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远近》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1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较远近》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较远近》教学设计》。

第一篇:《比较远近》教学设计

《比较远近》教学设计

四档小学

张容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过程与方法

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远近的词汇描述距离远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教学重点

理解远近的含义。教学难点

学会用远近的词汇描述距离远近。教学准备: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教学过程:

一、目测远近。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二、工具测量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

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

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三、跳远比赛。

1、比赛: 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

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师:刚才的跳远比赛每组都产生了一位冠军,现在他们要代表我们班去体育馆参加比赛。这是一幅幼儿园到体育馆的地图,你们看得懂吗?

幼:有一条路上有酒店,有一条路上有医院,有一条路上有银行……

师:你会选哪条路?为什么?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第二篇:《远近的奥秘》教学设计

《远近的奥秘》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2、了解画面中的视平线线和消失点。过程与方法:

1.观察图片,了解透视变化的规律。

2.欣赏作品,了解画家在画面中是如何运用透视进行创作的。3.寻找生活中的透视变化,拍成图片,集体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了解透视图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教学准备:美术作品或者风景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主要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教学楼有什么变化?(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大远小)(2)其他图片有类似的变化吗?为什么?(远近的距离不同)2.展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大家观察到的这些变化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透视、视平线及消失点。

1.观察风景图片,哪些物体发生了变化?(树木、马路)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2.我们分别在顶端和底部将近处和远处的树木连成线,看看有什么现象。

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一点上,这就是消失点。而消失点是处在一条水平线上的,这条水平线称作视平线。实地观察时,视平线与观察者的眼睛等高。3.在图中找出视平线和消失点。

(1)同学们,你能找出手中透视图上的视平线和消失点吗?(2)分小组完成,集体交流。

三、欣赏画作,感受画面中的透视变化。

古埃及的画师们作画时,通常是把近处的物体画在画面的下方,把远处的物体画在画面的上方,以此来表现远近关系。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艺术家深入的研究透视变化规律,并运用到绘画中,使画面产生了强烈的空间感和节奏感。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大师的作品吧。(分析画面的透视变化)

四、室外观察活动。(寻找身边的透视现象)1.活动要求:

(1)在校园的长廊里或小路上,观察物体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并尝试取景拍摄(教师准备相机)。(2)学生分组到室外观察,强调纪律,注意安全。2.集体展示、评价拍摄的画面。

五、课外拓展。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希望你们做个有心人,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感兴趣的场景。

第三篇:用远近造句

【注音】: yuan jin

【意思】:(~儿)多远多近;远近的程度:这两条路的~差不多。

1、到了这个阶段,在国民文化提升运动中,远近的国家已经开始赶上中国。

2、远近的界线消失了,听者感觉到地平线以内的一切都近在咫尺。

3、我好像是去下赌似的走着,走了一哩又一哩,后来转一个弯,我望见了那山庄;可是不论远近我都瞧不见凯瑟琳。

4、不透明度可以根据离摄像机的远近来确定,也就说,背景中的图形要更加不透明一些,给人以纵深感。

5、嗯,我是从距离远近来观察的。

6、但是事实表明这种实际的远近关系并不是唯一影响我们的问题。

7、我们可以看到远近被白雪覆盖的山顶、悬崖峭壁、遥远的高原、云端,以及深蓝的天空。

8、冰中友好关系充分表明,国家不论大小,相距无论远近,历史不分长短,都能开展建设性合作。

9、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已使距离远近对于传播思想和获得机会几乎毫无影响。

10、电信公司依然按照通话中对方的距离远近收取不同的费用。

11、当我们通过互联网使银行的远近距离变得无关紧要的时候,我们真的还需要遍布全国的成千上万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吗?

12、中国古人说,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13、李肇星说,“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14、问:你是否听说过将拖延症看成理解(远近)效应问题的理论?

15、加略,波斯拉,和摩押地远近所有的城邑。

16、不然,你可以按路程付钱,每一趟50美分到2美元不等,这样根据你坐的路程远近而定。

17、一项新研究发现我们对时间快慢的感觉是根据这件事情离我们的远近来判断的。

18、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但远近闻名,因为他们工作时间很长,以此提升他们所持的公司股份的价值。而华为也被评为中国最佳雇主之一。

19、尽管这里的公共运输远近驰名,遍布赫尔辛基的自行车道,使在城市和海滨公园骑车驰骋,成为一件轻松惬意的事。

20、梅尔斯托克教堂离奶牛场大约有三四英里远近,苔丝和另外三个挤奶的女工已经商量好了,打算一块儿去那儿作礼拜,所以她们就迅速换好了衣服。

21、他似乎认识每一个人,真可谓远近皆知。

22、从前,有个虔诚信仰宗教、技艺高超的陶工,他制作的陶器远近闻名。

23、报道的繁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距事件距离的远近以及涉事人。

第四篇:说课稿:远近的奥秘

教案课题《远近的奥秘》 一.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2.

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二.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三. 教学难点:

将透视运用到画面中,使绘画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的绘画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四.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五. 教材: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六. 教具准备:PPT、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七. 课时分配:1-2分钟

自我介绍

2-5分钟

引入课题

5-18分钟 课题讲解

18-25分钟

课上作业

25-30分钟

总结,布置作业

八. 授课年级:六年级 九. 教学过程:

1.提醒同学们集中精神,然后自我介绍。2.导入图片,观察图片中路的宽窄,花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引出课题。

3.让学生带着“什么是透视?”的问题观察图片,提醒学生看路的宽窄,空间的大小,回答问题,然后总结同学答案。4.观察图片发现透视的其他现象

5.提问“什么是视平线?”带着同学一起找出视平线。6.提问“什么是消失点?”并和同学一起找出。7.观察身边事物的透视现象,找出消失点。8.如何把透视运用到画面,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9.教同学画正方体的透视

十..总结:透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色彩: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 视平线:水平线

消失点:视平线上消失的一点

十一、作业:

1.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找出它们的视平线,消失点

2.画一长方体的透视图

第五篇:高中议论文:远近焦距

高中议论文范文: 远近焦距

摘要:乱石堆里小孩一心读书,因为他们怀着对都市繁华的向往,城市里的小孩却想回归心灵的湖畔,找寻生命本初的质朴、清贫。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的,亲情的;天天沉浸其中,就像密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珍贵;却自认为生活太忙,无趣。只有跳出来,才会明白生命中美好。

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好恰当焦距,以最好角度游目骋怀,行走大地。

禅宗有句话“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态度。而眼界开阔又由你看事物的距离决定。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许多事烦恼,这只是因为你对生活还有太多执着,痴迷。“用力看,就是盲。”当你站到一定高度时,眼前那一切就如“蜗角名利”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你还会不开心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首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也有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你太拘泥于课篇时,反而不能真切体会,死抓每个词理解时,又如何能看清文章脉络,走向、把握深义?经历这个苦苦跋涉阶段,你的思路会走向开阔;这时需要你跳出思维桎梏,用博大眼界统领全书,宏观把握。你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乱石堆里小孩一心读书,因为他们怀着对都市繁华的向往,城市里的小孩却想回归心灵的湖畔,找寻生命本初的质朴、清贫。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的,亲情的;天天沉浸其中,就像密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珍贵;却自认为生活太忙,无趣。只有跳出来,才会明白生命中美好。

清醒总附丽于距离,美感也就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

无”,“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启示我们不仅要跳出苦难,乐观地面对一切,更要超脱美好,感恩地面对你拥有的一切。春争迷人,走近它却害羞消失;海水蔚蓝,亲抚一泉,它只是纯净无色。

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锦衣玉食,却散尽家才,剃发归佛门。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看破红尘,“五色而目迷”,他有了高出一般眼界,终成一代宗师。

下载《比较远近》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较远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情感散文:远近之道

    天之尽头,可为远,身之左右,即为近。心怀宽广,天海海角也为近,心胸狭窄,同床共枕亦是远。远近于形,宽窄于心。现代生活,总在追求形之近,却忽略了心之远。邻里一生却不知何人,同行万里也......

    心的远近美文

    海明威把人比作孤岛,只有坚固的孤岛才能和大陆结合。他想教我们坚强,但人们似乎只学会了变得坚硬、变得孤独。交流不再分远近,人们心的远近却更加明确,更加凸显了。有人说,以前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及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远近,培养对测量活动的兴趣,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幼儿比较和判......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及教学反思[5篇]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含反思!【活动目标】1、理......

    《远近的奥秘》教案(5篇范文)

    《远近的奥秘》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远近的奥秘》教案,希......

    《远近的奥秘》教案[五篇材料]

    课题:远近的奥秘 备课人:肖光辉课时:2-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

    初中远近作文700字[五篇范文]

    远近,意思是指远处和近处,距离的长短。语出《易·系辞上》:“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远近作文7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初中远近作文700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测量远近》(共五篇)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测量远近》》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测量远近》!活动目标:1.学习用目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