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学[大全]

时间:2019-05-15 05:3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较教学[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较教学[大全]》。

第一篇:比较教学[大全]

比较教学

一、《关雎》与《隰桑》比较

《关雎》与《隰桑》同出于《诗经》中的国风,也都是表现爱情的民歌。形式上同样用四言,而且运用“反复沓唱”手法,如《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流(采、芼)之”反复了三次,《隰桑》中的“隰桑有阿,其叶„„”也是反复了三次,生动活泼,富于节奏感。

不同之处是:

1.从内容看《关雎》侧重于男主人公迫切期望得到美丽姑娘爱情的心理描写,而《隰桑》侧重于女主人公与青年男子幽会时的羞涩愉悦心情的描写;

2.《关雎》中第一节有比兴,而《隰桑》中却没有;

3.《关雎》在修辞手法上有叠字(关关)、叠韵(窈窕)、双声(参差)等,而《隰桑》中只有反复一种手法。

二、《国殇》与《湘夫人》比较

这两首诗都出于屈原的《九歌》。《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祭典所创作的祭歌,共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11首。这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不同之处是:

1.从内容看,《湘夫人》里祭的是两位神,描写了湘君和湘夫人的爱情片断,而《国殇》祭的是为国捐躯的英雄战士,描写歌颂了他们宁死不屈、刚毅勇武的牺牲精神;

2.从基调看,《湘夫人》一诗处处流溢人情味,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渗透了诗人执著追求理想的情愫,而《国殇》一诗气势恢宏、悲壮,贯穿着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基调,体现了作者对死难烈士的深情哀悼和由衷崇敬;

3.从艺术特色上,《湘夫人》是一首抒情诗,浪漫主义色彩浓,以想象为主,语言精美华丽,而《国殇》是一首叙事诗,侧重写实,以叙赞结合为框架,语言质朴庄重。

三、《国殇》与《采薇》比较

《国殇》(选自《楚辞》)和《采薇》(选自《诗经》)两首古诗在选材上同是战争时期的题材,都写了本国将士为抗击外族侵略而英勇奋战的情景。所不同的有三点:

1.从思想内容上,《国殇》正面描写了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歌颂了战士英勇不屈的精神,采用的是第三人称;《采薇》侧面写战争的频繁和军旅紧张艰苦的生活,一方面表现了戍边兵士们思乡怀亲的忧伤,也表现了他们保家卫国的豪情。采用的是第一人称;

2.从作品结构上,《国殇》运用了叙赞结合的结构,写战斗场面时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暗写敌人凶猛与明写楚军英勇结合;《采薇》用的是倒叙结构,前五章是心理活动,是对过去的回忆。

3.修辞手法上,《国殇》采用了夸张、比喻、比照、映衬等手法,渲染了战场上的气氛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采薇》大量用了复叠、比兴、叠句等方法,使作品更富于现实主义的民歌特色。

第二篇: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2.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 中展开说。] 3.讲故事。

4.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5.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6.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7.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画面上有哪些书学知识?)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 2.小组交流。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师:你发现谁多谁少?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设计意图:适当进行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同位互相说。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生:(略)

三、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师: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设计意图:学中有用,用中促学。解法多样化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比比谁聪明。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b.小组交流。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三篇:比较教学设计

比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尊重别人想法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4.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重难点,关键:

重点:体验比较的过程,获得比较的不同方法.

难点:理解感知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

关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对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体验活动.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

1.比大小,多少

师:今天小明的妈妈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桌子上摆了什么?(学生回答)

(1)说一说,3块蛋糕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西瓜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哪杯装得最多?哪杯最少?(引导学生观察杯子的粗细,学会推理)

小结:几个不同大小的物体比较,最大和最小的,都只有一个.(3)两瓶饮料,哪个装得多?

(二)联系生活比较

师伸出一只手,让小朋友也伸出自己的手.师:比比你们的手和老师的手,哪个大,哪个小?

生:老师的手大,我们的手小.师:谁比谁的大?谁比谁的小?(学生回答略)

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找出两种物体来比一比大小.师:比较大小的时候,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看出来,比较多少时,小朋友一般要数一数再比较.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三)练一练

1.P19第1题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2.练一练第2题

本题是3个物品之间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强调最大、最小都只有一个。

3.第3题

通过观察交流,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4、第4题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用自己的语言编个短故事.(2)学生在反馈时,教师根据学生编的故事提出数学问题:

爸爸,妈妈,谁喝得多?(学生讨论后回答)

问:为什么爸爸,妈妈喝得不一样,谁比较渴?为什么呢?

5.练一练第5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

师:认真观察每个杯子里的水,动脑筋想想,每杯水里都放入一块一样大的搪,哪杯水最甜?

第四篇:国内外教学评价比较

试述化学教学评价改革的三个动向

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潮的掀起,各地都在认真研究学科教育评价的改革问题。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思考学科教育评价的同步改革,化学学科也不例外。

要进行学科教学评价改革,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学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形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把教育评价的甄选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将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忽略了;它过份体现了常模参照评价的性质,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且把评价对象完全排除在评价之外,造成评价双方的对立紧张关系。同时传统的学科教育评价过份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落实,强烈表现追求学科专门技能的细分化、精确化和熟练化的倾向,以至于智商再高的学生如不经过长时间的“题海”训练,休想在这种考试中获得高分,而且考试评价很少对学生提出创新精神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展性学力。

改革学科教育评价的思路可以借鉴美国学者枯巴(E.Guba)和林肯(Y.S.Lincoln)的“第四代教育评价”的观点[1]。1989年他俩撰写的专著《第四代教育评价》分析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前三代教育评价的三个严重不足,即:(1)往往把评价对象及其他一切有关人员排除在外,不予考虑;(2)把自己的价值观作为评价工作的唯一标准而不考虑其他价值观的存在;(3)过份强调了科学实征主义的所谓科学方法的应用。这三个不足在我国传统教育评价中同样表现得非常明显。针对上述不足,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评价观念,即:(1)评价描述的仅是关于评价对象的一种主观性认识;(2)评价应十分重视对不同评价价值体系的认识,并对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协调,最后形成公认的一致看法;(3)评价结果是人们关于评价对象的意见交换与认同的产物,也是参与评价活动的人的物质、心理、社会与文化诸因素整合的结果;(4)应重视评价对象对评价过程的参与,不应让他们完全处于“被告”和“受审”的地位;(5)评价方法上不应采用完全的硬评价[2]方法,而应主要采用应答性资料收集和建构主义的方法。

第四代教育评价的主要观点这些年来已逐渐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我国传统教育评价的弊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我国化学教学评价开始出现了如下三方面的改革动向,值得注意: 第一是“以论题代替部分试题”。过去中学化学教学评价注重客观定量的硬评价,很少含有软评价成份,更没有提供学生发挥创造性才能,表达独立见解的机会。“以论题代替部分试题”,即学生的学习成就不只由闭卷笔试成绩决定,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的小论文的成绩,且占总分的一定比例。有人指出:“应试教育的深度在试题,素质教育的深度在论题”。(见纪念北大100周年校庆北大校友的回忆文章)。研究性的论文撰写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考核要求,这显然是符合素质教育方向的。例如上海中学生撰写的论文《同一苹果不同部分Vc含量的比较研究》、《SO2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对SO2净化作用的研究》、《氟利昂制冷替代品的研究》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学生完成这些论文,需要查找数据资料甚至上网、设计和完成实验、进行社会调查等,它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业成就是一种重要的依据,而且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改变了评价单纯依靠客观定量的硬评价的局面。

第二是“开放性和情境性试题的开发”。开放试题是指试题的条件开放(解决问题的条件不足或多余,不足的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补足,多余的要求学生经过思考剔除)、内容开放(试题背景材料不都来自教材,可以超出教材,例如来自学生面对的社会、生活问题),但能为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思维过程开放(可以发散,沿不同思维路径展开,有利于学生提出独立见解和个人决断)和结论开放(可以是相同结论,也可以有不同结论)的试题。只要其中有一个方面的开放,即可称为开放性试题。开放性与试题难度不能等同,开放不一定指难度大。这种试题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提供学生自由展开个人才能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很有益处,情境性试题则先提供一定的情境性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在充分占有背景材料前提下,经过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试题在前几年的考试中多有出现,并被大家所熟悉,当前情境题开发方向似乎集中在提供学生独立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上。例如:

将7.2克氯化钠加水完全溶解后继续加水稀释,若以横坐标表示加入水的质量w(克),以纵坐标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m(克),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此题中对加入的水的质量(w)并没有明确的限定,因此由对题意的不同理解,产生不同思考就可以有两个不同的答案(C)或(D),它就属于一个简单的思维和结论开放的试题。

第三是“综合级和评价级试题的编制”。按照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化学学科知识目标的学习水平为三个级别,其中只有“综合”和“评价”级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有创新的要求。综合往往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评价则要求学生提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特别是提出基于外部准则的标准),这也会对学生提出创新的要求。在化学教学评价中多使用综合级和评价级的试题,必然会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试题:

已知氨与氧化铜反应:2NH3+3CuO===3H2O+N2

而氮气与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得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即反应生成Mg(OH)2和NH3。下面是两个制备氮化镁的实验方案示意框图(实验前系统内空气已排除,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试分析甲、乙两种方案的可行性及其理由。上述试题就是一种按照学科知识内部准则进行方案可行性评价的试题。以上三种改革动向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对学生提出了默会知识方面的考核要求。世界经合组织(OECD)提出的《1996年科学、技术与产业展望的报告》[3]中把人类知识分为四类:即“是什么(Know-What)”的知识;“为什么(Know-Why)”的知识,这两类合称为“明确知识”(ExplicitKnowledge);“怎么办(Know-how)”的知识和“知道谁”(Know-Who)的知识(指知道知识从谁那儿来,有了疑难向谁求救),后两者称为“默会知识”(TacitKnowledge)。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默会知识对人的重要性远大于明确知识。上述三个改革动向都体现了对

学生掌握默会知识的要求,因此相信这种改革趋势会有力推动我国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国内外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可称为“理论说”,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教学理论是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第二种观点可称为“结构说”,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类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第三种观点可称为“程序说”,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第四种观点可称为“方法说”,认为“常规的教学方法俗称小方法,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

鉴于以上对各种教学模式观点的反思,我们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一种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理论,尽管由于各种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不同,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操作性

2.整体性

3.简约性

4.开放性

5.针对性

(三)国内教学模式及评价

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戚勒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过前苏联凯洛夫等人改造并传入我国,我们又对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1)理论基础。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理论。它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2)教学目标。这一模式主要运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

(3)操作程序。它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通过教师传授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达到领会,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最后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4)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被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成为我国基本的教学模式,是由于它有下列优点。第一,它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较为迅速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模式之一。第二,它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易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学科课程的书本知识的教学,适用于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适用于班级授课制的课程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多年来受到各方面的批评。然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指出:接受学习不一定都是机械被动的,关键是教师传授的内容是否具有潜在的言语材料,能否同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教师能否激发学生主动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固定”或“类属”新知识。如果能实现上述两点,则这种模式在掌握知识技能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就无法否定。

2.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属于这一教学模式较多,如卢仲衡提出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模式”;魏书生提出的中学语文教学的“六步教学法”模式;黎世法提出的“六课型单元教学”等。

(1)理论基础。其理论基础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学生心理发展观;“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2)教学目标。以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实现以“讲”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

(3)实现条件。第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为主,“导”为主线。也就是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要充分相信学生能自学,积极指导学生自学。第二,教师要设计要求明确的自学提纲,提供必备的参考书、学习辅助工具,如词典、字典等。教师要有一套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该模式要求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故小学低年级较少采用。

(4)操作程序。这一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提出要求——学生自学——讨论、启发——练习运用——评价、小结。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每一个环节。

对该教学模式的评价。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加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好地解决了集体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的问题。采用这一模式,教师虽少讲了,只起点拨、解疑的作用,但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却更高了。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自学就会导致自流,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就难以体现。

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又称“引导—探究”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我国诸如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小学数学引导法、中学引导发现法、中学物理研究教学方法等皆属于此列。

(1)理论依据。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即“情境——问题——假设——解决——验证”五个步骤。

(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

(3)实现条件。①师生处于协作关系,要求学习者能展开积极能动的活动,有时甚至是主角。②教师要用精炼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认识上的困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要解决这一认识上的困难要求,从而能认真思考所要研究的问题。③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材料(如文献资料、仪器等)和场所(如资料室、实验室等)。

(4)操作程序。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5)评价。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使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学生提出假设如何推理、论证等,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索能力。引导——发现模式也存在有不足,一般适用于数理学科,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储备,才能从强烈的问题意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4.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验中的“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育”、“快乐教学”、“情知教学”等皆属此列。

(1)理论基础。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暗示教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的知识。

(3)操作程序。包括以下步骤: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实现条件。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维持者”。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多种能力,如表演、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要求,提供音乐器材、教具或教学场所,并把他们组织好;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一起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达到诱导学生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作用。

(4)实现条件。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维持者”。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多种能力,如表演、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要求,提供音乐器材、教具或教学场所,并把他们组织好;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一起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达到诱导学生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作用。

(5)评价。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通过设计某种与现实生活同类的意境,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怎样对待生活、认识自己和对待他人,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此教学模式也可以用于自然学科的教学,以提高其教学效率。但一般而言,较适用于思想品德课、外语课、语文课的教学,还可以广泛适用于课外各种文艺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

5.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模式之一,也是教学模式中最基本的模式之一。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多以示范技能为目的的教学。

(1)理论基础。示范模仿是人类经验得以产生和传递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创造活动的基础。一个复杂的行为技能的获得,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认知阶段,即学会行为技能的要求;联系阶段,通过学习使部分技能由不够精确到逐步精确,单个的下属技能逐步结合成总结技能;自主阶段,行为技能的程序步骤已不再需要通过思考完成。

(2)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行为技能,如读、写、算、唱、跳及各种运动和操作技能;在学龄初期或社会化早期,通过示范模仿,使学生掌握社会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模式。

(3)操作程序。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前三个阶段是示范模式本身涉及的,而迁移是对模仿的更高要求,是模仿的进一步深化。

(4)评价。该教学模式的运用范围广,很多学科的技能训练都适宜。当代西方国家所采用的模拟教学,是该种模式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的产物,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在该模式中,由于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学生自己练习的结果,因此教师只起组织者的作用。

(四)国外教学模式及评价

二战以来,在其它国家的教育领域里出现了诸多教学模式,现择要介绍几种。

1.程序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分成许多小步子,系统地排列起来,学生对小步子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确认以后再进入下一步学习。

(1)理论基础。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2)教学目标。该模式的目标是教给学习者某种具体的技能、观念或其他内部外部的行为方式,如掌握某些智力技能或行为技能等。

(3)实现条件。采用这一模式,需把教学内容根据学习过程分解许多小步子,并按一定的次序排好。每一个问题都要先作出解释,然后提出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正确的答案。当学生回答问题后,通过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确认自己回答的正误,反应正确后,再进入下一项目的学习。

(4)操作程序。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可用下图表示。

下一步

↓ ↓正答

解释——问题——解答——确认

误答

↑ ↑

上一步

(5)评价。程序教学的优点是可以使学习内容化难为易,易于学生掌握,易于巩固;及时反馈、及时强化,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可以根据各人的情况,自定步调,确定学习进度,有利于因材施教。其不足是只能显示教学结果,不能体现教学过程,对教学活动中最复杂的因素——学习者的心理活动无法控制;削弱了教师对学生的随机指导和教师本人人格的影响,也割断了学习者间的相互影响;知识被分成一个个小项目来学习,影响了学习者对知识整体的把握。

2.概念获得教学模式

也称“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

(1)理论基础。该模式是以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为基础的。

(2)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来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掌握探究思维的方法。

(3)实现条件。这一模式原则上是要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因而要精选教材,能从中提炼出最基本的结构,难度要适中。并围绕着学习课题准备好假设、验证用的资料、实验等。第二,教师要以少胜多讲清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去探索;使学生了解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和不同的观点,诱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第三,师生在教学中处于协作关系,使学生能开展积极能动的活动,对所引用的材料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题和学生的情况来决定学习者的主动程度,使他们由半发现至独立发现。

(4)操作程序。该模式的基本程序为:识别概念——形成概念——验证概念——分析思维方法。

(5)评价。概念获得教学模式可引起学生主动探究,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并可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从而提高儿童智慧潜能。但该模式所追求的“发现”较为费时,难于全面推广,它对各门学科并非具有同样的价值,它一般较适用于逻辑系统严密的数理学科,而以情感为基础的艺术学科则不太适用,另外它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先行经验的储备,要求学生有相当的思考能力,所以低年级学生和低智商的学生采用后将产生困难。

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创立的。“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1)理论基础。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方面:“新的学生观”;心理学提出的学生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习结果的结论;布鲁姆所创立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学评价理论。

(2)教学目标。在于解决学生学习效率的问题,以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实现条件。第一,师生双方对“掌握学习”都要抱有信心。第二,确定所教学科的内容、目标和测量手段,包括三点: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学科学习范围,并概括地加以表述;明确掌握目标,编制教学目标“双向项目表”(横栏表示行为,纵栏表示内容);准备终结性测验,试题要覆盖所有目标。第三,为掌握制订计划。

(4)操作程序。其基本程序为:诊断性评价——团体教学——单元形成性测验——已掌握者进行巩固性、扩展性学习或帮助未掌握者(或未掌握者接受矫正—再次测验,予以认可)——进入下一单元的循环。在一学期结束或几章节全部教材学完后进行总结性测验和评价。

(5)评价。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因材施教,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学校和班级的组织,在普通的学年制班级里便可实施,因此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反响,其他国家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

掌握学习也有许多问题需研究解决。如教学内容怎样划分单元才更科学、合理;教师上课前的大量准备工作,以及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势必增加教师的负担;一般来讲,对于“掌握学习”是成绩较差和一般的学生比较适应,优等生则比较不适应,深化学习和扩展学习难以解决好。

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这种教学活动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以此来设计教学行为,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我的主导意识。

(1)理论基础。这一模式是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其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他的“非指导性咨询”理论是直接的理论来源。

(2)教学目标。针对传统教学只注重人的理智发展,片面地训练人的认识能力,忽视学生的情感培养的缺点,罗杰斯提出教学目标应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把教学作为促进自我实现的工具,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形成人的独立个性,最终目标是培养真正自由独立的、情知合一的“完整的人”。

(3)实现条件。第一,要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师生关系上要消除紧张。第二,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包括教师本人的学识、能力、思考方式等),由学生决定怎样学。因此教师不是以指导者而只是以顾问的形式出现。

(4)操作程序。该模式的基本程序为:创设情境——开放性探索——个人或小组鉴别。

(5)评价。“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所提出的一般教学模式中所忽视的情感作用和价值观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问题值得肯定。它注重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促进学习者自我完善,但它又过分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必然会削弱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同时它完全放弃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对教学也是十分有害的。

5.“合作教育”教学模式

这是前苏联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合作教育学”为思想基础,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刻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1)理论基础。该模式是以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个性民主化为基础的。

(2)教学目标。该模式的目标是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使他们的精神力量得到充分发挥。

(3)实现条件。第一,在一切可行的场合下,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使儿童时刻体验到一种受尊重、受信任的情感。儿童应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教材的重点要精心编制,如“纲要信号”、“算法口诀”等可见的行为,使学生在通过视、听、动作等多种活动来牢固地掌握知识。第三,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由教师“教”,学生“学”也要渗透“教”、“自教”、“互教”等因素。最后,用实质性评价代替传统的形式评价,使评价起到鼓励、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尚在发展中,基本程序尚待概括和成型。

(4)评价。由于它强调促进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张师生合作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成为一种有影响的教学模式。在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以人际关系为教学目标或手段的教学模式,如小组探究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等。

(五)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

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

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

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

第五篇:直接比较_教学设计

直接比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不信,你们看: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E、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③指导书写“=”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①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怎么比?

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2)、认识“>”、“<”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的名字叫什么?(大于号)

这个式子怎么读? 3<5(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教学设想: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 ○ 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5)填一填: ○ 3 4 ○ 9 3 ○ 3 5 ○ 8 10 ○ 1

〉 □ 6 〉□ 6 = □ □ = 8 □〈 9

下载比较教学[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较教学[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比较远近》教学设计

    《比较远近》教学设计 四档小学张容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过程与方法 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远近的词汇......

    《比较韧性》教学设计

    《比较韧性》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通过测量比较常见的材料的物理特性来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认识物体。单元第1课通过调查、辨认周围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初步认识......

    比较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过程,掌握100以内数的比较方法。 2、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增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

    《比较任性》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声测第三单元《比较任性》教学反思 永宁街第一小学 李淑芬 铁、木、塑料、纸四种材料比较韧性,纸怎与其它材料相提并论?照此说来,布也可以比,那么教材的实验设计如何......

    三下比较教学设计

    《比较》教学设计 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勾卓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8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比较的方法,并能......

    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

    快捷汉语比较句教案简洁版学生用-----刘冰冰 比较句 说明:比较句用来比较不同人或事物在性状、程度上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种格式。 1. A + 比B + 形+ (数量补语) 例1:南方......

    比较教学设计(5篇)

    《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