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交响曲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5:3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九交响曲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九交响曲说课稿》。

第一篇:第九交响曲说课稿

第九交响曲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音乐学院2014级刘晓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模块,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一、教材分析:

《第九交响曲》创作于1809年至1824年,于1824年5月7 在维也纳首演。是贝多芬在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彻底摧毁的那一段反动时期写成的。在那艰难黑暗的日子里,贝多芬仍然忠于革命的信念,始终以自己的音乐作为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号角。其首创性的将人声加入到交响乐中,在第四乐章用人声合唱席勒的《欢乐颂》中的部分诗句,引导听众通过阴暗和绝望、痛苦和沉思、冲突和斗争,走向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鉴赏重点为第四乐章。由于篇幅庞大,我将截选五处精华进行鉴赏,分别为“寻找欢乐——宣叙调”、“确认欢乐——欢乐颂主题”“发展欢乐——大合唱欢乐颂”“升华欢乐——圣咏以及曲终最高潮”。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授对象为高中生,他们情感丰富,且渐趋于稳定,抽象罗辑思维能力得到突出发展,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和经验,但缺乏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鉴赏音乐的方法。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西方古典音乐不感冒,但据考察,绝大多数的同学熟知贝多芬及其第九交响曲,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哼唱“欢乐颂”的主要旋律,甚至有些同学已经会背歌词演唱。根据观察,大多同学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可以引导其参与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目标:

经分析研究,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情绪;

2、过程与方法:欣赏与感悟;

3、知识与技能:《第九交响曲》的相关知识,掌握几个主要音乐主题,特别是《欢乐颂》主题。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研究,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为聆听和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五、教法和教具:

聆听音乐、手势引导、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欣赏并掌握几个重要 的音乐主题。寻找欢乐——宣叙调

确认欢乐——从提琴组到乐队合奏 发展欢乐——大合唱《欢乐颂》

升华欢乐——圣咏、人声与乐队配合将全曲推向高潮 教具为说课现场所有可以采用的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程序:播放音乐(贝多芬家喻户晓曲目大串烧)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这是谁的作品?你了解作曲家吗?引出贝多芬及其第九交响曲。

学生活动:思考曲作者,及其所知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简洁导入,通过聆听耳熟能详的作品,引出本节课主题。能够点燃学生聆听音乐的欲望,使其主动、专注,为后续教学环节开展埋下伏笔。问题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教师讲解,以旧知识获取新知。

(二)聆听体验、感受经典。教学程序:

1、带领大家了解贝多芬寻找欢乐的心路历程,即作曲家创作的构思; 教师活动:播放音频;创设情境:在欣赏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两组乐器宣叙调之间的对话。学生活动:聆听思考

设计意图:对比聆听,听懂古典音乐晦涩难懂的音乐对话,介绍一种欣赏古典音乐的方法,激发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教学程序:

2、聆听欢乐颂提琴部分;

教师活动:播放音乐;提出问题:“欢乐颂”主题是用什么乐器依次演奏的?(大中小提琴到乐队合奏)开始演奏的时候是什么乐器?小提琴的出现带给大家什么样的音乐感受?音乐发展过程有什么变化?(力度、情绪)

学生活动:聆听思考,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引出主题重复手法概念,加深“欢乐颂”音乐主题印象。教学程序:

3、聆听人声宣叙调部分;

教师活动:展示歌词谱例,阐述贝九有关知识(1)首次将人声加入交响乐(2)歌词为席勒的诗句(3)简述歌词大意。提出问题:贝多芬为何要这样做?并带领大家合唱。

学生活动:聆听思考,有感情地合唱。、设计意图:理解歌词内涵,并学唱欢乐颂;调动情绪,活跃气氛;真正体验音乐的美以及作曲家蕴含其中的情感。

教学程序4:聆听圣咏部分;教师活动:展示歌词大意,西方宗教音乐知识讲解;

学生活动:感受和声之美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感受,加强音乐的感受力以及对音乐美的挖掘力。

教学程序5:聆听曲终高潮部分;

教师活动:诠释作品内涵;带领大家一起指挥。

学生活动:聆听讨论,升华感受——音乐从阴暗与绝望、痛苦和沉思、痛苦与斗争的发展,走向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设计意图:带动学生指挥,参与音乐互动,培养表现力和创造力,感受交响乐的艺术

魅力,真正被音乐的力量所打动、所陶醉。

(三)拓展学习介绍贝多芬其他作品:交响曲《英雄》《田园》《命运》;奏鸣曲《月光》《暴风雨》《悲怆》;电影推荐:《贝多芬转》《复制贝多芬》

设计意图:知识扩充。

结语: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感触良多。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贝多芬一直向往

着我们今天已经身在其中的和平、民主、美好的生活。虽然在当时看来只是梦想,但是他仍然坚信不疑,把他所有的爱以及他那崇高的理想倾注于他的音乐作品之中。我们知道他的一生悲惨凄凉,但他仍说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样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的话语。同学们,我们正值年轻,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路也有弯路,但我们一定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都在说中国梦,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因为在我们前面曾有过无数追梦的人,那么,你呢?

设计意图:启迪对人生的思考,鼓励他们追求梦想。说课完毕,谢谢!

第二篇:《第九合唱交响曲》说课稿

《第九合唱交响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第九(合唱)交响曲》是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八单元第十五节。这是一节鉴赏课,通过学习听赏《第九(合唱)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结合作曲家生平理解乐曲表达的精神内涵,学生能够掌握体会到掌握乐曲背后的音乐史知识。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西方交响音乐的美,拓宽国际音乐文化视野,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乐曲,感受西方交响音乐的美,拓宽国际音乐文化视野,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作品、讲授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能够充分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掌握乐曲的情绪变化。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结合作曲家生平理解乐曲表达的精神内涵;而难点是学唱音乐主题,掌握乐曲背后的音乐史知识。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的——扩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为同学们展示电视剧的片段,并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在片段中听到的插曲叫什么名字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电视剧插曲的名字是《欢乐颂》,我会与学生分享这部交响曲被认为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高峰和总结,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初听之后,学生能够对这首耳熟能详的乐曲有一些粗浅的认识,随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歌曲的作者以及音乐体裁的相关知识,辅助学生宏观的了解乐曲,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会针对学生身心的特点,利用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作品曲式结构、体会情绪变化,并能够通过进一步分析音乐本体,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会为同学们播放乐曲并提问同学们,这首乐曲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聆学生能够分析出乐曲的情绪是坚定、庄严地;速度是中速。接着我会追问同学们,这首音乐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通过聆听作品,学生可以根据音乐表现形式的不同将作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序奏和人声。接下来我会引领同学们探寻其中的情绪变化和基本音乐要素,学生会发现各音乐段落之间呈现出了层层递进的情绪变化,接下来我会提问同学们“这样的情绪变化是怎样通过音乐本体而体现出来的呢?”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谱例相信同学们可以捕捉到乐曲的力度是由弱渐强的;配器上按照“弦乐—管乐—打击乐—转折—加入人声”的形式展开;演奏和演唱形式从独奏、领唱发展到了合奏、合唱,因此,才形成了由抒情到坚定的的情绪发展脉络。这样设计,可以将音乐本体和情感表现进行一种有机地结合,使知识形成网络,学以致用。最后我还会在基本听赏环节的基础上,位同学纷纷向贝多芬的生平故事,辅助大家理解本课的思想主旨是冲破困境,得到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在拓展提升环节,我会请同学们观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演出视频,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随后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在作业的设置上,我会请同学们搜集一下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并思考两位古典大师在音乐创作中形成迥异的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是什么?用文字的形式带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共同交流讨论。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想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想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歌,他在失聪的情况下,依旧创作出令人产生共鸣的音乐。所以我很敬佩贝多芬,他是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欣赏了《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后,使我再次感受到贝多芬的伟大,他那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使我十分难忘。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乐曲体现了贝多芬那种通过斗争换取美好生活的哲理思想。和着熟悉的旋律,感受着变化的节奏,那是灵魂的交响乐,贝多芬用生命的力量完美的演绎了这部作品。在一次次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时,一次次被它所感动。那高亢、优美的旋律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振奋,生活中增添了勇气,这就是贝多芬的音乐,能使人感动、使人称赞不绝的音乐!

《欢乐颂》,第四乐章里的合唱部分,也是这部交响曲里最重要的段落。它是依据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同名诗歌写成的,内容反映例如贝多芬那个时代的人们“四海之内皆兄弟”,“亿万人民团结起来”的理想愿望。我们应当理解贝多芬那种通过斗争换取美好生活的哲理思想。“交响合唱”部分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但又自然地分为了七个部分。贝多芬用生命谱写了欢乐,讴歌了胜利,这是他一生创作的总结与终结。作曲家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以伟大的《第九交响曲》登上了他的艺术思想的峰巅。在当时欧洲席卷黑暗阴云的时刻,他以锐利有力的音乐语言,写出了光明的时代之音,实践了他的“艺术只应该为穷苦的人民服务”的信念。他曾经在黑暗王国中慷慨地预言过:“五十年内,世界上到处都将由共和国。”这精确的预言,使贝多芬这部最后的杰作至今放射着灿烂的思想光芒和绚丽的艺术光辉。

第四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案

篇一:贝多芬教案

科 目: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课 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学 校: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

课 型:音乐鉴赏课

课 时:一课时

教 具:多媒体

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并喜爱贝多芬的音乐。(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介绍以及引导学生聆听及浅析,以《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片段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创作。

2.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及创作背景人物生平等的研究激发学生对于贝多芬的喜爱(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有初步的体验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3.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

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四、教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目标:让学生产生对于贝多芬作品的学习兴趣。

导入方式:音乐导入

导入内容:范唱《欢乐颂》合唱主题。引出贝多芬及其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

导入策略:通过范唱,以及对《欢乐颂》词曲作者的介绍,引出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并简要介绍该曲的曲作者贝多芬。

(2)精讲:

精讲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内容,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有初步的体验,精讲内容:

1、介绍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及交响乐团的队形和编制

2、第九交响乐的基本曲式结构。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

交响乐公演片段,重点让学生赏析:①前两个乐章的感情基调,②主题的出现意义及发展,③第三乐章的柔版男女声部旋律的交替运动,④第四乐章最后的高 潮,⑤光明动机和黑暗动机的数次交织和碰撞。

3、从第九交响曲中探究贝多芬音乐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4、结合视频最终的观众特写镜头及相关历史时期的介

绍,提炼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

精讲方式:体验法、提问法与讲解法相结合精讲策略:

1、先介绍交响乐和《第九交响曲》的大致结构特征(几个乐章组成,交响乐团的演出形式和编制示意图)。

2、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片段,教师在几处关键点进行讲解,带领学生浅析各乐章的主要动机,调性色彩和主题的出现、柔版旋律男女声部的旋律交替运动的意义以及最后全曲的高潮。

3、从第三乐章之后强调光明和黑暗两动机的碰撞。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作者在每一个乐章中所想要表达出的斗争性和革命性。

3、探究这部交响乐的时代意义。对于贝多芬这个作曲家有一个新的更加具体的认识。

(3)略讲:奏鸣曲

讲解目标:让学生们感受奏鸣曲,进一步体会贝多芬奏鸣曲的结构并且能够哼唱《悲怆》奏鸣曲的主题。

讲解方式:体验式教学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

讲解内容:首先介绍《悲怆》奏鸣曲的大致结构形式和各乐章调性,通过播放软件分解过的音块图像。讲解贝多芬《悲怆》

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让学生体验奏鸣曲风格,主题的两次出现有何区别。并找同学尝试哼唱第三乐章的主题部分。

六、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

今天我们了解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有关内容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以及这部作品和贝多芬这个音乐巨匠做出的划时代的贡献,毫无疑问,他的作品都是伟大的,经典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才是经典的音乐作品呢?给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定义并做一定程度的引申和升华。布置作业:

作业1:欣赏《热情》奏鸣曲,背唱《热情》奏鸣曲的主题。作业2:搜集贝多芬的名人轶事一两件,充分了解贝多芬的性格特点。

篇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机电普10-3 2010441194 张敏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整的旋律在4个乐章中间不断上升,终于在最后的《欢乐颂》中爆发出来,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和典范先例,当然也算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此乐曲的韵律走向呈不断高扬的旋律。节拍也不断变化。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合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 呼、兴奋、不能自已,许多人流下了热泪。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 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前面就说到过,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听贝多芬的作品,探寻他的心灵历程一直是喜欢贝多芬音乐的朋友非常愿意 去做的一件事。

贝多芬不仅是一位音乐巨人更是一位人中之杰,他的人格是多样化的。贝多 芬既有英雄豪情的一面,也有深沉、忧伤的一面,还有天真的、温柔的、童性 的??,他的音乐风格非常的多样化。

很多人认为是耳聋、贫穷、孤独和不公平的世界造就了贝多芬。可是不幸的 命运,可以使人产生挣脱、抗争、向上的力量,也可以使人彻底沉沦,变成一个 终生抱怨的悲观者和失败者。是理想和自尊造就了贝多芬。

贝多芬一生最匮乏的就是爱。他父亲暴戾,总是阴错阳差的无法结婚,他很 早就有严重的听力障碍、必须辅以「脑海中的乐符」来创作、晚年又被他想认养 晚年作伴的侄子背叛....他这一生一直没有爱。因此他的音乐严肃深沉、甚至是 严厉的,但是到了晚年的大和解、大博爱,这又是一个多么让人不可思议的心灵 历程啊。这是一种神秘的体验,是贝多芬只能透过音乐来言说的神秘。而我们,也只能透过对他的作品的聆听,进入那不可言语的、两个主体间的从对抗、呐 喊,到哀告直至生命的陪伴者的神秘历程。总结,在速度和力度上,都让人想起尼采的那句名言:“欢乐——比心中的忧伤更为深沉。”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欢乐颂》的乐队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笑出声来,连听众都一个个神情严肃,沉浸在一种精神享受之中,其情绪与在听悲歌时是一样的。这时听众和演者都陶醉于一种美感之中。体裁:交响曲。形式: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风格: 晚期[维也纳后期;1809-1827]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作品规模缩小,主题带有歌唱性,增强了抒情性。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

篇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赏析: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整的旋律在4个乐章中间不断上升,终于在最后的《欢乐颂》中爆发出来,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和典范先例,当然也算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此乐曲的韵律走向呈不断高扬的旋律。节拍也不断变化。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合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评价:在速度和力度上,都让人想起尼采的那句名言:“欢乐——比心中的忧伤更为深沉。”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欢乐颂》的乐队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笑出声来,连听众都一个个神情严肃,沉浸在一种精神享受之中,其情绪与在听悲歌时是一样的。这时听众和演者都陶醉于一种美感之中。体裁:交响曲。形式: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风格: 晚期[维也纳后期;1809-1827]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作品规模缩小,主题带有歌唱性,增强了抒情性。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流派: 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篇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孕育于1814年,1823年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前后经历了十年的时间。这部作品是 贝多芬音乐艺术创作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贝多芬的思想境界、生活热情和艺术造诣,是他的艺术创作中占首要地 位的作品。就像瓦格纳所说:“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这部四乐章作品,从悲剧性的斗争场面经过积 极的行动和哲学性的静观思考,发展成为一首全人类胜利的欢乐颂歌,体现了贝多芬通过斗争得到自由欢乐的崇高理想。把席勒的诗《欢乐颂》用人声写进交响曲,以表达对人类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贝多芬生平的一大夙愿。为 实现这一宏伟的构思,他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创造性地将《欢乐颂》用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这是这部交响曲中最为辉煌的部分,也是贝多芬交响曲发展的顶峰。经前三个乐章的铺垫后,进入了急板的第四乐章----人们经历了 艰苦的斗争和深沉的思考,所期待的欢乐就要到来。

这一乐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器乐部分,包括序奏、宣叙调、前面三个乐章的回忆和欢乐主题的出现;第二是声乐部 分,是一部用庞大的人声合唱写成的回旋变奏曲。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索,寻求自由和欢乐”,而这个乐章是作出“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这个结论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乐章的中心思想。

乐章开始是一段狂风暴雨般猛烈的号角声,这是引子,它嘹亮雄伟,像怒潮般的冲击,瓦格纳称之为“恐怖的号角声”.但它立即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宣叙调所否定:“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原来,贝多芬的构思是在这段宣叙调的地方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因此,他把唱词乐段向后推移。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接着,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一一重现,又被一段段宣叙调一一打段。在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出现后,低音乐器回答道:“哦,不,不要这个,我要更愉快一些的”;接着管乐吹出第二乐章谐谑曲主题,立即又遭到拒绝:“也不要这个,这只是戏谑,要更好的,更高尚的”;于是管乐又吹起第三乐章的慢板主题,回答仍是不满意:“这还是老样子,太纤柔了,一定要找出一些强有力的东西。我想,还是让我唱给你听吧。但是,要请你应和着我。”最后,木管乐器隐约闪现出《欢乐颂》主题的片断,才终于肯定:“这才对了,终于找到了”,这是贝多芬毕生追求的境界。这时,从乐队深处,像是从远方,缓缓地传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咏出的一支纯朴的旋律,乐章的主要部分开始了。这是《欢乐颂》主题的全貌展现,第一次展示无任何伴奏,随后逐渐加入中提琴和小提琴。这个欢乐主题一次次重复着,音响逐渐增强,声势越来越大,直到发展成为乐队全奏的高潮。突然,“恐怖的号角声”又闯了进来,这时回答它的是人声了。首先独唱男中音揭开声乐的序幕,唱出了贝多芬亲自写的宣叙调的歌词:“啊,朋友,你别旧调重弹,还是让我们来唱一些更动听的、更欢乐的吧!”紧接着,男中音独唱《欢乐颂》。在后面的发展中,以独唱、重唱、合唱的形式唱出了席勒《欢乐颂》的诗句,音乐的主题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形象变化,有威武雄壮的进行曲风格,有豪迈战歌般的男高音独唱,有庄严、肃穆的圣咏旋律„„然后,转入快速的进行曲,这是由欢乐的主题演变成的一支活泼而热烈的进行曲。越来越热烈的进行曲,将乐曲推向又一高潮。之后,一个庞大的二重合唱赋格,以插部形式出现了“亿万人民团结起来”的主题。这个主题先由长号奏出,继而合唱,之后又与欢乐主题构成二重赋格。最后以强烈、欢腾的尾声,把乐章推向高潮,结束全曲。

篇五: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最初贝多芬计划在柏林首演,后经维也纳众多的朋友坚决请求,才改在维也纳。首演当晚音乐厅里座无虚席,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盛会,贝多芬的往年好友兹梅斯卡尔,正卧病在床,他要求别人用担架将他抬到剧场以恭奉盛会??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自己,许多人流下了热泪。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第九交响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第一乐章: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乐章开始只用a和e两个音组成的几小节引子,它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失败封建王朝复辟给人的阴森迷茫情绪。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断续的音调像是在回忆什么,突然引子的音调飞聚在一起组成了乐章的第一主

题,它好象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的缩影。随后的连接段主题时,它好象是久遭压迫的人们在胜利时对幸福的憧憬。然而降b大调的第二主题立即出现,这哀怨的音调正是共和人对一波三折的大革命发出的一声叹息,并且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悲剧。在后面骚动的发展部和咆哮的再现部中高潮迭起,恰似法国人民三次将革命从危急中挽救出来,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

第三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第一主题在乐章中不断地变奏,但始终始终改变不了它沉思的面貌。第二主题不时在第一主题的变奏间插入,极其温婉动人,让疲惫的心灵得到一丝抚慰。如果你能沉下心来感受,你就不会感觉冗长,乐章临近结束时两声明亮的号角响起,你会触到英雄的思想,它暗示着已经思索出最后光明的出路。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准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第四乐章一开始音乐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变 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似乎在说:不要这些陈旧的东 西,要创新,要前进。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终于千呼万唤地出现了《欢乐颂》主题,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欢乐颂》主题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接着渐渐发展扩大到弦乐器和整个乐队,并且力度和节奏越来越强,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在通往自由欢乐的大路上迅猛前进。《欢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响。但这次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由男中音领唱:“啊!朋友们,不要唱旧的调子,让我们畅快、欢乐地唱起来吧。”于是“欢乐颂”在领唱的带动下,以合唱的形式加入了演奏的乐队。欢乐颂歌词是与贝多芬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席勒的诗句,贝多芬采用来表现了他的理想。在《欢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的不同,席勒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前提,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这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

参考文献:

[1] 唯民.贝多芬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2] 于润洋.西方音乐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3] 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乐出版社,2003.[4] 胡企平.交响音乐名作鉴赏[m].上海音乐出版,2000.45.[5] 冯伯阳.音乐作品欣赏导析[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6] 费魏因迦特纳.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7] 《谈谈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背后英雄风格构思》 吴永瑜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年 10期 [8] 《浅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内容和思想倾向》廖乃雄 人民音乐, people s music, 编辑部邮箱 1979年 z1期

[9] 格奥尔格·克内普勒:《19 世纪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4 月第1版。

第五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

姓名:张皓鹏 学号:201221232206 摘要:这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乐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在第四乐章,当“欢乐颂”出现的时候,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世界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贝多芬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他一生都在为之奋斗的理想。贝多芬从没有向黑暗的统治势力低过头,因为他说“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关键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又名,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生平最后一部交响作品,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听过这部作品后,我着实被它深深吸引了。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读着贝多芬的生平,每一乐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仿佛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二。

第一乐章低沉压抑,曲中充满威严,气势恢弘,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将“斗争”的主题融入进来,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反复表现的,体现了斗争过程的艰辛;第二乐章开始变得轻快活跃,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给人以鼓舞,却在乐章的最后透露出不安的气氛;第三乐章满怀着沉静和思考,在激烈的斗争之后,给人以平息。虽然我真的不能说,我可以将那些贝多芬用了近十年的心血融入进这部作品中的情感都细细的品味到,但我真的被它打动。尤其在第四乐章,在经历了前三乐章的铺垫之后,当那段熟悉的宏大的旋律出现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得震撼与感动。阴霾许久的大地终于被光明突破。当大合唱出现,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在经历了压抑,斗争,不安,沉静和思考之后,一片自由、平等、博爱的世界景象,尽管时而乐曲中出现了急促不安,但最终还是光明战胜了一切。“欢乐颂”唱出了贝多芬一直以来理想的世界。这是一首自由的颂歌,最终,整部乐曲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对自由的无限赞美中结束,给予人们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

听完乐曲后我仍久久不能平息,不仅是因为乐曲带来的震撼,贝多芬带给我的感动甚至更多。在完全失去听力,疾病缠身的时候,贝多芬仍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为人类留下了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当这首伟大的交响曲第一次公诸于众的时候,贝多芬由于失聪严重,甚至已经无法亲自担任指挥,只能背对观众站在台上进行指导。他无法亲耳听到曲子结束后,观众给予他的最热列最尊重的掌声。在同伴的提醒下,他才转过身,当看到那一幕时,激动的泪流满面。

“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为了心目中理想的世界,为了战胜命运,贝多芬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用自己的一生,通过向全世界一样渴望着自由的人们传达着信念。《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永恒的,贝多芬是永恒的。向这部伟大的乐曲致敬,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致敬。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就远离了众人。”

下载第九交响曲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九交响曲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通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

    我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有感

    我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 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大全5篇]

    题目: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 姓名: 学号: “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 前言:这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乐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

    我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有感

    我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 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 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 黑暗裂了缝,夜......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欣赏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欣赏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作于1817-1823年,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小合唱和大合唱+。这两个部分......

    走进贝多芬,走进第九交响曲教学反思

    走进贝多芬,走进第九交响曲教学反思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是跨时代的领军人物,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

    大班英语教案 说课稿交响曲

    一、 内容分析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幼儿从小接触英语这样的观念已经被许多家长,幼儿园或教育机构所重视。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一种启蒙,重点在于培养幼儿学......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范文大全)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作品概述】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作者在力度的表现手法上,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