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不作为”与中庸之道(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5:3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不作为”与中庸之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不作为”与中庸之道》。

第一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不作为”与中庸之道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不作为”与中庸之道

常州市北环路小学

恽亚青 新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活泼与新鲜进入了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少了,对话、合作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训练少了,收集资料、延伸阅读多了;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的多元解读多了。很多老师都注重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大大地解放了学生,其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在新课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矫枉过正,从一种极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唯学生是主,主动放弃了自身的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把“不作为”奉为教学的最高准则,其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中“无设计、不活动、没立场”,“一下子全线退出甚至自暴自弃,似乎是赌气式的撒手”。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上发生了偏差。他们或认为只有教师的“不作为”,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有所作为”,唯学生是主才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最忠实的践行;或认为在课堂上精设计细指导多评价,就有束缚学生“走老路”的嫌疑,于是干脆“不作为”以示对新课程的拥护。诚然,学生的主体地位理应得到提高,也必须得到提高,而教师在课堂上越俎代庖、惟我自尊的习性更应受到抛弃,但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应以教师的“不作为”作为前提,更不应该用“不作为”来搪塞新课程的实施。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显然,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关系的调整,不是让教师从教学过程中全身退出,而恰好相反,是全身投入;教师所要改变的,不是他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他的角色,使他如何处理与文本、学生的关系。因此,“不作为”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极大误解,与新课程的实施背道而驰。

教师的“不作为”,就教学的本质来说,割断了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低效的教学,而就对话来说,由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缺少了成熟读者——教师的参与,显然是一种低效对话。学生与教师不可否认地存在“智慧上的差距”,缺少教师的参与,效率低下难免。可问题不仅限于此,教师的缺席更容易造成学生以为阅读课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误解,他们或忽视文本,或浅尝辄止,或对阅读中的“粗糙与偏狭”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定会造成阅读浮躁,阅读能力退化。

所以,无论从新课程的理念还是教育的本质来看,教师“不作为”的思想都应摒弃。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既不走向这个极端,也不走向那个极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一些中庸之道处理好这一关系。“中庸”儒家的一种主张,对待事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在阅读教学中,指学生主体下的教师主动和教师主体下的学生主动相结合。把握好“过犹不及”的度。平时,教师的“不作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的阅读反应放任自流,缺少必要的引导、整合;

(二)对课堂教学的走向缺少必要的调控能力,教学效果低下;

(三)对学生的阅读反应缺少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所以,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中庸之道。

一、点拨、整合学生阅读反应之道

在开放性的课堂中,学生总是从自己的视野出发,对作品进行解读,他们的反应不尽相同,其中有对有错、有深有浅。面对不尽相同的阅读反应,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用整齐划一的结论来统一,也不能毫无立场的肯定学生不成熟的意见,而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导、整合学生的阅读反应,形成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进行教学。

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表现祁黄羊出于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文中具体可循之处是三处祁黄羊的“想”的内容,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时,出现了不同的阅读反应,有的人为祁黄羊当时真的什么也不想,有的人为祁黄羊举荐人才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公”战胜了“私”,有的认为“压根儿没想”的“想”的意思是“计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想”。教者迅速从学生的反应中抓住争论的焦点,整合成“祁黄羊到底进行没进行思想斗争”为题进行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围绕各自的观点阅读课文、搜集资料、论证。在不断的争辩中越来越多的同学趋向于第二个观点:祁黄羊举荐人才时,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为了国家的利益,他选择了唯才是举,把个人的恩怨统统抛到脑后。从以上案例看出,学生的阅读反应往往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居多,所以,我们整合学生的阅读反应,主要是整合学生中生发的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对错相杂、深浅不一的问题,必须进行筛选,筛选出一些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进行重组,尽量使这些问题能够形成一个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总问题,并以此为教学的起点展开教学。

二、灵活组织课堂阅读教学之道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主动参与的意识更强,课堂气氛也更热烈。但在课堂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因带有某种偏见对同学的回答不予采纳,有些学生为了一个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情绪失控,更有一些学生甘当课堂的“陪客”而沉默不语,结果一堂课下来,真正获益的学生不多。这就需要我们精心组织课堂形式、程序和秩序,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中,当学生“节外生枝”时,要及时调整,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当学生对问题理解发生偏颇时,要加以疏导;当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的事时,要及时指出;当学生情绪发生失控时,要及时调控。总之,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内在需求的前提下精心组织,使课堂教学不在松散,不再效率低下。

三、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审美之道

文学之美,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如杏花春雨、小桥流水;如群峰竞秀、万壑争流;美得令人震颤,令人目眩,令人荡气回肠!被选为课文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具有文学的美感,还带上了教学的审美价值、育人的价值。

《孔子游春》苏教版第12册的一篇美文,文章说理透彻,浓浓的师生情谊宛如清水缓缓地流躺在字里行间。尤其是论水一段,叙物明理,内涵十分丰富。教者常在这里驻足欣赏,因此作为听者,听到的课例也比较多。下面就两位教者的教学片断进行比较:片断

一、老师让学生思考“孔子说的有道理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课堂上,学生自由地想象开去,把“水的德行”仅仅理解成“黄河”,把水的不同形态和相对应的景物联系起来,又在洪水问题上起了争议,谈到了环保。显然,学生的这种建立在自己生活阅历和体验上的理解和感悟,已经违背了文本的主旨。面对这种肤浅的、片面的自由发挥,教学就失去了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更无法把教学继续深入下去,因为文中的第三部分弟子们各言其志是建立在论水的层面上的,要做一个像水一样的“真君子”。片断

二、师生阅读的出发点差不多,但是教者有意识地把论水与论人联系起来,“‘水’与‘真君子’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捕捉到了关于水的许多信息,并与真君子的品行并论,谈到了“奉献”、“有志向”、“光明磊落”、“胸怀宽广”等等。很好地挖掘文本的审美价值,让文本蕴含的智慧的光芒与学生生命的灵气碰撞。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久远的。”第二位语文教师深入领会并挖掘蕴涵在课文中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作出积极的多元反应的教学行为,同样一个阅读感受,在于轻轻地一点拨,不露痕迹地引导讨论甄别,在不经意之间带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取向,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理解课文内容和形式统一之道

就阅读教学而言,小学生读课文,首先感知的是语言文字,然后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形成意义上的联系,但是,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任务,还担负着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任务。因此,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只是完成了阅读全过程的一半,只是“知其然”的过程。学生在经历了这一过程后,还要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对文章做进一步的阅读,即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是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这样的过程是由思想到语言,由内容到形式、由内部到外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前面“知其然”即理解文章写了什么的过程发展而来“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即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过程。简言之,即了解文章的表现形式。这样学生不断地从作者写作思路的“原型”得到启发,从而学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一篇课文《凡卡》,是一篇小说。内容生动感人,但并不复杂。正是小说的作者采用了新颖、别致的写作方法和表现形式,才使这样一个简单而不复杂的故事,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果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对课文形式的魅力却毫无感受,那实在是教学这篇课文的莫大缺撼。小说的主旨在于再现凡卡离开家乡到莫斯科学徒的悲惨遭遇,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小说的内容,是用凡卡写信这一线索贯穿的。因此,凡卡写信,既是小说的情节,更是小说的形式。正是这一形式的运用,才使小说的内容有了更为广阔的表现天地。在信里,凡卡可以直接倾诉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急切回家的心情。在信外,他可以尽情地回忆过去在家乡的美好日子。信里、信外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反差。由此看来,写信这一形式,对内容的展开和发展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作者对写信这一形式的使用上又不是仅此为止,他在凡卡写完信后,又安排了凡卡写的信封地址不详,梦中实现愿望的结尾,这样不深化了主题,更使人看到了作者在使用写信形式上的匠心独运。一封信,贯穿小说的始终,使其内容紧凑,结构严谨,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完美统一。由此观之,小说所以产生这样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然和作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形式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比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露中欢笑着”。如果仅从语义上理解,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杨梅树怎么会“贪婪”,怎么会“吮吸”,怎么会“伸展”和 “欢笑”呢?这些原本就是人的情感、动作和行为啊!但是如果读者知道作者在这里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是将树拟作人,并非犯了人与树相混淆的错误,就会更形象地感受到杨梅树是那样美好和可爱。

第二,学习和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和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就是从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出发,看作者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怎样布局谋篇,以及怎样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叙事、状物、抒情的需要,准确地遣词造句、修饰文字的;就是使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写作方法和知识,通过对具体内容的分析,形成对课文写作特点的基本认识,以发展和丰富自己的写作知识。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的是为自己找到正确的“中庸之道”。

第二篇:企业管理中的“中庸之道”

企业管理中的“中庸之道”

街头巷尾的韩国汽车真是令人感慨万端:它没有美国汽车的豪华气派,也没有德国汽车的精致高贵,更没有英国汽车的典雅端庄,在经济实用方面也比不上日本汽车。它几乎无特色可言,但也无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的确无处不在,茁壮成长。细想起来这也难怪,韩国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科技力量等方面同西方大国不可同日而语,它的汽车工业是在巨人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它在战略规划上避开了高端产品的竞争,也舍弃了低端产品的市场,立足东方、中档,稳步发展,现实给予了它巨大的回报。所以,韩国汽车在看似平庸中显示出匠心独运的不平凡之处,在不显山露水的外表下蕴藏着积百家之长、推陈出新的稳健风格和出众的性能价格比,这的确是奇迹。如果我们的孔老夫子还活着,他肯定会欣喜不已:弟子3000,贤人72+1,这1恐怕就是现代汽车的老总,因为韩国汽车的发展史印证了夫子的“中庸之道”没有过时。

“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曾被作为保守消极、不讲原则、不思进取的代名词,而其真正含义“中正和平”常被曲解,它是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的一朵奇葩,穿过时间的隧道正愈来愈喷放出奇异的芬芳。在而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对于企业管理不无借鉴,甚至是指导意义。“允执其中”是中庸之道的首要内容。运用在企业管理上就是“双赢”,“两害相权取其轻”等经营策略的同义语。1996年微软想在联想PC上100%预装Windows95,联想很为难:一口回绝,很可能错过机遇;装上,每台机子要增加成本50-60美元,同样的DOS许可只要10美元。联想的领导人很有智慧:坐下来,讨价还价,磨嘴皮,大家都让一点,结果,联想预装了Windows95,巩固了国内市场第一的地位。

“过犹不及”就是反对走极端,正确的方法是“无过无不及”,既不偏狭激进也不保守落后、不思进取。企业管理追求的基本目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这无可厚非,但走极端就不好,为追求暴利,污染环境,残酷对待员工,进行商业欺诈,违法违规投机……结果往往不妙。上个世纪末日本房地产泡沫阵痛犹在:一个东京都的房地产价格竟然超过了美国整个国土价格的四倍!而今的深圳“富士康”等血汗工厂的内幕真是令人触目惊心,最令人慨叹的例子无过于福特汽车公司,当年老亨利•福特是第一个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的人,在日进斗金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工人的福利,他说,工资很重要,它不但是劳动的报酬,还是工人生老病死、读书娱乐、父母赡养、子女教育等等的保障,所以,当年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腰包鼓鼓的,意气风发,跟随老福特为美国、以至世界安上了轮子。福特汽车公司在企业利润和员工福利之间求得了平衡。近一个世纪过去了,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福利仍然是世界汽车业中最好的。2005年,每个员工的工资福利大约为13万美元。32万员工,要多少钱?但现在汽车工业再也不是福特一枝独秀了,而是百花齐放、群雄并起,福特汽车公司过大的员工福利开支导致福特汽车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下滑,2005年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仅为27%,不得不大幅裁员。事实证明,在企业管理中,即使是十分美好善良的事也不能做得过分,过犹不及啊!

“中庸之道”很讲究“和而不同”。和是和谐;同是丧失原则、丧失自我的苟同。“和而不同”有辩证法的意味,对企业管理而言,这意味着求同存异,有自己的特色,走自主创新之路。从上世纪末以来,由于电子技术的运用,通讯领域竞争近乎残酷,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情急之下发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惊世之言。我们国内一批批通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又如雨后彩虹般的昙花一现。中兴通讯刚成立时是“七国八制”(七个国家的八种制式设备),人员也是招集来的各路好汉,前途难测。它的决策者不急功近利,不大赢大赌,求的是着眼长远,稳健发展。几年过去了,中兴通讯设备运行良好,公司稳步做大做强。安徽有个岳西布鞋,小得很,在经营方面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同国际市场“和”得很紧,产品供不应求,但它在生产方面却又与现代化企业“不同”,甚至有些“土”,主要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制作,一针一线,一家一户。这个不太起眼的民营企业在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不凡的社会效益,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条件。

很有些人认为“中庸之道”墨守陈规,消极保守,这真是天大的误解。“中庸之道”很重视通达权变,实事求是。当年仁义之道在春秋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历史条件下很是行不通。夫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要到海外求发展。他要弟子“舍身求仁”。当弟子问他如果有个并不怎么赞赏我们观点的当权者愿意同我们合作,该怎么办?他立即回答:“沽之哉,沽之哉!”叮嘱再三,有机遇就不要错过,不要死脑筋。企业管理未尝不是这样。当年杜邦公司靠火药起家,其生产技术世界上无人能出其右,杜邦家族成员每个毛孔都有火药味,火药最大的客户是政府,最大的用途是战争。但这个世界不会天天都打世界大战,杜邦家族的掌门人早在二战如火如荼之时就预见到火药生产的危机,果断地移师钢铁、化工、交通等自己不擅长、甚至是不太熟悉的领域,反映敏捷,战略转移及时,当和平的曙光出现在地平线上之时,杜邦公司也迎来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即使是内部管理也要通达权变,曾几何时,国内许多民营企业,亲兄弟、好朋友乘势创业,义气如山,家族式的管理,亲和力极强,成效卓著,很快做大,可转眼之间,一切烟消云散,风光不再。于是有人慨叹:“创业难,守业更难!”殊不知,小作坊同现代化企业在管理模式上有天壤之别,用曾经很成功、很辉煌的手段来经营已经发展起来的大企业,如同威风凛凛的骑兵同灰头灰脑的重型坦克对阵一样,后果不言自明。

“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西方人说是“黄金中道”(Golden Mean),被认为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其内涵十分丰富,难以尽述,有些方面似乎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它是实实在在的智慧,但有些时候,似近在眼前,又好象远在天边,魅力无穷。“中庸之道”运用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普遍意义是优化决策之道,大致为着眼长远,求实创新,和谐发展。运用得法的人,也许可以被称作在生意场上神闲气定、胸藏韬略的“儒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己谋利,为民造福,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谋利和做人,达到和谐统一。人生百年,能达到如此境界,夫复何求?

2006.9.26.(发表于《安庆日报》第二版)

第三篇:教师慵懒散不作为

教师不作为、乱作为自查自纠材料

我校组织开展了关于教师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作风整顿治理的专题会议,通过学习,主要目的是使教职员工热爱本职工作认识增强,组织纪律更加严明,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作为本校的一名教师,我认真反思自已在思想上,工作态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自查自纠,对照检查:

一、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在工作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热情,思想不积极。

2、对于分管的总务工作时没有及时落实好学校的经费预算,在分列名目时没有考虑周到,与学校的校长没有沟通好,导致在经费预算时出现了重改情况。

3、分管的经费工作报账不及时,导致一些单据超出中心学校规定的时间,进行了延时报账情况。

4、谋划工作缺乏计划性。习惯于听安排,不主动思考、谋篇布局,注重眼前事,不善于回顾过去、总结提炼、计划未来,见子打子,不能更好的适应变化。

5、推动工作缺乏创新性。习惯于按老经验、旧方法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存在着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按部就班,满足于做好份内事,甚至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得事”的思维模式,缺乏创新思维、开拓进取精神。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缺乏经费管理知识,对业务不熟悉。

2、没有及时把工作落实到位,思想不积极

3、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深入,致使自己不能很好地依法执教。

4、缺乏工作热度,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很好地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地松懈思想。

5、在学生管理方面,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热度,缺乏感情投入。

三、整改措施

通过对主要问题的阐述,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增强了我改正错误,提高自己思想素质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认真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根本宗旨,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

2、及时公开经费收支情况,让全校教师了解我校账目,并进行监督。

3、与学生多交流,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动态了解及掌握学生的全面情况。

4、认真总结经验,不断优化管理学生的办法。坚持课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自己要俯下身来,多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与同事友好相处,能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关系融洽。

5、学习优秀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他们的教学经验,努力改正自己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全心全意为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缺点改正过来,力争做一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论语〉选读》之《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论语〉选读》之《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积累、理解“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义之与比”等词语。

2.理解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3.理解“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文化内涵】

1、理解孔子“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并区别于“折中之道”。

2、从其它章节中举例说明孔子是怎样把“中庸之道”贯彻于自己的言行的。

3、探讨“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文本 1.诵读感知(略)2.整体感知

(1)概括原文,说说中庸之道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德(6.29)

中行(11.16、4.10、13.21、13.24、17.13)

中礼(1.12、17.24)

中和(13.23)

(2)中庸的“中”是否为折半以取中,搞平均主义?

二、深入探究文本

1、结合译文,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2、探究文本。

(1)“中德”:探讨“民鲜久矣”的原因。

(2)“中行”:说说“过犹不及”的含义,总结“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讨论“乡原”在现实生活的危害。

(3)“中礼”:结合《沂水春风》,具体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具体认识和把握中庸之道。

(4)“中和”:

收集并交流有关“和”的熟语、格言;通过交流的信息和链接的内容,概括说明“和”的含义;

孔子的“和同之辨”与晏子的“和同之辨”完全相同吗,说明理由;

联系生活或具体材料,体会“君子和而不同,小子同而不和”的深刻内涵。

三、补充阅读

关于中庸原理,散见儒家论述,并不完全集中在子思传作的《中庸》章句。中庸之道的要旨大体上可从下面四句纲领性口诀去领会:‚允执厥中‛;‚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所贵者权‛是也(厥与其通,允执厥中即允执其中)。下面逐项说明之,希望有助於‚很好地解释一番‛。(1)允执其中

中庸之道者,‚用中为常道也‛。《礼记》解释中庸为‚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论语.尧曰》称中庸要‚允执其中‛,道统之传,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虞书.大禹谟》)者,舜之所以授禹也也。是谓尧、舜、禹三位传说中的圣王,都以中庸之道为传世之宝,授受之际,叮咛告诫也。

所谓‚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的‚两端‛是指矛盾对立的两极,只认识或者把握其中的任何一极,都将失诸片面,必须‚叩其两端‛,从两端中作出优化选择,即求中是也。这就是说,在一个命题涵盖范畴的极端情况之间,总可以找到一个‚发而中节‛,契合事物本质特征,整体效果最佳,各方接受程度最高,恰到好处的优化解答,这就是中。

一旦得中,即‚致和‛,或称‚致中和‛,与上文借无线电学名词用的‚调谐‛同义;这里的‚和‛,亦即‚和谐‛或称‚和合‛。‚和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见‚中者,天下之大本也‛。《论语.雍也》乃有高度评价‚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的‚思想实验‛中谈到:如将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为对立面的调谐(统一)和变革(斗争),其中变革是手段,变革的目的是追求调谐,而不是为变革而变革。调谐不仅是变革的目的,即便变革本身或即事物发展和运动的过程,也应讲究和追求调谐,以减少损失(痛苦),提高效率。

先秦时代,许多学派都研究过事物对立面的调谐(统一)和变革(斗争)的关系。其中道家认为祸福、正奇、善妖等对立面之间可以反覆无条件转化,颂扬弱胜强的转化,但不明确变化的目的性;法家则强调对立的绝对性,主张强凌弱,大制小。儒家观念与他们不同,以实现调谐为变革的目的,也以调谐为变革的高明手段。‚允执其中‛就是调谐观念在方法论范畴的表述方式,也是中庸思想的高度概括,贯彻於儒家的全部理论和实践。

《荀子.宥坐》篇记载孔子在鲁桓公之庙,看到欹器,有感而发的故事。夫子问守庙者:‚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听说过‚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满则覆。‛於是让弟子注水试验,可见‚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这里说的‚虚‛和‚满‛都是两种极端倾向,宥坐之器因而产生‚倾斜‛和‚倒覆‛的现象,只有‚中‛才能正,‚守中‛为‚聪明圣智‛之举欤!

如前所述,作为‚调谐‛的‚和‛,是包括人际、人与自然,人自身生理和性灵,以及万物之间的一切相互关系的优化相处原则;仁学讲求的中庸之道,追求的主要是人与人,或人与事之间的‚和‛──调谐。尚‚中‛致‚和‛,做人要中,处世要中,思虑要中,审事要中,惟中是求,惟中是律也。(2)过犹不及

这个中的位臵究竟该如何界定呢?

《论语.先进》中记载着孔子和子贡的谈话。子贡问老师,子张和子夏谁优胜?孔子说子张显得过头,子夏有些赶不上。子贡就说是不是子张强一些,孔子的答覆是‚过犹不及‛。

中庸之道追求的中的确切位臵,是优化选择决定的,座落在过头和不及之间的‚无过无不及‛的‚临界位臵‛。从数学观点加以譬解,这个中并非意味变量在坐标区间的几何中点,而相当於微分学对应函数最佳极值(导函数为零时)的特定位臵,无论左偏右离,都不如这个中位的效果最好。

过头和不及是事物的两种极端化倾向,或者说两种错误倾向,孔子认为都不足取。譬如说,为人之道既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应自暴自弃;既要追求理想,又须面对现实。为政过严或太宽都不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年》)制订政策,借用现代政治语言讲,就是偏左(激进)和偏右(保守)都要犯错误。孔子主张凡事有度,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中道也。

孔子将中庸视为君子应有品德,尝言:‚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无忌惮者,无所顾忌,任意横行,放纵极端也。

毛泽东说:‚‘过犹不及’是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一切哲学,一切思想,一切日常生活,都要做两条战线斗争,去肯定事物与概念的相对安定的质。‛(《毛泽东书信选集》145-146页)过头或不及,往往首先表现在量的范畴。量的过头或不及终将引起质的恶性变化。在政治领域,人们常常把过头或不及称为左倾或右倾。反右防左,反左防右,就是去肯定政局相对安定的质的需要。

孟轲讲了一个关於经济政策上过犹不及的故事:周人白圭是个好心肠的经济学家,建议更改税制,把当时实行的‚什一而税‛降为‚二十而取一‛。孟轲指出,这种低税率适合於北方貉国那样五谷不生,唯黍(一种称为黄米的杂粮)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餐,无百官有司的後进少数民族地区;如果行之於中国,不顾‚器不足用‛的後果,将造成‚去人伦,无君子‛‚不可以为国‛的倒退恶果。白圭听了,明白了它的不可行性。孟轲以为,如果违背了体现中庸原则的尧舜之道,把税率降得偏低,就成了大貉小貉,反之,过於加重税收,则大桀小桀也。(见《孟子.告子章句下》)可见经济政策上过头或不及的量变,会造成政权性质恶化变质。

《论语》中说的‚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等片语中,每个‚而不‛後面的字儿,非过即不及也。

中庸反对过头和不及,但不是‚和稀泥‛、简单折衷,不等于不讲原则的平均主义。中庸之道崇尚和平渐进,但并非无原则的和平主义者,不排斥必要的战争,主要指反抗侵略的战争、为消灭战争而战的‚以至仁伐至不仁‛的战争,以及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暴力抗争等。

在一切可以量度的应用科学范畴,像上文提到黄金分割比例体现视觉最佳效果;或要种好庄稼,土壤酸度必须适宜;或根据不同国情制订适当的税率那样,中庸之道不仅有其科学的定性要求,而且应能在实用层次上做到定量分析,可以计算、检测和考核。

人世一切失误,其实无一不是‚过‛或‚不及‛的後果,教训例子俯拾即是。万物之灵之高明,在於透过万花筒般的无数表象,悟出一个‚无过无不及‛的优化求中道理,并进而掌握这个优化求中的主要途径,方能落实求中的具体措施。(3)和而不同

什麽是人际关系范畴优化求中的根本途径?一言蔽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也。

‚和‛与‚同‛,在汉语中可以是同义词,但在这里是有区别的。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调谐状 态,叫做‚和‛;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之‚同‛。如前所述,孔子鄙视那种善恶不分、含糊苟且、两头讨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孟子.尽心章句下》)的折衷主义者,称之为‚乡愿‛,贬之曰‚乡愿,德之贼也‛。与‚乡愿‛迥异,中庸之道反对折衷主义者的‚同而不和‛,赞成‚和而不同‛。

中庸之道是求‚和‛之道,以‚不同‛为求‚和‛的前提和必然。

与孔子同时代的晏婴曾举烧汤为例,解释‚和而不同‛的涵义。他说所谓‚和‛就象厨师拿水、火、醯(相当於醋)、醢(鱼肉等制成的酱)、盐、梅等不同甚至对立性质的物质操作调合,烹饪鱼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使其品味恰到好处,成为享用满意的佳羹。单纯的‚同‛就如以水调剂水,不用火、醯、醢、盐、梅等配合,必然乏味到无人问津。

今就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上的‚和而不同‛作一点说明。

凡循中庸之道决策,必有其共识基础,方能集合众人力量进行贯彻,这就是调谐意义上的‚和‛。‚和‛绝不意味着没有或无视不同意见,相反地,中庸学说肯定事物的复杂性和矛盾的普遍性,视‚不同‛为理所当然。孤立的单一的因素不能构成完美的事物,相信唯有让介乎极端之间的各种异见,特别是对立因素充分沟通、辨析,折冲,兼容其合理因素,加以运筹统合,达到统一或调谐,方才能够得中,从而导致美好的结果。

以君臣为例,孔子主张对君主采取‚勿欺也,而犯之‛(《论语.宪问》)的态度。所谓犯,就是提意见。‚和而不同‛的‚和‛乃君臣不同见解的协调结果。求中致和不是否定或掩盖矛盾,相反地,要通过群言堂、百家争鸣,即容许不同意见充分抒发和交锋,融百家之长,才能提高得中的可能性,利於导致优化决策。反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君说可,臣亦说可,君曰不可,臣亦曰不可,有不同意见不敢说出来,成为君主一言堂,结果非犯错误、出乱子不可。

明白了‚和而不同‛的道理,就不要以为人人称赞你就是好事。子贡问孔子:‚乡人皆好之,何如?‛夫子说:‚未可也。‛他又问:‚乡人皆恶之,何如?‛夫子说:‚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好人说好),其不善者恶之(坏人说坏)。‛(《论语.子路》)在个人修养方面,孔子说过:‚质(朴实)胜文(文雅)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论语.雍也》)意思说:做人如果朴实胜於文雅,便失之粗野;如果文雅胜於朴实,则显得欠缺诚心;两者调谐适匀,互补其不足,方可成为君子也。

孔子好给别人提意见,也欢迎别人包括弟子们发表不同见解。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但过於谦虚,和动不动直言质询的子路太不一样。孔子对此是不满意的,因此说过:‚回也,非助我也,吾言无所不说(悦)。‛ ‚和而不同‛要求常怀兼容精神,像拉丁文‚宽容‛一词‚Tolerare‛原义那样: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於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或就是现代民主社会人们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我不赞成你的话,但是我要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据说是法国人伏尔泰的名言)

‚和而不同‛,是承认‚不同‛,尊重‚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求中致和,体现了经由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斗争或变革(首重良性竞争)寻求统一或调谐的精神。推而论之,‚和而不同‛作为一项原则性共识,莫非现代民主政治广泛包容多元文化(或‚非群体文化‛)的优化决策概念的必要前提;正确处理家庭成员、办公室同事关系以至集团、国家、民族纷争,追求全球化、世界主义,以及天下大同理想必遵的金科玉律?

2002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布什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讲阐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他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2003年12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时说,‚和而不同‛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他认为,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善待友邦,也有利国际社会化解矛盾。(4)所贵者权(君子时中)

‚情况在不断地变化‛。中庸之道要求通权达变(Act as the Occasion Requires),因时、因地、因体制宜行事;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富於灵活性,与时俱进的决策之道。

‚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无过无不及的中,得之不易,但不会一成不变,随情况变化而随时变化。孔子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章句》)‚时中‛,就是因应不同时机,揆情度势以求中。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兹(原文有金字旁,音zi)基(田器也),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对於革命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孔子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就是说人处在富贵的地位就按富贵者的情况行事,处在贫困的境地就按贫困者的情况行事,处在不开化的夷蛮之地就按夷蛮的情况行事,处在患难的境地就按患难中的情况行事,一切都要脚踏实地,从实际情况出发。

禹、稷三过其门而不入,苟不当其可(如果不通权变),与墨翟‚兼爱‛极端无异;颜回在陋巷而不改其乐,苟不当其可,则与杨朱‚为我‛(唯我)极端无异,都不值得赞美和效法了。古礼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有个死脑筋的人问孟轲‚嫂溺(落水),则援之以手乎?‛轲曰‚嫂溺不援,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在教育上,孔子曾给予子路和冉由相同的提问以不同答覆。因为子路保守,孔子着重鼓励;冉由激进,则强调求稳。在要不要做官的问题上,孟轲有句话‚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知夫子者也深矣。

华尔街基金经理,必须因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Portfolio)。基於避险原则设计的对冲基金(Hedge Fund),要不时调整策略。投机性的‚当日交易‛(Day-trading)者更要瞪大眼睛把握分分秒秒的市场脉动。治世大赦谓得中,乱世用重典亦为中。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英国着名诗人雪莱写过一句貌似悖论的警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所谓中,即中庸决策的答案,当然要随时间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贯彻中庸之道,做什麽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应用,见机行事,不应拘泥於某种主义、教条而固步自封,不敢越雷池一步。执中而不知权变,犹‚执一‛也。孟轲称‚执一‛为贼道,举一而废百也。此言‚道之所贵者中,中之所贵者权‛也。

从以上‚允执厥中‛、‚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以及‚所贵者权‛(君子时中)四条纲领可见,中庸之道是一种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追求最佳效果的科学方法论。其特点为反对走极端,主张在异见、对立之间寻求协调统一,找出对各方统筹兼顾,具有宽大包容性和广泛满意度的黄金中道,体现了和平理性、稳步渐进、损失最小、收效最大,以实现调谐为目的的优化决策路线。

中庸决策路线在社会政治实践中,不能指望得到象微积分习题或工程设计计算那样精确度的解答。由於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和复杂事物难以预测的变化,使得社会科学意义上最好的中,也只能是数学观点上的近似解,而且难免偏差以至错误。但是如果一旦建立一种不断求中的机制(而非一时一事侥幸取胜),具备了自我完善的良性反馈调整能力,就像以理想的‚中‛为中轴线,那真实决策好比在这根中轴线上下左右围绕行进的收敛曲线,其偏离和时滞不至於太远太久,万变不离其‚中‛了。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中庸之道讲起来容易,做起来是极难的。《中庸》有言:‚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经常是,‚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聪明人容易过头,愚蠢者往往不足;好人容易过头,不肖者容易不足)因此,‚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人们已经好久做不到了)!‛

‚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作为极高明的方法论,象是一株芳美冠世的奇葩,只有在适宜的气候环境中才能持续茁壮成长。在人际关系和社会政治领域,有了仁做指导思想,还要运用中庸之道作为方法论,制订出合乎仁的行为规范,即礼(包括法)。有了仁为思想基础,有了合乎仁的礼为保障,在两者互为表里所酿造的气候环境条件中,中庸之道方能得其所哉,大行其道,进入万变不离其‚中‛的佳境。没有仁和礼的相辅相成和反馈作用,就社会政治决策领域而言,中庸之道持之以恒之难,莫非‚难於上青天‛?

第五篇:关于不担当不作为(教师)

南明区教育系统关于进一步开展不担当不作为 突出问题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

一、自查自纠的对象

区教育局机关、区学资中心、区属各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全体在职在编教职工。

二、自查自纠的内容

一线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自查自纠

1.不作为:不认真上课,不按要求完成工作;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不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认真履行职责,冷淡、粗暴对待家长等。

2.乱作为:违规在校外兼职兼课,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自行调课、停课、无故缺课,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随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参与赌博活动,在工作时间、公共场所打麻将;违规向家长索要财物、收受礼金礼品;工作场合抽烟、打游戏、网络聊天、做微商;不按规定执行请假制度等。

3.慢作为:上班时间迟到、早退;课堂教学常规(备教辅批改)不及时或不落实;工作中敷衍塞责,抱怨连天;做事拖拉、推卸责任,工作效率低等。

4.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工作安排

(一)自查自纠阶段(2018年6月20日——6月30日)各学校(单位)根据本通知精神,发动广大干部、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省市关于整治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的相关文件精神、贵阳市教育系统改进作风“十个严禁”、教职员工“五个严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要求,对照自查自纠内容,认真梳理问题开展自我检查,填写自查自纠申报表。

于2018年7月7日前根据自查自纠完成资料上交。1.填写自查申报表传电子版至年级组长,由年级组长打包传至邮箱(1021548293@qq.com);2.“整改落实情况”填写为“已整改”或“待整改”;

(二)自查整改阶段(2018年7月1日——7月15日)梳理问题清单、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的时限和要求,逐一整改落实(即填写附件

3、附件

4、附件5和附件6)。

(三)督查问责阶段(2018年7月16日——7月31日)区教育局成立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督查小组,根据各学校(单位)汇总上报的情况进行抽查。对抽查中整改落实到位的学校(单位)给予表扬,对整改落实不到位,或者瞒报、漏报、不报等情况,经核实后事实清楚、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视其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下载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不作为”与中庸之道(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不作为”与中庸之道(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作为不担当自查报告教师

    不作为不担当自查报告教师 不作为的复杂性,它一直是行为理论上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是小编整理的作为不担当自查报告教师,欢迎阅读。 作为不担当自查报告教师篇【一】本学期,我......

    紫云教师教学中疑难与困惑

    紫云教师教学中疑难与困惑 1. 怎样真正的改变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学生做了思想工作,当时见效,但是一段时间后旧病复发,还要些学生根本没有把学习当回事,我该怎样去改变他们? 2......

    教师岗位不作为不担当心得

    教师“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学习心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教师首......

    教师“不作为、慢作为”自检自查报告

    教师“不作为、乱作为”挺好自检自查报告 XX小学 XX 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我们学习了教师“不作为、乱作为”的相关文件和许多会议精神之后,全体教师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提......

    教师“不作为乱作为”自查自纠材料

    北宁中心学校 开展坚决纠正和防止“不作为、乱作为”问题集中整治个人自查自纠材料 校名 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 姓名 陆岑刚 2016 年6月20日年级组(完小校长)长签字 挂钩领导......

    教师“不作为、乱作为”自查自纠报告

    教师“不作为、乱作为”自查自纠报告 杨万乡中心小学——何昌元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教师“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相关文件和许多政策之后,全体教师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提......

    小学教师教师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

    小学教师教师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教师“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相关文件和许多政策之后,全体教师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 一......

    《〈论语〉选读》之《中庸之道》教学设计(高二选修)

    《〈论语〉选读》之《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积累、理解“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义之与比”等词语。 2.理解孔子“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