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例研究(我的家)

时间:2019-05-15 05:3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例研究(我的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例研究(我的家)》。

第一篇:教例研究(我的家)

我的家

1.学会介绍自己的主要家庭成员。

2.了解父母平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3.知道自己能为父母做的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初步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设计:

一.照片展示,导入新课。回忆前课,新旧知识联系。二.照片解说,展开新课。

(一)教师引导,解说照片。

对照照片,获得直观认识,介绍家庭成员更加生动活泼。

(二)自由发言,抒发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父母为孩子做的事情”,然后自然过渡到“孩子为父母做的事情”,接着齐唱歌曲,抒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

三.教师总结,深化感情

教师总结全课,全班齐声抒发对家庭的热爱之情,进一步深化感情。

教学实录:

一.照片展示,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上节课上,许多小朋友都自告奋勇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不过小朋友都只是口头介绍,今天有许多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合影,现在就请大家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并对照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二.照片解说,展开新课。

(一)教师引导,解说照片。1.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照的? 2.是在什么地方照的?

3.照片左边的是谁?右边的又是谁?你在哪里? 4.拍这张照片时,发生了什么难忘的事情?

(二)自由发言,抒发情感。

1. 教师导言:从刚才照片的介绍可以看出,小朋友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爱你的爸爸妈妈。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许多事情,大家能说说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吗?

(学生回答:作饭、送我们上学、洗衣服、辅导功课、生病的时候照顾我们)

2. 教师总结:原来爸爸妈妈为小朋友做了这么多事情啊!小朋友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学生回答:爱)

3. 教师提问:既然我们都爱自己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捶背、倒水、拿拖鞋、亲亲爸爸妈妈、不调皮)

4. 教师总结:刚才老师听了小朋友争着为爸爸妈妈做事,心里特别感动。老师知道小朋友最近学了一首新歌——我的好妈妈。小朋友们齐唱,把这首歌送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全班齐唱)

三.教师总结,深化感情。

教师总结:每个小朋友都有温暖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许多事情,从来没有说过苦和累。刚才小朋友们也表达了对自己爸爸妈妈的爱,这样的家庭多么温暖啊!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爸爸妈妈,让我们一齐大声说:我爱我的家!

教学反思: 一.教学前反思

《我的家》分为全家福、全家人的生肖、生日会、亲子游戏、班级是个大家庭等5个部分。笔者具体设计为:第一课时——介绍全家人(职业、生肖)、生日会;第二课时(公开课)——全家福、父母为孩子做的事情、孩子为父母做的事情;第三课时——做家务。

教学前进行以上安排主要考虑教材本身的可行性以及一年级儿童的接受水平,教师删除了不适合课堂进行的亲子活动,在第二课时增加了“父母为孩子做的事情、孩子为父母做的事情”,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了解,第三课时教孩子如何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教学内容确定后,开始准备教案。教案书写一直是笔者的弱项,第二课时教案虽然字数增加,篇幅增大,但与之前教案相比并无太多变化,课堂环节设计也大同小异,没有新意。二.教学中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往往被教师忽略,“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同步反思”一直是困扰新教师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学中反思”就是根据课堂情境的发展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增减教学环节以配合课堂活动进程的教学行为。

在第二课时中,教师并没有对课堂活动作过多调整,基本按照教案设计环节进行,教学过程略显沉闷,课堂没有出现亮点。三.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指导教师简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僵化、口头表达平淡,个别语言过于严厉。师范实习阶段,指导教师就曾提出此问题,在工作实践中这一缺点表现得更为明显。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低年级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被生动的语言、亲和的动作吸引,因此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改进策略:

1.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形象的语言能在儿童大脑中呈现出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不是抽象的语义代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口语化,亲切化,指导语、鼓励语富有变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2.面部表情的亲切化——笔者教学中常常面无表情,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多微笑,点头鼓励学生,拉进师生距离,增加亲和力。

第二篇:我家门前的海教学案

四课材料——

《我家门前的海》教学案

息县第五小学 任学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教学重点:

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

2、初步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认准生字,了解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部分难理解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2)画出文中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羞怯、海藻、飞驰、骏马、愈来愈美)

2、出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把握好节奏。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

二、再读课文,自主解疑

1、点拨:刚才老师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用心,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都不必等老师讲,只要你有耐心,反复读文,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一定能自主解决。

2、学生自主解疑 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三、交流解疑收获

师:你自主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生:我通过查字典,了解到“姗姗”一词的意思是“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师:除了查字典、词典,还有什么方法理解生疏的词语含义? 生:我是联系句子猜出“惺忪”这个词的意思的。“„„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眼睛的脸。”我想,“惺忪”指的是人刚睡醒时,眼睛看东西模模糊糊的。师:你真聪明。

生:“岛上人,都是画中人。岛上人,又都是画师。”这句话我开始不明白,后来,我就一边读一边想象,觉得“我”眼前的这幅图是动态的,它反映的是岛上人生活的一幅大画。岛上人做什么,画上就有什么,所以说,岛上人,既是画中人,又是画师。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想象,你对语言的感悟就丰富和深刻了。生:受他的启发,我虽然没见过“琉璃浮漂”,但根据他名字中的这几个字展开想象,我也好像看见一样,它浮在海面,是光滑透亮的。师:为了了解得更准确,下课后,我们还可以——— 生:查资料!

四、作业 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重点:

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难点: 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过程:

一、由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浑身颤动„„”“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的好奇的心。”是什么意思?等等。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想想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 生;这篇文章很多地方都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

师:好,认识到这一点,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本文三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吗?

出示: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研读课文 学习建议: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交流阅读体会

1、师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冒号的用法。

师:(读)人们都说渔家孩子有着海一般晶莹的生命:

生:(接读)心,装着海;眼,流动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

2、说说读读“多变的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生: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海的多变。师:你最喜欢什么状态下的海,有感情地读一读。生:(各自选取喜欢的语句,开始诵读。)

师:在作者的情感中,大海的多次变脸,他都喜欢。我们一起读读这三句话: 出示: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追问:为什么?从下文中找找答案。

生:作者喜欢有丰富感情的大海,在他的眼里,大海像父母亲一样亲切。

3、问问答答,真正读懂“牧场”这部分内容。出示同学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一解决:(1)“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指什么?

结合“牧场”的真正所指去想,此处的“牧场“是大海,那海水就是望不透的绿草,那浪花就是开不败的白花。

(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翼? 联系上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去想,海里的资源丰富,人们圈起来海水养殖场更是珍品无数,贻贝、扇贝、盘大鲍、蛤蜊等等水产品会为渔家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4、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在“画”这一部分中表达的情感。读读这部分文字,说说你脑海中想象出的画面。(指名若干个学生依次说)

小结: 这哪是一幅画,真真正正的是一副动态的画册呀。新奇的我们爱看,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画中人——“我”更是看不够。放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憧憬读出来。想像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

四、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

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好好地再读一读。

五、作业

读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并继续从文中采集好词,写在后面的白框中。

六、板书设计:

多变的脸:慈祥温柔——和蔼之美牧

场:景

美:

安恬宁静——朦胧之美

严肃冷峻——威严之美

海水像绿草 浪花如白花

画———生活更美

《我家门前的海》说课稿

息县第五小学 任学英

《我家门前的海》属于精读散文,其知识含量的丰富,思维方式的独特体现着智慧的魅力。从作者深邃学习思考中,我们懂得了大海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心灵的家园。我将本文的说课按照说教学目标,说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展开说课。

一、我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遵循本单元及本课的特点,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能饱含激情的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因为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2.品味文中的雅词妙句和含义深邃的句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学生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这篇文章而言,它不仅语言诗味浓郁,而且思想内涵深邃,有很高的品位价值,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内涵)。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切感受到海的博大、壮阔,并由对海的表象认识上升到对海的内在认识,即感受到有生命力的海,海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摇篮,是心灵的家园。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我将本课的重点设计为:品味语言。

难点:理解作者由海而产生的联想和深邃的思考。

三、教法

我选用的是读书指导法和美点寻踪法。

1、读书指导法:我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朗读前,老师先提出要求。各段按照文意和其他具体情况去处理阅读效果,或轻,或重,或强,或弱„„并同时指导学生扫清阅读的文字障碍。

2、美点寻踪法:首先让学生朗读,在把握全文阅读纲要后,让学生对选择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老师再点拔指导。

(这样不但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使教学的实际意义更大。)

四、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①对于本文,学生自身必须有相当深厚的知识沉淀和开阔的眼界,才能理解。课前,先让学生收集与大海有关的歌曲、诗歌、文章图片及各种与大海有关的科技、奇闻趣事等,对海先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的能力。②我将此环节还安排在赏析探究中,由于本文是一篇气势磅礴,内蕴丰富,哲理深邃的大散文,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可能单一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新课标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五、教学手段

1、运用配音朗读。

由于本文内容不仅展现海的浩荡、磅礴的气势,而且让人心胸为之开阔,我采用了一曲能引发沉思的轻音乐,并伴有海浪、海鸥的声音。这样,营造了一种意境,更能读出这种情韵,也更能让学生进入角色,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由此产生共鸣。

2、海浪图片

运用图片,可让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使教学更具实际性,扩大知识面,并增加说服力。

《我家门前的海》教学反思

息县第五小学 任学英

《我家门前的海》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8行两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在选择了这一课时,我就想到了一个“美”字,我觉得一定要创设一个优美的情境,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享受到审美情趣。心理学研究表明:美的事物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感,内心的积极情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果也会大为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于是,我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了许多大海的图片、录像,制作成适合自己教学思路的幻灯片。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 首先,创设情境,学习字词。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现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大海翻滚起层层波浪,浪花飞溅,涛声阵阵。在柔美的音乐声中,天渐渐黑了,晚霞灿烂。夜晚,月亮和星星挂在天空中,四周一片静谧。通过画面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大海不同形态的美,白天的大海风儿追逐着浪儿,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个慈祥的母亲,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了,这样收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同时,我在设计时将本课的生字词加入图片中,以“芝麻开门”的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欣赏大海美景。变枯燥的学习生字词于享受美景之中,为读好课文初步奠定基础。其次,指导朗读,入情入境。

这一环节,我也是将课文内容载入图片中,指导学生看图、理解、想像诗歌描绘的情境。全诗就两句,浅显易懂,我通过范读,表演读,配乐朗诵等形式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再次,句式迁移,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观看“大海醒了”的录像,直观感受大海的动态美。当学生的脑海中有了丰富的表象,才能把画面转化为语言。同时,将课文内容作为参考,学着课文诗句的句式,创作简单的诗句,可以降低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新力得到了培养。有几位小朋友特别喜欢创作诗句,下课后他们就马上写了起来。

最后,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这一环节视时间而定,后来在下一课时教学。

我认为本课教学中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方面做到了几点: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感悟语言文字,更能让学生通过美丽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加深对大海夜晚沉静之美的感受。

二、把握课堂的生成资源。由学生的疑问为切入点,阅读理解诗句。比如,学生自读完课文后质疑,一个学生就提出了“她抱着明月是什么样的?”根据这个问题,我指导学生看图,月亮倒映在海面上,就像是大海抱着明月,接着学习相关的第二句诗。再如,在互相读课文的时候,一个学生提出“大海是男的还是女的”,我又将这个问题重新抛给学生们,让他们理解“她”是女性的她,大海就像妈妈一样。在讲到“她”字时,我还想给学生讲讲这是一种拟人手法,可是忘记了。

三、发挥想像拓宽文本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发性使用,注重语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配合,注重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开放意识和课程意识。这一课,在学生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大海醒了”的简单诗句,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

四、发挥教师自身资源。如适时的范读,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我认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缺点:

1、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问题不能很好的调控,也就是还要提高教学机智。

2、给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要培养小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大海醒了”的创作。但是实际教学中感觉还是放得不够。

3、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收集资料的作用。

《我家门前的海》评课稿

息县第五小学

姜芬芬

今天任老师的这节课,课文的结构、线索都十分明朗,主要体现在对本课的板书上,如:多变的脸:安恬宁静;慈祥温柔;严肃冷峻。牧场:样子——海水像绿草,浪花如白花;作用:发展养殖业。画:景美,生活更美。这种板书能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易于学生掌握和巩固。

值得提的一点是: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记叙海的多变,海的富饶,海的美丽,表达了渔家人对和自己息息相关的那片大海的无限深情与无比热爱。因此,课堂还需琅琅的读书声,最好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读得投入,读得透彻,自然不必教师点拨就能感同身受地体会作者对海的这份特殊的情感。同时,这篇文章有大量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如:先是把大海的富于变化比作人的脸的变化,紧接着在具体描写海富于变化上又多处运用比喻,清晨,风平浪静,没有一丝涟漪,把它比作刚睡醒的人;起风了,海面起了密匝匝的波纹,把此时海面比作老奶奶皱巴巴的脸;涨潮了,海面涌起波涛,卷起雪白的浪花,把它比作翘着胡须发脾气的老爷爷……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比喻,把海的多变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生疏的海的变化变得亲切,抽象的变得具体。这一点则需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去体会。

学习材料——

提高作文讲评课效率的有效途径

息县第五小学 任学英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好作文讲评课,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以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很重要。一次成功的作文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再创作的热情。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高作文讲评课的效果呢?下面谈谈具体谈谈作文讲评课的几个有效途径。

一、作文讲评要有充分准备

常见有些教师,对作文讲评缺乏准备,甚至不备课,不写教案,随意为之。讲评前匆匆忙忙地挑出几篇作文为样本,讲评时不痛不痒说一通,蜻蜓点水一下,就草草过场。这样的讲评对学生的写作帮助甚微,作文讲评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认真的准备。首先,作好讲评的资料准备。这是讲评成败的关键。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随时记下学生作文的有关情况,主要优缺点、典型例子等,包括自己的一些思想的火花。教师应当脑勤、手勤,随时记录有关情况。这样,就能使作文讲评有的放矢地进行。为了教学的直观,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以及讲评的要点,可以使用多媒体显示或直接印发材料,让学生了然于胸,印象深刻。其次,作文讲评要同作文的教学计划衔接起来。制订作文教学计划能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使作文训练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讲评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训练目标,有针对性地传授写作方法。例如,练习写人的作文,就要求学生能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画出人物的神韵。

二、作文讲评要能突出重点

作文讲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每次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必贪多求全,而是要突出重点,对学生此次作文的一两个主要问题,给以“重锤”敲打。为提高实效,作文讲评时要体现针对性的原则,力求讲好“这一次”一课必让学生有一得。教师应该根据具体实际确立讲评目的,并选取重点问题,做到一次讲评主要解决一个问题。讲评的目的应包含以下两方面:一是一学年或一学期要达到的目的;二是具体到每次作文要达到的目的明确,讲评才能有针对性。比如,本学期作文教学以议论文写作为训练重点,那么作文讲评课应从这一重点出发,把整个议论文写作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逐一突破,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提高写作能力这一目的。每次作文讲评,都要以解决突出的普遍问题为中心,如审题立意、结构布局、材料选择、论证方法、语言运用等,每个问题都可以成为一次讲评的重点,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实现了整体上的目标。讲评重点突出,学生印象才会深刻。当然,在突出重点问题讲评的同时,也要适当地兼顾其他,使重点带一般,详评与略评相结合。

三、作文讲评要鼓励学生质疑

确立质疑意识,不仅容易使文章深刻出新,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养成深思熟虑的好习惯。作文讲评课,教师应围绕写作训练目标,经常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组织辩论,如:题意的理解正确吗?材料的选择恰当吗?思路的展开和段落的安排符合逻辑吗?对话的设计和角度的切入合理吗?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以此促使学生转换角度思考,养成正反思辨的习惯,这正是新课标“表达与交流”的目标要求:教会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作文讲评课上,不仅要求学生质疑自己的文章,质疑同学的文章,还可以引导他们质疑大作家的文章,这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质疑的可贵不仅在于不畏惧“大作家”,不人云亦云,更重要是,既要提出质疑,就非要有道理不可,这就促使他必须用脑子去分析,用心去感悟,并寻找能支撑自己观点的理据来进行阐述,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就会随之提升,思想也会得以积累,倘能如此,中考作文还有写不好的么!

四、作文讲评要重在实践突破

突破就是帮助学生解决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这是作文讲评的目的。教师在每次作文批改中,披沙拣金地发现学生的“进步点”,心平气和地对待其“落后点”,并有针对性地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进而提出下次作文的主攻目标并期待着他们的进步。由于写作是一项技能,凡是技能,唯有在“多写”与“多改”实践中才能练就。因此,作文讲评应该循着“发现问题——方法指导——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一次次的指导,一点点地突破,问题就慢慢得到解决。比如,针对学生文学类记叙文写作中“内容空洞,中心不突出”的问题,可以通过比较记叙一件事和记叙几件事的同题作文,分辨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属于选材不典型,还是所选材料与中心不完全一致?是细节描写不充分,还是结构安排不合理?是思想认识不清晰,还是不会点题或表述不到位?等等,然后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正反对照的讲评点拨,对号入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对下次作文“再上台阶”充满信心,克服一次性“完成”任务的思想。

小论文——

浅谈教学案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息县第五小学 任学英

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学会合作,体现社会发展需要人们进行广泛多方面合作的特点。而我县的教学案教学是对这种理念实施和落实的有效途径之一。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合作的基础进行的。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里的表现。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

然而,很多学生对“什么是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知之甚少,特别是合作学习。因而在合作学习上往往会走上两个极端:一是互不干涉,彼此之间街上行我素,甚至妒忌别人学习比自己出色,或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差而嘲笑.讽刺.挖苦别人,二是有如抄袭.代做作业等不正确的合作学习的思.方法。如此畸形的心理.做法,要全面发展素质水平,谈何容易!

因此,培养小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有没有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呢?在此,我想谈谈我在这几年教学案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策略和一定要注意的事项。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合作学习要注意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而我县的教学案教学是对这种理念实施和落实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案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案例和课堂学习以及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这里的学习小组宜采用异质小组,各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小组成员在4—6人,男女学生各一半为宜,学生成绩、能力等要基本成比例。这样就能给小组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的氛围。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二、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要注意多样性、适时、适量和确定性

教学案教学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质量。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首先,可以是课内合作学习,也可以是课外合作学习,如:学习《长征》一课,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收集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收集越多越好,因为本课只要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本课内容就迎刃而解。其次,可以是规范合作,也可以是简约合作。这里的规范合作就是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主要是用在讨论的问题难度大、争论的焦点突出等方面。简约合作就是不规范合作,合作的人数根据合作完成的内容确定,可以是二人或三人,甚至是十来个学生。第三,可以是长期合作,也可以是短期合作,这里的长、短期合作是就一项合作而言的。长期合作需要一周或几周时间,如进行一次语文社会调查活动。而短期合作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如讨论一个小问题。

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必须有与此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能。我认为在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注意:一是目标的确定性和适当性。因为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进行,所以合作学习的目标要适当,最好是让师生共同制定。二是内容的适量和适当性。合作学习的内容在整个合作学习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是以它为出发点和归属点。因此,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相当谨慎,过多过难、太少太易都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有把内容确定得恰如其分,才能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听得懂、中等生有事做。最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先让学生预习自学,写出自学材料,让教师心中有数,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作学习的内容。

三、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学案教学主张学生的合作学习是落实新课程标准主要目的之一,是重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为自己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教学案教学中,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五、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每个组长成了小老师,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互助的关系,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和个人的学习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而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六、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学案教学的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要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

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七、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案教学提倡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必备的素质。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学生开始不能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大部分学生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内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学生的合作技能可以分为学习技能和社会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1.学会收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现在是信息社会,培养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收集对自己解决问题有用的部分这种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2.学会表达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3.学会探讨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人已经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人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大家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

4.认识合作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合作,才能做成更多的事。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6.学会承担责任。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论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8.对合作学习的反思。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合作探究问题,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合作与竞争,班级授课与合作是教学案教学的主导。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教师既要充当“管理者”,还要充当“咨询人”、“ 顾问”和活动的参与者等角色,学生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的,要兼顾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战役,才能使教学案教学提倡的学生合作学习落在实处。

第三篇:课例研究

应该了解的定义

1、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在今年的研修当中也有特定的含义。它首先是要求我们锁定在教学实践当中的真实问 题。然后我们开展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课例研究。三次备课是第一次备课我们在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选择一节课,然后呢是老师基于已有经验进行备课,不要寻求帮助。在备课以后,研修组老师进行备课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授课的老师开展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第二次备课之后要进行观课准备,上课。观课和上课同时进 行。在上课结束以后,根据观课的情况,研修组进行评课议课。然后在评课议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再进行第三次备课。那么整个的过程就称作“课例研究”.(就是下面的磨课计划。

研究小组确定研究问题和方向-做磨课计划表-按磨课计划表的计划就行磨课-进行讨论研究问题)红色字体是自己总结

2、什么是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项目整合下行的载体。混合式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协同研究,是基于教师现实起点,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自主研究,是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跟进教学过程的混合式研究。

第四篇: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一、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题意识

在雅典德尔斐神庙的门楣上刻着这么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最重要的是:成为本真的你”。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课例研究中执教教师通过虚心的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二、课例研究——分享教育智慧

就执教教师而言,课例首先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的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而 这一面“镜子” 让每位教师都来“照”,都用这面“ 镜子”照到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必须要学会在了解自己中畅所欲言,提出教学中的疑惑不解,每一位教师则通过细致的诊断,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出认为合理的建议。教师又会对其所给建议生成新的问题,如此问题套问题,最终提炼精华,集体的智慧得以分享。

三、课例研究——真正让教师主动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课例打磨过程中,参与的每一位教师,对组中每个成员的问题都经过了思量,揣摩,有的会在瞬间,有的则会在教学之余反思自己的教学,可以说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在课例研究中,我体会到,只要给教师一个平台,便能使其尽显其才华;给教师一个台阶,就能使其登高望远。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何其漫长,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不懈努力,收获会更多。

也谈课例研究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课例研究关注教师的亲身体验,更注重问题解决活动的价值。更多的是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除此之外,通过问题解决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广泛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我认为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可以有:

1、转化

六年级下册转化策略的教学

师: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生1: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生2: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生3:推导圆面积公式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

生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师:那在数的计算方面有没有运用转化策略的例子啊?

生1: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

生2: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生3: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电脑演示。

师:从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看来,转化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转化能帮助我们把新问题都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更方便我们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用“转化”这样一条主线将图形与数的运算串起来,使学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脉络,体会到转化策略的实际价值。这样,当学生遇到新的数学问题时,就会自觉运用转化的思想,在头脑中检索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将新的问题变成学过的问题。

2、比较

例如,四年级(下册)“画图”策略的第二课时是运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行程问题。教学中,学生同时运用了画图与列表的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解决行程问题应用哪种策略比较好”,让学生在不同策略的比较中明确优化的策略。

3、替换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已知a=b+1,则a与b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是---,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替换a,b的值,使学生明白a,b的关系找到问题答案。

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认识,希望得到更多的见解,从而使教学因策略而精彩深刻,学生因策略而睿智聪颖。最近来访

第五篇:保教研究制度

铁角嘴中心幼儿园保教研究制度

一、健全管理组织网络

建立园保育工作领导小组:园长为幼儿园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幼儿园保育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与总体布置;园总务负责共同监督管理;总务负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检查与监管考核;保健组长负责专业指导、检查各部门岗位人员的日常保育工作;各岗位人员根据自身岗位要求,认真落实保育要求。

一、规范管理操作程序

1、工作会议。管理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工作计划,交流检查情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开展研究。会议由分管园长每月一次主持召开。

2、业务学习。保育人员业务学习有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内容包括:保育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规范操作程序、技能培训、案例分析等。日常业务学习由分管领导管理、保健组长主持。保证学习时间每两周至少一次。

3、检查考核。以总务和保健组长为主,结合班子成员的每日考核检查。检查内容有:常规保育、伙食营养、环境卫生、安全情况等。

4、每学期举行2次以上三大员业务技能竞赛活动。

5、每学年有1个保育工作专题研究课题。

6、成立与氨膳食管理委员会。建立由分管园长为责任人,保健组长为主要负责人的膳食管理机制。膳管会成员由分管园长、保健教师、园总务、营养组长、财会人员、班组长、保育小组长及家长代表组成。

二、严格执行用人机制

1、三大员必须持证上岗,确保一班一保。

2、鼓励三大员进行专业技术等级的进修与学习。

四、完善幼儿园各项卫生保健、保育等管理制度,加强检查考核与指导监督。

下载教例研究(我的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例研究(我的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混合式课例研究

    1、什么是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教师对课例的协同研究,是教师自主的问题研究,是借助技术流程跟进教学过程的混合式研究。混合式课例研究,研究什么?“课“的研究。......

    课例研究学习体会

    课例研究学习体会 课例研究学习体会 课例研修的过程为教师提供了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

    六年级语文课例研究

    语文课内拓展阅读的课例研究 课题提出的背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也是人类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人们对对阅读的认知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 2000年颁布的我国......

    初中化学课例研究

    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案例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第一单元“单元探究活动”新授课 教学起点分析: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也以“蜡烛......

    课例研究(推荐)

    一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四川省大竹县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室 罗恒 作者简介:罗恒,四川省大竹县教研室中小学英语教研员,大竹县骨干教师、科技拔尖人才、优秀青年教师。......

    《葡萄沟》课例研究

    以生为本 共品葡萄 ——二下《葡萄沟》课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葡萄沟》一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

    课例研究总结

    课例研究总结 一、本次典型课例的基本情况 这次共收到数与代数部分的典型案例8篇,分别是:刘大安老师的《发新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靳春花老......

    课例研究小结

    第十小学语文课例研究小结单 位:郑州航空港区第十小学时 间:2012年10月第十小学语文课例研究小结本学期10月份,我们语文组按照学期教研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课题研究为基础,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