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造性复述课文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助手
创造性复述课文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助手
所谓复述课文,就是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它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有人曾这样形象地指出:复述是让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一把钥匙。因为复述时往往加入了主观的理解,有创造性思维蕴含其中。它不仅仅是一种练习说话的方式,更是促进学生书面语言长时记忆的途径,是扩大学生语言内存的有效手段。这种创造性的背诵积累方式既缩短了所花时间,效果或许更优于背诵。
复述课文创造性创新思维复述课文,就是对所课文的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它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复述一般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三种形式。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同学们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复述不同于背诵,它要求在遵循原文的前提下,可以发挥学生一定的自主性,既鼓励“用自己的话讲”,又提倡恰当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则需要一字不落地还原文本,不允许个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复述必须在能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现实的情况是,教师要么觉得学生的复述??嗦,不得要领;要么觉得太浪费时间无法深入进行,加上没有有效、合适的方法加以引导,进行训练时也只是做做样子便草草收场。长此下去,教师的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反馈,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也将大打折扣。如何快速、恰当地用语言复述,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方法:
一、以线索为轴,横向展开
不管记叙的文章有多么复杂,大多都由一条(或多条)线索向前推进。我们只要记住了这条线索,就如同抓住了一条登山的绳索,顺藤摸瓜,就能抓住文章概貌。然后在这条线上找出分支,明确详略和重点,加以叙述,这好比数学中的由线及面,由面及体,课文原有结构及内容就凸现出来了。如《中彩那天》(人教版第八册以下课例均为要求复述或讲述内容的课文;讲述,即用自己的话说出道理或事情),“我”的父亲将中奖得来的一辆汽车还给了它真正的主人,伴随着车的得而复失,“我”的思想情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从第3自然段开始):听到和看到父亲中了奖,“我”很高兴――看到父亲冷落自己,“我”“闷闷不乐”――母亲说起父亲正面临道德难题时,“我”迷惑不解――明白真相时,“我”激动、辩解。课文正是按这条线来叙述故事的,抓住这条线索展开复述就很轻松。
二、以关键词连缀,扩充成文
课文的讲解中,重点字词的挖掘、讲解能够很好地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板书中的诸多内容都是关键词)。复述中只要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提示,如同是接力跑,一站站接下来,效果自然不错。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中,有条理地复述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学生有一定困难,可以借助表格,图画,也可以按照重点词句来复述。比如先说第一代恐龙的大小、形态;接着讲数千万年后,从生活习性上看,有些……有些……有些……从体态上看,有些……有些……;后来,一些猎食性的恐龙在形体、生活习性上又发生了众多变化,如身体、骨骼、前肢、脑颅、体表、生存地点等用恰当的词句一一扩充,直观的条理更有助于学生想象的发挥,这一演化过程就很明了。《桂林山水》作者先用别处的水同漓江的水作比较,然后得出静、清、绿的特点,对照板书,复述起来就很方便,写水的方法和山完全相同,掌握了方法,可引导学生自行练习。
三、以叙述的先后顺序展开复述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于复述及语言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动口之前,还可以先引导学生列出提纲。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叙述时顺序混乱,条理不清。另一方面,也能养成良好的用语、写作习惯(以说促写)。
事情的发展都是前因后果,但在作者的叙述中,或是为了吸引读者,或是便于叙述,方法就不尽相同。复述中,我们同样可以借鉴,可以按照故事的发展推进,如《盘古开天地》(人教版小语第五册),课文脉络清晰,对照“盘古睡醒后――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倒下后”的顺序复述,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先由精彩的过程入手,如《给予是快乐的》(人教版小语第七册),文中每次制造出的悬念,相当吸引人,由此入手,效果较好;也可以由故事的结尾推进,即倒推法。顾名思义,从故事的结果中去探寻故事发生的依据。牢记故事结尾,再一点点地找到故事生发和经过,抽丝剥茧,故事就会越来越清晰。
四、情境再现法
叙事性作品大多都有一定的故事性。每一个故事的发生都有一个特定的环境,只要我们将这个故事按一定程度还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都会自然而清晰地再现。所以,创设情境也是快速复述的一个捷径。如《尊严》(人教版小语第八册),同一群饥饿的流浪者相比,年轻人(哈默)显然具有和他人不同的地方,他虽然很饿,却坚持要用劳动换取食物。复述时,只要借助其他几个角色的配合――一群难民和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言行,就能很好地把握住中心。此外,情境再现,对于表演课文内容也必不可少。如《科里亚的木匣》(人教版小语第五册),用一定的情景再现埋木匣和挖木匣,课文内容不但理解了,故事也叙述得很清楚。
五、表演复述法
这种表演性的复述比较适合篇幅长,故事性强的课文。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小舞台上常常有大发挥。
《草船借箭》一课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生动,很适合表演性复述。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组合成小组,每组三个主要角色:诸葛亮、周瑜、鲁肃。我让学生把握住人物特点,然后根据人物特点在表演中恰当演绎出动作、语言、神态。还可以适当地想象,表演课本内没有提到的人物表现。可以想到,这种形式的表演学生是很乐意参与的,劲头很高。
做好复述训练,对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提高表达能力、第三学段了解事件梗概及习作都有很大帮助。值得指出的是,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较低,必须保护学生表达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说、乐于说,鼓励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比如可以作为课后作业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身边的人听,或是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展现;复述的语言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一来可以提高语言质量,锻炼口语能力,二来可以更好地内化吸收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促进词句的理解和积累,扩大词汇量。此外,同一篇课文的复述可以选取最得当的方式,教师应因人而异,引导学生选取最合适的方法。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复述课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复述课文教学
从本质上看,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言语能力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所以学习语文的过程又是一个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复述正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不应受到教师的冷落。现就复述课文的教学,谈一谈本人的一些见解。
一、复述课文的方法
复述课文可以分为详细复述、简单复述、创造性复述三种。现就这三种复述做一些介绍。
(一)、详细复述
详细复述要求学生基本忠实于原文风貌,用接近原文的语言,按照原文的顺序,详细、清楚、连贯地讲述出文章的内容;其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详细复述要求学生对所复述的课文有较深的理解,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熟悉一般的句子结构。
详细复述的方法是:
(1)阅读原文抓思路。阅读时,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按怎样的思路写下来的,重点情节是什么,以此来理解原文的内容**序,明确原文的重点,做好详细复述的准备。
(2)关键情节要记清。为了更好地进行详细复述,把文章关键性的情节既清楚又连贯地表达出来,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3)按课文表达要正确。详细复述不同于背书,它需要用自己的话是近似原文的叙述要体现复述线索于原文思路一致,复述中摘引的词句与原文重要的、关键性的词句一致。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嫦娥奔月》等一类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且情节曲折的故事性文章,就可以让学生将故事按以上方法进行详细复述。为节约时间,这种复述在课堂上可只让一两人示范讲,其余学生课后互相练习或回家后讲给别人听即可。为防止个别学生偷懒,老师也可抽查几人。
(二)、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又叫概括性复述。简要复述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内容,进行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讲述。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课文的顺序,把课文的中的重要词句组织起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删去次要的、解释性、描述性部分。这种复述虽然不强调引用原文,但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应当加以运用,还要防止主次不分,轻重倒置,三言两语和敷衍塞责。简要复述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简要复述的方法是:
(1)读懂课文,理清思路。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心,把握文章的脉络。
(2)分清主次,把握要点。分清主次的标准是看课文各部分内容与中心的关系。
这种复述在课堂上应多做练习,多抽查几人,尽量照顾全面,逐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使原文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流利性。
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是:
(1)课文补白,扩展复述
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着可以让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空白点,可以抓住这些点做文章,让学生进行课文补白,进行扩展复述。如《金色的脚印》一文中就有几处课文补白点,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扩展复述:补白1:通过老狐狸的努力,锁住小狐狸的木桩被啃得很细了。复述补白:老狐狸是如何营救小狐狸的?补白2:正太郎掉下悬崖,老狐狸救醒了他。复述补白:老狐狸是如何救助正太郎的?补白3:狐狸一家告别正太郎,跑向树林深处。复述补白:憧憬狐狸一家未来美好的生活。学生在复述课文的时候加上了这些内容,无疑复述更生动丰富了。
(2)改变结构,变叙复述
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进行复述。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采用的是倒叙写法,复述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顺序的复述;又如《科里亚的木匣》一文,可以尝试让学生先复述科里亚费尽心思找到木匣,然后再复述科里亚埋木匣的起因和经过。
(3)变化体裁,创造复述
通常常见的体裁改变有:诗歌体可改为记叙体,说明体可改为童话体等。这种改变文体的复述最适合古诗教学。如《春夜喜雨》一诗中,诗人敏锐地抓住了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描摹。复述时,我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着眼于雨的样子、大地的变化以及喜悦的心情等几个方面进行叙述性的复述。又如,《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用叙述的方式复述课文《地球的自述》。
(4)课本演绎,表演复述
这种表演性的复述比较适合篇幅长、故事性强的课文,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小舞台上常常有大发挥。如《草船借箭》一课,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生动,很适合表演性复述。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组合成小组,每组三个主要角色:诸葛亮、周瑜、鲁肃。要求学生把握住人物特点,然后根据人物特点在表演中恰当演绎出动作、语言、神态。还可以适当地想象,表演课本内没有提到的人物表现。可以想像,这种形式的表演学生是很乐意参与的,劲头很高。
总之,复述训练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应要重视,加强训练,不能让复述远离课堂。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的复述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的复述方法
【摘 要】为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程上的复述水平,并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巩固,提高他们写作、口语交际以及阅读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的复述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复述方法
这里所说的小学语文课复述指的是通过教师的启迪和引导,以自己本身的交际能力及语言材料为基础,突破原有的逻辑来根据自己的意识进行加工形态,并以书面或者口头等形式来展现出的复习教学的策略。
一、续写课文,留白的精彩,复述别样美丽
复述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对原有的课文进行续写以及对教师设计的课文“留白”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复述形式。在一方面,读写、叙述课文内容本身就是复述活动的一种,需要学生运用想象力、思维创造力并符合原文内容的创造性活动;而在另一方面,学生们只有充分的理解、掌握原文的脉络关系、大概内容以及作者所融入的感情,才能够很好的对课文留白进行生动、完整及有效的补充,对课文进行延续前,学生们需要对原文在脑海当中进行结构化与逻辑性的梳理,这一过程其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特殊的复述课文。所以,为了达到有效的提升课文复述所能发挥的作用,并进一步的提高学生阅读、口语表达以及写作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做到足够掌握教材,甚至是吃透教材,挖掘出隐藏在教材中的所有空白,用课文当中的“意犹未尽”和“疑点”等来为突破口进一步激发出学生们对于课文复述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讲述《爱茹茉莉》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一种如同茉莉般平平淡淡却有无私真爱的感情,文中的妈妈只不过是“煮了一碗水饺”,而爸爸每天都拿着茉莉花去守着住院的妈妈,并没有送玫瑰花之类的东西,这样伟大、真挚的感情使长大后的作者深受感触,发出至心的赞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所以,作者以纯白的“真爱”为引,为学生们布置了以下的课文复述任务:孩子们,通过你们所掌握的认识水平,你们现在的年龄,并以本文中的思想感情为基础,谈谈在你们心中的真爱是什么样子的,再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值得你去爱的东西有哪些。虽然将这一任务以作业的形式来设计的,但学生们若想真正的体验真爱,了解真爱,并去寻找生活当中的真爱,就需要他们充分的掌握本文中的感情,这能够使学生可以对原文进行记忆和回顾的同时为他们创造出了留白的机会,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续写课文的兴趣。
二、变化其神韵,改编原有文体,复述多种可能
每篇文章的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同时也是作者的意识与感情的结晶与沉淀,让学生们学习、阅读及理解那些文章,其最主要目的在使他们能够和作者达到心灵和文本间的交流及沟通,去了解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寄托,并掌握其独特的写作方式,把这些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利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灵活的运用。因而,若想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课文复述的效率,就需要让他们能够合理的、科学的运用已有的这些文章来认识经验,以自身的知识基础和库存来对课文的文体做出改变,运用自身熟练地方式把那些曾学过的文章生动的、想象的再现出来,例如,把“通过讲解员的身份来讲解的文章”改编成为“通过讲述某件事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或者直接改编成一个故事等等文体转化的方式来复述及再现文章的感情与内容。
比如,在学习《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主要是采用记叙文的形式对主人公桑兰的微笑着面对一切、坚强不屈的精神与品质做出了介绍,让学生们思考和学习。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把这篇文章改编成为励志的故事,讲述给身边的人,看看自己讲的故事能否感动到别人;也能够把桑兰的队友看成是自己,若现在需要将你听到的和看到的上报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去,那么你将如何去做等等的方式,转换文体的过程中进一步的认识文章的情调与内容。
三、演绎味道,表演的再现,复述其精气神色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还是小孩子,喜欢玩、反对束缚、崇尚快乐的心理让他们时时的保持着警惕,对于那些枯燥、乏味的学习提不起半点兴趣。因此,课文复述需借助一定的媒介或表演形式,让复述的本质内化于各种有趣的表演之中。比如,用“表演小品”的方式来让他们展示出文本的内容,以愉悦的状态将感情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够通过“歌舞剧”的方式来将文本内容融入进去,以“推销介绍和讲故事”等等的方式来进行文章的复述。
比如,在讲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文章的时候,这篇文章本身的形式是独幕剧,文章中主要刻画出了春秋鲁国宰相公仪休的清正、廉洁的品质。文章主要是通过各个人物间的对话来展开的,笔者为能够让学生们可以理解并掌握独幕剧的特色及形式,感受公仪休优秀的品质,设计出了一堂展演课;把班里的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自己选出服装设计师、演员定位、导演及配乐师等的角色,在结合本片文章来进行演出,能够适当的增加一些故事和环节,但不可以偏离与历史现实与精神,给学什么一周的准备时间,在课外进行演练,到时在课程上进行最后的展演。
总而言之,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以留白复述、表演复述以及变式复述等的策略来对学生们复述课文的能力和意识进行培养,在一方面可以锻炼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好的与别人进行交流;而在另一方面,可以对课文的内容和所涉及的知识尽心巩固,让他们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文章的脉络与结构,增强其阅读的效率,使他们能够在潜意识中把“会说”转变为“会写”,有效的提高其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秀平.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有效性教学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10)
[2]钱亚卫.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09(02)
第四篇:复述课文要求
复述课文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表达有条理。”通过复述课文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训练,从而达到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要求。复述课文是指把学过的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着广大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复述教学进行再认识与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中提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在第二学段明确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要求中提出:“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1、低年级,以简要复述为主。
简要复述就是要求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的一种复述形式。复述应该从一年级开始,从一句话到一段话、一个故事,从识字课文到阅读课文都可以引导复述。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与特点,以句式训练为依托,在“抄袭”中操练、习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挂图等进行简要复述,达到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例如,教完《狐狸和乌鸦》一文后,引导学生抓住课堂板书中的几个词语(直流口水、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一溜烟),简要复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不仅复述了故事大意,还对精彩情节配上形体语言,并且活学活用了“(怎样地)说”的句式。
2、中年级,以详细复述为主。
详细复述是指围绕文章中心,不改变原意,有详有略、生动具体地复述的一种形式。在训练学生复述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把握以下几点:
1、复述要有条理性,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复述要突出重点,情节发展应与原文一致;
3、复述时语言要力求准确。如复述《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让学生按如下条理复述:
(一)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
(二)上路前;
(三)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四)出山后。第一、二、四部分的内容,复述时只要用简练的语言交代清楚即可;第三部分“拜访”是复述的重点,要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复述清楚;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敬等候;快步走进。学生对复述的重点内容明确了,就不会偏离文意。大部分学生就会准确把握尺度进行复述。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又训练了表达能力。
3、高年级,以创造性复述为主。
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例如:《田忌赛马》一文中把第一次赛马以及齐威王的表情神态变化,写得比较详细,第二次赛马以及齐威王的表情神态变化,写得比较简略。教学中,我让学生参照第一次赛马,不改变原意创造性讲述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及齐威王感情的急剧变化,来突出田忌用孙膑的计谋使赛局转败为胜这一举措的重要性。学生在模仿、迁移中创造,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创造性复述的方式很多:改变体裁、改变人称、改变结构、补充情节、刻画人物……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复述方式。
指导学生进行复述训练,除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还应考虑文本的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五篇:浅谈复述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浅谈复述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学校:刘峁塬小学姓名:何政财电话:***
【摘要】:复述课文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了解复述课文的方法,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学生能熟练复述课文,至少说明他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对部分内容记忆了,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了,敢于站在同学们面前表达了。
【关键词】:复述课文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由此可见,复述课文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复述课文呢?复述课文,就是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它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新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不同于简单地、机械地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复述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掌握、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
复述课文一般有一下几种方法:
一、抓关键词语的方法:
最佳单的方法就是连接每一段的段意。可先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的意思连缀起来。如果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则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明确每一段的段意。然后将段意连贯起来。(所谓关键词语,就是点明中心或对文章的上下内容起重要连接作用的词语。)其次是列成小标题。即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二、板书复述法。
利用板书复述。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在新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记忆。此时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不至于丢东忘西。
三、提纲复述法。
运用提纲复述。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做到说话连贯,有条理,有顺序,引导学生编写提纲,然后让学生按照编写的提纲复述课文。如复述《詹天佑》,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文章大致写了三方面内容:
1、勘测线路。
2、开凿隧道。
3、设计“人”字形线路。这样学生就更容易复述了。在这一编写过程中,学生无疑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主要的是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而编写的提纲则成了学生复述的“谱”,心中有了“谱”,说起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四、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创造性复述是指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的复述。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让学生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1.改变体裁。
比如将课文中的古诗改用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要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古诗《钱塘湖春行》时,要想象出“春色满钱塘”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游览的地点说到初涨的湖水、远天的垂云;从莺燕衬托春意到地面上的绿草如茵春花似锦;从游不
够的湖东景色到最钟爱的白沙堤。景出来了文意自然体现。
2.改变人称。
如《蟋蟀的住宅》,复述时可以改用第一人称;以蟋蟀的身份去复述。
3.补充情节。
《去年的树》一文,写鸟儿对大树的真挚情谊,是学生体会“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可贵。在指导学生复述的时候让学生补充故事情节,使复述趣味性增强,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5.刻画人物。
主要是具体讲述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如复述《穷人》时,可以抓住文中桑娜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丰富和完善人物形象。
学生能熟练复述课文,至少说明他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对部分内容记忆了,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了,敢于站在同学们面前表达了。一堂语文课让学生做到这些,你还用愁你教的语文成绩不高么?
参考文献:《少年天地(小学)》2003 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