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词 串 让 识 字 教 学 添 活 力
词 串 让 识 字 教 学 添 活 力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玉门街小学
张英 邮编:730060
联系电话:*** 三个词语并置一行,十二个词语分四行整齐排列,它是一首灵动的诗,又似一幅多彩的画,有形象、有意境、有韵味。分开来念是一个个既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是一首押韵上口、便于诵读的小诗。这就是苏教版教材独有的一种识字课文——词串识字。词串识字是借鉴了传统识字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编写而成的,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和可读性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爱学、乐学,真正体现了新课标关于学生学习的“三个维度”的目标。
一、词串识字有利于儿童识记汉字。
在识字阶段,如果让儿童去学一个个不能表音的汉字,那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即使勉强学了,也不容易记住。将生字编入韵文,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学生的兴趣,有容易记忆,这显然比学一个个的单字要好,比一上来就念参差不齐的句子要好。我们都知道启蒙的识字课本差不多都是儿歌,顺口溜,比如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词串教学吸收了传统教学这一宝贵经验,就能有效提高识字效率。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先生曾明确指出:儿童识字能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个是语言能力,一个是对那些能与文字相匹配的具体事物的经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
(一):“春天 春风 春雨/ 柳树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 梨花 杏花 桃花”,有11个词语是围绕春天来写的,对于刚进学校时间不长的孩子来讲,他们已具备有一定的口语能力和认知经验了,所以当他们看到书上的插图,就能够把自己已有的对“春雨、燕子、柳树、小草”等事物的认识经验迅速激活,使已有的图像、声音、语义和将要认识的字挂起钩来,认识这一词串的生字也就容易多了,就像艾伟先生所说:“见形而知义,闻声而知义形也。”再加上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他们就会在诵读词串的过程中较容易地完成识字任务。
2、词串识字能帮儿童认识事物,获得美感体验。
由于词串是以特定的时空事物为中心而选编的,因而他具有认知功能。比如说一年级上册有一词串:“太阳 闹钟 小鸟/ 穿衣 下床 起早/ 刷牙 洗脸 早餐/ 上学 升旗 做操”学生在读了这一词串之后,就能知道自己早晨起来应该干什么,该怎样干,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例如“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学生读了这一韵文,不仅能认识“骏马、椰树、牦牛”,还能知道它们分别生活在“塞北、海岛、和高原”上,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锦绣中华的思想感情。又如“杏花/ 梨花/ 桃花”这一词串,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他们平时的生活根本接触不到果园,在他们脑海中只有杏子、梨、桃子的影子,而根本找不到杏花、梨花、桃花的踪迹。在课本上就有非常醒目的图片,学生借助这些插图就能认识到雪白的梨花、淡粉的杏花和粉红的、五个瓣的桃花,使他们对原本陌生的事物有了清晰的认识。由于词串之间有空隙,能给学生以遐想。虽然词串只列举了一些典型事物,但我想学生在一边诵读“春天 春风 春雨/柳树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 梨花 杏花 桃花”,一边展开想象的过程中头脑里一定会出现一幅春天的美景图:柳丝吐翠、大地葱绿、鸟语花香„„词串无声却能在欣赏者眼中形成审美期待,留下美感的延伸和振荡,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想象能力。
3、词串识字对写作兴趣的培养作用。
词串识字的这类课文,词与词之间留有许多空白,具有宽广的想象空间,能够引起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因此我认为词串是个练笔的好素材。对于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习作是什么他们全然不知,当他们在学完了有关春天的这一韵文之后,他们的脑海中也许还久久闪现着那幅春意图。于是在教学时我让孩子们从韵文中自选几个不同的词语说一段话(词语可以打乱顺序)。经过一阵激烈的互说环节之后,大家都跃跃欲试。一向胆大的赵琳同学站起来说:“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蜜蜂在百花丛中采蜜。”经过赵琳同学的提示,张璐也步入后尘,说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的小书迷牟雅侨因课外阅读丰富,他竟然像小诗人一样做起诗来“春天到,春天到,百花盛开好热闹,柳条绿、小草嫩,燕子、布谷把春报”„„这时高高举起的小手更多了,有的已经等不及脱口而出说起来了,于是我便鼓励学生采用不同形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写好后自己读一读,并拿给同桌一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只见孩子们低头不语,奋笔疾书,看着他们那认真的样儿我思绪万千:谁说我们的孩子读书只是走马观花,谁说我们的孩子不会读书,从这些稚嫩的语言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小诗人、小作家正成长起来。
这样的练习对已经具备了口语能力的孩子来说应该并不难,但这样做的目的却能使学生从一次小小的练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的好习惯,从一年级就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词串识字之所以有如此迷人的魅力,就是它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语言文字的特点,让学生在识字、学词、诵读的过程中建立汉字的音、形、义的联系,丰富词汇,增长见识,品读联想,发展语言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
第二篇:让识字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让识字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一、识字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广义的识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两个方面。狭义的识字教学主要包括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和字义教学这三方面。本文所指的识字教学当指广义的识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识字的总目标是:
“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众所周知,识字、写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是形成读写能力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认识并学会一定数量的字词,才能理解书面材料,才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识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的效率。同时,识字对儿童发展起重要作用,并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一味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因此,识字教学常常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结果却是高耗低效。其表现主要为字音教学时教师先把生字的拼音直接板书出来让学生读,读准字音后出示字形,让学生联系拼音和汉字进行认读,然后把拼音擦掉,让学生单看字形读准字音;字形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综合汉字的组成部分,熟悉字的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最后达到掌握字形的目的;字义教学比较复杂,一般都是把生字和其他字连成词语来解释,再造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它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抄写、默写等多方面的练习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三、如何让识字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识字教学注人了新的血液,它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从而主动识字呢?我的体会是不宜依靠简单重复,机械乏味的认读和大量的抄写来完成,而是有的放矢地加强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采用相应的教法以提高识字效率。其教法主要体现为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他们通过感性认识而获得表象,运用表象进行直觉的“形象思维”,情境教学正是从感受形象开始,以情激情,符合儿童思维的特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教师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生字的饱满热情。如教学《认一认3》时,针对“星”这一教学的难点,可以借助多媒体,显示星星闪动的画面,让星娃娃开始说话,跟小朋友交朋友。这一小小的情境,激起学生要读好“星”字,与星娃娃交上朋友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愿望。教学“风”字,显示不同季节的风的画面,让“风”字发生颜色的变化,一次次刺激学生的视觉感观,并配以风声,让学生入情入境,认识并认读“风”字。又如教学《识字4》一课时,师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老师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家说:“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一只知了正在唱着动听的歌。”老师顺势抓住挈机,表扬学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2、穿插游戏,拓展学习空间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他们活泼好动,充满童趣,但持续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游戏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弊端。因为他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激发了他们的童趣,诱使他们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教学的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实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比如开展“我与生字交朋友”活动:
1)叫朋友“名字”。学生用两种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会学、会认的生字,通读课文时强调别叫错朋友的“名字”(读音)。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他们读起书来,认起字来特别用心。2)记朋友“相貌”。认错人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既然与生字交朋友了,当然要记住这些朋友的“相貌”(字形),于是学生就想方设法记住生字字形。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一一进入学生的知识仓库,学生对这些生字产生了感情,像老朋友一样待他们,不仅记得住,而且画得准(书写准确)。
(3)看朋友“做事”。一个个生字孤立地看,只不过是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而融入课文这个“大家庭”,就充满生命和活力,其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看朋友“做事”,就是看看生字在“家”中的作用,即表达了什么意思。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自觉地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同桌讨论等方法去挖掘生字的含义。如教学《识字4》,当学生了解了整篇韵文后,让他们戴上与昆虫有关的图或词的卡片,伴着“找朋友”的音乐自由游戏,找到一个伙伴;接着再找另一个伙伴。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将枯燥的复习寓于快乐而又紧张的比赛中,再次让学生将所学词语与相应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来我又设计“小组合作做贺卡”的活动,请同学把刚才游戏的卡片取下来,贴在已经准备好的贺卡上,还可以画上其它东西装饰一下,要把图和词贴准确,学生兴趣盎然地动手贴、动手画、动手剪,大家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学习,通过活动,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
3、自主探索,增强识字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地掌握他们。”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与学生互换角色,给学生留有自由识字的空间,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量。如教学《认一认3》中的“日、月、光、雨”时,发给各组生字卡,以小组为单位,用读拼音、看图或其它方法自己来认识。人人可以争当小老师,挑自己学会的,喜欢的字介绍给其他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争当小老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在主动探究中认识了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在教学中没有过多的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能力。如《识字4》中,小朋友认识了昆虫,初步认识了有关昆虫及本课的词语后,就进入了学韵文,识写汉字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让小朋友小组合作,认真朗读韵文,仔细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学生认真读韵文后,纷纷举手: 生1:我发现“蜻蜓”两个字,只要在“青”和“延”旁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读“蜻蜓”。生2:我发现蚂蚁两个字,也只要在“马”和“义”旁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蚂蚁”,大家跟我读“蚂蚁”。生3:老师,我发现大部分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生4:我爸爸在昆山工作,“昆虫”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认识了。这是教学的瞬间,看似简单,却很精彩!他们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出了那么多答案,真是了不起的“伟大发现”。
4、及时巩固,提高识字效益
遗忘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衰退的,所以在学生经过正确识字后,还得进行间隔性的再现。从复现的形式看,应力求丰富多样,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这样的变式训练形式。(1)卡片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先自己拼读,后小组学。(2)多种形式比赛读。利用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经常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寓复习巩固于比赛之中。如小组“开火车”比赛,看谁认得快;生字默写比赛,看谁默写得对。开展这些比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好处,又能检查教学效果。(3)找字卡,做游戏。上好一课或一个单元后,把所学的生字写在卡片上,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找出字卡展示,或两个小朋友,我读一个你找,你读一个我找。学生反复认读,看的次数多了,也自然地认清了所学生字的字形,读准了字音。这样比反复抄写汉字的方法,来得既灵活又省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找朋友。把合体字分解成几个部件,写在卡片上,如:人+王=全,口+十=早,口+十=叶,一+大=天等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相关的字联系起来,这样从分到合,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反复认读,对容易混淆的字也就区分开了。
(5)减一减。与找朋友的方法类似,不同点是从一个熟字中去掉某一部件。如学“乌”字,学生从“鸟”字得到启示,说“鸟”字去掉一个点就是“乌”字。学习“休”字,学生说“体”字去掉一横就是“休”。
(6)换一换。依据形声字的特点,通过换熟字的部首来变成生字,如“清”换三点水为“日”就成“晴”;换三点水为“目”就为“睛”等。(7)说一说。如《乌鸦喝水》一课中有“喝、渴”两字,学生容易混淆。老师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分辩清楚。有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这样一说,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5、开发资源,培养识字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应直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教课书上要求的音、形、义都会的生字外,还要巧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据此,我们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开辟多种识字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增强识字量,为他们今后的读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记得一年级第一次发作业本时,老师就提出小助手的“任命标准”,认识本组同学姓名的可以当组长,认识本排同学姓名的可以当排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认齐就有当课代表的资格。学生们都想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于是一下课就对着座位表上的姓名认真识记。没几天功夫,许多学生便能顺利地帮老师发本子了,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全班学生姓名中近100多个汉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2)在环境接触中识字。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喝饮料时,饮料名跃入眼帘;买物品时,物品的名称、说明罗列其上;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招手;看电视时,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他们通过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的字句``````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这样在大语文环境下识字、认字,增加了刺激记忆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生字词的强化和巩固。
(3)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学生学过了拼音,认识了一部分汉字,最让他们高兴的莫过于能自己阅读书报了。此时,教师可提供与学生识字量相当的阅读物,利用每周开设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展示性阅读活动。这样既巩固了熟字,又学到了生字,达到多识字、早阅读的目的。而在阅读时体会到识字成就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更能激发他们识更多的字,看更多的书的愿望,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日常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拓宽识字面,不仅可以增加识字量,更重要的是把识字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融为一体,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陶冶生活情操,培养生活才干和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总之,识字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孤立地教学生识字是不可取的,采用单调机械的方式亦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让识字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三篇:让识字教学焕发主体活力的途径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最为重要的教育使命就是让学生喜欢上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掌握知识,继而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在第一阶段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汉字。笔者认为正确的识字方法与识字途径的把握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焕发主体活力的重要途径。
1.方法引路——学会学
无论是传统填鸭还是现代教学都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其结果皆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充满稚气的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有限,对单调而又枯燥的汉字缺乏兴趣。如果我们在识字教学中一味地给予强加和压制,势必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为了使学生都想学、都会学,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与规律。以下方法不妨一试。
1.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后的生字表对全册生字均作了注音,为了方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识记生字,大部分课文都做到了全文注音。以一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全册共800个生字均在生字表中进行了注音;34篇精读课文和5篇选读课文中仅《小蝌蚪找妈妈》没注音。教学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凭借已有汉语拼音知识对教材“我会认”中的生字自主拼读,达到识字的目的。考虑到学生对拼音掌握的程度不一,也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采用“捆绑式”识字方式进行学习。
1.2巧拆汉字,歌诀识字;汉字合体字占多数,大部分汉字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编成相关歌诀,在吟咏中记忆生字。如木子“李”,弓长“张”,关耳“郑”,山山为“出”夕夕“多”等。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我的发现”板块里编者将这一识字方法较为含蓄地作了诱导,在该册教材的“语文园地八”中则体现得较为淋漓尽致。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寻找规律,编写出符合他们自己口味的歌诀,借此收到识字的目的。
1.3复旧引新,以熟带生;学完独体字后,学生就要开始学习合体字了。在合体字识字教学中,应尽量降低教学难度,指导学生将能拆分的合体字尽可能地进行拆分,增添学生与常见字见面的机会。通过复旧引新,以一字带多字的方法进行识字。如在学习“树”前,学生已认识“木”、“又”,便可将“树”拆分成“木、又、寸”,随后又组合成“权、对、村”三个新字。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树”字的间架结构,还收到了一字带多字的学习效果。
1.4对比辨认,加深印象;汉字中形似字较多。教学时,尽可能不要让学生认识一个个单独的字,而要鼓励学生把与此相关的形似字找来,在对比中辨认,在联系中加以区别。如“日”和“目”,“他”“她”“地””也”等。此外还有笔画变换识字,如“田”、“甲”、“由”、“申”等;笔画增减识字,如“大”、“太”、“犬”、“夫”、“天”等。
2.活动导学——乐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相对占优势。要想在整个识字教学过程中让低年级学生保持学习汉字的兴趣,采用单一的学习形式显然是不行的。游戏是低年级学生喜爱的活动,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寓教于乐,乐中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2.1编写谜面,猜谜识字;在“秋”字教学时,谜面可设置为“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收获时,农民笑呵呵。”教学“碧”字,谜面可为“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既风趣又形象,学生猜谜积极性会立马高涨。为了充分发挥主体识字的能动性,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编写谜面,效果会更好。如有学生把“日”字的谜面写成“四面不透风,一横在当中”,随即就有学生想出“国”字字谜:“口中玉”。
2.2巧记姓名,快速识字;一个班就是一个家,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家的主人。学生姓名中的汉字是识字教学的巨大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记下全班同学的名字,可以通过卡片制作后相互识记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利用墙报的名片展示帮助学生识字。
2.3动作演示,感悟识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来演示汉字的形义。如“看”字,可把手防在眼睛(目)上;学习“跑”字,想想跑的动作,让人明白“跑”离不开脚,所以得用“足”字旁。
此外,也可以利用编儿歌与顺口溜的游戏方式进行识字,如“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朋);还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书、广告牌等宣传物进行识字。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任重而道远,离不开教师的满腔热情,依赖得更多的是学生主体的发挥。帮助学生寻找隐含在汉字之中的童趣,使识字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自主学习境界,这理应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心愿!
第四篇:生产计划部师徒关系添活力
融洽师徒添活力,和谐气氛促工作
生产计划部
目前,公司采掘工程点多面广,工程涉及范围长7千米、纵深700米、18个中段平面,技术工作涉及28各中段平面;每月有近80台浅孔钻、3台中深孔钻在各处作业,这些工程都要技术人员及时进行设计,及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另外,生产计划部还要对各处地探钻孔、尾矿库的建设与修缮、基建工程进行测量,因此工作繁重前所未有。同时,公司近一半供矿量来自残采、零采,具有不稳定性;矿房采矿也与原来发生了较大变化,矿体规模变小,形态变化的,品位降低,因此工作难度前所未有。近两年来,生产计划部新进人员较多,占总数的一半,全部为应届大学生。年轻人有活力、有激情,但缺乏经验、缺乏技能;老同志相反,富有经验、技能,但缺乏活力、激情。如何将繁重复杂的工作与现有的技术力量很好的结合起来,是重要的课题。对此,生产技术部将技术工作层层分解,每个老技术人员都有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将新进员工一对一分派给老同志,建立师徒关系,老同志带领和指导新员工开展技术工作,传授经验和技能,新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担和补充完成工作任务,将每个人的优点和特长充分发挥出来,相互弥补,共同促进。现在,部门师徒关系融洽,员工气氛和谐,不仅增加了个人感情,同时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且保证了安全工作,进而为公司培养和储备了技术力量,对公司正常生产和长远发展奠定人力基础。
第五篇:让作文教学焕发出新活力
让作文教学焕发出新活力 潍城区芙蓉小学 孙光芬
综观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语文学科素质的需要,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一直从事语文教学的我,采取以下措施,使作文教学越来越有滋有味,越来越充满活力。
一、准确把握新大纲的精神,转变作文教学的思想。
新大纲返璞归真,还小学作文以本来的面目,进一步明确了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这些提法和要求更符合小学习作规律、更具科学性和时效性。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深入领会新大纲精神,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打破清规戒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小学生的作文,从儿童的习作规律出发,减轻学生在作文上的压力,把学生从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无拘无束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实地表达出来,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优化作文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教学质量。
二、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的对象,更是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文”、“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正如:“你可以把一匹马拉到河边,却不能强迫它喝水”一样,习作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的劳动成果,如果没有主动参与,习作是不可能写好的。
2、改进作文的指导和讲评,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动态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学”的动态过程而发生、展开,并为学生“学”的动态过程服务的,而且这种服务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1)、在启动指导阶段,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出明确的习作目标,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来,习作指导时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放开手脚。(2)、在具体的分类分层指导阶段,及时了解学生习作中的疑难之处,捕捉反馈信息,并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及时调控“教”的程序,并给予多种形式的指导或点拨。(3)、在总结和评价阶段,一是对没有达标或达标率较低的,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组织补偿性教学;二是尽量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习作的成就动机。
把握以上两点,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作文课堂教学,采取新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学导式“,即:感受阶段——拟作阶段——评导阶段——修改阶段——总结阶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和讨论式,学生互帮互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
三、树立大作文观,广开渠道,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及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过:“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即要在写作素材的积累上下功夫,古往今来,国内国外,多少文人墨客无一不是得益于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读万卷书”的饱学积累,而我们小学生生活范围本来就有限,再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参与各种生活实践的机会很少,而且课业负担又比较重,又加上现代化设备进入家庭,这些在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少而窄,使生活和语言的积累严重不足,针对这种现状,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生活和语言的积累,解决了这两个矛盾。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内课外结合,积累作文的素材。
首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经常启发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及时把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如春节过后开学第三周的时候,大家都在教室里上课,不知谁喊了一声“下雪了”,这时五十多双眼睛不约而同转向窗外,望着纷纷扬扬的雪飘下来,学生异常兴奋,这时,我及时启发学生对雪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以春雪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思路开阔,观察仔细。有的同学这样写道:“下雪了,好大的一场雪,小雪花呀小雪花,三九天时你可来,但小草已经绿了头,楼下的丁香花也从那小小的褐色的“睡袋”里钻出来了嫩嫩的时,你也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的从天而降,那着急的样子,真像是迟到的小学生。”这些生动有趣的描写缘于学生仔细的观察,因此学生能够尽情表达,有内容可写。
再次启发学生在想象中的积累。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应该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设法活跃学生思路,启迪思维。平时学生看到的人、事、景物、画面,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打开联想的翅膀,想象越丰富,就越会有灿烂多采的景象在脑中萦绕,作文选材时思路就会越开阔。
第三、在活动中积累。有意识有计划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作文素材,使作文乐趣无穷。如我校所开设的特色课程——社会活动课,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通过一项项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学生在调查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方式获得第一手材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当他们下笔时,那情感的倾泻,开放的思维,大胆的创新,使文章妙笔生花,如学生在进行“种子的生长发育”这次实验时,不但详细地观察和记录了种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而且有的同学当看到自己种的种子发芽时,高兴极了,在它的调查报告中写道:看着这小小的嫩芽,种子对我说话了,我长“牙”了。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即丰富了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使他们贮存了七彩的作文素材。
2、转变概念,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书面语言。学生直接的生活实践,可以直接积累作文的素材,但仅此而已,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因此,还要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领域,丰富作文内容,而阅读量是制约作文教学的一个决定性变量。加强阅读,扩大阅读量,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视野,积累丰富的书面语言,为此,我通过“大阅读”实验,针对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认识水平和判别能力低,阅读的育目性和随意性大的状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有目的、有计划的帮助学生选择,向学生推荐介绍一些文值兼美的课外读物。当学生进入到自学、主动、正确参与的轨道后,我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愿选择读物,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读,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为学生在学校、在家里创设一个温馨的文化氛围和读书环境,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为写好作文储备用之不尽的源泉。
总之,教师转变了作文教学观念、优化了教学方法,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和书面语言。激发了习作练笔的欲望,提高了作文兴趣,学生学得生动,学的活泼,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使作文教学焕发出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