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材料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

时间:2019-05-15 05:2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培训材料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培训材料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

第一篇:校本培训材料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

校本培训材料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

一、教师听课的好处

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职责与任务。经常听课:

(1)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前进;(2)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3)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总之,经常听课,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听课者的角色定位

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听课者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

1、进入“学生”角色

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2、进入“教者”角色

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

3、进入“指导者”角色

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1)、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2)、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3)、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4、进入“管理者”的角色

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身于管理者的角度,就能统观全局,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并能从系统教学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全体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三、听课前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和听课内容准备两个方面:

1、思想准备

要做好向同行教师学习、耐心把课听完的思想准备。必须清楚这时自己是作为一个不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身份听课的。所谓不能参与教学活动是指在讲课教师讲课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听课者不能高声评论甚至当即指责,不能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能在下面相互议论影响课堂秩序,或者是以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表示不满(比如离开教室等)!有些教师在听课期间翻阅其它书籍或批改作业,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2、熟悉有关教学内容

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听课前看看相关教材,熟悉有关内容;二是在听课初再用极短的时间看一看有关内容。熟悉听课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在听课中,判断讲课教师是否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后面的评价阶段做好准备。

四、课堂听课的基本方法

听课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字,即:听、看、记、想、谈。(1)听

一听老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答题,答题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具体讲就是听上课老师是怎样复习旧知识的?是怎样引入新知识的?是怎样讲授新课的?是怎样巩固新课知识的?是怎样结尾的?是怎样布置作业的?还要听学生是怎样回答问题的?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怎样讨论问题的?(2)看

一看教师。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不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表现;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发言、思考问题的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长短是否合理;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为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3)想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注意点是否强调?板书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而亲切?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教学效果是否好?“双基”是否扎实?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和较大的失误?(4)记

就是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一是记听课的日期、节次、班级、学科、执教者、课题、课型;二是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三是记本节课在教学思想、德育渗透、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值得思考的要点;四是记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五是记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5)谈

就是和被听课老师和学生交谈。可先请上课老师谈这课的教学设计与感受,请学生谈对这节课的感受;然后再由听课老师谈自己对这节课总的看法,谈这节课的特色,谈听这节课所受到的启迪与所学到的经验,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五、听课的注意事项(1)听课要有计划

听课是教师的职责与工作,所以要有计划性,不能随心所欲,高兴或有时间就去听,不高兴或时间紧时就不去听。学期初每位教师要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统一要求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安排好听课计划。如,准备听哪些老师的课?安排什么时候听?听课目的是什么?等等,要作周密安排,甚至有可能的话排进课表中去。(2)听课要有准备

听课前要做到:①要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②要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③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这样听起课来就比较心中有数,听课效果就更好。(3)听课态度要端正

必须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进入课堂后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思想开小差,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

(4)听课记录要详略得当

要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和思考上,不能把精力集中到记录上,变成书记员、录音机。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教学过程可作简明扼要的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问题可作较详细记载,并加批注。听课记录本可按上述四点内容设计成专用本子。一段时间后,听课笔记要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5)听课后要交换意见

课后要及时和上课老师交谈或交换意见(但要经过思考,要慎重)。交换意见时应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做到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吃不住的问题不急于下结论,学术上的问题不武断,有创新的要肯定与鼓励,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但要注意可接受性,切忌信口开河,切忌滔滔不绝,夸夸其谈。

新课程下的听课要重视听课后的反思

一节课听完了,其优劣得失尽收眼中、耳底,其过程细节也皆记在本上,是不是就完事了呢?当然不是!我们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借其长为我所用,见其短以之为鉴。因此,听课后,要重视课后反思,每次听过课后都要对听课内容进行及时的反思。

课后反思就是听课教师在听课后自觉地对自己的听课内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听课方式下,听课者重点反思的是别人,很少主动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反思。新课程下的课后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会获得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

一、新课程理念对听课反思的要求

一些听课老师即使有了明确的需要反思的问题,也常常苦恼于无处着手,觉得没什么内容好反思,导致听课反思往往停留在表面水平,不得要领,难以深入。这样的听课反思就难以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

(1)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听课后反思的着眼点 新课程倡导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何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供学生学习,又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的生活与实际的生活状态相一致,应该说是当今教学中仍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听课教师在撰写听课反思时,应对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考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需要反思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又将如何落实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这样的反思会使得新课程的理念逐步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和落实。

(2)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听课后反思的重要参照

进行听课反思时,并不见得只是就问题而谈问题,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思考时,需要回忆、整合原有的经验,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论来分析。在反思时联系自己以往授课的经历,并且把有关教育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论述作为反思的基本参照,使听课反思成为联系听课教师以往经验与现有做法的桥梁,成为贯通既定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这样的反思摆脱了纯粹经验的说教,是对课堂实际行为的有效提升。(3)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 听课后反思,既可以是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的整体思考,也可以是对课堂教学某个环节的局部思考。有的时候需要从整体层面来反思,有的时候需要“就其一点而不及其余”。两种反思的方式都是允许的,视具体情况而定。两者的结合,使听课反思在整体中把握局部,在局部上认识整体。

(4)把听课反思贯穿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常常说教学反思要体现在教学的始终,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但可能缺乏有益的直观经验。听课前的反思集中在授课教师对教学的定位、设计理念和方法上,听课中的反思集中在授课教师的课堂动态生成的事件上,听课后的反思集中在反思授课教师教学效果与设计意图是否一致上。如果反思能成为引导教学的基本手段,成为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也就成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动力和源泉。

(5)把听课后反思的结果运用于自身教学实践、改进自身教学实践

听课后的反思不是事不关己的坐而论道的玄思,需要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听课教师改进和提高自身教学实践的具体举措。

二、听课后反思的基本内容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应该着重围绕以下十个方面进行反思。

(1)从教学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方面反思 反思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主要看师生是否都明确各自的教与学的目标;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主要看是否把握了知识规律和应用知识的规律的教学,是否遵循了同化、顺应的规律,是否讲清了理解知识的关键点;反思教学方法组合是否得当,主要看所采用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组合的原则,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等;教学目标是统领性的,是教学展开的依据和核心,它只有与内容、重点、方法相互协调,才能最终落到实处。(2)从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方面反思

课堂教学是按照一定的序列展开的,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步骤,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环节。这些环节安排的适宜程度直接涉及到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反思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主要是看课堂教学程序的展开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是否符合既定学生认知的特点。

(3)从师生关系中“两主”作用是否协调方面反思

主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对学习任务的表达、解释与顺序安排是否适于既定的学习者;学生对教材和教师指导的理解是否透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是否强烈;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出现的,师生互动是如何展开的,互动的类型有哪些;学生有没有主动发言、提问的机会,有没有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机会等。

(4)从教材的示范作用是否得到发挥方面反思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往的媒介,教师并不能一味讲授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或者说“二度加工”,主要看授课教师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5)从时量分配容量是否合理适中方面反思 时量分配主要看重点、难点的教学与教学高潮的呈现是否一致;各教学环节的时量与教学任务是否匹配;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容量主要看教学是否做到有张有驰;知识呈现是否有密有疏。

(6)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适当方面反思 教学手段要服务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看在当时当地条件下,是否充分运用了能够运用的教学手段,效果是否尽可能最好。(7)从反馈矫正的实施是否有效方面反思

主要看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成效的反馈信息的意识是否强烈,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是否及时;矫正应尽量避免雷同,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教材,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打不同的比喻,列举不同的例子,教学同一知识内容。(8)从训练是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方面反思

主要看课堂教学是否始终在进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核心)的训练。(9)从教学效果是否显著上反思 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学生答问和练习的正确率高不高;师生的情感体验是否愉悦、欢畅。

(10)从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方面反思 主要看教师的导入、讲解、课堂教学语言、提问、板书、变化、反应、反馈、演示、结束等教学技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三、听课后的反思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听课后要尽可能及时地同被听者进行交流

听课后,听课教师要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要尽可能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最好先听授课教师讲自己的授课体会,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存疑问题。例如,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存在的问题讲得太多,应有重点地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要尽可能挖掘他们教学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多一些成功的感觉;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让他们继续努力,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这种交流虽然也需要指出成功和不足或改进的地方,但交换意见时要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存在的问题不回避,要尽可能以平等商量的语气,以鼓励为主,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评价。(2)虚心学习他人课中的闪光之点

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可是每次听过课后,总有人会说,这节课哪儿不怎么样,哪儿还没有谁讲得好,如果我们听课时,只抱着这样一种挑刺的态度去听课,那就很难让我们有所长进了。可以说,每一节公开课,哪怕从整体上来看是失败的,只要我们认真去捕捉,至少都会有一两个闪光点。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一定要首先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人家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正确对待他人课中出现的问题

白璧无瑕之玉总是少见,实践中的每一节课绝非是尽善尽美。针对他人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该持什么态度呢?是发出他这一点还不如我的感慨,还是做出这一点究竟该怎样处理才会完美的反思呢?答案不言而喻。要想使我们自己在听课中真正得到提高,就不要去无视、轻视、蔑视甚至是嘲笑人家课堂上的疏漏之处,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思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课堂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以后在实践中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怎样去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前人失败的肩膀上去获取成功。

(4)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

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新课程下的听课做好听课记录

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好听课记录,显得尤为重要。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象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听课记录既有别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又与课堂的教学实录有所不同。它应该是对课堂教学一种简要、合理的再现,又是对课堂教学环节、方法、效果的一种记录和思索。

一、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

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听课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课堂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

课堂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1)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2)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

(3)是实录,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课堂评点。记录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评点包括: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等。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1)是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2)是总评,就是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了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太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好的听课记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堂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很丰富,要非常详细地记录每一细节,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做好记录。

(1)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关注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教学环节设计。看是否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等。

(2)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3)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怎样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

(4)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5)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既要关注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又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关注教师的身体语言。老师在讲课中,往往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往往会使用各种身体语言进行强化,如一个眼神,一个会意或鼓励的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手势,乃至教师在讲台上的步伐等等。教师的举手投足都是教学进程的一部分。当然,并不需要记下所有的动作,而是记下教师使用得较好的身体语言或不当部分。

(7)关注听课者即时的思考和评价。听课时产生的随感及评价。授课教师的讲课往往对听课者产生影响,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选用、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语言的特点、教学思想的体现等的思考和评价都应及时记录下来,以利于课后评价。

新课程下听课的角色定位

听课要想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就需要听课者依据自己不同的听课目的和听课任务,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新课程要求听课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听课的角色定位。

一、进入“学生”的角色

同是坐在教室里听课,教师听课与学生听课是有很大差别的。首先,听课的目的任务不同。教师听课在于学习教师的授课经验,或者检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听课则是为了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其次,从文化水平看有很大不同。如就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上说,听课教师一般对教学内容已经掌握或了解,而学生对教学内容是无知或知之不多。再次,从心理水平的认识能力看,也有不同。单就思维能力说,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都已发展成熟,而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中。这几种差异的存在,就要求听课者必须有意识地收起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自觉地进入“学生”的角色。当听课者进入学生的角色时,就能较多的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的教学是否兼顾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去看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

二、进入“教师”的角色 仅仅进入学生角色是不够的,听课教师真正的角色毕竟不是学生,听人家课也不是直接吸取知识,而是看人家是怎么授课的,这样就要根据讲课的内容和进程,把自己引人授课教师的角色,使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考虑: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上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

当听课者进入教师的角色时,就能较多的关注: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候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安排哪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课堂教学氛围如何等等。

进入教师角色要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低格调地同情、理解,看不到授课者的缺点和短处。

三、进入“学习”者的角色

听课者在听课中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去发现授课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们普通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授课者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从这个角度讲,听课教师不仅要用美的眼光去感受授课者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还要去领略授课者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更要用心去体会授课者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这是更高境界的美,值得我们永远去追求学习。

四、进入“指导者”角色

听课是指导培养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首先是熟悉教材,掌握大纲。在课前就能同教师一起备课,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其次,做到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育理论素养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能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和判断。既能抓住教者每一启发性思想的闪光,教者的教学风格和长处,又能准确地发现教者的失当和不足。再次,要对课堂教学细心地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以肯定,指导和扶植。第四,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授课者改进和提高的建议,为授课者做好指导性评议。

五、进入“管理者”的角色

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于管理者的角度,就要履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的职责。进入这种角色,首先要求听课者要统观全面,居高临下,身在某一具体课堂上,通过授课教师的实际授课,抓住那些富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以此作为学校决策的依据,并从教学系统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教师提出发扬、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其次,要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乃至业务水平等诸方面做出分析,为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和搞好业务水平提高提供依据。无论听课教师在听课时将自己定位于何种角色,都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如果把听课者定义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就无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只有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学习到授课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也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新课程下的听课要明确听课目的

听课者盲目地去听课,和带着一定的目的性,有计划地去听课,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不是简单的拿着听课本,带着耳朵进教室,为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而听课。要想真正发挥听课的实效,让听课的教师通过听课有所顿悟,带着思考离开教室,带着反思回味,那么每个听课者在听课前都应首先明确听课的目的任务,选好角度,突出重点,使每次听课都有相对的针对性,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

听课目的也就是听课的动机。不同的听课目的,决定了不同的听课类型,不同的听课类型又决定了要采用不同的听课方式。按照听课目的划分,可把听课分为六种类型:学习取经型听课、帮助指导型听课、考查考核型听课、总结推广型听课、调查研究型听课、检查评估型听课。因此,听课者在听课前必须明确听课的目的,根据听课目的决定听课中应采取的方法。

一、学习取经型听课

学习取经型听课,是以了解学习兄弟学校或外地的教学改革动态、教学改革方法,用于指导本校、本人的教学工作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听课类型。进行这种形式听课,听课组织者一定要事先选择好听课的单位或教师,听课前要组织听课教师研究,明确取经学习的目的、内容,听课后要认真总结,探索、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经验,以便用以指导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听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虚心好学。听课者要抱着虚心的态度,坚持认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要尽可能做到课上听课和课后请教结合起来。

(2)认真观察。对授课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研究分析,以获取系统的经验。(3)正确对待。特别是在取经学习过程中,即使对方的教学出现某些失误,也不应评头论足,而要从中吸取教训,以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二、帮助指导型听课

帮助指导型听课,目的在于发现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这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而进行的一种听课形式。进行帮助指导性听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听课目的明确。听课过程中,要明确帮助指导的目的和内容。比如,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帮助指导教师如何减轻学生负担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质性问题。听课前,要做好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诊断。制定计划措施,确定具体方法。

(2)听课态度诚恳。听课者要以诚心实意的态度投入到听课的整个过程中去,特别要注意表达指导意见时的诚恳态度。不仅要善于发现被听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告诉教师在授课的每一个环节上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尤其对青年教师更应如此。

(3)工作务实。听课者在帮助指导教师过程中,要务实、求实。特别是为了以培养骨干教师或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为目的的听课,要从备课、上课、设计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全过程,对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具体指导。

三、考查考核型听课

考查考核型听课目的是为了对教师在业务能力考核、优质课评选、升级考核、评定职称等时候做出比较客观的鉴定意见。这是为了比较深入、确切地了解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教态、语言、板书、课堂组织能力等)、教学能力(对教材的理解挖掘的程度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程度)、教学特点及个人的教学风格而采取的一种听课形式。听这种课要按有关规定的条件,客观、公正、不带任何框框,评议要秉公而论,结论力求准确,最后还要将教者的全面情况,向有关单位提出尽可能客观的书面的鉴定性意见,以供决策时参考。

四、总结推广型听课

总结推广型听课,目的是帮助有建树的教师总结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某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独特性的值得推广的经验,或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试验或大规模的实验后总结出了教研或科研新成果,经有关单位审查通过,决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大面积推广而组织的听课形式。总结、推广、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是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这种性质的听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要善于发现典型。即被听课的教师的教学经验应该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推广之后能起到示范作用。

(2)要善于发现帮助总结。通过听课,不仅要起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的作用,而且要善于在听课中发现问题,并以诚恳态度提出后进行商讨,以使他们教学经验更趋完善。

(3)要注意确定方向。对于所发现的典型,要根据教学改革的主体方向进行认定。如在总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那么就应该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去研究、分析、总结。

(4)要注意不能武断决定。听课时应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共同参与,以保证对经验认定的准确程度,避免由于个人武断而造成不必要的过失。

(5)要注意听课过程的完整性。不管对发现的典型经验有什么看法,也应该对其所具有的经验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决定这个经验的价值,避免因个人看法有异而半途而废。特别是对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虽具有一定特点,但还不够成熟,更应完整地去了解、认识、分析、总结,以帮助他们尽快总结出完整、实用且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经验。

五、调查研究型听课

调查研究性听课,是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教学工作或根据某一方面的问题,专题进行的以调查研究为目的的听课。进行调查研究型听课,在听课前应做好周密安排,如听课的时间,所调查研究问题的初步设想、估计,听课的形式,选取的对象等。听课后要进行认真总结,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剖析。并要根据存在问题的程度,制定出改进工作的意见。若属于对一个区域、一所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调查研究,应客观地分析这个区域、学校教学的现状、优势、不足,为今后制定教学工作的决策从整体上提供有效证据。调查研究型听课的听课具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强。所组织的听课,主要是围绕一个问题或一个专题进行。

(2)涉及面大。进行调查研究性听课,涉及的学校、教师、班级面要大,以便从整体上了解情况,掌握较多的第一手资料,为决策提供有效证据。

(3)形式灵活。可以是调查组几个人同听一节课,也可以是分散同时听几节课。

六、检查评估型听课

检查评估型听课,目的在于检查学校或教师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情况,了解学校或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教育教学的领导机构组织的对学校、教师或学校组织的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以检查评估为目的的听课活动。这种类型的听课,因具体的检查目的的不同,往往采用不同的听课形式。(1)单一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因学生对某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反映强烈而采取的听课形式。这种形式的听课,目的在于检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督促其改进教学工作,因而可事先不通知教师本人。

(2)集中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对某一年级或某一学科进行教学检查时的听课,以便于进行同级或同学科教学情况的对比分析。

(3)抽查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上级部门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检查性的听课。抽查比例视具体情况而定,抽查方式可以是随机抽查,也可以是由学校指定一定比例,检查人员随即抽查一定比例,抽查范围应涉及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科。

(4)统一形式:这种形式使用于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检查时的听课,也适用于上级主管部门对一所学校进行的全面检查时的听课。

无论是听何种类型的课,在听课前都应确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听课者也必须明确这些目的和要求,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真实的听课信息,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新课程对教师听好课的要求

一、新课程要求听课教师态度要端正,要集中注意力。

卓有成效的听课总是听课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听课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必须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进入课堂后就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做到的,听课者必须做到。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思想开小差,不要随意说话议论,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更不要迟到、早退、衣冠不整或抽烟、喝水、干扰教学秩序等。如果听课者心猿意马,左顾右盼,或迷迷糊糊地打嗑睡,或嘀嘀咕咕相互讲话,心思全然不在听课上,这种听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听课时长时间的静坐容易使人疲劳和困倦,这就要求听课者用意志来克制自己,使自己自始至终进入角色进入状态,整个意识要随着讲课情境活动而活动,这样才不容易走神。

二、新课程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前要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听课要透过现象听出本质,即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不断地涌现。听课者应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获取新的信息,思考新的问题,从而提高听课的品位,准确地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当前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换意识等。如果听课者不了解这些新的要求,就不可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教学,就可能出现“听不懂”的现象,甚至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为此,听课者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

三、新课程理念要求听课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听课中的关注点。

(1)从偏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如何自主、主动学习。以前听课,主要是听老师讲课,目光都集中在老师身上,看老师表演式的讲授、提问、示范,看老师如何有条不紊地安排一节课的教学程序,看老师如何控制学生的活动,欣赏老师的板书设计等等。总之,听课时偏重关注老师的教,而忽视注意学生的学。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听课的关注点也变了。教师要更多地观察师生之间如何互动,更多地观察全班的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自主、主动地参与到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2)从偏重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一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的,不能单纯关注几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多应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转向关注在这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情况。(3)从偏重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转向关注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在学生身上蕴藏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应受到保护。李政道说得好: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当更多地培养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提问、质疑,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方面应当成为教师在听课和自身教学中关注的重点。

(4)从偏重关注教科书内容的解读转向关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注联系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

传统的教学重在教教材,只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讲深讲细讲透就行,甚至有的老师只凭一本教科书,两根粉笔,就可以上讲台。现在,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呈现了新的特点,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它不仅呈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而且重在引导教与学的方式上的改变,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新教材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联系社会、自然、科学和现实生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倾向,新教材强调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听课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课堂上师生能否充分运用新教材提供的自由创造空间,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5)从偏重关注单一化的教学手段转向关注多种媒体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现在一些观摩课都较多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老师舍得下工夫花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电视、实物展示台等先进设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应当克服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不要认为没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能够根据实际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

(6)从偏重关注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以往听课时不太注重评价这个问题,以为评价是阶段、单元测验或者期中期末考试的事。在课堂上,最多也只是关注学生课堂练习或当堂小测试的结果,注意力较多集中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结果上。然而,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其主要特征就是强调过程性评价。因此,课堂教学中能否发挥教师、学生各自评价主体的能动作用,开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的即时评价,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以及诊断、反思提高作用,理所当然成为听课应关注的重要方面。

四、新课程要求教师掌握听课的基本方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掌握听课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字,即:听、看、记、想、谈,要做到听、看、记、想、谈有机的结合。(1)听

①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具体讲就是听上课老师是怎样复习旧知识的?是怎样引入新知识的?是怎样讲授新课的?是怎样巩固新课知识的?是怎样结尾的?是怎样布置作业的?还要听学生是怎样回答问题的?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怎样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的?是怎样启发学生思维的?是怎样进行学法指导的?只有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听后对本节课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客观分析,才能达到心中有数。而要做到这些,听课者在听课之前必须有所准备。首先,要掌握《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其次,要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听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②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课堂教学活动多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传递信息的。因而要听教师的语言是否科学准确、言简意明;是否生动有趣、富有感染性;是否具有激励性;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否到位以及课堂随机应变的艺术等。

③听听课学生的发言。通过听学生的发言甄别教师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智慧的生成。(2)看

看教师:主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①看授课者在课堂教学中折射出的教育教学思想,特别是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理念是否相符。要看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是关注少数学生,还是全体学生,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要看教师是否将学科新课程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否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还要看教师的教学作风是否民主,学生是否得到“解放”,是否构建和谐课堂等等。②看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师课堂有效教学和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的试金石。这里不但要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而且要看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达成,更要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有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情感,收获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收获的是终身发展的能力。

③看授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挖掘和处理,看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整合,看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和突破,看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看课堂教学程序是否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

④看授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巧妙等等。看学生:主要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课堂教学中看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主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不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学习,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能否主动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看学生是否善于合作,乐于交流;是否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要看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表现。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课堂表现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素质。(3)记

就是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记听课的日期、节数、班级、学科、执教者、课题、课型;记录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记录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和教材处理,了解课堂上是否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是否兼顾“两头”(优秀生和基础差的学生),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记录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听课中的记录要有重点,详细得当。教学过程可作简明扼要的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问题可作较详细记载,并加批注。(4)想

听课者在课堂上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注意点是否强调?板书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而亲切?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教学效果是否好?“双基”是否扎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和较大的失误?听者听后还要设身处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节课我该怎样上”、“假如学生向我这样质疑怎么办”、“为什么授课者的学生学习兴趣这么浓”等等。(5)谈

就是和授课老师谈,和听课学生交谈。可先请上课老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感受,请学生谈对这节课的收获与不足,统计学生对这节课的满意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然后再由听课老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谈这节课的特色,谈听这节课受到的启迪与所学到的经验,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谈自己的思想与建议。交换意见时要抓住重点,做到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吃不准的问题不回避,还要注意可接受性,切忌信口开河、滔滔不绝,夸夸其谈;更要围绕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而谈,特别是教学效果方面,因为一堂课的优劣,最终还是体现在教学效果上。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如果听课老师能做好一听、二看、三记、四想、五谈,那么听课老师肯定会有所收获。这不但会促进听课老师的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提高听课老师的授课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发展。

第三节

新课程听课误区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有些缺乏改革精神和教研教改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听课对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把听课当成一种应付学校检查的任务来完成。以至于出现在听课时马虎应付者有之,做其他事情者有之,只当“记录员”者有之。可想而知,以这样的心态去听课完全失去了听课的效果,达不到听课的目的。听一节课如同读一本好书,“开卷有益”同样适合于听课。

二、听课缺乏计划

有些教师听课缺乏计划,随心所欲,高兴或有时间就去听,不高兴或时间紧时就不去听。听课教师要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统一要求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安排好听课计划。如听哪些老师的课、安排什么时候去听、听课目的等等都要作周密安排,甚至有可能的话排进课表中去。

三、没有调整好听课心态。

有些教师在听课时以挑剔的目光去寻找教师授课时的小小缺憾。经常在听课后把授课教师贬低得一文不值,体无完肤。听课前一定要树立学习经验的心态,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课,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本来就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听课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

四、听课前不做任何听课准备。

有些教师认为听课只要带着耳朵进教室就行了,事先不做任何必要的听课准备。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匆忙忙走进教室,糊里糊涂地听,不理解授课老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不熟悉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听课前做好学识准备、心理准备、情况准备和物质准备。

五、听课只关注授课教师的教。

有些教师在听课时关注的只是教师怎么讲,在课后评论的也是教师怎么讲,很少有人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等教学原则,要求我们的听课也必须在关注教师活动的同时关注学生活动,在关注教法的同时关注学法。

六、听课不能做到跨学科听课。

有些教师认为听课就是听与自己同学科的课,而从不跨学科听课。跨学科听课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打破学科界限,注重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重视本学科知识解决其它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跨学科听课,无疑是重温或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跨学科听课,有利于教师教学思维的拓展,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使不同的教学内容相互沟通,能从多种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领悟教学的普遍规律,并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获取改进自己所教学科教学的方法。

七、听课后不注意交流反思与评课。有些教师听完课后一听了之,不对课堂实况进行回顾反思,不会带着听课过程中的疑问与讲课教师进行交流,不去进一步了解授课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其实,通过交流可以更清晰的地分析课堂中的成功与失败,更好地借鉴教师的经验和教训。有些教师评课时要么一味的说好话,要么一味的挖苦讽刺,不能按照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去评课。

八、听课忽略细节要求。

有些教师自己上课能够做到人为师表,但听课时忽略一些细节。比如听课迟到,甚至于进进出出,影响教师的讲课、学生的学习,听课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不注意场合,随便和他人闲谈乱扯。

第二篇:校本培训--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范文模版]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

(一)——如何听课

时间:2.17 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梁亚茹

一、教师听课的好处

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职责与任务。经常听课:

(1)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前进;(2)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3)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总之,经常听课,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听课者的角色定位 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听课者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

1、进入“学生”角色

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2、进入“教者”角色 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

3、进入“指导者”角色

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1)、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2)、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3)、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4、进入“管理者”的角色 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身于管理者的角度,就能统观全局,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并能从系统教学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全体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三、听课前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和听课内容准备两个方面:

1、思想准备

要做好向同行教师学习、耐心把课听完的思想准备。必须清楚这时自己是作为一个不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身份听课的。所谓不能参与教学活动是指在讲课教师讲课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听课者不能高声评论甚至当即指责,不能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能在下面相互议论影响课堂秩序,或者是以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表示不满(比如离开教室等)!有些教师在听课期间翻阅其它书籍或批改作业,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2、熟悉有关教学内容

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听课前看看相关教材,熟悉有关内容;二是在听课初再用极短的时间看一看有关内容。熟悉听课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在听课中,判断讲课教师是否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后面的评价阶段做好准备。

四、课堂听课的基本方法

听课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字,即:听、看、记、想、谈。(1)听 一听老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答题,答题中显露出来的才

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具体讲就是听上课老师是怎样复习旧知识的?是怎样引入新知识的?是怎样讲授新课的?是怎样巩固新课知识的?是怎样结尾的?是怎样布置作业的?还要听学生是怎样回答问题的?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怎样讨论问题的?

(2)看

一看教师。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不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表现;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发言、思考问题的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长短是否合理;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为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3)想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注意点是否强调?板书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而亲切?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教学效果是否好?“双基”是否扎实?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和较大的失误?

(4)记 就是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一是记听课的日期、节次、班级、学科、执教者、课题、课型;二是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三是记本节课在教学思想、德育渗透、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值得思考的要点;四是记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五是记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

(5)谈

就是和被听课老师和学生交谈。可先请上课老师谈这课的教学设计与感受,请学生谈对这节课的感受;然后再由听课老师谈自己对这节课总的看法,谈这节课的特色,谈听这节课所受到的启迪与所学到的经验,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五、听课的注意事项(1)听课要有计划

听课是教师的职责与工作,所以要有计划性,不能随心所欲,高兴或有时间就去听,不高兴或时间紧时就不去听。学期初每位教师要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统一要求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安排好听课计划。如,准备听哪些老师的课?安排什么时候听?听课目的是什么?等等,要作周密安排,甚至有可能的话排进课表中去。

(2)听课要有准备

听课前要做到:①要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②要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③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这样听起课来就比较心中有数,听课效果就更好。

(3)听课态度要端正

必须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进入课堂后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思想开小差,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

(4)听课记录要详略得当

要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和思考上,不能把精力集中到记录上,变成书记员、录音机。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教学过程可作简明扼要的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 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问题可作较详细记载,并加批注。听课记录本可按上述四点内容设计成专用本子。一段时间后,听课笔记要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5)听课后要交换意见

课后要及时和上课老师交谈或交换意见(但要经过思考,要慎重)。交换意见时应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做到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吃不住的问题不急于下结论,学术上的问题不武断,有创新的要肯定与鼓励,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但要注意可接受性,切忌信口开河,切忌滔滔不绝,夸夸其谈。

新课程下的听课要重视听课后的反思 一节课听完了,其优劣得失尽收眼中、耳底,其过程细节也皆记在本上,是不是就完事了呢?当然不是!我们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借其长为我所用,见其短以之为鉴。因此,听课后,要重视课后反思,每次听过课后都要对听课内容进行及时的反思。

课后反思就是听课教师在听课后自觉地对自己的听课内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听课方式下,听课者重点反思的是别人,很少主动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反思。新课程下的课后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会获得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

(二)—对听课反思的要求 时间:2.24 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王彩霞

一些听课老师即使有了明确的需要反思的问题,也常常苦恼于无处着手,觉得没什么内容好反思,导致听课反思往往停留在表面水平,不得要领,难以深入。这样的听课反思就难以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

(1)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听课后反思的着眼点

新课程倡导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何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供学生学习,又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的生活与实际的生活状态相一致,应该说是当今教学中仍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听课教师在撰写听课反思时,应对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考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需要反思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又将如何落实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这样的反思会使得新课程的理念逐步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和落实。

(2)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听课后反思的重要参照

进行听课反思时,并不见得只是就问题而谈问题,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思考时,需要回忆、整合原有的经验,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论来分析。在反思时联系自己以往授课的经历,并且把有关教育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论述作为反思的基本参照,使听课反思成为联系听课教师以往经验与现有做法的桥梁,成为贯通既定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这样的反思摆脱了纯粹经验的说教,是对课堂实际行为的有效提升。

(3)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

听课后反思,既可以是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的整体思考,也可以是对课堂教学某个环节的局部思考。有的时候需要从整体层面来反思,有的时候需要“就其一点而不及其余”。两种反思的方式都是允许的,视具体情况而定。两者的结合,使听课反思在整体中把握局部,在局部上认识整体。

(4)把听课反思贯穿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常常说教学反思要体现在教学的始终,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但可能缺乏有益的直观经验。听课前的反思集中在授课教师对教学的定位、设计理念和方法上,听课中的反思集中在授课教师的课堂动态生成的事件上,听课后的反思集中在反思授课教师教学效果与设计意图

是否一致上。如果反思能成为引导教学的基本手段,成为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也就成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动力和源泉。

(5)把听课后反思的结果运用于自身教学实践、改进自身教学实践

听课后的反思不是事不关己的坐而论道的玄思,需要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听课教师改进和提高自身教学实践的具体举措。

二、听课后反思的基本内容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应该着重围绕以下十个方面进行反思。

(1)从教学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方面反思

反思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主要看师生是否都明确各自的教与学的目标;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主要看是否把握了知识规律和应用知识的规律的教学,是否遵循了同化、顺应的规律,是否讲清了理解知识的关键点;反思教学方法组合是否得当,主要看所采用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组合的原则,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等;教学目标是统领性的,是教学展开的依据和核心,它只有与内容、重点、方法相互协调,才能最终落到实处。

(2)从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方面反思 课堂教学是按照一定的序列展开的,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步骤,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环节。这些环节安排的适宜程度直接涉及到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反思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主要是看课堂教学程序的展开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是否符合既定学生认知的特点。

(3)从师生关系中“两主”作用是否协调方面反思

主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对学习任务的表达、解释与顺序安排是否适于既定的学习者;学生对教材和教师指导的理解是否透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是否强烈;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出现的,师生互动是如何展开的,互动的类型有哪些;学生有没有主动发言、提问的机会,有没有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机会等。

(4)从教材的示范作用是否得到发挥方面反思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往的媒介,教师并不能一味讲授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或者说“二度加工”,主要看授课教师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

(5)从时量分配容量是否合理适中方面反思

时量分配主要看重点、难点的教学与教学高潮的呈现是否一致;各教学环节的时量与教学任务是否匹配;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容量主要看教学是否做到有张有驰;知识呈现是否有密有疏。(6)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适当方面反思

教学手段要服务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看在当时当地条件下,是否充分运用了能够运用的教学手段,效果是否尽可能最好。

(7)从反馈矫正的实施是否有效方面反思

主要看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成效的反馈信息的意识是否强烈,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是否及时;矫正应尽量避免雷同,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教材,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打不同的比喻,列举不同的例子,教学同一知识内容。

(8)从训练是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方面反思

主要看课堂教学是否始终在进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核心)的训练。

(9)从教学效果是否显著上反思

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学生答问和练习的正确率高不高;师生的情感体验是否愉悦、欢畅。

(10)从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方面反思

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

(三)——听课记录 时间:3.3 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王彩霞

课堂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1)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2)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

(3)是实录,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课堂评点。记录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评点包括: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等。

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1)是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2)是总评,就是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了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太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好的听课记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堂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很丰富,要非常详细地记录每一细节,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做好记录。(1)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关注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教学环节设计。看是否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等。

(2)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3)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怎样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

(4)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5)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既要关注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又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

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关注教师的身体语言。老师在讲课中,往往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往往会使用各种身体语言进行强化,如一个眼神,一个会意或鼓励的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手势,乃至教师在讲台上的步伐等等。教师的举手投足都是教学进程的一部分。当然,并不需要记下所有的动作,而是记下教师使用得较好的身体语言或不当部分。

(7)关注听课者即时的思考和评价。听课时产生的随感及评价。授课教师的讲课往往对听课者产生影响,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选用、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语言的特点、教学思想的体现等的思考和评价都应及时记录下来,以利于课后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

(四)——新课程下的听课目的

时间:3.10 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王彩霞

听课者盲目地去听课,和带着一定的目的性,有计划地去听课,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不是简单的拿着听课本,带着耳朵进教室,为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而听课。要想真正发挥听课的实效,让听课的教师通过听课有所顿悟,带着思考离开教室,带着反思回味,那么每个听课者在听课前都应首先明确听课的目的任务,选好角度,突出重点,使每次听课都有相对的针对性,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

听课目的也就是听课的动机。不同的听课目的,决定了不同的听课类型,不同的听课类型又决定了要采用不同的听课方式。按照听课目的划分,可把听课分为六种类型:学习取经型听课、帮助指导型听课、考查考核型听课、总结推广型听课、调查研究型听课、检查评估型听课。因此,听课者在听课前必须明确听课的目的,根据听课目的决定听课中应采取的方法。

一、学习取经型听课

学习取经型听课,是以了解学习兄弟学校或外地的教学改革动态、教学改革方法,用于指导本校、本人的教学工作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听课类型。进行这种形式听课,听课组织者一定要事先选择好听课的单位或教师,听课前要组织听课教师研究,明确取经学习的目的、内容,听课后要认真总结,探索、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经验,以便用以指导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听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虚心好学。听课者要抱着虚心的态度,坚持认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要尽可能做到课上听课和课后请教结合起来。

(2)认真观察。对授课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研究分析,以获取系统的经验。

(3)正确对待。特别是在取经学习过程中,即使对方的教学出现某些失误,也不应评头论足,而要从中吸取教训,以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二、帮助指导型听课

帮助指导型听课,目的在于发现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这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而进行的一种听课形式。进行帮助指导性听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听课目的明确。听课过程中,要明确帮助指导的目的和内容。比如,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帮助指导教师如何减轻学生负担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质性问题。听课前,要做好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诊断。制定计划措施,确定具体方法。

(2)听课态度诚恳。听课者要以诚心实意的态度投入到听课的整个过程中去,特别要注意表达指导意见时的诚恳态度。不仅要善于发现被听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告诉教师在授课的每一个环节上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尤其对青年教师更应如此。

(3)工作务实。听课者在帮助指导教师过程中,要务实、求实。特别是为了以培养骨干教师或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为目的的听课,要从备课、上课、设计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全过程,对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具体指导。

三、考查考核型听课

考查考核型听课目的是为了对教师在业务能力考核、优质课评选、升级考核、评定职称等时候做出比较客观的鉴定意见。这是为了比较深入、确切地了解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教态、语言、板书、课堂组织能力等)、教学能力(对教材的理解挖掘的程度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程度)、教学特点及个人的教学风格而采取的一种听课形式。听这种课要按有关规定的条件,客观、公正、不带任何框框,评议要秉公而论,结论力求准确,最后还要将教者的全面情况,向有关单位提出尽可能客观的书面的鉴定性意见,以供决策时参考。

四、总结推广型听课

总结推广型听课,目的是帮助有建树的教师总结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某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独特性的值得推广的经验,或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试验或大规模的实验后总结出了教研或科研新成果,经有关单位审查通过,决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大面积推广而组织的听课形式。总结、推广、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是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这种性质的听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要善于发现典型。即被听课的教师的教学经验应该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推广之后能起到示范作用。

(2)要善于发现帮助总结。通过听课,不仅要起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的作用,而且要善于在听课中发现问题,并以诚恳态度提出后进行商讨,以使他们教学经验更趋完善。

(3)要注意确定方向。对于所发现的典型,要根据教学改革的主体方向进行认定。如在总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那么就应该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去研究、分析、总结。

(4)要注意不能武断决定。听课时应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共同参与,以保证对经验认定的准确程度,避免由于个人武断而造成不必要的过失。

(5)要注意听课过程的完整性。不管对发现的典型经验有什么看法,也应该对其所具有的经验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决定这个经验的价值,避免因个人看法有异而半途而废。特别是对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虽具有一定特点,但还不够成熟,更应完整地去了解、认识、分析、总

听课要透过现象听出本质,即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不断地涌现。听课者应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获取新的信息,思考新的问题,从而提高听课的品位,准确地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当前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换意识等。如果听课者不了解这些新的要求,就不可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教学,就可能出现“听不懂”的现象,甚至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为此,听课者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

三、新课程理念要求听课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听课中的关注点。

(1)从偏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如何自主、主动学习。

以前听课,主要是听老师讲课,目光都集中在老师身上,看老师表演式的讲授、提问、示范,看老师如何有条不紊地安排一节课的教学程序,看老师如何控制学生的活动,欣赏老师的板书设计等等。总之,听课时偏重关注老师的教,而忽视注意学生的学。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听课的关注点也变了。教师要更多地观察师生之间如何互动,更多地观察全班的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自主、主动地参与到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2)从偏重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一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的,不能单纯关注几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多应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转向关注在这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情况。

(3)从偏重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转向关注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在学生身上蕴藏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应受到保护。李政道说得好: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当更多地培养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提问、质疑,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方面应当成为教师在听课和自身教学中关注的重点。

(4)从偏重关注教科书内容的解读转向关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注联系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

传统的教学重在教教材,只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讲深讲细讲透就行,甚至有的老师只凭一本教科书,两根粉笔,就可以上讲台。现在,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呈现了新的特点,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它不仅呈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而且重在引导教与学的方式上的改变,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新教材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联系社会、自然、科学和现实生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倾向,新教材强调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听课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课堂上师生能否充分运用新教材提供的自由创造空间,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5)从偏重关注单一化的教学手段转向关注多种媒体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

现在一些观摩课都较多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老师舍得下工夫花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电视、实物展示台等先进设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应当克服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不要认为没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能够根据实际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

(6)从偏重关注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以往听课时不太注重评价这个问题,以为评价是阶段、单元测验或者期中期末考试的事。在课堂上,最多也只是关注学生课堂练习或当堂小测试的结果,注意力较多集中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结果上。然而,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其主要特征就是强调过程性评价。因此,课堂教学中能否发挥教师、学生各自评价主体的能动作用,开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的即时评价,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以及诊断、反思提高作用,理所当然成为听课应关注的重要方面。

四、新课程要求教师掌握听课的基本方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掌握听课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字,即:听、看、记、想、谈,要做到听、看、记、想、谈有机的结合。

(1)听

①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具体讲就是听上课老师是怎样复习旧知识的?是怎样引入新知识的?是怎样讲授新课的?是怎样巩固新课知识的?是怎样结尾的?是怎样布置作业的?还要听学生是怎样回答问题的?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怎样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的?是怎样启发学生思维的?是怎样进行学法指导的?只有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听后对本节课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客观分析,才能达到心中有数。而要做到这些,听课者在听课之前必须有所准备。首先,要掌握《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其次,要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听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②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课堂教学活动多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传递信息的。因而要听教师的语言是否科学准确、言简意明;是否生动有趣、富有感染性;是否具有激励性;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否到位以及课堂随机应变的艺术等。③听听课学生的发言。通过听学生的发言甄别教师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智慧的生成。

(2)看

看教师:主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①看授课者在课堂教学中折射出的教育教学思想,特别是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理念是否相符。要看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是关注少数学生,还是全体学生,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要看教师是否将学科新课程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否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还要看教师的教学作风是否民主,学生是否得到“解放”,是否构建和谐课堂等等。

②看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师课堂有效教学和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的试金石。这里不但要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而且要看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达成,更要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有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情感,收获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收获的是终身发展的能力。

③看授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挖掘和处理,看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整合,看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和突破,看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看课堂教学程序是否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

④看授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巧妙等等。

看学生:主要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课堂教学中看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主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不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学习,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

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能否主动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看学生是否善于合作,乐于交流;是否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要看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表现。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课堂表现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素质。

(3)记

就是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记听课的日期、节数、班级、学科、执教者、课题、课型;记录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记录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和教材处理,了解课堂上是否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是否兼顾“两头”(优秀生和基础差的学生),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记录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听课中的记录要有重点,详细得当。教学过程可作简明扼要的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问题可作较详细记载,并加批注。

(4)想

听课者在课堂上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注意点是否强调?板书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而亲切?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教学效果是否好?“双基”是否扎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和较大的失误?听者听后还要设身处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节课我该怎样上”、“假如学生向我这样质疑怎么办”、“为什么授课者的学生学习兴趣这么浓”等等。

(5)谈

就是和授课老师谈,和听课学生交谈。可先请上课老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感受,请学生谈对这节课的收获与不足,统计学生对这节课的满意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然后再由听课老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谈这节课的特色,谈听这节课受到的启迪与所学到的经验,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谈自己的思想与建议。交换意见时要抓住重点,做到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吃不准的问题不回避,还要注意可接受性,切忌信口开河、滔滔不绝,夸夸其谈;更要围绕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而谈,特别是教学效果方面,因为一堂课的优劣,最终还是体现在教学效果上。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如果听课老师能做好一听、二看、三记、四想、五谈,那么听课老师肯定会有所收获。这不但会促进听课老师的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提高听课老师的授课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发展。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

一、什么叫评课

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评课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评课的意义

评课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评课的原则

1.评课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课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评课要从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出发。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考察相当多的因素。正确评价一堂课,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对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察,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3.评课要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面。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把评价的重点转到“评学”上面,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要把评课的关注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方向上面,转到如何针对学习差异进行因人施教,如何把过多的统一讲授,转变为以指导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和统一答疑、点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课堂,转变为以适当的统一讲解与有指导的自学或自由选择条件下的探究、研讨,查询相结合的课堂。

4.评课要提倡创新,培育个性。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正确地评价一堂课时,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5.评课要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测量到的情况出发,不能想当然。课堂教学评价要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的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课必须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测量到的情况出发,不能想当然。评价的内容和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以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评价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

四、评课方法: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必然、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1.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我们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听课,有时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 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的授课重点。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四)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我们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应该有所改变。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脑、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评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六)评学法指导

(1)要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要看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熟悉并付诸实施

(七)评能力培养

评价教师在课题教学中能力培养情况,可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否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是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是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平时,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八)评师生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九)评教学效果

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也就是,当上完课时,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五、评课的注意事项

(一)、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实事求是的公开评价一节课,切忌带有个人倾向。

(二)要以虚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与被听课老师共同分析研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

(三)要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四)要以事实(数据)为根据,增强说服力。

(五)要做好调查工作,尽可能较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情况。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专题讲座: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新平安镇中学:赵献民

同志们大家好: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1)怎样听课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通过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前就要做点准备工作:事先问问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把教材找来预习一下,看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并千方百计去了解、研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自己上这一节课,会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里懵懂地听,不熟悉教材,不理解开课教师的教学意图,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一看教师的教,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二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参与的情绪是否高涨、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的习惯、本节课是否具有良好的实际教学效果等等。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听课是为了使自己吸取别人的长处与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所以在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开课教师的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因为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以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推敲、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与实际情况,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2)如何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公开课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时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各目标的制定要以大纲为指导,体现阶段、年级、单元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还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难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执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传授的准确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是否新颖、是否突出了重点、攻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吸引了学生以及和学生是否有互动。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 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清新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② 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①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② 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用,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富有启发性、艺术性。

③ 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④ 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化教育手段。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高效地使用了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尽量全英语教学),首先,要口齿清楚,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富于变化。

② 看板书:板书这是一个不可省去的环节(现在好多老师一用多媒体,板书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大纲要求;其次,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③ 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大方、庄重,语调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④ 看操作:看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仪器的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不但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而且还要分析教学结果。”课堂效果评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是否高,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气氛是否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是否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是否达成;三是时间利用率是否高效,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积极性是否高,当堂出现的问题是否当堂解决,学生的作业布置是否合理。

总之,听一堂好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评一堂课,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是,只有会听,会评,才能得到这种享受。要做到会听、会评,有两个基础:一是要有教育理论的学习基础;二是要有多听、多评、多实践的基础。有了这两个基础,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累,就会有听课、评课水平的飞跃。

结束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广大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视野,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并具有广泛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与学生的合作、与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与跨学科教师的相互交流,以求知者的身份,投身到这股互学习、争提高的**中去,在听课学习、评课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时俱进,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第五篇:料坑学校校本培训材料之4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

料坑学校校本培训材料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

一、教师听课的好处

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职责与任务。经常听课:(1)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前进;

(2)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3)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总之,经常听课,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听课者的角色定位

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听课者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

1、进入“学生”角色

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2、进入“教者”角色

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

3、进入“指导者”角色

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1)、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2)、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3)、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4、进入“管理者”的角色

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身于管理者的角度,就能统观全局,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并能从系统教学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全体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三、听课前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和听课内容准备两个方面:

1、思想准备

要做好向同行教师学习、耐心把课听完的思想准备。必须清楚这时自己是作为一个不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身份听课的。所谓不能参与教学活动是指在讲课教师讲课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听课者不能高声评论甚至当即指责,不能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能在下面相互议论影响课堂秩序,或者是以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表示不满(比如离开教室等)!有些教师在听课期间翻阅其它书籍或批改作业,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2、熟悉有关教学内容

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听课前看看相关教材,熟悉有关内容;二是在听课初再用极短的时间看一看有关内容。熟悉听课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在听课中,判断讲课教师是否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后面的评价阶段做好准备。

四、课堂听课的基本方法

听课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字,即:听、看、记、想、谈。(1)听

一听老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答题,答题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具体讲就是听上课老师是怎样复习旧知识的?是怎样引入新知识的?是怎样讲授新课的?是怎样巩固新课知识的?是怎样结尾的?是怎样布置作业的?还要听学生是怎样回答问题的?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怎样讨论问题的?(2)看

一看教师。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不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表现;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发言、思考问题的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长短是否合理;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为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3)想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注意点是否强调?板书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而亲切?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教学效果是否好?“双基”是否扎实?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和较大的失误?(4)记

就是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一是记听课的日期、节次、班级、学科、执教者、课题、课型;二是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三是记本节课在教学思想、德育渗透、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值得思考的要点;四是记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五是记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5)谈

就是和被听课老师和学生交谈。可先请上课老师谈这课的教学设计与感受,请学生谈对这节课的感受;然后再由听课老师谈自己对这节课总的看法,谈这节课的特色,谈听这节课所受到的启迪与所学到的经验,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五、听课的注意事项(1)听课要有计划

听课是教师的职责与工作,所以要有计划性,不能随心所欲,高兴或有时间就去听,不高兴或时间紧时就不去听。学期初每位教师要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统一要求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安排好听课计划。如,准备听哪些老师的课?安排什么时候听?听课目的是什么?等等,要作周密安排,甚至有可能的话排进课表中去。(2)听课要有准备

听课前要做到:①要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②要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③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这样听起课来就比较心中有数,听课效果就更好。(3)听课态度要端正

必须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进入课堂后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思想开小差,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4)听课记录要详略得当

要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和思考上,不能把精力集中到记录上,变成书记员、录音机。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教学过程可作简明扼要的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问题可作较详细记载,并加批注。听课记录本可按上述四

点内容设计成专用本子。一段时间后,听课笔记要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5)听课后要交换意见

课后要及时和上课老师交谈或交换意见(但要经过思考,要慎重)。交换意见时应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做到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吃不住的问题不急于下结论,学术上的问题不武断,有创新的要肯定与鼓励,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但要注意可接受性,切忌信口开河,切忌滔滔不绝,夸夸其谈。

下载校本培训材料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培训材料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甘洛民族小学校本培训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反思

    民族小学校本培训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反思 讲解:*** 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

    教师培训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 ——“磨”你千遍不厌倦 略阳县教研室 杨红波 听过一个画家的故事:年轻的画家向老画家请教:“自己一天功夫画的画儿,为什么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卖出去?”老画家......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听课评课之我见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听课评课之我见 鲁山县仓头中学王艳 摘要: 在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听课、评课无疑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大力......

    新课程理念培训工作总结

    新课程理念培训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校按照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布署下,贯彻实施了我校的《基础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 ——听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及讲座心得体会 承玲学校 钟成兰 5月十二至十三日,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在贵州师范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课程、新课程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课程就是学科的总和。2、新课程是针对我国新课改而重新编写教材和设定教学科目的统称 。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面对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如何提高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在教学进程中整合运用,是体现体......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学习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学习体会马兰庄初级中学吴建杰听了王教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这一报告,使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新的认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教学中更深刻的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