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05:5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热点: HOT 小学奥数题 口算题 数学手抄报 首页

2014小升初

小升初资讯 小升初坑班 小升初简历 小升初择校 小升初面试 小升初推优 小升初特长 小升初衔接 奥数试题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奥数竞赛

华杯赛 希望杯 巨人杯 走美杯 课本

数学 语文 英语 教案

数学 语文 英语

单元测试

数学 语文 英语

专题推荐

回顾2013小升初 小升初衔接 分班考试真题 小升初指导 小学数学日记 五年级奥数题 趣味数学题 专题:间隔问题 专题:简便运算 专题:简单推理

奥数专题三:解决问题 专题:找规律 奥数专题一:第几

您好,欢迎来到巨人奥数网!巨人网首页 奥数 中考 高考 作文 英语 论坛

巨人旗下业务

巨人小班 小巨人幼教 巨人网校

聚优1对1家教 欧文思外教 文体科技特长 金色湖畔冬夏令营 加盟合作 |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登录 免费注册

数学脑筋急转弯:有个男子住在十三楼,他每天出门必搭电梯到一楼......报班咨询:400-012-6600

奥数首页 幼升小 小升初 竞赛考级 奥数题库 课内学习教学资源 重点中学 奥数解析 每日一题

小升初试题:小升初语文试卷 小升初数学试卷 小升初英语试卷

奥数试题: 三年级奥数题 四年级奥数题 五年级奥数题 六年级奥数题

幼升小: 幼升小指导 幼升小试题 幼升小衔接 数学知识 语文知识 英语知识 攻略: 坑班 杯赛 简历 学区房 择校 特长生 面试

试题:数学试卷 语文试卷 英语试卷 分班试题 仁华试题 奥数:华杯赛 希望杯 巨人杯 走美 解题能力展示

英语:剑桥少儿英语 三一口语 新概念 作文:春蕾杯 叶圣陶杯

奥数试题: 一年级奥数试题 二年级奥数试题 三年级奥数试题 四年级奥数试题 五年级奥数试题 六年级奥数试题

课内学习: 奥数单元测试 语文单元测试 英语单元测试 期中试卷 期末试卷 统测:奥数 语文 英语

口算: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教案:语文教案 奥数教案 英语教案 教师用书:语文 奥数 英语

素材:数学手抄报 英语手抄报 勤俭节约手抄报 母亲节手抄报 海淀区:北大附中 十一学校 清华附中 北京101中学 首师大附中

东城区:东直门中学 171中学 北京五中 166中学 北工大附中

朝阳区:朝阳外国语学校 陈经纶中学

基础知识:奇数偶数 等量代换

计算专题:几何计数 概率初步

应用题:周期问题 和差倍数

数学迷专题:加减竖式 乘除竖式

每日一题: 一年级 周汇总 二年级 周汇总 三年级 周汇总 四年级 周汇总 五年级 周汇总 六年级 周汇总

每日一题 05月23日 五年级有47名学生参加一次数学竞赛,成绩都是整数,满分是100分......答案>>>

您当前位置 : 奥数网 >> 教学资源 >> 数学教师用书 >> 三年级数学教师用书 >> 正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验算

2012-06-20 17:44 来源: 网络编辑整理 作者: 网络编辑整理

[ 标签: 数学教师用书

小学教师用书

]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习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教材编排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

(2)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现在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几种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3)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都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

教学本节内容,首先要注意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 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教学中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要注意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本节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教材设计了两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情境图:①妈妈买一 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200元。②售货员找给妈妈17元。这个买东西的过程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 法问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由孩子提出的“找的钱对不对呢?”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引入验算的教学。

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1(如果有条件可用多媒体做成动 态画面以展现事情的发展情节)。说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出,并进行计算。然后出现孩子的问题(使用多媒体可结合 画面出现孩子的画外音),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解决孩子提出的这个问题?使学生明确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引出课题。2.例1。

教学加法的验算。教材针对“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 鞋一共要多少元?”的计算结果提出: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下面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学生提出了三种具体的验算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种:(1)交换加数的 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做一做”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验算的结果怎么样?

3.例2。教学减法的验算。教材的处理与加法验算相同,先提出问题,再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生提出了两种具体的验算方法,归纳是:(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教学这部分内容依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这里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

“做一做”的处理方法与例1相同。也可以要求两道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4.关于练习七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练习七是本单元教学的综合性练习,共9道题。第1题是巩固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安排了4道三位数加法题和4道三位数减法题,结合第三节的教学,可以要求学生先计算,再验算。第2题是找错题,要求学生用验算的方法找出错题,再改正。既巩固了验算,又巩固了计算。第3~5题的形式不同,但都是应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计算和填空。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说说是怎样填出来的。第6题是一道情景题,教材呈现一艘客轮到码头后旅客上下船的情景,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图意,找到条件和问题,提出解答的思路,再独立列式计算。

第8题是一道开放题,给出一组商品的价格,要求提出 问题并计算。因为商品的品种较多,所以能提出多个不同的问题,计算的结果也不同。接着由小精灵提出“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元?”解答这个问 题,需要先估算,再进行计算。提问题可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先在小组中提出三个问题,小组同学共同计算出结果,各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然后教师提出 小精灵的问题,让同学们发表意见,实际是一个进行估算的过程:买哪几件商品的价钱大约500元?最后让各人根据自己选择的商品,进行计算。

第9题是选作题,使这四个数建立起一个等式,实际只要考虑每个数的个位数。答案是107+108-106=109。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的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的教案设计

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图应用题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的教案设计,供参考阅读!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ppt课件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的认识》教案设计

《年月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

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教学难点:

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

师:对!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时间的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

(2)板书课题。(年、月、日)

2.出示有关年、月、日的小知识。

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相信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一定不陌生。那么,你们知道年、月、日是怎么形成的吗?请看:(播放课件)

看了刚才的演示,同学们都知道了吧,年月日与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有关,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就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日。

二、分层探索,研究年历

1.认识年历。

(1)猜谜,引出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的奥秘还有很多,你们想知道吗?要想知道年月日的奥秘,我们需要借助一个好朋友来帮忙,是什么呢?快来猜猜看——“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是什么?

你们见过年历吗?哪里有年历?

(2)指导学生认识年历。

师:年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外可见,小小的年历中隐藏着许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醒目的大字,表示的是这张年历的年份;年份下面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这一年中的每一个月;每个月中,记载着这个月的每一天。

(3)年历活动。

教师指其中的一日问:这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这一天是星期几呢?它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后一天呢?

6月的第一天是几月几日?在哪里呢?它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

7月的最后一天是几月几日?它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这一年的第一天是几月几日呢?它的前一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

一年的最后一天是几月几日呢?它的后一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

(4)找出重大节日。(学生交流后汇报,老师用课件展示。)

一年中,有许多特殊的日子,有特别的意义,你知道有哪些重大的有意义的日子?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小结:好了,这些重大的节日大家都应该记住。你们看,年月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年月日之间到底有些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就用你们手中的年历卡学习有关的知识。

2.观察探究,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1)学生仔细观察年历卡,和同桌互相交流。

请同学们拿出年历卡,看你能从年历卡中发现什么,和同桌说一说。(看看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2)交流汇报研究成果,及时总结。

快来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生1:有的有31天,有的有30天,有的有28天。(师板书。每个月的天数不完全相同)

还有吗?

生2:我发现了二月份的天数最少。(师:有多少天呢?同学们听到了吗?这个“最”字啊,说明他在观察二月份的天数的同时,和其它月份进行了比较。观察和比较都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生3:我还发现一年有12个月。(师:怎么发现的? 生:年历上有12个红心字。师:行啊,同学们,数数多简单啊,我们都会,但是能够通过年历来体会到这些数的含义,这就不简单了)

好,同学们,老师知道了,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能从年历上发现这么多数学信息。

一年有12个月。

下面,同学们看屏幕,老师准备了2003年的年历。大家看一看,2003年有多少个月呢?(12个月)你拿的是哪一年的年历,有多少个月?还有吗?

同学们,你们的年历上都是12个月吗?

看来,同学们一下就从年历中发现了年和月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一年有12个月。(板书)来,读一遍。

认识大月。

好,谁能在屏幕上找一找,在12个月当中,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生说,老师点课件出示)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个同学是按照从1月到12月依次观察的,这样有序观察就不会遗漏了。来。我们也象他一样把这几个月说一遍。(生说,师:它们都有31天)。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看看你们人拿的是哪一年的年历,大月是哪几个月?(指名说)其他小朋友,你们的年历上大月都是这几个月吗?

对,不管是哪一年,大月总是1、3、5、7、8、10、12月(板书),大月总是31天。

认识小月。

再接着找,30天的是哪几个月?(生说,师课件展示)对吗,孩子们?这几个月都是30天,我们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看看在你们的年历上,小月也是这几个月吗?

12个月中,小月总是4、6、9、11月(板书),小月都有30天。

哎,还剩一个很特殊的月份呢!几月?(二月)二月有多少天?(28天或29天)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都是二月,有的时候是28天,有的时候却是29天。你们真仔细。

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不一样呢?你们想知道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数学博士的介绍吧!(播放课件)

出示二月月历,说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

我们通过看二月份的天数,就知道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小知识:播放课件,介绍平年、闰年的形成过程。

全年天数。

没想到吧,一张小小的年历上还藏着这样多的科学奥秘呢!听了数学博士的介绍,你们又知道了什么?(平年全年有365年,闰年全年有366天)

小结: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嘛。正因为刚才小朋友的提问,才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新成果。所以,我们应该谢谢他。

3.识记大小月。

探究方法。

师:刚才我们又了解了一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现在我们知道了,一年的12个月中,(指着板书)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二月有28天或29天。

那要想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说说看。

俗话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看看能不能用双手和大脑,创造出方便又好记的法宝。

自学课本

我们的课本上就介绍了一些记住各月天数的方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好方法。

有什么好方法呢?谁来说说?

方法一:拳头记忆法。

方法二:歌诀法。

师:这些方法好不好?下面给你们一分钟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记各月的天数。(同桌互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大小月的)

游戏:大月来了拍拍手,小月来了拍拍肩。

同学们记住各月的天数了吗?(记住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敢)

好,我们一起做个游戏!老师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你们就拍拍手,要是小月你们就拍拍肩。明白了吗?好,准备。

4.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老师不用看年历卡,只要你说出是哪一年,我就能告诉你,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师根据学生提的年份回答。

教师指出像1996年、2000年、2004年、等,都是闰年,引导学生观察闰年的规律。(课件)

教师讲解: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课件)了解四年一闰的来源。

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为什么说是“一般”呢?下面大家自己试着判断一下,1900年是不是闰年?

学生自主计算:再通过日历发现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课件验证)

教师强调: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课件)

三、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1.教材第7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圈出自己和父母的生日。然后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

2.第78页做一做

填出自己生日的月份和日子,然后标出此月有特别意义的日子。

3.教材第7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畅谈收获,升华认识

同学们学得快乐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确实不小,学会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但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每日都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小进步,每年都有大.课后反思:

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学生尽管不是妙语连珠,知识面也不是很广,但还是体验了自主探索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

案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

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长度单位,请你用手势来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呢?

教师: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画,教师观察,寻找典型案例。

教师:我发现这次同学们比画的60厘米有长有短,有些同学相差得还挺多的。(教师请相差多的两位同学展示。)

教师:如果老师告诉你,我们的桌长约60厘米,现在你能比画出60厘米的长度吗?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看来,光记住1米、1厘米有多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如果我们对身边这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2作好测量前的准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和卷尺)。

教师:你能结合一个例子,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好学生分组、分发记录单等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测试工具来量一量我们身边的物体吧!

(设计意图:通过比画1米、1厘米,回顾所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利用学生不熟悉的60厘米,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需求,并且让学生迅速的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体现活动的价值。)

(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观察图片,了解测量内容

教师用呈现教科书第88页图,但图中不出现测量结果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都在测量什么,这些都是你们熟悉的事物吗?

2、以测量肩宽为例,作好测量的指导

(1)提出测量要求,保证参与活动的全员性

教师:下面请两名同学为一组、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住测量结果

(2)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试肩宽的活动

(3)组织反馈,合理表示测量结果

教师: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预计学生测量的数据不完全相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3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大家测量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第二,要不要把每个不同的数据都记录下来?

第三,如何记录测量的结果?

随着学生讨论,教师板书如下肩宽大约30厘米

3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确定测量的对象后分别展开测量,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台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下测量结果

在学生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板书。

肩宽

大约30厘米

一步的长度

大约40厘米

两臂展开的长度

大约1米30厘米

讲桌长

大约1米

教室长

大约10米

身高

大约1米3厘米

桌高

大约70厘米

4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为丰富的直观经验

教师: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测量过一拃的长度、手掌的宽度,你们还记得吗?如果忘记了,我们可以再量一量。

补充板书:一拃长大约1厘米

手掌宽大约7厘米

用多种方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或高度的表象

(1)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眼想象实际物体有多长

(2)用手比--学生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边读边用手比画长短

(3)说关系--桌要比肩宽长一些;两臂展开的长度比讲桌长一些;教室的长要比两臂展开的长度长得多等。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和身边一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到底有多长或多高我们很难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时直接测量也不是很方便,你们能不能试着用我们身边的这些事物来描述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

(三)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1)直观感知“6米”的长短。

教师:看!小精灵也来参加我们的实践活动了,让我们来听一听小精灵带来了什么信息

教师用播放小精灵的话,具体如下。

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

教师:听了小精灵的话,你对这条鳄鱼的身长有什么感觉?

教师:如果将它与我们家里养的小金鱼比,怎么样了

(2)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这个长度,理解“6米”的实际意义。

教师:同学们都认为这条鳄鱼很长,到底有多长呢?谁能到前面来用手势比一比、表示出鳄鱼的长度?

教师:他表示的是不是6米?为什么?

教师:这位同学已经完全展开双臂了,怎么还不是6米呢?

教师:估计一下,几名同学手拉手,就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了?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让名学生手拉手试试,另外两名学生测量,看看是否大约是6米。

(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方式描述的价值。

教师:看看名学生手拉手的总长度,你对这条鳄鱼的长度有什么感觉了你能告诉大家,这条鳄鱼到底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突出两点:以什么作为标准,量得的结果大约是6米。

教师:看来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长度,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新事物到底有多长。

(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

教师:如果请同学们并肩站立,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能有6米长昵?

根据学生发言,组织学生站队,一次不成功可以通过测量进行调整

教师:看来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大约是6米。也就是说你们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大约是6米

教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并实际比一比。

学生可以采取走步、摆桌等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鳄鱼长度的直观感觉到多角度描述,将抽象的“6米”与自己熟悉的事物的长度联系起来,既在应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选物体长度的认识,又达到了对“6米”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也积累了测量、描述等多方面的经验、为后面的实践活动积累了活动经验。)

2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教师:利用我们刚才描述事物长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表中一种物体的身高或身长。可以先估一估,再实际比一比、量一量。

长颈鹿的身高6米

鸵鸟身高2米0厘米

壁虎身长12厘米

足球门的长7米30厘米

游泳池的宽2米

汽车的长4米

(设计意图: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四)回顾与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时间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分的),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闹钟。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展示钟面)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那老师今天就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出示谜语)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师:对,钟表,有了钟表,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知道时间。

师:同学们,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谁能举手说说钟面上的时间,(投影逐个出示9时,11时)(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小朋友真能干。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时间,(边说边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来读一遍课题。

二、自主探索,认识几时几分。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

1、(投影展示钟面。)

师: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钟面,和同桌说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学生观察后汇报。)(时针、分针、数字等)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的发现?(提问三人),你观察得真到位。

2、认识时针的运行。

师:钟面上有12个数字,我们把连续的两个数字之间叫一大格,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面马上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几大格?(生:12大格,请2至3名学生说)是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时针走2个大格,是几时?时针走一圈又是走了几时?

3、认识分针的运行。

师:(教师边演示边说)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叫一大格,那这就叫—— —小格(师手指课件,生齐说)

师:一大格里面有几小格呢?请同学们拿出钟面数一数,同学们数好了吗? 生:5小格。

师:两大格呢?(10小格)

师:那整个钟面一共有几个小格呢?请小朋友再数数,和同桌交流交流。师:小朋友,你们数完了吗?(提问2人)你是怎么数的?

师:下面跟老师数一数。(优化5格5格数的方法)并和学生一起演示一遍。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有谁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呢?(回答并板书,让学生读一遍)那分针走一大格呢(回答并板书,让学生读一遍)? 师:如果分针从12走到3,是几分?分针从12走到6,是几分?

师:对,当分针从12走到6,是30分。我们在生活中也把30分叫做半小时,因为这个时分针刚好走了半圈,所以我们叫它半小时。

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分针从12走到9,又是几分?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0页,完成钟表的钟表的填空。

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填得对不对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里填几...(课件显示答案)

4、探究时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60分)师:分针走1圈有的认为是60分,有的认为是1时,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观察“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师:现在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睁大眼睛,看好了。

(播放课件:学生观察并思考)师: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请小组讨论。

师:哪组先来汇报,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那时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板书1时)

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一圈是60分(板书:60分)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1时和60分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谁再来说一说?

师:看来孩子们都发现了“分针走1圈的同时,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所以1时=60分,反过来:1时=60分。(板书:1时=60分)师:请同学们现在把课本合上,再来读一遍 1时=60分。

5、读写时间

师:同学们已经会看整时的钟面,下面请大家看这一个钟面,谁能说说这个时刻?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看的?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现在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

生:4时5分。我的方法是:时针走过4就是4时,分针指着1就是5分,所以是4时5分。师:这位同学说得很棒,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我们除了会读时间,还要会写时间。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学的两种方法吗?一种是普通计时法(板书),一种是电子计时法,(边板书边说)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几时,中间写2个小圆点,是几分就在右边写上几分,特别要注意,如果分不够10,就要在这两个小圆点后面加上一个0,然后再写分。(电脑出示4:30,4:45钟面)

师:下面再来考考大家。看到这两个钟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用两种方法来表示这2个时刻,1、2组写左边的时间,三、四组写右边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巡堂)

从一、二组找一个代表,从三、四组找一个代表上黑板书写。之后教师评讲。师:

一、二组同意你们代表的这个答案吗?三四组呢?

师:这位同学写4时30分,除了这种写法,同学们还有其它写法吗? 生:4时半。师:为什么?

生:因为分针这时候刚好走了半圈。

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三个时间,注意到它们的时针了吗?4:05的时针只是刚刚走过了4一点点,4:30的时针则是在4和5的中间,4:45,时针非常的接近5,但还没有走过5,所以不是5:45分。

现在请同学们写一写课本91页的做一做,并对易错题评讲。

6、拨时间练习(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学会了读时间和写时间,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动手拨一拨时刻,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老师说,你们拨。(3:20,5:50),拨完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看看,拨对了没有?

师:拨完了老师所说的时间,接下来同学们再拔一个你们喜欢的时刻,并和同桌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间。

师:好了,同学们,拨钟时间结束,请同学们把手中的钟面放好。

三、生活中的时间。

向学生展示升旗和动车票,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师: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2幅图,同学们可以从图中找出今天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吗?

四、提高题

课本95页第8题。让学生写时间,并能根据规律画出时针和分针。

五、总结:时间总是匆匆走过,今天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时间的哪些知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非常的宝贵,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时间,认真学习。

下载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设计 推理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能借助连线等方式整......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布鲁纳的多元表征理论表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多种方式,多种方式之间建立起联系,才能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本节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讲故事大赛》教案设计

    学习内容: 课本第3页例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将数据记录在简单的统计表中,并能根据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本P40例3,例4,练习八-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活动课《量一量,比一比》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活动课《量一量,比一比》教案设计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

    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本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教案设计(精选5篇)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通过创设租船情境,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