相同的是都有刻度。
(三)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尺子的用途,帮助幼儿了解尺的不同与其用途有关。(1)人们制造了这么多尺,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裁缝用尺量人的体形,用尺量布裁衣,哥哥姐姐用尺做作业,叔叔用尺量做家具、装饰、建房,体育场上用尺量跑道、测成绩等)
(2)他们是不是用任何一种尺都可以工作? 幼儿讨论。
老师假设性提问:如果木工师傅用短尺量家具,裁缝用硬尺量身体,学生用软皮尺做作业,行吗?(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尺适用不同的范围)(3)你还看见有什么样的尺?人们用它来干什么?
(四)操作、探索测量物体的简单方法
你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吗?请你从篮子里拿一样东西,量一量它有多长?
(1)幼儿尝试操作。你量了什么?怎么量的?(2)请幼儿演示。(引导幼儿相互评价选的尺子好不好用,量的方法对不对)
(五)总结,激起幼儿进一步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今天我们观察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了人们生活离不开尺,以后,我们还要继续观察,看看还有什么样的尺,人们用它干什么?
五、活动延伸
(一)把尺放在科学区,引发幼儿进一步搜集的兴趣。
(二)继续观察尺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日常生活中继续尝试测量物体。
第五篇:《形形色色的植物》教案
《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设计
祥和路小学 郭海燕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庞大、形形色色、随风见长、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传达出的情感。3.继续学习从题目入手,抓住中心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4.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对绿色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出示有关植物的图片。
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植物吗?你们想了解有关植物世界的新鲜事儿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形形色色的植物》,齐读课题,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走进植物王国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结构。
1、听朗读,不认识的词注音,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形形色色的植物?
2、想见识一下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吗?欣赏图片
3、自由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我爱识字,风采展示
5、我最棒,检查读课文
指名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植物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
界?
植物世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世界。1-3 植物世界还是一个奇趣无比、五光十色的世界。4-5 植物世界的秘密是说不尽的.三、快速默读课文,整理内容,1课文围绕.“形形色色”一词都介绍了哪些植物?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四总结
课文除了介绍植物世界的两大特点以外,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植物世界里的故事和秘密是说不尽的。”需要我们去发现。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奇特的植物吧!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学生回家进一步搜集、整理有关植物的资料,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
形形色色的植物
庞大
复杂
奇趣无比
五光十色
秘密说不尽
七、课后反思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形形色色”这一文眼,从植物世界的“庞大、复杂”与“奇趣无比、五光十色”之处落笔,以流畅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奇有趣的植物世界,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同学们都能熟读课文,并能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评价应有针对性,有针对性的评价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性作用,有时还有一定的导向性,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但本节课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并不是太多。
在课堂中留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时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把书面知识化为自身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