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

时间:2019-05-15 05:2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

第一篇: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

课题: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

授课人:石明生

教学重点:怎样面对逆反的孩子 教学难点:面对逆反情绪孩子的正确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互动 授课对象:八年级家长

一、导课

大家的孩子上八年级了,这个年级阶段的很多母亲和父亲苦恼于自己的孩子与自己成了死对头,你说往东他就偏偏向西,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总是和家长对着干,拿孩子真的没有办法。还有一些青少年控诉自己的父母霸道,不顾父母的感情和家庭的责任,离家出走、急了就用自杀的举动要挟家长的事情越来越多„„

潜伏、暗哨、偷窥、反偷窥„„不是新上演的谍战大剧,而是一场真实发生在家庭里的“地下斗争”,主角是父母和自己的孩子!

由于现在的孩子早熟,加上家长的溺爱,变得很任性和自私,逆反心理越来越强,他们总嫌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要求越来越苛刻,完全是他们说了算,自己非常反感,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普遍性。那么,逆反心理是不是一种可怕的事情呢?我们应该如何智慧的面对?请大家静下心来慢慢听讲吧。

二、授课

(一)什么是逆反心理?

按照《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也就是说,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其实质是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他人的不遵从。

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与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

(二)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的四个原因:

1、父母不切实际的期望

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这学那。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对立情绪。

2、家庭成员对孩子过于严厉

有的家长(祖父辈)信奉“不打不成材”,时不时挖苦、讽刺甚至打孩子,以此来刺激他们的成长,结果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不良后果。

3、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好奇、探索心理,认为这是在瞎胡闹,这样易引发孩子不满情绪。

4、反复唠叨喋喋不休

家长唯恐孩子不听话,会反反复复说教,孩子长期处于“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自然会产生厌烦心理。

(三)讲讲逆反的故事,大家对照一下和自己或孩子的举动有类似的吗?

例一:程先生的儿子在读初二,自从上初中后,父子之间就很少说话。住宿在学校的小程,每周回家后的动作是固定的:走进自己的房间“啪”地把门关上,除了一日三餐,基本上“与世隔绝”。大学通信专业毕业的程先生,对互联网非常了解。慢慢地,他发现孩子把电脑当成了最好的伙伴,或是打游戏,或是上网聊天,反正一切秘密都藏在自己心里和网络世界中。“孩子在学校是没有电脑的。有时候我会趁他上学后,破解他家里的电脑密码,看他和什么人在聊天。结果发现,孩子每次都会在聊完天后把记录删得干干净净,而且面对我的时候非常自然。”

例二:吴女士是一家移动营业厅的常客,连服务员小姐都熟悉她的面孔。每次来,她既不缴话费、办套餐,也不买手机,就是要打印一个手机号码的通话详单。原来,机主是吴女士的女儿小娟,目前在一所高中读书。“主要是怕她和坏人打交道,我经常看她和什么号码联系,然后旁敲侧击知道那个号码对应的人是谁。”几次观察和侧面了解之后,吴女士发现了小娟的秘密:她和同班一个男同学交往密切,经常相约双休日外出,还用“学校组织社会实践”为借口。吴女士当面戳穿小娟后,小娟的回答振振有词:“妈妈,你不应该窥探我的隐私,这是我的自由。只要没有违法违纪,你无权干涉。”一气之下,小娟把手机交了出来,但从此后回家就变成了“哑巴”„„

二、分组讨论

1、讲讲你家孩子的逆反故事

2、小组讨论针对孩子的逆反行为,你们的解决办法

3、小组派代表发言

4、授课老师总结家长的经验

三、教给大家几个面对逆反孩子的小方法

第一,开放自我,坦率接纳。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

从妈妈的角度来讲,坦率地接纳是第一步。孩子从母体中分离开来,直至自己慢慢独立长大,完全是一个分离过程,可不少母亲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就该跟自己的想法一致。其实,逆反是每个孩子都会发生的心理状况,并非个例。很多例子表明,没有叛逆的孩子没有成长,也不可能超越父母的成绩,想要鼓励孩子有发展,还应尊重他们形成的主见,并辅以自己的生活积累作参考。比如有的孩子平日只喝碳酸饮料、从不喝水,妈妈的指导应该是“饮料可以喝,不过依妈妈的经验,这并不利于你的成长”,而不是单纯地责备、说教。

说到父亲,应尽量减少干预孩子逆反的次数。如果孩子逆反并无道德观念上的“出格”,父亲应表示认同,并鼓励培养他或她为人的责任意识。

再如,很多男孩觉得妈妈啰嗦,认为不用妈妈多说事情也会做好。这时,父亲不应劝孩子听妈妈的话,而要表示认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说到了,就一定要做到。” 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第二,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第三,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第四,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有经验的教育专家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多交流,还要经常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情绪、生活、学习表现,必要的时候同老师一起商量帮助孩子的办法。

第五,不断试验。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到了小学八年级,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第六,将心比心。孩子处于青少年心理逆反期,不少家庭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孩子与妈妈的“矛盾”一触即发,与爸爸关系则相对缓和。其实,父母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遇到“不听话”的孩子,也该发挥不同作用。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第七,实践体验。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俩散步,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父亲一想,对独生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独生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真不容易啊。”

第八,分析说明。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要做好沟通,其一,父母必须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其二,父母应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无谓批语和推测;其四,用提醒的语气讲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其五,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是引导而非教导;其六,父母要威严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

四、正确看待孩子的逆反

(一)孩子“不听话”,未必是坏事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这样的现象时常看到:孩子成长出现心理问题,一家三口全部到场。有的是父母有问必答,孩子一声不吭;有的是父母与孩子没说两句,就会争个面红耳赤。其实,所谓青少年逆反心理,不过是站在家长角度看孩子成长的一种说法。从心理发展过程而言,逆反心理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存在,泰然面对、正确处之,这段特殊的成长时期完全可以顺利度过。两代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可能意味着孩子敢于寻求独立。青少年的反抗和叛逆可能带来破坏,但也给成人社会带来反思和变革的契机。叛逆的青少年喜欢对现有体制和文化进行质疑,他们对新事物的敏锐和大胆创造,也成为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

而那些不敢寻求独立,逆来顺受、或者学会了口是心非的、所谓的“好孩子”“乖孩子”走上社会后,要么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敢承担人生的责任;要么是人格分裂,内心冲突,活不出自己。

(二)人一生中的两次典型逆反

心理学界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共有两次典型的逆反心理阶段:3岁至5岁称为“第一逆反期”;10岁至20岁称为“第二逆反期”。

在第一逆反期里,孩子才刚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等,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后,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要求、安排、训斥、惩罚等常会表现出执拗、任性、逆向而行。这,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到了青春期,则是第二逆反期,逆反心理也最重。此时,孩子的生理发育已逐渐成熟,出现第二性征,在心理上则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要求成年人将他们视作大人看待,理解并尊重他们。如果这种理解与尊重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自然会产生很强烈的逆反心理。

家长明白了孩子逆反是一种必须经历的情绪调整过程,也是证明孩子长大成人的标志,更是培养孩子独立、果敢、坚韧、责任能力的关键时期道理之后,相信大家的内心会比以往平静了许多。可是,我们回到家中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情绪?能不能把孩子当成大人来尊重?能不能在出现逆反问题的时候冷静对待和及时咨询?就要看谁的定力强了!

五、结束语

各位家长朋友:子需要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家长把自己当成大人来看待,由于他们心理上没有达到成人的标准,在面对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内心依然希望得到师长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所以作为家长要转变角色,尝试着跟孩子交朋友,多听孩子的想法,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给孩子一个适当的自由成长空间。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平稳的渡过青春期,尽享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庭作业:

1、家长对孩子的窥视和猜测行为正确吗?你自己准备怎样面对逆反的孩子?

2、孩子“不听话”,未必是坏事。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3、这节课给你了什么启示?

第二篇:《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家长学校教案

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

蓬安县罗家中学 胡淑芳 *** 【教学目标】

通过网络平台、系统讲解、案例分析等,让家长懂得一些家庭教育基本的科学常识,明白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逆反的各种表现。帮助家长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教学重点】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2、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教学难点】

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教学方法】

谈话式、互动式、案例分析式、家长现身说法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方案,专家讲座录像,家长作业,签字笔等。【教学时间】2.5小时

【教学对象】初二学生家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欢迎你们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家长学校讲堂”,体现了大家对孩子的关心和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成长的老师,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引导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师最关注的话题。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就是因为有共同的愿望——让孩子健康成长。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二、情景分享:

家长朋友们:您的孩子上初中后,您觉得有什么变化?在哪些方面让您觉得有烦恼?(家长发言)

教师根据家长的发言总结归纳:初中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叛逆、逆反(寻求独立)②自卑(自我形象危机)

③害怕孤独(人际交往危机,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敏感、多疑)④情感困惑(“初中生恋爱”)⑤学习障碍

⑥思维受认知不足阻碍(对很多基本常识的不理解)

您知道孩子变化的原因吗?您是如何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的。

三、话题讨论:(媒体播放)插入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讲座录像。看之前,出六个问题,家长思考;看................之后,家长交流。

1、什么是逆反心理?(反抗心理)

2、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3、青春期,孩子逆反行为有那些表现?

4、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原因有哪些?

5、家长如何认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6、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四、总结归纳:(课件展示)

1、什么是逆反心理?(反抗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平常说的叛逆、阻抗、较劲等都是逆反现象。14-18岁的青少年尤为突出。

我想很多家长经常体会很深的是孩子的一种逆反。平常很乖的孩子,你让他(她)做作业、不要看电视都很顺从,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有了变化,在行为上可能是不再理睬父母的指导和要求,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摔门、摔东西、或者是大喊大叫。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爸爸妈妈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其实这种逆反心理就是你本来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有的用反抗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愤,有时封闭自己,故意拉大与家长的距离。若大人和孩子出现过激行为,会导致这些孩子成为被贴上标签的“问题孩子”,学习失去动力,厌学,逃学,游荡在网吧、娱乐场所,甚至,男女交往偷食禁果,非常危险。所以,青春期也是孩子的危险期。

下面,我做一个现场的调查: ①感觉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家长请举手?

②对孩子的逆反感到束手无策的家长请举手? ③对孩子的逆反应对自如的家长请举手?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2、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①自我意识形成并顺速发展。自我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常常对教师、家长的话开始提出疑问,对周围现实都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自己独立寻找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明显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往往会产生孩子变得和自己不亲密的疑虑。

②独立性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自我的要求越来越多,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性急剧增强,孩子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不愿意家长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事务,想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③情绪两极化严重。青春期孩子对于情绪非常敏感,两极性十分突出。这是因为自我意识高速的发展,孩子迫切需要通过外界的事物来认可和证明自己。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行为上面,也容易表现冲动,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好被激惹,因为一点小事就爱动手打架,同学之间生气后几天不说话„„.④内心易封闭。由于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候会觉得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尽管他们渴望被别人理解,但很多时候,孩子认为自己感受和情绪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可以理解。所以,孩子经常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心和爱抚。

⑤成人感增强。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⑥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当然,还不止这些。当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受阻、或被忽视,得不到重视或尊重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些反抗行为。

3、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具体表现:(2-3名家长交流,师总结)

初中生的逆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则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常有以下具体表现:

①硬抵抗(外露型)―――主动出击,直面顶撞。劝导无论对错都不接受。尽管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是以一种风暴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力量的。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十分迅速,常使对方措手不及。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以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很快的随之消失。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

举例:杨某,初二学生,据父母和老师反映该生自初一下学期开始就变得异常反叛。在家经常和父母顶嘴,父母让干什么他就偏不干什么,父母说不对的不好的事他却偏偏要尝试一下。父母强烈反对他吸烟,可他却想尽一切办法吸烟。在学校也不服管教,经常与老师顶撞,上课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而且意见特别多,经常无原无故自言自语,大声喧哗。与同学关系也很不好,爱挑剔别人的意见,言行偏激,常与同学打架斗殴,耍老大欺负弱小。对老师的批评要么以沉默相对,要么肆意顶撞。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而且对成绩的下滑自己毫不在乎。

②软抵抗(内隐型)――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表面接受,行动我行我素。初中生的另一种反抗不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只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身上。他们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的对象,而采取一中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反抗态度和情绪不易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转移,具有固执性。这种情形女生比较多见。

举例:初二学生小丽性格内向、羞怯、文静、朋友很少。妈妈很操心,怕她将来不适应社会,就经常告诫她内向如何不好,到社会上如何不受欢迎,一定要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面对妈妈的反复唠叨,小丽内心很烦,为了躲避妈妈的唠叨,每次放学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就把门关上,任凭妈妈怎么喊也不说话。

③ 情感迁移(极端型)――当面不反抗你,反抗他人、他物。

初中生反抗行为的迁移是指:当某个人的某一方面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如:某个老师某一次不小心“伤害“了他,这个老师可能就被他说成一无是处,甚至连这个老师教的科目都不学了。

④“心理断乳期”的叛逆(矛盾冲突型)——视关心、引导为多余

“心理断乳期”是指孩子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到出现独立意识的变化,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中学时期,由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既渴望独立,又需要依赖,这是“心理断乳期”矛盾冲突的典型表现。这种冲突,往往会使他们情感起伏较大,喜怒哀乐,很难驾驭。“我的事我做主”的强烈要求,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但当处理不好时,还要抱怨父母。当父母引导不当时,他们表现出反抗,顶撞父母或置之不理。

案例:一位家长苦恼地诉说,自己的孩子过了这个寒假就面临中考了。不知怎么回事,假期里,她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自己闷头上网玩游戏、聊天,对家长不理不睬。最过分的是,前两天他和爱人想跟女儿好好沟通一下,谁知没说几句话,女儿就顶撞说:“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还在自己的房间门上用电脑打了几个字 “请勿打扰”贴在上面,气得自己无话可说。

所以,家长要懂孩子,表面上放,暗地里护,做孩子心灵的倾听者、安慰者,用商量的口气跟孩子交流,帮孩子平稳地度过“心理断乳期”,让孩子真正学会独立。

4、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原因

初中生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年龄的不平衡,身体上的成人感,心理上的独立性,要求社会人们给予的自尊不能满足。

第一原因:心理上,自我意识的高涨。

追求独立和自尊与现实遭遇的挫折的冲突,产生偏激的想法,把结果归因于家长和老师,于是反抗。这是典型的托付心理,就是把问题归他人,自己永远不会成长。有这种心理的孩子,情商低下,没有承担力,将来对社会破坏性比较大。

第二个原因:生理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与性期待的不和谐。青春期孩子性腺机能尚未成熟,性腺分泌会使孩子变得焦躁烦闷,孩子对周围的人、事过于敏感、强烈,常常无事生非,小事化大,正面冲突,战争纷繁。

第三个原因:需求上,独立意识的需求与缺失成长空间的冲突。

孩子独立意识要求“我的事我做主”。而家长、老师不给孩子空间,像对待小孩子那样细心关爱,悉心教诲,孩子却视为障碍和约束,反抗。也或没有平等 4 对待他,或专制式管教他,或过高要求他,或命令式支配他,都会引起他挑衅性的反抗,甚至偏执。

5、家长如何认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家长交流,师总结)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叛逆是很糟糕的,是不好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完全的。在孩子的逆反问题上,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①逆反行为不是青春期的专利。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清晰后,逆反的可能就有了,很多孩子两岁时就有了典型的逆反行为了。这时的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活动的约束。例如:我邻居的一位小男孩,有一次,妈妈领着他过马路,路口的车比较多,为了安全,妈妈就把他抱起来过马路,可是他就吵着自己过,妈妈没有听他的,依然把他抱过了马路。可是妈妈把孩子放到地上后,孩子又一溜烟的跑到马路对面,非自己过一次马路不可。再比如:孩子在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你让他叫什么他就叫什么,可是2岁以后就不这样了。第二个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年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实现独立的价值。

②逆反不等于糟糕。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对我们言听计从毫不忤逆并不是最好的,孩子缺乏自己的个性和主见才是最可怕的。专家认为:“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才。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最珍贵的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另外,父母是很多孩子一生中挑战的第一个权威,挑战权威是孩子成长的方式之一。

6、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家长交流,师总结)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无论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否认,逆反心理中蕴涵着孩子寻求成长的合理因素,但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不分青红皂白,凡是成年人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统统反对。这种盲目的逆反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旦形成逆反人格,那就会使个体与社会格格不入,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逆反的误区,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成长的愿望。

①首先家长应转变认识,从心理深处接受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这种发展变化。孩子大了,就不希望家长再用管教几岁儿童的方式方法来管教约束自己,不喜欢家长再无微不至地关照自己;他们想显示自己的权力和能力,所以遇事就独 5 断独行起来。为了防止家长的干预,就会故意疏远家长。疏远,并非“无情”而是渴望自立的表现。这种愿望,是孩子心理上的进步,应当肯定。

②加强亲子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实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A、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

B、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C、学会倾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咽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 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③尊重、理解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特殊的心理需求。尊重,意味着平等对待孩子的意见,给他们平等发言的机会,成人有成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观点,由于身份不同、所处地位不同,这两种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其实,孩子的观点并不都是荒谬可笑的,其中也有合理的的部分。尊重孩子,还意味着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中学生确实已经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而且孩子终究要脱离对成人的依附、走向独立的生活。因此,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仅有助于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还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给予孩子的是一定限度的自主权,在关键问题上,教师和家长还是应该把好关,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过失。

④改良自己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唠叨。

有时,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常常反复强调,变为唠叨,这在母亲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殊不知这样往往导致事与愿违。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拿走了两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例如:当孩子做错某事后,家长就会反复多次地批评他。这样就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变得不耐烦,变得反感讨厌,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这么对待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因此,家 长对子女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⑤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在成长,父母不能停滞不前。家庭虽然没有讲台、黑板,却是一所永不放假的学校;父母虽然没有备课笔记,却是孩子如影随形的老师。身教无声更育人。有了学习型的家庭,才能为孩子创造相互关心、共同参与、彼此分享、积极对话的学习氛围;有了学习型的母亲才能为孩子树立学习自信、生活自立、性格自强、品行自律的榜样。

向孩子学习是做学习型父母亲首先跨出的一步。家长适时的“示弱”会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信与兴趣。因此,做父母的不仅要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与乐趣,还要虚心学习孩子身上的长处,和孩子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五、多维互动

1、在家庭教育中,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

A.民主平等型 B.权威型 C.自由放任型 D.粗暴型 E.呵护型 F.其他

2、孩子成长中,您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____________

3、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4、父母经常说这样的话:

“快看书去”、“还不快写作业”。“你光知道玩,也不用功学习。” “你天天到学校去干什么啊?怎么一考试就考这么点分?”

“玩起来你倒是挺来劲的,怎么一说学习你就这个熊样?你的精神头哪去了?”

“看你家孩子考试考的多好,看我家孩子考的啥也不是,都愁死我了!” “这题多简单,你怎么就不会呢,你一天天都学啥呢?从今天开始每天必须学到11点,否则永远不许玩电脑。”

您觉得家长的言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请家长在题板上写一写并交流感受。

六、实践作业:

给孩子写一封信,把您在青春期的经历和见解告诉孩子。

七、结束语

家长朋友们,如果我们多抽出点时间给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真正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叛逆的他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不可以亲近。如果我们洒下宽容的阳光,一定能化解他们心中的阴霾;如果我们设置激励的磐石,一定能激起他们生命的浪花;如果我们播下爱心的种子,一定能收获满园的芬芳。让我们真正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伴着他们顺利走过自己的叛逆期。

衷心祝愿各位:

做最好的家长,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和孩子一起成长、分享快乐、幸福!

第三篇:《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家长学校教案

别再把我当孩子

-----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讲解、案例分析等,让家长懂得一些家庭教育基本的科学常识,明白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帮助家长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教学重点】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教学难点】

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教学方法】

谈话式、互动式、案例分析式、家长现身说法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方案,家长作业。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家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欢迎你们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坐在一起就是因为有共同的愿望——让孩子健康成长。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

二、情景分享:

家长朋友们:你的孩子进入初中后存在下列现象吗?

1、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了;

2、总觉得家长在管制着他,开始和家长顶嘴;

3、总对家长说:“你们别总管了行吗,烦不烦!“

4、抱怨家长和自己有代沟,不理解自己;

5、觉得家长的“苦口婆心”是假的,是为了控制自己;

6、和家长说不到几句就开始吵架;

7、情绪起伏很大;

8、经常自作主张;

9、希望家长不要干涉自己处事自由和交友自由;

10、不在愿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快乐、倾诉自己的烦恼。

三、话题讨论:

孩子上初中,长大了,越来越听话,应该越来越懂事才对,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呢?

四、总结归纳:(课件展示)

1、什么是逆反心理?(反抗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平常说的叛逆、阻抗、较劲等都是逆反现象。14-18岁的青少年尤为突出。

我想很多家长经常体会很深的是孩子的一种逆反。平常很乖的孩子,你让他(她)做作业、不要看电视都很顺从,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有了变化,在行为上可能是不再理睬父母的指导和要求,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摔门、摔东西、或者是大喊大叫。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爸爸妈妈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其实这种逆反心理就是你本来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有的用反抗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愤,有时封闭自己,故意拉大与家长的距离。若大人和孩子出现过激行为,会导致这些孩子成为被贴上标签的“问题孩子”,学习失去动力,厌学,逃学,游荡在网吧、娱乐场所,甚至,男女交往偷食禁果,非常危险。所以,青春期也是孩子的危险期。

下面,我做一个现场的调查: ①感觉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家长请举手?

②对孩子的逆反感到束手无策的家长请举手? ③对孩子的逆反应对自如的家长请举手?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2、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①自我意识形成并顺速发展。自我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常常对教师、家长的话开始提出疑问,对周围现实都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自己独立寻找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明显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往往会产生孩子变得和自己不亲密的疑虑。

②独立性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自我的要求越来越多,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性急剧增强,孩子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不愿意家长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事务,想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③情绪两极化严重。青春期孩子对于情绪非常敏感,两极性十分突出。这是因为自我意识高速的发展,孩子迫切需要通过外界的事物来认可和证明自己。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2 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行为上面,也容易表现冲动,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好被激惹,因为一点小事就爱动手打架,同学之间生气后几天不说话…….④内心易封闭。由于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候会觉得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尽管他们渴望被别人理解,但很多时候,孩子认为自己感受和情绪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可以理解。所以,孩子经常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心和爱抚。

⑤成人感增强。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⑥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当然,还不止这些。当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受阻、或被忽视,得不到重视或尊重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些反抗行为。

3、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具体表现:(2-3名家长交流,师总结)

初中生的逆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则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常有以下具体表现:

①硬抵抗(外露型)―――主动出击,直面顶撞。劝导无论对错都不接受。尽管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是以一种风暴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力量的。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十分迅速,常使对方措手不及。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以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很快的随之消失。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

举例:杨某,初二学生,据父母和老师反映该生自初一下学期开始就变得异常反叛。在家经常和父母顶嘴,父母让干什么他就偏不干什么,父母说不对的不好的事他却偏偏要尝试一下。父母强烈反对他吸烟,可他却想尽一切办法吸烟。在学校也不服管教,经常与老师顶撞,上课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而且意见特别多,经常无原无故自言自语,大声喧哗。与同学关系也很不好,爱挑剔别人的意见,言行偏激,常与同学打架斗殴,耍老大欺负弱小。对老师的批评要么以沉默相对,要么肆意顶撞。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而且对成绩的下滑自己毫不在乎。

②软抵抗(内隐型)――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表面接受,行动我行我素。初中生的另一种反抗不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只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身上。他们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的对象,而采取一中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反抗态度和情绪不易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转移,具有固执性。这种情形女生比较多见。

举例:初二学生小丽性格内向、羞怯、文静、朋友很少。妈妈很操心,怕她将来不适应社会,就经常告诫她内向如何不好,到社会上如何不受欢迎,一定要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面对妈妈的反复唠叨,小丽内心很烦,为了躲避妈 3 妈的唠叨,每次放学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就把门关上,任凭妈妈怎么喊也不说话。

③ 情感迁移(极端型)――当面不反抗你,反抗他人、他物。

初中生反抗行为的迁移是指:当某个人的某一方面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如:某个老师某一次不小心“伤害“了他,这个老师可能就被他说成一无是处,甚至连这个老师教的科目都不学了。

④“心理断乳期”的叛逆(矛盾冲突型)——视关心、引导为多余

“心理断乳期”是指孩子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到出现独立意识的变化,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中学时期,由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既渴望独立,又需要依赖,这是“心理断乳期”矛盾冲突的典型表现。这种冲突,往往会使他们情感起伏较大,喜怒哀乐,很难驾驭。“我的事我做主”的强烈要求,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但当处理不好时,还要抱怨父母。当父母引导不当时,他们表现出反抗,顶撞父母或置之不理。

案例:一位家长苦恼地诉说,自己的孩子过了这个寒假就面临中考了。不知怎么回事,假期里,她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自己闷头上网玩游戏、聊天,对家长不理不睬。最过分的是,前两天他和爱人想跟女儿好好沟通一下,谁知没说几句话,女儿就顶撞说:“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还在自己的房间门上用电脑打了几个字 “请勿打扰”贴在上面,气得自己无话可说。

所以,家长要懂孩子,表面上放,暗地里护,做孩子心灵的倾听者、安慰者,用商量的口气跟孩子交流,帮孩子平稳地度过“心理断乳期”,让孩子真正学会独立。

4、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原因

初中生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年龄的不平衡,身体上的成人感,心理上的独立性,要求社会人们给予的自尊不能满足。

第一原因:心理上,自我意识的高涨。

追求独立和自尊与现实遭遇的挫折的冲突,产生偏激的想法,把结果归因于家长和老师,于是反抗。这是典型的托付心理,就是把问题归他人,自己永远不会成长。有这种心理的孩子,情商低下,没有承担力,将来对社会破坏性比较大。

第二个原因:生理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与性期待的不和谐。青春期孩子性腺机能尚未成熟,性腺分泌会使孩子变得焦躁烦闷,孩子对周围的人、事过于敏感、强烈,常常无事生非,小事化大,正面冲突,战争纷繁。

第三个原因:需求上,独立意识的需求与缺失成长空间的冲突。

孩子独立意识要求“我的事我做主”。而家长、老师不给孩子空间,像对待小孩子那样细心关爱,悉心教诲,孩子却视为障碍和约束,反抗。也或没有平等对待他,或专制式管教他,或过高要求他,或命令式支配他,都会引起他挑衅性的反抗,甚至偏执。

5、家长如何认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家长交流,师总结)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叛逆是很糟糕的,是不好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完全的。在孩子的逆反问题上,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①逆反行为不是青春期的专利。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清晰后,逆反的可能就有了,很多孩子两岁时就有了典型的逆反行为了。这时的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活动的约束。例如:我邻居的一位小男孩,有一次,妈妈领着他过马路,路口的车比较多,为了安全,妈妈就把他抱起来过马路,可是他就吵着自己过,妈妈没有听他的,依然把他抱过了马路。可是妈妈把孩子放到地上后,孩子又一溜烟的跑到马路对面,非自己过一次马路不可。再比如:孩子在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你让他叫什么他就叫什么,可是2岁以后就不这样了。第二个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年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实现独立的价值。

②逆反不等于糟糕。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对我们言听计从毫不忤逆并不是最好的,孩子缺乏自己的个性和主见才是最可怕的。专家认为:“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才。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最珍贵的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另外,父母是很多孩子一生中挑战的第一个权威,挑战权威是孩子成长的方式之一。

6、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家长交流,师总结)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无论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否认,逆反心理中蕴涵着孩子寻求成长的合理因素,但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不分青红皂白,凡是成年人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统统反对。这种盲目的逆反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旦形成逆反人格,那就会使个体与社会格格不入,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逆反的误区,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成长的愿望。

①首先家长应转变认识,从心理深处接受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这种发展变化。孩子大了,就不希望家长再用管教几岁儿童的方式方法来管教约束自己,不喜欢家长再无微不至地关照自己;他们想显示自己的权力和能力,所以遇事就独断独行起来。为了防止家长的干预,就会故意疏远家长。疏远,并非“无情”而是渴望自立的表现。这种愿望,是孩子心理上的进步,应当肯定。

②加强亲子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实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A、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

B、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C、学会倾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咽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 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③尊重、理解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特殊的心理需求。尊重,意味着平等对待孩子的意见,给他们平等发言的机会,成人有成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观点,由于身份不同、所处地位不同,这两种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其实,孩子的观点并不都是荒谬可笑的,其中也有合理的的部分。尊重孩子,还意味着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中学生确实已经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而且孩子终究要脱离对成人的依附、走向独立的生活。因此,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仅有助于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还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给予孩子的是一定限度的自主权,在关键问题上,教师和家长还是应该把好关,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过失。

④改良自己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唠叨。

有时,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常常反复强调,变为唠叨,这在母亲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殊不知这样往往导致事与愿违。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拿走了两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例如:当孩子做错某事后,家长就会反复多次地批评他。这样就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变得不耐烦,变得反感讨厌,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这么对待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⑤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在成长,父母不能停滞不前。家庭虽然没有讲台、黑板,却是一所永不放假的学校;父母虽然没有备课笔记,却是孩子如影随形的老师。身教无声更育人。有了学习型的家庭,才能为孩子创造相互关心、共同参与、彼此分享、积极 对话的学习氛围;有了学习型的母亲才能为孩子树立学习自信、生活自立、性格自强、品行自律的榜样。

向孩子学习是做学习型父母亲首先跨出的一步。家长适时的“示弱”会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信与兴趣。因此,做父母的不仅要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与乐趣,还要虚心学习孩子身上的长处,和孩子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五、多维互动

1、在家庭教育中,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

A.民主平等型 B.权威型 C.自由放任型 D.粗暴型 E.呵护型 F.其他

2、孩子成长中,您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____________

3、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4、父母经常说这样的话:

“快看书去”、“还不快写作业”。“你光知道玩,也不用功学习。” “你天天到学校去干什么啊?怎么一考试就考这么点分?”

“玩起来你倒是挺来劲的,怎么一说学习你就这个熊样?你的精神头哪去了?”

“看你家孩子考试考的多好,看我家孩子考的啥也不是,都愁死我了!” “这题多简单,你怎么就不会呢,你一天天都学啥呢?从今天开始每天必须学到11点,否则永远不许玩电脑。”

您觉得家长的言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请家长在题板上写一写并交流感受。

六、实践作业:

给孩子写一封信,把您在青春期的经历和见解告诉孩子。

七、结束语

家长朋友们,如果我们多抽出点时间给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真正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叛逆的他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不可以亲近。如果我们洒下宽容的阳光,一定能化解他们心中的阴霾;如果我们设置激励的磐石,一定能激起他们生命的浪花;如果我们播下爱心的种子,一定能收获满园的芬芳。让我们真正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伴着他们顺利走过自己的叛逆期。

衷心祝愿各位:

做最好的家长,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和孩子一起成长、分享快乐、幸福!

第四篇:《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家长授课教案

第八课

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一、导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同事或朋友抱怨:这孩子不知怎么了,以前问到家里,跟我们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们都听烦了他还要说。但是慢慢长人了就像变了个人,回来不愿说话,把家当成了旅馆。有些父母更为孩子经常对自己顶撞、叛逆而头痛不已。北京市曾对3000多名小学生做过一项关于亲子关系情况的调查:6.62%的孩子惧怕父母,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19.22%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或憎恨父母,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我市一项调查也显示,当孩子心中有事,最愿意向谁倾诉时,父亲在7类人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只占5%。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它在警示我们:改善我们的亲子关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的问题。

二、授课目的

1、让家长了解亲子关系不融洽的主要原因,并引以为戒。

2、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三、授课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来讨论如何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讨论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亲子关系不融洽

父母亲与孩子本来是最亲密的关系,可以无话不说,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但事实却不是如此。那么,为什么本来最亲密的亲子关系会变得紧张,甚至是剑拔弩张呢?我们觉得,可能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有些父母总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孩子,不顾孩子的感受。很多父母在与孩了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从自己的方面考虑,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观念上存在偏差,认为孩子是我生我养的,我管教他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他就得听我的。因而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不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而是以居高临下的教训口吻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我 们产生畏惧或抵触,怎么可能愿与我们亲近沟通?二是我们总是以工作忙,家务多为借口,不愿与孩子进行交流。每当我们工作一天回到家里,觉得身心疲累,孩子兴趣勃勃的对我们讲述他的见闻时,你不由自主的很不耐烦的拒绝。一次。两次,孩子也就渐渐没了与我们交流的欲望。三是我们总一厢情愿的表达自己的爱意。有 时下一点小雨,非要逼着孩子带雨伞,孩子饭后不愿意吃水果,非吃不可,而且还要讲一大堆的道理。我们觉得孩子不理解父母的一片好意,孩了会认为爸爸妈妈一点不体谅自己的感受。亲子之间形成隔膜,而且越来越深。

第二方面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细心观察下会发现,大部分孩子上学前对父母特别崇拜依赖。上小学以后,就开始崇拜老师了,到了上高年级后,就既不崇拜父母,也不崇拜老师,却对朋友无比亲近。面对这样的变化,父母会感到困惑和失落。其实,父母对此不要焦急,这是孩子心理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就进入青春期。青春期被称之为家长与了女最艰苦、最难相处的阶段。这时,孩子自信甚至自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根本不把父母的意 见放在心上。许多情况下,做父母的不了解这些,认为是孩子不听话,便想多管教,结果常常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

第二方面是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对话时方便快捷,但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说起来也就不注意场合,不注意方式,这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唠叨的感觉,引起孩子的反感。有关专家曾对不同来源的沟通效果来做过研究,得出来的结论是:文字效果占7%,声调占38%,身体语言占55%。可见,语言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起作用。的确,孩子对來自父母的唠叨是极为厌烦和排斥的。但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是:“你还不做作业?”“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不用大人操心,你总要大人管。”“你 真是无药医的了!”“你不快做作业我就告诉你老师。”“你不好好学习,别想我给你 买东西。”„„对父母这些话,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呢?在某所小学六年级一篇题为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作文中,摘录出下面的孩子的心声:“餐桌上有鱼有肉,肚子里又饥又渴,爸妈又开始了餐桌训话”。“妈妈总怨我不重视考试,骂我写字姿势不对,训我计算马虎。在她眼中,我是一无是处的。”“愿爸妈脸上能有微笑,愿吃饭时大家都有个好心情。儿子我纵有千错万错,但也不想一天到晚听到的都是责骂。”

刚才,我们分析了亲子关系紧张的三个方面的原因。很关键的是父母对子女不理解,缺乏沟通或不善于沟通。这些是我们当父母的要引以为戒的。

(二)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融洽,可以使家庭和谐,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接受父母的教导,更健康、快乐地成长,避免产生家庭悲剧。所以我们作父母的,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建立融 洽的亲子关系。那么,父母子女沟通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可以遵循四个原则,掌握三个技巧。

先说说四个原则。一是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我们要明白,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父母应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平时要枳极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他说得不正确,也不要急于打断、纠正,最好是等他说完,然后才加以引导。第二个原则是给孩子 一定的独立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平时误以为爱就是亲密无间,恨不得一天24 小时将孩子的一言一行掌握在自己的视力所及的范围内,这样就会使孩子失去行为的空间和心理的空间,逆反心理会增强。因此,留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山活动的空间,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笫三个原则是与孩子交流时,要采用艺术的表达方式。有这样一位妈妈,看见女儿在愁眉苦脸地读英语,知道她刚刚开始学,对英语还没有兴趣。于是便拿起一本书对女儿说:“这里有一个故事,你听听。”接着正经的朗读道:“老鼠妈妈带着一群小老鼠大步走过厨房地板。这吋忽然出现了一只猫。猫叫‘喵呜,喵呜’,老鼠妈妈也 回叫‘喵呜,喵呜’。猫被弄糊涂了,便转身走了。老鼠妈妈对小老鼠说:‘孩子看,我说得没错吧?我告诉过你们,多学一种语言总是有用的。’”女儿开始没反应,等听完便忍不住笑了起来。试想,如果妈妈直接对女儿说:“你要克服困难学好英语.不要愁眉苦脸的学。”效果会怎样呢?第四个原则是与孩子交流要明白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一个脸上长满青春痘的男孩在学校常被同学嘲笑,感到十分痛苦。当他向妈妈哭诉时,妈妈便安慰他说:“长青春痘算什么?只要你学习好,就没有人敢瞧不起你。”然而,这句被我们家长以为是鼓励和安慰的话,不仅没有解除孩子的痛苦,反而让他心里上又增添了新的压力——我的学习成绩要好,不然別人会更看不起我。其实,孩子这时更需要的是妈妈的一个拥抱和一句“没事的.青春痘很快会过去的”安慰。而这位妈妈不理解这一点,产生的效果当然就会适得其反了。

要和孩子很好地沟通,除了遵循上述四个原则,还要掌握几种技巧。一是别把饭桌当成训子的课堂。目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调査。调杏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挨过父母的批评。父母的餐桌教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唠叨”,孩子坐在餐桌旁,为了显示对孩子 的关心,父母就开始问这问那,从学习、功课,到活动、交友,喋喋不休。另一种是“批评指责”,孩子一反驳,马上就吹胡子,瞪眼睛,甚至摔碗筷拍桌了。对此,很多学生都说很烦,吃饭也没了情绪。对于餐桌教子,家长一味单方面训斥和教导孩子,容易令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但由于不敢反驳,便将不满、厌烦情绪压抑起来,也会导致个性封闭,使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同时,这些负面情绪还会对孩 子的消化造成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很容易得胃病,甚至造成孩子厌食。那么,在饭桌上亲子间该谈些什么呢?首先,父母要真诚地与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平等地 去探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谈谈国家大事、空气污染、河流排污整治、公 交线路调整、体育赛事、各地趣闻等。你会发现孩子有很多知识和想法,你可能会感到孩子很有兴趣与你沟通,吃饭的情绪很好。另外,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你在单位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让孩子学习理解成人在工作时所付出的心血,这有助他 增长社会经验。有关专家提醒家长:别把饭桌当成第二课堂。吃饭就是吃饭,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吃饭才能有益健康。

二是要勇于向孩子道歉。有许多家长分明是自己做错了,只对孩了轻描淡写地说句:“我都是为你好。”或走过去拍拍孩子的肩膀说:“好了好了,这事就过去了。”根本就放不下面子向孩子说声“对不起”。这种现象是极不好的。大人让孩子做错了事要道歉,那么大人就应该以身作则。教导孩子不一定要对孩子说一大堆道理,如果父母做错事向孩子道歉了,孩子自然就会知道,以后他们做错事,就要向父母或被伤害的人道歉。那么应该怎样道歉呢?要注意年龄不同,方法也不同。对 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只要用手势、表情等,但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就要向他们讲明白错误的原因,为什么错了。这其实也是一种间接地教育的方法。同时要注意道歉的态度,不能过于生硬,也不能轻描淡写。因为大一点的孩子都能感觉到父母的 态度是诚恳还是敷衍。比如父亲撞到女儿,父亲与其对女儿说“我不是故意的”,倒不如说“对不起,女儿,我撞伤了你”。父亲这时真诚地道歉比不真诚地辩解更能得到女儿的尊重。如果父母有错能真诚地向子女道歉,孩子会觉得父母尊贯自己,从而愿意与父母交流,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

第三是要掌握与孩子谈心的技巧。和孩子谈心是一门学问,生硬的说教会让孩子摸不着头脑,太温和的劝导又会让孩子不当回事,甚至“顾左右而言他”。我们还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孩子任性和生气时,父母与孩子对着干,两代人之间往往会爆发场“战争”。当然,这“战争”往往以父母的“武力镇压”而告结束。这样的负面影响相当严重,往往两代人之间会难以沟通,以至于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要么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要么是“井水不犯河水”,本应亨受的天伦之乐却被伤心、烦恼和愤怒所代替。那么怎样的谈心才能让亲子之间亲密无间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五方面去尝试,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一,要调整好谈话的心态。父母首先要把和孩子谈心当作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去做,而且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在跟朋友谈心。只有这样,说话的语气、动作、神情、态度才能平和,才能让子女感到轻松,没有压力,使孩了畅所欲言。谈心时,还要容忍孩子的口没遮拦,有冒犯家长的地方,家长切不可表现出不满或进行指责,可以委婉地加以提醒。要知道,童言无忌,为人父母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孩子能敞开心扉和你谈心。如果父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孩子就会不但敢报喜,也敢报忧,甚至愿意把自己最秘密的内心活动告诉你。其二,要掌握谈心的火候。孩了毕竞是孩子,闹一些情绪是难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发脾气时,适时把话题岔开,引导孩子想别的,说别的,(很开心的事或有兴趣的事)等孩子的脾气发完了,再与其谈心.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要知道孩子虽小,但心理愿望和成人大致相同,兴致勃勃时,需要有人 谈心以分享快乐,遇到困难时,更需要有人谈心以帮助他克服。其三,要找准谈心 的话题。谈心的内容以孩子感兴趣的人或事为主,比如今天看了什么,听了什么,学校里发生了什么,选择这些作为谈心的话题,既能让孩子有话可说,有心想谈,又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谈,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活动。其四,要选择好谈心的场所和时间。要尽可能选择较固定的、安静的场所与孩子谈心,这样能有效地集中孩子谈话时的注意力,并让孩子有安全感,放开胆子多说心里话。此外,要尽可能地利 用孩子休闲的时候对孩子进行谈心。但孩子认真学习或专心于某一项活动时,不要与他谈心,因为这时孩子对谈心往往会心不在焉,效果不好。其五,要注意谈心后 的跟踪观察。有的家长与孩子谈心后就放任不管,不注意谈心后的跟踪观察,就大人地降低了谈心的效果。我们与孩子谈心,人多数惜况下都是做了准备的,或是赞扬某个人或某种行为,让孩子效仿,或是批评某个人或某种行为,让孩子引以为戒,或是对某些人进行评价,让孩子了解做人处世的一些基本原则。我们要知道,孩子受年龄、阅历的限制,他们的认识、分析、鉴别、判断等诸方面能力都很有限,而且不同的孩子,他们的性格、意志、品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经过谈心之后,孩子的表现会有不同,家长很有必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了解孩子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更好引导、规范孩子今后的言行,使谈心产生效果。父母和孩子的谈心不是一时一次的任务,而是家长一生一世的事情。随着孩子长大,亲子之间谈心的话题,谈心的方式、方法也会做调整。但家长有一种心理永远不要变,那就是永远要把孩子当朋友看待。这样,两代人的谈心才会更亲和、融洽。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讨论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使亲子间的关系更融洽的问题。我们讲了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三种原因,提出建立融洽亲子关系的四个原则,三个技巧。希望各位家长努力实践,祝愿所有父母都与子女和睦相处,所有家庭都充满欢乐。

四、思考与实践

1、你与子女是亲密的朋友吗?有什么经验与教训?

2、为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你有什么打算?

第五篇:家长学校八年级教案

家长学校八年级教案

《初中生家长读本》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第四课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班 级:八(3)班

授课内容:《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授课时间:2014年3月20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初中学生家长知道造成孩子懒惰的原因。

2、通过教学,使家长明白培养孩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的几个着眼点。

3、通过教学,使学生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勤奋程度并设法改正。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案例分析:(p52-p54)

案例一:小路是一名初二学生,在学校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上由老师推着走。学习凭兴趣。在家里从不主动学习,要家长盯着才肯学习。由于学习不主动,无计划,小路在临近考试时,得花费比别人多出几倍的时间备考,效果不尽人意,成绩长期处于中下游。以下摘录小路和母亲的一段对话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他成绩差的一些原因。

妈妈:“儿子,放学回家后要先写作业哦!” 小路:“我知道了!我休息一下就去写。” 过了很久,妈妈发现儿子还在 妈妈:“你怎么还没开始写作业呢?”

小路:“等一下,有姚明的比赛!看完了,就去写。” 妈妈:“你已经看了一个多小时了!”

小路:“好了马上就完了,等我吃完饭一定写。” 妈妈:“小路,你每天都这样,不到最后不写作业!” 小路:“我保证!明天不会这样了,明天一放学就写!” 妈妈:“唉!你都保证过多少回了!” 案例二:在王女士看来,上初中的儿子脑子里一定钻进了一只懒虫,因为孩子做事总是慢吞吞的,特别不喜欢上学,不喜欢读书。不上学的日子里,早上能睡到十来点。老师留的作业,如果没有大人看着,一般不做。王女士觉得孩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无所事事地做白日梦。据班主任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精力不集中,几乎每节课都会“开小差”。老师问他想什么,他说什么也没想。就这样,一节课听不了三分之一。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学习,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严重下滑。为此王女士多方求助,看谁能治治孩子的懒病。

案例分析:《颜氏家训》中说:“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所谓懒惰是因主观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他常常表现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在学习上表现为缺乏学习兴趣,不爱做作业,还常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只满足于一知半解,不爱思考,自控力差,遇到难题就放弃。上述两个案例中的两个孩子基本上就是这样。

二、造成孩子懒惰的原因:

1、家庭条件优越或家长过度呵护造成孩子懒惰的性格

2、家长“陪读”,使孩子习惯于依赖

3、学习评价过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4、没有时间观念,事到临头瞎忙乎

5、孩子没有目标,做事自觉性差

6、家长没有树立勤奋的榜样

三、了解孩子 小测验:

1、喜欢长跑、爬山等体育活动,并能坚持到底; 是 否

2、可独立制定学习时间表,每天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是 否

3、能够主动并独立地完成作业; 是 否

4、一般能在完成作业后才出去玩; 是 否

5、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会主动请教别人; 是 否

6、能坚持长期做一件事,比如按时起床、写日记等; 是 否

7、能够在每天晚上睡觉前自己整理好第二天上学的用品; 是 否

8、一般能整理自己的房间、床铺、书桌; 是 否

9、节假日放假在家时也会给自己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 是 否

10、下决心想做的事情一般都会积极争取做好; 是 否

11、喜欢阅读并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书; 是 否

12、即使不喜欢,必须做的事情也会去做; 是 否

13、在学习中有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是 否

14、孩子兴趣广泛,至少有一项文艺或体育方面的特长。是 否 在上述14个小题中,如果您的孩子的回答至少有7个“是”,表明他已经是一个勤快的孩子了同时具备了较强的生活与学习能力。否则,大家要继续努力哦!

四、建议

1、关心但不溺爱孩子

2、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3、少参加学习竞赛或考试,让孩子快乐学习

4、教孩子学会制定日程表,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5、对孩子既要信任,又要督促

6、鼓励孩子劳动,塑造勤快的个性

7、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

五、作业

一、找找孩子身上有哪些懒惰习惯(10天)

习惯一:(举例)早上不爱起床。

克服:(举例)晚上少看电视,早点睡觉。

二、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执行(7天)

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需要制定不同的计划。请让您的孩子拿起笔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自己下周主要完成的任务。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三、总结计划的执行情况(10天)

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总结前几天的表现,以调整计划,将习惯养成训练进行到底。我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 我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我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好? 我的改善计划:

下载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一)家长学校教案--正确引导孩子上网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有效控制孩子上网 马云红 教学内容: 网络时代,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上网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家长明白网络在孩子成长中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 2、教......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教学内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教学目的: 1、 使家长们明确应该怎样辅导学生学习。 2、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学校讲座教案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知识讲座—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副校长 郭文武 一、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 1、安全通报 国庆期间,我市连续发生的几起道路交通事故中,青少年学生伤亡人数呈上升......

    家长学校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学校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目的: 1、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 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 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学校讲座教案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

    家长学校讲座教案—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 课题: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 执教: 授课内容: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 父母的天职有四︰生育、養育、保育、教育。 明确小学阶段的任务:良好的学习......

    培养孩子善良的本性——家长学校教案

    培养孩子善良的本性 ——家长学校教案 湖南省常德市第三中学 胡进清 邮编:415000 邮箱:hjq650519@163.com 实践证明,培养孩子内心深处的善良本原,彰显孩子的善良之美,他们就会树......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洪江区工业职业中专、第二中学家长学校教案 课题: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授课目标:针对大多数中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提出“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的家教方法,以提醒家长在家教过程中,那种......

    让孩子学会感恩(家长学校教案)(范文大全)

    让孩子学会感恩(家长学校教案) 设计思路: 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不仅是人的良知,也是人们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要教会他感恩。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