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安波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猴石中心校
安波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历史遗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富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是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我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渗透。
平时,我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语文课和数学课的教学时,时时刻刻想着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这样一篇课文《我为你骄傲》,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他在和同伴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奶奶家的玻璃。可是他当时因为害怕,没有向老奶奶承认错误。可是回家之后,他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于是,他通过卖报纸,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攒够了七美元,用写便条的方式向老奶奶承认了错误。老奶奶最后在给他的便条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为你骄傲!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教育。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明白了诚信这个道理。还有,在思品课中,也时时刻刻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有一次,我教学了这样一个内容:我长大了!课文中,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告诉学生,什么事情可以证明自己长大了。比如:可以自己穿衣服了,可以自己吃饭了,可以自己整理衣物了,可以自己上学了。遇到困难会自己解决了等等。每看一幅图,讲一幅图,我都让学生自己说说平时在家里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和书上的小朋友做得一样好,哪些地方还不如他们,以后应该怎么做。他们都说得非常好。可见,他们的自理自立的传统美德在不知不觉中也形成了。
二、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好的品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留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一处,就在其他同学面前表扬他们一次,也让同学们向这样的好学生学习。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组织学生抬煤。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这个活计可不是一个轻巧活。刚开始抬的时候,他们的兴致还挺高,一边说着笑着,一边一袋一袋向教室抬去。可是,半个小时之后,他们的体力渐渐不如以前了,抬半袋煤都抬不动,一个个小脸弄得像灰猴似的。有几个孩子基本上是不干活了,只是在一旁休息、玩耍,可是有两个孩子,却仍坚持一袋一袋地抬着。他们也很累,但是他们的自主劳动意识很强,想早一点干完再休息。这个时候,我及时鼓励了这两个同学,让其他的同学向他们学习。还在他们休息的时候,给他们买了雪糕解渴。这下,他们想当好学生的信心又回来了,尽管他们还是很累,但是在接下来的劳动中,他们没有一个再偷懒过,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抬煤的任务终于完成了。许多家长看到孩子们这么爱劳动了,心里也感到很欣慰。以前在家里的时候,他们基本上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子公主的时候,可是,现在,居然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谁能不欣慰呢?是啊,别看他们小,但是可以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正确的指导和教育,他们一样可以变成很爱劳动的孩子。不仅同学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更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如果老师在平时是一个谦和好礼的人,那么学生近朱者赤,自然也就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尊师有礼,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例如,在学校,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遇到老师,领导,或者是外来的客人,我都告诉孩子们要对他们鞠躬,说一声“老师好”或者“客人好”。一开始,孩子们还不好意思,说话时的声音也非常小,可天天如此,事事如此,长时间下来,他们也就习惯了。班级再来检查的领导时,他们不用我提醒,也知道自己站起来问好了。不仅如此,在学校的时候,我只要听到谁说一句脏话,就及时纠正他们,让他们养成人人说文明语言,事事说文明语言。经过我的教育,在我的班级里,从来都没有一个人说脏话,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打架斗殴的事件。这不就是对孩子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吗?当然,作为老师的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也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做一个表率,让学生知道,讲礼貌的好习惯,不是仅仅学生需要遵守,我们这些老师要做得比学生好才行。俗话说,老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学,要想教出一些有礼貌的学生,我们就应该做一个有礼貌的老师。
对于每个班级来说,都有一些很优秀的学生,他们不仅在学习方面做得好,在品德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地方,所以这些三好生、优秀干部,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我们班有一个叫康越的学生,因为家里算她一共是三个孩子,两个姐姐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在上高中。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供两个大学生是很吃力的,何况她的妈妈又是一个心脏病患者,每天吃药打针还得需要很多钱。所以康越从上一年级开始,就是一个很节俭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中午都在学校吃午饭,你看吧,一到中午的时候,其他的孩子,都拿着家长给的钱,高高兴兴地上商店买好吃的去了。一会儿的工夫,人人都抱回来一大堆好吃的,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可是她呢,只是悄悄地拿出那个已经不能保温的大饭盒,一口一口吃着饭盒里的凉饭。我曾不止一次看见过,她的饭盒里并没有什么像样的饭菜,不是一点土豆片,就是一点鸡蛋酱。她也从来不买零食吃。这样节俭的孩子,现在真是少之又少了。这样的好机会,我怎么可以错过对学生的教育呢?在她的影响下,我们班孩子乱花钱的毛病,有了很大的改善。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是不能丢的。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如果让学生养成了这个好的习惯,那么到任何时候,他们都是不会忘记的。
三、通过家长对学生进行传统品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的很多习惯,都和家长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所以,我在平时和家长沟通的时候,也注意让家长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现在的家庭里,两个孩子的比较多,作为我们班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二胎,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咬尖”就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对待他们的父母,对待他们的姐姐,他们说骂就骂,说打就打,什么好东西都得先给他们,不给就又哭又闹。这样娇惯下去,最终他们的习惯一旦形成,以后想改都难了。所以,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建议他们对孩子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经常给他们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他们的心中有爱,先爱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兄弟姐妹,让他们背背《弟子规》、《三字经》中的内容,让家长给他们讲讲小时候大人们和兄弟姐妹之间是怎么团结互爱的。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对待两个子女,也应该尽量一碗水端平,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才喜欢。这样教育了一段时间,孩子们以前的坏毛病越来越少了,对待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态度,也好了许多。我想经过几年的小学教育,他们的心中爱的因素一定会越来越多。只要先学会爱家人,才有可能去爱别人,爱祖国。父母的教育和老师的教育如果同步,孩子们进步会更快的。
总之,只要我们想对孩子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就一定有机会的,只要我们经常这样做了,好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多的。
第二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第四小学 王淑艳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二、课题的任务和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正性心理辅导。
3、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通过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
心,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
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及方法
1、确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的,依据学生
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把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紧密结合。
2、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进行
研究。
四、课题研究对象
依安县第四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
五、主要研究阶段
1、启动阶段(2004年3月)
2、实施阶段(2004年3月——2005年8月)
(1)调查问卷(前测、中测、后测及相关调查报告)。
(2)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开设心理健康活动咨询室。
2、总结评价阶段(2005年10月)
六、课题实施机构
1、研究顾问:
王春兰(四小党支部书记 中学高级教师)
孙黎莉(四小副校长)
2、研究指导:
柳仕俭(四小副校长)
赵文杰(中学高级教师)
刘凤英(中学高级教师)
3、课题实施负责人:
王淑艳
依安县第四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小组二00四年三月一日
第三篇: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文学院2016级6班
楼少坤 2016013565 学生在各类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各种不同心理品质的支持。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情境及教学组织形式,有意识地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如科学课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数学课中的法则、定理、抽象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法则、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很好的过程。音乐课、美术课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音乐对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影响生理,促进认知,改善情绪状态,调整行为方式,而且不同音乐的不同节奏、速度、音调还能产生不同的心理调控效果,面对这样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我们该怎么进行学科心理教育渗透呢?以下我就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开放轻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教与学的心理基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学会心理调试,保持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之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所以教师对学生人格之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更迫切地期待每一个教师心理是健康的,精神是愉快的。这对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协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在生活和工作中,教师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上不适应现象,例如紧张感、焦虑感和受挫感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各种心理异常现象,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心理调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师要面向全体,民主平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杜绝传统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式的说教,要重视学生的意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一直坚持积极暗示、正面教育为主,多从积极的方面去观察学生,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即使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有违纪现象,也是不动声色或用眼光、姿势加以暗示、制止。例如:上课迟到,作业没完成等,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弄清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了解学生的处境,理解学生的感受。切不可一味地埋怨批评。无论学生出现什么样的行为,教师都应当使学生感受到没有被排斥和拒绝,教师仍然接纳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教师还应该注意以班级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进入学生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分享学生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的心理体验,使学生更加相信教师,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各种帮助。
每个人都具有被别人尊重和接纳、肯定和赞扬等心理需要。成长中的学生对这些心理需要表现得尤为强烈和情绪化。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心理需要,加强目标激励作用,学生的智力除了先天遗传影响外,与其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有密切关系。一般说来,每个学生的大脑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有待我们去开发和科学利用。我们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学科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感知力、注意力等各种智力的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得以更快地发展和提高;高度重视学生的用脑卫生,创造宽松而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如作息时间和课程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用,都符合学生心理;注意让学生劳逸结合,根据大脑的疲劳规律,要求并监督学生适时休息、学习、运动相交替,同学习内容相交替,真正维护学生身心的健康。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听听你唱的歌或录音机里播放的歌,让孩子们通过专心听,然后说一说歌词的大意。如果年龄稍大的孩子,就可以在一张纸上写几行数字,让他们认真地看一遍,然后把纸拿开,询问他们“你记下了几个数字?”“你知道上面共写了几个数字吗?”借此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靠自我教育,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心理方法,才能对自己实施正确的心理教育。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心理方法外,还要提供演练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握方法实质,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学科学法指导是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心理教育内容。成功的教师不仅要自己会教,更要努力使学生会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指导学生掌握定计划、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等的有效方法,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记忆、思维。动手操作,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还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及自身学生时代的经验教训以及教育、心理规律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能科学地利用时间;不仅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法介绍,也结合个别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因人指导,特别是已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以及不能适应现在学习的学生,要及时帮助他们纠正和适应。我们特别注重三个时期的学法指导,一是新开课的学法指导,二是在每一个新阶段的学法指导,三是在讲授一些新内容时进行学法介绍。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所蕴含的可利用资源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任何为渗透而渗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虽然学科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并非任何内容、任何时候都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即使是语文学科也不是每一篇文章,每一节课都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部渗透。学科教学中的内部渗透贵在自然、贴切,它与整个学科教学的具体过程是紧扣的是有机融合的,所以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就应该“顺其自然”。与此同时还要防止“死板渗透”法,在很多公开课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在该节课的前几分钟或课结束之前的那几分钟,显然这样的渗透方式“痕迹”太重。在不同取向指导下,各种不同渗透形式和渗透方法的灵活运用这一策略是不可少的。此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把握好“适度渗透”,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花在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5分钟时间为佳。如果一节课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有20分钟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就该叫心理健康教育课了,因此,我们一定得把握好这个“度”,尽力把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的更好。
第四篇: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所学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我就以政治学科为例,浅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政治学科,也可以叫做思想品德课。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和素质教育。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是时代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推进国民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以要尊重学生。我们所倡导的是学生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教育正现在风口浪尖。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比如厌学情绪严重,喜怒无常,烦躁,忧郁,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低下,进而逃学,打架,喝酒,抽烟,甚至吸毒,最严重的是他们心理脆弱,产生轻生想法。这些事件给社会、家庭、个人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青少年的心里健康状况堪忧已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我国目前缺少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因此在当今时代,改革已成必然之势。加强学科渗透,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新课标的实施深化起到垫石铺路的作用。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当然责无旁贷!
一、树立优秀的教师形象,以身作则。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教师的形象也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他的学生。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新课标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教师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运用激励的手段,创设活跃的氛围,采用直接的感受,通过真诚的交流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自己。并且以宽容的心态和极大的耐心包容学生的不足,并给予适时适当的点拨、鼓舞和纠正,提高教学活动的时效性。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且进一步自我超越,获得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二、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里健康教育内容。
就拿政治学科来说,高中政治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四个模块的知识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而政治课的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也与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比如在意识的能动作用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提到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此处教学,我们就可以向外延伸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在持续的消极情绪的反应作用下,正常的判断力下降,产生抑郁,严重的还会导致轻生。通过这些心理知识的介绍,学生从中领悟到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多么的重要!
三、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创新型思维。
新教材,新教法,新的评价方法都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中时时处处地为学生创造条件,通过训练、辅导、暗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积极采取和谐、兴趣、成功等原则,为学生提供一个乐学、好学的环境,防止和消除学生的因“思维定势”而产生的懒惰心理。
四、开展课堂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一堂课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是学习知识的能力。适当的课堂实践活动可以更好的活跃课堂,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更深的理解知识和释放学生的情绪。在组织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过程体验和正确价值观观念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开朗、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比如就某个话题展开一场辩论,让学生关注社会时政热点并谈谈自己的想法,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减轻学生过于沉重的课堂任务和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得不说,应试教育,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压制着学生的个性,祖国未来的希望都快要成为考试的机器了,没有思想,只有服从。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把学生的个性从应试中解放出来,各美其美,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长、个性,是新课标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
六、重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承受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的让优生接受失败的考验,让他们体会到做任何事都有可能失败,所以必须全力以赴,但是失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那么难以接受;同时降低对差生的要求,从旁辅导,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重新定位,重拾自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学习生活中多关注他们,尊重差生的现有状况,实施有效的沟通,通过合理的评价找出他们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幸福和满足,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七、转变教师的角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深入学生内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夸奖自己的学生,给学生以自信和勇气。在温柔和蔼、亲切爱笑的老师面前,学生如沐春风,心灵自然纯净,身心自然健康。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教学艺术。只要我们潜心钻研,一定能够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知识教学与情感教学的统一,从而教会学生掌握心理调节艺术,避免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自行消除心理障碍,从而不断提高心理健康。
第五篇: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身心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责任,也需要所有教师的密切配合。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进各课教学中,才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课堂教育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各自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发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的特点,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特点,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教学讲课之余,带领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例如填九宫格,数读等趣味题目,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而是一门十分灵活多变的学科。也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例如,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时候就总结出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在大学时期解决了数百年来未解决的用尺规作图画出正十七边形的问题。告诉学生数学并不是大数学家才研究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让学生明白数学其实就在身边。之后,可以进行分组做题的活动,出一些具有趣味而且具有灵活性的题目,让每一组积极讨论,总结各种方法,开阔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各自特长,各抒己见,使学生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地位与信心,获得归属感,信心,和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技巧,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对个别有特殊学习问题的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向他们讲述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让他们不要产生心理压力,认真仔细的走好当前的路就好。
在体育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敏捷和灵活性,也可以介绍一些锻炼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例如,教学生一些放松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从紧张焦虑中解脱出来。教导学生利用简单方便但深入的腹式呼吸,来达到放松的心理状态。腹式呼吸可以通过按摩腹腔的内脏,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人快速进入身心放松的状态。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焦虑中,缓解焦躁、紧张的情绪,使同学能够尽快恢复轻松状态,更好的面对考试。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帮助。在英语课上,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快速记忆单词。比如利用词根和前后坠来记忆单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英语,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本中的人物、古诗古文、名言警句等,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面对困难勇敢坚毅的精神,为学生树立一个做人的榜样,和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的发展。不同的教学科目均有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人格和智能训练的要求,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因素,其中不乏心理教育的因素。这需要教师细心钻研,认真发掘,通过形式多样的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自身品质。课堂教学为心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渗透渠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选择合适的渠道,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寓心育与教学过程之中,既与认识活动密切相关,又有独立的内容和价值。教师应该把心理教育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目标,既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实现从传统“知识本质”教学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及个性特征的和谐发展。教学过程中,遵循师生互动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表现自我,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愉悦,求知的满足,学习的成功,把乐学和爱学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教师始终以良好的教学态度贯穿课堂,营造出“尊重、激励、合作、愉悦”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
现代学校的教师角色不仅是传播知识,也不仅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行为,熟悉学生的背景,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态度。追求的不只是学生知识与智力的进步,而且是追求学生情感态度的进步与成熟和人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无一味地在课堂中追求对学生知识灌输的多少,追求认识、能力、情感目标,而应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目标,从心理角度教育上去把握一种综合的目标,追求学生的一种全面发展。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认真探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对学生施以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他们成为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