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猴王说课稿
《美猴王》(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美猴王》第二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美猴王》选自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选取四篇小说,兼及古今中外,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美猴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选自《西游记》第一回,主要讲述了美猴王的身世和来历。文章具有充满趣味的情节、生动的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受初中生喜爱,适合初中生开始正式接触小说时的接受能力。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幼稚转向成熟的阶段。他们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而且极富想象力和模仿力。因此课堂上,我处处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为他们开辟思维驰骋的空间。另外,学生在《空城计》和《美猴王》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小说的三要素,并在头脑有了完整的课文脉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学情,特设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分析美猴王的性格特征,理解美猴王集“猴”、“神”、“人”于一身的文学艺术形象。
(二)能力目标:初步学习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美猴王的艺术形象。
(二)教学难点:理解美猴王之美及其现实意义。
五、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本节课我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通过图片、音乐、语言营造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领学生步入小说的情境,帮助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二)朗读法
入情入境的朗读有利于理解美猴王的形象,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指导学生欣赏小说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问题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问题组织教学,以关键的、能启发学生思考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旨。
(四)点拨式教学法
对课文的内容、关键问题和重难点,我会在学生充分思考、探究后加以点拨,让他们有更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六、说教学过程
这篇小说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了解《西游记》相关知识、整体感知内容、复述课文情节、理清情节脉络。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美猴王”的图片,以及《猴哥,猴哥》的音乐,教师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音乐可以营造明快的气氛,图片可以呈现美猴王的形象,教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引领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于是,这节课,就在活泼的氛围中开始了。
(二)独立阅读,概括性格
学生小声朗读课文,划出描写美猴王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美猴王的性格特征。教师巡堂指导,然后指名回答,适当点拨,板书(机智勇敢,敢作敢为)。【设计意图】:阅读课文,重在 “读”。为了保障“读”的正确与深入,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给予学生阅读、思考的充足的空间、时间,指导阅读的基本方法,以培养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教师起主导作用,只是提出阅读要求,指导阅读方法,点拨学生疑难,教师的作用是重要的,但绝不能越俎代排,代替、或者妨碍学生的自主式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才会有真正的个性阅读。
(三)合作探究,品析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美猴王的美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小组派代表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适时给予积极的评价,点拨(身世美、行为美、语言美)。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要注意避免走过场。表面热热闹闹,实质毫无收获。因此,教师要指定小组长、记录员,指导组员安静思考,有序地发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四)讨论争辩,理解形象
教师出示问题:“美猴王到底是猴、是人、还是神”“美猴王这一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点拨、分析。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强调“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模式化的讲解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对美猴王这一形象的深入理解,决不能简单讲解,或直接给出答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思辨。
(五)质疑问难
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主旨等自由提问,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提出的问题请其他学生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教师作补充点拨。
【设计意图】:质疑问难是个性阅读、创造阅读的关键。信任学生,让学生针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要有太多的限制,久而久之,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越来越绚烂。
(六)小结评价,布置作业
1、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体会、心得、收获,教师或学生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总结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堂学习的要点,理清思路,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与同学分享阅读心得,分享阅读体验,同时也是落实合作学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新课程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因此,一方面,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引导同伴与老师一起积极参与评价,以逐步锻炼、提高学生的总结、反省、评价的能力,以积极地总结、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布置作业:课外有计划地阅读《西游记》全文。
【设计意图】: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促进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
七、说板书
美猴王 性格美(机智勇敢 敢作敢为)
身世美
行为美 猴、人、神 寄托希望 语言美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要点清楚,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八、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情景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重点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注重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师生相会交流贯穿课堂始终,力求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篇二:《美猴王》说课稿
虹螺岘中学
唱媛媛
《美猴王》(第二课时)说课稿
《美猴王》(第二课时)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猴王》,我的说课内容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是说课程理念,二是说教材与学情分析,三是说教学目标,四是说教学重点、难点,五是说教法学法,六是说教学准备,七是说教学过程,八是说教学评价。
一、课程理念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美猴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选自《西游记》第一回。讲述了美猴王的来历。文章具有典型的情节,有妇孺皆知的孙猴子的鲜活形象,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初中学生喜爱,是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良好范文。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幼稚转向成熟的阶段。他们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而且极富想象力和模仿力。他们不喜欢被动的听课,而是想做课堂的主人;他们不喜欢被动的接受教者的指问,而是想向对方提问题;他们不喜欢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是想用自己的观点解释问题。因此课堂上,我处处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为他们开辟驰骋的空间。学生还可以从美猴王身上学习“追求自由、自信勇敢的思想和品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学习其表现手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体会美猴王勇敢机智、敢说敢做、深孚众望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是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
2、教学难点:“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3、教学突破:调动多种方法揣摩艺术形象,引导学生抓住美猴王的动作、语言描写进行感悟。
五、教法学法
在充分分析了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采用情境创设法,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查阅《西游记》的有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视频,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大闹天宫”的孙猴子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它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那么它是怎样由一个石猴变成了“美猴王”的呢?让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大闹天宫”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二)自主复习,温故知新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情节的相关图画,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梗概,回顾课文清晰的层次。
(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 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2、美猴王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教师深入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灵巧、本领高强、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意图: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体验感悟,拓展延伸
1、讲《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的其它故事,并简单分析其性格。
课前布置学生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选中其中一回做好准备。
要求:(1)用普通话讲,不念稿,不背稿;(2)吐字清晰,语言流畅,有感情;
(3)分析性格要抓住主要的描写方法;(4)听故事要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评故事要从多方面加以评论。
2、本文是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良好范文,请同学们学习本文的表现手法,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意图:在学生自读、讨论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课外知识加以储备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养成勤练笔的习惯,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五)总结提升,巩固迁移
1、在《猴哥》的歌声中作画。
2、编排现代版《西游记》。
3、瞑目遐想,再
现课文情节。(意图: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自选内容进行才艺表演,巩固知识,迁移能力,体验尝试的快乐。时间有限可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
美猴王
吴承恩
聪明灵巧 身世不凡
本领超群 勇敢超群
有胆有识 言能服众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
八、教学评价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一些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纳入的学习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法指导上,重点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注重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让趣味贯穿课堂始终,收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篇三:猴王出世说课稿
《猴王出世》说课稿
《猴王出世》是根据我们非常熟悉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改编而成,作者用凝练的古白话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早已家喻户晓的故事: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石猴的形象,孩子们早已耳熟能详,这是一个亦“神”亦“人”亦“猴”的小说形象。孙悟空在西游记里有几个称呼的变化的,首先是“仙石”,因内育仙胞,见风而化作“石猴”,后在花果山水帘洞称王,隐了“石”字称作“美猴王”,后渡南赡部洲地界,投祖师门下取名“孙悟空”,又因大闹天空自取名“齐天大圣”,被太上老君诳了一回上天做了一回“弼马温”,被压五指山后由唐僧就出,又有名号“孙行者”,西天取经后功德圆满封“斗战胜佛”。但是他们大多是从影视或者图画书上看到的,所以本课不是通过解读文本建立形象,而是通过解读文本,来实现头脑中原有形象与文字的融合。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2、了解石猴是怎样出世的以及它成王的经历。
3、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通过多种形式的吟诵、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让孩子们品词析句。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和兴趣。教学重、难点: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教学设计。
一、整体回顾课文
把握文白相间的语言特点,扫清障碍。
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对课文的整体回顾,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很快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文做好准备。
二、品读感悟课文,解读石猴形象
本节课我设计的中心话题是: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在课文中划出相关字、词、句,并做出批注。再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一读。让孩子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赏析以下几点:
(一)品味“神奇、快活”的石猴
石猴奇异的出生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们感到它的神奇、与众不同。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再通过反复吟诵下面的段落,感受石猴的活泼、勇敢、自由自在。“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教学这段时,我问孩子:“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借助想像,让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到石猴的快乐和自由。光体会到这些还不够,我追问孩子: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点?从而让孩子们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古白话文的特点,激发孩子们阅读经典的兴趣。同时从这段文字中,引导孩子们感受到猴王出世后,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他已
经练就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生活与生存方式,为他成为“猴王”奠定了基础。
(二)感受“勇敢、本领高强”的石猴
当众猴希望有人能入水探源的时候,石猴站了出来,勇敢地担当起了探险的责任。这里我让孩子们想像着当时的情景,朗读“我进去,我进去!”石猴的英雄性格已经初显。接着抓住“瞑、蹲、纵、跳”等一系列动词,感受石猴敏捷的身手以及过人的本领。
(三)品读“善良无私”的石猴
(四)体悟“敢作敢当”的猴
进入水帘洞后,众猴顽劣的本性大发。“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这里我让孩子们比较石猴和众猴的不同之处,从而感受到石猴的冷静与清醒。并体会石猴的语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感悟到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至此,一个天设地造的神猴就走完了从石猴到猴王的过程。
本单元文化主题是走进精典,《史记》《三国》《水浒》《西游记》纷纷登场,让孩子们措手不及。课文只是个片段,只是个例子,引导孩子从课文饶有兴趣地走向名著,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篇四: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识树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猴王出世》
知识树说课稿
一、说课标
(一)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方面来说说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首先是人文性: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工具性——从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是双基方面: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听和说的方面——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读的方面——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写的方面——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人文熏陶必须在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和相伴而行。
(二)五年级学段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第三学段的目标系统。
首先是知识与能力:
(1)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阅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习作、实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4)口语实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5)综合性学习:搜集资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关注身边的事,学习辨别是非善恶。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的学习手段;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
(三)第五单元的内容学习标准: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丰富语言的积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曲折生动的情节,感受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3.初步学习缩写。
4.学习怎么把课文语言转化成人物对话的口语交际训练。5.怎样阅读一部名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并整理资料,为课内学习服务。2.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学习方案,积极主动参与各项语文实践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语文实践活动。2.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3.树立合作意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猴王出世》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2.过程与方法: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位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二、说教材
①、教材的编排和体例:
本册教材的编排意图: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②、本单元内容结构: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我们今讲的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③、本课的编写特点《猴王出世》是本组最后一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三、说建议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 1.生字、词教学。我始终认为,字词教学不可忽视,我主要采用课外预习和课内扩展相结合的办法。生字词的课外预习,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准字音、组出文中生词、借助工具书简单理解并不困难。只要课上组内检查展示到位,基本没有问题。为了使学生的课前预习不流于形式,我除了精心设计“预习卡” 外,还特别注重小组的合作帮教效果。
生字词的课外扩展。我让组长提前将要学习的生字组成生活中能够用到的尽量多的词语并写在小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然后上课时小组进行快速认读。教师在规定时间进行检测,如果小组成员能够流利的认读,小组得星。这样拉近了生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的词语,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课文中新出现的词语还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课文以外的词语,对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2.阅读教学
朗读:我采用听录音、听教师范读、优秀学生范读以及小组内合作伦读两种形式,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朗读中的细节技巧,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这节课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直至能够流畅、感情饱满的进行朗读。
感悟体会: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读书动笔、做批注的好习惯,注重小组交流,班内交流,让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同时教师点拨提升。
拓展阅读:为了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我特别引导学生阅读了四大名著。
(二)评价建议:
学生学习行为正确,学习行为良好,学习心理健康,学习意志品格坚强,学生学习主动、真动、全动。
真动:学生在正确的学习动机的驱使下毫不虚浮,扎实、有效地进行思维活动,没有花架子、没有表演成为,学生为了自己的长进实实在在地学,消除学习障碍。
全动:是学生全体的参与,确保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二篇:美猴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嫩江县第一中学的语文教师上册中的黄久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猴王》,本节课内容出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第十四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是说教材;二是教学方法;三是学法指导;四是教学过程;五是教学自评。
一,首先我来介绍第一部分内容,教材分析。这一部分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美猴王这一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课文主要写了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全过程。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作者抓住了猴子的特点,突出了猴王的特性。是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良好的范文。美猴王这篇文章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学习本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这是一般的小说做不到的。而且这篇文章情节生动,猴王个性鲜明,深受学生喜爱;语言通俗,生动,简洁十分适合学生阅读。学生还可以从猴王身上学习追求自由,自信,勇敢的思想和品格。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学习小说中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观察、表演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中有一点就是把握人物形象。《美猴王》这一课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尤为出色,所以我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设为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初一的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还不够深刻,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设为了解作者塑造
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从而正确把握本文中心。
二、教学方法
在充分分析了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设置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我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讲故事、解说、配音、讲故事多种形式的体验和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并锻炼各方面能力。以出色地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学过程:
设计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从学生的发展方面进行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创设良好的情境,实现师生互动,以实现共同发展感的目的。这一部分内容我设计了引`读`感`析`结练六个环节。下面我来说一下:
第一个环节激情引入:我播放《西游记》动画片的片头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学生激情高涨。再让学生说说歌中的猴哥还有哪些称号。这样的问题学生张口就来,都抢着说。接着老师引导:每一个称号后边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那么美猴王这一称号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猴王》这一课。通过这一唱,一说,一引,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学生自然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个环节“读”首先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让学生通过互相解疑达到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再分段进行朗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分段进行朗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三个环节“感”整体感悟。这一环节我采用的形式是片断欣赏。我播放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与课文相符的片断。让学生通过动态的画面和人物精彩的表演来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观察片中石猴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后面分析人物形象做准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四个环节“析”分析人物形象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设置情境、合作、体验的方法学习。我把课文分成猴王出世、山间生活、自荐探泉、被拥为王四个部分。分别采用讲故事、解说、配音、表演四种方式来学习。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逐一分析每一情节中表现出来的猴子的特点。每一方式训练结束都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石猴具有什么特点?”最后加以总结。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把枯燥的人物分析生动化。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加,大胆尝试各种角色,并在体验中明确石猴的个性特点。并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下面我就把这一部分的教学步骤给大家介绍一下:
1、引入: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精湛表演为我们再现了美猴王的形象,接下来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分析这一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a、第一种方式:讲故事,故事大王。大家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配合画面来讲猴王出世这一情节。这种方式学生非常喜欢,所以积极参与。在讲故事的同时锻炼学生数的能力。然后引导学生总结这一情节中猴子的特点是神异出众。B、第二种方式:解说。先由赵忠祥老师解说的动物世界引起大家的兴趣。再试着配合画面为石猴山间生活一情节做解说。这种方式非常新奇,学生兴趣浓厚。既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再引导学生从这一情节中总结出石猴自由、活泼的个性特点。C、第三种方式:配音。我把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石猴自荐探泉这一情节的音消掉,由学生用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的语言来配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再从石猴的语言中总结石猴的特点:自信、勇敢。D、四种方式:表演。请大家大胆尝试,自由结合小组,把第四自然段改编成剧本,自由分配角色进行表演。要求把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勇于当王的果敢表现出来。再让学生从惟妙惟肖的表演和切身体会中总结石猴特点。学生在表演中也体会到了学习中合作的快乐。F、最后,引导学生把几部分中概括出来的石猴的个性特点总结出来,同时,教师出示板书帮助学生总结。考试大整理
3、分析美猴王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这是本课的难点。如果简单这样问,初一学生理解起来无从下手,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起到点拨的作用:a、在猴王的身上,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和理想?b、我们今天应从猴王身上学习些什么?然后,结合这两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
第五个环节是“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日学习的重点,通过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了解到要把人物刻画如生,就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点,突出人物个性。
进而引出今天的作业,就是第六个环节:用百字左右描写班级内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来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设置这一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巩固今天学习知识要点,并提高了学生的写的能力。
结束语:如果大家还知道石猴称王以后的故事,就请回去阅读《西游记》。而且,我国还有许许多多像《西游记》一样优秀的文学作品,季候,我们要读好书,开拓视野,还要用你的升花妙笔,描绘今天美好的生活。
五、教学自评: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纳入的学习内容,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在学法指导上我重点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做到了优化导课,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让趣味贯穿课堂始终,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教学效果确实很好。
第三篇:美猴王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片头曲,你听过这首歌吗?这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出示课题1)2.《西游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他的《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示课件2)
3.什么是神话小说?它源于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具有同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流传广泛,经过后人不断加工而写成小说,叫做神话小说。(出示幻灯片3)
4.你能说出《西游记》讲了什么故事吗?
《西游记》共100回,主要写的是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出示课件4)
5.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篇课文。首先来了解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向学生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课件5)
(二)检查预习
正确读出以下词语:(课件6)
出示本课出现的易读错字词,挑学生读,并及时纠错。
(三)默读课文 赏析课文 为了更好地学习本文,我们需要认真默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在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1.学生讨论,整理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怎样按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划分层次。
教师稍加点拨,鼓励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故事开端):写石猴出世及山间生活
讨论要点:石猴不比其它猴子,是破仙石而出,所以虽不是母体所生,却肢体俱全。起笔就显出它的神奇出众,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服妖魔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二到六自然段)(故事发展高潮)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故事结局)写石猴被拥戴为王。统一学生看法后出示本文结构 2.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
石猴成为美猴王,它究竟美在何处?其“神、猴、人”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在课文中,我们从“美猴王”身上可以看出它的许多鲜明的性格特征。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美猴王”集“神、猴、人”于一身的艺术形象。(板书“神”、“猴”、“人”)①“石猴出世及山间生活”------采用讲故事方式。选代表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一讲“猴王出世”这一情节。
师问: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一起找出 “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句,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师生一起找出“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石候”等词,从中可看出石猴是天地所生。
师问: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石猴具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后明确:从石猴出生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美猴王“神”的特点。
②“山间生活”------采用快读方式。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读这一段内容。
师问:石猴一出生就会做什么?
师生共同找出“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些词句。
师问:这些词句描写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明确:表现了他“神”的特点;
让学生找出石猴和山间的其他动物友好相处的词语:“为伴”、“为群”、“夜宿”、“朝游”。师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美猴王作为“猴”这种动物的特点。
③“发现水帘洞”------采用模仿配音方式(读对话)。叫学生代表模仿给石猴配音,看谁模仿的像。
教师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跳”的动作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中,讨论总结石猴“人”的特点:胆大超群,不同一般。④“发现洞天”采用默读方式,让学生总结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石猴的各种描写方法,找出相应的特点。⑤“美猴称王”------采用齐读方式。尝试把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勇于当王的果敢表现出来。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找出描写石猴的动作和语言的词语,然后分析总结出这一部分石猴的特点。师生互动分析如下:
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进了水帘洞后,作者紧扣猴子的特性,把顽劣的猴性写得形神毕肖。而石猴竟能引经据典(出自《论语•》。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这又写出了他既具有人又具有神的特点。
到了被拥立为王后,正名为“美猴王”,受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又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性,同时也表现了石猴的聪明能干,很有组织能力,显示了“人”的特点。
所以,美猴王是集人、神、猴于一身的艺术形象。(出示课件8)
3.石猴的个性特点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综合来看,石猴有什么性格特征?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把石猴刻划得栩栩如生呢?
生讨论总结明确:石猴的个性特点是: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出示课件9)
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出来的(出示课件10)。4.通过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同学们要知道在写作文时,要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点,突出人物个性。(出示课件11)
(五)归纳本文中心
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机智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畏艰险、敢说敢做的精神。(出示课件12)
(六)你最喜欢《西游记》中那个人物形象?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补充肯定)(出示课件13、14、15、16)
(七)结语 我们这一节详细的分析了这一课,那么究竟美猴王美在哪里呢?
(师总结,适时出示课件17)
(八)复述课文
出示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同桌互相进行复述。(出示课件18、19)
(九)知识反馈
学生自主做三道和西游记有关的填空题。(出示课件20)
(十)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1)
1、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大胆发挥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全文,探究其它人物如猪八戒、沙僧等艺术形象, 并将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记下来,与同学们共享。
第四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15篇)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1
西游记非常好看,想必大家都看过。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西游记讲述的师徒四人奉命去西天取经,遇到了很多妖魔鬼怪,他们都想吃唐僧的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师傅的故事,接下来就讲讲《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吧!
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一天,他们在荒山中遇到了一群强盗,孙悟空不顾唐僧的阻拦,几下就把强盗打死了。唐僧怒发冲冠,把孙悟空赶走了,悟空委屈的回到了花果山。可是,没过多久,“孙悟空”又从云层里跳出来,抢走行李,把唐僧退下了马。沙僧找到悟空,一问才发现不是真悟空强的行李。悟空觉得是妖怪变成他的模样,于是去了花果山,果然有个假悟空在那里占山为王。
真假两个美猴王都说自己是真的,他们为分辨出谁真谁假,就去东海找龙王,然而,在南海观音那里都没有辨认真伪。最后,他们打到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面前辨认。佛祖只用手一指,假悟空就现出了原形。假悟空原来是只七耳猕猴。这只猕猴慌慌张张想逃跑,结果被悟空一棒打死了。最后唐僧原谅了悟空,师徒四人战胜了又一道挫折,他们更加团结的上路了。
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能撒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2
《真假猴王》来自神奇小说《西游记》,是经典典故之一。它说悟空因为杀死了几个土匪而被主人赶出了主人,而孙悟空假装是六耳猕猴,试图偷走圣经,去西方学习圣经。最后,在真正的孙悟空和神仙的帮助下,六耳猕猴被如来佛绳之以法,师徒们又回到了一起。
阅读后,我认为唐僧是一个没有从正确的角度看待事物的人。悟空帮他除恶魔。他不欣赏。他还盲目地认为悟空杀人不眨眼,甚至不放过人民的生命。
在文章中,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唐僧赶走了悟空.那一段。虽然悟空对师父的做法很不满意,但他宁愿被师父念咒也不愿离开师父。他不得不护送师父学习经文,但唐僧听了八戒的胡说八道,强行赶走了悟空。
看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要多方面思考,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情。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3
《西游记》很好看。我想每个人都看过。《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称之一。作者是吴承恩。《西游记》讲述了四位师徒奉命去西方学习经文的故事。他们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他们都想吃唐僧的肉。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大师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真假猴王的故事!
四位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他们在荒山中遇到了一群强盗,孙悟空不顾唐僧的阻拦,几次杀死了强盗。唐僧怒发冲冠,将孙悟空赶走,悟空委屈地回到了花果山。然而,没过多久,孙悟空又跳出云层,抢走行李,把唐僧退下马。沙僧找到悟空,一问就发现不是真悟空的行李。悟空觉得怪物变成了他的样子,于是去了花果山,果然有个假悟空在那里占山为王。
两个猴王都说他们是真的,他们去东海找龙王区分谁是真的,但在南海观音没有区分真假。最后,他们在佛法无边的如来佛面前辨认。佛只用手一指,假悟空就出现了原形。假悟空原来是七耳猕猴。猕猴慌慌张张地想逃跑,结果被悟空打死了。最后,唐僧原谅了悟空,师徒们克服了另一个挫折,他们在路上更加团结。
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能撒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叫真假美猴王。它描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拳,一路上遇见了很多妖怪,孙悟空奋力保护师父和师弟们,把很多妖怪都一一杀死,但是却也经常被唐僧指责,还时不时地赶他回花果山的老家。这一次悟空又是被唐僧念了紧箍咒而赶走他。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为保唐僧去西天拳,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于观音菩萨。但六耳猕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领,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孙悟空掀起了一场绸斗,两个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领和浑身的解数,一直打上了凌霄宝殿,玉皇大帝令他们二人停止,但六耳猕猴竟然不服从玉帝的命令,闹得玉帝也无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厮打到灵山,要让如来佛辨个真伪,说出是非。在佛法无边的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最终闹了个原形毕露,自食恶果。唐僧师徒四人在战胜了六耳猕猴以后,又踏上了去西天拳的漫漫长路。
这个故事让我感觉唐僧太不相信孙悟空了,而对妖怪们却心怀慈悲,导致了孙悟空经常被冤枉。但是我很敬佩孙悟空,他对师父的忠心永远不变。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5
我喜欢读书。今天,我去了一个图书馆。那里有很多书,这让我眼花缭乱。你明白这个图书馆在哪里吗?告诉你,这是北京中小学生数字图书馆。这个网络图书馆有天文、地理、军事和文学艺术……有很多种。我又读了我最喜欢的《西游记》。
其中,《真假猴王》的故事主要描述了一只猴子成为孙悟空,伤害师父,抢走行李,占领花果山。孙悟空和他一起找观音,玉皇大帝和师父,他们没有区分。最后,他们去找如来,如来说:六耳弥猴最擅长模仿和改变,了解很多东西的性格,只有六耳弥猴与悟空的声音和外表相同。假悟空出现原形,被真悟空打死,真美猴王大战终于结束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要撒谎,否则只会伤害自己。学习也是如此,不要像那个六耳猕猴,要扎实掌握知识,学习技能,只要一心一意做事,就必须成功。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6
读了《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后,我深有感悟,石猴的活泼好动、敢做敢为的生动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一座石像因受日月之精华,使得在石像内蹦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不怕一切事物,和任何生物玩耍。有一天,石猴正因帮忙猴群找到了花果山福地,便被猴群称为王,名为美猴王。
石猴这种活泼、敢做敢为的个性在人们心目中有一种与众不一样的感觉。我觉得这故事写得淋漓尽致,十分有意思。作者吴承恩把石猴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锲而不舍下一句
我最喜爱石猴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做一件事就会一向做到底,从来的不会半途而废。也许,这种精神正是我所缺少的。我每做一件事,如果有困难,我就会停止不做。我就应向石猴学习,做事做到底,遇到困难就坚持到底。
这篇故事使我懂得了不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才能做成一件事。这篇故事真让我收益不少啊!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叫《真假美猴王》。它描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遇见了很多妖怪,孙悟空奋力保护师父和师弟们,把很多妖怪都一一杀死,但是却也经常被唐僧指责,还时不时地赶他回花果山的老家。这一次悟空又是被唐僧念了紧箍咒而赶走他。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于观音菩萨。但六耳猕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领,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孙悟空掀起了一场场恶斗,两个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领和浑身的解数,一直打上了凌霄宝殿,玉皇大帝令他们二人停止,但六耳猕猴竟然不服从玉帝的命令,闹得玉帝也无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厮打到灵山,要让如来佛辨个真伪,说出是非。在佛法无边的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最终闹了个原形毕露,自食恶果。唐僧师徒四人在战胜了六耳猕猴以后,又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
这个故事让我感觉唐僧太不相信孙悟空了,而对妖怪们却心怀慈悲,导致了孙悟空经常被冤枉。但是我很敬佩孙悟空,他对师父的忠心永远不变。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8
《真假猴王》是《西游记》中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正如如如来佛所说,六耳猕猴是由孙悟空的恶魔制成的。这实际上是一面发现人们内心丑陋一面的镜子。
孙悟空本性是冲动,感性的。常年在唐僧身边伺候,有时自己明明做好事,却被师傅惩罚,总会有怨恨。时间长了,就要发泄了,之前出走过很多次,还因为三打白骨精被驱逐回花果山。埋在心底的怨恨没有完全释放,于是幻化了一个齐天大圣。打师傅,抢行李,占领花果山,很多都是孙悟空心中曾经想做的事情。之前有举棍打师傅的场景。另一个孙悟空的孙悟空,怎么能分辨出来呢?他有孙悟空的能力,唐僧,玉帝,天上众神仙,连观音都分不清真假。最后,法力无限的如来佛看穿了六耳猕猴的幻化,被悟空一棍打死。孙悟空杀死了六耳猕猴,这是对过去的切断。从此,他全心全意地保护唐僧,心境比以前更加平和。
《真假猴王》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颗慈悲的心。坏的一面会反映我们所做的,就像一面镜子想法最终只会伤害我们自己。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9
今日,我翻开了西游记这本书,我看到了《真假美猴王》这一篇。看完后我好想进去让唐僧认出真的悟空呀!
故事是从那里说起:师徒四人继续向西走去,师徒四人越走越累,便在一个大石头边上休息了一会儿。师傅让悟空去找水喝。六耳猕猴趁着悟空走了,便假扮悟空,把唐僧的行李和碗都拿走了。唐僧误以为真的是悟空干的,便立刻让八戒和沙僧牵着马走。可刚走不到几步,那六耳猕猴立刻来到唐僧面前,挡住了他的去路,并把他们带到了水帘洞。之后真的悟空找到了那里,并和六耳猕猴一只争斗,到了如来佛那里,才把六耳猕猴给收了。
嗨!唐僧真是是非不分,就是假悟空,也要试探。不能就这样怪最真的悟空,这样就太不公平了,悟空什么也没干,而是好心去给师傅找水,就这,师傅还念紧箍咒,还赶走他。我真替悟空打抱不平!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10
在阅读了《西游记》中的《猴王出生》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石猴活泼、敢于行动的生动形象。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石像,由于日月的精华,一只石猴从石像受到了太阳和月亮的精华。这只石猴不怕一切,和任何生物一起玩。有一天,石猴被猴子称为王,因为它帮助猴子找到了花果山的福地。
石猴这种活泼、敢做敢为的个性在人们心目中有一种与众不一样的感觉。我觉得这故事写得淋漓尽致,十分有意思。作者吴承恩把石猴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我最喜欢石猴的持不懈的精神。他会一直做一件事,永远不会半途而废。也许,这种精神正是我所缺乏的。困难,我会停止做每件事。我应该向石猴学习,做到最后,遇到困难时坚持下去。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才能做成一件事。这个故事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11
《真假美猴王》是《西游记》里面十分精彩的一段故事。但是这却不是一段简单的故事,就像是如来佛祖所说六耳猕猴是因为孙悟空的心魔而成。这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将人内心中丑恶的一面给找出来了。
孙悟空本性是冲动,感性的。常年在唐僧身边伺候着,有时候自己明明办了好事,却遭到师傅的惩罚,总是会有怨气的。时间久了,就要发泄出来,之前出走很多次了,还因为三打白骨精而被驱逐回花果山。埋藏在心底的怨恨得不到彻底的释放,于是幻化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齐天大圣了。打师傅,抢行李,霸占花果山,很多都是孙悟空心里曾经想做的事情,之前就有过举棒想打师傅的场景。心魔幻化出来的另外一个孙悟空,怎么可能能辨别出来呢?他有着孙悟空一样的本领,唐僧、玉帝、天上众神仙,甚至连观音也辨别不出真假。最后还是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识破了六耳猕猴的幻化,被悟空一棍打死。孙悟空打死了六耳猕猴,算是对以前过往的割断。自此,他一心一意保护唐僧,心境都比以前都要平和了。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心存善念和一颗慈悲的心。不好的一面都会反映到我们所做的事情上去,就像镜子一样,心中的恶念到头来伤害只会是自己。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12
近日重复《西游记》,感悟颇多,在此,对一些问题说些自我的看法。前些时间,有人说真正的孙悟空被六耳猕猴秘密代替了。直接原因就是在真假猴王之后,孙悟空表现的.“很乖”。其实仔细读过前后文就会发现原因。真假猴王开始就说,师徒四人当时各怀异心,但经过假猴王一事后,师徒四人成了一心。不仅仅孙悟空“乖”了,就连懒货八戒也主动探路、挑担了。并且后文中,唐僧也并非没再念过紧箍咒,只可是孙悟空学会了心平气和,三言两语让唐僧对他言听计从而已。人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西天取经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让人逐步走向成熟,从这一点看,孙悟空就是在这次真假只斗中成熟起来的。那个假悟空其实也就代表了“心魔”罢了。本人通读《西游》仅有两遍,略有心得,望诸位不吝赐教吧。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13
今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叫《真假美猴王》。它描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唐三藏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遇见了很多妖怪,孙悟空奋力保护师父和师弟们,把很多妖怪都一一杀死,但是却也经常被唐三藏指责,还时不时地赶他回花果山的老家。这一次悟空又是被唐三藏念了紧箍咒而赶走他。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为保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于观音菩萨。但六耳猕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领,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孙悟空掀起了一场场恶斗,两个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领和浑身的解数,一直打上了凌霄宝殿,玉皇大帝令他们二人停止,但六耳猕猴竟然不服从玉帝的命令,闹得玉帝也无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厮打到灵山,要让如来佛辨个真伪,说出是非。在佛法无边的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最终闹了个原形毕露,自食恶果。唐三藏师徒四人在战胜了六耳猕猴以后,又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
这个故事让我感觉唐三藏太不相信孙悟空了,而对妖怪们却心怀慈悲,导致了孙悟空经常被冤枉。但是我很敬佩孙悟空,他对师父的忠心永远不变。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14
《真假猴王》是《西游记》中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正如如如来佛所说,六耳猕猴是由孙悟空的恶魔制成的。这实际上是一面发现人们内心丑陋一面的镜子。
孙悟空冲动感性。常年在唐僧身边伺候,有时自己明明做好事,却被师傅惩罚,总会有怨恨。时间长了,就要发泄了,之前出走过很多次,还因为三打白骨精被驱逐回花果山。埋在心底的怨恨没有完全释放,于是幻化了一个齐天大圣。打师傅,抢行李,占领花果山,很多都是孙悟空心中曾经想做的事情。
之前有举棍打师傅的场景。另一个孙悟空的孙悟空,怎么能分辨出来呢?他有着孙悟空一样的本领,唐僧、玉帝、天上众神仙,甚至连观音也辨别不出真假。最后,法力无限的如来佛看穿了六耳猕猴的幻化,被悟空一棍打死。孙悟空杀死了六耳猕猴,这是对过去的切断。从此,他全心全意地保护唐僧,心境比以前更加平和。
《真假猴王》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有一颗善良和同情心。坏的一面会反映我们所做的,就像镜子一样,心`恶念最终只会伤害自己。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15
这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叫《真假美猴王》。它描述了一个很搞笑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遇见了很多妖怪,孙悟空奋力保护师父和师弟们,把很多妖怪都一一杀死,但是却也经常被唐僧指责,还时不时地赶他回花果山的老家。这一次悟空又是被唐僧念了紧箍咒而赶走他。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于观音菩萨。但六耳猕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领,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孙悟空掀起了一场场恶斗,两个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领和浑身的解数,一向打上了凌霄宝殿,玉皇大帝令他们二人停止,但六耳猕猴竟然不服从玉帝的命令,闹得玉帝也无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向厮打到灵山,要让如来佛辨个真伪,说出是非。在佛法无边的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最终闹了个原形毕露,自食恶果。唐僧师徒四人在战胜了六耳猕猴以后,又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
这个故事让我感觉唐僧太不坚信孙悟空了,而对妖怪们却心怀慈悲,导致了孙悟空经常被冤枉。但是我很敬佩孙悟空,他对师父的忠心永远不变。
第五篇:真假美猴王感想
《明清小说鉴赏》——顾克勇
《西游记》之真假美猴王
姓名:高兰
学号:I10140305
班级:10级应用化学3班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西游记》这部名著,虽然没有读过《西游记》这本小说,但是电视剧《西游记》、《西游记续》却是从小看到大的,这样的经典,不管是看多少次,我都会被故事中曲折、动人、离奇的情节所感染、所吸引、所打动。回想起来,自己已经许久没有接触过与《西游记》有关的东西了,儿时那怀揣着梦想与企盼瞻仰《西游记》的心境也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时光渐渐冲淡了。大学里,我选了明清小说鉴赏这门课,课上老师又一次带我重温了经典,我突然发现自己依然是那么的钟爱《西游记》,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找到了当初的那份纯真。回到寝室,我又一次的观看了最经典版本的《西游记》,一样的感动,一样的引人入胜。要论起整个故事中最令我感动和佩服的,还是“真假美猴王”这一章节。
先谈谈孙悟空吧,他并不是一个生性顽劣的猴子,在一路护送唐僧的过程中,他早已在师徒四人的朝夕相处中,转变为一个有感情、有理性的猴子。他因为杀死村名而被师傅赶走,而后假的孙悟空打昏唐僧,又将行李偷走。而真的孙悟空却被师傅冤枉。被冤枉后的悟空并没有背叛自己的师傅,依然忠心不改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和有一身本领的六耳猕猴掀起了一场场恶斗。最终用机智和勇气洗刷了自己的冤屈,重获师傅的信任。面对冤屈,他没有选择背叛,面对恶势力,他没有选择逃避,足见悟空的有情有义、嫉恶如仇。这让我为之感动。
其次,在《真假美猴王》里,我读出了唐僧对孙悟空感情的深厚。悟空打死村名之后,他心中无限悲痛,虽然对悟空充满不舍,但是他决心已定。在念紧箍咒的那一幕时,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泪水,就像感受到了他心中的痛苦一样,悟空苦苦求饶,他却置之不理,不是绝情,而是因为太有感情。悟空走后,唐僧拿出自己曾经给悟空做的衣服,回想着与悟空之间发生的一切——悟空破山而出大喊师傅的兴奋;昏暗的灯光下,悟空为自己掌灯,自己为悟空织衣的感动;悟空穿上新衣乐的上蹿下跳的激动......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出他与悟空之间感情之深。最后,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师徒二人和好如初,真情流露,让人动容。
《明清小说鉴赏》——顾克勇
在这样的一个故事里,同样另外感动的还有猪八戒和沙僧,沙僧一如既往的善良老实,不辞辛苦只身前往寻找大师兄;猪八戒也并不像从前那样与他的猴哥作对,而是处处维护着他,与“三打白骨精”一样,“真假美猴王”的结局令人欣慰,师徒二人和好如初,重返西天路。但不同的是,“真假美猴王”中师徒二人和好如初时,八戒却被感动,哭的稀里哗啦,这也正是我感触之深的另一个缘由。
对于“真假美猴王”这一回,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这一回中根本就没有妖怪, 那个所谓的六耳猕猴并不存在。从头到尾都是孙悟空一个人捣的鬼,也有人说,六耳猕猴只是孙悟空无意识中产生的另一个自己,是悟空被师傅赶走后产生的“恶念”,或者说是“心魔”。我个人对前一个说法表示十分的不赞同。纵观西游记整部电视剧或者整部小说,孙悟空有情有义、疾恶如仇、是非分明,是不可能干的出那样的事情来的,在我看来,六耳猕猴的出现也正好从侧面烘托出悟空的宽宏仁义。
由真假美猴王这样一个故事,联想到我们的生活,我感受颇多。首先是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不能一意孤行、意气行事,要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分析整件事。就像唐僧错怪悟空一样,他只顾慈悲为怀,不了解事情真相就赶走悟空,固执己见,不停悟空解释。悟空的做法也不可取,他因为被师傅冤枉,而一气之下就走了,才使小人趁虚而入。若是师徒二人心平气和,理性的对整件事情进行分析,误会马上就能解开。其次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沟通,观音菩萨批评唐僧和悟空,只因师徒之间存有间隙,才使他人钻了空子。这正是源于师徒二人没有充分的沟通,若是当初二人都能够冷静下来多加沟通,也不会酿成之后的苦果。当今的社会,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但越来越多的人不懂得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桥梁,因此我们在遇到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学会沟通。
最后,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说六耳猕猴是悟空的“心魔”,还是很有道理的,“心魔”之所以会产生,那是源于悟空内心的不平衡,产生了心理斗争。么如何解决常常会引起内心斗争的这个矛盾物?简而言之,就是如何面对自己认为的不公平待遇?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稍稍倾向于采用激进的方法,而当不满的情绪,也就是“心魔”占得上风,矛盾就会升级,最终难以想象的恶果。这种问 2
《明清小说鉴赏》——顾克勇
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当然应该尽量避免。个人认为解决办法就是双方多一些平和的交流,相互多一些理解,堵塞的心结就容易解开了,那么心中的那个“假悟空”就不那么容易跳出来了。
以上是我个人看完“真假美猴王”之后的一些感想,都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希望能够引起共鸣,同时感谢《明清小说鉴赏》这门课,让我有机会重温儿时热爱的《西游记》,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