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课题实施计划
教研计划: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实施计划
一、研究目标:
着力于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努力探索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对美术作品欣赏与评述的促进作用。拓展体验渠道:欣赏与动手相结合,在体验中深化审美感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通过研究,教师把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并以情感为主导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欣赏其内涵。
2、通过研究,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孩子提升美术欣赏能力。
3、通过研究,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灵活运用教材,善于结合实际培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形成小学美术欣赏与评述教学联系现实生活的一般操作策略,得出一些美术教学联系现实生活的科学建议见解,指导美术教学工作。
二、研究内容: 1.小学低年级:
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一册《高密三绝》、《漂亮的建筑》、第四册《剪窗花》、《花饽饽》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2.小学中年级:
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民间面塑》、《彩墨游戏》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 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3.小学高年级:
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提线纸偶》、《画人像》、《飞天》等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洞窟壁画、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研究实施策略: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文献,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实践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
2.调查法:广泛调查目前初中各科教学的现状,在归因的基础上确立课题的角度和方向,为课题的跟踪研究提供现实的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把美术课堂和现实生活紧密相结合起来。了解问题,解决课题,在行动中修正,改进,边工作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修改实施方案。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的成果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并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形成科学的初中美术教学联系现实生活的行动研究的新的教学理念。使之成为当前可借鉴的科研型经验。
5.个案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对象,对其在教学研究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和感悟,以及师生共同成长的状况进行观察,实证实验研究的效果。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实施计划
2012.9
第二篇:小学美术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开展好美术教学及艺术实践活动,教师必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应重视教学质量,善于调动学生的极积性,将美术教研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使美术活动成为学生学习艺术的乐园。
围绕美术学科的特点,重视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材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师还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参观,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表现,并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课题研究计划如下:
一.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收集资料;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指导策略的学习,构建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制定的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有序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总结,边收集成果,形成美术学科特色。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现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信息,分析原因,思考对策,探索规律。并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二.确立重新学习,终身学习,重新认识,重新积累经验的理念,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有关刊物,有关会议精神的学习,观看相关课例录像,观看有关专家讲座,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等。把反复学习与培训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发展创新的紧迫感,责任感,讲学习与教研工作紧密结合,以鲜活的状态投入工作,努力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
杜俊
2011.9
第三篇:课题实施计划
“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 实施计划
项目编号 2016 SJ2016-007
重庆市社区教育科研课题
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
实 施 计 划
重庆市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 实施计划
实行成人教育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的转型,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宗旨。结合笔者所在的双河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实践研究,从而提出在成人教育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社区教育的快速推进对乡镇成人教育中心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尤其在许多乡镇成人教育中心面临困境的时候,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成为不二的选择。从新的教育规划和大部分地区的实践来看,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确实在稳步有序地推进。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的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好如何转型及转型后的中心功能、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四、课题组织及分工
1、课题研究小组
(1)组长
龙小军(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一级教师)
(2)主研
姜申建(荣昌区教育委员会职成教科干部,高级教师)唐富亮(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务主任,一级教师)
廖彬(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总务主任,一级教师)
田怀坤(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一级教师)
黄礼洪(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一级教师)
刘芳(荣昌区双河中心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曾秀全(荣昌区双河片区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员)罗守奎(荣昌区昌元街道螺罐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 实施计划
完成时限:2016年6月15日之前。
物化成果:确定的研究课题为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
完成人员:龙小军。
3、申报立项
阶段任务:按照2016年市级社区教育科研课题要求申报本课题。完成时限:2016年6月20日之前。
物化成果:重庆市2016年社区教育科研项目课题《申请书》及活页论证资料。
完成人员:唐富亮。
4、立项批准
2016年11月3日,重庆市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龙小军申报的《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立项为一般课题(渝教职成发[2016]56号)。
5、撰写报告
阶段任务: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完成时限:2016年11月15日之前。
物化成果:《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开题报告、实施方案。
完成人员:龙小军、唐富亮。
6、课题开题
阶段任务:完成本课题的现场开题任务。完成时限:2016年11月18日之前。
阶段成果:吸收了课题组领导和专家的论证意见建议而修改过的更
“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 实施计划
阶段成果:已经回收的《社区居民培训需求的现状问卷》。完成人员:龙小军、姜申建、唐富亮、廖彬、田怀坤、黄礼洪、刘芳、曾秀全、罗守奎。
(3)专题研讨
阶段任务:召开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现状调查分析会议。完成时限:2017年2月28日之前。
物化成果: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发展现状分析会综述。责任人员:龙小军、姜申建、唐富亮、廖彬、田怀坤、黄礼洪、刘芳、曾秀全、罗守奎。
2、相关理论研究及社区教育培训(2016.3—2017.11)
阶段任务:探讨、实施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的策略、途径与方法。
完成时限:2017年11月30日之前。
阶段成果: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系列社区培训及专题论文。
完成人员:龙小军、姜申建、唐富亮、廖彬、田怀坤、黄礼洪、刘芳、曾秀全、罗守奎。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7年12月)
1、整理本课题研究全程的所有成果
阶段任务:整理本课题研究全程的所有成果。完成时限:2017年12月15日之前。
阶段成果:本课题研究的专题研究论文及其他纸质和音像类物化成果。(包括各项社区教育训的实况录像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研讨会资料和培训教学资料)
第四篇:课题实施计划
课题编号:LPSKY0203112
课题名称:六盘水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应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单位:盘县英武乡沙姑学校
课题负责人:胡 兴
文稿内容:课题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应策略”作为指导思想,尊重并满足留守儿童情感、动机方面的需求,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人格,充满自信地、自主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重点
本课题研究旨在以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为重点。研究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具体表现。
2、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因素。
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解决对策。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研究的核心是“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留守儿童的学习方式,培养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从而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的发展积累一些素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力求创建出一套重结果更重过程的符合留守儿童情况的学习模式和评价模式,并获得一些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
三、实验目标
本课题研究以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建留守儿童教育体系,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使留守儿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加扎实、灵活,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令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较大的改观。通过研究使教师在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迈进。
四、实验途径
1、利用校园连锁和家庭配对模式,使教师能方便及时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
2、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策略,以便在研究对象中有一个参考对比。
3、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便找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
4、针对留守儿童在阶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请心理专家提出评价和建议。
5、通过开放的课堂教学培养留守儿童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解决心理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开发学留守儿童的潜能,学会自学。
6、课题组不定期在校内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试,并到他们家里去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同时到六盘水市部分中小学进行调查研究。
五、实验方法
①教育实验法:不断地反思、分析、修订、调整研究的实施方案,做好研究过程中实验分析、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资料的积累等工作,严格按照教育实验要求规范研究过程,如期实现研究目标。
②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过程中,按既定的研究目标设计和实施各种研究活动,及时进行工作反思,不断进行验证、修正,确保实验研究工作更加切合实际。
③调查法:采用谈话法、问卷法、访谈法、检测法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调查,并有计划、有目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材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从而为研究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④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差异的研究对象进行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对比评价的评价方法,记录其发展的轨道。
⑤经验总结法: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都要及时总结研究经验,定期集中在课题组内交流。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留守儿童学生心理问题,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及时分析、概括研究、归纳内在联系和规律,使研究工作取得预期成果。
六、阶段安排
1、研究的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月):完成区域内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的调查,提取数据,对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进行分类。
2、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完成对调查材料的分析论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转变策略。
3、研究实施的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通过对有心理问题现象的中小学留守儿童给予生活、学习、成长等方面的关心与关注,采用交流谈心、家访、关爱等方式对其进行研究,观察和记录实施效果。
4、研究的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7月):结题: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第五篇:小学美术课题
2014年六安市金安区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课题
小学美术课题
课题一: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课题二:精细的描写
课题三:色彩的对比
课题四:台历、挂历的设计
课题五:衣架的联想
课题六:拼贴添画
课题七:我的牙刷
课题八:便笺盒的设计
课题九:山水画
课题十:花鸟画
备注:
1、课题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第十册。
2、以上课题均为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