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杯》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5:4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杯》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杯》教学设计》。

第一篇:《银杯》教学设计

《银杯》

一、教材分析:

《银杯》是一首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的歌曲,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在歌曲演唱中,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处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本课是一堂唱歌课,所以重点仍是如何引导学生恰当的表现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了解蒙古短调歌曲的调式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想象的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理解歌曲,启发学生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钢琴、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引出短调。

师:下面,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具有蒙古短调的歌曲《银杯》,在这里老师不想过多的解释短调,让我们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逐步来了解特的特点……(采用多媒体出示歌词)

2、理解歌词,发挥想象力。

师:首先,我们来看歌词,请同学们从歌词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告诉老师眼前出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同学们各抒己见)

老师小结: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是蒙古人民在宴请宾客时演唱的歌曲。蒙古人特别好客,当主人敬客人酒的时候,就会载歌载舞、高唱宴歌,表示对宾客的盛请,那么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如果主人在敬客人酒的时候,客人最好把酒都喝光,如果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主人就会认为客人瞧不起他,甚至不愿与他以诚相待等等,这就是蒙古短调的特点,希望在学唱歌曲时抓住这一特点,唱好歌曲。

3、初听歌曲,感受短调特点。(播放歌曲视频)师: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歌曲,一起感受蒙古短调歌曲表现的那种感情细腻的特点。(学生观看视频)

师:通过听赏,你对歌曲那种感情细腻的特点,有了新的理解了吗?(同学们各抒己见)

4、学唱歌曲,选择学习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同学们,我们平时采用过好多学习方法,比如:我们用过听唱的方法学习歌曲,那今天你想用哪种学习方法?(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师:不管你们选择哪种学习方法,老师都支持你们,但你们能给老师一个小小的承诺吗,几遍能学会?(同学们各抒己见)那我们一起学习歌曲(教唱学习歌曲)

师:你们遇到困难了吗?(和同学们一起处理难点)

老师小结:你发现了吗,歌曲的旋律起伏大不大?(学生回答:大)强弱明显不明显?(学生回答:明显)那么,这也是蒙古歌曲短调的另一个特点:旋律起伏大。

5、听琴复听歌曲,深化短调特点。(教师弹唱)

师:下面,我们再来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体会一下歌曲起伏大,强弱明显的特点。(师生一起演唱)

6、听老师范唱,进一步了解歌曲。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能体会歌曲的特点,但是还有少部分同学理解不够好,这样吧,你来听老师演唱一遍,听听老师对歌曲的理解……(听伴奏,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学生听赏)

7、再次演唱歌曲,加深歌曲印象。

师:那么,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掌握歌曲节奏。师:同学们,你对歌曲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吗?(学生回答)下面,你可以跟伴奏音乐一起演唱,老师想提醒你,如果你对节奏掌握不稳,可以停下来听听音乐再唱(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定唱几遍)(同学们听伴奏演唱歌曲)

8、总结短调特点

师:同学们,你对歌曲的演唱和理解越来越好了,蒙古短调歌曲虽然起伏较大,但你们发现了没有,歌曲演唱起来仍然那么优美,那么抒情,这就是短调的第三个特点:旋律优美、抒情。

二、演唱歌曲 再次完整演唱歌曲,巩固风格特点。师:了解了短调的调式特点之后,让我们再来完来完整演唱一遍。

三、分组演唱 师:下面又到了同学们的展示环节,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表演天赋,到我们的小小舞台来展现自己,你也可以和你的伙伴一起表演……

四、总结 蒙古草原美丽辽阔,蒙古人民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一首银杯把我们带入蒙古包,体会蒙古人民的快乐。希望我们走进和记住美丽多彩的民族——内蒙古。

第二篇:银杯教学设计

《银杯》教学设计

课题:歌曲《银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理解基础上,声情并茂的背唱歌曲《银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了解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二、教学重点:了解短调的特点,把握准蒙古歌曲的情绪,能声情并茂的背唱歌曲《银杯》。

三、教学难点:学会辨别短调与长调,掌握大跳、倚音、下滑音的音准,并掌握蒙古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

四、教具:教材、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五、讲授新课: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1、介绍蒙古族文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2、让学生通过视频欣赏长调歌曲《鸿雁》和短调歌曲《银杯》,主动找出长调和短调的区别,教师精讲归纳。

3、聆听感悟,分析歌曲: 播放歌曲《银杯》。师:在欣赏过程中,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银杯》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和速度又是怎么变化的?运用了什么样的节拍?歌词有什么特点?

4、讨论回答:生:这首歌的情绪: 热烈、奔放;这首歌的力度: 由中强到渐强很强再到强;速度是中速稍快;这首歌的拍子是四四拍,节拍特点是强弱次强弱,能给人以稳定放松的感觉,歌曲旋律中倚音、下滑音和歌词里衬词的运用,更突出了蒙古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师:你们说的很准确,《银杯》是一首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的歌曲,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5、复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曲。

6、学唱歌曲:(1)、发声练习:用母音m、a、i、u 做练习。(2)学生集体朗读歌词。

(3)、教师电子琴伴奏,学生跟琴用“啊“模唱曲谱。(4)、小声带入歌词,教师逐句纠错。(5)、艺术处理,情感升华 :

学生小组讨论:歌曲分几个乐句?(两个)每个乐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 生:第一乐句从mf到f逐渐加强,倚音唱的要自然,句尾用衬词稍微加点假声向上调到位;第二乐句由f到ff再回到f,注意下滑音要唱的饱满自然,突出蒙古族热情好客的风格特点。(教师指点)(6)、声情并茂的完整演唱歌曲。

(7)、深入体验歌曲,以不同演唱形式(齐唱,领唱)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整体把握歌曲的风格,节拍特点及歌曲的主题思想)

六、课堂延伸,拓宽视野:欣赏视频歌曲:(长调)无伴奏合唱《牧歌》和短调《小黄鹂鸟》,进一步感受区别短调和长调的不同特点。

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蒙古的短调歌曲,同时也了解了长调的特点。在旋律大跳、倚音、和下滑音的音准上,你们掌握的非常好。对歌曲情感的处理也比较到位,让我们再一次以欢快热烈的情绪唱响《银杯》结束本课。

第三篇:《银杯》音乐教学设计

——《银杯》教案设计歌曲

教学内容:歌曲《银杯》;蒙古长短调。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重难点:

1、能准确把握节奏,大跳音程、装饰音等特点,完整地演唱《银杯》的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欢快、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情景预设:

一、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视频歌曲《天堂》,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共同欣赏,交流歌曲特点。

二、导入新课: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出示课题)《草原之旅—少数民族民歌》

三、新课内容:

1、学习“中国民歌”? 民歌有三个特点:

第一,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第二,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第三.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2、对于蒙古族你有哪些了解呢? 生:小组讨论,(教师用课件提示)同学回答。

3、范唱歌曲:聆听这首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

4、简介歌曲:酒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民逢酒必歌。这是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蒙古民歌,也是一首酒歌《银杯》。

5、复听歌曲,感受歌曲在节奏、速度、旋律上的特点。师生交流。

6、学唱歌曲

学生选择学习方法:随琴单旋律视唱,解决重难点。

讲解:(1)“X.X”、“ X X X ”节奏。

(2)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3)、自由读词。师问:“赛勒日外咚赛”是什么意思?

(4)、填词,有感情地演唱。总结短调特点。模拟蒙古同胞唱歌时的场景,了解尊重他们的民族习俗。实践创造

1、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变换速度演唱,找学生表演。

2、欣赏另一首酒歌,学生模拟表演敬酒礼仪,教师示范,学生合作体验。这是蒙古族的音乐形式之一。学习长调、短调

1、总结短调特点:蒙古语称之为“宝古尼·道”。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有情歌、酒歌、婚礼歌、祝寿歌、叙事歌、摇篮曲等。优秀的短调民歌有《嘎达梅林》、《森吉德玛》、《诺文吉娜》、《乌云珊丹》、《龙梅》等。

2、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3、、(播放歌曲《辽阔的草原》视频)

总结长调特点: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旋律悠长舒缓、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尤以“诺古拉”(蒙古语音译,波折音或装饰音)演唱方式所形成的华彩唱法最具特色。

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荣列榜中。

优秀的长调民歌有:《辽阔的草原》、《小黄马》、《褐色的鹰》等。

实践拓展:

1、辩听:加强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以及形式上有了更多了解。

2、听赏创作歌曲,音色上醇厚,模唱“啊哈嗬嗨”的蒙古韵味。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结

1、学生小结收获,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师: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一首《银杯》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蒙古包,一同体会蒙古人们的快乐。希望我们能记住和更加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蒙古族。

作业

课下学唱一首自己喜欢的蒙古民歌,并知道和表现出它是属于长短调的特点。

第四篇:歌曲《银杯》教学设计

歌曲《银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地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它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由此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民歌。(看书:学习什么是“中国民歌”,并能理解。)今天老师将同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三、新课内容:

1、师: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回答。

2、师:(小结)歌曲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蒙古人民过着自由、舒畅、美好的生活,那么对于这样美丽的蒙古族你有哪些了解呢? 生:小组讨论,(教师用课件提示)同学回答。(课件从蒙古族的居住、运动、饮食、音乐、舞蹈、语言、服装、礼节等方面收集的图片说起。)

3、师:(小结)给予评价: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歌曲一定很有特点,今天我们共同学唱一首蒙古民歌《银杯》,听一听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聆听歌曲《银杯》(播放歌曲视频)。生:回答。

4、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聆听(教学光盘)

5、视唱歌曲旋律。

6、随琴单旋律演唱。讲解:(1)“X.X”、“ X X X ”节奏。(2)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7、自由读词。师问:“赛勒日外咚赛”是什么意思?

8、填词,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找学生表演。

9、学习长调、短调

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

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短调: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播放课件)教学活动:

师: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生:回答。

10、师: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让我们再用优美、抒情的歌声体验民族风情吧!学生齐唱。

第五篇:银杯教学反思

银杯教学反思

银杯教学反思1

本节课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本单元是让学生知道蒙古族,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的音乐。在本节课的内容上,我选择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导入。

一、听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听这首歌曲时,让学生听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赞美草原的',学生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情感,歌曲情绪悠扬、抒情,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学唱歌曲《银杯》

在学习歌曲环节中,通过多次的聆听——感受——表现,进而学会歌曲。第一遍聆听,让生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感受歌曲的旋律起伏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演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呼吸,尤其是一字多音处的大跳音程,这也是歌曲的难点处,教师要用手势带唱,为了更好地体会蒙古族歌曲的特点,再次范唱,让学生听一听,歌曲的哪些地方民族风味特别浓,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学生会说出如一音多字的运用,旋律中的大跳,及装饰音的加入等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这也是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歌曲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首先,教师对歌曲的难点处预设不够,如:大跳、倚音等。虽然只有短短的

三、四句,但歌曲气息不容易把握,切分音及一字多音处的演唱还有部分同学唱不准。其次,教师的讲解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在教学环节中,有拽着学生学习的痕迹。相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主动性不强。还应在课堂中设置课堂拓展活动,是课堂知识再次升华。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充分地备好课,做好预设。

银杯教学反思2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随水草而居,性情粗犷、豪放。《银杯》这首歌曲是蒙古族歌曲中的一首短调的祝酒歌,歌曲的速度中速稍快、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是一首每当宴会时都要必唱的的一首祝酒歌曲。

本节课,我采用自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的方式一下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愿望。在学唱歌曲时,我认为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跟节奏熟读歌词和准确无误的演唱歌曲旋律。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歌曲的节拍、节奏完全掌握。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最后的拓展延伸部分,一下把本节课、学生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但是本节课还有很多设计不好的地方,比方说附点音符的.讲解方式,感觉学生听得不是特别明白,还有忽略了歌曲的装饰音、下滑音的讲解。

在以后的课程设计中,我觉得我应该注重把教材研究清晰、研究透彻,环节设计合理得当。尽自己最大力量,给学生一个生动、欢愉的课堂学习。

银杯教学反思3

《银杯》选自七年音乐教材,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本课我采用了老师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学生参观旅游景点的方式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聆听教师范唱,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使之喜爱上这样的民族歌曲,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自然而然的溶入到蒙古族音乐的.氛围中。

本课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背唱《银杯》,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展示舞蹈,让学生聆听音乐,直接从听觉、视觉上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再运用谈话的方式,欢迎孩子们来到鄂尔多斯大草原,感受蒙古草原的气息,在课堂中运用旅游口号“我快乐,我歌唱,音乐之旅我最棒”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旅游景点的方式进行逐步教学;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银杯》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银杯》是一首风俗性宴歌,它有其特定的产生环境,因此,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这首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于是让学生观看相关蒙古包主人款待客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再现场景,增强音乐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旅游团旅游的形式进行学习,观光旅游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课堂中马蹄声声,酒歌嘹亮,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能够集中学习音乐知识及歌曲,课后孩子们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音乐是不分国界的,我们民族的音乐,也走上了世界,看到酒歌走进世界顶尖级音乐大厅,心中无比的自豪与激动”。

银杯教学反思4

《银杯》是一首短调民歌(民俗性宴歌),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境强化音乐感受

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在上课开始,我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三种不同的蒙古舞蹈,并鼓励学生和学生一起跳三种蒙古族舞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自然而然的溶入到蒙古族音乐的氛围中来,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结尾“演草原”,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通过影片、创编表演的方式再现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热闹场面,增强音乐表现力,激起对其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和音乐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在演唱歌曲教学中,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展现音乐形象放在首要位置上。本课是一堂唱歌课,所以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恰当的表现歌曲上。在教学设计中,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先跟随范唱进行默唱;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三、通过扮演加深音乐感受

《银杯》是一首风俗性宴歌,它有其特定的产生环境,因此,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这首歌曲独特的风格特征。让学生扮演蒙古包主人款待客人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再现场景,增强音乐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银杯教学反思5

一、设计意图:

《银杯》,人音版初中音乐第十三册第三单元,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属于蒙古族短调,多采用大跳音程,抛物线形的旋律线条、短小的曲调、整齐的节奏,欢快、热烈的情绪彰显出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豪情和**族短调的艺术特点。演唱中多用倚音、滑音装饰音,表现了蒙古族民歌的鲜明特点。本节课目的是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艺术特点,了解短调的创作手法。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取长补短进行学习《银杯》这首歌,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歌曲短小简单易学,因此在学唱时应把学习重点放在蒙古民歌风格特点上,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感受其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同时,使用导学案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把知识拓展的'内容以学案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加快课程的进度,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教师则可以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反馈上课之初

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没有把歌曲奔放热情的情绪表达出,因此我想到了引导学生联想在距离远的地方喊人的情景,让学生互相喊名字,不仅活跃了气氛,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评价环节,让学生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自我评价,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自己提高的动力,也是学生主体课堂的体现。最后由教师正确的引导,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四、问题设计内容有些求全,学生渗透不足,对学生程度掌握不够,导致有些环节效果不理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银杯教学反思6

一、研读课标,细读文本——实现“高效”的前提

(一)教学内容——源起于我的蒙古情节

内蒙古大草原一直都是我向往的地方,草原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更是众所周知。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一年,有一次听到隔壁班级在唱一首内蒙古民歌,优美的旋律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首歌曲。课后我去问音乐老师刚才那首是什么歌曲,她告诉我是六年级十一册中的歌曲《银杯》。这次,我一接到开课的通知,立刻就确定了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银杯》,聆听歌曲《天堂》。

(二)确定目标——立足于课标的深层解读

本次的教研主题是“高效”课堂。要想上出高效,教师必须对音乐课程标准有透彻、深刻的领悟,优秀的课堂设计必定来源于教师对课标的深层次解读。因此,确定内容后我又再次静心品读了《音乐课程标准》,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对执教年级段的学生所设定的标准、要求都是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学习的形式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分别为:

1.通过学唱歌曲《银杯》和聆听歌曲《天堂》,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征,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进而激发对蒙古族音乐和草原人民的喜爱之情。

2.通过听、唱、舞、演等音乐形式及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歌曲。

3.能够了解蒙古族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的风格特征。

(三)挖掘内涵——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

当我们面对教材时,首先就是确立教材要我们教的是什么,是一首歌,是认知歌曲中的音乐,还有音乐文化的内涵。只有充分吸收了教材中所有存在的音乐价值和可传达的信息,才能精心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环节。因此,本节课的重点预设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乐于主动探究歌曲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特征并用自然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银杯》。难点为把握蒙古族短调歌曲的风格特征并再现蒙古族人民款待宾客的热闹场景。

二、巧思妙想,独具匠心——打造“高效”的关键

《银杯》这首歌曲,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歌曲第一乐句的附点和中间的切分节奏都极难把握,除此之外还有演唱时气息如何支撑,歌曲的风味如何演绎等,这些都需要巧思妙想,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

(一)在活动中感知

现代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它要求“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听、唱、舞、演等师生互动活动来学唱歌曲。

1.巧用筷子,解决难点

首先我尝试在蒙古族问候语攀森贝努(你好吗?)和森贝努(你好)加入附点和切分两种节奏,想在问好环节不知不觉的解决歌曲的难点。但实践证明,不仅难点没解决反而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有一次在和同事讨论课时,她的话让我有了灵感,她的长处是舞蹈,她说如果她来上这节课就跳上一段筷子舞。于是我便上网搜视频打算学一段这样的`舞蹈,但回头一想我的用意是什么?就为了舞而舞吗?灵感来了!我可以先让孩子们欣赏筷子舞,再让他们学一学筷子舞,把这首歌的两个节奏难点在这一环节解决。这样学生既欣赏到了蒙古族特有的舞蹈,又更深的了解了蒙古族同胞们能歌善舞的性格特点,进而激发他们对草原人民的喜爱。这样的设计也完全体现出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原以为打击乐的运用只有在中低段才能体现出较好的效果,通过这节课,证明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教学设计。或许单纯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的击打对高段学生而言的确缺乏吸引力,但在本节课中,通过欣赏筷子舞,再学打筷子节奏,使教学情境的创设与筷子的运用有机融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实践证明,这样做孩子们的参与性极高,而筷子的运用,也很好的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

课后老师们还为我出了很多好点子,比如可以用筷子打肩、打腿,还可以打凳子,使其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并建议最后表演唱环节也可以加上筷子舞,我想如果加上这样的设计一定可以让孩子们将歌曲演绎得更精彩。

2.以情带声,朗读歌词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意境,在孩子们学会演唱这首歌曲后,我设计的其中一个问题是:歌词中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宴会中举杯共饮载歌载舞的情景?学生回答:朋友们欢聚一堂敬请干一杯。接下来我又请他们带上情绪念一念,接着加入动作念一念,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把邀请的感觉,豪迈的感觉加进来了,接着我又让他们自主讨论这一句的情绪和力度,他们很自然地说出了情绪应该是热情的,豪爽的,力度可以用渐强来表现。

通过以情带声的朗读,通过对歌词文本的仔细揣摩孩子们进入了情境,此时一种深层的美被挖掘出来,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歌词的涵义,并生动、准确地表达出了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在后面的演唱中,他们在唱这一句时也是最有感觉的。

(二)在情境中体验

每一首歌曲都有特定的情境描写,在教学中如果能把这种情感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走进歌曲情感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就能达到审美的目的。

1.注重导入,三次尝试,改出高效

初次尝试我把聆听歌曲《天堂》观看MV做为课前导入,意在呼唤学生内心情感。但试教时发现从《天堂》过渡到《银杯》的学习效果不佳。由于两首歌不同的风格,以致在过渡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有些脱节,并且由于聆听《天堂》占去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学习不能深入,只能蜻蜓点水似的学唱。教研员也指出这样的导入是低效的,他建议把欣赏曲放到课的最后进行。

第二次我设计了谈话导入,为了切入《银杯》是一首风俗性宴歌这样的特点,我设计让学生说一说逢年过节义乌的待客礼仪再过渡到蒙古族同胞的待客礼仪。但由于两个民族的差异太大,学生还是无法感受到草原特殊的风俗民情。

最后我用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作为课前聆听曲并通过几张图片直接把学生的视线拉到内蒙古大草原。当学生伴随着美妙的女中音走进音乐课堂,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又看到了想象中的画面,这样的情境创设,既诠释了歌词又诠释了音乐的情绪和意境。我的第三次导入终于改出了高效。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彰显高效

在初次的尝试中我从歌曲的生活背景出发,创设了献哈达的情境,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很高,气氛也很热烈,但教研员楼老师的一句反问:“你这节课主题是什么?”这句话,引起我的重新思考。对啊,这节课的主题是银杯,这是一首祝酒歌,我需要呈现的是歌曲本身的意境,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的风俗习惯,而不是纯粹为了制造气氛。于是我整理思路,重新设计,到网上找到了敬酒的视频,又开始积极寻找类似的银杯,还准备了奶茶。最终有了我在课上手捧银杯,唱着祝酒歌向学生敬茶的情景。这也是整节课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三、重视审美,凸显技能——评判“高效”的标准

本节课最让人遗憾的地方是孩子们在演唱歌曲《银杯》时最终也没能把蒙古族民歌的感觉很好地表现出来。为了唱好一字多音的两个乐句,我精心设计了歌声问好的环节并且创编了一条练声曲,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对气息的运用能力。但由于教学中的深度不够,只是匆匆带过,学生体验不够深,最后唱时缺乏气息的支撑,歌曲的情绪也无法得到很好的表现。听课的老师们也普遍认为这一环节的教学缺乏高效。

这样的遗憾也是因为我没有领会课标的精神造成的。新课标中的“自然的歌唱”绝不是指没有技巧的歌唱。20xx年“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研讨会与展示活动”提出了唱歌教学的九字方针即“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体现了对中小学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要拥有正确的歌唱呼吸,在气息支持下松弛柔和的歌唱,也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它需要长期的有效积累,厚积薄发。

因此,唱歌教学在重视感悟、体验情感的同时,还要凸显音乐本位的技能训练。唱歌教学应以审美情感为主线,通过感受、体验音乐,达到情感性、音乐性、技能性的完美统一,这才是评判唱歌课是否高效的标准。

四、行中有思,思中有行——领悟“高效”的真谛

当天上完课,在教研员的带领下,老师们还进行了评课辨课等活动。几位教坛新秀在看到我上课亮点的同时,也给我点出了不足,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细细思索,除了以上所述几点之外,还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精选内容,有效整合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依据目标来进行,选择学生喜爱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在《银杯》这节课中,我选择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银杯》这三首歌曲,并让学生欣赏了筷子舞,还学会了蒙古族问候语。教学中应该把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并利用一定的情境把内容串成一线,在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尽可能多的有用的知识与技能。

2.教学技巧,千锤百炼

现实中,教师的教学技巧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技巧也必须在实践中千锤百炼。除了具备音乐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唱、弹、跳”三大基本功,需要锤炼的还有教学语言技巧的掌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这次的课,收获最大的就是学会了制作课件。因为我们的音乐教室没有多媒体,所以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以往每次参加教研活动,看到上课老师们精心制作的课件都羡慕不已。这次在同事的帮助下,我制作的课件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这是我最开心的地方。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的就是思、学、做之间的关系。今后我不仅要注重在文本上写反思,更要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实践,去行动。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帮助我领悟到了“高效”的真谛。

【后记】这次的研讨活动让我体会到了进步的成就感,也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的六年时间里,我从未间断过对声乐的学习,虽然走过很多弯路,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这次上课我的范唱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这证明我的努力,我的坚持是正确的。在教学上我同样需要拥有和学习声乐一样的执着、追求!俗语有曰:梅花香自苦寒来,梅以它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同样应具备和梅花一样的精神!芳香是由苦涩中孕育出的,只有经历风雨之后,才能体味到那种沁人心脾的芬芳。对于帮助过我的人来说,我的进步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现在我要做的就是静下心,认真的面对教学,面对每一次挑战,耐心等待属于我的那一袭芬芳!

银杯教学反思7

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本单元是让学生知道蒙古族,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的音乐。在本节课的内容上,我选择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银杯》两首歌曲。

一、听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首歌曲听了两遍,师生演唱一遍。第一遍听,让学生听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赞美草原的,学生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说一说,第二遍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情感,歌曲情绪悠扬、抒情,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第三遍,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带有视频画面的歌曲,让学生随着唱一唱。在几遍的听赏与学唱中,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学唱歌曲《银杯》

在学习歌曲环节中,通过多次的聆听——感受——表现,进而学会歌曲。第一遍聆听,让生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这是需要教师在学生聆听中用手势提示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起伏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演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呼吸,尤其是一字多音处的.大跳音程,这也是歌曲的难点处,教师要用手势带唱, 为了更好地体会蒙古族歌曲的特点,我再次范唱,让学生听一听,歌曲的哪些地方民族风味特别浓,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学生会说出如一音多字的运用,旋律中的大跳,及装饰音的加入等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这也是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歌曲的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首先,教师对歌曲的难点处预设不够,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句,但歌曲气息不容易把握,切分音及一字多音处的演唱还有部分同学唱不准。其次,教师的讲解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在教学环节中,有拽着学生学习的痕迹。相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主动性不强。教师个别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充分地备好课,做好预设。

下载《银杯》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杯》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银杯》教学实录

    《银杯》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视频】凤凰传奇的歌曲《蒙古人》,提出: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简单归纳民族,宽广,有动感。 教师归纳:歌声高亢激昂,富有草原特色,乌兰......

    《银杯》教学反思

    《银杯》教学反思 《银杯》选自七年音乐教材,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本课我采用了老师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学生参观旅游景点的方式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歌曲银杯教学反思

    歌曲银杯教学反思 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演唱歌曲,并感受到了蒙古族歌曲的韵味和旋律特点,教师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本单元是让学生知道蒙古族,乐于主动了......

    《银杯.牧歌》

    七年级音乐《银杯》.《牧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演唱《银杯》及学唱《牧歌》大体旋律,了解民歌含义, 长调与短鲷区别,在演唱歌曲过程中,能够学习掌握长调......

    银杯_说课稿

    《银杯》说课稿 说教材 歌曲《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调民歌。歌曲为C大调,四四拍。曲调婉转、流畅、动听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等特......

    银杯教案

    《银杯》 一、教学目标: 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基于对教材的......

    银杯《说课稿》

    《银杯》说课稿 一、说教材 : 歌曲《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调民歌。歌曲为C大调,四四拍。曲调婉转、流畅、动听,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

    《银杯》教案

    《银杯》教案 学习目 标 通过体验、模唱、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学唱歌曲,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银杯》,了解蒙古短调歌曲的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