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惊愕交响曲反思
《惊愕交响曲》课后反思
墙头学校 薛霁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通过聆听、欣赏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也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为了能让学生深入到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品中,整节课的听赏程序是:分段聆听——整体聆听。兴趣是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所以在开始导入的设计中运用了互动游戏导入,一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拉近师生的距离,二是为了能激起和调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三是在游戏中学到有关音乐的知识。
初听三个音乐片段,(其实是《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的主题、变奏一和变奏二的旋律)并让学生用音乐要素等语言来谈谈片段
二、片段三音乐与主题音乐的异同点。这个问题设计的出发点能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出旋律变化、调式变化、力度变化等方面,让她们理解同一条旋律通过不通的变化,这样的创作手法叫做变奏手法。学生的素质比较的好,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基本能说出异同点。但是在完整聆听之时,让学生用音乐要素的语言来填写音乐表格,可学生边听边犯糊涂了,因为他们不知道音乐在哪里开始时变奏一,哪里是变奏二的旋律。原本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给他们提示,但是,这样感觉又缺少了欣赏音乐的完整性。所以学生只能在一片茫然中在填写音乐表格。之后,老师在分析音乐表格时,重复了上一环节,分段聆听分段分析。我想如果在分段和完整欣赏这两个环节在巧妙一点的设计,就不会出现重复的感觉,说不定也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什么是变奏曲等音乐知识。
一堂课除了精美的设计之外,还有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很重要,所以我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养。
第二篇:《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教案
教学内容:海顿《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是为了教训那些附庸风雅的观众,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而作的。乐曲包括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轻得没有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强烈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把打盹的观众们惊醒;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象是人们在欢快的舞蹈。本选取的是第二乐章的曲子,采取了“变奏曲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变奏曲式”的特点。
2、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1.介绍“海顿”
①说一说“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生平、家庭背景及创作经历。
②看一看书中图片,走近海顿当年的生活情景。
③讲一讲创作背后的故事,引出《惊愕交响曲》的欣赏。
2.欣赏“惊愕”
①唱一唱,熟悉主题:轻声哼唱,解决难点升fa的演唱。学生随钢琴自主视唱曲谱,熟悉主题。
②听一听,找出主题: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学生在主题出现的时候“挥挥手”或作其他动作。
③说一说,感受变化:复听乐曲的时候,注意主题每一次出现时有没有变化?给自己什么感觉?
④数一数,明确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听出的主题变化的次数(如用图型、用手指数、用拍手、口说等等),板书:
主题:幽默、滑稽、第一变奏小提琴演奏
第二变奏加入木管乐器大调转为小调,ff强音记号
第三变奏在弱的力度下使主题更活泼、轻松
第四变奏加强配器和力度、运用琶音、附点节奏等。
⑤查一查,了解定义:提出问题——“像这样主题变化着出现多次叫什么呢”,由学生自查教材第8页“音乐网站”,了解掌握关于“变奏”和“变奏曲”的知识概念。
《惊愕交响曲》的故事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传说当时伦敦的贵妇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她们经常听不懂海顿的音乐,只是在那里附庸风雅,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海顿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写了这部《惊愕交响曲》。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听众十分轻视这种催眠似的音乐,觉得和海顿以往的作品没什么区别,贵妇们又在昏昏欲睡。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地将打盹的贵妇吓了一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乐曲演奏完了,贵妇们出了丑,海顿很快活。傻了眼的贵妇被惊醒之后,也哈哈大笑。此后人们就把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第三篇: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
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
海顿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和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奠基者。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确立了古典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典型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其创作对古典乐派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海顿(1732—1809),出生于奥地利东部与匈牙利临近的车匠家庭。他8岁入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8年的歌童生活使他获得早期的音乐教育。变声离开唱诗班后生活艰难,靠私人教课和弹伴奏为生。他曾当过那不列斯歌剧作曲家波尔波拉的钢琴伴奏和侍仆,因而随其上过几次作曲课。1761年,他加入埃斯特哈齐家族宫廷的乐队,后成为乐长。在宫廷的近30年里,他创作了他的大部分作品。1790年尼古拉斯公爵趋势,宫中音乐组织解体,他迁居维也纳。1791年和1794年两度访问英国,他创作演出了12首《伦敦交响曲》大获成功。晚年创作出了两部著名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
海顿共创作了108首交响曲、68首弦乐四重奏和协奏曲、嬉游曲等其他器乐作品;声乐作品有26部歌剧和4部清唱剧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它们确立起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体裁风格。交响曲海顿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因为他是一位交响曲作曲家。他并非交响曲体裁的首创者,早在巴赫和亨德尔的时代,就已有人为这个领域作了准备,开拓了道路。但海顿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交响曲的规范,所以有人称他为“交响曲之父”。
在接触和聆听了海顿的作品之后,我对那部《惊愕交响曲》印象最为深刻。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是其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与他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关于《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791年的伦敦,听音乐会是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幽默的海顿知道后,写出了这部《惊愕交响曲》,据说海顿本人曾说这样的话:“那会叫女士们受惊地跳起来。”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睡着的绅士贵妇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乐曲演奏完了,大家恍然大悟,海顿和观众们都开始哈哈大笑。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这部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而其中第二乐章是整个交响曲四个乐章中最受欢迎、最为流传的乐章,也是海顿交响曲中最为熟知的一首。其主题因为充满了一种内在美和魅力,也被用入到作者的著名清唱剧《四季》的一首咏叹调中。乐曲采用变奏曲的形式,主题简单而朴实,为后来的变化发展留下很大的空间,初次出现由小提琴轻柔地演奏,第一变奏时声音更轻,然后导致全乐队爆发性的一击。第二变奏,在原有的基础上,木管在句尾的空拍出奏出短小旋律,与主题相呼应;第三变奏一开始,调性从大调转至小调,音色上,明显分出厚重与清淡来,形成对比;进入到第四变奏后,主要乐器移到木管声部,采用了加花变奏手法;第五变奏也是最后一个变奏,弦乐、管乐及鼓合奏,情绪已与第一次出现时差距较远,在同一个短小的同样是以主题动机作为发展素材的尾声中,轻盈地结束了这个乐章。
对于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一开始我只觉得很好听,就是一部很平常的优美的曲子,结果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吓得我一跳,心里难受了一下之后觉得很有趣,第一次这么直接的感受到音乐的主题,平时听音乐无论是交响曲还是奏鸣曲,强强弱弱的旋律已经见怪不怪了。一连串的弱音之后肯定会有强音,同样强音之后也必定会转弱。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乐曲的主题思想,也是其富有丰富的情感。但是这首交响曲的突然的属七和弦让我始料未及的。第一遍听时觉得很突兀,但第二遍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种的突强突弱贯穿了整个乐章,使我感觉到了很强大的惊奇感,仿佛把城市的人置于乡村中,好奇,惊讶之后反而乐在其中,或许这就是“惊愕”的旋律带来的情感吧。
从《惊愕交响曲》不难看出海顿是一个开朗、智慧、机智、幽默且富有创造性的音乐家。德国作曲家瓦格纳(1813-1883年)在评论海顿时曾这样讲道:他一生追求平静安逸的生活和力图保持受人敬爱的地位,所以他被看成唯命是从、卑躬屈节的人。海顿不像莫扎特那样,敢于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更比不上贝多芬,英勇、主动地向现实发动猛攻!海顿就是海顿,他虽有时对屈辱的处境感到痛苦,却能安于现状,自得其乐。他的音乐风格正如他的个性一样,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就像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然,歌颂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海顿的幽默不同于莫扎特,是真正的幽默。海顿的音乐幽默、悠闲、明亮、轻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
交响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号召力。《惊愕交响曲》在众多交响乐中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音乐爱好者。这学期通过这门《欧洲经典音乐欣赏》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音乐修养,以后我会继续关注经典音乐,多了解一些音乐常识。
参考文献:
1. 史小曼.古典与浪漫的碰撞——海顿奏鸣曲简评.万方数据库 2. 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百度文库
3. 林玉峰.欣赏交响乐之父——海顿《惊愕交响曲》.万方数据库
4. 从《告别交响曲》和《惊愕交响曲》看古典音乐家海顿.百度文库
第四篇:《惊愕交响曲》说课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五常市幼儿园的郭沙娜,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的音乐欣赏课《惊愕交响曲》。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欣赏是艺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音乐,扩大幼儿音乐视野,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自从动画片《猫和老鼠》在中央台热播后,幼儿们对动画片里的两位主角——猫和老鼠,不但特别熟悉而且非常喜欢,在自由活动是,我常常能看到他们学着动画片力的情节在自编自演,猫和老鼠的游戏,于是我就先到了利用现有的片源,把幼儿最熟悉的形象结合到音乐中去,这样就是原本很普通的乐曲活了起来,有了生命,于是就产生了这个音乐活动。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目标。
1.知道乐曲名称,理解乐曲内容,感受乐曲的强弱变化。
2.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喜欢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
知道乐曲名称,理解乐曲内容,感受乐曲的强弱变化。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幼儿的表演能力。
活动准备:
猫和老鼠的头饰Flish动画音乐磁带门锤子(充气)
三.说教法
新《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幼儿,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理念,让幼儿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运用了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幼儿通过欣赏,发现,创新,从而获得快乐,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的节奏感,乐感,表现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艺术学科不等同于其他学科,在不同环境,不同心情下幼儿对音乐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创设情境法、提问法。音乐家修海林认为,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这一活动中,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幼儿体验到音乐的意境,感受音乐的主要内容。
四.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内容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运用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主要通过“听”乐曲的旋律等要素,让幼儿体验音乐情绪,感受乐曲的强弱变化,另外还采用了师幼合作法、多方位的参与法和音乐游戏法。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以猫叫吸引幼儿注意,通过讲猫和老鼠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2.然后,我将运用Flish动画将幼儿带进故事中,更强烈地一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给幼儿一种身临其竟的感觉,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具体化。
3.接着,通过3个问题,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加深印象,为后面的游戏做铺垫。
(二)再次欣赏Flish动画
(三)分段欣赏乐曲
在一段长时间内的视觉图像后,为了让幼儿能放松一下,我请幼儿来分段欣赏乐曲,该环节我运用的边欣赏边提问的方法,来加深幼儿对乐曲的理解能力。
(四)完整欣赏一遍乐曲
在完整欣赏乐曲前,我引导幼儿去感受乐曲的强弱变化,培养幼儿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并借助手势,告诉幼儿乐曲的名称。
(五)猫和老鼠的游戏
为了让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最后我与幼儿一起玩猫和老鼠的音乐游戏,使幼儿即能欣赏乐曲,又能放松心情投入到乐曲情境中,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表演能力。
第五篇:告别 与惊愕 交响曲 教案
“告别”与“惊愕”教案
【教学目标】
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听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和《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的片段时,能初步感受到交响乐的表现力。
2、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海顿; 3.培养学生对古典交响乐的兴趣及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关于音乐家的故事,你们都认识哪些音乐家呢?说说这几位音乐家是谁?(教师展示幻灯片)生:学生讨论说出。
二、新课教学:
(一)听赏《告别》交响曲
1、师:今天老师还要给你们介绍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就是海顿。关于海顿,你们了解多少呢?(播放幻灯片,看海顿简介)那么海顿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慈祥的音乐家”。(看幻灯片)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说一个故事:在几百年前的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家海顿,他长期担任了一个埃斯台哈奇公爵的宫廷乐长。有一次,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带着家人和仆人来此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行。天长日久,乐手们思乡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一天晚上,公爵和他亲朋在大厅听赏他们演奏的音乐。奏到最后,没想到那些乐师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最后只留下了包括海顿在内的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地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善解人意的公爵领会到他们的意思,第二天便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为《告别交响曲》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有趣的乐曲?
2、播放《告别》交响曲选段,全班同学闭眼聆听
师:你有没有听出乐曲中乐师一个个离开的情境啊?为什么?
3、请同学们交流(乐曲重复的声音越来越小)师:没错,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乐曲的主题。
4、哼唱主题。
5、演唱表现(学生反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渐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二)听赏《惊愕》交响曲
师:后来这位音乐家还创作了《惊愕》交响曲,你们猜为什么起这个名字?你听了就知道了。欣赏《惊愕》交响曲(片段)
师:他为什么要创作惊愕交响曲呢? 原来这位作家跨海到了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名流慕名而至,将音乐会当成了社交场所,热闹非凡。而且还有很多的外表高贵的贵妇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却常常打起了瞌睡来。这让乐队的乐师们都很不高兴。于是他又谱出了一首很有趣的乐曲。当轻快的第一乐章奏完时,又有贵妇人睡着了,这时,柔美的第二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贵妇人们都昏昏欲睡了,突然,整个乐队都爆发出强烈的合奏,加上定音鼓的猛击,似惊雷响起,那些入睡的贵妇人被这一击都惊愕地跳了起来,于是这首乐曲就取名为《惊愕交响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吧!
1、聆听全曲,请仔细聆听,听听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惊愕?哪个乐句在乐曲中反复出现?(三次)主题曲反复出现
为什么会有惊愕,惊愕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因为音乐由弱突然变强,惊愕在这里是为了故意惊醒那些贵妇人们。)
2、那么你们能听到主题曲在什么时候变化的吗?再次聆听主题曲。当听到乐曲主题变化时举手示意,(第一次惊愕出现时应有同学举手)出示主题乐谱。
3、聆听主题,跟着钢琴哼唱主题曲,4、教师弹奏钢琴,请同学随着钢琴唱《惊愕交响曲》主题,并随着力度的变而变化,唱出惊愕的效果。
5、参与表现:用人声、打击乐、身体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请同学们唱主题曲时用声音的强弱表现出惊愕,用乐器表现出惊愕,用你的字体语言表现出惊愕)
6、了解力度术语(出示幻灯片)
7、再次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四、总结:教师小结:我们这节课欣赏的告别与惊愕两首交响曲,是谁写的呢?(海顿)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下去了解关于海顿的其他故事及作品来和其他同学分享。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