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四越来越宽带信息之路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四、越来越宽带信息之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用微波通信?如何实现微波通信?了解微波性质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的特性,了解微波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如何通过卫星通信来弥补。
③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和优点。④了解网络通信的发展过程和优点,掌握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来探讨现代信息的变化,用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影视画面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特点和粗略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关注科学发展前沿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新前预习:
(一)、阅读课本107-108页“微波通信”,回答下列问题:
1.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电磁波,越高,在相同时间内传输的就越多. 2.电视广播的工作频率一般为30 MHz~3×105MHz,声音广播的工作频率一般为102 kHz~30MHz,由此可知在相同时间内
广播比
广播要传输更多的信息.
3.微波是频率在 MHz至
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的性质与
更接近,大致也是沿
传播,微波
(选填“能”或“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所以必须每隔
km左右要建设一个,把传来的信号处理后再传出去,实现远距离通信.
(二)、阅读课本108-109页“卫星通信”,回答下列问题:
4.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实现了卫星通信之梦.卫星通信就是利用
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
5.在地球上空均匀配置
颗
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从而实现了
(三)、阅读课本109-110页“光纤通信”,回答下列问题:
6.实际上,光也是一种比微波频率更高的电磁波,而激光则是频率,方向的光.
7.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一样 B.同步卫星可作为转播微波的中转站
C.同步卫星的速度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D.要使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电视节目都可以传送到全世界,至少要有三颗同步卫星 8.关于应用激光的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利用激光进行通信 B.利用激光进行长距离精确测量 C.利用激光加工坚硬材料D.利用激光进行普通的室内照明
(四)、阅读课本112-113页“卫星通信”,回答下列问题:
9.新浪、网易、雅虎是非常知名的网站,其中新浪的网址是www.xiexiebang.com表示这个网站是在 注册的。
10.世界上凡是计算机集中的地方,例如:企业、机关、学校等等,大都已经把自己的计算机联在一起了.这些网络又互相连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做,用心
爱心
专心
这样就可以做到 的共享.
预习反思: 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这部分知识的疑点、难点有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请记录下来上课时小组内一起解决,比比看谁找出的问题最多。
二、课内探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谈谈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各用什么方法传递信息。他们传递信息的信息量有什么变化?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再结合播放0.5min故事和0.5min电影,非常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1、微波通信
微波通信优点和缺陷是什么,为什么微波会有这样的缺陷?怎样弥补?请同学们寻找原因和弥补的方法。
先看看月球是否可以成为微波的中继站?通过计算发现延迟时间太长。因此不能用月球做微波的中继站。
2、各小组思考、讨论、交流、展示:
学生自行阅读并思考,然后进行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学生计算、分析数据,讨论、总结。
3、光纤通信
教师演示实验: 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分析普通光的优势和缺陷,根据优势和缺陷提出解决的办法。激光演示、光纤灯具演示。演示光沿水传播。(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演示光的全反射实验。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每一个实验,找出光纤通信的原理、优势。(2)小组展示、交流
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举手发言。
学生根据看到的实验分析、总结归纳。举手发言。
4、网络通信(1)、学生讨论网络通信的优势和特点。
(2)、介绍因特网是怎样建立起来的。(3)、学生热烈讨论,相互交流,并自己动手上网发电子邮件。
<三>整理反思,归纳梳理:
每位同学整理、补充、反思、修改刚才的学习内容,用简练的的语言完成下列知识网络,小组内交流完善。
<四>当堂达标,反馈提升: 1.判断题
(1)宽带网络可以进行电视信号的传送.()(2)现在商店卖的“数字电视机”,不能接收数字电视信号.()(3)别人给你发来电子邮件时,如果当时你的计算机没有开机,邮件也不会丢失.()(4)声音经过话筒后变成的电信号是模拟信号,电报机发出的“滴滴 答答”的信号是数字信号.()
用心
爱心
专心
(5)宽带通信线路允许更多的人同时用同一线路通电路.()(6)电子邮件地址中“@”前面的字符是这个邮箱的用户名.()2.自从发明了硅太阳能电池后,人们一直在思考建立太空太阳能电站的问题.在一些科学家的想像中,太空电站类似于一颗处在赤道上空与地球相对静止的卫星(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月球到地球距离的十分之一),上面安装大容量的太阳能电池.参见图9—7.
(1)简述你所知道的太阳能应用的两个实例.
(2)说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两个优点.
(3)按照你的想像,太空太阳能电站可以采用什么方式将它获得的能量传送到地球.(4)太空太阳能电站有可能在某段时间内接收不到太阳光吗?请扼要叙述理由. 3.微波的主要用途是()(A)超远程通信(B)无线电广播
(C)电报(D)电视、宇航通信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一样(B)同步卫星可作为转播微波的中转站
(C)同步卫星的速度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D)要使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电视节目都可以传送到全世界,至少要有三颗同步卫星 5.利用激光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已知从地面发出的激光束经月球反射回地球,共经历了2.56s,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__________.6.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采用20.009MHz和19.995MHz的频率发送无线电信号,它们的波长各是多少? 三、课后提升
1.如图10-3所示,电视台把无线电信号传送到高空中的通信卫星上,卫星再把信号传到地面上的其他区域,这样就实现了卫星转播.在调试的过程中,电视台本身也需要接收卫星上传回的信号,并和演播室用电缆传来的信号进行比较.这时发现卫星传来的画面上,人物动作变化总比电缆传来的画面发生慢一些.
(1)解释产生这种时间延误的原因.
(2)已知通信卫星的高度大约是36 000 km,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请你根据这些数据,估算一下画面延迟的时间.
探究创新
1.为什么电视、电话、电脑等越来越多地使用光缆通信?
2.每隔11年左右,太阳黑子就要剧烈地活动一次,同时耀斑也会喷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你认为这些高能粒子到达地球上空后,会给地球上的哪些设备及其工作带来影响? 3.阅读材料:卫星通信的发展历程
卫星通信是利用位于高空36000千米并与地球同步运转的通信卫星作为中继,使各地地面接收站间得以实现双向通信.地面接收站装有抛物天线,对准高空轨道的同步卫星,由星上天线和转发器起作用,好象一条微波线路的中继站. 卫星通讯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迄今已接连发射了几代国际通讯卫星.在地球高空轨道安放3个同步卫星,就可覆盖全球的地面,实现全球国际通信和电视节目传输.卫星通讯只须在两地各设地面站就能相互通信,因此在地面崎岖地区,线路建设比较容易.
由于卫星通讯各方面的技术已经十分普遍,费用逐渐下降,现在不但个别的国家有能力利用,甚至连个别的商业机构也在跃跃欲试了.将来,通讯卫星还可能提供另一种全新的服务,因为能够直接传送的不单是电话和电视;信件、报纸及其它形式的信息都能从世界上几乎任何
用心
爱心
专心
地方传送到家中,或许就在电视屏幕上显示.
卫星通讯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作为中继,使地面接收站间实现双向通信.地面接收站装有抛物面天线,对准高空轨道的同步卫星.卫星的天线接收地面信号,利用转发器发送信号.现在,卫星通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卫星通讯.
1958年12月,美国发射了“轨道中继通讯卫星”.卫星向地球广播预先录好的艾森豪威尔的圣诞贺词.“轨道中继通讯卫星”在轨道上运行一个多月后,进大气层烧毁.1960年4月,美国发射的“信使1B号”是第一颗装有强大放大器的通讯卫星.“信使1B号”重达250Kg.电源由19152个太阳能电池组成.信号放大系统可以将信号放大后再发射出去. 美国在1962年7月10日发射了“通讯号卫星”.它的能源来自3600个太阳能电池.“通讯卫星”可以容纳六十条电话线路或一个电视频道.最早实现同步通讯的是美国的试验性卫星“同步通讯卫星一号”.它可以达到22300千米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上,卫星环绕地球的速度与地球自转一致.卫星与地面位置相对固定.
1965年4月6日,美国的“晨鸟”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后称“国际通信卫星”1号.它高0.6米,直径0.72米,质量39千克,可以容纳240条电话线路或一条彩色电视频道.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射多颗同步通信卫星,用来转播电视、无线电话和其他数据.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前一篇:初二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导学案 后一篇:第八章第一节《电能》导学案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共同追忆在MSN Space的日子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教学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教案 (9)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常识性地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优点、原理。本章节关键在于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关心科学发展前沿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重点是以大量的图片、影视画面介绍该章节所讲的各种通信方式的优点、缺点和改进方法,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接触到的信息加深对信息之路越来越宽的理解。宣传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钻研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
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用微波通信?如何实现微波通信?了解微波性质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的特性,了解微波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如何通过卫星通信来弥补。
③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和优点。
④了解网络通信的发展过程和优点,掌握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来探讨现代信息的变化,用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影视画面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特点和粗略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关注科学发展前沿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
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优点和原理。
教学准备
光纤小灯具、演示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装有水和有小孔的塑料瓶、不透光的纸、水、光的全反射演示仪器、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影视图片、能上网的计算机一台(有条
件的话让学生人手一台)。
板书设计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一、历史与科学发展
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输送信息的量就越大。
二、微波通信
三、光纤通信
光的入射角决定它是否离开介质。如果角度足够大,光就被反射回水中。
四、网络通信
小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大家谈谈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用什么传递信息。他们传递信息的信息量有什么变化?
生甲:古代人用语言(大声喊)传递信息。
生乙:古代人用手势、消息树、烽火台传递信息。传递的信息比甲说的快、范围大。
生丙:古代人用文字写成书传递信息,传递的信息量比上面两种情况范围大。
生丁:发明了电以后,近代人用收音机、黑白电影、电话、电报传递信息。
生:现代人用彩色电影、立体电影、手提电话、彩色电视、音响、DVD、电脑等传
递信息。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学生讨论后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越来越快。
师:总结得很好,这就说明信息之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
章的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视频图像。(多媒体播放0.5min故事,再播放0.5min
相同内容的电影)
师:请同学们回答上面听到和看到的0.5min的故事,哪个给你的信息量大?
生:看到的故事。
师:知道它们是用什么作为载体吗?
生:微波。
师:回答很好。为什么要用微波做载体?
因为微波比中波和短波的频率更高,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越多。
板书: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输送信息量就
越大。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89~90并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微波的波长、频率在什么范围?
(2)微波通信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为什么?
生甲组: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兆赫兹~3×105兆赫兹之间。
生甲组:优点:一条微波线路可以同时开通几千、几万路电话。
生丙组:缺点:是每隔50km要设一个微波中继站。
师:为什么需要建立微波中继站,它起到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看课本图9.4-1,它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继站的作用。
生丁组:因为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
师:回答很好。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中继站可以把上一站传来的微波信号经过处理后,再发射到下一站去,这就像接力赛跑一样,一站传一站,经过很多中继站可以把
信息传递到远方。
师:能在月球上建中继站吗?请同学们讨论并算算微波从地球传到月球后再传回地球需要多少时间。(现在知道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是3.8×105km,微波在真空中传
播速度为3.0×105km/s)
生:需要2.5s。不能,因为太远了。时间延迟,信号衰减。
师:对,这就是微波通信的缺点。不过人类现在发射了卫星,用同步卫星做微波通
信的中继站,解决了微波通信的缺陷。
师: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地面站和传输系统组成,通信卫星就像一个无人值班的空中微波中继站,它从一个地面站接收发射来的电信号,经过放大变频后,再发送
回另一个或几个地面站。
播放有关通信卫星的资料片。
师讲解: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长距离通信变得越来越快捷和廉价。通信卫星类似于移动电话的接收器和发射器,绕地球运动的卫星接受无线电波、电视和电话信号,然后把他们传输到世界各地。从地球上发送到卫星的无线电波,由卫星传输给地球上的其他接受站。大多数卫星在向地球发送信号前先要增强信号的强度。通信卫星能够同时传
播几种信号。
师:通信卫星是绕地球飞行的遥控飞船。由于电磁波是沿直线传播的,他们不能沿着地球弯曲的表面直接到达另一地点。卫星接收来自地球的信号,然后把这些信号传送
到电磁波无法到达的地方。
(教师播放有关卫星电话系统、电视卫星接受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资料片)
师讲解:GPS接受器在飞机、船只、甚至轿车中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在这些轿车中,你可以把你的目的地输入计算机中,然后利用GPS系统指挥汽车行驶。轿车中的电脑甚至可以发出声音告诉驾驶员什么时候向右转,什么时候向左转。
演示实验:把窗帘拉上,老师拿着一只打开的手电筒,光线四射,照亮整个房间。
师:人类自从用了电磁波这一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进行通信以后,不断地向前发展。现代信息社会中,我们需要交流越来越多的信息;这就需要把这一信息之路修得越来越宽。我们知道,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它们的频率很高,频率间隔很宽。如果用光来通信,其容量要高出短波、微波百万倍、千万倍。但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呢?普通的光源夹杂了许多不同波长(频率)的光,方向性差。如果用它作载波,就像收音机同时接收到了许多频率的节目一样,各种声音重叠在一起,让人无法分辨清楚。直到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它能产生单一频率,方向高度集中的光束激光,才使光作为载波得以实现。
演示实验:老师将激光笔打开,一束细细的亮亮的光射出。
师问:这是什么光?
生答:激光。
师:对,就是它解决了普通光线难携带信息的缺陷,通信所用的激光特殊通道叫光
导纤维,它实现了光的通信。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光沿水传播。(课本上的演示实验)
师:光不但能够沿直线传播,也可以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也能沿着玻璃丝传播。不管玻璃丝怎样弯曲,从它一端射入的光都会顺着它传播,再从另一端射出。在节日看
演出时,一些观众拿着的灯具就是光纤。
演示实验:教师展现光纤灯具,并演示光的全反射实验。
师:它根据什么光学原理呢?
(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讲原理)(见图-35)
图-35
师:为了减少传输损耗,我们现在用高纯度的石英玻璃制成光导纤维,来传递光信号。光纤也可以像电缆一样做成多芯的光缆。
光纤通信与有线电通信相似,拿电话来说,在发送端,说话的声音通过电话机变成强弱变化的电信号,电信号进入激光发射机,经能量转换后,辐射出相应的强弱变化的光信号;光信号沿着光导纤维传输到光接收机,把光信号再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受话机又把电信号复原成声音,我们就可以听到对方讲话了。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损耗小,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的通信容量极大,不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
密性好。
师:计算机可以高速处理大量信息,把计算机联在一起,可以进行网络通信。你已经通过连接各城市的公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进行旅游。计算机网络是用电缆或电话线、光缆、微波连接起来的一组计算机。计算机允许不同地方的人共同享受信息和软件。请同
学们说说你知道的计算机能够做的事情。
生甲:计算机可以在线玩游戏。
生乙:计算机可以看时事新闻。
生丙:计算机可以发电子邮件。
生丁:计算机可以搜寻各种信息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将成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基础。全球信息网的建立,使人们通过一台联网的电脑,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
事”。
师问:大家会发电子邮件吗?请一位同学发一封邮件给我好吗?
生甲:发邮件并解释邮件地址的名称和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知道因特网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如果有学生知道,最好由学生来谈)
师:因特网创建于1969年,它当时作为军事通信系统,用来连接军用计算机。即使有许多计算机被毁坏,这条线路的设计仍保持畅通。为了让科学家们通过计算机交换
数据,各所大学纷纷加入因特网。
允许企业加入因特网始于1993年。这些企业叫做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由于进入因特网很容易、便捷,因特网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了。现在因特网可用于娱乐、购物和日常资料的收集,已经完全超出了原先设计者的目的。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因特网的组成图。
请学生讨论本节学到的知识并小结。
布置作业
1.谈谈计算机网络的优点是什么?
2.通过各种信息源了解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对未来的展望,写一篇科学作文,畅想50年后我们在信息社会中的生活。
第三篇: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教案 (11)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科学的技术。重、难点:
1、了解科学技术,培养学习的动力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前面我们学习电话、广播、电视、无线电话,着
都是信息传递的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 息传递的方式还会越来越多。
进行新课:
1、微波通信:
微波: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00000MHz 之间的电磁波。优点:频率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高,可以同时开通大量的
频道,穿透性好。
缺点:传播近似直线,不能沿地球表面传播,在地面的传
播距离短。
改进方式:需要大量的中继站,约50km一个。讨论:能否用月球做中继站? 结论:不行,但可以用卫星做中继站。
2、卫星通信:利用卫星做中继站的微波通信方式。同步卫星:
优点:覆盖范围广,只要三个卫星就可以让信号覆盖全球。
3、光纤通信:利用频率更高的光波进行信息传递。
优点:频率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高,可以同时开通大量的
频道,穿透性好。
但普通的光不可以:发散性,不单一
激光:频率单
一、方向集中,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光导纤维:
阅读“科学世界”“STS”
4、网络通信:把计算机连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
优点:
电子邮件:
因特网:
观看录像:
3、达标练习:课本后97页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教学后记:
课本后练习。
1、部分内容可以加入少量课外知识,但注意不要太多,太深,否则会起反效果。
第四篇:物理“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优秀教学设计
物理“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优秀教学
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常识性地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优点、原理。本章节关键在于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关心科学发展前沿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重点是以大量的图片、影视画面介绍该章节所讲的各种通信方式的优点、缺点和改进方法,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接触到的信息加深对信息之路越来越宽的理解。宣传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钻研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
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用微波通信?如何实现微波通信?了解微波性质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的特性,了解微波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如何通过卫星通信来弥补。
③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和优点。
④了解网络通信的发展过程和优点,掌握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来探讨现代信息的变化,用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影视画面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特点和粗略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关注科学发展前沿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优点和原理。
教学准备
光纤小灯具、演示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装有水和有小孔的塑料瓶、不透光的纸、水、光的全反射演示仪器、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影视图片、能上网的计算机一台(有条件的话让学生人手一台)。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一、历史与科学发展
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输送信息的量就越大。
二、微波通信
三、光纤通信
光的入射角决定它是否离开介质。如果角度足够大,光就被反射回水中。
四、网络通信
小结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课前活动
在教室内播放通信卫星在地球轨道上运行,跟地球同步自转的图片。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谈谈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各用什么方法传递信息。他们传递信息的信息量有什么变化?
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再结合播放0.5min故事和0.5min电影,非常自然地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情境,直观地把信息量的大小表示出来。
进行新课
一、微波通信
新课开始,由老师提出问题,看书并进行讨论。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微波优点和缺陷问题切入主题,然后老师带着学生去寻找弥补微波通信缺陷的方法,引入下一个问题。
为什么微波会有这样的缺陷?怎样弥补?老师带着学生去寻找原因和弥补的方法。
先看看月球是否可以成为微波的中继站?通过计算发现延迟时间太长。因此不能用月球做微波的中继站。
人类现在发射了卫星,用同步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解决了微波通信的缺陷。
播放有关通信卫星的资料片。
学生自行阅读并思考,然后进行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学生计算、分析数据,讨论、总结。
学生认真观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提高学生小组的凝聚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光纤通信
教师演示实验:
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分析普通光的优势和缺陷,根据优势和缺陷提出解决的办法。
激光演示、光纤灯具演示。
演示光沿水传播。(课本上的演示实验)
演示光的全反射实验。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每一个实验,找出光纤通信的原理、优势。
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举手发言。
学生根据看到的实验分析、总结归纳。
举手发言。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网络通信
引导学生讨论网络通信的优势和特点。
介绍因特网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学生热烈讨论,相互交流,并自己动手上网发电子邮件。
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四、归纳总结
学生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
检查学习效果。
扩展学生的视野。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小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各章教学目标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各章教学目标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道骨导的原理
●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三、声音的特性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五、声的利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1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光的反射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平面镜成像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光的折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五、光的色散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六、看不见的光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透镜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眼睛和眼镜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熔化和凝固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三、汽化和液化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四、升华和凝华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用心
爱心
专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二、电流和电路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小小电风扇、电子门铃、手电筒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现象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三、串联和并联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主动找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四、电流的强弱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他人合作的精神。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用心
爱心
专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