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网络环境,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网络环境,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要:
1、从理论上认识网络作文教学
2、具体实践情况
3、实践反思
“利用网络环境,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一课题实验进行了一个学期。在实验过程中一边摸索前进一边学习大量的相关文献,从理论上认识了网络作文,有效的指导了实验行为。现将本学期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从理论上认识网络作文实验
网络进入课堂,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现代技术和教育的结合,网络有着其他教学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1、网络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对象极其狭窄,往往只有教师一人,数量极少的写作对象因为无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导致学生对写作兴趣索然,缺乏主动动笔的内驱力。学生的写作对象往往是作文的唯一及最终评判者。学生的作文在内容及形式上进入“应师”的尴尬状态(写老师喜欢看的内容,采用老师讲解的技巧„„)“作文”不是真心流露,而异化成为博取老师表扬的中介。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风格趋于统一。
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面对无限广阔的写作对象。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如BBS论坛使学生的写作对象不会局限于教师,不会单一地来自教育内部。学生在论坛上发表一个作文帖子,老师、同学、家长及社区人员等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如果该帖子有足够的吸引力,该学生将接收到海量的读者的建议、赞美、批评„„学生将获得类同于“发表”的成就感,并且领略到写作是有回应的,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网络的虚拟性使学生面对无须设防的写作对象。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不敢写、不便写、不好写的内容通过自己申请的虚拟角色例如小狐狸、蔷薇等可以真正无所顾及地畅所欲言,表达真实的自己。即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重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不必担心带来什么“后遗症”。
传统作文教学中,尽管老师做了将学生的作文在全班、全校范围内展出等工作,读者群有所扩大,但学生仍然很难及时接受到读者的反馈信息。而网络的优势,不仅在于提供了为数众多的欣赏者,更在于提供了一个让写作主体和写作对象及时沟通交换意见的平台。读者在BBS论坛上看到一篇文章,可以马上回帖,发表自己阅读后的感想、建议或者对其中的论点提出商榷„„同时也可通过网络短消息、EMAIL等方式与作者取得联系,进行单独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作文观:作文并非是艺术品,而是与读者沟通的媒介。那么,抒情就不是为抒情而抒情,而是排遣情感、交流感情;说明不是为说明而说明,而是向他人澄清事物的本质;议论不是为了议论而议论,而是为了交锋智慧、辩明道理„„也就是说:学生的作文指向了交际——回归到了真实的言语状态。
2、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放飞学生的心灵。
因为在网络写作环境中:
a、鼓励冒险
传统的作文教学鼓励学生写四平八稳的文章,例如教科书上的范例,往往是阶段性目标(单元目标)的验证性文章。起因、经过、结果,“头尾大肚子”,段落分明„„在评价中能得高分得就是这种符合阶段性目标训练体系得形式规范得文章,哪怕缺乏创意,缺乏个性,缺乏吸引力„„
而在网络写作环境中,却鼓励你在作文的内容与形式上大胆创新、大胆冒险,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大家的兴奋点,引起大家的关注,赢得大家的欣赏。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种种新的文学流派不都是大胆尝试、大胆冒险后取得成功吗?
b、允许错误。
在传统写作教学中,错误总被刻意放大。学生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写了一篇文章,往往要被放在放大镜下,在修辞、结构、表达方式、错别字等技术层面经受种种挑剔,于是一改二改三改,学生不得不在教师的手把手的指导下作精细的修改,这种“举一反三”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信心、作文灵性都是一个打击。而在网络写作环境中,坦然面对学生的错误,承认错误是学生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后的必然附带品,允许错误的存在。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中的作文教学,在“举三反一”的教学理念下,不提倡把每篇作文刻意修改成精品,而提倡在经常性的愉悦写作中,学生的总体写作水平趋向提高。
c、网络能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海量的信息资源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同步、异步并行的交流方式。
3、网络能实现全程性的思考与交流。
a、交流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大家即使相隔“十万八千里”,也可以通过网络同步交流写作构想,对对方的草稿提出合理建议„„因为网络能把学生的文稿及时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因此,无论是成文前,还是成文中,还是成文后,只要学生愿意,他们都能进行同步地至少是异步(交流对象暂时不在网上)地交流。
b、交流范围迅速扩大。如前所述,现实环境中的交流通常是一对一的交流,而在网络环境中,通常是一对群的交流,并且这个群的数量可以达到让你惊讶的地步。
c、交流的氛围趋向和谐。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虚拟身份受现实的影响较小,在网上,你的“地位”没有任何作用,不论你是教授还是学生,不论你腰缠万贯还是一介贫民,都会享有平等的话语权。你的话语是否受欢迎很少有“地位”的光环作用,在虚拟社会里,要得到网民的尊重,你的话题是否吸引人靠得是技术与智慧。
在这样得环境中,学生在成文前、成文中、成文后才会主动、才有可能与别人交流。
4、网络能优化学生的写作心态。
a、享受“组合”的乐趣。
只要你对网络的搜索功能以及网络的资源储存方式足够的熟悉,你就可以找到你所想要的资料,资料的丰富有时会使你大吃一惊,这无形中暗示和鼓励学生将所读文章中的内容,片断式的引入到自己的文章中。或将自己觉得精彩的片断巧妙地穿插组合形成一篇新文章。我们很多老师把这种“组合”等同于抄袭,并与道德联系起来,以使学生对“组合”产生一中畏惧感,从而挖空心思进行原创,文章质量不高且不提,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成了不可承受之重。因为真正的原创性文章是在深厚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自然喷发的。不是在要求和规定下被动产生的。再者,“已知知识的重组也可以引起质变产生新事物、新概念”,我们稍做留意,不难发现,一些现代出版的书籍,一些博士、硕士论文论著后面都俯有大量的引用书籍,我们教科书当中的许多课文也有很多地方是引用他人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特点,让学生享受到组合质变的乐趣。
b、感受“意义”的真正价值。
在传统作文教学环境中,一篇文章所拥有的读者也是单一的(教师或比较要好的同学),在这种前提下,学生写的很多文章可能在观念上没有产生共鸣而得不到认同。因此学生写作时,经常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兴趣爱好以及价值观,因为他们知道作品意义地体现是建立在获得认同感地基础上的。
而在网络写作环境中,阅读主体是广阔和多元的。广阔自不必说,就“多元”而言,在网络上,各个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社会层次的读者,不同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的读者都有,因此,体现不同爱好、审美观、价值观的文章都能遇到相应的“读者群”,遇到相应的“碰撞体”。
c、克服对“规则”的恐惧感。
在传统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文章的评价注意点往往集中在技术分析上,例如文通句顺、谋篇布局、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在这样的评价的反复刺激下,学生作文形成了条件反射,宁愿抑制自己海阔天空的思绪,也应符合老师讲解的写作规则,也要进入老师传授的写作套路。
但是在网络写作环境中,语文教师只是评价主体中很少的一部分,其他评价主体如其他学科教师、家长、同学、社区成员的评价注意点却是不一样的。在网络写作环境中由于没有了规则意识的反复强化,有人对自己文章内容的趣味性、内在思绪、文章背后的心灵等有了更多的关注,学生写文章时,就任思绪飞扬,放飞心灵。
有人或许会担心,这种淡化“规则”意识的自由写作会降低学生的写作水平,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个性化的灵感写作才真正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中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展现,通顺、有中心、条理清楚等要求也能自然而然达到。
二、具体实践情况
1、网络作文实验纪实
网络作文实验到今天算起来已经16周了,其中滋味百般。我们的实验班是从自己班(70多人)中随机选出来的30个学生组成的,全校共有四个实验班120人。实验班学生不能按常规课程上课,只能放学后加课(通常是从4:20——6:00)。刚开始的三周,每个实验班一周上2节课,都由我来执教,3三周下来,我累坏了,学生学的参差不齐,进度明显太慢。后来,我们把实验班分成两部分,我带其中的一半。现在看来,学生的计算机掌握情况依然不理想。昨天我对学生微机作文情况作了简单测试,要求他们在20分钟内利用微机随便写一篇作文。20分钟过去了,六年级的同学写了260个字左右,二年级的同学只写了50个字左右。
每天除了练打字,我还让他们浏览网络,察看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更让人困惑。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还是Flash动画和游戏,你一不留神,他们就干这个,甚至有几个学生上网偷偷地看电影。面对60个实验生我真是无奈。我就在想,网络作文真的能深入学生心中吗?真的可以让他们喜欢网络作文吗?
更让我头疼的是微机教室的那些计算机。一会这台电脑不能上网,一会那台电脑掉线,一会又有几台死机了。我整个成了技术员,跑东跑西修电脑,忙得焦头烂额,还有什么心思上课?
困惑归困惑,实验还是得搞。现将这16周的实验工作简单整理一下。
第一周.认识计算机,学会开基、关机、认识键盘、启动程序
第二周.认识上网工具IE浏览器。使用浏览器上网。认识网页超链接,打开子网页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练习键盘打字、上网浏览
第七周.学习拼音输入法。练习打汉字
第八周——第十一周因为非典防治工作停上微机课。
第十二周练习打汉字
第十三周学习申请电子邮件
十四周.练习打汉字
第十五周.学习上论坛注册
第十六周.学习上论坛发表文章
2、利用网络,充分备课
在进行网络作文实验中,我不断的探索网络在作文中的好处,没想到轮到自己备课了,竟然尝到了网络的真正好处。
我在备《漫谈非典》一课前,只是想好了大体的思路,即分为四大板块:
1、非典认识
2、非典危害、3、非典防治
4、非典影响
具体的怎么上我还没有想好。在这种情况下,我把自己的想法在各个论坛上发表,求助各位老师出谋划策。这些老师都十分热心,有的推荐刚刚上完网络实验课的老师的教案,有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帮我设计这堂课的时间分配。
从这些网有的帮助中我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设计出了这堂课的教案。由此,我们也能看出,网络的优势不仅在于庞大的信息量,更在于一种交互,在论坛上交流看法,集思广益,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今后网络作文教学中也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比如让学生现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大家讨论,最后再去写作。
3、网络作文实验的困惑
a、理想离现实有多远?
今天下午放学,照例是上网络作文实验课。由于星期五我要上公开课,今天特为这节课作准备。给学生讲完要搜集的材料以后,就放手让学生搜集资料。学生一边上网,一边左右聊天。上了网络,又胡乱浏览,根本不去全神贯注的搜索。我不禁产生了厌恶情绪,真后悔进行了网络实验。网络是把双刃剑,它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不正当使用,就会使人陷在网中浪费生命。
现实是学生把握不住自己。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在问自己,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以探究的态度对待网络?我不禁再问:“面对电脑,学生们失去了什么?”
每次来到微机室,他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上局域网,看看谁的计算机上共享了游戏、歌曲、动画。我真是为此伤透了脑筋。
上了网络,学生不是去游戏网就是到动画网,好像计算机就是用来休闲的,它根本不是学习的工具。
面对计算机,他们失去了灵感,失去了激情,失去了投入,失去了探究的态度......这是为什么?是我们的教育没跟上?是计算机没有普及,他们还把计算机当成新鲜玩艺儿?
现在看来,现实是无情的。他再一次使我们的梦想破灭。
就我看来,要想让学生真正把计算机当成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休闲的游戏机,从普及计算机开始。靠每天一节微机课是无法做到的。
b、网络教学就是技术的教学?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很少让学生真正利用网络写作文,而是在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提高打字的熟练程度。这样使实验脱节。技术不是网络教学的全部,对于网络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对窗口、界面的操作教学,而更应是使用工具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方法与手段的综合教学。网络必须走综合化发展之路,实现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而“不能再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网络教学要从传授技能知识转到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上来,让网络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让网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其价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网络,充分体现网络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今后要一边练习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一边进行网络作文实验。
c、网络课堂就是开放的课堂?
网络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资源是开放的,教学工具是开放的,研究方向是开放的,交流评价是开放的,网络的出现为我们真正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极大丰富了课堂的形式。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在双边活动中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弱化。但由于有些教师对网络的内涵、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组织的关键环节把握不到位,导致教学过程“放有余而收不足”:很多学生在课上“莫名其妙地研究”、“稀里糊涂地上网”、“漫无边际地讨论”,最后教师还得“匆匆忙忙地补课”。我上的《漫谈非典》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网络教学中应正确把握放与收的尺度,教师在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和探究的同时,要善于扮演好6种角色:问题情境设计者(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富有挑战性、有研究价值的任务)、资料线索提供者(避免学生漫无目的上网)、合作分工指导者(合理安排组内分工,提高学习效率)、探究过程促进者(使学生不偏离学习的初始目标,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研究)、交流反馈组织者(使交流有正确的方向)、成果评价参与者(使学生学有所获,思想得到升华)。
三、实践反思
1、从《漫谈非典》一课想到的。
a、学生在学习写作中,老师在指导写作时,通常遇到的其实有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把写作看作是外加的负担;二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即“写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第三才是“怎么写”的问题。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注意的是第三个问题,作文教学变成一个简单的“老师出题,学生应命而写”的过程,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写、写什么,以及怎样才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写作状态”的问题,则似乎不在作文指导的范围内。
所谓“愿意写”,就是要变“他人”(老师,家长„„)“要我写”为“我要写”,并且喜欢写,渴望写,甚至欲罢不能,不写不舒服不自在,真正成为自己精神发展的需要,成为自我生命的内在要求,而不是外在于自我生命的不堪承受的负担。其实这样的要求,是每一个人本来就有的,孩子们尤其强烈,但需要教师的诱发与开导。我们要在每一个年龄段,都向学生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念:作文就是“对话”,是与他者(他人,社会,以至自然)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即所谓自言自语。
我想,今天学生上网查资料时表现出来的不令人满意的情况,多少和老师一厢情愿有关。老师认为《漫谈非典》这个话题好,即迎合当今热门话题,又有必要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指示,同时还可以从这个活动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但我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做好诱发和开导工作,使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变成了被动行为。我应该检讨,同时尽量避免这类事情发生。
b、网络作文和普通语文课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庞大数据量,这既是他的优势,同时又可变成绊脚石。这节课就失败在这儿。
网络教室的网络系统一直不稳定,直到周三才维修好,学生开始搜集资料。两天以来,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却没有来得及消化吸收。上课的时候,他们只能照本宣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就可以反映出这一点。
庞大的数据量,到底怎样利用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对于这节课,我和位同事共同搜集资料,然后我有用4个小时把这些材料浏览完,整理好。可以说,每一篇文章,尤其是感人的文章,我看得还不够仔细,根本没有系统的形成自己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能利用好这么多的数据呢?这至少给我一个启示,对于覆盖面比较广,意义比较深刻的话题,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应作为本课的重中之重来办。否则,学生知会浮于表面。对于没有足够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学生,网络作文大可以选择话题比较窄的文章来写。因为这样话题集中了,便于讨论,便于指导。
对于网络作文课,不是单纯的看一个课时就能看出门道来的。他是一个系列的课。通常,第一课时是搜集、整理、消化吸收材料的过程。第二课时是交流材料、交流看法的过程。第三课时是独立创作、发表文章、共同评点、不断修改的过程。本课作文第二课时,仅仅是让学生在网络上创作,然后发表,并没有展现出学生评点、修改的过程。
对于平时网络作文实验过程也有一些反思。这学期大部分时间用来浇学生掌握电脑的操作上。例如练习拼音打字;注册邮箱;注册论坛,发表见解;使用word处理文字、粘贴文字、图片;保存网页资料。可以说,真正的网络作文课没有上过,充其量不过是网络课。因此,学生面对微机、面对大量的数据,有些无所适从,这也是正常的。这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走了弯路。网络作文实验,并不需要将作文和微机技能培养分开了教学。他完全可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初期,完全可以把老师搜集到的文章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评论。然后让学生用拼音写文章。
因此,我认为,网络作文教学第一步不适宜教学生独立搜集资料,应该从讨论老师的材料开始,再到老师提供网址链接,学生在老师指引下搜集资料,最后到独立搜集整理资料。如果不遵循这个序,只会走弯路,收不到好的效果。
最后说说硬软件设施。网络作文实验的实施必须有稳定的网络,还必须有局域网内的论坛。这个论坛技术我是在讲完课以后的晚上才掌握的(自学到11:30),如果早些架设成功,学生在论坛上讨论,还会有好的效果。如果需要这方面的技术,请告知,我会毫不吝惜地告诉你的。
一堂网络作文给我的不仅仅是一节课的启示,他更让我反省了整个学期的作实验过程。希望下一学期能更有收获。
c、《漫谈非典》网络作文备课走的弯路
(1)、盲目使用搜索引擎,使本来就对搜索技术不熟练的学生陷入了信息沙漠,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搜索到有价值的东西。
(2)、一厢情愿的设计了《漫谈非典》的几个环节,没有征的学生的意见。
(3)、备课前没有深入实地到网络上搜集有关资料。
(4)、对于庞大的信息库,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整理筛选,时间更不充分。
(5)、一节网络作文课,三个环节(搜集整理、交流筛选、写作评改)都非常重要,请是哪一环节都不会有好的效果。本课没上就先失败在搜集整理阶段上。
(6)、微机室的硬件一定要可靠,网络一定要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作文的事实。
2、对网络作文的新认识
网络作文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搜集整理型
面对一个很广泛的、有深度的命题,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资料,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从而达到有话可说。这种模式适合高年级学生,而且要重视整理这一环节,如果学生对自己搜集的材料整理得不好,不能消化吸收的话,庞大的材料会成为作文的绊脚石。
(二)、实例讨论型
出示一两篇作文实例,让学生在论坛中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看法,然后谈谈自己打算写什么话题的文章,在通过论坛讨论谁的话题更有意义,在讨论过程中选择好的话题些。这种模式没有试验过,我想适合中年级吧。
(三)、网络评改型
把自己的文章直接发表在论坛上,然后大家随便浏览,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别人提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我想这一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当然,他也要成为上两种模式的一部分。
3、要充分吸收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经验,让网络作文实验搞得更好。
比如,作文之前老师必须亲身体验这一命题,搜集资料,写出下水文,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注重学生全体发展,突出个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丰富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方式多种多样;文质兼美的评语蕴含着爱的效应,让老师良好的语言熏陶学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a、注重作文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动因,它具有创造功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趣味性。比如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了,运用网络手段给学生创造遐想的空间了,举办各种活动了„„以此来激活他们的记忆,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就会进入一种“海阔凭鱼跃”的境界,日常生活中所看、所听、所想就会被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
b、.注重作文教学的合作性
作文教学是发生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丰富的生命活动,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教师要参加学生的一切活动。和学生互相讨论、互相构思、互相习作、互相评价。不仅自己参入,也要引导学生之间协调合作。在合作中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散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多方合作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新质的过程。
c、.注重作文教学的自主性
作文教学的改革,应该是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一是让学生感到他写的作文并不仅仅给老师看,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需要。二是尽量淡化审题过程,重视学生写了什么。要尽量放宽命题范围,让学生自己选择去写,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构思表达的自由,给学生创新的空间与时间。三是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意愿与表达形式。如果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学生就会丧失创新的兴趣。当学生的作文确实需要动大手术时,尽量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心理,引导他们自己修改,使学生产生重新评估自己习作的欲望,产生再次练笔的兴趣。总之,教师要少干预,多引导,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以利于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多方位立体交叉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刘海花、滕方升
2、《激情碰撞、无限共享——基于网络运用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安妮
3、《网络教学热中的冷思考》
第二篇: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排舞运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排舞运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及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排舞运动是新兴的体育运动,其动作简单易学,深受学生的喜欢,排舞运动有其独特的特征就是手臂和身体动作可自由发挥。本文通过文献法、实验法对学生进行理论及实践的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组织能力,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健全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达到专业学习创新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选择排舞项目教学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体育教学
排舞
培养方法
创新能力研究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人才竞争。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后,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培养创造性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既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创新”英文词义解释为创新行为、发明行为或创造某种新事物的行为。它从字面来看,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与发明,新的思想与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能力是指做事的本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技能。创新能力就是指从事创造出符合社会意义的具有独创性和革新性的产品活动具备的本领或技能。创新能力由多种能力构成,它们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排舞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排舞运动是新兴的体育运动,被排舞爱好者称为会走路就会跳的舞蹈,简单易学,风格多样。它集舞蹈、音乐、艺术、体育于一体,具有广泛的健身性、娱乐性和大众性。近年来排舞风靡世界,受到不同国籍、性别及年龄的人们的喜爱,已成为一种“国际健身语言”。况且排舞运动有个特征就是它有规定的舞步动作,却没有规定的手臂动作,手臂动作可以自由发挥,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音乐的理解自编动作,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舞蹈。由于没有手臂和身体动作的约束,每一位练习者对同一支舞曲的排舞可以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表现的形式也不拘一格,都可随韵律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他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在排舞比赛中,各队经过创新手臂动作及队形后,同一支舞曲展现给人的感觉都是不同的。利用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从而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校开展排舞教学及比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相比其它的一些体育项目,更显得跳排舞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专科护理专业23、24、25、26班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通过中国知网、电子阅览室查寻相关资料,通过阅读、归纳整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2.2.2 逻辑分析法:对资料的进行分析整理,保证资料的正确性。
2.2.3 观察法:通过排舞展演比赛,观察学生创新能力的水平。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通过排舞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包括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进取心等心理品质。排舞运动是新兴的体育运动,在排舞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即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起点,又是教师创新教学的开端。从实验教学中可以观察到,学生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在排舞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3.1.1学习排舞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体育教师通过多媒体与实践教学传授排舞运动知识,让学生了解排舞的发展情况、排舞的特点、排舞的风格、排舞的比赛规则等,在传授知识的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会通过互联网络学习排舞知识,调动学生好奇心及求知欲,了解排舞队形的变化,不同风格舞曲手臂的基本动作,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1.2 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创新欲望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会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而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一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排舞教学中,教师可从心理上诱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及表现力,还可从美学方面诱导学生,提高学生美的鉴赏能力。教师耐心的指导、用心的鼓励,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会营造出一个和谐、积极好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观察法,90%以上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3.1.3 完善评价体系,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
想要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还应该注重改革评价体系。体育教学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考核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除了将体育知识、技能、出勤情况、学习态度等纳入到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外,在排舞的考核中将加上创新的评价。开展“课堂展演”比赛,按分组进行比赛,比赛成绩作为考试成绩,评分标准增设一项创新分,分两个方面加分,一是队形的创新分,二是手臂动作的创新分。在实践教学中侧重培养了学生手部动作创新意识,对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从多维度和多方面来鼓励学生进行动作的创新,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激起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释放创新激情,以此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卫生职业学院专科护理23、24、25、26班进行教学实践,90%以上的学生同意评价体系。
3.2 通过排舞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创新思维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练习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排舞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通过创新队形及手臂动作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2.1 认知队形,创新队形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或网络的学习,了解队形,知道队形由几何图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字母形(W形、H形等)构成,在这些图形的基础上创新、组合队形,通过实践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通过考试对同一曲目的舞曲创编的队形都不一样,证实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
3.2.2 认识舞曲风格,创新手臂动作
排舞风格多种多样,有拉丁、爵士、街舞等,学生通过课堂及网络学习,了解不同排舞风格的基本手臂动作,促进动作创新想象力,根据舞曲风格进行分析、整合,创造出适合自已的技术、表现力等,排舞项目所特有的音乐美、动作美、姿态美、形体美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
通过考试对同一曲目的舞曲创编的手臂动作都有所不同,也证实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
3.2.3 认识舞曲风格,创新表演服装
在学校举办的排舞教学比赛中,学生的想像能力也很丰富,比如学生会用塑料袋子做成拉丁舞的裙子,舞鞋帖上包装纸,白色T恤上帖上花等等,来增加表演效果,使整个舞会多彩夺目,对教师以后的教学储备知识经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3 组织教学展演比赛,检验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所以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首先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其次要掌握好课堂教学各环节。
课堂上开展“课堂展演比赛”,按分组进行比赛,比赛成绩作为考试成绩。开展课堂展演比赛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提高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等,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点,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教学实践、考试、比赛,学生在创编过程中积极性高涨,在动作创新、编排创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创新技能也有明显进步。
4.2建议
4.2.1 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要求教师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教师需不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丰富知识面,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4.2.2 学生在创新编排过程中,会出现意见不同,需要学生学会互相包容,尽量用事实来证明各自的观点。
4.2.3 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校级的排舞大赛,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和检验学生的创新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洁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 年2月31卷第2 期
[2]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刘浩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第一期
[3] 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仇志熠
考试周刊 2011年第91期
[4] 浅析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陈丽生
体育教育
2012 年6月总第43期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林素云
基础教育 2012年第2期
[6] 北京体育大学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
资华筠 中国舞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7] 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杭国英平若媛 龙阳
教育研究 2008年第10期(总第345期)
[8]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饶钦智
民营科技
2010年第2期
第三篇: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21世纪是个网络化的时代,随着网络快速发展,进入到了课堂,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作为现代技术和教育的结合,网络有着其他教学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与时俱进,利用网络信息容量大,信息更新快,更容易吸引青少年等特点,优化互动作文教学过程,让互动作文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利用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丰富素材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古人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目前学生普遍学习紧张,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历简单,生活单调,“行万里路”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个梦,所以他们的文章往往是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像写议论文,很多同学都是以那几个固定的例子“以不变应万变”。爱迪生,居里夫人,司马迁在每次不同类型的作文中都会重复出现,这就是知识面太窄,缺少素材的后果。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的,是日新月异的。在传统作文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单
一、缓慢、刺激度弱,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风格趋于统一。
互联网的强大资源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入情入境,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
网络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包罗万象,蕴涵无穷;涵盖喜怒哀乐世事人情;舒卷风云之色,展现山川奇景。所以说网络真正成了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头活水。
网络为学生高效率和大容量阅读提供了保障。由于学生手头的资料有限,阅读时间有限,阅读的针对性往往不强,效率不高。有时依靠老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不仅数量太少,还加重教师找资料、印资料等负担,而且文字材料不如网络情境化材料生动有趣,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往往效果不佳。网络具有强大的搜索和筛选功能由学生在网上自主扩展阅读,不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与传统读写结合中的阅读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有了互联网,只要我们上网搜索,写作素材取之不竭,应有尽有。学生上网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加强语言积累,日积月累,必定能提高习作水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面对无限广阔的写作对象。
二、利用网络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兴趣是写作的内驱力,浓厚的兴趣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是发展智能的基础。只有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高兴作文,乐于动手,勤于动脑,才能写好作文,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写,就能融洽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已内心的情感,就会把枯燥无味的字词训练,机械式的习作变得生动、轻松、有趣,把作文当成一种享受。兴趣促进认识的加深,情感又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和发展的,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化感染,把学生带入迫真的情境中,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写出来的东西就有真情实感,“作文难”的紧张心情也会被消除,写作技能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作文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网络多媒体作文,应用图文声动画视频等来表现教材内容,能充分创设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信息内容,能按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要求,设置教学流程,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提供练习片断,安排写作实践等,有助于把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景,诱导学生充分进入角色,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表达自已意愿的能力。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结构,使学生能按自已的情况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使计算机象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学习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积极参与活动,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促使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学会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跃,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写作兴趣提高,解决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觉得“无话可写”,“不知怎样写”等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三、利用网络互动作文教学,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对象极其狭窄,往往只有教师一人,数量极少的写作对象因为无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导致学生对写作兴趣索然,缺乏主动动笔的内驱力。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利用网络论坛、博客的途径,使学生的写作对象不会局限于教师。学生在论坛、博客上发表一个作文帖子,任何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将获得类同于“发表”的成就感,并且领略到写作是有回应的,可以让每个学生都都感受到作文的乐趣。从而激发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文的信心。
网络能让学生体验到作文的成功。能让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取得进步,尝到写作的甜头,增强写作的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在动机。在论坛、博客发表文章,降低了传统意义上的发表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而且学生也会考虑这篇文章是否拿得出手,所以学生会在这个平台上好好展示自己,也锻炼了自己的作文能力。
当然,网络是柄双刃剑,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学生有可能会滥用,乱用网络语言,导致作文看不懂,或者在作文中习惯性地去复制别人的话语,以程式化的格式表情达意,对网络情绪进行模仿时,必然会忽视个人体验,无法形成和表达真实感受,甚至直接复制别人的东西当成是自己的东西等等。这些,都要我们老师对其进行引导。我们还是应当充分看到网络的优点,不能因噎废食,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提高学生作文的自主能力。
第四篇: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即创造出新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一点肤浅的见解。
一、扩大阅读面,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积累素材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注重材料的积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开卷有益,读名著更可以拓展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欣赏能力。因而,每学期笔者都会选择二至三部名著作为阅读书目,让学生读而有感,感而有言。
另外,学生经常在网上浏览一些热点评论,名人逸事等对他们开拓视野都帮助较大。电视、报纸也是学生接触社会的平台。
二、积极观察,深入思考,感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和思考生活。
曾几何时,诸多学生的作文素材让人感觉似曾相识:写母爱就写雨中送伞,写老师就写灯下改作业,病中补课等等。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虚编故事,不惜以自己父母患重病、不幸去世等情节来博取阅卷老师的同情。但这种没有真情体验,杜撰出来的文章根本不可能拨动人的心弦,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只会让人觉得虚假。
所以,应让学生多留心日新月异的生活事物和社会现象,提倡他们写观察日记和心得感受,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和充沛的情感体验。
三、以求异思维的训练,开拓学生作文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文立意的创新就是运用求异思维进行的创新。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作文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训练前,笔者先以几例来说明,应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努力找出与别人迥然不同的看法来。例如:“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班门弄斧”是明智之举,起点高,多向行家学习,“虎威也能假”,这都是一种成功的翻新。
在这种“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训练中,学生异常活跃。经过两次训练后,学生那种模板式的文章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观点、深度的思考。学生李某就这样写道:由于家里蚊虫成患,苦不堪言,欲除之而后快,但打、喷药都无济于事。后发现屋后污水沟乃其滋生之所,清理后蚊子果然大减。由此感悟出做事要追根溯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行。
四、在作文命题与形式上做文章,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1创新是作文的基点,是激发兴趣的契机
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写得有首无尾、空洞无物的学生,竟然将检查写得诚挚细腻,真情流露,且竟洋洋洒洒写了近千字。这不禁让笔者思考:我们的作文命题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呢?于是在以后的作文命题中,笔者努力从内容上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例如,《畅想2020》、《给我放天假吧》、《我想对你说》、《我看上网》等命题作文都是这一想法的尝试。果然,学生作文中说真话的多了,诉真情的多了。
2作文的结构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现真实的风格与性情
曾有位学生以这样的形式来写母爱:“已知„„求证„„论证过程„„结论„„”这种类似做数学题的写作方式不觉让笔者眼前一亮。是啊,“母爱”是融于生活中的小事,溢于母子的争执里,以这种求证的方式来写母子的意见分歧,母亲对儿子的指引和教导,对儿子深深的爱,不正是一种突破吗?孩子不就是在求证着什么吗?于是笔者以此为例鼓励学生进行形式的创新,学生的写作模式不断翻新,有些虽有不合理之处,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创造。
五、优化外部环境,激发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1营造轻松民主课堂,活跃学生创新思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扬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就需要在课堂上创设出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师生感情融洽、心灵沟通了,学生才能敢于大胆设想和质疑。
2用充满激情的鼓励,点燃学生创新思维
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平时,笔者特别强调作文要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批改中,不论学生的感受是对是错,只要发自内心,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错误或片面的可以引导,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豪感,达到激发写作兴趣的目的。
3努力打造多种平台,展现学生风采,激活创造热情
人都有表现欲,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能获得众人的肯定与赞美。因此,小到课堂的展示交流,优秀作文上墙,大到编印校报,成立文学社,推荐发表,都是激活学生热情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学(239400)
第五篇: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杨坊小学 何振明
(摘要: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最重要的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知道到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有自觉更新知识和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更新和应用知识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造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主探究者和发现者。)
【关键词】:作文;注重;创新;能力
【Keywords】: composition;focus;innovation;capacity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站在时代的前列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基础教育不言而喻。小学生正是浪漫儿童时代,是人生的起点,是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利时机。因此,根据科研特点和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把创新教学融入各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作文创新兴趣,大胆尝试
赞科夫谈过:“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和词语。”让学生在作文时大胆尝试,就是指导学生:“我口谈我心,我手写我口。”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任何条条款款的限制,学生可以无拘无束放大胆学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反映事物,熟练地掌握口头语言书面化的技巧。学生有了“谈话”自由,写作热情才能高涨。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发现有观察精细见解独创的作文,不管是全篇文章还是片言只语,饱满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命题的创新要注意五点。1.启发性。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而且能开拓学习思路,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2.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至大脑皮层的情绪冲动,好像在唤醒正在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使它们积极活动起来。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这种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3.动情性。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冲动。如:《我的伤心悔恨的泪水》、《那次,我哭了》、《和老师说悄悄话》、《爸爸快理我吧》等等。4.吸引性。猎奇、置疑是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使它们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和良好的写作心境。5.灵活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老师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可以是一次多命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是半自由命题,让学生前添后补的形式选择命题,也可以是老师提出范围,让学生自拟题目。多种形式的命题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
四、看中找新,发展观察力
看即指看书读报,观察事物。学生在看书读报,看电视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情,学到许多平时未学的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陶冶了情操,也开拓了作文的思路。让学生通过看,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在观察周围事物的过程中,学生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社会中,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里,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因此,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
家讲。教师既要抓住共同性的问题,又要不放过学生显示出来的 个性特征,对作文中用词造句富有新意的地方,思想认识有独到见解的地方,都要表扬。对差生的作文更要发现闪光点,目的是对差生心理平缓的前提下再指出不足,引导其作文的路子,教给作文的方法,激发其作文兴趣。这样做,有利于差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写作能力,使他们逐步具有开拓和创新的精神。
现实告诉我们: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特别在当前大力提倡“减负”的浪潮中,我们不仅要把学生从繁琐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要从心理上去减负,给孩子一片自由、明朗、创新的天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写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取材新颖的文章。引导学生走上不断创新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