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2、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3、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1课时
1、导入: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个诗歌的王国。在这个王国中呢,有各种异彩纷呈的各种形式的诗歌,有位著名的诗人写了一首诗歌《雨巷》,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那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戴望舒)今天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这首诗,雨巷【板书:课题、作者】(ppt)播放
2、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文学翻译家。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3、生字词: 彷徨 寂寥 彳亍 惆怅 颓圮
4、对全诗进行具体分析,采用朗诵法带领学生体会课文的美。
5、你眼前出现了哪些重要的事物或者画面? 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我、姑娘(1)雨巷:濛濛细雨下的幽深小巷
(2)丁香:首诗整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丁香纤小文弱、清香优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丁香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花虽美,但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很容易消失离去的。
(3)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寂,凄清的氛围。(4)丁香姑娘
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5)我: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6、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应该对这首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接下来就请同学简单地几个词来描绘一下或者形容一下在这首诗中诗人传达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孤独、冷漠、凄清又惆怅
7、“我”是个怎样的形象?
是个怀着“希望”的,有美好理想追求的青年形象,但又是孤独、迷茫的。我:一个孤独的游子形象,一个理想的追求者。我,一个孤独忧愁的青年男子,在绵绵雨巷,渴望邂逅一位美丽的丁香姑娘。
8、丁香姑娘指的是什么?(1)心仪女子(2)“我”(3)理想与追求
9、本诗主旨:《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10、作者用雨巷、丁香这几个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1)、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四·一二”政变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第二篇: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姑娘”等重点意象的含义 2.诵读并鉴赏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艺术。
3.体味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及其变化过程。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歌曲《丁香花》
2.《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那个政治风云激荡、新旧诗风交替的时代,戴望舒携着中国古典诗歌婉约的深蕴,踏着法国象征派诗风的轻云,饱含着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用那回环往复的和谐音节,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它的音韵、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二)作家与作品
1.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2.写作背景:《雨巷》这首诗是作者1927年夏天创作的,当时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原来热情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黑暗的深渊。戴望舒此时才22岁,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党的工作,到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此时他很傍徨、很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他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所以姑娘可以是他心中的理想
(三)赏析全诗
学生反复诵读、听读中:
一读音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二读语言,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三读意象,品味诗歌的意蕴美;四读内涵,品味诗歌的思想美。1.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听朗诵,正字正音: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怅(chóu chàng)2.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再听音频,思考:诗人的音乐美是怎样造成的? 明确:
①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②一韵到底,每节押“ang”韵二、三次。(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③使用排比。
④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3.再读语言,品情感之美
学生朗读,让同学们在与录音朗诵的对比中,思考该用什么语调去读? 明确:幽怨、低沉、伤感、惆怅
朗读指导:语速舒缓,注意停顿,带感情的词要要从语气上读出它的感情来 4.三读意象,品意境之美
齐读课文,留心下边三个问题:
①诗中哪些词流露了感情?
明确: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颓圮。
这些都是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明确:丁香、雨巷、油纸伞、篱墙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5.四读内涵,品思想之美
学生再次听音频,根据刚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并且画在纸上。有何物、何人、何景、何情?朦胧、凄清、悠长、寂寥的雨巷该是怎样的?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又是怎样的?
6.分组讨论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徘徊惆怅?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倾注了如此愁怨的诸多意象?诗人又为什么想要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愁怨的姑娘又是谁呢?交流讨论节后评出优秀小组或优秀代表加以表扬。
五、课文总结
无论怎样理解姑娘的形象,我们看到诗人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孜追求,尽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迷茫、失落和感伤。都说《雨巷》这首诗美,音节美、意象美、意境美,在我看来,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种美,在它身上体现着一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六、课外作业
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七、板书设计
《雨巷》
音乐之美:舒缓
悠长
抒情
幽怨 感情之美:惆怅
感伤
希望
失望 意境之美:怀旧
悠远
朦胧
迷离
第三篇:雨巷教案
第二课《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及对意象的把握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象征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诵读走近作者,理解主题,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2.教师点拨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作者介绍(见课件)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赏析全诗。
(一)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获得初始体验。在这个环节,学生只要读出这是一首什么诗,并对诗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
(二)再读全诗,体会意境
师生共同欣赏(课件展示)配乐朗诵音像作品,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而教师提示学生方法即抓住几个主要意象展开联想,学生头脑里自然会勾勒出“雨巷”画面,就能体会出诗的意境。
①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②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体会意境。
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开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图景?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纸伞” ⑤“颓圮的篱墙”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确: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三)三读全诗,感悟情感
老师可鼓励学生大胆揣测诗人创作情况及情感,引导其积极思维。此时再做必要的创作背景的补充可谓补学生之所需,学生对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与追求自然会容易得多也丰富的得多。通过合作交流,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把握诗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①创作背景介绍:《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②同学们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请同学们看到课后习题第四题。
明确: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③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参考:
“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我”是 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失恋者的形象
“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⑿: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四)四读全诗,体验诗歌音乐美 ①押韵
1、那哪位同学来告诉我,究竟什么是“押韵”?
参考:许许多多的诗歌,顺口溜,都是要押韵的,否则就不好听,听的人也记不住,声音就不美丽。这,就是押韵的好处。
明确:诗歌的压韵是指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最后一个字在韵上要一致。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有时候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有时候可以转换压韵,但一首诗歌总体上的韵律一定要有。巧妙的压韵能使诗歌富有韵律美。
2、大家再来看看课文,是不是每一节都压韵了?(是)
每一节又压了几次韵呢?(和同学一起找出每一节的韵脚,指明压的ang韵,1-7节压韵次数分别为3、2、3、2、2、3、3)明确:全诗一共7节,每一节都是6行,每一节压韵两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又重复一次韵脚,有意的使同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里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板书:压韵)
㈡ 反复。
1、大家看这一句:“哀怨,哀怨又彷徨”,大家觉得写的好吗?(好)
2、大家都觉得这一句写的好,那是因为他用了一种很特殊的修辞手法,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修辞手法?(反复)(板书:反复)
3、谁告诉老师,什么是“反复”呢?
明确: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的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称为反复。
4、很好。是课文中还有其他的地方用到了反复吗?请找出来(共四处)
5、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大家可以尝试着自己写写诗,写好了可以拿给我欣赏一下,写的时候就可以用到反复这种修辞手法。
㈢ 排比。
1、大家找找课文里还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没有?(排比。找出诗句)
明确:“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板书:排比)
四、全班再次诵读
五、布置作业。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今天我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雨巷》改编成小说或者散文,下周一交。
六、板书设计。
雨 巷
戴望舒(雨巷诗人)
意象: 雨巷 我
丁香般的姑娘
象征:黑暗现实
苦闷的知识分子
革命前景和希望
人生低谷
失恋者
理想恋人
事业低谷
一切美好事物
作者自己
音乐美:押韵
反复
排比
第四篇: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中的意象。
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教材分析:
重点:理解诗歌意象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齐读。
朗诵指导:首尾两节:
语调低沉,低于平时说话的语调,低沉到压抑。
语速缓慢,慢到要停下,懒懒的吐字。
中间读到“姑娘”时,在这个基础上,稍显愉悦,声调上扬,语气轻柔,读出喜爱和期待。独特的音韵美:
整首诗押同一个韵;营造悠扬的氛围。
反复和重叠的使用,表达效果:仿佛一句荡开一句,形成了涟漪般荡漾开去的音乐节奏; 诗中反复的词语和句子要读出不同,音调及语速要有变化,才能读出层次感。
讨论:“在雨的哀曲里”一节应该怎么读?
虽然说得是消散了,却觉得那颜色那芬芳那目光早已飘散到读者的心头,挥之不去。这一节与其说是姑娘消失了的心碎不如说是诗人对姑娘的回味。所以读的轻柔,读的陶醉,读的甜蜜。
诗歌内容探究:
1同学们已经度过好几遍了,有的女同学可能会爱不释手,那是诗歌里的什么吸引了你呢?、是哀伤的气息。
2这哀伤来自哪里?是雨巷,还是姑娘身上,还是诗人的心灵?
诗人的心灵。
3是全部的哀伤都来自诗人的心灵吗?包括姑娘的哀伤?
是的。
4哀伤是一种很难受的心理感受,那你感觉诗人对来自自己心灵的哀伤是排斥的吗?是痛苦的吗?是想极力摆脱的吗?
不是,5所以你从诗中除了感到哀伤外,还有什么感觉?或者说诗中的哀伤有没有影响到你的情绪,让你也变得哀伤痛苦?
没有。
那为什么会这样?
虽然很哀伤,但并没觉得诗人很痛苦,他反而写的很美,似乎很享受。并不想摆脱。
小结:诗人把哀伤写的很美,很淡定,有雅致,说明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痛苦,反而在细心品味,慢慢咀嚼,本是满口苦涩,却从齿缝间溢出丝丝香甜来,更让人欲罢不能。你以前见过如此美丽的哀伤,如此醉人的哀伤吗?所以说,语文天生浪漫,有了这份浪漫情怀,哀伤也可以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种别样的美。
6诗人用蘸了忧伤的笔写成这首美妙的诗。在诗里,诗人为忧伤安了家,这个家是? 雨巷。介绍雨巷
雨巷是狭窄悠长又寂寥的,是下着连绵细雨的,阴冷的,7忧伤会喜欢这个家吗?
会的。忧伤不喜欢热闹喜欢僻静,不喜欢阳光喜欢细雨,不喜欢温暖喜欢阴冷,不喜欢明亮喜欢幽暗。
8为什么诗人能想到这样一个在合适不过的家了呢?
补充诗人与雨巷的故事。1905年3月5日,戴望舒在杭州大塔儿巷11号出生。他家周围都是悠长的小巷,大塔儿巷和小塔儿巷从东向西蜿蜒,皮市巷和华光巷横贯南北。他上小学和中学都得走过好几条长巷。写雨巷时,诗人22岁,我们可以推想,诗人对当时刚刚过去的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那朝朝暮暮所走过的江南雨巷,一条又一条,一程复一程,该为他的灵感的得来,意象的摄取,提供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巷子悠长的空荡不知给了诗人多少灵感,因为空才容易生出灵感。喧哗的马路上,充斥着太多的东西了,灵感怕吵闹。
9诗人不光给忧伤安了家,还塑了形,这个形是?
丁香一样的姑娘。
10什么样的姑娘?诗中怎么描述她的。
补充:
丁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传统的意象,看课后题。它是清新美丽,外表柔弱,内心孤高,哀怨忧愁的象征。丁香即姑娘,姑娘即丁香。
油纸伞:复古,怀旧,优雅,是一种遮挡,增加了姑娘的神秘感。颓圮的篱墙:凄凉的意象,作用:衬托姑娘的哀怨的形象。
小结:诗人更看重姑娘的神韵,而她的具体样貌就极具模糊性,这样一个美丽神秘的形象,引得人们愿意去想像她的样貌,于是这一模糊性留给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诗的魅力也就在这里了。不曾交代形成的空白,正好激起读者的想象。这是留白的艺术。能激起读者无穷的想象的文学作品是最有魅力的作品。
姑娘的样子便是忧愁的样子:清新,美丽,冷漠,凄清,惆怅,孤高,神秘,梦幻。借着戴望舒浪漫的情怀,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忧伤也是可以如此迷人的。只要我们有与诗人一样的浪漫情怀,然而又不仅仅是浪漫。有人说,诗人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痛苦的,诗人往往只能听凭思想和情感来肆意的搅缠自己和燃烧自己。(熊芳芳语)浪漫情怀便是要扎根于这种痛苦的真实。否则,作品会如同空中楼阁,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便没有恒久的魅力。
所以好的文字要渗透作者个体生命的个性,思想,情感和灵魂。要带上作者的生命的温度和活力。好的文字应该是个体生命的延伸。(熊芳芳语)戴望舒的忧伤来自社会的动荡,来自革命事业的失败,来自他爱情生活的受挫,来自他个人命运的不幸。忧伤似海,淹没了他的整个性灵。他只能借助笔下的文字来呼吸。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诗人想从忧伤的苦海中尽力活出优雅从容的姿态来。
11姑娘的形象很突出,实际上雨巷里有几个人物形象?是谁?
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是诗人自己。姑娘只是他的想象而已。
理由:开头是“我希望”到尾段仍是“我希望”,可见自始至终,姑娘并未真正出现,中间所写全是诗人的想象。想象促使希望更强烈,所以最后一段重复愿望。
诗人一人在雨巷默默独行,雨巷的空寂给诗人的想象提供了绝佳的条件,所以有那样逼真的,动情的,细腻的想象也是不足为奇的。
如果非要说姑娘真的飘过,而尾段的希望是还继续希望再一次飘过,个人觉得便是没完没了的乏味。完全失去了诗歌的空灵。
12第一节与最后一节基本相同,只是把“逢着”改成了“飘过”。为什么会这么改?
改为飘过,是因为忧伤的本质。因为忧伤的心一直忍受着悠长的寂寥,所以内心深处愿意逢着另一颗忧伤的心,来打破这寂寥获得些许安慰。可又因为忧伤的心是孤高的,冷漠的,所以即使相逢也不会打招呼,只是向着对方一瞥,看到对方投出的太息般的眼光,便擦肩而过。希望逢着,是因为忧伤的痛苦,希望飘过,是因为忧伤的执着。相逢太美好,太欢乐,这不属于忧伤,而与心爱的东西擦肩而过,才是忧伤所需要的。所以希望也许仅仅是希望,不一定非要实现,有希望就好,带着希望,带着想象,美丽的忧郁着,愉悦的哀伤着。
改为飘过,是因为丁香般的姑娘近在眼前时,投出的太息般的眼光。诗人渴望与丁香姑娘相逢,在想象中相逢后,诗人发现,姑娘的眼光里只有自己的忧伤,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引起她的在意,自然也包括诗人自己。诗人热切盼望的心受到了冷遇,但好在同样忧郁的诗人理解姑娘的冷漠。所以从想象中回到现实后,诗人的心境发生了变化,不在奢望相逢后会有什么故事,只要这姑娘能从自己身边飘过,便很知足了。
改为飘过,是因为姑娘的美。姑娘有丁香般的颜色,丁香般的芬芳,丁香般的忧愁,她的油纸伞,她的彳亍的脚步,她的默默,她的太息般的眼光,她的凄婉迷茫,她的一切都那样美好,她的一切都那样符合我的想象。她的美那样真实,那样沉静,不由得让人屏息,诗人不忍心去惊扰。她的美又那样虚幻,像梦一样,因为害怕梦被打破,所以不敢去惊扰。于是任由她静默的飘走。能看到她静默的飘走,也是一种享受。因此,从想象回到现实之后,诗人为了不惊扰这份美,为了不破坏这份美,在最后一节改为了“飘过”。
小结:忧伤从诗人心中流出,诗人将它安放在雨巷,又随着氤氲的气息蔓延的到处都是。忧伤化身为了丁香般冷漠美丽的姑娘,梦幻般的来去。忧伤希望逢着忧伤,又只愿擦肩而过。整首诗意象简单,意象都是为衬托两个忧伤的形象。两个形象,一个虚幻一个真实,一个模糊一个具体,一个女性一个男性。达到一种艺术上的平衡。成全了人们的审美期待,共鸣了人们哀伤的心灵。也许这才是它恒久的魅力所在。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不同的声音: 《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誉为雨巷诗人
余光中评价他的诗:空虚而非空灵,病在朦胧而抽象。阴柔。讨论:你更认可那种看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作业:背诵这首诗。
第五篇: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象征的手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与领悟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鉴赏法、诵读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品及背景简介
三、听配乐朗诵,鉴赏诗歌。
1、同学们一致认为这首是美吗,那么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事物来体现它的美呢?
2、你认为最美的意象是哪一个?明确:丁香姑娘
3、为什么一提到丁香就觉得很美呢?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丁香
四、引导学生探究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1、丁香姣好却容易凋落,姑娘美好但倏忽即逝。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的期盼和向往。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A、姑娘象征着作者对爱情的向往
B、象征着自己的理想(引入香草美人意象)C、象征一切美好而又转瞬即逝的东西
2、作者和丁香姑娘的偶遇发生在雨巷中,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笔下的预想具有什么特点?象征着什么?
丁香姑娘出现在雨巷中,在巷子的另一头缓缓出现,从作者身边走过后消失在雨巷深处,期望姑娘在一次出现的作者独自一人在雨巷中徘徊,盼望着姑娘的出现,因此雨巷可以虚化为一条希望之路,追求之路。
五、总结全诗
对于美好的东西,我们都想得到,当我们得不到的时候,自然会痛苦失落。《雨巷》的成功正在于戴望舒写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的一种感情,那就是“忧伤”。诗歌把诗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传输给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现在,请同学们酝酿感情,把握节奏,带着诗人传递给我们的忧伤,在江南缠绵的雨中撑一把油纸伞,走过苔痕斑斑的青石板路,走进那条细雨迷蒙的小巷中,也去体验一下在小巷中彳亍独行的意境。……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将本诗齐读一遍。
六、布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