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个人经验分享
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个人经验分享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时候可能是一对一教学,此文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经验。
一、老师不仅仅是个专业的教授者,还应是一个有效的引导者,更应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再是那种传统的长幼上下关系,而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以一种朋友的心态去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老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授的机器,除了拥有专业的知识外,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但这不等于学生说了算,老师还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引导者。另外一点也是我的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比如,我教学生一个语法点,助词“了”的用法。语法点的讲解需要专业知识、教学技巧,这是第一步。接下来是在学生理解了这些语法点之后,怎么引导他们去用这些语言知识,这是第二步。最后就是学生说的用的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合适,需要我们仔细去听他们说的话语,对其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这是第三步。所以说教授、引导、倾听教学三部曲,三部音律协调,乐曲才能优美动听、浑然天成。
二、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是一次新奇而又充满乐趣的探险旅行。
正如陆俭明所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汉语本题研究提供无尽的源泉。的确,我们对语言的了解研究也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对汉语规则的研究的一些成果为什么经不起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检验(学生一用就会出现问题),这还需要更深刻的去研究挖掘。对外汉语教学中问题的出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随机性,这为我们汉语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和全新的角度。有些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但对于外国人来说确实是很大的问题,究竟该怎么解决,这也是个问题。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置若罔闻,视而不见,要进行重新思考,不能什么都归于是汉语的习惯。很多是可以解释的,只是自己学识有限,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充电。应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并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解释给他们。因此,每一次教授都是一次新奇的探险,中间有挑战,但更多的是发现问题后的收获,和解决问题过后的乐趣。
三、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找出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年龄、性格、知识背景、国别等等。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看出学生学习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虽然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但学习语言会有一些共通的规律性的东西,找出这些规律,可以更有效的指导他们的学习。
四、对外汉语一对一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
一对一的学生学习汉语一般不是为了考试这一表层动机,而更多的是一种深层动机,是为中国的文化所吸引。他们觉得汉字难是共同的感受,但是最主要的是觉得汉字与众不同,学习汉语才有学习外语的感觉,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挑战。将相关中国文化背景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中,不仅要介绍传统的优秀的中国文化,还要展示当代中国的风貌。是汉语走向世界,汉文化远播海外。
第二篇:一对一教学经验之英语法
一对一教学,与大班教学最显眼的不同,即老师的教学对象只有一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更有效的接收知识,但有时控制不当,也容易成为一个老师的独角戏,特别是在英语这种以交际为最终目的的学科中。所以英语教学中不妨以以任务型学习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总是以老师教为主,通常一节课中讲课过程就要占一大半,然后就是学生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虽然能对基础知识有比较全面的把握,但记忆时间不长,也无法灵活应用。传统课堂的局限性也使老师无法兼顾所有的学生
一对一课堂上老师完全能使学生成为主体进行学习,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去学会学习,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传统大班英语学习中,学生往往是无意识地跟着老师走,老师说背就背,说读就读,往往不是主观上去学习而只是机械地重复老师所说内容。当时可能记住了,不一会就忘得一干二净。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大力提倡发现法学习,所谓发现法,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要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可见,老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十分重要。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课堂,每讲一个重点就可以暂停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复述所讲内容,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出自己的看法,成为思考的主角。
大部分英语学习不好的学生往往把英语当成负担,认为其非常枯燥,一提起英语就兴趣缺缺。事实上,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降低学生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学习,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兴奋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学生来讲无疑困难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学生往往会处于惧怕说错的情绪状态之中,影响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不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老师不妨采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的方式,例如一些小游戏,带学生欣赏电影等等,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加深记忆。
一对一教学还在探索和实践中,为了真正做到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赢得学生的参与和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要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篇:对外汉语老师经验分享
对外汉语老师经验分享 首先要声明一点,我分享对外汉语老师的经验,是我在陕西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师City&Guilds考试中心推荐对外汉语教师工作的经验分享,可能只适用于和我情况相似的朋友。对于有基础和充分时间准备的朋友,希望我的这些文字对大家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这毕竟只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请大家审慎的选择。
从事对外汉语已经有4个月了,学生有十几个,每天平均下来也有4-5节课,学生的国际是美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德国,印度,加拿大,瑞士,哥伦比亚韩国,新加坡还有巴西的。刚刚开始觉得这个工作很适合我,学习英语专业,口语不错,汉语是母语也很好,但是教了第一个月下来就发现了很多的问题,会英语和汉语不一定能胜任这个工作。刚刚开始难免有学生的投诉,说老师这不好那不好,后来自己静下心来总结的一点是众口难调,我坚信一定可以找到好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像菜品一样能成为菜系的都是受大部分人的喜爱的,我就开始寻找大部分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每个学生的国籍不同当然文化差异就很大,我自己慢慢总结学生的喜好和思维习惯。美国人是最容易相处的,很开放不喜欢死板的教条式的教学,欧洲的很多学生也是受的美式的教育,思维有些相似,但是来自大城市比如首都,省会的学生会傲慢一些,小城市或者向下的会谦恭一些。日本的学生很谦虚,但是日本和韩国的教育比较严谨,他们比较喜欢记笔记,有条不紊,有的可以说是很钻牛角,一些语法句型都要翻译成几种语言来比较。瑞典的学生也是严谨出了名的。每个国家的学生都喜欢老师了解他们国家的风俗习惯和著名的人物,你说出来他们很开心的。所以就要努力的学习学生国家的知识,人情地理。几天不看书心里发慌的,和学生交流的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候,可以学习很多东西,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很开心的。分享到这里明天继续。
第四篇:北师大对外汉语考研经验
奋战了一年的考研战役终于要结束了,自我感觉自己并没有辜负这将近一年的努力奋战。也算是笑到了最后。有备战2013的童靴加我要取经,就想起来自己当时在选择面前是如何焦虑迷茫的,而自己也得到了论坛里的前辈的帮助,所以就在这里写一下自己的复习过程吧。一是想表达下对前辈们的感谢和敬意,也算是对后人们的一点小小的鼓励。
(我的思路比较混乱,所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 见谅!)
当初决定考研的时候并没有太意识到它是如何一件苦差事,但是越到后期越真切得体会到,考研真的需要体力+耐性+决心!!缺一不可!
当然,首先你要确立一个适合你自己的考研目标,城市、专业、学校都要考虑在内。之后,一旦确立了目标,就要心无旁骛得进行备战了。(我确定学校是在暑假,之前只是看英语和现汉、语言学这些都要考的科目)PS:北师对外汉语教学方向每年报考人数超级超级多,竞争惨烈,其实其它的方向,像中文信息处理这个方向也挺好嘛,尤其是对男生来说。2012年对外汉语和汉硕分数暴涨这么多。建议要好好考虑下再做选择。。
这里先根据2013的学弟学妹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提些建议吧。
1、跨校or跨专业的考生不用太过于担心
我觉得,很多童靴都担心复习得晚了,其实现在还不算晚,有时候战线太长反而不好。最关键的并不是时间多长,而是你多用心多投入得去备考!!
2、参考书尽量还是看招生目录里列的那些版本吧
如果列了不同版本的都要看看,但要以一套为主,另一套为辅。比如,语言学以叶本为主,伍本为辅。古汉张之强的版本很难买到,我也没买到原书,买的电子版,自己打印了通论那块看了看。尽量还是找来看看吧,张本的通论比较有条理。
3、往年真题很重要,一定得好好利用
有人说真题不会重复出现,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子的。即使并不是原题,也有可能换个问法出,或者是会借鉴原来的题型。譬如2011年的题目,一下子出了一个10分的解释成语中加点词的题目。很多人看到题目就泪奔了。。但是如果看过2002年的题目,就肯定会注意到当时就有这个题型。复习时候就可能会加以注意。所以,历年的题还是一定一定要好好看的。我自己是参考了前辈总结的一份答案和一些参考书里给出的类似问题的答案,然后在其基础上又整理了一遍。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和补充。之后又把它背过。
4、老师的专著论文根据个人情况选看,准备考研期间不用联系老师,联系了老师,他应该也就顶多鼓励一下你而已,没什么用。至于专著论文,如果学有余力的话,可以找几篇“重量级”的老师的看看,我就借了图书馆两本汉院出版的书看了下,名字忘记了== 里面是汉院老师的一些跟对外汉语有关的代表性的文章。但是,也不用把精力重点放在这些上,还应以基础知识为主。
5、关于笔记神马的(这个问的比较多,我多说几句吧)
这个问题刚开始都比较纠结。。个人的看法是,如果碰到你确定很有质量的笔记就比较值得买来借鉴下,但不好的真的不如不看,那种甚至会起反作用。So…一定要仔细挑选。我的意见是,质量高低依次为:考上的前辈的笔记>有的专业的机构的笔记>网站上某些乱七八糟七拼八凑的那种
而如何对待笔记更是一个问题。我强调的,首先你必须得自己认真整理一份你自己的笔记。别人的价值在于它给你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一是它比起你刚开始自己做的,更有条理性、概括性。对知识梳理、归纳得更合理,把该涵盖的都涵盖了,而啰嗦的则去掉。二是更有深度,因为笔记是要在课本基础上有所深化才行。纯粹是抄课本那种肯定不行~(后面我会说下自己如何做的)
6、复试——关键还是考察你的综合素质和基础是否扎实
复试包括综合面试、专业笔试和英语面试。。专业笔试也还是靠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多说。汉院的英语面试很简单,主要考查口语和听力,都是很基本的对话和交流,不用担心,老师也很和蔼不会提些难为人的题目。综合面试就的确比较考验人了,一圈老师围着你一个,难免会紧张些,不过一定要放松。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就是即使你不自信也一定要装得很自信的样子!老师问的问题五花八门,根据我的经验,比较常规的问题有“一分钟自我介绍下你自己”、“毕业论文的题目”、“有没有和本专业有关的实习实践经验”、“修改病句”、“同义词辨析”、再就是根据你的个人材料提一些问题或者根据你的回答继续深入追问等等。比较意外甚至会问到“这个专业学出来也不好找工作,你怎么看”这种并不考察专业知识的问题,其实老师可能就是想根据你的临场反应观察你的综合素质,这时候千万不要慌张,冷静得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作下解释就可以了,传说往年甚至有被老师吓到的,但是一般来说,老师是不会咄咄逼人的,有的老师还会很善意给你提示。
所以,关于复试我的建议是,准备好你能准备的问题,比如类似毕业论文啊自我介绍啊什么的(中英文都要有,英语面试时候可能要用到英文自我介绍)再就是认真复习专业课就行了,最后就是临场一定要大方得体,实在不会的就直说就行了。
再说说我的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复习吧:
我是五月份开始看书的,但是刚开始并没有进入状态,因为当时学校也没最终确定,只是每天上2-3小时的自习背背英语单词、看了一遍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我建议先看现汉再看语言学,尤其是跨专业的,现汉相对容易一些。这遍时间充足,看得比较仔细,边边角角和备注都看了,这里提个小Tip:就是不要死记硬背,理解着去看,怎么算理解了呢,比如看了书上讲的,你能够自己举出一个例子,那就可以了。另外,在全面看的基础上也要要有针对性得看,比如专业基础的填空出题会在语音部分出得很细,那就一定针对这部分把每个小点都看到,并理解到位。
到了暑假,开始全面投入复习,都说“得暑假者得考研”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段时间我的复习强度比较大,每天十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英语、古汉各2小时,现汉、语言学各3个小时,文学史1个小时。
现汉和语言学这遍不仅记忆了最基本的知识,还做了一遍笔记。这遍笔记对我来说作用是,加强了记忆、理清了一些知识脉络条理。
但看了一遍后有的地方仍然很迷糊,不知道怎么归纳,就买了一份前辈做的笔记参考。然后一作比较才知道自己不管是在归纳、条理还是深度上都很欠缺。于是在做第二遍的时候就参考前辈的笔记进行了修改和深化。(对,我喜欢做笔记时候空着重要的地方,到最后再背着填上,记不得的就翻书补上,也加强了记忆。这个方法可以试试。)
古代汉语:我先看的王力的第一、二册,文选和通论穿插着看的。看的时候用不同颜色的符号将通假字、古今字还有重要的字词解释都标记了出来。看累了的时候就会读读文章,增强语感,以应对断句之类的题目。另外,北师有时还会考成语里加点词的意思,譬如2011年一下子考了10个,于是在看古汉的时候,提到和成语有关的字词解释的时候,我就会比较留意,(如:文过饰非 文,掩饰)在书的上方单独记下来。虽然也不一定每年考,但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张之强版的古汉是后来我自己打印了看的,他是北师的老师,所以还是建议看看吧。
文学史:教材我用的是三十年那本,因为学的时候是用的那本,前辈说也可以,就没再买。古代文学史建议还是用游国恩本的吧,有时候题甚至出上面的原话。这段时间,就是比较认真得把书看了一遍,做了标记,也记忆了不少,重点还是放在重要作家和作品上。
中国文学史我买了一本齐鲁书社的参考书,上面归纳的题目和答案都挺好,练习题也不错。推荐。
英语暑假时候是单词+真题,单词主要利用零碎时间背的,用的是新东方的顺序版的书,真题这个时间段主攻的阅读,每天两篇,掐时间做。个人对英语还不算很担心,复习经验主要就是想强调一个是,不要以为背单词没有用,单词是基础,单词没背好后期提分就很难。二是,真题最最重要,要吃透它,至少做四遍。另外我还看了新东方的视频课程(没有报班),讲得蛮好的,许多做题方法复习方法都很有用。
政治暑期没有看,也没有报什么班。只是大概了解了一下该怎样复习。
开学后这几个月里,我们还有三门课程,也有其它许多事,很分心,所以复习时间并不能特别完整。不过每天一般还是差不多能保持6-8小时的看书时间。然后又买了一部分资料,像专业课内部资料真题答案还有各科的练习题什么的。(练习题什么的也不要太多,贪多嚼不烂的)
这段时间一边看书,一边进一步完善各科笔记。之后也穿插着做各种练习题。
语言学这时候把伍本的看了一遍,现汉把北大版本和邵敬敏版本看了一遍,古汉看了张之强版本的。另外,还看了一些学姐推荐的书,像语法讲义、语法答问、文字学概要、现代汉语词汇。。etc这些可以加强对专业课知识理解的书。然后补充了一些之前没有看到的知识点到了笔记里。
英语这段时间以真题为主,反复做。进度一般是两天搞定一套题。第一天做题对答案第二天重点分析并且背里面重要的单词和句型。参考的是高教版的黄皮书,这套书挺好的,推荐。
政治十月份才开始背的,用的是跟报班的同学要的新东方的资料,感觉还可以。练习题几乎没怎么做,就做真题来着。这里提醒一点就是,千万不要把赌注都下在所谓的押题上,即使上一年他们押得再好,第二年也不一定。就有很多同学只重点背押题,结果考得不好。另外也不要去跟风乱买资料,利用好一套质量比较高的就行了。买多了也看不完的。
这样一直持续到期末考试(12月中旬),准备期末考试又耽误了几天,考完就开始各种不淡定和抓狂了。心情一急躁,就开始感冒生病TT。。所以提醒一下大家,一定要及时调整好状态,急躁只能起反作用。
剩下的这三周左右的冲刺的时间,我主要做的事就是:
英语自己总结了一些作文模板,能够熟练地默写下来;每天花很多时间狂背政治;专业课主要就是回顾之前整理的笔记,这时候笔记已经把我自己觉得重要的整合得比较好了,再加上之前记忆又比较深刻,背起来就比较轻松了。所以,之前的工作一定要做好,笔记要整理好,该背过的要至少有个底子在那里,不然最后只会觉得这也没背过那也没背过,手忙脚乱。。然后就是调整心态了,这个很重要。到了这时候肯定会紧张会患得患失,但不能让自己总是关注在结果上,而是要不断鼓励自己,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已经努力坚持到最后了,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最后,真心祝愿2013的学弟学妹们马到成功,好好加油!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国际经验[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国际经验
摘 要 美国明德学院中文暑校汉语教学成就斐然,其教学管理模式对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启发、指导意义。本文从“明德模式”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与课型结构、课外活动、教材和考核制度几个方面,探讨其值得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借鉴的经验,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改善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明德模式 汉语教学 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1美国明德暑校简介
明德学院(Middlebury College)创建于1800年,一向以语言教学驰名于世。明德暑校(Middlebury Summer Language Schools)则是该学院利用每年暑假在校园开办的外语学习学校,按语种分,目前有10个暑校:俄语、德语、阿拉伯语、日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葡萄牙语和汉语。中文暑校开设于1966年,在中文暑校,一个暑期的人均学费为六、七千美元,比到中国留学还贵,但其生源充足,“一是归功于明德中文暑校的名气和信誉,二是由于美国一些政府和情报机构的人员不便去中国留学,不便长期脱产,因此明德便成为他们的首选”。①
2美国“明德模式”
明德中文暑校所采用的教学及管理模式,被学者们称为“明德模式”。
(1)办学理念。在明德暑校,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率,是一切工作服务的中心,只要有益于这个主要目标的实现,教师和管理人员就可以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②明德暑校采用“全面侵入式”教学法,一切课堂用语、宿舍和餐厅用语,以及各种课外活动用语,都只用学生的目的语进行。学生进校之日就要立下“语言誓约”,③承诺自己在校期间只用所学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
(2)课程设置与课型结构。中文暑校分为五个年级,一、二、三年级分别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语言课程,四年级为文言文课程,五年级为中国思想文化课程。每一个年级的课程都是九周,这九周的课程相当于常规大学一个学年的课程量。招生人数每年不固定,但师生比率约为1:4。
共有四种课型:大课、小课、个别辅导和补习。大课每天两小时,着重于句子结构分析,以课堂操练为主。小课(4~5人)每天两小时,分小组进行练习,学生轮流造句,不断操练,教师重视纠正学生的发音及语法错误。个别辅导每天每人2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补习每晚两小时,教师为学生解答疑难。上课以“精讲多练”为原则,让学生不断操练。
(3)课外活动。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就是“中文餐桌”,师生共进午餐,餐桌上只能使用中文,从上菜、报菜名、讲解食谱到品尝、说笑以及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等,都在教师的现场指导下,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得到实际应用和反复巩固。①
(4)教材。在教材的选择上,除了一些公共课,如商务汉语、报刊阅读,其余的课程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课程内容自编教材。这样的教材具有针对性,但编教材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5)考核制度。听写占总成绩的30%,作业占20%,周考占30%,期末考占20%,从比例分配来看,明德中文暑校的考核更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比起以往以期末考试作为主要成绩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制度显然更为公平、合理。
3启示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全侵入式”教学法贯穿“明德模式”教学的始终,校方严格限制学生使用母语进行交流。而在中国的对外汉语课堂上,不少教师还通过媒介语(英语、泰语等)进行教学。这就使学生对母语产生了依赖心理,常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最后说出来的句子在语法、语序方面会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外,我们都要为学生营造说汉语的环境,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语言是最有效的。
其次,中国的对外汉语课堂一般都是以大班教学为主,小班教学为数不多,而且也没有固定的个别辅导与补习环节。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明德模式”,丰富课型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而且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讲、练,教师起引导作用,而不是主讲。
另外,在课外活动方面,中国的对外汉语课堂通常以语言学习为主,很少开展活动,最多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帮助学生记忆。而在国外的孔子学院,活动很多,基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但是对于他们日常交际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大。所以,我们不妨多设置一些像“中文餐桌”这样能培养学生日常交际能力的活动。
再者,对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我们通常选择的教材是《博雅汉语》《发展汉语》《体验汉语》系列教材。这些教材编得确实好,但似乎缺少针对性。我们可以以这些教材为参考,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自己编写教材。
最后,中国的考核制度一向比较死板,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有的将平时成绩纳入最终成绩,但是平时成绩比例太低,一般不超过30%。我们仅凭一次期末考就判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否客观、公平呢?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美国“明德模式”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我们也不能生搬硬套、整套移植,而是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一些适于我们学习和使用的经验,以完善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
注释
① 张喜荣,田德新.美国明德学院的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01).② 曹贤文.明德模式与中国大陆高校基础汉语教学常规模式之比较[N].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04).③ 语言誓约的表述是:“签此语言誓约,我同意在明德语言学校,只用所学语言作为唯一的交际语言。我懂得若违反此约,将被开除,既无学分,又无退款。”
参考文献
[1] 施仲谋.明德中文暑校经验的启示[J].世界汉语教学,1994(01):76-78.[2] 张和生.美国明德大学的汉语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1997(01):40.[3] 张美青.短期中文强化教学的运作模式及它与日常循序教学的衔接[J].国外汉语教学动态,2004(06).[4] 汲传波.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由美国明德大学汉语教学谈起[J].汉语学习,2006(04):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