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进社团活动课教学
改进社团活动课教学,推进篮球运动的普及
胡晓岚
情景1:2006年4月的某一天,我所教班的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您教我打篮球嘛!”。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学打篮球?”。他说:“我觉得打篮球很好玩!”。
情景2:2009年1月的某一天,因临近期末,社团活动停止,几名学生在操场问我:“下期还要搞社团活动吗?我们希望学校早些开展社团活动,我们很喜欢打篮球!”。
自从我校开展了市级科研课题《农村小学课外社团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后,我们学校成立了十一、二个社团项目。我担任了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的辅导老师——篮球。经过几年开展的社团活动,喜爱打篮球的学生越来越多,参加篮球社团的学生从个人技术到整体配合都有很大提高。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推进篮球运动的普及,必须改进社团活动课的教学,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用篮球比赛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篮球运动处处充满美感:篮球运动员健美的身躯,在比赛中各种优美的动作,队员之间绝妙的配合„„。为了培养学生喜爱篮球运动,应该做好以下工作:①让学生欣赏高级别(如NBA)的比赛视频;②讲NBA、CBA传奇篮球巨星的故事(如:乔丹、科比、姚明等);③收看周末的篮球比赛;④展示本校老师的篮球技术。这些措施对培养学生喜爱篮球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认真一好每一节社团课,让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术。
为了上好每一节社团课,教师应该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是《怎样打篮球》),认真设计每一节课,有序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活动,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3、成立日常训练小组,提高篮球运动水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篮球运动技能的提高,必须靠长时间的训练。如果仅靠社团的每周一课,是不能更好的提高篮球技能的。社团课上精讲、精练的内容,必须靠日常训练巩固提高。只有经过不断磨练,才能从技术、战术策略方面灵活运用。
4、开展班级之间、校级之间等多级篮球比赛,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
“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学生在各种比赛中会经受多次挫折,积累更多的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刻苦地训练,使篮球运动水平逐渐提高。
5、培养学生自发锻炼,自发训练的习惯。
由于社团活动时间的限制,每节课的重点是篮球基本技术。而要打好每场球,需要有足够多的体力、足够快的速度、足够强的爆发力等等。对社团成员,要求他们坚持每天跑步,进行力量、速度的练习,同时要利用课余时间自发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水平。
6、展示社团活动的成果,推进篮球运动的普及。
经过长期训练,使社团成员人人都有一手让人佩服的技能。为了推进篮球运动的普及,可通过“
六、一节”、“元旦节”等适当的机会,让社团学生“亮”出自已的本领。这样既能激发更多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也能增强社团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之,在我国民众身体健康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的今天,为的提高我们社国的未来——学生的身体素质,坚持体育锻炼,开展篮球社团活动,让更多学生喜爱篮球运动,对推进篮球运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高校社团改进方案(范文)
高校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 报告
摘要:高校社团是大学校园一个独特的,以大学生相同或相近信念、观点、兴趣、爱好、特长等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群体。但目前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致使社团活动收效甚微。本 文就此作一些分析,以探求高校社团健康发展的新路子。[关键词]学生社团问题改进措施
一、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就业形
势的日益加剧,大学生的学习、生 活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各种各类社团应运而生,而且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 力的群体,据一份资料数据显示,截止 2000 年 5 月,上海高校的学生社团共有 712 个,与 97 年 11 月份统计数量 572 个比较,增加了 24.5%,复旦大学有学生社团 53 个,成员人数达 5119 人,其中理论学习类社团 13 个、实践类社团 10 个、类社团 11 个、类社团 19 个;华 东师范大学有社团 45 个,其中学术类社团 18 个、文艺类社团 13 个、体育类社团 14 个,社 团成员覆盖学生总数的 60%以上。目前不少大学生社团未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育人功能。这其中,既有思想认识的问题,也有客观因素;但更多的是体现于目前社团组织难以解决的“通病”,主要有以下方面: 1.社团管理机制不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不得力 高质量的社团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思想认识、组织管理、活动内容、专业技术等方面给与全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社会和他人,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延伸和综合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否 则,毫无凝聚力和生命力可言。许多高校社团的突出问题是组织不成熟,管理经验不足,没 有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据某高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有 45%的学生认为高校社团名不副实,并对其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由于高校社团干部频繁更换,很多学生社团由于没有严格的 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致使社团内部管理松散,缺乏民主机制;且社团成员的随意性大,学 生只要交纳了会员费就可以成为会员,用不着接受资格审查,也不需要具有效力的身份证明,离开社团更是随心所欲,很多时候,组织开展活动的结果是,轰轰烈烈地开场、松松散散地 进行、潦潦草草地结尾。2.社团组织发展不平衡,良莠不齐 由于高校社团组织的成员全是大学生(包括一些社团干部),而且呈“低龄化”趋势,因而更具“不稳定性”特点,致使社团在每年的招新成员和负责人换届选举时,都不同程度 地出现工作时断时续甚至是停滞的状况,加之对社团及社团成员的奖惩机制不健全,社团间
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使得社团发展不平衡。对于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大、凝聚力和实 力比较强的社团还承受得起,而一般的普通社团则往往因为社团干部缺少培训,缺乏经验,在开展活动时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正常运行。3.社团活动缺乏专业指导,社团水准难以提高 目前,高校社团数量多、涉及面广、工作范围和领域宽,但从整体上看,由于许多高校 没有配备社团工作专职指导教师,其力量都比较薄弱。一般情况下,许多高校社团指导力量 主要来自校团委,受多种因素局限,他们很难给各种各类社团活动进行有的放矢的、具体的 指导,因为团委干部既要负责社团的登记、管理、奖惩,又要负责大型活动的落实,能分配 给社团具体指导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好不现实;另外,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一般都是 公益性质的,如果请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没有固定的劳动报酬或者很少,这也是导致指 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的关键所在。4.受社团经费、场地、设施等限制,社团效果难以显现 资金匮乏是制约高校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大致有三种来源: 一是从学校团委行政经费中划拨;二是收取会员费;第三种经费来源渠道是社会赞助,但在 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稳定性;此外,社团活动必备的设施、器材,场地、等等,这些都导致了 社团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活动效果也很难到位,谈到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只 能是一个美好愿望。
二、解决大学生社团建设问题之有效途径 “岁月联盟”提供 1.调整现有结构,理顺管理机制 现在,许多高校实行了学分制。可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体系,即学生经过正规的 程序参加社团活动,并与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打消学生参加活动怕影响专业学习的顾虑,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解决社团会员不稳定和参加活动 有头无尾等问题,还可把教师的指导工作纳入了社团之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此外,从目前现状看,高校社团肩负的重要使命与现有的地位不相称。笔者建议,以共 青团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来开展和组织学生社团工作,局面也许将大为改观; 学校主管部门可从宏观上多一些治理,在微观上少一些事务性管理,相互增强互动关系;同 时,社团虽是自发性组织,但仍然需要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减少随意性。这样,可以 “调 整无序的碰撞为有序的、合理的组合,使青年社团的、参与在青年每个层面的相互关系、整 体结构、作用功能中趋于合理性”。2.配备专职指导教师,提升社团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社团的管理、运作关键在人。如果具有一支素质高、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给予专业指导,不仅能提高社团活动质量,而且能形成核心,增强社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笔者建议,学校可考虑将一部分辅导员转到社团管理岗位上从事专门的社团组织管理,如果有条件,可 给每个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社团安排一个专职指导教师岗。这样,指导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 社团建设和发展上来,从某个角度说,是社团建设上水平、上档次的保证;另外,进行社团 建设及效绩评比,分出优劣,对那些确实没有存在价值的社团应予解散;与此同时,对社团 干部同样可以进行全方位评比,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岁月联盟” 3.社团成员量才录用,使社团稳定发展 高校社团组织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因此,加入大学生社团 的政策是宽松的。但笔者认为,加入什么样的社团,参加什么活动,大学生应在不影响专业 学习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选择相应的社团,给自己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生 活。反之,各社团在吸收会员时不能来者不拒,应本着对学校、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宁精毋 滥、量才录用,使学生社团持续稳定的发展,真正成为大学生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和 结交良友的阵地,丰富第二课堂,提升自我素质。4.争取学校政策和经费支持,保证社团健康发展 社团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根据社团的性质在政策和经费上 给予支持和投入。可考虑社团活动与学分挂钩,学分收费和管理收费相结合,既减少课程设 置,又降低学分成本,因此,建议在收费款项中划出专款,用作高校社团活动经费;当然,社团要高质量、高品味,真正起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还必须两眼向外,寻求社会 赞助,这也是社团获取活动资金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是可以缓解经费困难的矛盾;二是锻炼 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与社会各层人士的接触中,开阔了视野,为就业积累了经验。但寻求社会赞助的前提是,必须是积极向上的,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决不能有损于校园 精神文明建设。[本文来自“岁月联盟”]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组织的基本单位,学校及社团干部应顺应形势,积极探索正确、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使大学生不但要在校园里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走出校门,到社会的 广阔舞台经历风雨,使他们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利用社团活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提出背景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在人类社会的 发展中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目的和意义 当前,本地区大部分学校均能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在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及实践,但由于信息素养教育真正开展的时间不长或 开展不全面,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将信息技术课 的教学等同于计算机课的教学,地点上看还是教室、机房轮流转; 形式上看还是班级授课制,先讲后练或边讲边练;教育内容、方式有一定局限性,缺乏相应的实践性环节,不能与基础 教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致使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对计算 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如何应用与实践,并没有引起有关人士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生信息决策 能力较弱,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同时,针对当前部分学校信息技术课课时开设不足的情况,我们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着眼 于课外活动,将信息技术课堂延伸至校园生活中。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纯粹的课堂教学不能完全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没有 课外活动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剥夺了学生自我成长的机会和空间,而且很可能使学生只有 接受信息的能力,却没有驾驭信息的能力。而适当的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能激发兴趣,培养能 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也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据此,我们提出《利用社团活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力求 突破课堂教学时空限制,拓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学校生活、社团实践活 动中让学生去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所掌握的方法迁移到不同的 场合中;在应用与实践的过程中继续学习信息技术,提升信息素养,进一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职业选择、生涯设计打下厚实的基石。
3、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信息素养的认识方面,目前国内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从 水平维度看,信息素养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这些能力 的有机整合就形成个人的综合能力,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人就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从垂直维度看,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就能够获 得学习的内容,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更好地自我导向,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 控制。在信息素提升途径方面,许多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都认识到,中学生是从属于时代和 社会的,他们具有超常敏感的时代性、社会性,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局限于课程、课本 和学校的做法,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是不完整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展开,中学生一方面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日益增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活动”将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源于生活或贴近生活的 “问题活动” 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实现学生个体与社会信息的重组与统一。同时,通过信息搜集、比较、概括等方法扩展、增殖信息,并在信息扩展与增殖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信息素养。
二、指导思想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初步应用能力,养成良好 的信息素养的总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升 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总目标。“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整合起来,与信息文化整 合起来,建构学生信息素养良性发展的、立体的生存发展环境。”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体 现了教育的现代特征,也是信息技术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研究目标 本方案探索研究如何突破课堂教学时空限制,拓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实 际学校生活、社团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去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所 掌握的方法迁移到不同的场合中;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持久的兴趣,从信息知识的“接受 者”转变为积极的“探索者”,再到“使用者”;帮助学生真正成为既具有丰富知识和综合 的能力,健康的思想,完善的人格,又具有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终生学习能力的信息社会公 民。
四、研究对象 根据本校实际,本研究方案在七、八年级实施。根据调查,七年级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 学习基础,掌握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八年级大部分学生掌握基本的图文混排技能,能进 行简单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在网络进进知识收集,并进行信息再处理。部分学生在自学过 程中能较熟练使用常用软件。
五、研究内容 在信息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信息素养所包含的意识、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是交织在一起 的,我们将其分解为六个过程性的信息素养结构,并作为研究的重点: ? 确定任务:描述信息问题和确定信息需求(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什么信息); ? 决定策略:识别、选取最佳信源、素材;确定处理方式及工具软件。? 搜索获取:确定信息来源及获取方法,提取信息; ? 加工利用:感受、解读、提炼、编辑相关信息; ? 合成展示:应用信息技能,整合多种信息,组织和构建便于交流或展示的作品或预 期成果; ? 鉴赏评价:判定信息作品的效果和评价信息问题解决过程的效果及效率。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探索实践探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着眼于课外活动策略设计,在课堂 教学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教学延伸至校园生活中。学校社团活动需富有时代特点,学生关注 且感兴趣,我们将把每学相关社团活动分解为相应的主题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广播社广播节目、新闻录制,文学社社刊的编辑制作,书画社作品展示网站制作,共青 团宣传栏设计等,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首先,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运用信息技 术的空间,以此体会知识技能的实用性,让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 理、评价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碰 到问题的困惑,又转化为课堂上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内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本课题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深度认识信息素养与有效教学;了解 国内外对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厘清本课题研究的方向。2.问卷调查法:以精心设计的调查项目或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对信 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态度、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等。3.行动研究法: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将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结合 起来,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及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分析概括取得成效的原因,挖掘 其中的经验,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5.案例研究法:对发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或信息技术活动中的真实故事或困惑进行真实 的记录,并分析研究这些“真实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 问题或改进教学的方法。
七、研究目标检测体系:
为了使本课题的研究实现最终的成果目标,即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 实践活动的融合,我们拟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研究目标: 一是制定出本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认定标准,并对以上指标做出各阶段的评估。二是编制能够反映该课题的检测问卷,包括知识模块检测、阶段性检测和最终检测,对 学生信息意识的强弱、信息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及信息道德规范进行评价。三是综合分析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程度,总结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 培养模式,为今后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提出可行性方案。本课题充分考虑生活实践等外部因素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和提高的作用,提出促进学生 信息素养提高的动力因素。研究目标检测体系:
A 级指标 B 级指标 C 级指标 C1 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中的重大作用 B1 敏锐的洞察 力 C2 能认识到信息资源对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C3 对有关学习的信息的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C4 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 A1 信息意识 B2 信息需求意 识 C5 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C6 能有把这些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所负责任务当中去 C7 能够积极主动的使用信息工具 C8 能认识到危害信息安全的各种常见因素,如计算机病毒、网络扫描、信息 B3 信息安全意 识 C9 能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害信息安全的各种常见因素。C10 了解信息的特点及具体表现形式 C11 对信息、信息社会有正确的理解 B4 信息基础知 识 C12 掌握不同的信息源的特点,如教材、报刊杂志、录像录音、电视、广播、网络、计算机等 C13 了解信息资源的分类知识 C14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A2 信息知识技 能 B5 信息工具使 用方法 C16 掌握信息检索知识,掌握从网络检索信息的方法 C17 掌握常用软件基础,如 office 系列、IE、会声会影、Moviemaker、Photoshop 等 C18 信息的获取能力: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信息的来源,并且会恰当运用 B6 信息处理能 力 信息技术收集各种信息 C19 信息的理解能力: 能够正确的识别和理解大量的信息,并具有一定的评价、分析、选择信息的能力 C15 掌握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录像机、录音机等设备的使用方法 盗取等。
C20 信息的处理能力:能够对需要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能根据需要加进行 信息的加工、变换、控制、合成和保存。C21 信息的表达能力:能够把信息用恰当的方式加以表达 C22 信息的评价能力:能正确评价信息的使用价值 C23 自觉选择有正面影响的信息进行加工和使用 A3 信息道德 B7 信息道德 C24 自觉抵制有负面影响的信息 C25 保证自己的信息行为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法律法 规和道德规范
八、实施步骤及研究成果
1、启动阶段(2011·7—2011·9),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2、实验阶段(2011·9—2012·7),逐步开展课题研究,进行课题阶段总结,形成实 验报告、论文、案例等阶段性研究成果;
3、实验总结阶段(2012·7—2012·9),撰写实验报告,工作报告,结题报告。形成 教育博客、实验总结、论文等形式成果,建立专题博客网页。
九、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 魏烁佳,信息技术中学一级教师。论文、教学设计、主题资源等教研成果曾获省级二等 奖、市级一等奖。负责课题方案的设计,统筹课题的运作;整理,撰写阶段性报告及研究成 果。黄曼丽,信息技术中学二级教师,论文、教学设计等教研成果曾获省级一等奖、二等奖。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资料收集、整理,撰写阶段性报告研究成果。殷刚富,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研究及实施,负责资料整理、存档及建立资源库。蔡建龙,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研究及实施,负责资料整理、存档及建立资源库。
十、保障措施
1、研究条件:上级教研专家的指导;我校在教学科研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组织和经济保障。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健康的科研氛围、优越的 藏书条件都为课题的研究实施创造了可靠的保障。学校教务处重视对本课题的研究,在准备 工作、文献研究材料等多方面支持;
2、研究人员理论学习:参与研究人员热心教学探索实践,教学组织能力突出;教研组 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及国内外成功的研究经验。
3、实践对象:本研究方案在 18 个教学班中开展,学生 1500 余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 广泛的实践群体,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
4、相关活动:学校重视学生素质多方面发展,每学期开燕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共 青团学校总支部也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各社团有常规活动及主题活动。
5、硬件设施:学校校园网络已与电信宽带网络连通,连接至学校各学生机房及各社团 活动室。
第三篇:社团本科评估资料改进意见
改进意见:
活动汇总表:
年份:应统一写作 2010, 2011等,写全称
地点: 写全称, 如“敬老院”建议改为“某某敬老院”;“十陵四小”建议改为“十陵镇第四小学”等
活动名称:写全称,全称应包括学校、社联、社团名称、时间(如第几届)、活动主题等。如“义务支教”建议改为“成都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心理协会赴…(地名)义务支教”人数:精确到个位,建议不要整数。
活动材料:
需建立两级目录的文件夹,其中一级目录的文件夹应命名为年份,如2008,2009,二级目录为以活动全称命名的文件夹,如“心理协会赴十陵镇第四小学义务支教”,每个活动的文件夹内容应包括:活动策划(如“心理协会赴十陵镇第四小学义务支教活动策划”)、活动总结(含图片)(如“心理协会赴十陵镇第四小学义务支教活动总结”)、相关新闻(均用word文档)。其中活动策划、活动总结名称均需与活动汇总表中的活动名称一致。其余图片可附在该活动的文件夹内。
每一个以年份命名的文件夹里子文件夹(每一个活动的文件夹)不能少于十个。
第四篇:大学社团发展现状及改进方法
关于大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对社团的管理情况以及学生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XXX大学目前有学生社团47个,涵盖体育、艺术等8大类。目前,各类社团由校团委统一管理,由学生会社团部协助。在管理方面,采取宏观管理政策,社团本身拥有高度的自由性,可以根据社团自身性质开展各类活动。但是须在校团委及学生会社团的同意下方可开展。同时,学校在其他方面,都给了学生社团很大的支持,包括场地、物资等,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能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社团正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团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服从和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努力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具有实效的社团文化。
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升级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对全面拓展学生素质、张扬学生个性、撒播自主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学生社团和其他的学生组织一样,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从社团发展内部分析,大部分社团缺乏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机制。尽管每个社团在成力之初都有比较完善的社团章程,但是随着社团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最初的管理方案慢慢消失。任何一个组织,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发展都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另外,我校社团的传承性较差。就是说随着社团慢慢的发展,社团举办的活动慢慢偏离了社团本身的性质,完全成了一个四不像,完全是娱乐为主,缺乏务实精神。缺乏精品活动是社团发展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问题。
从外界条件分析,虽然全校社团都由校团委统一集中管理,但部分社团挂靠在二级院系名下,当两方的政策发生冲突时,有的时候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另外就是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学生社团举办活动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其中,经费问题尤为严重。举办一场晚会,仅是音响设备就要800—1000元。还包括演员服装、水果、道具等开销。如果学校能提供一个合适的舞台,那么音响设备就可以省去,从而经费就会充裕很多。
三、对进一步加强社团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由于本人和社团打了三年的交道,故有一些个人的想法和建议,还望领导多多指点。
1、强化社团建设的导向性功能。通过社团活动渗透做人的教育、合作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互助协作精神、勇于进取的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级高品位的文化素养,摆脱过去那种只是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的旧束缚。
2、强化实践,鼓励创新,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通过组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品味健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在友好、理解、双向交流的氛围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3、深入探究社团良性发展的机制。从社团的人员构成、内部环境怎样做大程度的激发社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入手,对社团内部网络的信息聚集和社团活力之间的关系作实际的调查和分析,形成一套适合于自身发展同时又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
4、延伸手臂,拓展空间,加强社团团队建设。社团是一个集体,而怎样提升社团的凝聚力,把社团建设成为一个团队,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大问题。大部分社团能调用的社员人数往往远远小于登记注册的人数,原因就在于缺乏凝聚力,一个团队的建设最关键的是凝聚力的培养。
5、规范管理,抓好骨干,推动社团的健康发展。社团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使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如社团干部的产生、重大活动的开展都要按照一定的审核程序进行,以加强社团的规范管理,避免出现因管理不力而导致的“出轨“现象。
6、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提高社员的积极性,从而保持社团的活力。
以上建议,仅是个人看法,还请领导多多指教。
第五篇:社团活动课教案(修改后的) 2
书法社团活动课教案左偏旁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左偏旁单人旁、双人旁、竖心旁的写法和练习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2、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坐姿、执姿)。
3、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4、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
教学重点难点:单人旁,双人旁、竖心旁的写法。课前准备:范字,书写用品。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欣赏引趣
1、导入:
每个人都很向往美,会用自己的一生追求美。外表美确实很好看,让人感到赏心悦目。那么我们的字也是一样,当我们每个人把自己写的字展现在别人面前时,就好像我们把自己展示给大家。所以,写好每一个笔画,走好每一条路,写美的字做美的人。
2、欣赏班里优秀的作业本,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文字中陶冶情操,激发写字兴趣。
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三.复习笔画
1、出示基本笔画
2、背诵基本笔画口诀
四.指导单人旁、双人旁、竖心旁的写法,掌握技巧
1、单人旁
(1)书写要领:第一笔是短撇,斜度在45—60之间,第二笔竖在撇的中部下笔,写成上露下垂。整个形状成三角形,顶角朝上。教师示范写并作讲解。(2)指导练写有单人旁的字(提醒注意双姿)。
(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奖励画星。
(4)小结::注意坐的姿势和写的姿势,书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2、双人旁:
(1)书写要领:第一撇较短,第二撇略长,呈平行之势,两撇起笔一定要上下直对。竖不要写得太长。
(2)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3)自己练练
3、竖心旁
(1)书写要领:左点稍长,右点短小较平。竖在左半格,居中正直,不得与点相连。
(2)指导练写有竖心旁的字(提醒注意双姿)。
(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奖励画星。
(4)小结:注意坐的姿势和写的姿势,书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第二课 左偏旁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左偏旁两点水,三点水,火字旁的写法和练习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2、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坐姿、执姿)。
3、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4、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 审美。
教学重点难点:两点水,三点水,火字旁的写法。课前准备:范字,书写用品。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欣赏引趣
1、导入:
2、欣赏班里优秀的作业本,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文字中陶冶情操,激发写 字兴趣。
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三.复习笔画
1、出示基本笔画
2、背诵基本笔画口诀
四.指导两点水,三点水,火字旁的写法,掌握技巧 两点水、三点水及火字旁
1、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两点水、三点水及火字旁这三个偏旁的 书写要领。两点水:上下两笔要呼应,距离不宜太开。这个偏旁在字中占位较小,左右比例差异明显,书写时更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与呼应。
三点水:第一笔为右点,第二笔右点略偏左,第三笔为斜提,三笔不宜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火字旁:长撇为竖撇,短撇高于左边点,末点略长。
2、描描写写。冰、洋、炉这三个字比较难写,教师要重点指导和示范。
3、自己练练
4、例字指导
五.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奖励画星。
第三课 左偏旁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进一步掌握左偏旁“木、禾、提手旁”的笔画位置,掌握带有这些偏旁 的汉字的书写要领。
2、培养学生欣赏、评价及审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左窄右宽的汉字的书写要领。教具准备:电脑、电视、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瑰宝,它历史悠久,历代名家辈出请欣赏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播放课件)
2、分别欣赏书圣王羲之的《乐毅论》,欧阳询的《九成宫碑》,颜真卿的 《颜勤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3、(提出学习目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左偏旁
(五),希望同 学们好好表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等下,我们还要评出五名小书法家。
二.从扶到放,精讲巧练。
(一)复习导入。(出示两个左偏旁)指名说说木字旁、禾字旁有什么共同的规律?(比较窄,比较长,笔划左伸右缩。)提手旁有什么特点?(1)书写要领:第一笔写短横,约在横部的靠右三分之一处写钩,在横下面竖的三分之一处写提,提穿过竖一点,其延长线和横右端相交,整体外形成五边形。教师示范写并作讲解。(2)指导练写有提手旁的字技。
(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奖励画星
(二)学写“村、枝、护”。
1、(出示例字)指导观察分析,并说出书写要领。
2、(出示病字)分析归纳错因。(归纳,板书:紧凑对称比例适当)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一遍,教师巡视。
5、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字进行集体评议。(结构紧凑、笔画位置准确、整 个字苍劲有力,或很清秀。)
6、学生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小结。(中场做一下“手腕操”,让手休息一下。)
(过渡)接下来,我们继续学写带有“禾字旁”的“种”和“和”。(出示 范字)
三.评选。“小小书法家”
1、合作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个小书法家。
2、集体欣赏。
3、欣赏评议——民主选出。四.教师总结。
第四课 左偏旁
(四)教学目标
1、掌握言字旁、示字旁和衣字旁这三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并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掌握言字旁、示字旁和衣字旁这三个偏旁的书写要领。”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
教学难点:言字旁、示字旁和衣字旁这三个偏旁的书写。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前课内容。
(1)让学生书写“则、项”。选择典型字样,让学生评价字样。回顾写好贝字旁和页字边的要点。指导学生再写这两个字,看看有没有进步?
(2)具体说说贝字旁和页字边分配到具体字中,它们的形状如何做到“因字而异”?
2、新课指导。
(1)让学生在黑板上直接尝试书写示字旁,衣字旁。针对学生书写现状,师生共同探究,找出不足。
示字旁:这个偏旁分四笔写成。书写时首笔为侧点。第二笔为横撇,与点拉开距离。第三笔写垂露竖,与侧点对齐。末点靠近竖画起笔处,并注意与首点的变化。
衣字旁:与示字旁同理,撇点和末点的位置稍低,并注意呼应。
教师黑板上再放大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仔细观察每一笔书写的位置。(2)学习书写示字旁,衣字旁,也可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直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和细微有区别的地方,于此处着力寻求教学突破口。
3、书写指导。
(1)“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4、言字旁的书写训练
(1)书写要领:第一笔点写成又侧点,横折钩横的部分稍向又上,竖的部分和点在一条弧线上,点,横的起点和钩的顶角约成等腰三角形,教师示范写并作讲解。
(2)指导练写有言字旁的字讲。
(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奖励画星
第五课 左偏旁
(五)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口字旁、日字旁、月字旁及单字的书写要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3、在书写训练中进行爱学习的教育。教学重点: 偏旁和单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如何记住书写要领
教学方法: 教法:示范引导法 学法:读练结合 教学准备: 视频展台、录音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指名上台书写:体 行 凉 消 地 珠 二.教学口字旁
1、指名读口字旁书写分析。
2、指名上台书写,并讲解要领。
3、生关上书,在草稿本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生完成练习。
5、生默读“唱”和“鸣”的书写分析,边读边用手比划,要求要把字“印”在脑中。
6、指名上台书写,其他学生在草稿本完成书写。
7、对比找问题,然后在书上完成练习。
8、总结学法:先读帖,后练习,再对比,最后巩固。三.自学其他偏旁的书写
1、生按刚才的方法自学其余字的书写。
2、生练习时,师放音乐,巡视辅导。
3、生进行行款练习时,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还要把练习内容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不要写完一个字再去看下一 字怎么写,要一气呵成。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四.教学总结
第六课 左偏旁
(六)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土字旁、王字旁、虫字旁和单字的书写要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3、在书写训练中进行爱学习的教育。教学重点: 偏旁和单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如何记住书写要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内容。二.教学新课
1、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提土旁、王字旁和虫字旁这三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提土旁:短横要有一定的倾斜度,竖居横画中间,提要挺直有力。王字旁:王字做左偏旁时,两横要写得稍短一些,竖居中,最后一笔提要注意与下一笔画的呼应。同时要注意横画间的布白。
虫字旁:边竖内斜,中竖居中正直,提起笔偏左,点与折角对正。
2、描描写写。让学生通过描红,初步掌握带有这三个偏旁的字的书写方法。要充分发挥描红的作用,让学生在描、写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总结。
3、自己练练。4.例字指导
三.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奖励画星。
第七课 左偏旁
(七)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左耳旁、反犬旁、山字旁和单字的书写要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3、在书写训练中进行爱学习的教育。教学重点: 偏旁和单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如何记住书写要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内容。二.教学新课
1、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左耳旁、反犬旁、山字旁这三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左耳旁:“弯钩”要小,竖宜长。
反犬旁:弯钩的弯度不宜过大,钩处与上面交叉点对正。山字旁:宜窄,中竖长,竖折的“横”上斜。
2、描描写写。
让学生通过描红,初步掌握带有这三个偏旁的字的书写方法。要充分发挥描红的作用,让学生在描、写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总结。
3、自己练练。三.例字指导 四.师生互动:
教师巡视指导。初评,再练习,再评。对学生写得好的字和写得有进步的字要及时加圈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把字越写越好。
第八课 左偏旁
(八)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女字旁、食字旁、金字旁和单字的书写要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3、在书写训练中进行爱学习的教育。教学重点: 偏旁和单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如何记住书写要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内容。二.教学新课
1、写写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女字旁、食字旁、金字旁这三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女字旁:撇点的撇长,点短,撇宜直。撇略有弧度,提斜度略大。食字旁:撇斜直,横钩短,竖提起笔对正横钩的起笔。金字旁:三横斜度较大,间隔要均匀,注意长短不同。
2、描描写写。
让学生通过描红,初步掌握带有这三个偏旁的字的书写方法。要充分发挥描红的作用,让学生在描、写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总结。
3、自己练练。三.例字指导 四.师生互动:
教师巡视指导。初评,再练习,再评。对学生写得好的字和写得有进步的字要及时加圈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把字越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