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说中环境描写》课堂实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课堂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喜欢看小说吗? 生:喜欢。
师:虽然我们进入了初三,生活变得紧张而单调起来,但老师依然想与大家分享一个小说的片断。
(多媒体展示)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车箱里虽然很温暖很舒服,但这段旅途实 在太长,太寂寞,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他平生厌恶的就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
师:熟悉吗? 生:熟悉。
师:李寻欢,他的绰号是 生:小李飞刀。师:出自
师生: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段文字中小李飞刀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给我的感觉是很厌倦,很寂寞。师:很寂寞,你哪里感觉到的?
生:他打哈欠,而且在把两腿伸直,精神上是慵懒的。如果精神振奋就不会打哈欠,所以给我这样的感觉。
师:确实,这里呈现出的是略带慵懒感觉的江湖浪子小李飞刀。那再请同学们把他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再体会一下。(多媒体展示)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师:这是一段什么描写? 生:环境描写。
师:请同学们谈谈这段环境描写给你的感觉,然后结合环境再来感受一下人物。
生:这段环境描写写的是冬天的景色,给人以凄冷的感觉。在这段环境中的小李飞刀显得更寂寞了,环境使人物原有的寂寞升华了。
师:答得真好,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在这天地间只有他的存在,似乎可以感觉他内心百般的火热,都被压抑住了,他变得更寂寞了。从这一例子人们可以发现,当我们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下来感觉时,我们对人物的情感和特点又会有更深的理解了。那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来聊这样一个话题“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屏幕显示本课主题)。哪位同学能说说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你曾了解哪些知识? 生: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师:小说中的环境可分为? 生: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师:确实有这样的分法,让我们明确一下:社会环境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自然环境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
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让我们头脑中先有这样一个概念。其实环境描写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在小说中环境到底有着怎样的地位呢?我们先就此来做一番探讨。老师选取了一些经典名篇中的环境描写来与同学们分享。请挑选自己熟悉并喜欢的一段或两段,说说所描写环境的特点及它在小说中的地位。同学思考。
师:我们来听听同学的感受,哪位同学来抛砖引玉?
生:我选的是《三国演义》中的片断。这是《三国演义》的开头,前面介绍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环境,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乱世,这个乱世给了三国英雄们一个舞台。所谓乱世出英雄,所以环境暗示了政治形势。
师:你刚才说这是一段社会环境描写,这段描写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舞台。说得真好。老师还想追问你一句,你感觉这是一个乱世,从哪里感觉到的? 生:文中说“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宦官弄权,意味着一个乱世的到来,下面的英雄例如刘备、曹操就此开始活跃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师:你的发言真好,通过你的解说,我们发现这段环境描写为小说提供了一个背景。这样的开篇,所以才有了一代枭雄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后与诸葛亮一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才有了后面纷繁复杂的战争、谋略与精彩的舌战。
生:我选的是金庸《神雕侠侣》的一段。第一段中环境十分恶劣,突出杨过是经过艰难险阻才进入了幽谷,第二段环境很优美,给人以奇幻的色彩。师:“奇幻的色彩”,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他看见“光亮处果然是一洞”,而且“出了水面,只觉阳光耀眼,花香扑鼻,竟是别有天地”,而且“只见繁花青草,便如同一个极大的花园,然花影不动,幽谷无人。”这里让人感觉充满了奇幻的色彩。
师:环境充满奇幻、神秘、优美的感觉,你们觉不觉得这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 生:《桃花源记》。
师: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是? 生:为后面的叙事作铺垫。师:叙什么事?
生:杨过与小龙女分隔十六年后的相见。
师:我们可以说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以吗? 师:哪位同学还很喜欢这段文字,也想说说?
生:这段文字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情节迂回,一波三折,为后面的情节打下了伏笔。
师:你的回答中有一波三折之感,是哪三折啊?
生:杨过是潜入深潭后再发现深谷的。噢,好象一波两折。师:是吗?请同学们联系小说,想想,小龙女位于哪里? 生:绝情谷,舍身崖下,深渊之中„„ 师:是一波三折吧,而且是一波多折吧。师:谁再说说?
生:我想讲的是《红楼梦》中的这一段,首先这里讲的是贾政与一帮清客一起游览刚刚建成的大观园。
师:噢,你说出了这段环境描写出现的背景。老师刚才好象看到你把《红楼梦》带来了,很欣慰,老师的一堂课能让你再去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你继续说吧。
生:这里的环境描写正如贾宝玉所写的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特别是“尚绿”与“犹凉”很妙,虽未直接描写梨树和修竹,但写出了环境的“绿”;“犹凉”让我觉得仿佛置身于万竿修竹的境界之中。
师:能具体说说“犹凉”让你感觉到了环境的什么特点?它的作用怎样? 生:幽凉之感。这一环境描写很好地暗示了未来的主人潇湘妃子的特点。师:暗示了未来的主人?老师可否说是环境的特点暗暗扣合了未来主人的特点,那未来的主人是谁呢? 生:林黛玉。
师:据我所知你非常喜欢《红楼梦》,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黛玉的形象吗? 生:嗯,我觉得她十分地不落凡尘,十分高雅。师:那与这里的什么环境相扣合呢?
生:与这里大株的梨花和芭蕉,还有引入的小溪。师:这环境是不是可以让你联想起“幽咽泉流冰下难”,让你想起了芭蕉夜雨的凄凉,联想起了梨花带雨的娇嫩? 生:嗯。
师:通过你的分析,在大家的心中,这里的环境与人物是不是更加扣合了?请坐,未来的红学家,让我们为了我们共同的喜好而努力。谁再来说说?
生:我选的是《水浒传》中的。这是《水浒》中《林冲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的。这是一段经典、优美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大雪中寂静、肃杀的气氛,烘托了冷清的环境,给人以寒气逼人、充满杀气之感。文中的作用是为林冲雪夜上梁山作了铺垫,环境给人以英雄末路之感。师:我注意到你发言中用到了“肃杀”这个词,而且你说是暗示了英雄末路之感,你能告诉大家环境描写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样的感觉?
生:原文中“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还有类似诗句的“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给我这样的感觉。师:老师请同学们再一起看一下后面的内容。“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同时请同学们看一下后面“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又会给你什么感觉?
生:给我以飘摇不定的感觉,这种肃杀让我感受到了杀气。
师:很好,杀气,联系故事情节,我们知道高俅所派的杀手已在路上,英雄的出路不知将在何处。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最艰深的《药》中的内容?
生:我个人感觉这段文字呈现出非常典型的死寂之感,比上面的《水浒传》的片断中更为肃杀的一种气氛,比如说“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这一句中“枯草”应给人很优美的感觉,但此处的草支支直立,给人以坚硬的没有半丝温暖的感觉,冷漠的感觉。后面又提及一只缩着头的、如同铁铸的乌鸦,乌鸦本来不吉利,这里更突出了环境的不美好。师:不美好,“铁铸的乌鸦”,乌鸦本就暗示了灾祸,而且是铁铸的,那它的动作是 生:不动
师:给人的感觉是 生:死气沉沉的。
师:是否给了你觉得被人猛压了一下的感觉?那你认为它有什么象征意味吗?
生:我觉得这里营造了凄凉、恐怖的气氛。根据下文的解释,根据文章整体的气氛,我觉得它衬托了凄凉的故事背景,表现出了革命者的行为不被人理解的悲惨。
师:那可以说这样死寂的环境恰巧可以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个时代是死寂的,麻木的。这样颇具深意的文章,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也学过一些,如
生:《孔乙已》、《藤野先生》
师:非常精彩的发言,非常精到的认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让我们来做一些简单的整理,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读多媒体展示的内容:
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
2、烘托人物的心情、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
3、渲染出强烈的气氛,增加感染力。
4、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5、以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师:这里有一点老师要强调一下,就如同前面的分析,虽然老师整理出了这样一些作用,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却绝不是单一的,它往往可以起到这个作用,也能起到那个作用。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小说中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所以大作家茅盾曾如此说,请同学来读一下好吗? 学生集体朗读
多媒体展示的内容:
作品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
师:让我们记住它吧。刚才我们看了一些经典名篇中的环境描写,其实在初中所学的许多小说中也有精彩的环境描写,那就请同学们简单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环境描写。
生:我印象较深的是《我的叔叔于勒》中前后的两次环境描写,一次是去哲尔赛岛时,主人公一家心情很好,所以他们看到的是“平静得如同大理石的大海”,而回来时,心情很沮丧,所以觉得哲尔赛岛如同是紫色的阴影。师:不错,谁再说说?
生: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的环境描写,一开始对船周围环境,如船身很低,说明了丰收的年景。师:还有吗?
生:我记得《社戏》中的。
师:那一段在初一时我们背过的,你还能背吗? 生:背不出来了。师:老师帮你起个头,“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 生: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师:真不错,两年多前的内容还记得,看来大家的功课做得不错,那老师就来做一些简单的检测啦。请同学们来看这样一些练习。
一、请找出下面语段中的环境描写,并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师:首先请同学们读出其中的环境描写。生读
师:哪位同学说说第一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生:这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作者看完戏归途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很开心的心情。师:请同学来结合情节,说说除了开心之外,还有别的情感吗?注意“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生:充满了恋恋不舍的情感。
师:那下面一段呢?孩子们像骑在大白鱼的背上在浪花里蹿。生:这里营造了一种童话的色彩,烘托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师:回答得真好,老师在做整理时,还注意到了这样的情况。多媒体展示:
二、请说说下面的环境描写分别展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鲁迅《孔乙已》
师:这两段所描写的基本都是江南水乡的社会环境,而且基本是同一时代的,都位于文章的开头部分,那这两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片断,结合故事的主题,展现了丰收后的快乐。师;快乐?从“一漾一漾的菜叶和垃圾的白腻的泡沫中”,你感觉到了快乐? 生:噢,是肮脏的、落后的环境,然后旧毡帽朋友出场了。师:那第二段呢?
生:这一段暗示了社会的背景,短衣帮和长衫主顾暗示了这是一个有阶级的社会。师:然后谁出现了? 生:孔乙已。
师: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穿着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师:一个特殊的、另类的、尴尬的人? 师: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作品,虽然所写的故事的时代差不多,但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同,所以环境所呈现的特点也就不同了。多媒体展示:
三、请比较下面两段景物描写,说说它们对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师:这是刚才那位女同学提出的,在同一篇作品中两段环境描写形成了对比。形成了怎样的对比呢?
生:第一次烘托了平静、愉快的心情。师;结合故事情节,为什么愉快?
生:因为有于勒归来带给他们钱的期待。
师:第二次呢?
生:失望而沮丧。因为见到了贫穷的于勒。
师:这两次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心情,通过对比也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突出了人物唯利是图的本性。
师:同一作品中环境描写可以形成对比,老师还注意到,有时环境描写还会贯穿于一篇文章中反复地出现,从而体现出作者颇具深意的安排,请同学来看下面的一个问题。多媒体展示:
四、请结合故事的背景和作品的情感基调,说说作者把孔乙已放在如此环境中来写的深刻用意。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鲁迅《孔乙已》
师:熟悉吧,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生:把人物孔乙已的悲剧放在了人们的笑声中来写,意味着世态的炎凉,给孔乙已的命运罩上了悲剧的色彩。
师:再想想,除此之外,还有别的用意吗?谁在笑呢?
生:他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短衣帮,展现了他们的麻木不仁。展现了孔乙已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让文章的主题更有深度。
师:由此可见,作者在文中反复地贯穿这一环境描写,确实是一种颇具深意的安排。
师:以上我们做了一些回顾,作了一些复习,然后让我们一起去面对一下中考吧。中考题中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考查有哪些题型呢? 多媒体展示:
①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师:第一种和第二种,刚才我们都见识过,都练过了,请同学位来看一道题。
多媒体展示:题型二: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4.下边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其中哪一句同文中画线的句子有相同的表达作用?(2分)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最后一课》)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在烈日和暴雨下》)D.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孔乙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1年中考试题)
师:这是苏州市2001年的一个中考题。原句刚才我们看到了。看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说出 正确答案。
生:选B。因为这个答案环境描写也是渲染了人物的心情。
师:让我们再看一下,第三种题型。老师提醒同学们完成这类题型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东西。多媒体展示:
环境描写的理解与写作要注意:
1、要与小说主题联系起来;
2、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
3、要与故事的背景和作品的情感基调联系起来。
师:这是我们在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应注意,同时也是我们在写作时应注意的。让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
多媒体展示:题型三:请展开想象,补充一段环境描写作为故事的结尾。
……她看着尖刀,接着又看了看那个王子;他正在睡梦中,口里还喃喃地念着他的新娘的名字。在他的心里、思想里只有她。这时小人鱼拿着刀的小手在发抖。突然,她把这刀子用力扔了出去,远远地落进了浪花里。刀子沉下的地方,那里的浪花发出了一道红光,就像是有许多血滴溅出了水面。她再一次深情地望了王子一眼,视线已经模糊了,然后她就从船上跳到海里,她感觉到她的身躯在融化成为泡沫。
……
--安徒生《海的女儿》
师:老师考虑到情节的熟悉问题,所以选择了一段童话来让同学们补写。本想让同学们现场来说说,但因为时间的关系,就请同学们下课后去试试看吧。同学们在课堂中说得都很精彩,我想你们一定也可以写得很精彩。
师:老师还想布置一些作业,让同学们更多地去关注一下小说的环境描写。多媒体展示:
作业:
1、对教材中推荐阅读的名著或你自己喜欢的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进行研究,写出一篇小论文。
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乱世佳人》等 师:记得《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环境描写吗? 生:在《做海盗去》的选文中。
师:对,老师还记得其中的那只不断爬行的小青虫,还有那只花大姐,同学们可以将这些环境描写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及《三颗枸杞豆》中的环境描写做一些比较。师:《西游记》中美猴王出世中的环境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选段《筑路》部分的环境描写也值得关注。同时老师还向同学们推荐老师喜欢的《乱世佳人》,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 生:《飘》
师: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 生:南北战争,师:你愿意去研究一下吗?老师期待通过这节课,能让大家将自己的语文学习向外推一下,向深处沉一沉。我们是要学习,我们是要考试,但是我们更要我们的阅读,我们更要我们的小说世界和我们的美丽。下课!
第二篇:小说环境描写
《中考备考复习课: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
【教学目的】
1、回顾已学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语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熟悉中考小说阅读中关于环境描写的考点,探究答题技巧。
3、真题演练,掌握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答题技巧。【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答题技巧,并训练巩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经典回顾
1、你能判断出这段文字属于哪种类型的环境描写并说出其作用吗? 经典环境描写1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经典环境描写2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经典环境描写3 ①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单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
②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③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经典环境描写4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
经典环境描写5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小结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三)技法探究
1、明确中考小说阅读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常见题型。
2、针对常见题型分小组进行技法探究。
3、小组派代表发言。
4、教师归纳小结。
(四)真题演练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 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教师朗读。学生做题。学生上台演示。评委打分。教师小结。(五)课堂小结
第三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就“自然环境”本身来说,⑴渲染了氛围;
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等;
二、就“人物”来说 ⑴烘托人物性格、形象; ⑵展示人物心理和精神风貌 ⑶暗示人物的命运
⑷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背景。
三、就“情节”来说 ⑴为后文
埋下伏笔,做铺垫;(开头)⑵推动情节发展;(中间)⑶转换情节(情节突转)。(中间)⑷呼应开头,深化主旨。(结尾)
四、就“主旨”来说
⑴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给全篇定基调; ⑵具有„象征意义 ⑶深化作品主题。
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4推动情节的发展。5深化作品主题。
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一开头段落
1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2渲染气氛。3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二中间段落
过渡,承上启下。三末尾段落
1照应开头、标题。2总结全文,深化主旨。
第四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在小说中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例如小说《子夜》中,吴老太爷进城时有有这样一段描写:“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轧,轧,轧!啵,啵,啵!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这段社会环境描写,借吴老太爷的所见所闻,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与纽约一样,,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吴老太爷却觉得自己被送到了“魔窟”,上海在他看来满街是“怪兽”。
又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环境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
/ 5 画。顾客贫富悬殊,阶级明显对立。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样的描写为主人公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孔乙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遭逼迫、受侮辱、得不到温饱、没有人同情与怜悯,最后悲惨的死去。
二、渲染气氛。
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篇这样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将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出来。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凄冷的气氛。
例如《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西游记》选段)孙悟空离开了乌鸡国,夜住晓行,将半月有余。忽又见一座山,真个是摩天碍日。接着有一段景物描写:
“高不高,顶上结青霄;深不深,涧中如地府。山前常见骨都都白云,圪腾腾黑雾。红梅翠竹,绿柏如松。山后又千万丈挟魂台,台后有古古怪怪藏魔洞。……”险山恶水、白云黑雾、挟魂台、藏魔洞等景物,共同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渲染了神秘诡异、变幻莫测的气氛。接下来作者将这奇境与奇人、奇事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演绎出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所有这些,都笼罩在这借助于环境描写渲染出来的神秘诡异、变幻莫测的气氛里,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
/ 5 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例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中的环境描写在这一方面就更为突出。“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这里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衬托卢进勇因受伤而掉队后迷茫、无助、苦恼、着急、盼火的心理,当然也为后边火柴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做客回来,作者巧妙地插了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当来自孙少平的目光,似乎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地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因此,这司空见惯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竟然也这么美好。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理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理——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其中既有物质的富足带来的威压,又有超越地位阶层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孙少平内心的扰动,把他的敏感、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孙少平的这次做客经历,是一次精神的历练,既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又使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人都活动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又影响着人的性格和气质。
山明水秀,杨柳依依,则人物秀丽可爱;茫茫林海,朔风呼啸,则人物剽悍刚猛;天高地广,牛羊肥壮,则人物豪爽开朗。例如《李逵负荆》(《水浒》选段)的开头,写道:“此处草枯地阔,木落山空,于路无话。”这句话描写的自然环境显得寥廓苍劲,烘托出主要人物李逵的粗犷豪放、勇猛胆大、“风风火火闯九州”的高大威猛形象。尽管文字不多,但精炼生动传神。正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口声”(金圣叹语),我们可以说:“人有其环境”。生活中环境造就人物,小说里环境映衬人物。
/ 5
社会环境描写,又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现在没办法拒绝了,少平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他一路相跟着和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进了大门后,他两只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县革委会一层层窑洞沿着一个个斜坡一行行排上去,最上面蹲着一座大礼堂,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在晚上,要是所有的窑洞都亮起灯火,简直就象一座宏伟的大厦。”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样,孙少平跟润叶进县革委会大门到她二爸家,两只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县革委会“像一座宏伟的大厦”,非常壮观,这段描写烘托了少平的身份——农家子弟,未见过世面的,其特征性格是腼腆、拘谨的。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
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又如《边城》中写道:“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情窦初开的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翠翠渴望爱情而还没有着落,有孤单失落之感。这时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顾不上她,杜鹃叫个不息,泥土、草木、各种甲虫类气味,生意人的杂乱声音,更增添了翠翠内心的纷乱和孤独之感,因此她“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里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情,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六、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
/ 5 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还能孕育人的气质,涵养人的精神,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而深化小说的主题。
《红高粱》中写罗汉大爷在他愤怒地打算报复骡子时的景物:“东方那团渐渐上升的红晕在上升时同时散射,黎明前的高粱地里,寂静的随时都会爆炸。”在渲染恐怖气氛的同时,传达出罗汉大爷的反抗力量不断积聚的过程。黎明前的日子是最黑暗的,“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罗汉大爷铲完骡子后,“天亮了,从东边的高粱地里,露出了一弧血红的朝阳,阳光正正地照着罗汉大爷半张着的黑洞洞的嘴”,这表现了罗汉大爷在报复骡子后的快感,也暗示了他将会遭到“骡子”的报复。从而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从《红高粱》整篇小说来看,红高粱和血是贯通全文的线索,读者都无法抗拒红高粱与血海的吸引力。它们都以红色的色彩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本文中宽广的履盖能力使读者不得不将它们作为阅读与理解的重要窗口:无边无际的高粱地,红如血海,为人物提供英勇抗敌的活动天地,也激发人物去爱、去恨、去生、去死,尽最大可能张扬自己的生命。
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
/ 5
第五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熟悉环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式。
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
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相关知识链接】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考查时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二:一是环境描写的作用;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这个两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 【考题展示】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2010《溜索》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011《这是你的战争》
分析:高考中景物的表现特色和作用是考查的重点。【解题思路】
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 ②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
【课堂专练】
阅读下面自然环境的描写例文,分析其作用。
1、孙犁的《荷花淀》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二段环境描写告诉了我们什么?
———————————————————————————————————————————————————————————————————
2、鲁迅的《祝福》第一段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这样的环境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阅读鲁迅的《祝福》: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这段作者对四叔书房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
4、鲁迅在《药》中描写夏四奶奶给夏瑜上坟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
5、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三段有关雪的描写: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草料场,这时天空却起了变化,风雪初起)
2、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去沽酒御寒的路上,作者再次描写了风雪,雪势正大。)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林冲喝了一顿闷酒仍旧迎着北风回来,雪更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探究】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就既简单而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暄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与她那披夏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弥散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①描绘黄昏时河边约会的场景,渲染宁静和谐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③用青山、落日来映衬女主人公的美丽、害羞;④也流露出“我”的喜悦之情。【归纳总结】
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位置不同作用不同)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熟悉环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式。
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
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体验高考】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2010《溜索》)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这是你的战争》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
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学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方法总结】
1、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① 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查景物特点; ② 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2、环境描写的手法
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②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白描等; ③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绘; ④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 ⑤观察角度,写景有层次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 【课堂练习】
洗碑(2010年安徽高考)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呜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咸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全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 淮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主备人:王荣
2013-3 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心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注]①洗碑:刻碑
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答题要具体,先内容后作用,不能仅仅“贴标签”)【课堂小结】
总结环境描写的考查方式及思考方向 【课后作业】
《完美领航》预测导练《鸟》第一题 《完美领航》提升精炼《第九车厢》第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