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培优教案:25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5篇)

时间:2019-05-15 05:3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语文培优教案:25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语文培优教案:25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第一篇:高一语文培优教案:25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一、网上课堂

1.本讲主要内容

(1)词语

回旋

管辖

磋商

届时

绥靖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结构的合理性。

(3)学习本文外交谈话的艺术性,做到刚柔相济,既讲原则,又灵活自由。

2.学习指导

(1)本文的写作背景

①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远割让香港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构想。

③1982年4月,英国前首相希思作为特使访华,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正式访问作准备。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抵达北京,中英两国政府开始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谈判。撒切尔夫人在会谈中坚持三个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提出如果中国同意英国1997年后继续管治香港,英国可以考虑中国提出的立权要求。9月24日,邓小平会见了撒切尔夫人,发表了谈话,表明了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2)本文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课文是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向英方阐明我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明确提出了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继续保持香港繁荣,从而揭开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外交谈判的序幕。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明确阐述了我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3,4,5,6段):具体阐明我们在香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本部分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2,3段):明确肯定香港的主权必须收回。

第二层(第4,5段):宣布中国政府将采取“一国两制”的方式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

第三层(第6段):中英商谈如何使香港政府平稳交接。

第三部分(第7段):建议中英双方达成协议,使香港顺利过渡。

(3)本文的结构分析

分文结构是“总——分——总”的。文章第2——6段为主体部分,这部分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主次关系,因为第一个问题是主权问题,这是解决香港问题的前提条件,最重要。在此基础上接管香港,发展繁荣香港,逻辑性强,原则性更强,所以主体部分三个方面不能调换次序,第1段是申明我们对香港问题的三个

基本立场;第7段回应首段,小结全篇。

(4)本文语言技巧

本文语言技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刚柔相济,灵活自由,有政治原则性。

②针对谈话对象,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多处留下“潜台词”,但明白晓畅,耐人寻味。如:“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原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其潜台词撒切尔夫人自然清楚,我们的读者也清楚:我们不排除武力收回香港,我们不排除提前收回香港。

③用词贴切,周密。如使用一些修饰限制词语。例如“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句中用“大的”限制,说明出现小波动是正常的,如果出现大波动就异常,应引起中英双方高度重视。再例如:“如果中国把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么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句中在“香港”与“繁荣”之间加上“是否”与前面的“能否”对应。

邓小平同志的这篇谈话柔中带刚,绵里藏针,既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又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表现了外交家的风范。

3.例题精讲:

“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中的“这个前提”具体内容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及分析 “这个前提”的具体内容指的是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的全香港。(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筛选信息时要充分注意这一点。)

二、网上能力训练 1.能力训练部分

(1)基础性训练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磋商(cuō)紫荆花(jīng)裨益(bì)摈弃(bìn).... B.坦率(shài)狙击(zū)豁免(huò)喟然(kuì).... C.怯懦(nuò)挟制(xiá)龃龉(jǔ)掮客(qián).... D.刚愎(fù)自用 濒危(bīn)整饬(shāng)鞭笞(chī)....(2)提高性训练题

①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我驻南使馆进行轰炸,使邵云环等三位烈士无辜遇难。

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C.台湾当局逆潮流而动,大肆鼓噪“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直接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

D.香港回归意味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感召力空前提高和壮大。

②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______说一旦中国宣布1997年要收回香港,香港______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______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______能避免大的波动。

A.至于 就 只要 一定 B.如果 就 只要 就 C.至于 就 如果 就 D.要是 就 要是 可

③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项()

A.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需在英国的管理之下才能实现。.. B.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收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收,因为对他们也有好处。.. C.希望从夫人这次访问开始,两国政府官员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很好的切磋,..讨论如何避免这种灾难。

D.不单单是两国政府,而且包括政府要约束厂商及各行各业,不要做妨碍香..港繁荣的事。

④在下面空白处填上一句话,借助时令天气,一语双关,“因境设辞”,表达对客人到来的喜悦和欢迎之情。

一年春天,他去拜访一位久未见面的老同学。那天,天气特别好,连绵的阴雨过后,艳阳高照,春光融融。老同学打开门,看见是他,高兴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

⑤用“宝库”、“迷S宫”、“钥匙”作喻体,写几句话表现“知识”或“书籍”的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用一个单句概括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习性习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完成文后问题。

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1997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我还要告诉夫人,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希望从夫人这次访问开始,两国政府官员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很好的磋商,讨论如何避免这种灾难。我相信我们会制定出收回香港后应该实行的、能为各方面所接受的政策。我不担心这一点。我担心的是今后十五年过渡时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要的是英国人。制造混乱是很容易的。我们进行磋商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_________是两国政府,_________包括政府要约束厂商及各行各业,不要做妨碍香港繁荣的事。_________在这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不要发生大的波动,1997年中国接管以后________要管理得更好。

我们建议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十五年怎样过渡得好以及15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

①“我不担心这一点”,“这一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15字)

②空白地方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_______。A.不但 而且 不单 还 B.不单单 而且 不仅 还 C.不只 还 只要 而且 D.只要 而且 如果 一定

③撒切尔夫人认为中国收回香港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你认为她的这种说法()

A.是正确的,中国的管理方式不适应香港。B.是错误的,她过低地估计了中国的实力。

C.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只不过是英方想拖延归还的一个借口,或者说是一种威胁性言论。

D.是错误的,这是英方故意在夸大其辞,其实中方收回香港主权不会给香港带来任何不良影响。

④中英双方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力训练题点拨与解答

(1)基础性训练题:A(B项“狙”应为“阻”音为“zǔ”;“率”音为“shuài”;C项“挟”的音应为“xié”;D项“愎”的音应为“bì”)

(2)提高性训练题

①C(“三位烈士”与“遇难”矛盾;B项去掉“不能”;D项去掉“”和壮大)

②C

③D

④嗬,老朋友,你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阳光。⑤这里是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拥有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那么这些知识就是你的。

⑥我们(中国政府)提出以一九九七年中国收回香港为前提通过外交途径磋商就十五年怎样过渡得好和十五年后怎么办的问题达成协议的建议。(3)研习性习题

①香港回归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②B

③C

④一九九七年中国收回香港。

第二篇: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学教案

1.整体把握、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2.分析申明立场的措辞,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香港地区位于我国南部珠江口东侧,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人口约614.9万人,其中97.5%是华人。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统称香港。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2年8月至9月这一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缔结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使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三个条约”。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来我国进行访问,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讨论。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并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继续进行商谈,从此揭开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外交谈判的序幕。

英国政府错误地估计形势,过高估计了香港对中国的经济作用,过低估计了中国政府对主权问题的原则性和立场的坚定性,以为中国可以容许英国以某种方式在1997后继续管治香港。因此,1982年9月22日,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英国谈判代表团提出了“三个条约继续有效论”,无理地认为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割让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国不能收回,谈判的内容仅应限于所谓“租借”的“新界”。这当然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这一背景之下,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了撒切尔夫人,向其表明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二、课文分析

1.学生浏览全文后,请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课文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指出要从三个问题来谈“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总说。

第二部分,文章2至7段。分别就三个问题进行分析,阐明观点和主张,是分说。

这一部分可再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3段。关于“主权问题”。

第二层:第4、5段。关于“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的问题。

第三层:第6、7段。关于“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的问题。

2.课文开篇将“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分为三个方面来谈,有何必要?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阐明观点?

明确:因为香港问题不只是主权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在谈判过程中,除了主权问题“没有回旋余地”之外,还需双方进行磋商、研究。这样,本着不同问题不同对待的原则,一方面明确了谈判内容,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对方清楚地了解我方的原则与态度。

3.在第一部分中,第二个问题与第三个问题的语言表述有何不同?为什么?

明确:第二个问题的主要部分是“采取什么方式”,主语是“中国”;第三个问题的主要部分是“商谈如何使香港„„不出现大的波动”,主语是“中国和英国”。暗示1997年之后,对香港的管理首先是中国自己的事。

4.课文中怎么表现对主权问题的态度的?

明确:首先明确“没有回旋余地”,“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第3段进一步明确,中国是在“宣布”收回香港,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拿出来与英国进行谈判。

5.在谈第二个问题的时候,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希望中英两国政府进行友好的磋商,一是说明保持香港的繁荣对中国建设的影响。前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关于第一个方面,文中首先明确希望与英国合作,“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当然这一问题与“主权问题”不同,是可以“进行友好的磋商”的。

关于第二个方面,是驳斥某种观点,暗示对方不要以此作为谈判中制约中方的资本。同时也表现了我国对保持香港繁荣的信心。

6.对于第三个问题,中方的态度如何?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中方客观上承认出现波动的可能性,但明确指出,一旦出现“大的波动”,中方“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语气柔中见刚。

三、小结

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也有利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并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消除了中英两国关系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这是中英两国政府友好合作的共同成就。

四、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练习三、四。

五、板书设计

热门文章古诗三首(墨梅竹石石灰吟)当前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场雪

unit2lookatme第五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 威尼斯的小艇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相关文章·病梅馆记 ·登泰山记 ·五人墓碑记 ·项脊轩志 ·伶官传序 ·游褒禅山记

·六国论 教学设计示例

(二)·六国论

第三篇:一中高一语文 黄鹂 宽容培优教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 黄鹂 宽容培优教案

一.[基础知识]

(一)易错音:

(1)勾 当gòudàng(2)红靛diàn儿(3)黧lí鸡(4)苇wěi(5)阜fù平(6)谛dì听(7)窠kē巢cháo(8)友谊yì(9)长堤dī(10)远飏yáng(11)契诃hē夫(12)褒 bāo词(13)桑田苇泊 pō(14)乍 zhà雨乍晴(15)虎啸xiào 深山(16)蜿 wān蜒 yán 绵亘gèn(17)深邃 suì(18)沼 zhǎo泽(19)绰 chuò有余裕yù(20)搀 chān扶(21)叨唠lao(21)为wéi人所知(22)亵xiè渎(23)白骨累lěi累lěi(24)浸jìn透

(25)眸 móu子(26)脊jǐ背(27)惩罚chéng(28)杀一儆百 jǐng(29)饥寒交迫 pò(30)赋予 yǔ(31)内疚 jiù(32)豺狗 chái(33)洞穴 xué

(二).易错字:

(1)不落窠臼(2)战争不暇(3)闲情逸致

(4)孵 雏(5)饱享眼福(6)受惊远飏

(7)业 绩(8)深 邃(9)绰有余裕

(10)天伦之乐(11)惦 记(12)神秘莫测

(13)苦思冥想(14)和睦相处(15)跋 涉

(1 7)毕(必)恭毕(必)敬(16)鸦雀无声(17)蔑 视(18)嶙嶙白骨(19)曙 光(20)死有余辜

(三)难懂词或难懂字(包括特殊语境中难懂词):

(19)弥天大罪:弥,满、遍。(20)宽大为怀:对人抱着宽大的胸怀。(21)嶙嶙:重叠的样子。(22)死有余辜:辜,罪。

(23)杀一儆百:儆,使人警醒,不犯过错。(24)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四)文学常识:

(1)《黄鹂》的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在文学创作上,他主张艺术为人生的观点。他的代表作有《荷花淀》、《铁木前传》和《风云初记》。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本文选自孙犁的《晚华集》。

(2)《〈宽容〉序言》的作者是荷裔美国人亨德里克.房龙,他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他的著名作品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房龙善于用文学家的手法来讲述科学。

(五)文体知识:

(1)散文的特点:描述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形式自由,笔法灵活;语言优美,讲究文采。

(2)《〈宽容〉序言》这篇序言跟一般序言不同,很像一个寓言故事,而叙述的笔法又像散文诗,又像哲理性散文。总之,这篇序言是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的。

二.[学习指导] 问:“文意”指的是什么?

答:文意,就是文章(文段)的整体意义,或曰中心、主旨,也可以说是作者想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某种意图。

D.作者热情洋溢地赞美江南,赞美黄鹂“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寄寓着自己的探索和憧憬,理想和追求,也是对历史前途的乐观预示。

4.选出对“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理解有误的一项 A.“无知山谷”的“无知”突出了山谷里的人们的知识浅薄,视野狭窄。B.所谓“宁静”是死水般的停滞,而“幸福”也只是麻木不仁的满足。C.无知山谷里的人们在一种优美宁静的环境里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D.越无知的人越容易满足,越是固守偏见,预示着勇敢的先驱者的悲剧。5.依次填入下列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他对别人都很好,唯独对他的爸爸________不尊敬。

(2)剩下的帝国主义的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可以让它们暂时存在,由我们加以监督和_______,以待全国胜利后再去解决。

(3)政府机关__________用行政方法管理工厂,无法发挥工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利用激光的单色性特征制成的激光测距仪,是目前世界上最标准,最________的“尺子”。

A.格外 管理 单纯 精致 B.特别 管制 单纯 精细 C.格外 管制 纯粹 精致 D.特别 管理 纯粹 精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B.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C.今年年初英美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D.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3)括号中“我们希望”四个字可否删掉?为什么? 答:

(三)课外阅读:

读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然后做文后练习。

爱尔克的灯光 巴 金

①在这个我永不能忘记的城市里,我度过了五十个傍晚。我花费了自己不少的眼泪和欢笑,也消耗了别人不少眼泪和欢笑。我匆匆地来,也匆匆地去。用留恋的眼光看我出生的房屋,这应该是最后的一次了。我的心似乎想在那里寻觅什么。但是我所要的东西绝不会在那里找到。我不会像我的姑母或者嫂嫂,设法进到那所已经易了几个主人的公馆,对园中的花树垂泪,慨叹着一个家族的盛衰。摘吃自己栽种的树上的苦果,这是一个人的本分,我没有跟着那些人走一条路,我当然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脚迹。几次走过这个地方,我所看见的还只是那四个字:“长宜子孙”。

②“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罢。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提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个人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③“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④于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依旧是十八年前的那些人把我送到门口,这里面少了几个,也多了几个。还是和那次一样,看不见我姐姐的影子,那次是我没有等待她,这次是我找不到她的坟墓。一个叔父和一个堂兄弟到车站送我,十八年前他们也送过我一段路程。⑤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⑥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1941年3月在重庆(选自《巴金全集》第10卷)[注释] ①本文节选自《爱尔克的灯光》最后一部分。1923年巴金离家到上海、南京求学。1941年春,回到阔别18年的故乡成都,探望旧居。这时,他的家已经破败分裂,旧居也换了主人。文中提到的姐姐,是作者的三姐。她于1923年出嫁,做了人家的填房,饱受公婆的虐待,一年后死去,巴金这次回乡探望旧居,感慨良多,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

②作者故居大门内的照墙上嵌着“长宜子孙”四个字。

③“爱尔克的灯光”是欧洲的一个古老传说,说的是姐姐爱尔克用灯光来给航海的兄弟照路,每晚都亮在她的窗前,最后她带着失望死去。

1. 第①段“我所要的东西绝不会在那里找到”一句中,“我所要的东西” 主要是指(通读全文后回答)(6个字以内)

2. 按要求回答第③段中“甜蜜的家”的含义:这个“家”之所以说是甜蜜,是因为:(15个字以内);“甜蜜的家”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

(35个字以内)

3.第④段中将眼下的送行人与18年前的送行人对照着来写,字里行间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30个字以内)

答:

4.末尾一段中“我的心灵的灯”象征着什么? 答:象征着 读茅盾的《雾》,回答文后的问题 雾

茅盾

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峰。①

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做什么名儿。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峰象钻石装成的宝冕②似的灯火。那里我的房里还没有电灯,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这半空中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实在的呢,这排列得很整齐的依稀③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里黝黝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渺的思想的。④

但在白天看来,却就平凡得很。⑤并排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⑥着一簇房子,其余的仅只有树,中间最大的一峰竟还有濯濯的一大块,象是癞子头的疮疤。⑦

现在那照例的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也躲得毫无影踪。

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吞(______)⑧了一切,包围了大地。

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

我自然也计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呵!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它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阑珊⑨,象陷在烂泥淖

0

(一)1.B(应为内疚jiù)2.C(A中:“雅”应为“鸦”;B中应为“闲情逸致”;D中“瞑”应为“冥”)

3. C(《黄鹂》一文运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而不是“衬托”的手法)4. C(文中对无知山谷的人们及其生活毫无赞美之意)

5.B(根据③句与“用行政方法”相搭配的词语应选“单纯”,所以去掉C、D项;根据④句中提到“激光测距仪”应该选用表示“精密细致”的“精细”一词了,所以去掉A项)6.D(A项“截止日期”与“最后一天”语义重复,赘余;B项“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表意不明,“但谁……了呢?”句多重否定,语意混乱;C项没有主语,应变“集结了”为“集结的”)

(二)1.散文 《白洋淀纪事》

2.房龙 《人类的故事》 《房龙地理》 《宽容》 对异已的宽容 镇压新思想

3.寓言故事 创新 守旧 散文诗 哲理诗

4.(1)“黄鹂”是艺术和艺术家的化身(2)形象地说明了艺术创作必须有广阔的艺术天地(承接前题而来);还可答成“环境对事物的重要性”(3)“景物一体”指“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文中“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与下句“这就是景物一体”互为解释);比如:黄鹂的啼叫、飞翔与“春风、雨露”“朝霞和彩虹”一体,虎与深山、驼与大漠、雁与长空、鱼与潭底一体(“黄鹂、虎、驼、雁、鱼”都是物,“春风、雨露、朝霞、彩虹、深山、大漠、长空、潭底”都是景);它强调了环境对于事物的重要性(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显然在强调环境对于物------艺术家的重要性)(4)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5)体现了“景物一体”,达到了“极致”。5.(1)“守旧老人”对先驱者不讲宽容。(2)反动保守的统治者对“异见”不宽容,镇压新思想(3)不能删。因为这仅仅是希望而已,顽固反动的守旧势力对创新者总是不宽容的,而社会和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在任何时候,每一个曾经新的思想都会随着更新思想的出现而变为陈旧,守旧势力与创新者总是一对矛盾体,总在发生新的斗争。

(三)1.崭新的生活(在文中许多句子中有暗示,如:“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又如“我不会像我的姑母或者嫂嫂……我当然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脚迹”。)2.(祖父)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

3.包含着作者对送行人的留恋心情和对死去的亲人的深切怀念。4.作者的生活信念和追求的理想。(关于巴金的一些介绍:巴金,原名李芾甘,一九零四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代曾目击封建大家庭内当权势力的种种腐朽丑恶生活,青年们受压迫以至牺牲的遭遇,“下人”们的极为悲惨的命运,这使他产生深切的激愤。在“五四”浪潮冲击之下,他由最初朦胧的觉醒进而形成了强烈的民主主义革命要求。1923年,他从封建家庭出走,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了解了这些对把握此文文意应该有所帮助。)课外阅读《雾》 1.开门见山 2.帽子

3.模模糊糊,不清楚

4.表现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5.平凡得很

6.形象,并与前文“冕”字照应。7.比喻,拟人。8.噬

9.将尽,含有衰落的意思。10.议论

314-

第四篇: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对南海问题争端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

年级专业:09应用化学(1)班

姓名:韩玮霖

学号:120091202123 ——————————————————————————————————

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对南海问题争端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大的海域,同时也是中国同周边邻国争议最大的海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被探明有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从而成为了南海周边各国争夺的对象。这些国家纷纷对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提出主权要求,进而侵占岛礁、分割海域、大肆攫取南沙群岛的油气资源,从而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构成严重挑战,对中国的周边安全以至整个国家安全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为了维护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周围海域的主权,遵循邓小平同志和平解决国际领土(海)争端的思想,中国政府提出了“主权属我、搁臵争议、共同开发、和平解决“的方针。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还提出”搁臵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臵争议,开展合作。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 年级专业:09应用化学(1)班

姓名:韩玮霖

学号:120091202123 ——————————————————————————————————

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的态度是明确的,主权属于中国,中国不会接受一些国家军事侵占造成的既成事实。但是,鉴于地理环境等具体情况,中国愿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同有关国家谈判解决。在谈判解决条件不成熟时,中国主张把南海主权争议搁臵起来,这意味着把有关国家岛礁争端和相互海域划界争端搁臵起来,在不涉及主权归属问题的情况下,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可以先着手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海底资源勘察、海洋研究、航海安全及海洋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开发与合作,然后再进一步就其开发和分享资源等方面的合作拟订出措施和安排,相邻国家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可成立合资企业。这些措施和安排对将来的主权问题不产生影响,一俟主权问题得到解决,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新的安排和调整。

中国关于搁臵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是出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考虑的。南海周边国家是中国的近邻,搞好与它们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的一项长远的对外战略。据有关专家分析,法律上的论证和法庭上的仲裁不一定能解决南海问题,而某个共同的双边协定也许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双边谈判解决南海问题是唯一的现实方案,诚如中国领导人所言,“双边渠道是处理南海争议的合适途径”。现在,中国和越南、菲律宾两国分别建立了磋商机

制:1995 年7 月,中越海上问题专家小组成立;中菲也已成立渔业、环境、建立信任措施三个小组。中国和越南、菲律宾间均达成了“不使争端复杂化或扩大化,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分歧应进行磋 年级专业:09应用化学(1)班

姓名:韩玮霖

学号:120091202123 ——————————————————————————————————

商”的共识。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也就南沙问题进行多次磋商,并同样就通过协商解决南沙争议达成共识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 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

第五篇:高一语文培优教案:10《内蒙访古》《外国散文两篇》

《内蒙访古》《外国散文两篇》

(一)网上课堂 1.本讲主要内容(1)词语:

塞外 隐隐 苑囿 恩赐 沃野 跳板 遗址 绵亘 纵观 惊叹 民怨沸腾 烽火 墓葬 屯积 废弃 驿站 青红皂白 尘嚣 荫蔽 稀疏 禁锢 幽暗 肃穆 奢侈 滞留 悖谬 盎然 栖息 休憩 璀璨 扣人心弦

(2)借助课文有关语句,概括内容要点。

(3)把握课文内在联系,进行内容概括。

(4)理清文章思路。

(5)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6)学习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指导

(1)文学常识: ①作者简介:

翦伯赞,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湖南省桃源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明史,并先后完成了《中国史纲》、《中国史论集》等。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文学家。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制作方面。主要作品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小说《焦躁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

乔治·桑,法国女小说家。代表作品,小说《安蒂亚娜》、《木工小史》、《康素爱萝》、《莫普拉》、《安吉堡的磨工》、《小法岱特》等。②写作背景及课文导读: 《内蒙访古》是翦伯赞同志应乌兰夫同志邀请,于1961年7月23日至9月14日同历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同志一起访问内蒙古自治区之后写的一篇游记散文。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作者写于1928年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的一篇纪念性散文。

《冬天之美》乔治·桑晚年在田间生活中度过,一生大半在农村生活,常以抒情的笔调描绘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本文娓娓而谈,如话家常,对乡村冬天之美的出色描绘,表现了高尚的精神追求。(2)理清思路,概括文意: 《内蒙访古》一文不同于一般游记散文的写景抒情,而是以访古游记的形式,通过对地理环境,历史人物,事件和残存古迹的描写,记叙和评论。表达作者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

文章结构:

“一段最古的长城”

这部分写访问内蒙古西部沿途所见大青山南北的景物,访问赵长城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第一层(1~2)出关后的所见所感。着重写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的千里原野。

第二层(3~7)写大青山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战略地位及民族关系。

第三层(8~12)写游览赵长城,赞颂赵武灵王改革的英雄业绩。

“在大青山下”

这部分写寻访阴山一带汉代城堡和昭君墓,以及作者对城堡的修筑与昭君墓的看法。

第一层(1~9)写寻访汉代城堡,歌颂友好往来。

第二层(10~14)写游览昭君墓,颂和亲政策。

文章结构线索:

以游踪为线索来安排材料,但其中有一条暗线贯穿始终,就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愿望。

《世间最美的坟墓》全文着眼于“朴素”二字,突出了坟墓的特点,更展示了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以及世人对他的无比景仰之情。

文章结构:

第一层 埋骨树下是托尔斯泰的愿望。

总述→介绍坟墓→树的来历→引出愿望。

第二层 朴素是坟墓的突出特点。

总述→朴素的坟墓→朴素震撼人心。

《冬天之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描绘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对乡村冬天之美的出色描绘,表现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文章结构:

热爱乡村的冬天

第一层 写与都市比较表偏爱之情。

第二层 具体描绘乡村冬天之美。

(3)怎样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概括文章内容的要点,是阅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

概括要点,首先要分清内容的主次,抓住主要内容。在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的基础之上。再抓住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主要内容,下一步就是概括,提炼概括的语句。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有现成的概括语句可以提取,只要按“提要”语言的要求适当改动一下就行了。

②如果没有现成的概括的句子,但有概括性的词语,也可摘取词语组织句子。

例如:“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里的路程,„„简直要怀疑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河北平原”。

这段文字中,“肥沃的田野”就是概括性的词,“田野”是田地和原野,可以概括各种庄稼,也可以概括草原,这一段内容要点可以概括为“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铁路两旁是广阔肥沃的田野”,也可以概括为“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沿线是千里沃野”。这里没有“塞外”这个概念。因为长城以北地区都是“塞外”,“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在阴山以南,阴山以北的地貌就完全不同,如果概括成“塞外是广阔肥沃的田野”,就不够严密了。

③没有现成的概括,需要自行概括。

如果作者的意思在文中没有明说,采用一些含蓄或暗示的语言表达,那就要仔细揣摩其中的含义,这样就能抓住概括的要点。④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A明确概括要点与归纳段意的区别。

归纳段意,有的可以用短语来表达,概括要点则不行,必须用句子来表达。因为句子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例如,“广阔和肥沃的塞外田野”“大青山两麓的自然环境”“历史上民族纷争的原因”“处在争夺焦点上的赵长城遗址”,这些用语作为段落大意是可以的,但不能算内容要点。内容要点要有内容,不但要概括“什么”,而且要概括“怎么样”,例如“大青山南北自然条件迥乎不同”,这才是概括要点。

归纳中心意思用语,不能算作概括要点。如归纳段意时所用的“记叙了„„”、“描写了„„”、“歌颂了„„”等用语。例如“在大青山下”,如果概括成“作者记叙了由军事原因建筑起来的,随着军队撤退也就废弃了的汉城堡和被看成民族友好象征的,永远不会废弃的昭君墓”,那是段落大意。概括要点,应该说“赵城堡是由于军事原因建筑起来的,随着军队撤退也就废弃了”,“昭君墓被看成民族友好的象征,永远不会废弃”。B要善于抓准话题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概括要点就有了指向。提出问题要抓准话题,抓准了话题,问题自然就出来了。例如:话题是“阴山南北的自然条件”,问题就是 “阴山南北的自然条件怎么样”,内容要点就是“阴山南北的自然条件迥乎不同”,或“阴山北边是荒凉的高原,南北是狭长的平原”。C从思路上分清内容的主次。

无论片断还是全文,注意思路ト局开,就容易分清内容的主次。

如:“在大青山脚下„„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前一句说的是古迹,是昭君墓,后一句并列的两点有主有次,讲墓是主要的,内容要点就是“昭君墓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D辨别并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包括文中的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句、过度句及标题用语。

E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筛选情态语,根据不同的文章体式,注意话题范围,理清思路,在这一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还要了解作者和相关的背景。

3.例题精讲 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

塔布土拉罕在呼和浩特市东北三十五里,大青山的南麓。古城作长方形,分内外两城,外城周围约三公里。在内城的地面是到处可以看到汉代的绳纹陶片。在内城的附近有五个大土堆,塔布土拉罕就是五个大土堆的意思。这五个大土堆,可能是五个的大封土墓,如果把这五个大封土墓打开,很有可能发现这个古城的历史档案。

解题及分析:

答案:可以概括为“呼和浩特附近的塔布土拉罕古城存有汉代陶片,附近五个大土堆可能有更多的文物。

分析:这段文字说了(1)地理位置(2)形状(3)城墙(4)文物(5)土堆,头绪繁多,要点是什么呢?即是汉代城堡遗址。要抓住时代特征去分析概括。

(二)网上能力训练 1.能力训练部分 A.基础性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①这一段文字谈了赵武灵王修筑长城又谈到了秦始皇修筑长城,哪一点是主要的?为什么?

②试概括这一段内容要点。

B.提高性训练题

阅读下面语段,概括内容要点。

愈是古远的时代,人类的活动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定居下来的骑马的游牧民族,更要依赖自然的恩赐,他们要自然供给他们丰富的水草。阴山南麓的沃野,正是内蒙西部水草最肥美的地方。正因为如此,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就必须占据这个沃野。

内容要点概括为。

C研究性习题

简要说说茨威格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2.能力训练题点拨与解答

A.基础性训练题: ①赵武灵王修筑长城这一点是主要的。因为这一段所在的那一部分,中心是“一段最古的长城”,即赵长城,说秦始皇长城只是用来反衬赵武灵王的成功。

②赵武灵王修筑长城取得巨大成功,他无愧英雄的称号。

B.提高性训练题: 内容要点概括为“阴山南麓的沃野是游牧民族的必争之地”。(首先要分析这段内容的主次关系。关键要注意“正因如此”,注意前后的因果关系。前三句都是说明为什么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就必须占据这个沃野,最后一句是结论,是中心句。抓住了主要内容还要考虑陈述的对象:应该以“任何游牧民族”为陈述对象呢?还是“这个沃野”,即阴山南麓的沃野?从上下文看应是“这个沃野”,为陈述对象。这样再归纳内容要点就较为容易了。)

C.研究性习题: 托尔斯泰是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按照他的意愿安葬他的坟墓,竟然只是小小的长方形的土堆,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这位伟人的人格比所有的伟人都崇高,他鄙弃名利,毫无虚荣心,正因为如此,他赢得了人们无比的敬仰,他那朴素的坟墓与绿树、鲜花合为一体,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是如此感人,令人肃然起敬,所以在茨威格看来,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载高一语文培优教案:25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语文培优教案:25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