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略)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
一、稳定型心绞痛
定义:
稳定型心绞痛亦称为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指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受寒、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发病机制:(略)。
病理解剖、病理生理: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1、2或3支动脉直径减少>70%的病变,分别各有25%左右,5-10%有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其余约15%患者无显著狭窄。后者提示患者心肌血供和氧供不足,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冠状动脉痉挛;②冠状循环的小动脉病变;③血红蛋白和氧的离解异常;④交感神经过度活动;⑤儿茶酚胺分泌过度;⑥心肌代谢异常。临床表现:
(一)症状: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特点为: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上段后方可波及心前区,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无明显界限,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下颌部。
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即前述不稳定性心绞痛情况,如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发生MI。
(二)①症状:疼痛 最早出现,多发生于清晨,诱因多不明显,且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重,时间长,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缓解,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胸闷、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症状,发病即休克或急性心衰,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上腹部,被误诊为胃穿孔或胰腺炎,部分患者头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后方。
②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升高,心动过速,血流快,一般24-48小时出现,持续一周
③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暂停,呃逆
④心律失常: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常见
⑤低血压和休克
⑥心衰:主要是急性左心衰,也可出现右心衰,右室梗死表现为右心衰和血压下降
(三)体征: ①心脏体征:心脏正常或轻中度增大,心率增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房性奔马律,少数出现室性奔马律,100-200次/分,患者第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心尖部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可出现各种心脏杂音。
②血压:早期血压可升高,几乎所有患者都有血压下降
③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的相关体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①心电图:动态改变
②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3-4小时开始升高:cTnI 11-14小时达峰值,7-10天恢复正常;cTnT 24-48小时达峰值,10-14天恢复正常。
③放射性检查
④心脏彩超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发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对老年患者,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而原因未明,或突然发生较重而持久的胸闷或胸痛者,都应考虑本病可能。宜先按AMI处理,并短期内进行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测定和肌钙蛋白测定等的动态观察以确定诊断。对非ST段抬高MI,血清肌钙蛋白测定的价值更大。鉴别诊断:
①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要点: 鉴别诊断项目
疼痛 1.部位 2.性质 3.诱因 4.时限 5.频率
6.硝酸甘油疗效 气喘或肺水肿 血压
心包摩擦音
坏死物质吸收的表现
1.发热
2.WBC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3.ESR增快
4.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 心电图变化
心绞痛
胸骨上、中段之后 压榨性或窒息行
劳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食等 短,1-5分钟或15分钟以内 频繁发作 显著缓解 极少
升高或无改变 无
无 无
无 无
无变化或暂时性ST段和T波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
相同,但可在较低位置 相似,但程度更剧烈 不常有
长,数小时或1-2天 不频繁
作用较差或无效 可有
可降低,甚至发生休克 可有
常有 常有
有 有
有特征性和动态性改变
②主动脉夹层破裂:胸痛一开始即达到高峰,常放射到背部、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偶有意识模糊或偏瘫等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但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等可资鉴别。二维超声心动图、X线或磁共振体层显像有助于诊断。
③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发生胸痛,咯血、气促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浮肿等。心电图示I导联S波加深,III导联出现Q波和显著T波倒置,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等,可资鉴别。
④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均有上腹部疼痛,可能伴有休克,仔细询问病史、作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肌酶学和肌钙蛋白有助于鉴别诊断。
⑤急性心包炎:尤其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但心包炎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后者疼痛在心包腔出现渗液时均消失;全身症状不如AMI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抬高,T波高尖,无异常Q波出现。
⑥其他:肺炎、胸膜炎、气胸等。
并发症:①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总发生率可达50%。二尖瓣乳突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心尖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可引起心力衰竭。轻症者,可以恢复,其杂音可以消失。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多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见于下壁心梗,心力衰竭明显,可迅速发生肺水肿,在数日内死亡。
②心脏破裂:少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偶为心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出现收缩期杂音,常伴有震颤,可引起心力衰竭盒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心脏破裂也可以为亚急性,患者能存活数月。
③栓塞:发生率约1%-6%,见于起病后1-2周,可为左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的栓塞。
④心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约5%-20%。体格检查可见左侧心界扩大,心脏搏动范围扩大,可有收缩期杂音。瘤内发生附壁血栓时,心音减弱。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X线透视、摄影、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脏血池显像以及左心室造影可见局部心缘突出,搏动减弱或有反常搏动。
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予心梗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治疗:
无症状心肌缺血(略)缺血性心肌病(略)
猝死(略)
第二篇:32系统精讲-循环系统-第六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1.应用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正确的护理是
A.药物用温开水送服
B.药物置口中,立即咽下
C.舌下含化,药物被唾液溶解使吸收减少 D.含药时宜坐位或卧位以防低血压
E.观察头晕、血压偏高表现 【答案】:D 【解析】:考察心绞痛的用药护理。应用硝酸甘油时,嘱咐病人舌下含服,或嚼碎后含服,应在舌下保留一些唾液,以利药物迅速溶解而吸收。含药后应平卧,以防低血压的发生。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常有头胀、面红、头晕、心悸等血管扩张的表现,一般持续用药数天后可自行好转。2.患者,女性,53岁,患高血压病8年,近半个月来间断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缓解。经入院检查确诊为心绞痛,责任护士讲解硝酸甘油的用药知识,以下不妥的是
A.首次应卧位或坐位服药,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B.该药应舌下含服,不可吞服或嚼服
C.该药可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D.常见不良反应有头面部皮肤潮红、搏动性头痛等
E.出现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 【答案】:E 【解析】:考察心绞痛的用药护理。应用硝酸甘油时,嘱咐病人舌下含服,或嚼碎后含服,应在舌下保留一些唾液,以利药物迅速溶解而吸收。含药后应平卧,以防低血压的发生。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常有头胀、面红、头晕、心悸等血管扩张的表现,一般持续用药数天后可自行好转。3.女性,48岁,高血压病史12年,一直间断服降压药维持,血压时高时低,多在21.3/13.3kPa(160/100mmHg),4小时前心前区持续疼痛,出冷汗急诊来院,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进行观察,l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两肺布满湿啰音,心率112次/分,律齐。首先考虑病人的病情变化是
A.急性左心衰竭
B.再次心肌梗死
C.肺部感染
D.严重心肌缺血、缺氧 E.肺栓塞 【答案】:A 【解析】:考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约半数病人在起病最初几天,疼痛或休克好转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左心衰竭的表现,重者可发生急性肺水肿。4.54岁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5天来一直绝对卧床治疗,自诉便秘,近3天来未排便,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是正确的 A.扶助病人去厕所排便
B.给予500ml以上肥皂水灌肠
C.给予低纤维素饮食
D.为促进肠蠕动,应每日步行200米以上
E.用开塞露1~2支肛内注入 【答案】:E 【解析】:考察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止便秘护理。向病人强调预防便秘的重要性,食用富含纤维食物,注意饮水,遵医嘱长期服用缓泻剂,保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润肠剂、低压灌肠等。5.患者男性,62岁。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大汗3小时,急诊就医,心电图示:V1~V5导联出现Q波,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尿激酶治疗,其作用在于
A.调节离子代谢
B.疏通心肌微循环
C.溶解冠状动脉内粥样硬斑块
D.减少心律失常
E.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 【答案】:E 【解析】:考察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再灌注心肌常用的方法为溶栓疗法:在起病6小时内使用纤溶酶激活剂激活纤溶酶原,使之转变为纤溶酶,溶解冠脉内血栓,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从而改善预后。常用药物:尿激酶、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 6.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小时后心电图随访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提示心肌梗死的部位可能是
A.后壁
B.前壁
C.下壁
D.右侧壁
E.左侧壁 【答案】:C 【解析】:考察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检查。V~V导联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51V、V导联示前间壁心肌梗死,V~V导联示局限前壁心肌梗死,Ⅱ、Ⅲ、aVF2335导联示下壁心肌梗死,Ⅰ、aVL导联示高侧壁心肌梗死,V~V导联示正后壁心
肌梗死。
7.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指征
A.年龄在65岁以下
B.发病在6小时以内
C.胸痛持续30分钟以上
D.出现病理性Q波
E.相邻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大于2mm 【答案】:D 【解析】:考察溶栓疗法适应证。①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导联ST段抬高或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病<12小时,年龄<75岁;②ST段抬高明显心肌梗死病人,>75岁;③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发病已达12~24小时,但仍有胸痛、广泛ST段抬高者。8.患者男性,41岁。心绞痛病史5年。饮食原则不包括
A.低胆固醇 B.低盐,低脂
C.戒烟、酒
D.低纤维素
E.易消化 【答案】:D
【解析】:考察心绞痛饮食护理。宜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少糖、少盐、适量蛋白质、纤维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饮食,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9.患者男性,27岁。3日前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院,经治疗后逐渐恢复,下列饮食合适的是
A.低盐普食
B.高热量饮食
C.禁食
D.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
E.流质饮食 【答案】:D 【解析】:考察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坚持合理饮食,食用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总热量不宜过高的饮食,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大量刺激性食品。多食含纤维素和果胶的食物。10.患者女性,34岁。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护士嘱患者注意避免便秘和用力排便,目的是为了防止 A.心脏骤停
B.晕厥
C.心脏扩大
D.血管破裂
E.脑血栓形成 【答案】:A 【解析】:考察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长期卧床、进食少、消化功能减退,加上疼痛后应用吗啡和哌替啶,抑制消化腺分泌等,易引起便秘,切忌用力排便,以防诱发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和心脏骤停等,应给予缓泻剂,或用开塞露塞肛。11.患者女性,55岁。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3天,病情平稳。医生瞩患者保持大便通畅,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供给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
B.定时排便
C.高压盐水灌肠
D.开塞露 E.服用缓泻剂 【答案】:C 【解析】:考察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止便秘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长期卧床、进食少、消化功能减退,加上疼痛后应用吗啡和哌替啶,抑制消化腺分泌等,易引起便秘,切忌用力排便,以防诱发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和猝死等,应给予缓泻剂,或用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12.患者男性,56岁。冠心病病史4年,近日出现胸部疼痛,自认为患心绞痛入院就诊。护士应告知其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
A.下段胸骨后
B.剑突附近
C.心前区 D.心尖区 E.胸骨体中上段 【答案】:E 【解析】:考察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疼痛部位以胸骨体中段或上段常见,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整个前胸,边界表达不清。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可达左手无名指和小指,也可向上放射至颈、咽部和下颊部。部分病人疼痛部位可不典型。13.患者男性,57岁。高血压、糖尿病病史5年,既往无心绞痛病史。近来出现发作性胸闷、胸痛,以胸骨后明显。医生嘱其胸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护士应告知其起效时间是
A.1~2分钟
B.3~5分钟
C.5~10分钟
D.15~20分钟
E.20~30分钟 【答案】:A 【解析】:考察心绞痛临床表现。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3~0.6mg,1~2分钟开始起效,作用持续30分钟左右。
14.患者男性,56岁。高血压、糖尿病病史3年,发作性胸前区剧烈疼痛4小时,伴出汗、乏力入院,ECG见V~VST段抬高弓背向上。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期前25收缩。目前考虑首选的药物是
A.普罗帕酮
B.地尔硫
C.美西律(慢心律)D.普鲁卡因酰胺
E.利多卡因 【答案】:E 15.某老人晨练时心绞痛发作,即含硝酸甘油0.5mg,1分钟后眼前发黑、恶心,应协助
A.扶持站立不动
B.活动四肢 C.立即平卧
D.喝汤开水
E.再含硝酸甘油0.3mg 【答案】:C 【解析】:考察心绞痛的用药护理。硝酸甘油有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患者可有头昏、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立即平卧,可减轻症状,防止外伤。16.患者女,50岁。因胸闷、胸痛持续发作6小时急诊入院,入院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小时后,因病情恶化死亡。最可能是死因是
A.脑溢血
B.呼吸衰竭
C.心源性休克
D.心功能衰竭 E.心律失常 【答案】:E
【解析】:考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约有75%~95%的病人发生心律失常,多发生于病后1~2天内,前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常是出现室颤先兆。17.患者张某,心肌梗死卧床4周,护士为其床上洗发,突然患者感到胸痛,心悸,面然苍白,出冷汗,护士应立即
A.请家属协助洗发 B.加快操作速度完成洗发
C.边洗发边通知医生
D.鼓励患者再坚持片刻
E.停止操作,让患者平卧,吸氧,立即与医生联系 【答案】:E 【解析】:考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估计患者可能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应立即停止洗发,给予吸氧,报告医生。18.患者男性,71岁。因情绪激动,饭后感咽部及下颌并放射至颈部,有紧缩性发闷,自含硝酸甘油后逐渐缓解,考虑为 A.脑供血不足
B.颈椎病
C.咽喉炎
D.心绞痛
E.心功能不全 【答案】:D 【解析】:考察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心绞痛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饱餐、寒冷等情况而诱发。阵发性胸痛或心前区不适是典型的心绞痛特点。疼痛部位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整个前胸,也可向上放射至颈、咽部和下颊部。常为压迫感、发闷、紧缩感,也可为烧灼感,偶可伴有濒死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病人,男性,49岁,因劳累后胸痛3年,诊断为心绞痛收治入院。每次病人均于劳累当时发作,休息后5~10分钟内缓解 19.下列哪一条不符合典型心绞痛
A.在体力负荷、情绪激动时发生 B.常突然发生而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动
C.疼痛历时1~5分钟
D.疼痛部位在左心前区
E.疼痛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内侧 【答案】:D 【解析】:考察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疼痛部位多见于胸骨后,持续时间通常为3~5分钟,可以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常由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等诱发。病人,男性,49岁,因劳累后胸痛3年,诊断为心绞痛收治入院。每次病人均于劳累当时发作,休息后5~10分钟内缓解 20.该病人发作时最可能的心电图表现是 A.T波高大
B.左室肥厚劳损
C.窦性心动过速
D.ST段呈短暂性的抬高,呈单向曲线 E.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答案】:E 【解析】:考察心绞痛的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缓解期可无任何表现。发作期可见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或倒置。
第三篇:动脉粥样硬化饮食防止原则
虽然动脉硬化是一种自然生理规律,但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平衡膳食,可以减缓动脉硬化形成速度。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我将其归纳为3低1补2注意:
控制热量摄入的热量必须与消耗的热量相平衡,最好把这种平衡保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若超重或肥胖,不但要“管住嘴”,而且还要加强体育活动,增加能量消耗。此外,戒烟和限量饮酒也很重要。
1.低脂饮食少食动物油,可用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炒菜,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脂肪所产生的热能,应占全天总热能来源的20-25%,每人每天食油量只要达到25克即可满足人体需求。少吃蛋黄及肝、肾等动物内脏。
2.低糖饮食少吃精制糖、含糖甜食和饮料。糖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积蓄,既能增加体重,又会增加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滞度,对动脉硬化的恢复极为不利。
3.低盐饮食动脉硬化病人通常合并高血压,正常的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盐总量最好在6克左右;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患者应更低些。为避免盐放少了而影响食欲,可在炒菜时加一些食醋、番茄酱或芝麻酱。食醋除可以调味外,还能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钙,钙离子能增加血管内皮的致密性,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4.补充蛋白和纤维在膳食中降低脂肪含量的同时,可适当增加蛋
白质营养,如适量食用蛤蜊等小海鲜、瘦肉、去皮禽类和富含植物蛋白的豆腐、豆干等。多吃绿叶蔬菜、新鲜水果和粗粮,增加纤维的摄入量,减少肠道吸收脂肪和胆固醇量。
5.注意饮水动脉硬化的病人要少喝含糖饮料,多喝白开水,以便稀释血液。
6.注意烹调方法宜用蒸、煮、炖、熬、清炒、熘、温拌等方法,不宜用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第四篇:动脉粥样硬化食疗方法
1.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而最重要的一种。各种动脉 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云弹性和管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在上述病变过程中,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还渐退化和钙化。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具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经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由于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肪硬化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流受阻,甚至会导致血管破裂,继而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脑溢血等。
2.动脉硬化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现在人们过食(过量饮食)、饱食、美食以及饮食了环境污染中的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由于现在人们饮食不当,血液中存在着大量脂肪、糖、蛋白质、重金属等物质,也正是由于血液中存在着这些过多的物质,过多脂质、粘多糖、重金属等物质沉淀于血管壁,形成了动脉硬化病。
3.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匿状态下潜伏发展。
4.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的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此时,做许多常规的医学检查如心电图、血脂、血流变、脑电图、脑血量等,都查不出什么病变。临床医师大都让患者不以为然、无大妨碍,不了了之。这让患者又继续病入膏盲。
5.对于晚期的动肪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已发展成了心绞痛、心肌醒塞、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病症,常规的医学检查就很容易检查出了。这时,临床医师再为患者开了许多降脂、降压增加心肌供氧功能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比如让高血压患者终年服用降压药、高血脂患者张年服用降脂药等,这些对逆转病情已无能为力了,着时光的流逝而病这终究会一天天加重,直至病入膏盲而死亡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以及其它的疾病,同时也包括其它的许多种常见的多发病、慢性病,采用西医西药,十有八九都是治不好的,只是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十分困难,主样病魔无情地夺走了许多患者的宝贵生命。
二、防治要点
1.控制热量:摄入的热量必须与消耗的热量相平衡,要通过合理平衡膳食和加强体力活动,把这种平衡保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
2.低脂饮食:少食动物油,代之以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为每人每日25号,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量,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蛋黄以及肝、肾等动物内脏中脂肪含量较高,应少信用。
3.低糖饮食: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随着饮料工业的发展,各种含糖类饮料不断增加,当过多饮用含糖饮料时,体内的糖会黑心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不公会增加体重,而且会增设血粮、血脂及血液粘稠度,对动脉硬化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也要控制饮料的应用。现在一些厂家生产的保健型饮料,用一些甜味物质来声价十倍代蔗糖,既满足了喜好甜食者的口感,又不会给机体增加负担,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4.低盐饮食:动脉硬化病人往往合并高血压,因而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要超过5克,在烹调后加入盐拌匀即可。如果在烹调中放入盐,烹调出来的菜仍然很淡,难以入口,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
加一些食醋、番茄酱或芝麻酱。食醋除可以调味外,还可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信用可补充钙,钙离子可增加血管内皮的致密性,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5.补充蛋白: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上瘦肉、去皮禽类及鱼类(特别是海鱼)提供,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等,其中含 有优质的植物蛋白。
6.注意烹调: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熘、温拌等烹调方法,而不宜采用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7.补充纤维:多吃绿叶蔬菜、新鲜水果和粗粮,并适当补充膳食纤维制品,这样可以改善消化能力,减少肠道对脂肪和胆固醇吸收。
8.定时饮食:吃饭要定时,丙顿饭之间不要加餐,如果非吃不可的话,可吃些苹果、梨等水果或其它较少或不提供脂肪的食品。
9.注意饮水:动脉硬化的病人要少喝含糖饮料,多喝天然饮品和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管栓塞。
10.适当运动:只注意饮食调理不能完全阻止动脉硬化的产生,还需适当运动。要接受健康检查,确定身体没有其它的异常现象,才可开始先做走路、散步等较缓和的运动,进一步再进行散步和慢跑,逐步过渡到做持续的慢跑以及爬山、游泳等运动。
三、建议食品及方法:
1.磷脂
(1)促进血液循环。
(2)清除过氧化物。
(3)降低血清胆固醇及中性脂肪。
(4)减少脂肪在血管内壁的滞留时间。
(5)去除附着于血管壁的胆固醇沉积,改善脂质代谢。
(6)促进粥样硬化斑的消散。
(7)防止血管内膜损伤。
2.螺旋藻
(1)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螺旋藻中含有大量丝氨酸和蛋氯酸,又有较高含量的维生素B6,这就为胆碱的合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胆碱作用于人体,可以使血压降低。
(2)螺旋藻写信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γ-亚麻酸、二十二碳烯酸、花生四烯酸等,也能降低减轻血管粥样三化,因此蚴旋藻在降血脂和降血压方面有很好的功效。
3.膳食纤维
肝脏中的胆固醇会转变成胆酸,到达小肠能帮助消化脂肪,然后胆酸会被小肠吸收回肚脏再黑心变成胆固醇。由于膳食纤维在小肠中能形成胶状物质将胆酸包围,胆酸便不能通过小肠壁被吸收回肝脏,而是通过消化道被排出体外。于是,当肠内食物再进行消化需要胆酸时,肝脏只能靠吸收血中的胆固醇来补充消耗的胆酸,从而降低了血中的胆固醇,令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也随之降低。
4.菊花
(1)菊花能较平衡地降低血压,并能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对心脑血管缺血和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对于心肌梗塞及冠状动脉供血不中者,能减少病变区范围 降低病变的程度,效果显著。
(2)用菊花泡茶,微甘而香,并能生津润喉、祛风清热。如果经常在绿茶中加入菊花泡饮,这种“菊花茶”对于各种感染以及动脉硬化等具很好的预防保健效果。
5.优质蛋白
(1)膳食因素与血脂密切相关,增加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可使血液中胆固醇升高,甚至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2)高脂血症病人在补充低胆固醇、低脂肪及低热量的优质蛋白的过程中不会因热能摄入过多而致超 重或肥胖,也不会因为饱和脂肪过多而使血胆固醇含量增高,有利于高脂血症患者降低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动脉内膜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而致动脉壁厚、僵硬推动弹性。冠心病足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闭塞引起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心脏病。研究表明,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精制糖的饮食,使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率大大提高。
(4)优质蛋白低脂、低胆固醇,有利于保护心血管系统,是动脉继样硬化、冠心病患者饮食平衡的理想补充品。
6.钙补充剂
(1)钙在动脉壁的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
(2)老年人缺钙导致破骨细胞活动增强,使骨组织中的钙游离出来,进入血液,血清钙含量反而增高。缺钙还容易导致血压升高,从而损伤动脉壁。这两种情况使钙容易在动脉壁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如能及时补钙,有利于中止这一性循环。
四、食用方法:
每日磷脂5-10粒,绿茶制品1-3克,钙2-4粒,优质蛋白1-2包,组合搭配服用,以上食品一次连续食用30-60天。
第五篇: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词“动脉粥样硬化”,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病变?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威胁吗?如何及早发现?如何预防和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大、中动脉内膜出现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是一种全身动脉系统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引起远端器官供血障碍,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还可能导致急性缺血的发生。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大动脉的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会较明显,病变的动脉,随其供血的器官的不同,引发不同的疾病:脑动脉:脑梗塞,脑萎缩;冠状动脉:心绞痛,心肌梗塞;肾动脉:肾性高血压。下肢动脉:下肢发凉、下肢坏疽等。
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相关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引起主要死亡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该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病理上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出现较明显的症状通常是在中年或者中老年。有几大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早,病情重的原因:
一、高血压。
二、高血脂症。
三、吸烟。
四、糖尿病。
五、肥胖。因此,年龄中年以上,特别是男性和绝经期之后的女性,具有以上危险因素之一的人群,就需要注意动脉粥样硬化的及早发现和防治。
高频率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无辐射、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可动态观察,价格低廉等优势。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仪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病例资料的积累和研究,利用高频率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一种可靠的、常规的检查方法。所谓高频率超声是指探头发射频率高于7.5MHz的超声,其纵向空间分辨率可达0.5mm以下,可以检测微小的动脉粥样斑块,由于高频超声的探测深度有限,因此只能检测浅表的动脉血管。颈动脉是距离皮肤表面最近的大动脉之一,在超声诊断学上,颈动脉被视为全身动脉的“窗口”,对颈动脉的超声观察和检测,可以很好的反映动脉系统,特别是大动脉的情况。高频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例,可以发现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现软斑块或硬斑块,如出现狭窄,还可以测量受累动脉的狭窄程度,血流是否通畅等。目前还有一种血管内超声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法,其分辨率更高,测量更为精确,检测范围也不局限于靠近体表的大血管,但因为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检查,且费用较高,因此还不适于作为一种常规的筛查手段。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良好的作息,戒烟;控制易患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胆固醇增高等与其相对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