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猫预习学案

时间:2019-05-15 05:1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6猫预习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6猫预习学案》。

第一篇:16猫预习学案

16《猫》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会写本课基础生字词。

2、能通过比较概括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

预习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会写本课基础生字词。预习难点:能通过比较概括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

资料助读:

(一)了解作者、作品。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译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另有《郑振铎文集》。

(二)背景资料:《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预习设计:

(一)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要求:边读边标画出生词,并给生字注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有注释的看注释,没注释的查资料或《现代汉语词典》),并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注音,解释词语意思(写课本上)。

(二)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感情

要求:

1、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谈谈读后的感受,可以结合自己养小动物的经历来谈。

(三)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引路:找关键词句法;六要素法)

2、课文围绕三只猫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将文章结构列在下面。(方法引路:找出在结构上总结句或者过渡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3、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方法引路:标画重点字词句)【预习诊断】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污涩()相称()怂恿()()怅然().....蜷伏()惩戒()虐待()屋脊()诅骂().....

2、解释下列词语。污涩:怂恿: 预警:怅然: 蜷伏:妄下断语:

【预习质疑】发现问题的快乐是一种创造的快乐

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或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第二篇:警钟长鸣预习学案

预习学 案

学校班级姓名

1、认真浏览课本45页内容,标画重点内容。

2、通过查资料、上网等方法搜集安全警示语。比一比看谁收集到的最多。

3、调查你或家人有没有过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准备以后怎么做呢?

4、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看到这种现象你是怎么做的?

5、请你编写两条交通安全宣传语。

第三篇:《天净沙·秋思》预习学案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预习、复习

【学习目标】

1,了解马致远的文学地位,感悟课文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比阅读培养评析诗歌的能力。

3,正确理解课文表现的游子悲秋情怀,探索游子的心声。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比阅读培养评析诗歌的能力。2,难点:正确理解课文表现的游子悲秋情怀,探索游子的心声。

【作者介绍】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相提并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他一直未能得志,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朗读课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课文】

作者仅仅用12组名词,11种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一派秋天凄凉萧索,昏暗渺茫、毫无生气的景象。这首小令的题目叫“秋思”,可是全篇28字,无一词提到“思”。这首小令,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是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小桥流水人家”是通过家的美好、安定、归宿与“断肠人在天涯”漂泊、无归宿,形成强烈对比。通过家的美好、安定、温暖与游子漂泊、艰辛的巨大反差,更加突出衬托了游子远在天涯思乡而“断肠”!

这首小令获得非常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作者把游子思归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自然景物中。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天净沙·秋思》妙在情景交融。前三句写了多种事物,描绘了多幅图画,渲染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每一个词都深刻而准确地体现了漂泊天涯的“断肠人”的独特感受,烘托出天涯游子愁肠寸断的情愫。藤是干枯的,树是衰老的,鸦是归巢的,突然在荒郊野外发现了一座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和人家。对比中饱含不尽之意。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景语与情语巧妙地融为一体,不露雕痕,自然天成。

【思维训练】

1,这首《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作者悲伤、愁苦的思想感情。)

2,这首曲子,最能表现作者悲伤心情的是哪一句?

(这首曲子,最能表现作者悲伤心情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3,什么是“断肠人”?

(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这里是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4,“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并且划出朗读的节拍。(这一句,应该用舒缓,低沉、凝重、滞缓的语气。

朗读节拍是:断肠人/在/天涯。)

5,朗读这首曲都要用低沉凝重的语气吗?

(不是。“小河流水人家”,色彩较为清丽明净,不能用低沉凝重的语气。)6,“小桥流水人家”,通常是写我国哪个地方的景象?那里给人一种什么感受?(“小桥流水人家”,通常是写我国江南的景象。

那里往往给人春意昂然,暖风袭人的感受,江南美景的温婉多情也往往使人心生暖意。所以,朗读这句诗应该节奏明快,语气轻松一些。)

7,你最喜欢哪一首描写江南的诗歌?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8,“小桥流水人家”,这与全诗的悲愁基调是否和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小桥流水人家”与全诗的悲愁基调是和谐一致的。文艺作品中情和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从表面看来,“小河流水人家”的明丽与全诗的悲愁基调不一致,但是景物是客观的,原本没有什么哀乐,是情感使然。这里,作者运用反衬的手法,即以乐景写哀情,收到了更好更强烈的表达效果。

这样写,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气盎然而又恬美、安适的景象,衬托出游子还在“古道西风”中骑着瘦马飘零无归的悲凉。人贵直,文贵曲。乐景写愁使愁更浓重,使情更伤悲!)

9,“天涯”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断肠人”如此心伤、悲痛呢?

(“天涯”的意思是天边。

从“天涯”二字看出,“断肠人”如此心伤、悲痛的原因是背井离乡,远在天边。)

10,哪些景物表现作者的伤心之情呢?

(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天涯”等景物,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之情。)

11,这些景物都是秋天常见景物,可是它们在“断肠人”的眼中,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特点?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其意象“枯”、老、昏”,色彩衰朽、昏暗、茫渺,情感基调是压抑、毫无生气。“古道西风瘦马”,其意象是“古、秋风、瘦”,色彩是苍老、萧瑟、凄凉,情感基调依然是低沉、悲苦、疲惫无力的。

这些意象,为游子骑着瘦骨嶙峋的马独自行走在萧瑟的秋风古道上,从而引起“羁旅之苦”的意义。)

第四篇:日月潭预习导学案

日月潭导学案

【教材研读】

我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再读课文,书写生字。

4、读一读,抄一抄。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名胜古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水碧绿

树木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础知识探究

探究点1 查字典,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潭: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环绕:

隐隐约约:

探究点2 再读课文,说说日月潭在哪里?为什么叫日月潭?

探究点3 日月潭的形状如何,分别像什么?

探究点4 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景色如何?

清晨:

中午:

雨中

4、你认为日月潭的风光美吗?抄写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第五篇:猫导学案

15、《猫》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

3、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

知识链接:

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寒的家庭。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猫》这篇散文发表在《新观察》1959年第16期,选作课文时有所改动。预习任务: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会组词,会听写。

2、把课文读通、读熟。

3、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

预习检测

比一比,再组词。

性()

贪()

稿()

辟()姓()

贫()

搞()

劈()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长组织检查本组学生的自学情况。并听写生字。

2、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爱这只猫。并在文中勾划出相关的词、句,说说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

3、认真朗读勾划部分,读出喜爱的感觉。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我来闯关: A、填字成词

1、()()多腔

()()不同

屏息()()生气()()变化()()()()可亲

()折()落

()()各异

2、南腔北调(含反义)

取()补()

大()小()

七()八()口()心()

若()若()

声()击()

B、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它既()又(),既()又();它高兴时和()时截然不同的表现;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这三个方面。知识延伸:了解猫的尾巴、眼睛、胡须、爪子有哪些特异功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2、熟读含关联词的句子,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激起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预习任务:

1、勾出含关联词的句子熟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认真读一读。

3、熟读课文。预习检测:摘抄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单地写一写理由。

自主、合作、探究:

1、我们在读课文时充分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那么,猫对主人有没有感情呢?请你找出相关的字词,并谈谈你的看法。(小组交流后,全班展示)

2、小时候的猫又是怎样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讨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反馈自学情况: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背诵第二段。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3): 第二段(4):

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第一段,回忆课文内容。(要求边读边思考)

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怪”是形容猫的性格特别,很难捉摸。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的性格有些古怪:

[1] [2] [3]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

四、学习第二段:思考完成。

[1]用()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2]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再读课文,用串连各段段意义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我来闯关:

A、我能用多音字组词。

bǐng()

zhé

()

jiào()屏

Ping()

shé

()

jué()B、用下面的词写句子。任凭„..也„„„„非„„

C、请你动脑筋填一填。这是一只()的猫,)的猫,)的猫,)的猫,()的猫,真()!

D、这篇课文是采用先总写大猫的古怪性格特点,再举出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写满月时的小猫,也是先总写小猫(),再举出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下载16猫预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6猫预习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三思品预习学案

    初三政治寒假预习计划一、预习范围:《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八至十课。初三 思想品德寒假预习学案二、预习计划:三、方法指导:第一步:仔细阅读预习学案中的学习目标。第二步:细读......

    斑羚飞渡预习学案[推荐]

    27、《斑羚飞渡》预习学案 沈石溪 预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识记“娴熟”、“略胜一筹”等词语的音、义。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复述故事。 3、有感情的朗......

    我与地坛预习学案

    高一语文NO:11-8 `《我与地坛》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基础知识,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生日那天,因腿疾住进医......

    预习学案[优秀范文5篇]

    预习学案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繁芜(wú)丛杂 拂(fú)去 狙(jū)击 给(gěi)予 B.河畔(pàn) 掩(yān)盖 规律(lǜ) 浅尝辄(zhé)止 C.卓(zhuï......

    《孟子》两章预习学案

    九年级语文预习学案 第18课 《两章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预习学案九年级 班 姓名: 预习目标: 1、熟读、背诵全文。2、积累文言词汇“苦”“环”“池”“畔”等。 3、学习......

    老舍《猫》导学案

    小沙垡小学四年级 李梦云 《猫》导 学 案 第 二 课 时 我叫(),在小沙垡小学上四年级,今天要在老师李梦云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老舍爷爷写的《猫》。我一定会认真思考,积......

    《猫(郑振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遭遇。 2、感悟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慨。 3、联系生活,感受身边善待平凡生命的举止。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

    浅谈如何设计预习导学案

    浅谈如何设计预习导学案摘要:预习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