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品德: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一、本单元的地位
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也对自身应该享有的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有了具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重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培养学生正义感。公平和正义的理念要求公民要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所以,本单元既是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延伸,也是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合理提升。
公民依法享有和维护权利、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就是公平和正义的具体体现。有了公平意识和正义感,就可以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本单元对于巩固和提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非常重要,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内容对学生的发展也极为重要。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品格修养,培养学生的公平感和正义感,努力引导学生做一个追求公平、维护正义的公民,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现代人。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追求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和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组成。其中,第九课有两框,第十课有两框。
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
(一)设计意图
设计本主题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平和正义的社会意义和重要性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明确:努力做一个追求公平、维护正义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人,是社会的期望和时代的要求。同时,通过参与主题探究活动,也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篇: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一、复习内容
1、公平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公平问题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公平是维系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公平是社会的稳定器。
2、对公平的理解: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①公平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②公平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知道在特定环境中如何行动,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做是最好的。③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④公平是相时的。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否则,就不公平。
3、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和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有什么危害?
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4、公平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5、公平与否的判断受什么制约?我们应当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
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①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③我们要敢干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6、你见到下列不公平现象,你应当怎么做?
当有人恃强凌弱时: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当有人排斥异已、处事不公时: 仗义执言、主持公道,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7、什么样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为什么?
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因为: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只有公平互惠的合作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人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8、什么是“公平”? 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1、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谈谈你对正义的理解。
①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被人欺负了,有人斥责欺人者;受委屈了,有地方鸣冤申诉;被侵权了,有法律制裁侵权者;有困难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②如果没有正义,善良就会被践踏,邪恶就会肆虐,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黑暗和混乱之中。③所以,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
2、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3、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4、什么是制度?制度的正义性体现在哪里? 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指定的。每个人都能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到致意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5、正义和正义的制度社会有什么作用? 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正义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6、维护正义,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看到非正义的事情,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在尽量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7、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①要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得稳、爱憎分明、正气凛然、正大光明、无私无畏。②如果遇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要采取起正当方式,奋起抗争,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③未成年人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④我们不仅要为自己、为他人的正义去努力,更要为集体的正义去奔波,为国家的正义去奋斗。
二、知识巩固:师生共同完成。(用3分钟)课堂小结:由学生完成。(用时:2分钟)课堂练习:(用时:5分钟)
三、板书设计: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1、对公平的理解:
1、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
2、公平与否的判断受什么制约?
2、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四、教学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政治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测评试题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测评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1.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应学会忍耐。()2.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既体现了社会效率原则,也体现了社会公平。()4.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现了一种社会公平。()5.中学生关注公平问题没有多大意义。()
6.国家对个人所得税征收实行“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这是不公平的。()
7.有了合理的制度规则,社会合作才能顺利进行,社会生活才能有序运转。()8.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和公共环境、尊重社会公德都是有正义感的具体表现。()
9.正义感就是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并不在于是否将之付诸行动。()10.正义和正义制度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生活中的名人优先意识是违背正义的。()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括号内。)11.下列对“公平”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公平就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②公平就是绝对平等 ③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④在社会合作中,公平就是每个人在作出贡献时,也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1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有权要求得到公平的对待,这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下列行为体现社会公平的有()
①某公司员工每月按时领取合理报酬 ②小明同学通过努力成功当选为校学生会主席 ③爱唱歌的小丽参加了超级女声的海选 ④就因为是女性,小童被某公司拒绝录用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13.下列关于公平观点的一些具体表述,不正确的是()A.我家在农村,父母辛勤劳动供我读书,我每天放学后帮父母干农活,我认为这很公平
B.我学习成绩好,父母的收入也高,但他们从不给我买名牌服装,这对我很不公平C.在同一个国家里,贫富差距太大是不公平的
D.为了公平,富裕地区有道义上的责任向贫困地区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援助 14.南非白人作家纳丁·戈迪默说过:“如果我不是一个白人,我就进不了图书馆,我就不可能读书,就不可能写作,于是就不可能拿诺贝尔文学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白人比黑人聪明
B.只有白人才能拿诺贝尔文学奖
C.黑人不会写作,因此不可能拿诺贝尔文学奖
D.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平现象的是()
A.父母辛辛苦苦把小徐拉扯大,而小徐却不愿赡养父母 B.小钱在超市里买到了变质的面包
C.小王每天风雨无阻练长跑,在校运动会上获1 500米冠军 D.某著名运动员靠服用兴奋剂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金牌
16.报载,杭州一家餐厅推出19.8万元一桌的豪华年夜饭,但是,许多地方农民一年的收入才上千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钱人花自己的钱,奢侈一点无可厚非 ②这是不公平的,是浪费社会资源
③这种浪费会腐蚀社会成员的道德,败坏社会风气 ④需要社会公正机制的存在
A. ①②④B.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17.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应遵循的()
A.平等原则B.互助合作原则C.宽容原则D.真诚原则
18.小晖在班委会改选中落选,他认为这是同学故意排挤他,这时他应该()①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②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③变挫折为动力,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④以后不再跟同学合作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 19.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应该()①多享受利益,少承担责任
②诚信做人,恪守自己在合作中的诺言 ③真诚地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④宽宏大度,不斤斤计较小的得失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
20.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有时甚至比10还小。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相互推诿,三个人永无宁日,这种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如果人们相互推诿责任,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②社会需要相互合作,需要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责任
③社会分工不同,不同职业的人都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负责 ④由于人的素质不同,任何合作都是很难成功的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 21.下列选项中属于正义行为的是()A.任长霞惩治邪恶B.王某偷税漏税 C.某企业生产假药D.某同学考试作弊
22.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助于建设正义的社会。下列行为体现公平和正义的是()①明明和父母经常去看望爷爷奶奶 ②小丽告诉爸爸开车要避让行人
③小王买了假冒伪劣商品,一气之下把那家店给砸了 ④国家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23.社会要求我们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正义要求我们做到()①尊重人的基本权利②尊重制度和规则
③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④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 24.下列属于不正义行为的是()A.在电影院看电影不起哄、不喧哗 B.游览动物园,不违规逗玩、饲喂动物 C.因为学习忙,轮到做值日的时候就请假 D.骑车不闯红灯,不随地吐痰
25.我国对一些少数民族考生实施高考加分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中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对高消费征收高消费税„„这些政策()
①有失公平原则
②可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 ③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 ④有利于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26.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这告诉我们()A.应运用一切手段实现社会的绝对公平B.应理智面对社会生活的不公平C.公平是虚无缥缈的
D.不必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努力
27.王彬随着人群上了无人售票车,将事先准备好的八个一角硬币投进投币箱,然后走到车厢。他暗自高兴:少交了两角钱,却没被人发现。对王彬的行为理解错误的是()
A.父母挣钱不容易,用这种方式省两角钱可以理解 B.这是一种非正义的行为 C.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D.如果人人都这样做,会使国家受到严重损失
28. 2005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全国有65.7%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大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曾经因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放弃过医疗。这说明()
①在我国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②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很落后 ③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④我国还没有建立医疗保障制度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 29.中华民族有崇尚正直的传统,以下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①正直者不可屈曲②不为五斗米折腰③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④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
30. 2005年11月16日,中宣部、中央综治委、公安部、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第九次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和先进分子表彰大会,14名见义勇为英雄和50名先进分子受到表彰。这件事说明()
A.只有有了见义勇为的行为,才会得到表彰和奖励 B.只有通过表彰和奖励,正义的行为才会得到发扬 C.正义的行为会受到人们的赞赏和崇敬
D.表彰和奖励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是政府的事,与我无关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31.“见义勇为”是正义行为,“见义巧为”是非正义行为。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32.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在上海举行的世乒赛中,有一场球令人难忘。那并非是一场决赛,只是一场淘汰赛。中国选手刘国正对德国选手波尔,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负者将打道回府。
两强相遇,打得难解难分。在第七局也是决胜局里,刘国正以12比13落后,再输一分就将被淘汰。就是这关键的一分,刘国正的一个回球偏偏出界了!极度沸腾的全场观众顿时寂静无声,观众们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刘国正自己好像也懵了,愣愣地站在那里;波尔的教练已经起立狂欢,准备冲进场内拥抱自己的弟子。而就在这一瞬间,波尔却优雅地伸手示意,指向台边──这是个擦边球,应该是刘国正得分。
就这样,刘国正被对手从悬崖边“救”了回来,而且,最终反败为胜。这是一场足以震撼世人的经典之战!不仅是因为双方选手的高超球艺,也不仅是因为刘国正在绝境中的坚忍不拔,更因为波尔那个优雅的手势。
波尔失利了,同时赢得了异国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赛后,记者们追问他为何要这么做。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1)看了这篇报道,你有何感想?
(2)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遇到或听说过类似的事例?请试举一例。33.七人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吃一大桶粥,要命的是,每天的粥都不够分。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配,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均,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34.别开生面的招聘
日本一家著名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他们把来应聘的人带到一个农场,把他们任意搭配,每两人一组,给每组一把铁锯,然后让每组把一根圆木锯成两段。开始时,每个组的两个人都不合拍,不是一个太快,就是另一个太慢,进度很慢。过了一会儿,情况发生了变化。有的组两个人还是配合得不好,快慢不当,又急着赶进度,越急就越相互埋怨,累得满头大汗仍锯得很慢;有的组两个人能很快磨合好,互相配合,掌握好规律,不一会儿就把木头锯断了。两个最快把木头锯断的人被优先录用。
想一想:为什么要以“拉锯”来录取应聘者? 35.让规则看守世界
1764年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图书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学校上下得知了这场重大事故,有一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的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一位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这批受赠的250本书中的唯一珍本。怎么办?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磊落地承认错误?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这位学生终于敲开了校长的办公室,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接下来的举动更令人吃惊,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奖励,然后把他开除出校。
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校纪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
阅读上面的材料,请谈谈你对“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遵守制度和规则的人”这句话的看法。
五、探究体验
36.假如你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么做? ①当班级同学交不起学费时„„ ②当同学遭遇不公平对待时„„ ③当社区存在不公平现象时„„
④当有人恃强凌弱时„„⑤当有人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时„„ ⑥当老师处事不公时„„ ⑦当你处于困境、孤立无援时„„ ⑧当你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 37.感受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①感知正义:在现实生活中,你见到过非正义的行为吗?请你举出一个具体事例。②续写句子:假如生活失去了正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情境体验:
面对上述情境,你打算怎么办? 第四单元测评
一、明辨是非
1. ×2. √3. √4. √5. ×6. ×7. √8. √9. ×10. √
二、最佳选择
11. C12. D13. B14. D15. C16. B17. B18. C19. A20. C21. A22. C23. C24. C25. C26. B27. A28. B29. B30. C
三、辨别分析
3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两者都是正义的行为,只是“为”的方法不同。我们未成年人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但要掌握“为”的方法,尽量做到见义巧为,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四、阅读思考
32.(1)波尔的做法体现了他遵守体育比赛的规则。他崇尚公平和正义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崇敬。我们要从小树立以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2)略。
33.启示一:要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公平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启示二: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34.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趋势更加明显,现代社会的分工更加精细,一个人即使再优秀,如果不与他人合作,没有一个优秀的集体,也难成就什么事业。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依靠集体、依靠大家的共同合作。因此,作为员工必须具有公平合作意识。
35.略。
五、探究体验 36.略。37.略。
第四篇:思想品德:第三单元_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的地位
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社会经济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极其重要的权利,其权利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生存、发展和切身利益。上述权利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教学时间却十分有限,故依据课标要求,本单元仅涉及教育权、财产权和消费者权益。
本单元内容是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的拓展和延伸,与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一道构成了本册教材的主体部分,为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作了铺垫。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上述权利,依法维护上述权利,积极履行相关义务,对于学生的成长和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共编《维权手册》保护合法权益”和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构成。其中第六课有两框,第七课有两框。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
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字词掌握;文章内容梳理iu 教学难点:
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十六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1.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优美,典雅。2.说明方法:举例子(最多)
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引出原理(由表及里)4.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更形象化
5.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以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预报农时的作用。
6.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7.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称为物候学。
8.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时间因素)。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十七 奇妙的克隆
1.四个小标题:使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做诠释
4.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变成十株葡萄…(化高深为浅显易懂)
5.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6.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一个群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
7.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的实验)生物顺序
用心
爱心
专心 8.本节说明技术在不断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9.鲫鱼(鱼类)→蟾蜍(两栖类)→老鼠(哺乳类)(从低等到高等)
10.克隆绵羊“多利”标志着:○1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2既是人类的福音,又是人类的噩兆。
11.克隆技术牵涉到伦理道德问题。
12.克隆技术的利:○1可以繁殖“高附加值牲畜” ○2挽救珍稀动物○3防治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拟物,强调其作用 十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恐龙无处不在
1.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2.语言特色:①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多 ②多处运用了设问句 ③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明白如画。
3.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逻辑基础)
4.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考古学、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5.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举人们熟悉的例子来使概念更浅显易懂。
6.本文的专业术语:使文章更有权威性,科学性
7.泛大陆(热带、温带)→分裂成四部分→南极大陆(其中一个)→极地
8.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多么天衣无缝: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也许”表示估计 “最终”表明作者的信心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强调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体现了作者的幽默。
3.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形成,所以由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
用心
爱心
专心 4.两文作比较:①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原理)②说明方法 举例子(最多)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③说明内容 1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化石证明板块构造说 2用“斯石英”证明恐龙灭绝是由撞击形成的
④说明语言 逻辑性强,简明精炼,风趣幽默 十九 生物入侵者
1.事理说明文通常用逻辑顺序
2.本文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3.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生动形象的说明这一类“移民”会给人类和自然造成很大的危害)
4.生物入侵者的危害:1破坏生态系统 2造成经济损失 没有天敌危害 3物种多样性遭破坏 两个因素 不受同类食物竞争
5.不同科学家的不同态度:①经过“物竞天择”,可制约生物入侵者,达到新的平衡 ②任由发展,会给当地的人类和自然造成重大的危害 二十 落日的幻觉
1.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第5段开头部分)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