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熟悉环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式。
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
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相关知识链接】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考查时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二:一是环境描写的作用;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这个两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 【考题展示】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2010《溜索》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011《这是你的战争》
分析:高考中景物的表现特色和作用是考查的重点。【解题思路】
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 ②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
【课堂专练】
阅读下面自然环境的描写例文,分析其作用。
1、孙犁的《荷花淀》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二段环境描写告诉了我们什么?
———————————————————————————————————————————————————————————————————
2、鲁迅的《祝福》第一段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这样的环境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阅读鲁迅的《祝福》: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这段作者对四叔书房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
4、鲁迅在《药》中描写夏四奶奶给夏瑜上坟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
5、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三段有关雪的描写: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草料场,这时天空却起了变化,风雪初起)
2、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去沽酒御寒的路上,作者再次描写了风雪,雪势正大。)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林冲喝了一顿闷酒仍旧迎着北风回来,雪更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探究】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就既简单而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暄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与她那披夏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弥散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①描绘黄昏时河边约会的场景,渲染宁静和谐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③用青山、落日来映衬女主人公的美丽、害羞;④也流露出“我”的喜悦之情。【归纳总结】
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位置不同作用不同)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熟悉环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式。
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
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体验高考】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2010《溜索》)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这是你的战争》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
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学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方法总结】
1、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① 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查景物特点; ② 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2、环境描写的手法
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②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白描等; ③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绘; ④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 ⑤观察角度,写景有层次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 【课堂练习】
洗碑(2010年安徽高考)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呜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咸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全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心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注]①洗碑:刻碑
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答题要具体,先内容后作用,不能仅仅“贴标签”)【课堂小结】
总结环境描写的考查方式及思考方向 【课后作业】
《完美领航》预测导练《鸟》第一题 《完美领航》提升精炼《第九车厢》第四题
第二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就“自然环境”本身来说,⑴渲染了氛围;
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等;
二、就“人物”来说 ⑴烘托人物性格、形象; ⑵展示人物心理和精神风貌 ⑶暗示人物的命运
⑷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背景。
三、就“情节”来说 ⑴为后文
埋下伏笔,做铺垫;(开头)⑵推动情节发展;(中间)⑶转换情节(情节突转)。(中间)⑷呼应开头,深化主旨。(结尾)
四、就“主旨”来说
⑴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给全篇定基调; ⑵具有„象征意义 ⑶深化作品主题。
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4推动情节的发展。5深化作品主题。
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一开头段落
1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2渲染气氛。3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二中间段落
过渡,承上启下。三末尾段落
1照应开头、标题。2总结全文,深化主旨。
第三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在小说中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例如小说《子夜》中,吴老太爷进城时有有这样一段描写:“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轧,轧,轧!啵,啵,啵!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这段社会环境描写,借吴老太爷的所见所闻,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与纽约一样,,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吴老太爷却觉得自己被送到了“魔窟”,上海在他看来满街是“怪兽”。
又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环境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
/ 5 画。顾客贫富悬殊,阶级明显对立。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样的描写为主人公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孔乙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遭逼迫、受侮辱、得不到温饱、没有人同情与怜悯,最后悲惨的死去。
二、渲染气氛。
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篇这样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将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出来。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凄冷的气氛。
例如《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西游记》选段)孙悟空离开了乌鸡国,夜住晓行,将半月有余。忽又见一座山,真个是摩天碍日。接着有一段景物描写:
“高不高,顶上结青霄;深不深,涧中如地府。山前常见骨都都白云,圪腾腾黑雾。红梅翠竹,绿柏如松。山后又千万丈挟魂台,台后有古古怪怪藏魔洞。……”险山恶水、白云黑雾、挟魂台、藏魔洞等景物,共同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渲染了神秘诡异、变幻莫测的气氛。接下来作者将这奇境与奇人、奇事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演绎出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所有这些,都笼罩在这借助于环境描写渲染出来的神秘诡异、变幻莫测的气氛里,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
/ 5 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例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中的环境描写在这一方面就更为突出。“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这里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衬托卢进勇因受伤而掉队后迷茫、无助、苦恼、着急、盼火的心理,当然也为后边火柴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做客回来,作者巧妙地插了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当来自孙少平的目光,似乎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地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因此,这司空见惯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竟然也这么美好。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理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理——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其中既有物质的富足带来的威压,又有超越地位阶层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孙少平内心的扰动,把他的敏感、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孙少平的这次做客经历,是一次精神的历练,既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又使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人都活动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又影响着人的性格和气质。
山明水秀,杨柳依依,则人物秀丽可爱;茫茫林海,朔风呼啸,则人物剽悍刚猛;天高地广,牛羊肥壮,则人物豪爽开朗。例如《李逵负荆》(《水浒》选段)的开头,写道:“此处草枯地阔,木落山空,于路无话。”这句话描写的自然环境显得寥廓苍劲,烘托出主要人物李逵的粗犷豪放、勇猛胆大、“风风火火闯九州”的高大威猛形象。尽管文字不多,但精炼生动传神。正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口声”(金圣叹语),我们可以说:“人有其环境”。生活中环境造就人物,小说里环境映衬人物。
/ 5
社会环境描写,又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现在没办法拒绝了,少平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他一路相跟着和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进了大门后,他两只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县革委会一层层窑洞沿着一个个斜坡一行行排上去,最上面蹲着一座大礼堂,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在晚上,要是所有的窑洞都亮起灯火,简直就象一座宏伟的大厦。”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样,孙少平跟润叶进县革委会大门到她二爸家,两只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县革委会“像一座宏伟的大厦”,非常壮观,这段描写烘托了少平的身份——农家子弟,未见过世面的,其特征性格是腼腆、拘谨的。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
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又如《边城》中写道:“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情窦初开的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翠翠渴望爱情而还没有着落,有孤单失落之感。这时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顾不上她,杜鹃叫个不息,泥土、草木、各种甲虫类气味,生意人的杂乱声音,更增添了翠翠内心的纷乱和孤独之感,因此她“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里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情,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六、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
/ 5 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还能孕育人的气质,涵养人的精神,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而深化小说的主题。
《红高粱》中写罗汉大爷在他愤怒地打算报复骡子时的景物:“东方那团渐渐上升的红晕在上升时同时散射,黎明前的高粱地里,寂静的随时都会爆炸。”在渲染恐怖气氛的同时,传达出罗汉大爷的反抗力量不断积聚的过程。黎明前的日子是最黑暗的,“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罗汉大爷铲完骡子后,“天亮了,从东边的高粱地里,露出了一弧血红的朝阳,阳光正正地照着罗汉大爷半张着的黑洞洞的嘴”,这表现了罗汉大爷在报复骡子后的快感,也暗示了他将会遭到“骡子”的报复。从而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从《红高粱》整篇小说来看,红高粱和血是贯通全文的线索,读者都无法抗拒红高粱与血海的吸引力。它们都以红色的色彩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本文中宽广的履盖能力使读者不得不将它们作为阅读与理解的重要窗口:无边无际的高粱地,红如血海,为人物提供英勇抗敌的活动天地,也激发人物去爱、去恨、去生、去死,尽最大可能张扬自己的生命。
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
/ 5
第四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案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和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练习和巩固回答环境描写的小说中的作用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3、培养和提高在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突出小说中心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时安排:一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习题资料
教学设想: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精品程《心与自然沟通》下的第部分。在“总体规划”中我们谈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面对小说中的场景描写,不能体味身处其间的小说人物的情意;学生甚至于想打个比喻,也找不到喻体。写记叙文,只有干瘪的陈述„„少了中华文化特有含蓄蕴藉。”“要改变这种局面,„„五是多与学生一起赏析情景交融作品。六是在语言运用中形成借助自然景观传情达意的意识。”面对理工学习内的升大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考虑到应考与素养的两不误,确定了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分为四环节,其中二、三环节为浓墨重彩部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于派发的资料,学生充分参与堂,主动完成练习与思考,教学目标1在环节二解决,教学目标2、3即重难点在环节三突破。最后教师寄语、学生感悟“万紫千红总关情,世间的种种景物是有灵气的,请你用心与他沟通,让他为你的小说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导入,开门就见山: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板书题)
二、知识普及,积累与铺垫。
运用投影辅助完成四个问题的知识普及。、教师提问: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小说?
学生各抒己见:“记叙文”、“小说就是故事”、“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东西”„„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我们看投影,(播放投影)小说是通过环境描写、故事叙述、人物塑造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比较专业的说法,我们通过小说认识大千世界,我们通过小说沟通大千世界。
2、教师提问:那接下来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环境描写?
学生明确写景色的句子是环境描写。
教师小结:对的,其实小说中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看投影,(播放投影)自然环境描写是指,社会环境描写是指,自然环境描写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天地草木山川虫鱼这些都是,社会环境我举个例子吧,如果我们以坦洲为背景创作小说,那么对1+1,一知万,坦洲理工学校的描绘就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了。
3、教师提问: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在小说里加入环境描写?不是讲故事吗,把什么人做什么事情说清楚就行了啦,为什么要浪费笔墨在故事里加上景物环境的描写呢呢?
学生七嘴八舌回答。
教师小结:介绍背景,烘托气氛,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有点。(播放投影)“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五、突出主题。”这点是比较精炼和全面的表述,我们来齐读一次。
学生大声地齐读。
4、教师提问:好,第四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啊?我们为什么要知道环境描写在小说的作用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回答:阅读小说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小说。写的时候好像也有用„„
教师继续引导:有没有同学还有补充?我看这位同学好像有一些见解要发表。
学生回答:考试的时候有用。
教师小结:是啊,爱看小说的同学阅读的时候有用,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小说主题,爱好写作的同学写小说的时候可以用用,帮助你们更好的突出小说中心。最主要的是,考试要用!甚至我们还会发现,电影电视中也很喜欢用这一招,我们看tvb的剧集,一旦发生悲惨痛苦的事情,天气肯定是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故事如果是温馨幸福,景物环境便是和风旭日鸟语花香。看来,知道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掌握这个知识是很必要的。同学们掌握了没,抓紧再看几眼,闭上眼镜心里过一遍,点!
学生快速做笔记和记忆。
三、两种练习,突破重难点。
(一)、练习一练习和巩固回答环境描写的小说中的作用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派发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堂练习第一篇小说《严冬海猎》,完成第一题——说出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巡堂观察阅读情况。
2、请一个同学来概括一下故事内容。
学生回答:在寒冷的冬天,海边的孩子海龙在爸爸生病后,为了一家的生计,下海捞鱼的故事。
教师肯定学生概括能力,要求全班同学注意锻炼这方面能力。
3、要求学生继续完成第一题,请两个同学把答案板书到黑板上。
学生完成练习,小组间讨论,两个同学上黑板完成,教师巡堂并发现问题,表扬完成得好的同学。
4、点评学生答案,明确正确答题方法,引出“绝对命令——专业术语要运用,具体文本须结合”,完成教学目标即教学重点1。
教师启发:同学们停笔,老师刚才看同学们在下面写的答案,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从这点出发回答,做得很好,表扬,但也发现有些同学只写了这些基本点,能不能给分?注意,近几年趋势是倾向不给,专家说这是套话空话,我们必须加入内容才能得分!所以同学们,看,到黑板某某同学的答案是很精彩的,既有专业术语,又能结合具体文本,他是我们的榜样,这种答案是我们的榜样!基本跟参考答案一致了。奖励分。不信啊,我们看一下参考答案,(播放投影)我们来齐读。
学生齐读参考答案。
教师点拨:为什么答案里面有些字体黑色有些蓝色?对,黑色就是我们的专业术语,蓝色就是结合文本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答题一定要做到“专业术语要运用,具体文本须结合”。这里,老师要给你们下命令了,绝对命令!来,顾名思义啊,绝对命令啊必须绝对服从啊,以后做阅读题必须绝对照着做!来齐读,读出你们绝对服从的决心来!
学生齐读“绝对命令”。
(二)、练习二培养和提高在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突出小说中心的能力。、完成练习3——请展开想象,补充一段环境描写作为故事的结尾。
教师启发:安徒生《海的女儿》,小人鱼不愿用自己爱人的生命换回自己的鱼尾,她将变成泡沫,同学们,展开你们的想象吧,大海,浪花,轮船,小人鱼的命运,同学们自己的想法,融合起来,写下你的属于你的《海的女儿》的童话结尾吧。记得,是景物环境描写为结尾!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堂指导。
教师引导:其实,同学们不一定受原作者束缚,还记得吗,刚开始上我们认识了一下小说,它是通过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东西,一些你想告诉人们的东西,故事在你心中,小人鱼在你心中,她的命运在你心中,你为她悲伤难过,你作为结局的景物描写是一种写法,你喜欢她欣赏她的选择,你的景物描写又是另一种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用你的笔给你的小人鱼一个你心中的结局吧。
学生生受启发继续创作,教师暗中记下写得较出色的同学,准备让他们诵读自己的作品。
3、请完成出色的两个同学们诵读自己的结尾作品。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实又丰富,景物描写都很出色,老师在刚才就发现了不少佳作,先请小A同学来诵读一下自己的作品吧。
小A同学诵读作品。
教师过渡:掌声送给小作家伟杰。再有请小B同学。
小B同学诵读作品。
教师点评:是个小才女。掌声响起来。同学们的想象力真实又丰富,景物描写都很出色,很喜欢看到你们的文字。
4、欣赏歌曲《泡沫美人鱼》,品读原版结尾,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教师过渡语:为了表示对同学们的欣赏,请你们听一首我自己挺喜欢的歌,《泡沫美人鱼》,在歌声中,我们一起来欣赏原作者安徒生的景物结尾。(播放音乐与投影)
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原作结尾。
四、堂总结,升华及要求。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人鱼小王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老师希望你们拿起笔,把他写出来,当然,最重要的是,万紫千红总关情,世间的种种景物是有灵气的,请你用心与他沟通,让他为你的小说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
第五篇:浅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在小说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驰骋的舞台,并为情节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它自然成为最凝聚作者心血的地方之一。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它所具有的特点及作用,也应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环境描写常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演变。《智取生辰纲》部分,杨志等人一上路,作者就开始写太阳,写树林,并从多个角度反复渲染气温之高之热。而这些对环境的描绘,不仅为杨志等人押解生辰纲同时也为晁吴等人智取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突出了杨志的精明、老练、谨慎及晁吴等人的足智多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就是说,天气的酷热难当,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因为天热,军健才“雨汗通流”“叹气”“走不得”,才要求杨志趁凉早行,而杨志却“正热里”行路,因而引起众人的抱怨;因为“红日当天”“热不可当”,所以众军健黄泥冈上见树林就要歇凉并死活不走,杨志与众人矛盾才不断激化;因为天热,众军健才见酒就迫不及待要买来解渴,终使中计,失掉生辰纲。从另一角度看,也正是因为天热,吴用“智”取的妙计才使一万个小心的杨志着了道儿,作品对炎热天气的刻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
二、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如鲁迅小说《祝福》序幕部分对鲁镇祝福景象所做的描绘就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尤其是广大劳动妇女依然处于社会的最下层,这就预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三、渲染气氛。任何一件事情总是发生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之中,这种特定的情形即通常所谓的气氛或氛围。小说作为一种静态语言艺术,不可能像舞台艺术或影视艺术那样,直观创设氛围感染读者,它是通过情景创设,即通过对某一场景的描绘,将有关声响、色彩、情形诉诸文字,然后借助读者的想象力,从而为人物活动情节的展开渲染某种氛围。如: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选自沈从文《边城》
这段文字通过对皎洁月光下山林竹篁间繁密如雨的虫鸣及偶尔传来的“落嘘”婉转莺歌的描述,为翠翠倾听爷爷讲述有关母亲的故事渲染了静谧爽朗的氛围,也为翠翠梦见虎茸草、追寻朦胧的爱情创设了诗情画意般的意境.再如《祝福》一文在祥林嫂死后,一再写到雪花的簌簌下落,其意也在为祥林嫂之死渲染浓郁的悲凉气氛,从而进一步表现祥林嫂死得寂然无声。
四、烘托人物形象或特定情形下的特定心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同现实中的人物,总活动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与其所处的环境势必构成相依相存的关系,因此,从不同角度衬托人物,便成了环境描写的基本功能。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的突出特点是环境同人物和谐一致,社会背景、自然风光、气氛与色调等与人物的性格、命运、言行组成和谐的艺术画面。反衬是根据相反相成的道理,偏偏创造一种与人物形成反差色调的环境,以便更突出地渲染人的命运、性格、心理和感情。因此在鉴赏小说景物描写的相关文字时,不能仅将其视作纯粹的景致,同时还应关注其与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在鉴赏孙犁小说《荷花淀》时,就不能将“皎洁的月光”“净爽的小院”“白天剖好”的“湿润润”的苇眉子仅看作环境的组成要素,其实这些描写更重要的作用在于烘托人物形象,突出水生嫂勤劳、利落。再则,一切环境特色,都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感触来完成的,如《陈奂生进城》一文对陈奂生进城途中微微的风及暖暖的阳光的描绘,就是直接借助陈奂生的感受来完成的。虽然这里仅有寥寥数语,却将翻身农民喜悦愉快的心情充分展示出来。此外,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将直接作用于他所耳闻目睹的景致,使它因观测者的主观情思的不同而呈现出扑朔迷离的变化,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反过来根据景致所展示的基调,也就能确定人物特定的心理。
五、烘托、深化文章的主旨。小说不是论文,它的主题思想不能直说,更不能硬贴上去。好的小说总是把思想隐藏在形象深处的。小说中的形象不仅包括人物形象,同时包括为人物活动所创设的环境。诚如它的定义所说的:小说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为核心,通过具体的环境描绘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鲁迅小说《**》开篇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夏日黄昏中乡村土场的田家乐园场景: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时候了。这段环境描写在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展现封闭落后的农村现状和氛围的同时,与农民群众的愚昧守旧思想一致,与小说结尾的场景相呼应,进一步烘托并深化了作品主题:不启发群众觉悟,不真正推倒封建势力,任何社会变革都不会成功。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无论对人物的塑造还是对情节的展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即使是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语境中作用也很可能大相径庭。那么,如何确定有关环境描写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呢?
一、紧抓相关景致的总体特征。切看以下两段文字:(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出来,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选自鲁迅《药》)(2)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选自鲁迅《药》)
熟悉鲁迅《药》的人们都知道,文段(1)的景物描写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沉寂,暗示了清末极其黑暗的时代特征,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肃杀、悲凉的气氛。文段(2)则在突出坟地阴森、悲凉基调的同时,真切地展示了夏四奶奶期待乌鸦飞上儿子坟头的迫切及无比惆怅的心情。这种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两段文字写了什么及又是怎样写的:“秋天”天本已变冷,而“后半夜”更是一天最阴冷的时候;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正是一天最为黑暗的时候;虽有“夜游”之物,却丝毫不能改变“一切都睡着”而带来的死寂。景致的这种特征,不仅与辛亥革命初期满清统治者残酷镇压革命运动,而广大劳动人民却仍沉睡不醒的时代特征相吻合,而且与夏瑜被杀及全文格调相吻合。再看文段(2),景致所显示出来的沉寂特征,既切合坟场阴森荒凉的氛围,同时又切合白发人送黑发人难以言传的哀痛。虽然文中写到了一丝发抖的声音,明眼者却一眼便能看出其作用为反衬环境之幽静。
二、明确景物描写所处的位置。相同的景物描写,处于不同的位置,其作用未必相同。例如,《药》一文对坟场景象所做的描绘,若置于该部分前部,也未必不可以,不过其作用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充其量不过在渲染坟地的阴森恐怖及突出人物内心痛苦悲哀之情;但置于此处,除了上述作用,更主要的在于展示夏四奶奶希望乌鸦飞上儿子坟头的迫切心理及对儿子革命行为、花环出现的不理解。一般而言,位于文首的景物描写,常常在于渲染气氛,创设典型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而文尾的景物描写,更多的是为渲染气氛,展示特定情形之下人物特定的心理。
三、紧扣上下语境.我们继续以《药》中坟场的那一段文字为例。为什么说其更重要的作用在后者呢?只要看其上文紧承文字(夏四奶奶的话)即可,这些文字明确告诉我们:对于儿子的死,夏四奶奶明显不理解,认为是受了他人陷害;也因此就认为花环的出现是儿子在显灵,借机诉说冤屈。于是便让乌鸦飞上儿子坟头来证明。在这种特定情形之下,环境的沉寂,她便越发觉得明显,甚至出现隐约感到有一丝“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发抖的声音的错觉。而环境愈静,愈能显示夏四奶奶期待之迫切。再如《边城》部分的开篇,作者向我们细腻地描绘山寨黄昏十分的美景,景致绚烂,色彩明丽,一般情况下这种特征的景致,常常用来表现人物的愉悦舒畅之情,但我们只要一看下文便很容易得出结论:这里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反衬翠翠心中的那丝“薄薄的凄凉”。
四、联系文章主旨。环境描写作为小说主旨揭示的重要途径,其写什么及怎样写,必将受到小说主旨的影响并为之服务,因此分析有关景物描写的作用时,不能不顾及文章主旨。例如在阅读鲁迅小说《祝福》时,我们不能不思考以下问题,诸如:先生为何一再写到鲁镇祝福的热闹景象,为何要写到鲁四老爷的书房,在写其书房的时候为何要突出正壁上的朱拓的大“寿”字,脱落的对联,不完全的书籍和字典等等。如若我们一联系小说主旨,答案便昭然若揭:小说始于鲁镇之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其意即在说明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典型的事件在精神上摧残、杀害祥林嫂的;而且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祝福、祈求天地圣众给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之时,祝福之热闹景象正反衬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而鲁四爷作为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其房间的死气沉沉摆设,充分说明封建伦理、封建纲常流布其周身血脉,浸透其通体细胞;祥林嫂置身于这样的一个虚伪、顽固守旧、思想僵化的封建礼教忠实维护者的主家做工,如何能幸免于难?
鉴于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小说阅读教学,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反映社会背景中的重要作用,切勿浅尝止步。甘肃省陇南
伍光军
伍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